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练习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填空题 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2、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 教育的过程 3、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 教育。 4、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是六艺教育,六艺是指 、数等六门课程 5、中国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即《大学》 6、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 教育,也就是 的教育制度。 7、古代雅典的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 而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 8、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 9、传统教育学的代表者是 ,现代教育学流派的代言人是 10、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_ 名词解释 1、教育(广义)2、教育(狭义)3、制度化教育 三、选择题 1、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中庸B、礼记C、论语D、学记 2、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记载在( A、中庸B、礼记C、论语D、学记 3、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 A、四书B、五经C、六艺D、八股文 4、义务教育的实施在()之后。 A、第一次工业革命B、第二次工业革命C、第三次工业革命D、第四次工业革命 5、"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等命题的提出者是() A、夸美纽斯B、洛克C、杜威D、赫尔巴特 6、"教学相长”,"及时而教"等教育思想最早出自我国的() A、中庸B、大学C、论语D 7、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著作是() A、中庸B、礼记C、论语D、学记 8、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重视启发教学的教育家是我国的() A、孔子B、孟子C、荀子D、朱熹 9、主张”有教无类”的观点的人是() A、孔予B、孟子C、荀子D、朱熹 10、提出"化民成 必由学"的著作是()。 A、中庸B、礼记C、论语D、学记 11、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 A、夸美纽斯B、洛克C、卢梭D、赫尔巴特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A、中庸B、大学C、盂子D、学记 13、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及代表作是()。 A、布鲁纳、《教育过程》B、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C、赞科大、《教学与发展》 D、凯洛大、《教育学》 14、重视启发教学,提出"助产术"的人是() A、亚里斯多德B、苏格拉底C、柏拉图D、昆体良 15、第一个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洛克C、杜威D、赫尔巴特 16、强调儿童中心主义观点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洛克C、杜威D、赫尔巴特 17、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而编写《教育学》的是教育家() A、夸美纽斯B、杜威C、凯洛夫D、赫尔巴特 18、规范教育学的建立的标志是() A、《大教学论》B、《爱弥尔》C、《民主主义与教育》D、《普通教育学》 19、在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 A、文化知识教育B、艺术教育C、读写算的教育D、军事体操教育 20、在我国第一个已经实施的近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子癸丑学制 四、简答题
1 江西省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练习题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一、填空题 1、________,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2、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____教育的过程。 3、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____教育。 4、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是六艺教育,六艺是指__、__、__、__、__、数等六门课程。 5、中国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即《大学》、__、__、__。 6、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____教育,也就是________的教育制度。 7、古代雅典的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____________,而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________。 8、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____》。 9、传统教育学的代表者是____,现代教育学流派的代言人是____。 10、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____》中。 二、名词解释 1、教育(广义)2、教育(狭义)3、制度化教育 三、选择题 1、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 A、中庸 B、礼记 C、论语 D、学记 2、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记载在( )。 A、中庸 B、礼记 C、论语 D、学记 3、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 ) A、四书 B、五经 C、六艺 D、八股文 4、义务教育的实施在( )之后。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工业革命 D、第四次工业革命 5、"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等命题的提出者是( ) A、夸美纽斯 B、洛克 C、杜威 D、赫尔巴特 6、"教学相长","及时而教"等教育思想最早出自我国的( )。 A、中庸 B、大学 C、论语 D、学记 7、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著作是( ) A、中庸 B、礼记 C、论语 D、学记 8、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重视启发教学的教育家是我国的(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朱熹 9、主张"有教无类"的观点的人是( )。 A、孔予 B、孟子 C、荀子 D、朱熹 10、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著作是( )。 A、中庸 B、礼记 C、论语 D、学记 11、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 )。 A、夸美纽斯 B、洛克 C、卢梭 D、赫尔巴特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 A、中庸 B、大学 C、盂子 D、学记 13、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及代表作是( )。 A、布鲁纳、《教育过程》B、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C、赞科大、《教学与发展》 D、凯洛大、《教育学》 14、重视启发教学,提出"助产术"的人是( )。 A、亚里斯多德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昆体良 15、第一个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洛克 C、杜威 D、赫尔巴特 16、强调儿童中心主义观点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洛克 C、杜威 D、赫尔巴特 17、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而编写《教育学》的是教育家( )。 A、夸美纽斯 B、杜威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18、规范教育学的建立的标志是( )。 A、《大教学论》B、《爱弥尔》C、《民主主义与教育》D、《普通教育学》 19、在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 )。 A、文化知识教育 B、艺术教育 C、读写算的教育 D、军事体操教育 20、在我国第一个已经实施的近代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 壬戌学制 D、子癸丑学制 四、简答题
1、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是什么?2、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3、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特点是什么?4、简述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阶段及其代表人和著作。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填空题 1、决定教育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是 2、制约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为 4、人力资本的提出者是美国经济学家 5、教育与文化之间是 的关系。6、学校文化是指 其核心是 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8、学校文化主要可分为 和制度文化等。 9、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 是 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 11、学生文化具有 、名词解释 1、学校文化2、人力资本理论 选择题 1、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2、决定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是() 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3、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因素是() 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4、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 A、六艺B、三科C、四学D、七艺 5、决定教育目的因素是() 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6、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主要是通过( 表现出来的。 A、培养人B、参与政治活动C、传播文化与科学知识D、参与经济活动 四、简述题 1、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2、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3、简述信息技术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填空题 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 中实现的。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3、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 在 中相互作用的结果。4、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和个体实践活动等。5、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 6、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 的时期。7、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 名词解释 1、人的身心发展2、内发论3、外铄论4、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三、选择题 1、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 A、起决定作用B、不起决定作用C、不起作用D、决定人的发展方向 2、"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对人的重要景 A、教育B、环境C、遗传D、家庭教育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 4、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A、现实性B、必然性C、可能性D、方向性 5、俗语"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6、对正常发育的学生来说,遗传素质对他的身心发展()。 A、不起决定作用B、起导向作用C、起决定作用D、起一般作用 7、儿童身心发展的()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8、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素质B、教育C、环境D、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9、心理断乳期是指()。 A、幼儿期B、儿童期C、少年期D、青年期 10、危险期主要指() 四、简述题1、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2、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3、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2 1、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是什么?2、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3、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特点是什么?4、简述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阶段及其代表人和著作。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填空题 1、决定教育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是____。2、制约教育目的的因素是____。 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为________和________。 4、人力资本的提出者是美国经济学家____。 5、教育与文化之间是____、____的关系。6、学校文化是指____________。其核心是____、___ _。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________。 