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三中金山校区2015-2016学年九年级语文校本练习 23隆中对 班级: 姓名:_座号: (一)基础题 1.加点的字注音。 好()为乐()毅诣()屏()人度()德量力 存恤()胄()箪()食壶浆倾颓( 新野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①欲信大义于天下 ②自董卓已来 3.一词多义 ①已:a.然志犹未已 b自董卓已来」 ②遂:a.由是先主遂诣亮 b遂用猖蹶 ③因:a.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b.因屏人曰 ④为:a.好为《梁父吟》 b谓为信然 C.贤能为之用 d.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⑤于:a.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欲信大义于天下 C.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4.古今异义 ①遂用猖蹶猖蹶:a.古义: b.今义: ②时人莫之许也许:a.古义: b.今义: ③此人可就见就:a.古义: b.今义: ④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可以:a.古义: b.今义 ⑤国险而民附 国:a.古义 b.今义: 5.词类活用 ①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②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6.《隆中对》节选自 (朝代)史学家 (姓名)的历史著作 》,题中“对”的意思是 。我国史学上合称“四史”的 是 等四部历史著作 7.下列一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A.箪食(shi)壶浆 B.益州险塞(se) C.孤不度(duo)德量力 D.挟(xia)天子以令诸侯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时人莫之许也。( )(2)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9.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并翻译句子。 此诚不可与( )争锋。 翻译: 10.重要句子翻译 ①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福州三中金山校区 2015-2016 学年九年级语文校本练习 1 23 隆中对 班级: 姓名: 座号: (一)基础题。 1.加点的字注音。 好.( )为 乐.( )毅 诣.( ) 屏.( ) 人 度.( )德量力 存恤.( ) 胄.( ) 箪.( ) 食壶浆 倾颓.( ) 屯.( )新野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①欲信大义于天下: ②自董卓已来: 3.一词多义。 ①已:a.然志犹未已. b 自董卓已.来 ②遂:a.由是先主遂.诣亮 b 遂.用猖蹶 ③因:a.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b.因.屏人曰 ④为:a. 好为.《梁父吟》 b 谓为.信然 c.贤能为.之用 d.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⑤于:a.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 欲信大义于.天下 c.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4.古今异义。 ①遂用猖蹶.. 猖蹶:a.古义: b.今义: ②时人莫之许.也 许:a.古义: b.今义: ③此人可就.见 就:a.古义: b.今义: ④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可以:a.古义: b.今义: ⑤国.险而民附 国: a.古义: b.今义: 5.词类活用 ①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②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6.《隆中对》节选自________(朝代)史学家________(姓名)的历史著作 《________》,题中“对”的意思是________。我国史学上合称“四史”的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部历史著作。 7.下列一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 A.箪食.(shí)壶浆 B.益州险塞.(sè) C.孤不度.(duó)德量力 D.挟.(xiá)天子以令诸侯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时人莫之许.也。( ) (2)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 9.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并翻译句子。 此诚不可与( )争锋。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重要句子翻译。 ①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福州三中金山校区2015-2016学年九年级语文校本练习 ②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③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④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⑤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⑥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二)能力提高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 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 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 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 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 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 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 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 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 可成,汉室可兴矣 1.指出下面句子中两个“将”字的不同之处 则命一上将(a)将(b)荆州之兵 a.读音 ,词性 词义 b.