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大学使命与大学文化》课程教学资源: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519,文件大小:25.47MB,团购合买
第一部分 爱国者的长途跋涉 第一章 从北平到长沙 第二章 联大的长征 第三章 蒙自的魅力 第二部分 交互影响 第四章 联大与云南人 第五章 重庆与昆明 第六章 联大的学风 第三部分 谆谆教诲 济济良师 第七章 文学院 第八章 法商学院 第九章 战争与学术 第十章 理学院 第十一章 工学院 第十二章 师范学院 第四部分 联大八年 第十三章 希望的岁月:1938—1941年 第十四章 坚忍的岁月:1941—1943年 第十五章 考验的岁月:1943—1945年 第十六章 完成使命:1945—1946年 结语 附录:访谈清单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察尚公请 长路 戰爭與革命中的 西南聯大

獻給西南聯大全體師生

序 戰爭、西南聯大與歷史遺產 一一讀易社強教授著《戰爭與革命中的西南聯 大》 呂芳上 如果把大學校史寫成一部革命史,當然是-一個很大的失 敗;要是把充滿活力的校史,寫成光有組織、只有制度,看 不到靈魂,看不到「人」的歷史,也同樣不會討好。大學本來 就是活生生的一群人,聚在一塊,共同耕耘、切磋知職學問的 學術樂圜。戰爭時期或許外在環境險惡,但教師埋頭著逃丶勤 快解惑,學生好像永速有填不滿的求知慾笔,師生交流綿密, 知識火花熱鬧迸放,如響斯應,此所謂「弦歌不輟」,既是浩 劫,也是風雲際會,更是因緣凑合。1937年盧溝橋事變發作, 天津南開一一國人最早的私立大學,首遭戰爭摧折,接著國立 北大·清華,難逃劫運。三校先約會於湖南長沙臨大·糍又被 迫流徙雲南昆明。一九三八年昆明建起了一個臨時聯合學府, 來了一批又一批流亡的讀書人。九年之後,南渡之人,各自北 返,「神京復,還燕碣」,西南聯大幾與抗戰相始終,此確屬 一代盛事,百世難遇。這樣一所特殊大學的精彩校史,最後賴 一位孜孜讫吃的洋學者,奮力以成;中文本則在英文本成書十

載後方得面世,其中作者的用心與堅持,或許只有由三校流離 遷移之苦的主張和歷史中體會才能獲得。 西 南 二 大 《聯大》(Linda:A Chinese University in War and 戰事 Revolution)這本書的作者是出身哈佛,後在維吉尼亞大學執 教多年的易社強(John W.Israel)教授,執著又認真的謙賺君 命 子。他一生的研究聚焦於二十世紀中國教育、政治與學運的歷 中國 史,他知名的主要著作,先是談抗戰前中國「學生民族主義」 (Student Nationalism)(1966),十年後討論了「一二·九運 動(1976),再二十年後的1999年出版這本《西南聯大》, 慢工細活,上乘作品,學界公認。 顧名思義,「聯合大學」是「混福」而非「化合」·因此 北大、清華、南開各自擁有的特色,南開活絡、北大自由、清 華嚴謹,依然保留。所謂「同無妨異、異不害同」,「八音合 奏,終和且平」。雖是一部校史,卻是三個學府精神所寄。昆 明雖號稱有四時不謝之花、八節常春之草,在三、四十年代仍 只是個「邊城」,戰火引燃後沒多久,突然有大批中原學者湧 入。當地人(少數民族為多)與外來者有如雨個世界不同世紀 人的聚合,難怪在政治上是民族主義者·在思想上又是世界主 義者的社會菁英,此時竟被視為「上海騙子」。其實,被迫漂 泊者與本地人糅合過程不易,這樣的歷史日後也一再複製。易 社強教授認為聯大九年的歷史是政治的、文化的又是知識的歷 史·得由跨文化中去理解·誠哉斯言。 西南聯大極盛時有教授一百七十餘人,學生二千多位· 風雲際會,把一批學界名人匯聚一地,頂尖學生群集一處。是