8、学校文化主要可分为____、____和制度文化等。 9、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____;三是____。 10、____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 11、学生文化具有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 1、学校文化 2、人力资本理论 三、选择题 1、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2、决定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是( )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3、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因素是( )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4、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 ) A、六艺 B、三科 C、四学 D、七艺 5、决定教育目的因素是( )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6、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主要是通过( )表现出来的。 A、培养人 B、参与政治活动 C、传播文化与科学知识 D、参与经济活动 四、简述题 1、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2、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3、简述信息技术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一、填空题 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____中实现的。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____在____中相互作用的结果。4、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____、__ __、____和个体实践活动等。5、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____或____。6、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_ ___的时期。7、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____。 二、名词解释 1、人的身心发展 2、内发论 3、外铄论 4、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三、选择题 1、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 )。 A、起决定作用 B、不起决定作用 C、不起作用 D、决定人的发展方向 2、"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 )对人的重要影响。 A、教育 B、环境 C、遗传 D、家庭教育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4、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 A、现实性 B、必然性 C、可能性 D、方向性 5、俗语"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6、对正常发育的学生来说,遗传素质对他的身心发展( )。 A、不起决定作用 B、起导向作用 C、起决定作用 D、起一般作用 7、儿童身心发展的( )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8、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遗传素质 B、教育 C、环境 D、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9、心理断乳期是指( )。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10、危险期主要指( )。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四、简述题 1、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2、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3、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第四章教育目的 填空题 1、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 2、决定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并成为教育活动归宿的是 3、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可包括_ 4、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 的关系。 5、教育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是 的关系。 6、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 基础上的。 7 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广义)2、教育目的(狭义)3、体育4、美育 5、劳动技术教育6、德育7、智育 三、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 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 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 3、确定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凯洛夫的《教育学》B、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思想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4、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 A、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学前教育B、正规教育、业余教育 C、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D、普通教育、职业教育 四、简答题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五、问答题 怎样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 、填空题 1 的教育对象。学生是权利的 享有法律所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 2、《儿童权利公约》的四个基本原则是 3、教师职业是一种 教师是 4、师生关系在教学上是 关系,在人格上是 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 的关系。 5、教育活动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6、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统称为教师的_ 二、选择题 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 A、主导作用B、决定作用C、不起主导作用D、起基础作用 2、学生是学习的() A、主体B、客体C、媒体D、手段 3、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A、交往能力B、研究能力C、管理能力D、学习能力 三、简答题 1、简述教师的职业特点。2、简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3、简述师生关系 第六章课程 、填空题 1、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 2、根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分为 。3、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将课程分为」 4、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 。5、学校课程通常以 的形式出现。 6、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7、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 。8、课程评价的CIPP模式包括四个步骤:背景评价 9、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 课程、技能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10、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 11、制约课程目标制定的学生、社会、学科这三个因素是 起作用的 1、课程(广义)2、教学计划(课程计划)3、教学大纲(课程标准)4、教材5、学校课程6、基础型课程 三、选择题 1、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2、第三次全教会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A、活动课程B、社会课程C、学校课程D、特色课程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3 第四章 教育目的 一、填空题 1、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____。 2、决定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并成为教育活动归宿的是____。 3、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可包括____;____;____。 4、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____的关系。 5、教育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是____的关系。 6、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____________基础上的。 7、________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二、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广义)2、教育目的(狭义)3、体育 4、美育 5、劳动技术教育 6、德育 7、智育 三、选择题 l、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是( )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 ) 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 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 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 3、确定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凯洛夫的《教育学》B、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思想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4、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 ) A、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学前教育 B、正规教育、业余教育 C、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D、普通教育、职业教育 四、简答题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五、问答题 怎样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 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 一、填空题 1、学生是学习的____,具有____的教育对象。学生是权利的____,享有法律所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 2、《儿童权利公约》的四个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师职业是一种____,教师是____。 4、师生关系在教学上是____关系,在人格上是____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____的关系。 5、教育活动中最基础的关系是____。 6、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统称为教师的____。 二、选择题 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 ) A、主导作用 B、决定作用 C、不起主导作用 D、起基础作用 2、学生是学习的( ) A、主体 B、客体 C、媒体 D、手段 3、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 A、交往能力 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 D、学习能力 三、简答题 1、简述教师的职业特点。2、简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3、简述师生关系。 第六章 课程 一、填空题 1、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 2、根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分为____、____、__ __。 3、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将课程分为____、____、____。 4、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____、____、____。 5、学校课程通常以____或____的形式出现。 6、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具有以下三个特征:____、____、____。 7、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 是____。 8、课程评价的 CIPP 模式包括四个步骤:背景评价、____、____和____。 9、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____课程、____课程、技能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10、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 ____、____、____。 11、制约课程目标制定的学生、社会、学科这三个因素是____起作用的。 二、名词解释 1、课程(广义) 2、教学计划(课程计划) 3、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4、教材 5、学校课程 6、基础型课程 三、选择题 1、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2、第三次全教会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 A、活动课程 B、社会课程 C、学校课程 D、特色课程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犁课程D、发展型课程 4、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发展型课程 5、注重发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不同特殊能力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发展型课程 6、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评价模式是() A、目标评价模式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D、以上都不对 四、筒答题 1、什么是学校课程?