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年级期末课内文言文练习(一) 班级 姓名 学号 三八《论语》八则 1.《论语》,家经典,由 的的弟子编撰,他是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不知为不魍,是知也 知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5.择其善者而从之 6.温故而知新 7.欲速则不达 8.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温亦 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週也 凋 1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 尝寝 三九天时不如地利 1.课文选自 作者是时期的思想家 2.文章在文中强调的观点是(用原文句子回答) 3.从文章内容来看,巩固国家或成就大事,需要三个条件那就是、 其中最重要的条件是 4.从文章中我们学到了国家、社会、科技,包括我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需 要 。就是当今社会所倡导的要建立 社会 5.环而攻之而不胜 6.池非不深也 7.兵革非不坚利也 8.委而去之。 去 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以 10.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1.亲成畔之 亲戚畔 12.天下厦之 四一《吕氏春秋》两则 1.选自 编撰 2.刻舟求剑在文中的意思 现在比喻 3.两则故事分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引婴投江者的荒谬表现在 5.楚人找不到宝剑的原因 6.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方 引 7.其子岂邊善游哉? 遽 8.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任悖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 涉坠 10.遮契其舟曰 1.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2008-6-5
预备年级期末课内文言文练习(一) 班级 姓名 学号 三八 《论语》八则 1. 《论语》, 家经典,由 的的弟子编撰,他是 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习 说 3.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 知 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知 好 5. 择其善者而从之 6. 温故而知新 7. 欲速则不达 8.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 亦 9.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凋 10.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 尝 寝 三九 天时不如地利 1. 课文选自 作者是 时期的思想家。 2. 文章在文中强调的观点是(用原文句子回答) 。 3. 从文章内容来看,巩固国家或成就大事,需要三个条件那就是 、 、 , 其中最重要的条件是 。 4. 从 文 章中 我们 学到 了国 家、 社会 、科 技, 包括 我的 生活 中的 方方 面面 都 需 要 。就是当今社会所倡导的要建立 社会。 5. 环而攻之而不胜 环 6. 池非不深也 池 7. 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 8. 委而去之。 委 去 9.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以 10.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威 11. 亲戚畔之 亲 戚 畔 12. 天下顺之。 顺 四一 《吕氏春秋》两则 1. 选自 由 编撰 2. 刻舟求剑在文中的意思 现在比喻 3. 两则故事分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 引婴投江者的荒谬表现在 5. 楚人找不到宝剑的原因 6. 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方 引 7. 其子岂遽善游哉? 遽 8. 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任 悖 9.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 涉 坠 10. 遽契其舟曰 遽 契 11.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惑 2008-6-5
预备年级期末课内文言文练习(二) 班级 姓名 学号 四二橘逾淮为枳 1.文章选自 晏子是 时期齐国政治家。 2.从文中看出晏子是一个什么人? 3.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4.今方来 5.为其来也 6.何坐 7.吏二缚一人谁王 8.缚者曷为者也? 诣曷 9.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10.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1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玊 得无。。耶 12.圣人非所与也 13.寡人反取焉 四三螳螂捕蝉 1.本文选自《_》,作者是 朝代的 (姓名 2.蝉、螳螂、黄雀,此三者在树上的目的是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3.本文讲述的故事后来演为 它常常用来比 喻 4.你从这个寓言的故事明确了怎样的道理? 5.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 附 6.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7.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 务 8.而不顾其后之有也 9.悲鸣饮露 翠鸟移巢 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及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子长羽毛,复益 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 、解释加点字(4分) (2)及 (3)恐: (4)益: 、翻译句子 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 三、从文章看,翠鸟爱子的结果是 由此可知,文本告诉了我们一 个道理: 2008-6-5
预备年级期末课内文言文练习(二) 班级 姓名 学号 四二 橘逾淮为枳 1. 文章选自 晏子是 时期齐国政治家。 2. 从文中看出晏子是一个什么人? 。 3.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习 4. 今方来 5. 为其来也 为 6. 何坐 坐 7. 吏二缚 一人诣王。 诣 8. 缚者曷为者也? 曷 9.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其 实 10.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然 11.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得无。。。耶 12. 圣人非所与熙也 熙 13. 寡人反取焉. 病 四三 螳螂捕蝉 1. 本文选自《 》,作者是 朝代的 (姓名) 2. 蝉、螳螂、黄雀,此三者在树上的目的是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3. 本文讲述的故事后来演为 它常常用来比 喻: 。 4. 你从这个寓言的故事明确了怎样的道理? 5. 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 附 6. 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傍 7.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 务 欲 8. 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顾 患 9. 悲鸣饮露 翠鸟移巢 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及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子长羽毛,复益 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 一、解释加点字(4 分) (1)患: (2)及: (3)恐: (4 )益: 二、翻译句子 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 三、从文章看,翠鸟爱子的结果是 ,由此可知,文本告诉了我们一 个道理: (4 分) 200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