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效能实证研究”学习质量调研 九年级语文学科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012.4 学生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8题。 2.请将所有答案用黑墨水钢笔或水笔做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第一部分阅读(90分) 、文言文(42分) (一)默写。(18分) 盈盈一水间 (《迢迢牵牛星》) 2.造化钟神秀, 。(《望岳》) 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4.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天净沙·秋》) 问今是何世 (《桃花源记》) 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7-8题(4分) 蝶恋花 【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首词主要围绕一个“ 字展开。(2分) 8.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上片“伫倚”句写主人公久久地伫立在一座破旧的楼台上极目远眺 B.上片“草色”句以西风、衰草、夕阳烘托出一种凄美、孤单的氛围。 C.下片“拟把”句写主人公豪饮放歌,起初十分痛快,但渐感索然无味。 D.下片“衣带”句以“衣带渐宽”写消瘦之状,以“终不悔”直抒胸臆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学业效能实证研究”学习质量调研 九年级语文学科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2012.4 学生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 28 题。 2. 请将所有答案用黑墨水钢笔或水笔做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第一部分 阅读(90 分) 一、 文言文 (42 分) (一) 默写 (18 分) 1.盈盈一水间, 。(《迢迢牵牛星》) 2.造化钟神秀, 。(《望岳》) 3. ,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4.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天净沙·秋》) 5.问今是何世, , 。(《桃花源记》) 6. ,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二)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 7—8 题 (4 分) 蝶恋花 【宋】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7.这首词主要围绕一个“ ”字展开。(2 分) 8.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 上片“伫倚”句写主人公久久地伫立在一座破旧的楼台上极目远眺。[来源:学科网] B.上片“草色”句以西风、衰草、夕阳烘托出一种凄美、孤单的氛围。 C. 下片“拟把”句写主人公豪饮放歌,起初十分痛快,但渐感索然无味。 D.下片“衣带”句以“衣带渐宽”写消瘦之状,以“终不悔”直抒胸臆。 (三) 阅读下文,完成 9—11 题 (8 分)
①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干人大呼,百干儿 哭,百干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干齐作;又夹百干求救声,曳屋 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 欲先走。 ②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撒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9.以上语段节选自课文《 》,作者是代的林嗣环。(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3分)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11.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描写口技艺人的摹声由细弱至洪大,由简单至混杂 B.