学校课程的形式是什么?2、简述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 3、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 第七、八章教学 、填空题 1、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的 的一种活动。教学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 2、在我国,我们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种 的认识活动,是 的过程 3、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 4、教学工作是以 为中心环节的。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 课外辅导 5、备课的内容包括 6、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 讲授新教师 7、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 8、伴随着近代大工业生产而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9、在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设立的 10、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是 11、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有 12、教学方法中的讲授法包括 三种形式。 辅助形式有 14、教师备课最后要落实到写好三种教学计划上,这三种计划是 、名词解释 1、教学2、讲授法3、教学组织形式4、班级授课制 三、选择题 1、教学是() A、教师教的活动B、学生学的活动C、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2、教育学具有教育性的规律,最初是由教育家()提出的。 A、杜威B、赫尔巴特C、孔子D、夸美纽斯 3、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A、引起学习动机B、巩固知识C、领会知识D、运用知识 4、教师通过展示实物、进行示范性实验等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A、演示法B、实验法C、练习法D、讲授法 5、在理论上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A、杜威B、赫尔巴特C、孔子D、夸美纽斯 6、课的类型按任务一般可分为( A、讲授课和复习课B、单一课和综合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理论课和实践课 7、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学习什么实现的?() A、直接经验B、间接经验C、生产经验D、生活经验 8、我国古代的《学记》中说,"学不躐等",这体现了下列哪个教学原则?() A、巩固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启发性原则 9、我国古代《论语》中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体现了下列哪个教学原则?() A、巩固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启发性原则 10、我国古代的《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这体现了下列哪个教学原则?( A、巩固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启发性原则 11、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 A、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B、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C、教师讲授课程的方法 D、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 12、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 A、中心环节B、起始环节C、终止环节D、一般环节 13、展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的叫( A、演示法B、实验法C、实习作业法D、研究法 四、筒谷题 1、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2、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3、简述教学过程的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4、简述教学过程的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5、简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6、简述上好课的基本要求。7、简述教学过程的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的 规律。8、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 五、辨析題 1、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是文化制约教育的关系。2、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3、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4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犁课程 D、发展型课程 4、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课程是( )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5、注重发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不同特殊能力的课程是( )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6、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针对 2 0 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评价模式是( )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 D、以上都不对 四、简答题 1、什么是学校课程?学校课程的形式是什么? 2、简述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 3、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 第七、八章 教学 一、填空题 1、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的________的一种活动。教学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____。 2、在我国,我们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种____的认识活动,是____的过程。 3、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____。 4、教学工作是以____为中心环节的。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____、____、____、课外辅导、____。 5、备课的内容包括____、____和____。 6、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____、____、讲授新教师、____、____等。 7、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等。 8、伴随着近代大工业生产而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 9、在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 1862 年清政府设立的____。 10、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 11、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有____、____和____。 12、教学方法中的讲授法包括____、____和____三种形式。 13、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_,辅助形式有____、____等。 14、教师备课最后要落实到写好三种教学计划上,这三种计划是____、____和____。 二、名词解释 1、教学 2、讲授法 3、教学组织形式 4、班级授课制 三、选择题 1、教学是( ) A、教师教的活动 B、学生学的活动 C、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 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2、教育学具有教育性的规律,最初是由教育家( )提出的。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孔子 D、夸美纽斯 3、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 A、引起学习动机 B、巩固知识 C、领会知识 D、运用知识 4、教师通过展示实物、进行示范性实验等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 A、演示法 B、实验法 C、练习法 D、讲授法 5、在理论上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孔子 D、夸美纽斯 6、课的类型按任务一般可分为( ) A、讲授课和复习课 B、单一课和综合课 C、讲授课和实验课 D、理论课和实践课 7、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学习什么实现的?( )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生产经验 D、生活经验 8、我国古代的《学记》中说,"学不躐等",这体现了下列哪个教学原则?( ) A、巩固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启发性原则 9、我国古代《论语》中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体现了下列哪个教学原则?( ) A、巩固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0、我国古代的《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这体现了下列哪个教学原则?( ) A、巩固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1、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 ) A、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 B、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C、教师讲授课程的方法 D、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 12、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 ) A、中心环节 B、起始环节 C、终止环节 D、一般环节 13、展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的叫( ) A、演示法 B、实验法 C、实习作业法 D、研究法 四、简答题 1、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2、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3、简述教学过程的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4、简述教学过程的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5、简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6、简述上好课的基本要求。7、简述教学过程的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的 规律。8、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 五、辨析题 1、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是文化制约教育的关系。2、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3、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4、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5、学生是学习的客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6、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 上是授受的关系。7、制约课程目标的因素有学生、社会、学科,这三个因素既可单独起作用,又可交互起作用。8、德育过程 即品德形成过程。9、德育过程总是从晓之以理开始的 六、论述题 1、某校高中实行分层次教学,即将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四科分别分为A、B、C三个水平层次,学生从高二开始按高一的 业成绩、自己的兴趣、教师的建议等分别选择不同水平的科目内容进行学习。运用所学的教育学理论评析该学校的这一举措 2、下列案例中林老师运用的什么方法?正确贯彻了什么原则? 尾鳍,然后问学生各种鳍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一下给问住了。这时,林老师用剪刀把鱼的尾鳍剪掉,结果学生发现鱼在水中无 前进了:他义把胸鳍及腹鳍剪掉,结果鱼体在水里失去严衡:再把背鳍剪掉,鱼只能一动不动地躺在水里喘气。通过观察 生明白了各种鳍的作用。 3、子路和冉有两学生都问孔子"闻斯行诸"的意思,孔子回答子路说:"有父亲和兄长在,你干什么事情都得先听他们的意见再 做。"而回答冉有则说:"听到一个道理就去做做看。"公西华很奇怪,问孔子为什么同一句话解释不一样,孔子说:"冉有胆小 怕事,所以我鼓励他:子路好勇自负,所以我要遏制他。"