读音 词性 ,词义 2.将句子“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改成陈述句,并翻译原句 改句: 翻译: 3.根据下列提示填写相关词句。 (1)曹操能打败袁绍的主要原因是: (2)曹操当前的优势在于 (3)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 4.请用“‖”在原文中将节选部分划分为四个层次 5.用自己的话写出诸葛亮建议刘备采取的战略方针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 其岩阻,西 诸戎,南 夷越,外 孙权,内 政理;天下 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 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福州三中金山校区 2015-2016 学年九年级语文校本练习 2 ②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③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④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⑤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⑥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二)能力提高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 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 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 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 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 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 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 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 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 可成,汉室可兴矣。 1.指出下面句子中两个“将”字的不同之处。 则命一上将(a)将(b)荆州之兵 a.读音________,词性________,词义________。 b.读音________,词性________,词义_______。 2.将句子“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改成陈述句,并翻译原句。 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下列提示填写相关词句。 (1)曹操能打败袁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当前的优势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在原文中将节选部分划分为四个层次。 5.用自己的话写出诸葛亮建议刘备采取的战略方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________ 其岩阻,西________诸戎,南________夷越,外________孙权,内________政理;天下 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 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福州三中金山校区2015-2016学年九年级语文校本练习 1.为文中加粗的字注音。 ①胄()②戎()③箪() 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有不同的称呼,文中出现了两处。请指出来并解释 3.诸葛亮提出的策略中,强调对不同方面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根据句意,依次填入句 中空白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保抚和争锋修B.保和抚结好修 C.守和抚结好修D.守抚和争锋修 4.对“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亲自率领着益州的老百姓向秦川出发。 B.您身先士卒,率领着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发 C.您亲自率领益州的民众从秦川出发 D.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向秦川出兵。 5.上句中,“身”的意思是 本文中还有一个词和它同义,这个词是 6.根据文意,将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具体战略方针排列顺序。 ①礼贤下士,收罗人才:②安抚边境各民族:③广布“仁义”④结好孙权,搞 好外交;⑤巩固荆、益基地;⑥利用帝室之胄的身份,打出“正统”旗号:⑦选 择时机,两路出兵北伐:⑧搞好内政。 正确顺序是: 7.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 (用文中的6个字来概括) (四)阅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经军师徐底和隐士司马徽的力荐,刘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冈,拜 访诸葛亮。没想到诸葛亮一早就出门了。刘备打听先生的去处和归期,童子回答:“先 生踪迹不定,也不知归期。”刘备惋惜不已。张飞说:“既然没遇见,就回去吧!”刘备 要他们等一会儿,关羽劝道:“不如先回去,以后派人来探听。”刘备听了他的话,带关、 张怅然离去。 回到新野,过了几天,玄德派人去隆中打听,得到回报:诸葛亮回来了。刘备立即 吩咐备马。张飞说:“这么一个村野农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 刘备斥责道:“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叫呢?”刘备出门上马, 关、张也只好骑马相随。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三人冒雪来到卧龙冈。刘备轻 扣柴门,开门的童子说,先生正在堂上读书。刘备进屋至中门,只见门上有一副对联: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又看见一少年正在读书,一问才知他是诸葛亮的弟弟诸 葛均,而诸葛亮因朋友相约。出外闲游了。刘备问:“先生到哪儿闲游了?”诸葛均说: “家兄有时在江湖中驾着小船畅游,有时在山岭上拜访僧道,有时在村落间寻访朋友, 有时在神仙住处与隐士弹琴下棋作乐:总之,往来没有谁能测到,现在也不知在哪里。 刘备无奈,只好留下一封信,与关、张怏怏而归 时间过得很快,冬去春来,刘备挑了个好日子,准备三往卧龙冈拜访诸葛亮。关羽、 张飞都不高兴。关羽说:“哥哥两次亲自前往拜访,礼节也太过分了。我想诸葛亮只有 虚名而无真才实学,所以避而不见。哥哥怎么被他迷到了这种地步呢?”刘备解释说 “过去齐桓公想见东郭野人,五次往返才见到一面,何况我想见的是位大贤呢?”张飞 说:“哥哥你不用去了,我用一条麻绳把他捆来就是了!”刘备大声斥责道:“你难道没 听过周文王拜访姜子牙的故事吗?周文王尚且如此敬贤,你怎么这样无礼!这回不用你 去了!”张飞连忙说道:“既然两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刘备这才答应。 三人来到隆中,离诸葛亮的草房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刘备走到柴门前
