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诗词集锦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 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 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 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睎。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 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 人,在水之沚。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关雎》诗词鉴赏: 第一行以起兴手法开篇,由关雎立在水中沙洲上鸣叫起兴,引出淑女 是君子喜爱的配偶的联想。由此奠定了全篇的抒情中心 起兴:就是触景生情,因事寄兴。 此处,写鸠鸟鸣叫,既象征男女欢爱,又给诗歌染上了一层浓浓的欢乐气 氛 第二行:诗歌以眼前景物为比喻,以时而向左时而向右挑选、采摘荇 菜的动作,隐喻淑女难以追求,以及君子对淑女锲而不舍的追求。 第三行:通过对君子求之不得的具体情态的细致描写,极其逼真地表 现了这位君子对心目中恋人的痴情和执着 第四、五行是虚写这位君子在想象中与这位淑女相会的情景。诗歌仍 以来采摘荇菜的眼前情景起兴,设想这位女子已经答应自己的要求,于是 这位君子兴奋地弹奏琴瑟,敲击钟鼓来亲近她,友爱她,并使她快乐异常 诗歌通过对这种幻想的烘托渲染,将主人公追求爱情的炽烈专一表现得淋 漓尽致。 蒹葭赏析 此诗三章重叠,各章均可划分为四个层次 首二句以蒹葭起兴,展现一幅河上秋色图:深秋清晨,秋水森森,芦苇苍 苍露水盈盈,晶莹似霜。这境界,是在清虚寂寥之中略带凄凉哀婉色彩, 因而对诗中所抒写的执著追求、可望难即的爱情,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 和心境烘托作用。 三、四句展示诗的中心意象:抒情主人公在河畔倘佯,凝望追寻河对岸的
1 九年级语文上诗词集锦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 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 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 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 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 人,在水之沚。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关雎》诗词鉴赏: 第一行以起兴手法开篇,由关雎立在水中沙洲上鸣叫起兴,引出淑女 是君子喜爱的配偶的联想。由此奠定了全篇的抒情中心。 起兴:就是触景生情,因事寄兴。 此处,写鸠鸟鸣叫,既象征男女欢爱,又给诗歌染上了一层浓浓的欢乐气 氛。 第二行:诗歌以眼前景物为比喻,以时而向左时而向右挑选、采摘荇 菜的动作,隐喻淑女难以追求,以及君子对淑女锲而不舍的追求。 第三行:通过对君子求之不得的具体情态的细致描写,极其逼真地表 现 了这位君子对心目中恋人的痴情和执着。 第四、五行是虚写这位君子在想象中与这位淑女相会的情景。诗歌仍 以来采摘荇菜的眼前情景起兴,设想这位女子已经答应自己的要求,于是 这位君子兴奋地弹奏琴瑟,敲击钟鼓来亲近她,友爱她,并使她快乐异常。 诗歌通过对这种幻想的烘托渲染,将主人公追求爱情的炽烈专一表现得淋 漓尽致。 蒹葭赏析 此诗三章重叠,各章均可划分为四个层次: 首二句以蒹葭起兴,展现一幅河上秋色图:深秋清晨,秋水森森,芦苇苍 苍露水盈盈,晶莹似霜。这境界,是在清虚寂寥之中略带凄凉哀婉色彩, 因而对诗中所抒写的执著追求、可望难即的爱情,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 和心境烘托作用。 三、四句展示诗的中心意象:抒情主人公在河畔倘佯,凝望追寻河对岸的
“伊人”。这“伊人”是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在水一方”是隔绝不通, 意味着追求艰难,造成的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抒情主人公虽望穿 秋水、执著追求,但“伊人’嘟飘渺阻隔。可望难即,故而诗句中荡漾着 无可奈何的心绪和空虚怅惆的情致。 以下四句是并列的两个层次,分别是对在水一方、可望难即境界的两种不 同情景的描述。“溯洞从之,道阻且长”,这是述写逆流追寻时的困境: 艰难险阻无穷,征途漫漫无尽,示意终不可达也。“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央”,这是描画顺流追寻时的幻象:行程处处顺畅,伊人时时宛在,然而 终不可近也。既逆流,又顺流,百般追寻,执著之意可见:不是困境难达, 就是幻象难近,终归不得,怅恫之情愈深。至此,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情 境得到了具体而充分的展现。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 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賽望【鉴赏】 公元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下长安。七月,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杜 甫听到消息后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春望》写于次 年三月,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 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触 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 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营造了气氛。同时此联对仗工整,圆熟 自然,诗意跌宕。“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对照强烈。“国破” 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 而后缀以“茸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通常解释为,花鸟本为娱人之物, 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 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 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本联以“感时 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章法分明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 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思念亲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 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诗人妻子儿女在鄘州,一家人的安
