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民事争议和民事诉讼 第二节民事诉讼法 第三节民事诉讼法学 第四节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节 民事争议和民事诉讼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学 第四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第一节民事争议和民事诉讼 民事争议及其处理机制 (一)民事争议 毛泽东:“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 有世界。 概念:也叫民事纠纷,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 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法律争议。 特征:1、它发生在平等主体之间;2、它以民事权 利义务关系为内容;3、它以违反民事实体法的规定 为形成原因;4、它的解决具有可处分性。 分类:1、财产权益方面的民事争议;2、人身权益 方面的民事争议
第一节 民事争议和民事诉讼 ◼ 一、民事争议及其处理机制 ◼ (一)民事争议 毛泽东:“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 有世界。” ◼ 概念:也叫民事纠纷,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 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法律争议。 ◼ 特征:1、它发生在平等主体之间; 2、它以民事权 利义务关系为内容;3、它以违反民事实体法的规定 为形成原因; 4、它的解决具有可处分性。 ◼ 分类:1、财产权益方面的民事争议;2、人身权益 方面的民事争议
(二)民事争议的处理机制 1.自决与和解(自力救济) 口2.仲裁与调解(社会救济) 3.诉讼(公力救济)
◼(二)民事争议的处理机制 ◼1.自决与和解 (自力救济) ◼2.仲裁与调解 (社会救济) ◼3.诉讼 (公力救济)
ADR的涵义 即 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意为代 替性纠纷解决方式(当前世界各国通用的ADR直 译),或称为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强调其区别 于诉讼的功能和性质),源于美国30年代劳动争 议的解决,原指本世纪发展起来的各种诉讼外纠 纷解决方式的总称,现在已引申为对世界各国普 遍存在的、民事诉讼制度以外的非诉讼纠纷解决 方式或机制的总称 ADR的主要形式 第一,谈判(交涉 Negotiation) 第二,调解( Mediation Conciliation) 第三,仲裁( Arbitration) 第四,其他形式
◼ ADR的涵义 即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 ,意为代 替性纠纷解决方式(当前世界各国通用的ADR直 译),或称为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强调其区别 于诉讼的功能和性质),源于美国30年代劳动争 议的解决,原指本世纪发展起来的各种诉讼外纠 纷解决方式的总称,现在已引申为对世界各国普 遍存在的、民事诉讼制度以外的非诉讼纠纷解决 方式或机制的总称。 ◼ ADR的主要形式: ◼ 第一,谈判(交涉 Negotiation) ◼ 第二,调解(Mediation Conciliation) ◼ 第三,仲裁(Arbitration) ◼ 第四,其他形式
二、民事诉讼的概念 (一)诉讼的定义和本质 诉讼一词,通常的理解,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按照一 定程序和方式解决纠纷的活动。 (二)民事诉讼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和其 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审理和解决民事案件的活 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发生的诉讼关系。 特点:1.它由诉讼活动和诉讼关系构成;2.法院 的审判活动与当事人的诉讼活动均为民事诉讼的动 因,但性质和作用不同;3.诉讼的全过程分为前后 衔接、但任务各不相同的若干阶段;4.整个诉讼 活动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进行