福州三中金山校区 2015-2016 学年九年级语文校本练习 3 1.为文中加粗的字注音。 ①胄( ) ②戎( ) ③箪( ) 2.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有不同的称呼,文中出现了两处。请指出来并解释。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3.诸葛亮提出的策略中,强调对不同方面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根据句意,依次填入句 中空白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A.保 抚 和 争锋 修 B.保 和 抚 结好 修 C.守 和 抚 结好 修 D.守 抚 和 争锋 修 4.对“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将军亲自率领着益州的老百姓向秦川出发。 B.您身先士卒,率领着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发。 C.您亲自率领益州的民众从秦川出发。 D.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向秦川出兵。 5.上句中,“身”的意思是________,本文中还有一个词和它同义,这个词是________。 6.根据文意,将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具体战略方针排列顺序。 ①礼贤下士,收罗人才; ②安抚边境各民族; ③广布“仁义”; ④结好孙权,搞 好外交; ⑤巩固荆、益基地; ⑥利用帝室之胄的身份,打出“正统”旗号; ⑦选 择时机,两路出兵北伐; ⑧搞好内政。 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________ 。(用文中的 6 个字来概括) (四)阅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经军师徐庶和隐士司马徽的力荐,刘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冈,拜 访诸葛亮。没想到诸葛亮一早就出门了。刘备打听先生的去处和归期,童子回答:“先 生踪迹不定,也不知归期。”刘备惋惜不已。张飞说:“既然没遇见,就回去吧!”刘备 要他们等一会儿,关羽劝道:“不如先回去,以后派人来探听。”刘备听了他的话,带关、 张怅然离去。 回到新野,过了几天,玄德派人去隆中打听,得到回报:诸葛亮回来了。刘备立即 吩咐备马。张飞说:“这么一个村野农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 刘备斥责道:“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叫呢?”刘备出门上马, 关、张也只好骑马相随。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三人冒雪来到卧龙冈。刘备轻 扣柴门,开门的童子说,先生正在堂上读书。刘备进屋至中门,只见门上有一副对联: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又看见一少年正在读书,一问才知他是诸葛亮的弟弟诸 葛均,而诸葛亮因朋友相约。出外闲游了。刘备问:“先生到哪儿闲游了?”诸葛均说: “家兄有时在江湖中驾着小船畅游,有时在山岭上拜访僧道,有时在村落间寻访朋友, 有时在神仙住处与隐士弹琴下棋作乐;总之,往来没有谁能测到,现在也不知在哪里。” 刘备无奈,只好留下一封信,与关、张怏怏而归。 时间过得很快,冬去春来,刘备挑了个好日子,准备三往卧龙冈拜访诸葛亮。关羽、 张飞都不高兴。关羽说:“哥哥两次亲自前往拜访,礼节也太过分了。我想诸葛亮只有 虚名而无真才实学,所以避而不见。哥哥怎么被他迷到了这种地步呢?”刘备解释说: “过去齐桓公想见东郭野人,五次往返才见到一面,何况我想见的是位大贤呢?”张飞 说:“哥哥你不用去了,我用一条麻绳把他捆来就是了!”刘备大声斥责道:“你难道没 听过周文王拜访姜子牙的故事吗?周文王尚且如此敬贤,你怎么这样无礼!这回不用你 去了!”张飞连忙说道:“既然两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刘备这才答应。 三人来到隆中,离诸葛亮的草房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刘备走到柴门前
福州三中金山校区2015-2016学年九年级语文校本练习 刚一敲门,那童子又出来了,童子说,先生正在午睡。刘备吩咐关张两人在门外等候, 自己轻轻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的台阶下,等孔明醒来。关羽、张飞在外站了很 久,不见动静。张飞进屋见刘备仍然毕恭毕敬地站在那儿,便十分气愤地说:“这先生 也太傲慢了,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关羽再三劝说,才把张飞劝住。 刘备仍叫他俩在屋外等候。 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睡醒。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拜见 都没有遇到。”诸葛亮连忙说:“将军光临草舍,没有及时迎接,实在惭愧。”两人礼让 番后,就坐在草堂上,边喝茶边谈论天下大事。刘备听了诸葛亮一番议论后,更敬佩 诸葛亮了。他再三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诸葛亮见他态度十分诚恳,表示“愿效犬 马之劳”。第二天,诸葛亮和刘、关、张一起去了新野。 (根据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7、38回改写) 1.依据本文的内容,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面一副对联(即《三国演义》第37回题目) 的下句。 司马徽再荐名士 2.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用词语概括刘备、关羽、张飞的性格特征 ①刘备: ②关羽: ③张飞 3.请从下列三句名言和本文中各选一句有关修养问题的名言警句(包括作者),填在下 面的读书卡片上 【名言】 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陈寿 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卡片】 关于修养的名句 (1) (2) 4.第一段中写童子说:“先生踪迹不定,也不知归期。”联系全文来看,这句话的作用 是①②③ 5.请写出三个有关诸葛亮的成语、俗语、典故或名言警句