请分析孔子的做法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 第九章德育 填空题 1、德育是_、 的总称 2、德育内容包括 3、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 4、德育过程通常由 和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6、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7、我国班主任老师总结出的德育经验是”晓之以理, 8、我国德育途径主要有 二、名词解释 1、学校德育2、陶冶法3、说服法 三、选择题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的顺序是()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D、看具体情况,可有多端性 2、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B、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 C、学生知的深与知的浅的矛盾D、教育者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的矛盾 3、提出德育的认知模式的学者是() A、科尔伯格B、彼得·麦克费尔C、班杜拉D、皮亚杰 4、提出德育的体谅模式的学者是() A、科尔伯格B、彼得·麦克费尔C、班杜拉D、皮亚杰 5、提出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的学者是 A、科尔伯格B、彼得·麦克费尔C、班杜拉D、皮亚杰 6、教育者利用模范、典型人物的优秀品德对学生进行影响的德育方法是( A、说理教育B、榜样示范C、陶冶教育D、指导自我教育 7、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政治课和其他各科教学B、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C、劳动D、班主任工作 四、简述题 1、简述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2、简述德育过程中活动和交往的主要特点 3、简述德育过程的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简述德育过程有哪些规律可以遵循 五、论述题 由于学校放学早于工作下班时间,某校初二年级学生放学后处于自流状态,于是打架斗殴、破坏公物及环境的事情屡有发生。 为此班主任张老师对学生进行了"学雷锋,爱集体"的宣传教育,并建议同学们放学后到校外找砖头为学校砌花台,美化校园环 境,谁找的砖头越多,张老师越给予表扬。没多久,花台砌成了,在此期间,学生打架斗殴及破坏公物情况没有再发生,但外 单位却告状,原来是有的学生到人家工地上偷了砖头 请问上例中的张老师贯彻或违背了什么德育原则? 第十章班级管理 填空题 1、班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 2、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 3、通过制定和执行规则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 4、提出目标管理的学者是美国管理学家 代班级管理强调以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确保学生的持久发展。6 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二、名词解释 1、班级2、班级管理3、平行管理4、目标管理 择题
5 4、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5、学生是学习的客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6、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 上是授受的关系。7、制约课程目标的因素有学生、社会、学科,这三个因素既可单独起作用,又可交互起作用。8、德育过程 即品德形成过程。9、德育过程总是从晓之以理开始的。 六、论述题 1、某校高中实行分层次教学,即将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四科分别分为 A、B、C 三个水平层次,学生从高二开始按高一的 学业成绩、自己的兴趣、教师的建议等分别选择不同水平的科目内容进行学习。运用所学的教育学理论评析该学校的这一举措。 2、下列案例中林老师运用的什么方法?正确贯彻了什么原则? 在教《鱼》一节课时,林老师事前在水盆里放了一条活鲫鱼,上课时让学生仔细观察鱼的形状、鱼体表面、背鳍、胸鳍、腹鳍、 尾鳍,然后问学生各种鳍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一下给问住了。这时,林老师用剪刀把鱼的尾鳍剪掉,结果学生发现鱼在水中无 法前进了;他义把胸鳍及腹鳍剪掉,结果鱼体在水里失去严衡;再把背鳍剪掉,鱼只能一动不动地躺在水里喘气。通过观察, 学生明白了各种鳍的作用。 3、子路和冉有两学生都问孔子"闻斯行诸"的意思,孔子回答子路说:"有父亲和兄长在,你干什么事情都得先听他们的意见再 做。"而回答冉有则说:"听到一个道理就去做做看。"公西华很奇怪,问孔子为什么同一句话解释不一样,孔子说:"冉有胆小 怕事,所以我鼓励他;子路好勇自负,所以我要遏制他。"请分析孔子的做法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 第九章 德育 一、填空题 1、德育是____、____、____的总称。 2、德育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 3、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即____、____、____。 4、德育过程通常由____、____、____和____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____________。 6、德育过程的基础是________。 7、我国班主任老师总结出的德育经验是"晓之以理,____,____,____"。 8、我国德育途径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名词解释 1、学校德育 2、陶冶法 3、说服法 三、选择题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的顺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看具体情况,可有多端性 2、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B、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 C、学生知的深与知的浅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的矛盾 3、提出德育的认知模式的学者是( ) A、科尔伯格 B、彼得·麦克费尔 C、班杜拉 D、皮亚杰 4、提出德育的体谅模式的学者是( ) A、科尔伯格 B、彼得·麦克费尔 C、班杜拉 D、皮亚杰 5、提出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的学者是( ) A、科尔伯格 B、彼得·麦克费尔 C、班杜拉 D、皮亚杰 6、教育者利用模范、典型人物的优秀品德对学生进行影响的德育方法是( ) A、说理教育 B、榜样示范 C、陶冶教育 D、指导自我教育 7、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政治课和其他各科教学 B、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C、劳动 D、班主任工作 四、简述题 1、简述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2、简述德育过程中活动和交往的主要特点。 3、简述德育过程的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简述德育过程有哪些规律可以遵循。 五、论述题 由于学校放学早于工作下班时间,某校初二年级学生放学后处于自流状态,于是打架斗殴、破坏公物及环境的事情屡有发生。 为此班主任张老师对学生进行了"学雷锋,爱集体"的宣传教育,并建议同学们放学后到校外找砖头为学校砌花台,美化校园环 境,谁找的砖头越多,张老师越给予表扬。没多久,花台砌成了,在此期间,学生打架斗殴及破坏公物情况没有再发生,但外 单位却告状,原来是有的学生到人家工地上偷了砖头。 请问上例中的张老师贯彻或违背了什么德育原则? 第十章 班级管理 一、填空题 1、班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____。2、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____。 3、通过制定和执行规则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____。4、提出目标管理的学者是美国管理学家____。5、现 代班级管理强调以____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确保学生的持久发展。6、_ ___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二、名词解释 1、班级 2、班级管理 3、平行管理 4、目标管理 三、选择题
1、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著名教育家()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 A、赫尔巴特B、马可连柯C、巴班斯基D、乌申斯基 2、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四、简答题 1、简述班集体的基本特征。2、如何形成和培养班集体?3、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起什么作用? 4、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与方法是什么? 五、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江西省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逐章逐节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 1、狭义的教育是指以 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 2、教育随着 的产生而产生,随着 勺发展而发展。 4、定型的教育公,而之后的非正式、非正规化教育的多弋称 3、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 以制度化教育为参照,之前的非正式、非正 规教育都可归为 。因此,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 ,到 式包括了古代的 5 的形成,即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 6、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 也就是指 7、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 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中国近代 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 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 学制)以及 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 学制)。 8、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 的理想正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9 世纪末,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初等义务教育并逐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10、普通教育主要 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是以 为目标,以从事某 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11、二战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 化、职业中学 化的趋势 1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13、六艺: 14、春秋战国时期 的发展是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促进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15、汉武帝以后,采纳了董仲舒的 的建议,实行了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和选士制度,对后世产生了 远的影响。 16、隋唐以后盛行的 制度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 17、宋代以后, 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18、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 主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古代斯巴达 教育的目的是 强调 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19、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西欧最受重视和尊重的教育是 其次是_ 20、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21、二战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特点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 1、教育学是 2、孔子的教育思想言论记载在 》中,如"有教无类"、"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 3、战国后期,《礼记》中的《 》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理论和经验,成为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教育思想如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师严然后道尊"、"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 达"、"学不躐等"等 4、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问答分三步:第一步称为 二步叫 第三步叫 5、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_ 》中 6、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秉承了柏拉图的理性说,认为 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亚里斯多德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 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 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 的教育。这些成为后来强调教育中注重 的思想渊源。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著作《 》中有大 反映。(自然,分阶段,和谐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政治学) 7、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 的《
