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07年4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 教育学(中学)试题 课程代码:31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 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育学研究的任务是( A.教育现象 B教育事实 C.教育问题 D教育规律 2.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借助“洞穴中的囚徒”阐释了的概念 A.教育 B.教学 C.学生 D教师 3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现代学制系统产生于( A.1901年 B.1902年 C.1903年 D.1904 年 4.在儿童发展观中,柏拉图、基督教的“原罪说”等主张( A.主观能动论 B辐合论 C遗传决定论 D环境决定论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A.1984 B.1985 C.1986 D.1987 6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最高宗旨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形成了( A.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B教育无目的论 C.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7.蔡元培说过“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阐明了美育的 A.直接功能 B教育功能 C.间接功能 D超越性功能 8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 31#教育学(中学)试题第1页(共3页)
31# 教育学(中学)试题第 1 页 (共 3 页) 浙江省 2007 年 4 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 教育学(中学)试题 课程代码:3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 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育学研究的任务是( ) A.教育现象 B.教育事实 C.教育问题 D.教育规律 2.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借助“洞穴中的囚徒”阐释了______的概念。 ( ) A.教育 B.教学 C.学生 D.教师 3.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现代学制系统产生于( ) A.1901 年 B.1902 年 C.1903 年 D.1904 年 4.在儿童发展观中,柏拉图、基督教的“原罪说”等主张( ) A.主观能动论 B.辐合论 C.遗传决定论 D.环境决定论 5.______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 9 月 10 日为“教师节”。 ( ) A.1984 B.1985 C.1986 D.1987 6.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最高宗旨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形成了( ) A.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B.教育无目的论 C.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7.蔡元培说过“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阐明了美育的( ) A.直接功能 B.教育功能 C.间接功能 D.超越性功能 8.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 )
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材 D教科书 9.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 A.管理 B德育 C.教学 D服务 10.前苏联教师沙塔洛夫提出的教学方法是( A.探究一研讨法 B发现学习 C.暗示教学法 D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 11.学生集体的特征首先是要有( A.集体舆论 B共同目标 C.千部队伍 D活动 12.以下属于咨询方法中着重调整情感的方法是( A.鼓励表达 B.系统脱敏法 C.团体咨询 D改变认知 1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编制试题、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过程,是指( A.测量 B.测验 C.考试 D.评价 14.1986年颁布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15.以下不属于学校法律关系基本特征的是( A.学校与学生 B学校与家长 C.学校与教师 D学校与政府 16.良好测验标准中显示测验结果的前后一致程度,表示分数稳定性与可靠性的指标是 A.效度 B难度 C.区分度 D信度 17.1942年,罗杰斯出版了一书,提出在心理咨询和治疗过程中的“当事人中心”的 观点。( A.《学生指导技术》 B.《变化世界中的咨询者》 31#教育学(中学)试题第2页(共3页)
31# 教育学(中学)试题第 2 页 (共 3 页) 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材 D.教科书 9.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 ) A.管理 B.德育 C.教学 D.服务 10.前苏联教师沙塔洛夫提出的教学方法是( ) A.探究—研讨法 B.发现学习 C.暗示教学法 D.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 11.学生集体的特征首先是要有( ) A.集体舆论 B.共同目标 C.干部队伍 D.活动 12.以下属于咨询方法中着重调整情感的方法是( ) A.鼓励表达 B.系统脱敏法 C.团体咨询 D.改变认知 1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编制试题、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过程,是指( ) A.测量 B.测验 C.考试 D.评价 14.1986 年颁布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15.以下不属于学校法律关系基本特征的是( ) A.学校与学生 B.学校与家长 C.学校与教师 D.学校与政府 16.良好测验标准中显示测验结果的前后一致程度,表示分数稳定性与可靠性的指标是 ( ) A.效度 B.难度 C.区分度 D.信度 17.1942 年,罗杰斯出版了______一书,提出在心理咨询和治疗过程中的“当事人中心”的 观点。( ) A.《学生指导技术》 B.《变化世界中的咨询者》
C.《咨询与心理治疗》 D.《发展性咨询》 8.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 A促进全班学生的全面发展 B.建立班集体 C培养学生健康的精神和民主作风 D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19.最古老的教学方法是( A.发现学习 B启发法 C.研究法 D讲授法 20.中小学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班级授课制 B分层教学 C.小班教学 D小组合作学习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受教育者 2.学校文化 3.课程论 4.班级 5.学生申诉制度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简述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2.简述智育对社会和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 3.一节(次)好课应当符合哪些标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13分,共25分) 1.联系实际论述教育的科学性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作用。 2.联系实际论述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原则 31#教育学(中学)试题第3页(共3页)
31# 教育学(中学)试题第 3 页 (共 3 页) C.《咨询与心理治疗》 D.《发展性咨询》 18.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 ) A.促进全班学生的全面发展 B.建立班集体 C.培养学生健康的精神和民主作风 D.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19.最古老的教学方法是( ) A.发现学习 B.启发法 C.研究法 D.讲授法 20.中小学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班级授课制 B.分层教学 C.小班教学 D.小组合作学习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1.受教育者 2.学校文化 3.课程论 4.班级 5.学生申诉制度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1.简述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2.简述智育对社会和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 3.一节(次)好课应当符合哪些标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 小题 12 分,第 2 小题 13 分,共 25 分) 1.联系实际论述教育的科学性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作用。 2.联系实际论述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