抵禦外侮、反抗強權的象徵,是人才培養基地、是知識分子的 序 庇護所,是民主堡壘,多年後三校師生仍以聯大為傲,自有其 緣由。易著《聯大》這本書,自「另一個長征」一一學校遷移 的故事說起,從蒙自、敘永到昆明,流亡教授的苦楚與美味, 在日常生活中一一呈現:陳寅恪上課要講「沒人講過的」,靠 的是功力;吳宓是外表古典主義而内心是浪漫主義者,形容贴 切動人。金岳霖與殷福生(海光)的師生情誼·在校園論辯中 早有呈顯:吳大猷在艱困中以簡陋分光儀進行拉曼效應的物理 實驗,戰爭反成為研究的動力。至於戰時聯大流亡學生的生活 酸、甜、苦、辣盡嘗,跑警報、火燒眉毛是許多人的經驗,吃 八寶饭、宿舍打雨傘·到茶館嗑書論政·苦中有樂。我們熟知 善於烹煮紅燒鲫魚的李定一教授,在聯大學生時代還曾靠走私 發過洋財,過去聞所未聞。昆明雖遠離政治中心,但當國是蜩 螗,師生也都曾掉入政治論辯與學潮的漩渦中。易教授對人、 對事均有相當平實的看法,陳雪屏、查良釗兼理大學黨團與副 導工作,虛心照顧學子·給了他們公允的評價:1941年年底 孔府洋狗事件,書中有所澄清和論斷,並不人云亦云,極屬難 得。學生在物質條件困難下,多能「共體時艱」,打下做學間 的基礎。1957年獲諾貝爾獎的楊振寧自認他對物理學中某些 方面的偏愛,是在昆明的歲月中形成。聯大學生生活剪影則在 鹿橋(吳訥孫)《未央歌》一書中有深刻的描箱。《聯大》這 本書引林語堂講當時學生生活是「物質上不得了,精神上了不 得」,十分傅神。易社強教授著作的特色是不引理論,不唱高 調,從歷史事實中歸納出來的論點,有如畫龍點睛般地生動, 往往會引人會心微笑,教人擊節稱賞

三 如果用心體會·讀者還可從《聯大》書中,察覺易教授 西 緊緊掌握了聯大的一個基本精神:「自由」,包括學術獨立和 大 個人自由。近代中國議政、干政型的自由主義者在政治上總是 戰 吃不開,但自由主義的精神則一直貫穿在整個歷史發展中,西 與 南聯大可說是一個象徵。儘管戰時有政治權力集中·社會勢力 命 緊繃的傾向,教育當局未菁沒有以思想部勒高教的打算,但在 中 的 「把戰時當平時」的教育策略和寬鬆的三民主義教育體系下, 中 國 仍大有自由主義校風成最的空間。 大學 本書沒有把1946年發生的聞一多案立專章敘逃,但在談 聯大教師群相和論析聯大考驗歲月文字中,聞一多是以自由主 義者的姿態買穿各章的校圆靈魂人物之一·作者擅長以細節著 手·詮釋了重大史事與主要思潮發展脈絡。書中引迹說,聞一 多是位「聽鼓的詩人變成擂鼓的詩人」,言語深處畢見書寫智 慧與文字機锋。最近開放的《蒋介石日記》顯示,蒋生平有二 事使自己陷入困境,一是1931年2月羈禁立法院院長胡漢民的 「湯山事件」,引發西南異動,甚至因此而有九·一八事變之 作,這本是燕内風潮卻幾乎牽動了國家命脈的大事:一是1946 年7月,正當戰後復元,兵疲馬瘦,國共紛爭鬧得不可開交之 際,部屬卻製造了李公樸、聞一多被刺修案。道是威權政治不 容異己的表現,其結果加速了體制的崩潰,影響殊為重大。蔣 在日記中的記載,或可引錄,以了解當日擁有權力者對知識界 的心態與處置的困境: 昆明速出暗殺案二起,先李公樸·次及阳一多,皆為共震 外图之民主同盟中紫酋·應特加注意·微究其党手,以免共匪