6 1、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著名教育家( )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 A、赫尔巴特 B、马可连柯 C、巴班斯基 D、乌申斯基 2、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四、简答题 1、简述班集体的基本特征。2、如何形成和培养班集体?3、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起什么作用? 4、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与方法是什么? 五、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江西省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逐章逐节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 1、狭义的教育是指以____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____。 2、教育随着____的产生而产生,随着____的发展而发展。 3、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____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____。以制度化教育为参照,之前的非正式、非正 规教育都可归为____,而之后的非正式、非正规化教育都归为____。因此,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____,到_ ___再到____的过程。 4、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包括了古代的____、近代的____。 5、____的形成,即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 6、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____,也就是指________。 7、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____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中国近代 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____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____学制)以及____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 ____学制)。 8、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____。"提出____的理想正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9、____世纪末,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初等义务教育并逐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10、普通教育主要以____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是以____为目标,以从事某 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11、二战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____化、职业中学____化的趋势。 1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13、六艺:________。 14、春秋战国时期____的发展是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促进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15、汉武帝以后,采纳了董仲舒的"____、____"的建议,实行了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和选士制度,对后世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16、隋唐以后盛行的____制度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 17、宋代以后,____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18、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________,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古代斯巴达 教育的目的是____,强调____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19、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西欧最受重视和尊重的教育是____,其次是____。 20、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 21、二战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特点: 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 1、教育学是________。 2、孔子的教育思想言论记载在《____》中,如"有教无类"、"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 3、战国后期,《礼记》中的《____》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理论和经验,成为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教育思想如"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师严然后道尊"、"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 达"、"学不躐等"等。 4、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问答分三步:第一步称为____;第二步叫____;第三步叫__ __。 5、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____》中。 6、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____秉承了柏拉图的理性说,认为____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亚里斯多德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____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____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 ____的教育。这些成为后来强调教育中注重____的思想渊源。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著作《____》中有大 量反映。(自然,分阶段,和谐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政治学) 7、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____的《____》
8、法国启蒙思想家 宣扬自然主义教育理想的作品是《 9、德国哲学家 认为人的所有禀赋都有待于发展,才能生存,"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10、瑞士教育家 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11、英国哲学 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 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1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通常以德国 的《》为标志,美国的《 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 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13 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 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他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 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 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14 的教育思想对19世纪以后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被认 是现代教育的代言人。 15、杜威的教育思想与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针锋相对,其教育思想有 等。杜威强调 在教育中的 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 为目的,围绕 组织教学,以 著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 教育思想体 16、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 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表现在:2、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 4、通过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 5 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第二节教育与生产力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2 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与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要求。 3、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 勺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的要 求: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 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的要求。4、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 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5、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 过两个方面来实现: 6、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 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 第三节教育与科学技术 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2、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3、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 是科学知识 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4、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 第四节教育与文化 1、教育是一种 的文化现象。2、教育与文化是的关系。3、学校文化是指 4、学校文化的核心是 ,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 。5、学校文化的特性表现在:6、按照不 同的层次和标准,学校文化可分成 等等。7、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 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9 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10、学生文化的成因有:11、 是学校生活中一个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12、学生文化的特征有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第一节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是教育的直接目的 是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促进人的身心发展,能否遵循人的身心发 展的规律) 2、个体身心发展是指 (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 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3、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 过程中实现的。(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社会实践 能动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论有 (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5、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 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是中国 古代内发论的代表。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 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美国心理学家 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人自身的内在需要,孟子,弗洛伊 德,格塞尔) 6、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 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中国古代代 表人物是 。英国哲学家洛克的 是一个典型代表。另一个典型代表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至说: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社会烟草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外在的 力量,荀子,白板说,华生) 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 的结果。(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 8、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 (顺序性,阶 不平衡性,互 补性,个别差异性) 9、皮亚杰关于发生认识论的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按照 顺序发展的 特征。(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