福州三中金山校区 2015-2016 学年九年级语文校本练习 4 刚一敲门,那童子又出来了,童子说,先生正在午睡。刘备吩咐关张两人在门外等候, 自己轻轻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的台阶下,等孔明醒来。关羽、张飞在外站了很 久,不见动静。张飞进屋见刘备仍然毕恭毕敬地站在那儿,便十分气愤地说:“这先生 也太傲慢了,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关羽再三劝说,才把张飞劝住。 刘备仍叫他俩在屋外等候。 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睡醒。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拜见, 都没有遇到。”诸葛亮连忙说:“将军光临草舍,没有及时迎接,实在惭愧。”两人礼让 一番后,就坐在草堂上,边喝茶边谈论天下大事。刘备听了诸葛亮一番议论后,更敬佩 诸葛亮了。他再三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诸葛亮见他态度十分诚恳,表示“愿效犬 马之劳”。第二天,诸葛亮和刘、关、张一起去了新野。 (根据罗贯中《三国演义》第 37、38 回改写) 1.依据本文的内容,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面一副对联(即《三国演义》第 37 回题目) 的下句。 2.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用词语概括刘备、关羽、张飞的性格特征。 ①刘备: ②关羽: ③张飞: 3.请从下列三句名言和本文中各选一句有关修养问题的名言警句(包括作者),填在下 面的读书卡片上。 【名言】 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 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陈寿 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卡片】 4.第一段中写童子说:“先生踪迹不定,也不知归期。”联系全文来看,这句话的作用 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三个有关诸葛亮的成语、俗语、典故或名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福州三中金山校区2015-2016学年九年级语文校本练习 《隆中对》校本练习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5.10题答案略(详见校本资料) 6.汉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回答、应对《三国志》《史记》《汉书》 《后汉书》 7.D 8.(1)赞同(2)一天天地 9.之这样,(我们)实在不能与(他)争胜。 (二)能力提高题。 1.a. Jiang名词将领 Jiang动词率领 2.百姓皆箪食壶浆以迎将军。 老百姓谁能不用箪盛着饭,用壶装着美酒来迎接您呢? 3.(1)人谋(或“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2)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 (3)“霸业可成”,“汉宝可兴矣”。 4.……此诚不可与争锋。/…不可图也。/…思得明君。/…… 5.略 (三)阅读1.①zhou②rong③dan2.①戎:古时对我国西部各族的称呼。②夷 越:泛指我国南部各族。3.B4.D5.亲自:躬6.⑥③①⑤②④⑧⑦7.成 霸业,兴汉室 (四)阅读1.刘玄德三顾草庐(或:茅庐)2.①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有政治抱 负②稳重,顾全大局③鲁莽,直爽3.(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陈寿(2)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一诸葛亮4.①为二顾未见孔明埋下伏 笔:②表明诸葛亮具有超凡脱俗、淡泊名利的品质:③暗示诸葛亮虽然隐居隆中, 但关心天下大事 5.有关典故如: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失街亭;气周瑜。等等。有 关成语如: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等等。有关名言警句如:淡泊以明志, 宁静以致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等等。有关俗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 三个即可。)
福州三中金山校区 2015-2016 学年九年级语文校本练习 5 《隆中对》校本练习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5.10 题答案略(详见校本资料) 6.汉 陈寿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回答、应对 《三国志》《史记》《汉书》 《后汉书》 7.D 8.(1)赞同(2)一天天地 9.之 这样,(我们)实在不能与(他)争胜。 (二)能力提高题。 1.a.jiàng 名词 将领 b.jiāng 动词 率领 2.百姓皆箪食壶浆以迎将军。 老百姓谁能不用箪盛着饭,用壶装着美酒来迎接您呢? 3.(1)人谋(或“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2)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 (3)“霸业可成”,“汉宝可兴矣”。 4.……此诚不可与争锋。//……不可图也。//……思得明君。//…… 5.略 (三)阅读 1.①zhòu ②róng ③dān 2.①戎:古时对我国西部各族的称呼。②夷 越:泛指我国南部各族。 3.B 4.D 5.亲自;躬 6.⑥③①⑤②④⑧⑦ 7.成 霸业,兴汉室 (四)阅读 1.刘玄德三顾草庐(或:茅庐) 2.①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有政治抱 负 ②稳重,顾全大局 ③鲁莽,直爽 3.(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陈寿 (2)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诸葛亮 4.①为二顾未见孔明埋下伏 笔; ②表明诸葛亮具有超凡脱俗、淡泊名利的品质; ③暗示诸葛亮虽然隐居隆中, 但关心天下大事。 5.有关典故如: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失街亭;气周瑜。等等。 有 关成语如: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 有关名言警句如:淡泊以明志, 宁静以致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等等。有关俗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 (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 三个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