做汗陷之宣傅。最可附者·以此案出後,在昆之民盟酋首八人 皆逃至美国领事馆·求其保護。此等知藏分子,而且皆為大學 有名之教授·其求生辱國、寡廉鲜取;平時其自誇所谓不怕死 者,而其怕死至此。言生學者,毫無骨格,乃如此也,可痛! (1946年1月17日) 的司徒(雷登)·馬(歇爾)今日来山·餐後谈共黨問 题·馬對共周(恩来)自稀其已失信心。而張君勒等於其在京 起飛時,特屬馬·司為昆明暗殺案向余警告,以為彼等生命已 無保障,政府谈判,自難缴續云。此等投機小肖家廉鲜取,本 不足道。唯可以證明無識者·必無瞻哉。是對人之心理,又一 發明也。(1946年7月18日) 昆明李開被刺素,殊所不料,幹部之無智無誠·徒增政府 情努之险恶·领袖地位之不利·可痛之至。(1946年7月20日) 昆明刺殺案内容既明,微底究解时·應注意之點:甲· 反動派必以此加強其封政府暗殺反對黨人之罪恶,更將誣陷為 「法息斯」紫矣。乙·對霍(揆彰)處置之方針。丙、公布與 審判之準衔。丁、宣傅技術之注意·戊、政府恋主動微究此 案。己、兇手之口供,及其行刺之動機·庚、被刺者答由自取 乎?辛、使投機及附共者有所警惕。壬、問霍能否自動儆究此 案? 晚课後,召见霍揆章(彰)·彼猶呈其假造人链與口供, 其動機荒谬極矣,乃面加斥责,並明告其所部之所為,且指出 其行刺之人名·即令彼自想此案之瓣法而退。再令張鎮意兵司 令来淡·指示其與霍研究手鲼與要點。(1946年7月25日) 正午馬(歇确)来淡·彼以昆明案比内戰消息使美影警更 忌為慮。余蜿卻民盟共同偵察之議,…此事自當由政府真責 調查·如其調查結果公布後,認有懷疑之點·自可組城有闆闲

體参加研究,彼以為然。…總之,此案對内外皆增政府與余 個人之地位艱難百倍·更使共匯在時局上棒敗為勝·霍之罪孳 無第。(1946年7月30日) 共匪猖狂益甚,美國壓力續增,艱難可云極矣。而又加上 西南聯大:戰华與革命中的中國大学 昆明暗殺案件,萬目暌睽,中外注祝。敕黨匪部皆以此為集中 攻許诬蠛之目標。而對霍揆章之愚拙粗暴·可痛可愤,但文不 能不為之恕諒,殊令人受意外之打擊·可說近年以來,無論外 交内政如何困苦·未有如本案之處置桔据也。 今晨六時起床朝课後·擬定處置擗法,决將二兑犯槍決· 而將霍革職交颜總司令看管▣待李公樸案破獲後·再定霍之處 置。如此將刚案解决告一段落,再规舆論之變化也。(1946年8 月19日) 復员中最無秩序與不守紀律者,為大學之遵還原校·风 氣敗壞。少数自由分子·所調民盟之流,將灌義廉恥之民族德 行,带地殆盘。尤以西南聯大中之清華教授聞一多等五六人為 最劣。李聞案後,共匪與民盟又藉此掀起學潮,美與論附和, 集矢於余一人·且以此為中國法西斯復活之明澄·於是馬歇爾 亦間接提出警告,可取盍柜。最後决將此事公開銮判,殺人者 抵罪,負责者服悠·乃告一段落·亦云苦矣。中国之學風與 士品之城·可說大半是由美之政策及其學者慫恿而出·彼等赏 昧於中国教育與學界之窗情”而強以美图所用之自由與民主思 想,強加於中图。於是共匯與政客乃皆假此民主與自由之名, 而行其賣國害民·諂外欺善敗壞風氣之生涯·無所不至·於是 政府對教育與學術陷於輕重两難無法挽救之窘境·其惟在求己 與立己而已。(1946年12月31日·「上年反省缘」) 平心言之,國民薰戰後一時難脫制政心態,諸多與民主、 自由、憲政相違之措施·導致溫和自由主義者與左派合流·致