7 8、法国启蒙思想家____宣扬自然主义教育理想的作品是《____》。 9、德国哲学家____认为人的所有禀赋都有待于发展,才能生存,"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10、瑞士教育家____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11、英国哲学家____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 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1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通常以德国____的《____》为标志,美国____的《____》是 20 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 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13、____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____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他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 ____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____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14、____的教育思想对 19 世纪以后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____被认 为是现代教育的代言人。 15、杜威的教育思想与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针锋相对,其教育思想有:____,____等。杜威强调____在教育中的 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____为目的,围绕____组织教学,以____著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____教育思想体 系。 16、1939 年,苏联教育理论家____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表现在: 2、教育的根本任务是____。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 4、通过____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 5、____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第二节 教育与生产力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2、____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与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要求。 3、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____的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____的要 求;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____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____的要求。4、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___ _、____、____、____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5、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 过两个方面来实现:____,____。6、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____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____ "。 第三节 教育与科学技术 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2、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3、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____是科学知识 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4、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 第四节 教育与文化 1、教育是一种____的文化现象。2、教育与文化是____的关系。3、学校文化是指________。 4、学校文化的核心是________,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________。5、学校文化的特性表现在:6、按照不 同的层次和标准,学校文化可分成____、____、____等等。7、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 ____,____,____。 8、____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9、____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10、学生文化的成因有:11、____是学校生活中一个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12、学生文化的特征有: 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第一节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____是教育的直接目的。____是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促进人的身心发展,能否遵循人的身心发 展的规律) 2、个体身心发展是指________。(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 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3、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____过程中实现的。(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____。(社会实践, 能动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论有:____,____,____。(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5、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____,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____是中国 古代内发论的代表。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____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 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美国心理学家____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人自身的内在需要,孟子,弗洛伊 德,格塞尔) 6、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____,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中国古代代 表人物是____。英国哲学家洛克的"____"是一个典型代表。另一个典型代表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____,他甚 至说: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社会烟草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外在的 力量,荀子,白板说,华生) 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____的结果。(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 8、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____,____,____,____,____。(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 补性,个别差异性) 9、皮亚杰关于发生认识论的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按照____、____、____、____顺序发展的 特征。(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
10、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认为人的道德认知遵循着从 再到的发展过程。(前世俗水平、世俗 水平、后世俗水平) 11、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 。(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错过了关键期,训练 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 第二节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1、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 的影响 种特殊的环境,它对个体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遗传素质、成熟、环境、个体实践活动,学校教育) 2、遗传是指 。(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 也叫遗传素质 3、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 ,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 但遗传素质不能预定或决定人的发展,不能夸 大遗传的作用。(前提,可能性) 4、成熟是指 (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 即己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其主要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5、环境泛指 (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按环境的性质来分,环境可分为自然 环境和社会环境:按环境的范围分,可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 6、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表现在:(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 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夸大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特别是环境 央定论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7、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表现在:(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 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8、前苏联心理学家 的研究揭示 对儿童的发展能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 一种是,一种是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 "。(维果茨基,教育,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可能 达到的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 9、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 ,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个 体主观能动性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由 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个体主观能动性 生理、心理、社会) 第三节敦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 1、所谓人的价值,是指 。(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2、潜能是 (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能够把未成熟的人培养为成熟的人,把平凡的人培养成出色的 人的可能性或前提条件。) 3、人的力量是 。(人的身体与精神力量的综合。) 4、个性是 。(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体特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个性又是人的共同性与差别 性在每个个体身上的具体统一。) 第四节普通中等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特殊任务 1、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 "。(危险期,心理断乳期) 2、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 (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惊喜,独立 精神的加强。) 3、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是青年期最重要的概念。(未来) 4、青年期的年龄特征: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人的社会化在青年期也基本完成。青年期结束时,大 多数青年对世界、事业、人生和自己都可能有较清晰和深入的思考,形成相对系统和稳定的见解,并对自己的未来做出自由重 要的选择。"未来"是青年期最重要的概念。随着心理能力的成熟,他们形成了对外部世界和自己内部世界的较清晰和较深入的 认识,更重要的是在两种世界间建起了具有个人发展意义的桥梁 第四章教育目的 第一节教育目的概念和层次结构 1、教育目的 2 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的实现则教育活动的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 有指导意义。 3、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有 4 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它明确了教育对象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预定的发展结果,指 导着整个教育活动的开展,支配着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无论是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还是教育内容 确定,教育方法的选择及效果的评价等,都受到 5、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 6、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 7、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 的关系。 是针对所有所教育者提出的 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 8、教学目标是 9、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 的关系。 第二节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1、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 2、教育目的具有 ,在阶段社会具有鲜明的 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8 10、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认为人的道德认知遵循着从____到____,再到____的发展过程。(前世俗水平、世俗 水平、后世俗水平) 11、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________。(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错过了关键期,训练 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 第二节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1、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____、____、____和____的影响,____是一 种特殊的环境,它对个体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遗传素质、成熟、环境、个体实践活动,学校教育) 2、遗传是指________。