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
一样y 翻 秋
丰富多彩的秋
郁达夫(1895~1945)原名郁文,现代著 名小说家、散文家。浙江富阳人 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发起成立创造社,出 版了新文学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 以其“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写”而震动了文 坛。192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部。回国 后参加编辑《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刊 物。1923年起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等校 任教。1927年8月退出创造社。 1928年与鲁迅合编《奔流》月刊,并主编《大 众文艺》。1930年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 为发起人之一,并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3年初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白色恐怖 威慑下由上海移居杭州,徜徉于淅、皖等地的 山水之间,写有不少文笔优美的游记
郁达夫 (1895~1945) 原名郁文,现代著 名小说家、散文家。浙江富阳人。 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发起成立创造社,出 版了新文学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 以其“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写”而震动了文 坛。192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部。回国 后 参加编辑《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刊 物。1923年起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等校 任教。1927年8月退出创造社。 1928年与鲁迅合编《奔流》月刊,并主编《大 众文艺》。1930年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 为发起人之一,并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3年初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白色恐怖 威慑下由上海移居杭州,徜徉于浙、皖等地的 山水之间,写有不少文 笔优美的游记
1938年底赴新加坡,从事报刊编 辑和抗日救亡工作。1942年流亡 到苏门答腊,化名赵廉隐居下来。 不久,当地日本宪兵部强迫他去 当翻译,暗中保护和营救了不少 当地志士和华侨,并获悉了日本 宪兵部许多秘密罪行。1945年日 本投降后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 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他为 “为民族解放殉难的战士”,并 郁达夫、郭沫若、在他的家乡建亭纪念。 成仿吾
郁达夫、郭沫若、 成仿吾 1938年底赴新加坡,从事报刊编 辑和抗日救亡工作。 1942年流亡 到苏门答腊,化名赵廉隐居下来。 不久,当地日本宪兵部强迫他去 当翻译,暗中保护和营救了不少 当地志士和华 侨,并获悉了日本 宪兵部许多秘密罪行。1945年日 本投降后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 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他为 “为民族解 放殉难的战士”,并 在他的家乡建亭纪念
郁达夫的创作风格独特,成就 卓著,尤以小说和散文最为著称, 影响广泛。其中以短篇小说《沉 沦》、《春风沉醉的晚上》 《薄奠》、《迟桂花》,中篇小说 《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和 《出奔》等最为著名。小说多以失 意落魄的青年知识分子作为描写对 象,往往大胆地进行自我暴露,富 于浪漫主义的感伤气息,笔调洒脱 自然,语言清新优美,具有强烈的 主观抒情色彩
郁达夫的创作风 格独特,成就 卓著,尤以小说和散文最为著称, 影响广泛。其中以短篇小说《沉 沦》、《春风沉醉的晚上》、 《薄奠》、《迟桂花》,中篇小说 《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和 《出奔》等最为著名。小说多以失 意落魄的青年知识分 子作为描写对 象,往往大胆地进行自我暴露,富 于浪漫主义的感伤气息,笔调洒脱 自然,语言清新优美,具有强烈的 主观抒 情色彩
写作背景 从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大 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并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 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 迁居杭州,1936年离杭州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近 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 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 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 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写了 许多游记。 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 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 美的散文 故都的秋》
写作背景 从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大 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并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 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 迁居杭州,1936年离杭州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近 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 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 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 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写了 许多游记。 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 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 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文章结构 总写 北国之秋写感受,抒发向往之情 南国之秋 (12) 秋花—色 秋槐—形 分写秋蝉声(311) 秋雨味 秋实—果 议论(找出中心句)(12) 南国之秋在色味上比不上北国 总结 直抒对北国之秋的眷恋之情(1314)
文章结构 总写 北国之秋 写感受,抒发向往之情 南国之秋 (1—2) 秋花——色 秋槐——形 分写 秋蝉——声 (3—11) 秋雨——味 秋实——果 议论(找出中心句)(12) 南国之秋在色味上比不上北国 总结 直抒对北国之秋的眷恋之情(13—14)
纵观全文,用最简练的文字概括北国和南 国秋的特点。文中为何多次提到南国之秋? 北国秋—清、静、悲凉(文眼) 南国秋—慢、润、淡 多次提南国之秋是为了烘托对比北 国秋的特点,点出北国之秋味的醇厚、 浓郁。 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对故都之 秋的依恋之情
纵观全文,用最简练的文字概括北国和南 国秋的特点。文中为何多次提到南国之秋? 北国秋——清、静、悲凉 (文眼) 南国秋——慢、润、淡 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对故都之 秋的依恋之情。 多次提南国之秋是为了烘托对比北 国秋的特点,点出北国之秋味的醇厚、 浓郁
关于“慈凉” 在作者的心中,“悲凉”不仅是 故都景的心态,还是整个的人生 的感受
关于“悲凉” 在作者的心中,“悲凉”不仅是 故都赏景的心态,还是整个的人生 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