2 “伊人”。这“伊人”是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在水一方”是隔绝不通, 意味着追求艰难,造成的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抒情主人公虽望穿 秋水、执著追求,但“伊人’嘟飘渺阻隔。可望难即,故而诗句中荡漾着 无可奈何的心绪和空虚怅惆的情致。 以下四句是并列的两个层次,分别是对在水一方、可望难即境界的两种不 同情景的描述。“溯洞从之,道阻且长”,这是述写逆流追寻时的困境: 艰难险阻无穷,征途漫漫无尽,示意终不可达也。“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央”,这是描画顺流追寻时的幻象:行程处处顺畅,伊人时时宛在,然而 终不可近也。既逆流,又顺流,百般追寻,执著之意可见;不是困境难达, 就是幻象难近,终归不得,怅恫之情愈深。至此,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情 境得到了具体而充分的展现。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 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春望【鉴赏】 公元 756 年六月,安史叛军攻下长安。七月,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杜 甫听到消息后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春望》写于次 年三月,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 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触 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 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营造了气氛。同时此联对仗工整,圆熟 自然,诗意跌宕。“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对照强烈。“国破” 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 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通常解释为,花鸟本为娱人之物, 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 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 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本联以“感时”一 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章法分明。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 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思念亲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 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诗人妻子儿女在鄜州,一家人的安
危使他魂牵梦绕,家书不至,他如何放心得下?“抵万金”写出了家书的 珍贵,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达了对妻子儿女 的强烈思念。这是人人心中会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因而成 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 慘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禁于百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 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 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 更增一层悲哀。而他苍老得这么快,又因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纵观全诗,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 离情。全诗深沉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 情操,因而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 光转绿萍。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作者简介】 杜审言(约公元645—708年),字必简,祖籍襄阳,迁居巩县。初唐 重要诗人,杜甫的祖父。唐高宗咸亨元年中进士,仕途失意,一直担任县 丞、县尉之类的小官。 少年时期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与同时的沈佺期、宋 之问齐名。他的五言诗格律谨严,造语新奇。对律诗的定型做出了杰出的 贡献,由此也奠定了他在诗歌发展史中的地位。 【背景点击】 永昌元年,杜审言诗名大震,但官还是那么小,心里很不高兴。江南 早春时节,与朋友游览风景,应该赏心乐事,却赏心不乐,便写下了这首 诗。作者的一位做过晋陵县丞的陆姓朋友,曾写过一首《早春游望》的诗, 作者便依原诗的题意,应和了《早春游望》诗,抒发诗人的离情别绪。 【诗作赏析】 诗的首联点题,十分精妙。远离家乡在外当官的人(宦游人),对于植 物的萌发、开花、结果、凋谢,动物的迁徙、冬眠等特别敏感,诗人触景 生情,感时伤怀,在“独有¨偏惊”的强调与呼应中,揭示出宦游人独有的 种复杂而微妙的心态。 中间两联诗人紧扣“物候新”,具体地描写了诗人对“物候”的感受:清 晨的太阳从东边海上升起,云气在朝阳的照耀下,霞光灿烂,绚丽多彩; 早春的江南,梅花在枝头绽放。这春意由江南渐渐移到江北,杨柳已经吐
3 危使他魂牵梦绕,家书不至,他如何放心得下?“抵万金”写出了家书的 珍贵,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达了对妻子儿女 的强烈思念。这是人人心中会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因而成 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 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禁于百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 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 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 更增一层悲哀。而他苍老得这么快,又因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纵观全诗,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 离情。全诗深沉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 情操,因而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 光转绿萍。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作者简介】 杜审言(约公元 645—708 年),字必简,祖籍襄阳,迁居巩县。初唐 重要诗人,杜甫的祖父。唐高宗咸亨元年中进士,仕途失意,一直担任县 丞、县尉之类的小官。 少年时期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与同时的沈佺期、宋 之问齐名。他的五言诗格律谨严,造语新奇。对律诗的定型做出了杰出的 贡献,由此也奠定了他在诗歌发展史中的地位。 【背景点击】 永昌元年,杜审言诗名大震,但官还是那么小,心里很不高兴。江南 早春时节,与朋友游览风景,应该赏心乐事,却赏心不乐,便写下了这首 诗。作者的一位做过晋陵县丞的陆姓朋友,曾写过一首《早春游望》的诗, 作者便依原诗的题意,应和了《早春游望》诗,抒发诗人的离情别绪。 【诗作赏析】 诗的首联点题,十分精妙。远离家乡在外当官的人(宦游人),对于植 物的萌发、开花、结果、凋谢,动物的迁徙、冬眠等特别敏感,诗人触景 生情,感时伤怀,在“独有”“偏惊”的强调与呼应中,揭示出宦游人独有的 一种复杂而微妙的心态。 中间两联诗人紧扣“物候新”,具体地描写了诗人对“物候”的感受:清 晨的太阳从东边海上升起,云气在朝阳的照耀下,霞光灿烂,绚丽多彩; 早春的江南,梅花在枝头绽放。这春意由江南渐渐移到江北,杨柳已经吐