(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 也叫遗传素质。) 3、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____,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____。但遗传素质不能预定或决定人的发展,不能夸 大遗传的作用。(前提,可能性) 4、成熟是指________。(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 即已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其主要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5、环境泛指________。(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按环境的性质来分,环境可分为自然 环境和社会环境;按环境的范围分,可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 6、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表现在:(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 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夸大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特别是环境 决定论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7、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表现在:(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 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8、前苏联心理学家____的研究揭示:____对儿童的发展能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 一种是____,一种是____,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____"。(维果茨基,教育,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可能 达到的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 9、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____,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个 体主观能动性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由____、____和____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个体主观能动性, 生理、心理、社会) 第三节 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 1、所谓人的价值,是指________。(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2、潜能是________。(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能够把未成熟的人培养为成熟的人,把平凡的人培养成出色的 人的可能性或前提条件。) 3、人的力量是________。(人的身体与精神力量的综合。) 4、个性是________。(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体特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个性又是人的共同性与差别 性在每个个体身上的具体统一。) 第四节 普通中等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特殊任务 1、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____"或"____"。(危险期,心理断乳期) 2、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________。(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惊喜,独立 精神的加强。) 3、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____"是青年期最重要的概念。(未来) 4、青年期的年龄特征: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人的社会化在青年期也基本完成。青年期结束时,大 多数青年对世界、事业、人生和自己都可能有较清晰和深入的思考,形成相对系统和稳定的见解,并对自己的未来做出自由重 要的选择。"未来"是青年期最重要的概念。随着心理能力的成熟,他们形成了对外部世界和自己内部世界的较清晰和较深入的 认识,更重要的是在两种世界间建起了具有个人发展意义的桥梁。 第四章 教育目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念和层次结构 1、教育目的________。 2、____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____的实现则教育活动的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 有指导意义。 3、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有:____,____,____。 4、____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它明确了教育对象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预定的发展结果,指 导着整个教育活动的开展,支配着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无论是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还是教育内容的 确定,教育方法的选择及效果的评价等,都受到____的制约。 5、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 6、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____。 7、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____的关系。____是针对所有所教育者提出的,而____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 8、教学目标是________。 9、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____的关系。 第二节 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1、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____。 2、教育目的具有____、____、____,在阶段社会具有鲜明的____。 3、____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4、____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1、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的决定》提出教育要" 2、素质教育是 的教育:素质教育是 的教育:素质教育是 的教育:素质教育是_ 的教育 3、德育是 4、普通中学德育方面的要求:5、智育是 6、普通中学智育方面的要求:7、体育是 8、普通中学体育方面的要求:9、美育是 10、普通中学美育方面的要求:11、劳动技术教育是 。12、普通中学劳动技术教育方面的要求 13 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 教育活动是一种 的社会活动,教育系统是一个以为主要构成要素的社会系统。在诸种要素中 是最 基本的要素 第一节学生 1、学生的本质属性: 2、学生具有发展的 性。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 3、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 的作用 4、198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 5、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概括起来有 6、《义务教育法》规定 年满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生应尽的义务有: 第二节教师 1、教师职业是一种 职业,教师是 人员。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 的职业 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 。包括 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 5、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包括: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 7、教育能力是指」 8、教师的语言首先要求 其次要求 再进一步要求 9、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 第三节学生和教师的关系 1、师生关系是指 2、师生关系主要有: 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4、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 关系 5、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 上的影响 第六章课程 第一节课程概述 1、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 。2、课程是 3、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 4、课程类型是指 5、从课程制定者和管理制度角度,可分为 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可分为 :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分为 从教育阶段角度可分为 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分为 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 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基础课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课程 7 注重拓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拓 展型课程常常以 的形式出现 的教学是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 的教学是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 9、所谓国家课程,是 10、所谓地方课程,是 11、所谓学校课程,是 12 和 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第二节课程目标 是指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是根据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 展的规律确定的。它反映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制定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 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2、我国学校教育的目的: 3、从国家或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教育目的只能是 的,而不可能是 的 是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它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自己学校的性质及任务,对培养对象提出的特定 要求。 5 是整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统一的质量要求 则是某级或某类学校的具体要求,后者是前者的 两者的关系可以说是 的关系,或 的关系 6、课程目标是 7、教学目标是 8、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 9、对学生的研究通常包括三个方面:
9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1、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1999 年 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的决定》提出教育要"________"。 2、素质教育是____的教育;素质教育是____的教育;素质教育是____的教育;素质教育是____的教育。 3、德育是________。 4、普通中学德育方面的要求:5、智育是________。6、普通中学智育方面的要求:7、体育是________。 8、普通中学体育方面的要求:9、美育是________。10、普通中学美育方面的要求:11、劳动技术教育是____ ____。12、普通中学劳动技术教育方面的要求: 13、____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____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__ __,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 教育活动是一种____的社会活动,教育系统是一个以____为主要构成要素的社会系统。在诸种要素中,____是最 基本的要素。 第一节 学生 1、学生的本质属性: 2、学生具有发展的____性与____性。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____。 3、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____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____的作用。 4、1989 年 11 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 5、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概括起来有:____,____。 6、《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____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生应尽的义务有: 第二节 教师 1、教师职业是一种____职业,教师是____人员。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____的职业。 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____。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 5、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包括: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 7、教育能力是指________。