◼ 二、民事诉讼的概念 ◼ (一)诉讼的定义和本质 ◼ 诉讼一词,通常的理解,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按照一 定程序和方式解决纠纷的活动。 ◼ (二)民事诉讼的定义和特点 ◼ 定义: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和其 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审理和解决民事案件的活 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发生的诉讼关系。 ◼ 特点:1.它由诉讼活动和诉讼关系构成 ;2.法院 的审判活动与当事人的诉讼活动均为民事诉讼的动 因,但性质和作用不同;3.诉讼的全过程分为前后 衔接、但任务各不相同的若干阶段 ;4.整个诉讼 活动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进行
三、民事诉讼的目的和基本价值目标 (一)民事诉讼的目的 两大法系国家学者关于民事诉讼目的的主要观点 ■1、私权保护说 2、私法秩序维护说 3、纠纷解决说 4、程序保障说 5、多元说
◼ 三、民事诉讼的目的和基本价值目标 ◼ (一)民事诉讼的目的 两大法系国家学者关于民事诉讼目的的主要观点: ◼ 1、 私权保护说 ◼ 2、私法秩序维护说 ◼ 3、纠纷解决说 ◼ 4、程序保障说 ◼ 5、多元说
■我国学者对民事诉讼目的问题的主要观点: 1、解决纠纷和保护民事权益 相关论文:陈刚、翁晓斌《论民事诉讼的目 的》,载《南京大学法学评论》1997年第1期。 2、解决民事纠纷 相关论文:刘荣军《论民事诉讼的目的》,载 《政法论坛》1997年第5期。 3、程序保障 相关论文:章武生、吴泽勇《论民事诉讼的目 的》,载《中国法学》1998年第6期 4、利益保障 相关论文:李祖军、田毅平《民事诉讼目的论 纲》,载《现代法学》1998年第5期
◼ 我国学者对民事诉讼目的问题的主要观点: ◼ 1、解决纠纷和保护民事权益 相关论文:陈刚、翁晓斌《论民事诉讼的目 的》,载《南京大学法学评论》1997年第1期。 ◼ 2、解决民事纠纷 相关论文:刘荣军《论民事诉讼的目的》,载 《政法论坛》1997年第5期。 ◼ 3、程序保障 相关论文:章武生、吴泽勇《论民事诉讼的目 的》,载《中国法学》1998年第6期。 ◼ 4、利益保障 相关论文:李祖军、田毅平《民事诉讼目的论 纲》,载《现代法学》1998年第5期
(二)民事诉讼的基本价值目标 ■公正: 是指社会主流对利益分配关系公认合理的价值 标准。诉讼的公正包括诉讼过程的公正和诉讼 结果的公正。 效益 是指纠纷当事人和国家在民事诉讼中,以比较 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获得较好的效果
◼ (二)民事诉讼的基本价值目标 ◼公正: 是指社会主流对利益分配关系公认合理的价值 标准。诉讼的公正包括诉讼过程的公正和诉讼 结果的公正。 ◼效益: 是指纠纷当事人和国家在民事诉讼中,以比较 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获得较好的效果
四、民事诉讼的基本模式 (一)民事诉讼模式的涵义、成因及意义 民事诉讼模式的核心问题是当事人与法院在民事 诉讼中的关系问题。 (二)民事诉讼模式的划分及其根据 当事人主义模式和职权主义模式 划分根据:在诉讼程序的启动和继续、裁判的对象、 证据资料的来源等三个方面,是尊重和强调当事人的 作用还是尊重和强调法院的职权作用。 (三)对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评价与完善 1991年民事诉讼法典的修改:当事人主义的强化 和职权主义的弱化
◼ 四、民事诉讼的基本模式 ◼ (一)民事诉讼模式的涵义、成因及意义 民事诉讼模式的核心问题是当事人与法院在民事 诉讼中的关系问题。 ◼ (二)民事诉讼模式的划分及其根据 ◼ 当事人主义模式和职权主义模式 ◼ 划分根据:在诉讼程序的启动和继续、裁判的对象、 证据资料的来源等三个方面,是尊重和强调当事人的 作用还是尊重和强调法院的职权作用。 ◼ (三)对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评价与完善 1991年民事诉讼法典的修改:当事人主义的强化 和职权主义的弱化
五、民事诉讼的程序体系 (一)民事诉讼程序的涵义和特点 所谓民事诉讼程序,是指国家制定的,司法机关解 决民事争议的操作规程。 (二)民事诉讼程序体系的结构
◼ 五、民事诉讼的程序体系 ◼ (一)民事诉讼程序的涵义和特点 ◼ 所谓民事诉讼程序,是指国家制定的,司法机关解 决民事争议的操作规程。 ◼ (二)民事诉讼程序体系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