第①段描写宾客信以为真的失态场面,表现其对表演的由衷赞叹。 C.第②段虽无一字描写口技艺人的摹声表演,却令读者久久回味 D.选文完整地展现了口技表演“静—一动一一静”的变化过程。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魏文侯燕饮,皆令诸大夫论己。或言君仁,或言君义,或言君之智也。至于任座,任 座日:“君不肖君也。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是以知君之不肖也。”文侯不 说,知于颜色。任座趋而出。次及②翟黄,翟黄曰:“君贤君也。臣闻其主贤者,其臣之言 直。今者任座之言直,是以知君之贤也。”文侯喜曰:“可反欤?”翟黄对日:“奚为不可?臣 闻忠臣毕其忠,而不敢远其死。座殆尚在于门。”翟黄往视之,任座在于门,以君令召之。 任座入,文侯下阶而迎之,终座以为上客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燕:通“宴”,宴请。②次及:依次轮到。③毕:竭尽
①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 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 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 欲先走。 ②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9. 以上语段节选自课文《 》,作者是 代的林嗣环。(2 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3 分)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11.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①段描写口技艺人的摹声由细弱至洪大,由简单至混杂。 B.第①段描写宾客信以为真的失态场面,表现其对表演的由衷赞叹。 C.第②段虽无一字描写口技艺人的摹声表演,却令读者久久回味。[来源: Z x xk .Co m] D.选文完整地展现了口技表演“静——动——静”的变化过程。 (四) 阅读下文,完成 12—15 题 (12 分) 魏文侯燕①饮,皆令诸大夫论.己。或言君仁,或言君义,或言君之智也。至于任座,任 座曰:“君不肖君也。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是以知君之不肖也。”文侯不 说.,知于颜色。任座趋而出。次及②翟黄,翟黄曰:“君贤君也。臣闻其主贤者,其臣之言 直。今者任座之言直,是以知君之贤也。”文侯喜曰:“可反欤?”翟黄对曰:“奚为不可?臣 闻忠臣毕③其忠,而不敢远其死。座殆尚在于门。”翟黄往视之,任座在于门,以君令召之。 任座入,文侯下阶而迎之,终座以为上客。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燕:通“宴”,宴请。②次及:依次轮到。③毕:竭尽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皆令诸大夫论己( (2)文侯不说( 1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您得到了中山国,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而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我因此知道您不像 个君王。 B.您得到了中山国,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却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我因此知道您不像 个君王。 C.您得到了中山国,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却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我因此知道您不是 个贤明的君王 D.您得到了中山国,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而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我因此知道您不是 个贤明的君王 14本文中任座的人物形象可以概括为□和□两个字。(请用原文回答)(2分) 15.请具体分析一下“或言君仁,或言君义,或言君之智也”这句话对于塑造任座或翟黄形 象的作用。(3分) 、现代文(4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21题(23分) 公益是展示悲苦的代名词么(有删改 ①前不久我去了趟韩国进行访问。