出了新芽;清新和暖的空气逗得黄莺儿婉转鸣叫,晴日的阳光把萍草(生在 浅水中的蕨类植物)映照得变成了绿色。这四句抓住了朝霞、梅柳、黄鸟、 绿萍等景物在早春里的变化,描绘了一幅江南春天的美丽画卷。“宦游人” 对这幅画卷的感受自是不同,他们自然会想到又是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 又到来了,不禁引起了岁月如流、漂泊他乡的感慨。这就为最后的“归思” 作了铺垫。 尾联扣住题意,说自己读了陆丞那格调高古的《早春游望》诗,更加 唤起了想家的念头,止不住的泪水,简直要沾湿衣襟了。“欲”字用得极妙 妙在它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归思”之情的深切 总而言之,此诗境界新奇,情味盎然。它以“物候”二字为一篇之要领, “惊”字领一首之神,中间四句描写早春之景,显示“物候新”,“不言惊而可 惊在其中矣”,结尾两句“言陆怀归,并动己之归思也。”(沈德潜《唐诗别 裁集》) 【名句赏析】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此联写“游望”之景,紧承上文“偏惊”而 来。“云霞”梅柳”乃常见之景物,并不新奇,可是诗人用艺术的眼光来审 视它们,并注入了审美情趣,“出”渡”两个动词将原本不易觉察的物候的 迁移,贴切传神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使人仿佛感受到春天的脉搏。这真是 化平常为神奇,把熟识的境界转化为令人惊讶的新境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赏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下简称《白雪歌》)可以说是唐代诗歌 中的一朵奇葩。它既是一首边塞诗,又是一首送别诗,这首诗描绘了边塞 的风雪与严寒,表现了送友借别的深情。这首诗景色凄美。诗的起首四句 为诗的发端,“如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沈德潜《说诗阵语》) 特别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把人带入风雪弥漫、景物新 奇的境地。“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的《春雪》)和“洛阳梨花
4 出了新芽;清新和暖的空气逗得黄莺儿婉转鸣叫,晴日的阳光把萍草(生在 浅水中的蕨类植物)映照得变成了绿色。这四句抓住了朝霞、梅柳、黄鸟、 绿萍等景物在早春里的变化,描绘了一幅江南春天的美丽画卷。“宦游人” 对这幅画卷的感受自是不同,他们自然会想到又是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 又到来了,不禁引起了岁月如流、漂泊他乡的感慨。这就为最后的“归思” 作了铺垫。 尾联扣住题意,说自己读了陆丞那格调高古的《早春游望》诗,更加 唤起了想家的念头,止不住的泪水,简直要沾湿衣襟了。“欲”字用得极妙, 妙在它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归思”之情的深切。 总而言之,此诗境界新奇,情味盎然。它以“物候”二字为一篇之要领, “惊”字领一首之神,中间四句描写早春之景,显示“物候新”,“不言惊而可 惊在其中矣”,结尾两句“言陆怀归,并动己之归思也。”(沈德潜《唐诗别 裁集》) 【名句赏析】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此联写“游望”之景,紧承上文“偏惊”而 来。 “云霞”“梅柳”乃常见之景物,并不新奇,可是诗人用艺术的眼光来审 视它们,并注入了审美情趣,“出”“渡”两个动词将原本不易觉察的物候的 迁移,贴切传神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使人仿佛感受到春天的脉搏。这真是 化平常为神奇,把熟识的境界转化为令人惊讶的新境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赏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下简称《白雪歌》)可以说是唐代诗歌 中的一朵奇葩。它既是一首边塞诗,又是一首送别诗,这首诗描绘了边塞 的风雪与严寒,表现了送友惜别的深情。 这首诗景色凄美。诗的起首四句 为诗的发端,“如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沈德潜《说诗阵语》) 特别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把人带入风雪弥漫、景物新 奇的境地。“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的《春雪》)和“洛阳梨花
落如雪"(萧子显《燕歌行》)是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 得让此诗三分。诗人将北国冬天的雪花比作南方春天的梨花,使严寒之中 透露出盎然春意,别有一番情趣。冬天,百花藏形匿影,百虫声销迹灭 到处是一片荒凉的景色:衰败的枯草,凛冽的北风,天空中愁云密布,大 地上冰天雪地。面对此景,人的心境应该是惆怅、凄苦的,然而诗人却能 别出心裁,笔锋一转,把这令人凄清的雪花化为春日之梨花,给全诗增加 点亮丽的色彩。诗人能从雪花联想到梨花,目然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正如雪莱所说,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大雪纷飞,满眼是银白世界,然而,在这皑皑白雪中,中军帐上那一面鲜 红的旗帜就格外引人注目。这冷色基调上的一星暖色,一方面衬得整个画 面更加洁白、凄寒,另一方面又给人以活力,给人以火热的激情,积极向 上的进取精神。这是诗中又一处精彩的奇笔 在这凄美的景色中,诗人设宴送别归京的友人,那场面该是何等的动人 唐诗中送别诗较多,各有千秋。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 歧路,儿女共沾巾。”劝勉友人别效儿女忸怩之态,反映出送别时的豪迈情 怀: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 谊;而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酒石酸中含情,频频 劝酒声中自有无限情意,诗中流露出一种别时的愁情。 而《白雪歌》的别时场面与众不同,诗人在冰天雪地的中军帐为友人设宴 饯行,那友情当是非比寻常 诗中对送别的具体情景着墨不多,采用的是侧面烘托。诗中用音乐来烘托 送别的场面,而写音乐又不是侧重其本身,而是选用几种有代表性的边塞 器乐——胡琴琵琶与羌笛,引入无限遐想,这里既有边地音乐的韵味,又 有急管繁弦的热烈欢快的场面。在这奇寒的荒漠边地,诗人曾和友人同甘 苦,共患难,这关系自然更加密切,情意自是更加深厚,而那既热闹又略 带凄苦的音乐声正是传达了这种欢快之中更有离别时的惆怅心情 送行的酒宴一直持续到垂暮时分。诗人送友人出了辕门,从辕门一直送到 轮台东门,依依惜别之情跃然纸上。“去时雪满天山路”,雪大风狂,归途 遥远,诗人的心中既有借别的深情,又有隐隐的担忧,情绪极为复杂。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一句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友人已经上路,而诗人依然站在雪地 里,久久望着友人远去的马蹄印而不愿离去,这是为什么呢?是感叹“相见 时难别亦难,还是担忧友人“长路关山何时尽”?是在内心安慰友人?莫愁前 路无知己”,还是怨恨“春风不度玉门关”?悠悠情思如同那茫茫白雪一样 绵绵不断,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首诗气势宏大,写景既从大处落笔,又从细处着墨,把美丽的雪景写得 形象生动,同时写景中又抒发了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愁情,可以说是
