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 石家庄市第三十二中学王淑瑞 教师依据大纲和新课程标准,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来提高语 文素养,突出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 教学这篇短论的思路,是在疏通文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孟子说理论证的 方法,品味排比、对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最后引导学生研讨先人哲思和文化 这节课主要采取三个板块的教学过程,由表及里完成三个教学目标。开头是序幕,引入 文本,最后是尾声,通过背诵巩固成果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 (知识目标) 2、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能力目标) 3、挖掘“人和”渗透的圣人哲思和作者的人格魅力。 (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 1、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2、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挖掘“人和”渗透的圣人哲思及作者的人格魅力。 教学方法 熟读精思;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 课时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序幕:识别图片,以“孟母三迁”和“孟母断机杼”引出孟子 第一个板块,主要是通过自学和讨论,疏通文意,完成知识目标 1、学生展示搜集的作者和作品的有关材料,师作补充。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邹人,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战国时期 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 有“亚圣”之称。《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政治 主张、哲学主张、个人修养,伦理道德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是孟子和他的
1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教学设计 石家庄市第三十二中学 王淑瑞 教师依据大纲和新课程标准,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来提高语 文素养,突出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 教学这篇短论的思路,是在疏通文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孟子说理论证的 方法,品味排比、对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最后引导学生研讨先人哲思和文化。 这节课主要采取三个板块的教学过程,由表及里完成三个教学目标。开头是序幕,引入 文本,最后是尾声,通过背诵巩固成果。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 (知识目标) 2、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能力目标) 3、挖掘“人和”渗透的圣人哲思和作者的人格魅力。 (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 1、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2、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挖掘“人和”渗透的圣人哲思及作者的人格魅力。 教学方法: 熟读精思;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序幕: 识别图片,以“孟母三迁”和“孟母断机杼”引出孟子。 第一个板块,主要是通过自学和讨论,疏通文意,完成知识目标。 1、学生展示搜集的作者和作品的有关材料,师作补充。 孟子:(公元前 372~公元前 289),名轲, 邹人,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战国时期 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 有“亚圣”之称。《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政治 主张、哲学主张、个人修养,伦理道德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是孟子和他的
弟子万章等合著的。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写作背景:孟子生活在战国中期,当时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 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在兼并战 争的战国中期,在孔子“仁”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王道” 统天下。他游说于齐、梁之间,没有被重用,退而与其门徒公孙丑、万章等著书立说,编辑 成《孟子》一书。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通过师范读、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来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3、译读课文,把握文意。 首先学生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然后小组讨论,质疑、解疑 4、通过小测,反馈理解 (第一板块的时间预计10-15分钟) 第二个板块是探究写法,突出重点,本文层层递进的说理结构,达成能力目标。 问题引导: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证的?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文章最后得出结论是什么? 3、找出文中排比句并体会其作用。 (学生同桌或前后桌之间讨论、交流。这一板块预计时间10分钟左右) 第三个板块是透过主旨,突破难点,探究圣人的哲思和人格魅力,实现情感目标 问题引导 作者的写作动机是什么,我们应该向孟子学习什么? 需要老师的点拨) (情,爱民的感情。作者对生活有强烈的热情,他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疾苦,作为百姓, 运用自己的方式向君王献计献策,那么我们作为学生,也应该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关注百 姓,善于思考,深入思考,锤练出独到的眼光和睿智的思想,坚持每日随笔,用或精彩文笔, 或严密推理等合适的文体写出我们对生活的爱憎,感悟,展现我们的审美情趣,高尚的情操, 文化品位,做一个真正的语文人。 本课前两个板块是为了呈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那么这一板块是为了突出语文学科 人文性的特点。设计这一板块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对生活关注的热情。读 经典就是跟圣人对话,跟圣人灵魂的遇见,学习文本不能停留在文字上,力求去感应圣人的 呼吸、圣人的脉搏,圣人的热血,圣人的智慧,在学生心里点一盏明灯,爱上生活,喜欢语 文,喜欢用笔抒写自己的人生及心路轨迹,激发求知的欲望,孕育出一个激昂向上的灵魂, 从而自己主动求知,这种热情不仅语文受益,其他学科也如此,甚至一生都受益。 (这一时间预计10分钟左右) 尾声:背诵课文 (点拨:并列分承和交叉分承,时间预计5分钟左右) 布置作业 作业侧重于文言知识积累和读文感悟。 1、默写全文。 2、整理本文重要字词句 3、写出学习本文后的几点感悟
2 弟子万章等合著的。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写作背景:孟子生活在战国中期,当时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 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在兼并战 争的战国中期,在孔子“仁”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王道”一 统天下。他游说于齐、梁之间,没有被重用,退而与其门徒公孙丑、万章等著书立说,编辑 成《孟子》一书。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通过师范读、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来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3、译读课文,把握文意。 首先学生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然后小组讨论,质疑、解疑。 4、通过小测,反馈理解。 (第一板块的时间预计 10—15 分钟) 第二个板块是探究写法,突出重点,本文层层递进的说理结构,达成能力目标。 问题引导: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证的? 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文章最后得出结论是什么? 3、找出文中排比句并体会其作用。 (学生同桌或前后桌之间讨论、交流。 这一板块预计时间 10 分钟左右) 第三个板块是透过主旨,突破难点,探究圣人的哲思和人格魅力,实现情感目标。 问题引导: 作者的写作动机是什么,我们应该向孟子学习什么? (需要老师的点拨) (情,爱民的感情。作者对生活有强烈的热情,他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疾苦,作为百姓, 运用自己的方式向君王献计献策,那么我们作为学生,也应该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关注百 姓,善于思考,深入思考,锤练出独到的眼光和睿智的思想,坚持每日随笔,用或精彩文笔, 或严密推理等合适的文体写出我们对生活的爱憎,感悟,展现我们的审美情趣,高尚的情操, 文化品位,做一个真正的语文人。 本课前两个板块是为了呈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那么这一板块是为了突出语文学科 人文性的特点。设计这一板块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对生活关注的热情。 读 经典就是跟圣人对话,跟圣人灵魂的遇见,学习文本不能停留在文字上,力求去感应圣人的 呼吸、圣人的脉搏,圣人的热血,圣人的智慧,在学生心里点一盏明灯,爱上生活,喜欢语 文,喜欢用笔抒写自己的人生及心路轨迹,激发求知的欲望,孕育出一个激昂向上的灵魂, 从而自己主动求知,这种热情不仅语文受益,其他学科也如此,甚至一生都受益。 (这一时间预计 10 分钟左右) 尾声:背诵课文 (点拨:并列分承和交叉分承,时间预计 5 分钟左右) 布置作业 作业侧重于文言知识积累和读文感悟。 1、默写全文。 2、整理本文重要字词句。 3、写出学习本文后的几点感悟
板书设计 主要体现文章的结构,在第二个板块里生成,便于帮助学生背诵。 地天「举例 攻方失利天时不如地利 战争 利时 守方失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多助 不不 仁政 如如 失道寡助 人地 域民 和利 道理固国治国 威天下 布置作业 作业侧重于文言知识积累和读文感悟。 4、默写全文。 5、整理本文重要字词句。 6、写出学习本文后的几点感悟
3 板书设计: 主要体现文章的结构,在第二个板块里生成,便于帮助学生背诵。 攻方失利 天时不如地利 举例 战争 守方失利 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多助 仁政 失道寡助 域民 道理 固国 治国 威天下 布置作业 作业侧重于文言知识积累和读文感悟。 4、默写全文。 5、整理本文重要字词句。 6、写出学习本文后的几点感悟。 天 时 不 如 地 利 地 利 不 如 人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