有聞一多、吳晗、潘光旦等學者,開始有了不為當權者所容的 序 激進演出。而李聞案的製造,更使親痛仇快,加速了知藏分子 與國民政府的疏離。戰時聯大雖遠離政治中心的重慶,也一直 被視為自由主義的大本管,是戰時中國自由的象徵。不幸,國 民黨把一批原在書齋做學間的讀書人,硬是趕上街頭,引向政 治抗爭·製造第三勢力。政府、學府的緊張關係·終於給政治 對立者更大的機會,國民黨喪失江山·幾可預卜· 四、 抗戰時期及戰後,滇省主席龍雲以邊疆大吏行抗日拒中 央之策·聯大在昆明因此可以自成格局·仍能保有較多自由宽 鬆的學風。國共關係自1941年初新四軍事件後愈走愈遠;1944 年日軍施行「一號作戰」,川川滇黔與大後方震動,戰局悲觀已 非一日,政局粉擾每下愈况,知識分子包括自由主義者渐趨左 傾,復以馬克思主義為救時的靈丹妙藥。易教授指出,1945年 「一二·一運動」正是自由主義、馬克思主義相互取代的明顯 標誌。1949年「新中國」宣告建立,但原有的學術自由則消失 殆盡,集體壓倒個人·聞一多如果還在人間,很難說他不會步 入民盟個別分子的苦難下場,歷史的弔詭往往如此。 1950年代中國政局剩變,自由主義者在中國大陸已如驚 弓之鳥·他們多半成為政治的陌生人、被改造的對象;在台 灣,政治當局對他們也抱持不友好的態度。儘管如此,聯大自 由講學的歷史遺產仍會流播四方,不絕如縷。錢穆在香江創校 講學,在「手空空,無一物」的情形下,興發「千斤擔子兩肩 挑」的豪情,是一例;殷海光在台灣延續了聯大自由議政遺 風,作「一士之諤諤」,又是一例。60年代在台中東海大學

原在聯大的劉崇鋐教授自台大前來大度山創辦歷史系·而系 內藍文徵、朱延覽諸先生師承陳寅恪、梁啟超,我們這一代作 學生的,大有「再傅弟子」的内心悸動。文學院學生多半也體 南 會到來自聯大政治系的張佛泉、李聲庭,傲骨仍存。也許聯大 在昆明的有形校園早已灰飛湮诚;北返的三校,50年代歷經 : 件校、改校過程,形質上早已異化,精神上更不復當年。無形 争典革命中 但重要的是,以「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所繪出的知職地 圖,每能代代相傳傅,層層癀大,一如陳寅恪為王國維所作碑銘 之嗣「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中國大學 《聯大》這本書,作者勤於蒐集訪求史料,用講故事的方 法書寫歷史,作品獨具風格,是歷史也是文學創作,是近代中 國戰爭史,也是一部超越校史的大學史,是知識史又是一部自 由主義史。譯者以信、雅·達的筆法·忠實呈現原著的精彩内 容,乃譯作上品· 一本書的價值不完全只在提供新知,更重要的是能點醒世 人多作思考,並提示人性與良知的走向。這部書深涵此義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519页,可试读40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