5 落如雪”(萧子显《燕歌行》)是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 得让此诗三分。诗人将北国冬天的雪花比作南方春天的梨花,使严寒之中 透露出盎然春意,别有一番情趣。冬天,百花藏形匿影,百虫声销迹灭, 到处是一片荒凉的景色:衰败的枯草,凛冽的北风,天空中愁云密布,大 地上冰天雪地。面对此景,人的心境应该是惆怅、凄苦的,然而诗人却能 别出心裁,笔锋一转,把这令人凄清的雪花化为春日之梨花,给全诗增加 一点亮丽的色彩。诗人能从雪花联想到梨花,目然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正如雪莱所说,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大雪纷飞,满眼是银白世界,然而,在这皑皑白雪中,中军帐上那一面鲜 红的旗帜就格外引人注目。这冷色基调上的一星暖色,一方面衬得整个画 面更加洁白、凄寒,另一方面又给人以活力,给人以火热的激情,积极向 上的进取精神。这是诗中又一处精彩的奇笔。 在这凄美的景色中,诗人设宴送别归京的友人,那场面该是何等的动人。 唐诗中送别诗较多,各有千秋。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 歧路,儿女共沾巾。”劝勉友人别效儿女忸怩之态,反映出送别时的豪迈情 怀;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 谊;而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酒石酸中含情,频频 劝酒声中自有无限情意,诗中流露出一种别时的愁情。 而《白雪歌》的别时场面与众不同,诗人在冰天雪地的中军帐为友人设宴 饯行,那友情当是非比寻常。 诗中对送别的具体情景着墨不多,采用的是侧面烘托。诗中用音乐来烘托 送别的场面,而写音乐又不是侧重其本身,而是选用几种有代表性的边塞 器乐——胡琴琵琶与羌笛,引入无限遐想,这里既有边地音乐的韵味,又 有急管繁弦的热烈欢快的场面。在这奇寒的荒漠边地,诗人曾和友人同甘 苦,共患难,这关系自然更加密切,情意自是更加深厚,而那既热闹又略 带凄苦的音乐声正是传达了这种欢快之中更有离别时的惆怅心情。 送行的酒宴一直持续到垂暮时分。诗人送友人出了辕门,从辕门一直送到 轮台东门,依依惜别之情跃然纸上。“去时雪满天山路”,雪大风狂,归途 遥远,诗人的心中既有惜别的深情,又有隐隐的担忧,情绪极为复杂。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一句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友人已经上路,而诗人依然站在雪地 里,久久望着友人远去的马蹄印而不愿离去,这是为什么呢?是感叹“相见 时难别亦难,还是担忧友人“长路关山何时尽”?是在内心安慰友人?莫愁前 路无知己”,还是怨恨“春风不度玉门关”?悠悠情思如同那茫茫白雪一样, 绵绵不断,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首诗气势宏大,写景既从大处落笔,又从细处着墨,把美丽的雪景写得 形象生动,同时写景中又抒发了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愁情,可以说是
景中含情,达到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艺术境界。 诗的语言优美。诗中利用换韵与送到场景的转换,形成跌宕多姿的旋律 起音入声韵,急促激烈,与风雪相映衬,继而是阳春白雪,出现春暖花开 的美景,再是“冰泉冷涩弦凝绝”,出现滞涩的场面,末尾渐入徐缓,大有“余 音绕梁,三日不三绝”的韵味,让人回味无穷。 别云间夏完淳 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 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赏析:《别云间》是作者被清廷逮捕后,在解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 上海松江县,古称云间,即作者的家乡。作者在此诗中一方面抱着此去誓 死不屈的决心,一方面又对行将永别的故乡,流露出无限的依恋和深切的 感叹 诗作首联叙事。其中“羁旅”一词将诗人从父允彝、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到身 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 诗人起笔自叙抗清斗争经历,似乎平静出之,然细细咀嚼,自可读出诗人 激越翻滚的情感波澜,自可读出平静的叙事之中深含着诗人满腔辛酸与无 限沉痛。 颌联抒写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身落敌手被囚禁的结局,使诗人恢复 壮志难酬,复国理想终成泡影,于是诗人悲愤了:“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 宽?”大明江山支离破碎,满目疮痍,衰颓破败,面对这一切,诗人禁不住 “立尽黄昏泪几行”,流不尽“无限河山泪”。诗人一直冀盼明王朝东山再起, 可最终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恢复故土、重整河山的爱国宏愿一次次落空, 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与哀恸,忍不住向上苍发出“谁言天地宽”的质问与诘 责 颈联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无论怎样失望、悲愤与哀恸,诗 人终究对自己的人生结局非常清醒:“已知泉路近”。生命行将终结,诗人 该会想些什么呢?“欲别故乡难”,诗人缘何难别故乡呢?原来,涌上他心 头的不仅有国恨,更兼有家仇。父起义兵败,为国捐躯了。而自己是家中 唯一的男孩,此次身落敌手,自是凶多吉少,难免一死,这样,家运不幸, 恐无后嗣。念及自己长年奔波在外,未能尽孝于母,致使嫡母“托迹于空门”, 生母“寄生于别姓”,自己一家“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念及让新婚妻 子在家孤守两年,自己未能尽为夫之责任与义务,妻子是否已有身孕尚不 得而知。想起这一切的一切,诗人内心自然涌起对家人深深的愧疚与无限 依恋。 尾联盟恢复之志。尽管故乡牵魂难别,但诗人终将恢复大志放在儿女私情 之上,不以家运后嗣为念,最终表明心迹:“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正如诗人在《狱中上母书》中所表示的“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 6
