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第十二周检测(一) (时间:40分钟满分:50分) 、阅读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回答问题。(40分) 天时不如地利,(A)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 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 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C) ,以天下之所顺,攻 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将上文(A)(B)(C三处补充完整并翻译所补充句子。(9分) (C) 2.上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下》,《孟子》是 所作,家经典之一。(2分) 3.孟子名 时期的家 家,家是继 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地位仅此于孔子,后世常以“ 并称,被推尊为 。(7分) 4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10分) (1)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 (2)环而攻之而不胜 (3)池非不深也 (4)兵革非不坚利也 (5)委而去之 (6)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委固 去 (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至 (8)故君子有不战 君子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1 姓名 第十二周检测(一) 得分 (时间:40 分钟满分:50 分) 一、阅读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回答问题。(40 分) 天时不如地利,(A)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 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B)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 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C) , ,以天下之所顺,攻 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将上文(A) (B) (C)三处补充完整并翻译所补充句子。(9 分) (A) (B) (C) 2.上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下》,《孟子》是 所作, 家经典之一。(2 分) 3.孟子名 ,字 , 时期的 家 家, 家是继 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地位仅此于孔子,后世常以“ ”并称,被推尊为 “ ”。(7 分) 4.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10 分) (1)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城: 郭 : (2)环.而攻之而不胜 环: (3)池.非不深也 池: (4)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 (5)委.而去.之 委: 去: (6)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固: (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至: (8)故君子..有不战 君子: 5.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环而攻之而不胜 委而去之 B.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得道者多助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以天下之所顺 D.寡助之至 天下顺之 6.文中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治国主张?答: 分) 7.用“/”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二处(2分)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8.盂子在文中指明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是,它就是下文说的“多助”和 ”(此空用文中原句作答)。(2分) 9.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得道?得道的结果是什么?(2分) 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结论(主旨)又是什么?(2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 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 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 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 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总n,丰收。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意犹不足 ②征求不已 ③百姓不堪 ④惟欲清净 2.翻译句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4分 3.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2分)
2 A. 环而攻之而.不胜 委而.去之 B.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得道者.多助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以.天下之所顺 D.寡助之.至 天下顺之. 6.文中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治国主张?答: (2 分) 7.用“/”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二处(2 分) 威 天 下 不 以 兵 革 之 利 8.盂子在文中指明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是 , 它 就 是 下 文 说 的 “ 多 助 ” 和 “ ”(此空用文中原句作答)。(2 分) 9.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得道?得道的结果是什么?(2 分) 1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结论(主旨)又是什么?(2 分)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0 分) 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 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 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 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 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 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 分) ①意犹.不足 ②征求不已. ③百姓不堪. ④惟.欲清净 2.翻译句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4 分) 3.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2 分)
参考答案(一) 1.略2.略3.略4.略5.C6.施行仁政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8.人和 天下顺之9.得人和(施行仁政)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0.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①还仍②停止③忍受经得住④只2.治理国家就像栽种树木,不动摇 它的根基,那么就会枝叶茂盛。3.要以民为主,让百姓安居乐业
3 参考答案(一) 一、1.略 2.略 3.略 4.略 5.C 6.施行仁政 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8.人和 天下顺之 9.得人和(施行仁政)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0.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二、1.①还 仍②停止③忍受 经得住④只 2.治理国家就像栽种树木,不动摇 它的根基,那么就会枝叶茂盛。3.要以民为主,让百姓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