五天的行程里被安排去了很多地方参观,其中有一个 村庄尤其有特色。 ②位于完州的Bib-Hi村据说曾经是个“穷得活不下去”的地方,全村有四十多户、 八十几口人,其中老年人占了绝大多数。前任村长眼看着村庄凋敝村民又纷争不断,因而愧 j自杀。公益组织“希望制作所”受政府委托,前来实施乡村发展计划。他们一心想发动村 民,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来改变家乡面貌,然而村民们已是“哀莫大于心死”。 ③“希望制作所”"没有灰心。他们召集了一批专业摄影师来到村庄拍下许多风景照,再 做成图片展出。村民们突然发现,村子里那些早已熟视无睹的事物原来可以是这样美的。村 民们的信心开始恢复,村子里的那些从未被重视的“资源”也被一一发掘利用。我们去参观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 分) (1)皆令诸大夫论.己( ) (2)文侯不说.( ) 1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您得到了中山国,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而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我因此知道您不像 个君王。 B.您得到了中山国,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却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我因此知道您不像 个君王。 C.您得到了中山国,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却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我因此知道您不是 个贤明的君王。 D.您得到了中山国,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而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我因此知道您不是 个贤明的君王。 14.本文中任座的人物形象可以概括为 和 两个字。(请用原文回答)(2 分) 15.请具体分析一下“或言君仁,或言君义,或言君之智也”这句话对于塑造任座或翟黄形 象的作用。(3 分) 二、 现代文 (48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16--21 题(23 分) 公益是展示悲苦的代名词么(有删改) 顾远 ①前不久我去了趟韩国进行访问。五天的行程里被安排去了很多地方参观,其中有一个 村庄尤其有特色。 ②位于完州的 Bibi-Hill 村据说曾经是个“穷得活不下去”的地方,全村有四十多户、 八十几口人,其中老年人占了绝大多数。前任村长眼看着村庄凋敝村民又纷争不断,因而愧 jiù自杀。公益组织“希望制作所”受政府委托,前来实施乡村发展计划。他们一心想发动村 民,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来改变家乡面貌,然而村民们已是“哀莫大于心死”。 ③“希望制作所”没有灰心。他们召集了一批专业摄影师来到村庄拍下许多风景照,再 做成图片展出。村民们突然发现,村子里那些早已熟视无睹的事物原来可以是这样美的。村 民们的信心开始恢复,村子里的那些从未被重视的“资源”也被一一发掘利用。我们去参观
的时候,村头的田地上,一群前“不良奶奶”们(这是以前外人对她们的称呼)正在开心地 劳作田地被用石块精心地围岀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小块区域既方便老人边做农活边聊天, 也给这片土地平添了许多生趣 ④在完州的“乡村发展中心”,一楼的墙壁上全都是当地孩子绘制的图案,斑驳绚烂 而二楼的墙壁上张贴的是当地村民绘制的几幅乡村规划图。他们没有学过专业的工程绘制技 术,却用最形象最质朴的方式描绘出了自己心目中家乡的未来图景。 ⑤遍布韩国各地的公益机构不少都拥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名字也许最能直观地反映出 个人一个机构的“精气神儿”来。知道“给自然大地做针线活儿″是家什么机构吗?他们是 家社会企业,用废旧衣服上的材料制作婚礼上用的婚纱和礼服,又别致又环保,同时还倡 导了“节约型婚礼”的理念。 ⑥照片、图画、名字,这些点滴细节看起来好像只是些小技巧小情趣,然而透露出的却 是一种对“美”的习惯性追求。用“美”来激励公益的参与者——不管你是助人还是受助 公益活动的过程也成为一个不断发现“美”的过程,而更美好的生活、更美丽的世界不正是 所有公益组织与公益事业努力的最终目标吗? ⑦可是我们很多时候似乎忘记了这一点。公益于是变得苦情、悲情、滥情,好像只有痛 苦才最打动人,只有沉重才最真诚,只有苦难才最民间 ⑧我相信如果换另一群人来帮助那个叫做Bibi-Hi的村子,他们可能会选择拍下村民 们满是皱纹的愁苦面容与干涸荒芜的土地,来唤起外界的同情心和援助。就像我刚刚收到 的一段来自某爱心捐助机构的宣传短片,其中不厌其烦地介绍了不少孩子的故事,他们居住 在偏远的农村,个个家境贫寒,只要有爱心人士的一点点捐助,他们就能吃饱穿暖,从此过 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日子. ⑨我相信一定会有人被打动。但我也知道,过多地面对苦难,爱心也会变得日渐麻木和