6 景中含情,达到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艺术境界。 诗的语言优美。诗中利用换韵与送到场景的转换,形成跌宕多姿的旋律。 起音入声韵,急促激烈,与风雪相映衬,继而是阳春白雪,出现春暖花开 的美景,再是“冰泉冷涩弦凝绝”,出现滞涩的场面,末尾渐入徐缓,大有“余 音绕梁,三日不三绝”的韵味,让人回味无穷。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 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赏析:《别云间》是作者被清廷逮捕后,在解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 上海松江县,古称云间,即作者的家乡。作者在此诗中一方面抱着此去誓 死不屈的决心,一方面又对行将永别的故乡,流露出无限的依恋和深切的 感叹。 诗作首联叙事。其中“羁旅”一词将诗人从父允彝、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到身 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 诗人起笔自叙抗清斗争经历,似乎平静出之,然细细咀嚼,自可读出诗人 激越翻滚的情感波澜,自可读出平静的叙事之中深含着诗人满腔辛酸与无 限沉痛。 颔联抒写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身落敌手被囚禁的结局,使诗人恢复 壮志难酬,复国理想终成泡影,于是诗人悲愤了:“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 宽?”大明江山支离破碎,满目疮痍,衰颓破败,面对这一切,诗人禁不住 “立尽黄昏泪几行”,流不尽“无限河山泪”。诗人一直冀盼明王朝东山再起, 可最终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恢复故土、重整河山的爱国宏愿一次次落空, 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与哀恸,忍不住向上苍发出“谁言天地宽”的质问与诘 责。 颈联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无论怎样失望、悲愤与哀恸,诗 人终究对自己的人生结局非常清醒:“已知泉路近”。生命行将终结,诗人 该会想些什么呢?“欲别故乡难”,诗人缘何难别故乡呢?原来,涌上他心 头的不仅有国恨,更兼有家仇。父起义兵败,为国捐躯了。而自己是家中 唯一的男孩,此次身落敌手,自是凶多吉少,难免一死,这样,家运不幸, 恐无后嗣。念及自己长年奔波在外,未能尽孝于母,致使嫡母“托迹于空门”, 生母“寄生于别姓”,自己一家“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念及让新婚妻 子在家孤守两年,自己未能尽为夫之责任与义务,妻子是否已有身孕尚不 得而知。想起这一切的一切,诗人内心自然涌起对家人深深的愧疚与无限 依恋。 尾联盟恢复之志。尽管故乡牵魂难别,但诗人终将恢复大志放在儿女私情 之上,不以家运后嗣为念,最终表明心迹:“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正如诗人在《狱中上母书》中所表示的“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
举矣”。“已知泉路近”的诗人坦然作出“毅魄归来日”的打算,抱定誓死不屈、 坚决复明的决心,生前未能完成大业,死后也要亲自看到后继者率部起义 恢复大明江山。诗作以落地有声的铮铮誓言作结,鲜明地昭示出诗人坚贞 不屈的战斗精神、尽忠报国的赤子情怀,给后继者以深情的勉励,给读者 树立起一座国家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不朽丰碑。 全诗思路流畅清晰,感情跌宕豪壮。起笔叙艰苦卓绝的飘零生涯,承笔发 故土沦丧、山河破碎之悲愤慨叹,转笔抒眷念故土、怀恋亲人之深情,结 笔盟誓志恢复之决心。诗作格调慷慨豪壮,令人读来荡气回肠,禁不住对 这位富有强烈民族意识的少年英雄充满深深的敬意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作者简介】 李煜(937-978),公元961年即位,五代南唐国主,世称李后 主。他登位之时,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风雨飘摇。他在对宋委曲求全 中过了十几年苟安生活。南唐为宋灭之后,他被俘到汴京,过了约两年囚 徒生活,终为太宗赐鸩毒杀。李煜在政治上十分无能,文艺上却颇有成就, 能书善画,妙解音律,尤工于词。他的创作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不修 政事,纵情于吟咏宴游,笙歌燕舞,为了使宫女的舞姿更加曼妙婀娜,荒 唐病态竟至于让宫女束脚,戕害中国女子裹脚陋习便起于其人。他这一时 期的词作大都反映了他荒淫奢靡的宫廷生活,这些词是在技巧上已日臻成 熟,实则为南朝宫体和花间词风的承续。后期则为入宋之后,此时,他逐 渐从醉生梦死中清醒过来,对屈辱的拘囚生活极为愤懑感伤,他的词开始 转向抒奏亡国之音,倾泻其"日夕以眼泪洗面″的深哀巨恸,他的词有了打 动人心的恒久的艺术力量。可以说,亡国使他丢掉了皇帝的宝座,却使他 在词的创作上获取了巨大的成就,诚如清代大学者王国维所说的那样:"词 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这便是对 他文学地位的中肯评价 【赏析点津】 词牌名为《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 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廷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 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上阕:"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婉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 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 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 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 念之甚、眷恋之甚。"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楼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 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 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承载着他人生的无常之悲。而俯视楼下,但见 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 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痕。全句摹画
7 举矣”。“已知泉路近”的诗人坦然作出“毅魄归来日”的打算,抱定誓死不屈、 坚决复明的决心,生前未能完成大业,死后也要亲自看到后继者率部起义, 恢复大明江山。诗作以落地有声的铮铮誓言作结,鲜明地昭示出诗人坚贞 不屈的战斗精神、尽忠报国的赤子情怀,给后继者以深情的勉励,给读者 树立起一座国家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不朽丰碑。 全诗思路流畅清晰,感情跌宕豪壮。起笔叙艰苦卓绝的飘零生涯,承笔发 故土沦丧、山河破碎之悲愤慨叹,转笔抒眷念故土、怀恋亲人之深情,结 笔盟誓志恢复之决心。诗作格调慷慨豪壮,令人读来荡气回肠,禁不住对 这位富有强烈民族意识的少年英雄充满深深的敬意。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 作者简介 】 李煜( 937 — 978 ),公元 961 年即位,五代南唐国主,世称李后 主。他登位之时,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风雨飘摇。他在对宋委曲求全 中过了十几年苟安生活。南唐为宋灭之后,他被俘到汴京,过了约两年囚 徒生活,终为太宗赐鸩毒杀。李煜在政治上十分无能,文艺上却颇有成就, 能书善画,妙解音律,尤工于词。