8、教师的语言首先要求____,其次要求____,再进一步要求____。 9、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________。 第三节 学生和教师的关系 1、师生关系是指________。2、师生关系主要有: 3、____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4、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____关系。 5、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____上的、____上的影响。 第六章 课程 第一节 课程概述 1、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____。2、课程是________。 3、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____、____和____。4、课程类型是指________。 5、从课程制定者和管理制度角度,可分为____、____、____;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可分为____、____、 ____;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从教育阶段角度可分为____、____、 ____、____;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分为____、____、____等。 6、____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 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基础课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课程。 7、____注重拓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拓 展型课程常常以____的形式出现。 8、____的教学是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____的教学是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 9、所谓国家课程,是________。 10、所谓地方课程,是________。 11、所谓学校课程,是________。 12、____、____和____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第二节 课程目标 1、____是指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是根据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 展的规律确定的。它反映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制定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 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2、我国学校教育的目的:________。 3、从国家或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教育目的只能是____的、____的,而不可能是____的。 4、____是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它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自己学校的性质及任务,对培养对象提出的特定 要求。 5、____是整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统一的质量要求;____则是某级或某类学校的具体要求,后者是前者的 ____。两者的关系可以说是____的关系,或____的关系。 6、课程目标是________。 7、教学目标是________。 8、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____,____,____。 9、对学生的研究通常包括三个方面:
第三节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是 。2、教学计划是 是否合情合理并具备较强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课程设计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4、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当具备三个基本特征 5、教学计划主要由 几部分构成。 是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 7、教学大纲是 8 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它体现了国家对每门学科教学的统一要求,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 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它有利于保证教学的计划性和质量。 9、教材是 10、教科书的作用 第四节课程实施 1、课程实施是指」 2、课程实施的结构:----3、教学任务通常包括三个方面:4、学生的学习特点 5、学生的学习特点受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6、教学模式是指」 第五节课程评价 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做出 攻进课程的决策 2、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3 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4 是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而提出来的 5、CIPP评价模式包括 6、课程评价的基本阶段 第七章教学(上) 第一节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1、教学是 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3、教学,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它包括: 4 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在学校整个教育系 统中居于中心地位 5、教学的主要作用 6、学校工作应坚持以 7、教学任务的决定,要受 以及 等因素制约 8、教学以 为根本目的 9、教学的一般任务有: 10、一般来说 的掌握是形成技能、技巧的基础,而技能、技巧的形成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11、所谓智力,是 12、智力主要包括注意力、想像力、记忆力、思维力、观察力等,其中 是核心。(思维力) 第二节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是 2 认为,"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 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 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大意义的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 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 3、在我国,长期通行的看法是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种 的认识活动,是实现的过程 4、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去间接 认识世界。其目的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社会历史经验变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不仅使学生获得关于客观的映象即 知识,也使学生个体获得发展。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 5、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6、学生以学习 经验为主,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 为基础 7、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表现在: 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与发展智 力可相互转化 8、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应注意的是: 9、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由 率先明确提出的观点。 10、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表现在 1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能动性具体表现在 12、教学过程的结构 13 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包括使学生 第三节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1、教学原则是 2、我国中学教学原则有 3、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0 第三节 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是________。 2、教学计划是________。 3、____是否合情合理并具备较强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课程设计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4、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当具备三个基本特征:____,____,____。 5、教学计划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部分构成。 6、____是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 7、教学大纲是________。 8、____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它体现了国家对每门学科教学的统一要求,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 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它有利于保证教学的计划性和质量。 9、教材是________。 10、教科书的作用: 第四节 课程实施 1、课程实施是指________。2、课程实施的结构:-----------3、教学任务通常包括三个方面:4、学生的学习特点 有:____,____,____,____。5、学生的学习特点受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____,____,___ _。6、教学模式是指________。 第五节 课程评价 1、____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做出 改进课程的决策。 2、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____,____,____。 3、____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4、____是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而提出来的。 5、CIPP 评价模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 6、课程评价的基本阶段: 第七章 教学(上) 第一节 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1、教学是________。 2、____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3、教学,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它包括: 4、____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在学校整个教育系 统中居于中心地位。 5、教学的主要作用: 6、学校工作应坚持以____为主。 7、教学任务的决定,要受____、____、____以及____等因素制约。 8、教学以____为根本目的。 9、教学的一般任务有: 10、一般来说,____的掌握是形成技能、技巧的基础,而技能、技巧的形成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掌握____。 11、所谓智力,是________。 12、智力主要包括注意力、想像力、记忆力、思维力、观察力等,其中____是核心。(思维力) 第二节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是________。 2、____认为,"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____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____ 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大意义的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____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 程。 3、在我国,长期通行的看法是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种____的认识活动,是实现____的过程。 4、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去间接 认识世界。其目的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社会历史经验变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不仅使学生获得关于客观的映象即 知识,也使学生个体获得发展。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 5、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6、学生以学习____经验为主,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____为基础。 7、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表现在:____是发展智力的基础,____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与发展智 力可相互转化。 8、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应注意的是: 9、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由____率先明确提出的观点。 10、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表现在: 1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能动性具体表现在: 12、教学过程的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14、____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包括使学生____和____。 第三节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1、教学原则是________。 2、我国中学教学原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