的时候,村头的田地上,一群前“不良奶奶”们(这是以前外人对她们的称呼)正在开心地 劳作。田地被用石块精心地围出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小块区域,既方便老人边做农活边聊天, 也给这片土地平添了许多生趣。 ④在完州的“乡村发展中心”,一楼的墙壁上全都是当地孩子绘制的图案,斑驳绚烂; 而二楼的墙壁上张贴的是当地村民绘制的几幅乡村规划图。他们没有学过专业的工程绘制技 术,却用最形象最质朴的方式描绘出了自己心目中家乡的未来图景。 ⑤遍布韩国各地的公益机构不少都拥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名字也许最能直观地反映出一 个人一个机构的“精气神儿”来。知道“给自然大地做针线活儿”是家什么机构吗?他们是 一家社会企业,用废旧衣服上的材料制作婚礼上用的婚纱和礼服,又别致又环保,同时还倡 导了“节约型婚礼”的理念。 ⑥照片、图画、名字,这些点滴细节看起来好像只是些小技巧小情趣,然而透露出的却 是一种对“美”的习惯性追求。用“美”来激励公益的参与者——不管你是助人还是受助, 公益活动的过程也成为一个不断发现“美”的过程,而更美好的生活、更美丽的世界不正是 所有公益组织与公益事业努力的最终目标吗? ⑦可是我们很多时候似乎忘记了这一点 ...。公益于是变得苦情、悲情、滥情,好像只有痛 苦才 最打动人,只有沉重才最真诚,只有苦难才最民间。 ⑧我相信如果换另一群人来帮助那个叫做 Bibi-Hill 的村子,他们可能会选择拍下村民 们满是皱纹的愁苦面容与干涸荒芜的土地,来唤起外界的同情心和援助。就像我刚刚收到 的一段来自某爱心捐助机构的宣传短片,其中不厌其烦地介绍了不少孩子的故事,他们居住 在偏远的农村,个个家境贫寒,只要有爱心人士的一点点捐助,他们就能吃饱穿暖,从此过 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日子…… ⑨我相信一定会有人被打动。但我也知道,过多地面对苦难,爱心也会变得日渐麻木和
枯竭。如果一味地用渲染苦难来博得同情,最终只会使公益变成-场展示“谁比谁更苦”的 竞赛,当真成了“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⑩几年前,我曾去藏区做过一次助学调查,拍下了很多照片。尽管我接触的那些孩子大 多数来自单亲家庭或是孤儿,我还是选择拍下了他们的笑容而不是满是冻疮的手。在一张照 片里,这群孩子在尘土飞扬的一小片空地上追逐着一只抛向天空的篮球。我给照片起的标题 是:我们不懂篮球,可我们懂得快乐 0很多时候,打动人的,正是这平凡日子里一点点对“美”的追求 16.根据拼音写汉字,为加点字注音。(2分) (1)愧ji( (2)召( 17.本文第②一⑤段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5分) 18.第⑦段中的“这一点”所指的是 这一观点。(3分) 19.(1)请阅读第⑩段,从画面和标题两方面分析一下这张照片“美”在何处?(3分) (2)前文已经有了第②一⑤段的一组事实论据,那么第⑩段的这则事实论据是否有些 重复?为什么?(4分) 20.本文采用的论证结构是(2分) A.总分式 B.并列式 C.层进式 D.对照式 21.以下对本文论点表达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呈现悲苦不应成为公益宣传的方式 B.公益就应该用“美”来激励人们的参与 C.打动人的往往是平凡日子里一点点对“美”的追求。 D.公益同样可以用“美”来吸引公众的视线。 (二)阅读下文,完成22-27题(25分) 吴孟超:以心灵温暖心灵(节选)
枯竭。如果一味地用渲染苦难来博得同情,最终只会使公益变成一场展示“谁比谁更苦”的 竞赛,当真成了“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⑩几年前,我曾去藏区做过一次助学调查,拍下了很多照片。尽管我接触的那些孩子大 多数来自单亲家庭或是孤儿,我还是选择拍下了他们的笑容而不是满是冻疮的手。在一张照 片里,这群孩子在尘土飞扬的一小片空地上追逐着一只抛向天空的篮球。我给照片起的标题 是:我们不懂篮球,可我们懂得快乐。 ○11很多时候,打动人的,正是这平凡日子里一点点对“美”的追求。 16.根据拼音写汉字,为加点字注音。(2 分) (1)愧 jiù( ) (2)召.( )集 17.本文第②—⑤段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5 分) 18.