他的创作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前期不修 政事,纵情于吟咏宴游,笙歌燕舞,为了使宫女的舞姿更加曼妙婀娜,荒 唐病态竟至于让宫女束脚,戕害中国女子裹脚陋习便起于其人。他这一时 期的词作大都反映了他荒淫奢靡的宫廷生活,这些词是在技巧上已日臻成 熟,实则为南朝宫体和花间词风的承续。 后期则为入宋之后,此时,他逐 渐从醉生梦死中清醒过来,对屈辱的拘囚生活极为愤懑感伤,他的词开始 转向抒奏亡国之音,倾泻其“日夕以眼泪洗面”的深哀巨恸,他的词有了打 动人心的恒久的艺术力量。可以说,亡国使他丢掉了皇帝的宝座,却使他 在词的创作上获取了巨大的成就,诚如清代大学者王国维所说的那样:“词 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这便是对 他文学地位的中肯评价。 【 赏析点津 】 词牌名为《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 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廷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 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上阕:“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婉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 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 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 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 念之甚、眷恋之甚。“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楼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 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 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承载着他人生的无常之悲。而俯视楼下,但见 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 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痕。全句摹画
了一幅意境朦胧、浸染着哀愁的图画。 下阕:"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 现了心宇深处深深的寂寞、万般的无奈和无法排遣的离愁,历来为人们所 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如果说前文 还用剪”和”理”的动作对离愁加以形象摹刻,本句则将离愁写得无可形状 无以陈述,为更深一层的写法。 东溪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翦,平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诗,写得意新语工,结构严密,体现了诗人的一片闲情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诗人专门乘舟到东溪去看水,一是 说明东溪水好,再就是诗人自己“爱闲”整天挣扎在名利场中的过客是无暇 欣赏山水的;第二句写到了东溪,登山孤屿,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不由 地留恋忘返。“发船迟”正见此意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浄于筛” 四句具体描绘东溪风光。坐临孤屿,诗人看到的是野兔眠岸,老树着花 短短蒲茸和平平沙石,平平常常的野兔在岸边栖息,诗人竞看到了其中的 闲意,不是“闲人"哪有此境界?这正是推己及物,物我两忘。又看到老树着 花,盘枝错节,人老心红,焕发了诗人的青春气息。“无丑枝”新颖俏皮, 恬淡悠然的心绪又一次得到深化。再看那“齐似剪”的蒲茸,“净于筛”的沙石 更觉赏心悦目,心灵也得到了净化 结句“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风景虽好,但不是自己的久居 之地。“情虽不厌"回应了首句的“发船迟”,天色已晚,“住不得”说出了心中 的无奈,薄暮催人回,车马也劳顿了一天了。 约客赵师秀(宋)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约客(赵师秀)賞析 詩題為「約客」,實際上是寫久候客人未至的情景。這正是江南的黄梅季 節,雨淅淅瀝瀝地下著,相信家家戶戶都在雨幕的籠罩之下。夜是寂寥的, 除了雨聲,只有遠處傳來池塘中呱呱的蛙嗚。為什麼約定了的朋友還沒有 來?看著早已擺好的棋局閑在那裏,詩人不禁有一絲悵惘,也有一點無聊 無意識地拿起棋子敲了起來。大概時間長了吧,燈芯上已結了一層燈花 棋子在桌面上敲著、敲著,也就把燈花震落了 首兩句對仗工整,「黄梅」對「青草」,「時節」對「池塘」,「家家 雨」對「處處蛙」。「家家雨」、「處處蛙」更點明黃梅時節的特徴。「家 家雨」三字,暗示了客人「有約不來」的原因。「處處蛙」三字,反襯了 夜的寂靜。這兩句通過環境的描寫,烘托岀詩人候客時那種孤淸的氣氛。 後兩句直接寫出客人久候不來詩人的寂寥心境。「有約不來」四字和題目 「約客」相呼應。「過夜半」三字,不僅說明詩人候客之久,而且也流露
8 了一幅意境朦胧、浸染着哀愁的图画。 下阕:“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表 现了心宇深处深深的寂寞、万般的无奈和无法排遣的离愁,历来为人们所 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如果说前文 还用“剪”和“理”的动作对离愁加以形象摹刻,本句则将离愁写得无可形状、 无以陈述,为更深一层的写法。 东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翦,平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诗,写得意新语工,结构严密,体现了诗人的一片闲情 逸致。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诗人专门乘舟到东溪去看水,一是 说明东溪水好,再就是诗人自己“爱闲”’整天挣扎在名利场中的过客是无暇 欣赏山水的;第二句写到了东溪,登山孤屿,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不由 地留恋忘返。“发船迟”正见此意。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四句具体描绘东溪风光。坐临孤屿,诗人看到的是野兔眠岸,老树着花, 短短蒲茸和平平沙石,平平常常的野兔在岸边栖息,诗人竟看到了其中的 闲意,不是“闲人”哪有此境界?这正是推己及物,物我两忘。又看到老树着 花,盘枝错节,人老心红,焕发了诗人的青春气息。“无丑枝”新颖俏皮, 恬淡悠然的心绪又一次得到深化。再看那“齐似剪”的蒲茸,“净于筛”的沙石 更觉赏心悦目,心灵也得到了净化。 结句“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风景虽好,但不是自己的久居 之地。“情虽不厌”回应了首句的“发船迟”,天色已晚,“住不得”说出了心中 的无奈,薄暮催人回,车马也劳顿了一天了。 约客 赵师秀(宋)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约客(赵师秀)賞析 詩題為「約客」,實際上是寫久候客人未至的情景。這正是江南的黃梅季 節,雨淅淅瀝瀝地下著,相信家家戶戶都在雨幕的籠罩之下。夜是寂寥的, 除了雨聲,只有遠處傳來池塘中呱呱的蛙鳴。為什麼約定了的朋友還沒有 來?看著早已擺好的棋局閑在那裏,詩人不禁有一絲悵惘,也有一點無聊, 無意識地拿起棋子敲了起來。大概時間長了吧,燈芯上已結了一層燈花, 棋子在桌面上敲著、敲著,也就把燈花震落了。 h1 z$ O9 |. T3 O1 u9 | 首兩句對仗工整,「黃梅」對「青草」,「時節」對「池塘」,「家家 雨」對「處處蛙」。「家家雨」、「處處蛙」更點明黃梅時節的特徵。「家 家雨」三字,暗示了客人「有約不來」的原因。「處處蛙」三字,反襯了 夜的寂靜。這兩句通過環境的描寫,烘托出詩人候客時那種孤清的氣氛。 後兩句直接寫出客人久候不來詩人的寂寥心境。「有約不來」四字和題目 「約客」相呼應。「過夜半」三字,不僅說明詩人候客之久,而且也流露
出對客人負約的埋怨情緒;於是詩人寫了兩個片段來反映這種情緒:一是 「敲棋子」,一是「落燈花」,由前者引岀後者,層次分明。「閑敲」表 達出主人閑坐的無聊心情,待客不至的掃興感覺:「落燈花」說明了等候 時間之久。「閑敲棋子落燈花」七字,把詩人期待的心情、神態,描繪得 栩栩如生,細緻入微 詩人抓住一個生活細節加以渲染,寫成這首情景交融、清新可愛的小詩。 室外雨聲、蛙聲的喧嚷與室內氣氛的靜寂,形成了對比,烘托出詩人百無 聊賴的情緒。詩寫得淺白卻很含蓄,餘味無窮,頗有一種閒適的情致。 王湾《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背景介绍: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人。景云三年进士及第,开无初 为荥阳主簿。参加过《群书四录》的编校,后任洛阳尉,其后不知所终 其诗当时很负盛名,曾往来于吴楚间。《全唐诗》录存其诗十首,《次北固 山下》是传诵一时的名篇 名句点击: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旅途思乡之作,主要写诗人清晨在江面上的所见所 感,作者在江南北固山下停宿,为北固山下壮美秀丽的景色所陶醉,不由 生起思乡之情,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篇。前三联写景,最后一联抒情 开头两句先写北固山的地势,分为水路和陆路。作者清晨在江岸边远眺所 见景物: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疾驶而去。“潮平两岸阔,风 正一帆悬”,写潮水漫无边际涨,江面也变得宽阔了,风势正顺,船帆高悬, 轮旭日升起。作者置身于青山绿水中,自有一番情趣在其中。“阔”写出 了涨潮时长江的气势,水面变得辽阔了。“悬”反映了一帆风顺,行船平稳。 表现出诗人胸襟的开阔和心情的舒坦。“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抓 住海上日出的瞬息变化和江上春气回转的微妙特征,虽然是在腊月里,江 南却春意盎然,诗人先顿后挫,用“生”入文,把大自然拟人化,显得生 动有趣,由此可见诗人炼字功夫之深,把夜和日在旧和新之间的互相依存 生动地表达出来,反映出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也暗含着诗人对流年消逝的 感伤。这两句是脍炙人口的诗句。末联两句由旅途景色引起乡思,引出以 归雁捎书,表达了诗人羁旅愁怀、思念家乡的深情。诗人很注意炼字炼句, 入旧年”、“生残夜”等用字准确精练,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动人的景色。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 这首小令仅五句28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 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 这幅图画由两部分构成 、由精心选取的几组能代表萧秋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景 、抒写内心深处无尽伤痛而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剪影
9 出對客人負約的埋怨情緒;於是詩人寫了兩個片段來反映這種情緒:一是 「敲棋子」,一是「落燈花」,由前者引出後者,層次分明。「閑敲」表 達出主人閑坐的無聊心情,待客不至的掃興感覺;「落燈花」說明了等候 時間之久。「閑敲棋子落燈花」七字,把詩人期待的心情、神態,描繪得 栩栩如生,細緻入微。 詩人抓住一個生活細節加以渲染,寫成這首情景交融、清新可愛的小詩。 室外雨聲、蛙聲的喧嚷與室內氣氛的靜寂,形成了對比,烘托出詩人百無 聊賴的情緒。詩寫得淺白卻很含蓄,餘味無窮,頗有一種閒適的情致。 王湾《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背景介绍: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人。景云三年进士及第,开无初 为荥阳主簿。参加过《群书四录》的编校,后任洛阳尉,其后不知所终。 其诗当时很负盛名,曾往来于吴楚间。《全唐诗》录存其诗十首,《次北固 山下》是传诵一时的名篇。 名句点击: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旅途思乡之作,主要写诗人清晨在江面上的所见所 感,作者在江南北固山下停宿,为北固山下壮美秀丽的景色所陶醉,不由 生起思乡之情,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篇。前三联写景,最后一联抒情。 开头两句先写北固山的地势,分为水路和陆路。作者清晨在江岸边远眺所 见景物: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疾驶而去。“潮平两岸阔,风 正一帆悬”,写潮水漫无边际涨,江面也变得宽阔了,风势正顺,船帆高悬, 一轮旭日升起。作者置身于青山绿水中,自有一番情趣在其中。“阔”写出 了涨潮时长江的气势,水面变得辽阔了。“悬”反映了一帆风顺,行船平稳。 表现出诗人胸襟的开阔和心情的舒坦。“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抓 住海上日出的瞬息变化和江上春气回转的微妙特征,虽然是在腊月里,江 南却春意盎然,诗人先顿后挫,用“生”入文,把大自然拟人化,显得生 动有趣,由此可见诗人炼字功夫之深,把夜和日在旧和新之间的互相依存 生动地表达出来,反映出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也暗含着诗人对流年消逝的 感伤。这两句是脍炙人口的诗句。末联两句由旅途景色引起乡思,引出以 归雁捎书,表达了诗人羁旅愁怀、思念家乡的深情。诗人很注意炼字炼句, “入旧年”、“生残夜”等用字准确精练,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动人的景色。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 这首小令仅五句 28 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 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 这幅图画由两部分构成: 一、由精心选取的几组能代表萧秋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景; 二、抒写内心深处无尽伤痛而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剪影
第一幅画共18个字九个名词,其间无一虚词,却自然流畅而涵蕴丰富 作者以其娴熟的艺术技巧,让九种不同的景物沐于夕阳的清辉之下,象电 影镜头一样以“蒙太奇”的笔法在我们面前依次呈现,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 深秋时节:几根枯藤缠绕着几颗凋零了黄叶的秃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 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写出了一片萧飒悲凉的秋景,造成 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我们可以想象,昏鸦尚能 有老树可归,而游子却漂泊无着,有家难归,其间该是何等的悲苦与无奈 啊!接下来,眼前呈现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袅起炊烟的农家 小院。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 这一切,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在 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 无助的客子之悲 幅画里,我们可以看到,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 愁的游子却骑着一匹延滞归期的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而行。 此时,夕阳正西沉,撒下凄冷的斜晖,本是鸟禽回巢、羊牛回圈、人儿归 家的团圆时刻,而游子却仍是“断肠人在天涯”,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漂 泊他乡的游子面对如此萧瑟凄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怎能不撕心裂 肺,怎能不柔肠寸断!一颗漂泊羁旅的游子心在秋风中鲜血淋淋. 一支极为简短的小曲,表达了难以尽述的内蕴,形象地描绘出天涯游子凄 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给人以震撼人心的艺术感受。让人读之而倍感其苦, 咏之而更感其心。读此曲而不泪下者不明其意也 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 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赏析:华山的峰峦相连,如四面八方聚拢而来,黄河的波涛洪流如雄 狮怒吼,震地撼天,凶险的潼关要道就在华山黄河之间。遥望古都长安城, 思绪万千,心绪纷乱。经过秦汉遗址令人伤心万千,无数宫殿都化作了废 墟和泥土。一朝兴起,百姓要受苦。一朝灭亡,百姓还是受苦 张养浩赴陕西途中登临潼关古塞,怀古思今,写下了这一抒情名篇。前 三句写登临潼关所见,由远至近,既是写景也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心中 波澜起伏的情感。“聚”和“怒”写出了山河的动态与灵性,将山的雄伟与水的 奔腾之势勾勒出来,有力地烘托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悲愤伤感之情。“望西都 四句点题怀古,面对昔日帝都的遗址,作者展开充分的想像,突出了历史 的变迁。最后两句一语道破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本质。从历史的变革中, 从兴亡的对比里,作者把人民的悲惨命运揭示出来,既是历史的概括,也 是现实的反映,深化了全曲的思想内容。 这首散曲意蕴深邃,感情悲愤沉郁,雄浑苍茫的景色、真挚深沉的情感 和精辟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使得全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山坡羊》是一首怀古小令,抒发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起笔一“聚” ‘怒”两字,不但写尽了潼关地势的险峻,而且在“聚”和“怒"的动态意象中
10 第一幅画共 18 个字九个名词,其间无一虚词,却自然流畅而涵蕴丰富, 作者以其娴熟的艺术技巧,让九种不同的景物沐于夕阳的清辉之下,象电 影镜头一样以“蒙太奇”的笔法在我们面前依次呈现,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 深秋时节:几根枯藤缠绕着几颗凋零了黄叶的秃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 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写出了一片萧飒悲凉的秋景,造成 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我们可以想象,昏鸦尚能 有老树可归,而游子却漂泊无着,有家难归,其间该是何等的悲苦与无奈 啊!接下来,眼前呈现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袅起炊烟的农家 小院。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 这一切,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在 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 无助的客子之悲。 第二幅画里,我们可以看到,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 愁的游子却骑着一匹延滞归期的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而行。 此时,夕阳正西沉,撒下凄冷的斜晖,本是鸟禽回巢、羊牛回圈、人儿归 家的团圆时刻,而游子却仍是“断肠人在天涯”,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漂 泊他乡的游子面对如此萧瑟凄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怎能不撕心裂 肺,怎能不柔肠寸断!一颗漂泊羁旅的游子心在秋风中鲜血淋淋…… 一支极为简短的小曲,表达了难以尽述的内蕴,形象地描绘出天涯游子凄 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给人以震撼人心的艺术感受。让人读之而倍感其苦, 咏之而更感其心。读此曲而不泪下者不明其意也。 山坡羊 潼关怀古【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 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赏析:华山的峰峦相连,如四面八方聚拢而来,黄河的波涛洪流如雄 狮怒吼,震地撼天,凶险的潼关要道就在华山黄河之间。遥望古都长安城, 思绪万千,心绪纷乱。经过秦汉遗址令人伤心万千,无数宫殿都化作了废 墟和泥土。一朝兴起,百姓要受苦。一朝灭亡,百姓还是受苦。 张养浩赴陕西途中登临潼关古塞,怀古思今,写下了这一抒情名篇。前 三句写登临潼关所见,由远至近,既是写景也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心中 波澜起伏的情感。“聚”和“怒”写出了山河的动态与灵性,将山的雄伟与水的 奔腾之势勾勒出来,有力地烘托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悲愤伤感之情。“望西都” 四句点题怀古,面对昔日帝都的遗址,作者展开充分的想像,突出了历史 的变迁。最后两句一语道破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本质。从历史的变革中, 从兴亡的对比里,作者把人民的悲惨命运揭示出来,既是历史的概括,也 是现实的反映,深化了全曲的思想内容。 这首散曲意蕴深邃,感情悲愤沉郁,雄浑苍茫的景色、真挚深沉的情感 和精辟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使得全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山坡羊》是一首怀古小令,抒发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起笔一“聚” 一“怒”两字,不但写尽了潼关地势的险峻,而且在“聚”和“怒”的动态意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