第⑦段中的“这一点”所指的是 这一观点。(3 分) 19.(1)请阅读第⑩段,从画面和标题两方面分析一下这张照片“美”在何处?(3 分) (2)前文已经有了第②—⑤段的一组事实论据,那么第⑩段的这则事实论据是否有些 重复?为什么?(4 分) [ 来 源: Z | x x| k.C om] 20.本文采用的论证结构是(2 分) A. 总分式 B. 并列式 C. 层进式 D.对照式 21.以下对本文论点表达最恰当 ...的一项是(4 分) A.呈现悲苦不应成为公益宣传的方式。 B.公益就应该用“美”来激励人们的参与。 C.打动人的往往是平凡日子里一点点对“美”的追求。 D.公益同样可以用“美”来吸引公众的视线。 (二)阅读下文,完成 22--27 题(25 分) 吴孟超:以心灵温暖心灵(节选) 陈青
①吴孟超的办公室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政楼二楼。这间20多平方米的房间集办公 会客、会诊于体,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不够明亮。最初我一直以为是办公室所处楼层 不高,又朝北,光照不好所致。直到有一次,我带着位北京来的病人去找吴老会诊,同样 是这间办公室,却大放光明,我这才发现办公室不够亮堂的真正原因。 ②其实,吴孟超的办公室里有两盏灯,平时自己一个人在里面办公时,他只开头顶的那 一盖,如果有客人或病人来,他才将两盏灯都打开。 ③“病人生病已经非常不幸了,为了治病他们可能已经花光了家里的钱,有的还负债 累累。作为医生,一定要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替病人算账。”这是90高龄的医学大师吴 孟超对年轻医生说得最多的话。 ④有一次,病房里收治了一位来自浙江农村的妇女。手术后五六天,吴孟超去查房。他 仔细检査完病人,又认真看了她的病历,眉头微微皱了起来,半晌没吭气。那时,在场的人 都很紧张,“看样子,老爷子′准是又看出什么问题来了。”果然,吴老把值班医生叫到走 廊里,劈头便问道:“这个病人为啥要用先锋6号?还是进口的? ⑤值班医生答道:“作为常规术后抗感染,现在大家都在用先锋6号,这个病人也就用 了。 ⑥“什么大家’大家′?”吴孟超一听火了,大声说道:“现在有的医院、有的医生 不好好给人治病,光知道给病人开贵重药品,凭此赚钱、提成,完成利润指标。你不要学他 们 ⑦值班医生有些委屈:“吴老,我没有啊.…” ⑧“没有就好”,吴者严肃地说,“你知道医疗费用对这样的病人和家庭是多么大的经济 负担!没有明显的感染,术后又很稳定,为何不用氨苄青霉素等药物?过去我们常用,而且 效果也不错,又便宜。要为病人多考虑考虑才对呀
①吴孟超的办公室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政楼二楼。这间 20 多平方米的房间集办公、 会客、会诊于一体,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不够明亮。最初我一直以为是办公室所处楼层 不高,又朝北,光照不好所致。直到有一次,我带着一位北京来的病人去找吴老会诊,同样 是这间办公室,却大放光明,我这才发现办公室不够亮堂的真正原因。 ②其实,吴孟超的办公室里有两盏灯,平时自己一个人在里面办公时,他只开头顶的那 一盏,如果有客人或病人来,他才将两盏灯都打开。 ③“病人生病已经非常不幸了,为了治病 他们可能已经花光了家里的钱,有的还负债 累累。作为医生,一定要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替病人算账。”这是 90 高龄的医学大师吴 孟超对年轻医生说得最多的话。 ④有一次,病房里收治了一位来自浙江农村的妇女。手术后五六天,吴孟超去查房。他 仔细检查完病人,又认真看了她的病历,眉头微微皱了起来,半晌没吭气。那时,在场的人 都很紧张,“看样子,‘老爷子’准是又看出什么问题来了。”果然,吴老把值班医生叫到走 廊里,劈头便问道:“这个病人为啥要用先锋 6 号?还是进口的?” ⑤值班医生答道:“作为常规术后抗感染,现在大家都在用先锋 6 号,这个病人也就用 了。” ⑥“什么‘大家’‘大家’?”吴孟超一听火了,大声说道:“现在有的医院、有的医生 不好好给人治病,光知道给病人开贵重药品,凭此赚钱、提成,完成利润指标。你不要学他 们!” ⑦值班医生有些委屈:“吴老,我没有啊……” ⑧“没有就好”,吴老严肃地说,“你知道医疗费用对这样的病人和家庭是多么大的经济 负担!没有明显的感染,术后又很稳定,为何不用氨苄青霉素等药物?过去我们常用,而且 效果也不错,又便宜。要为病人多考虑考虑才对呀!
⑨平时,吴老总是反复强调,要求医生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哪种药便宜用哪种。在为 病人做检査时,如果B超能解决问题,他决不会让病人去做CT或者核磁共振检查;如果 病人带来的片子能够看清楚,他也决不会让他们再做第二次检查 ⑩每次手术结扎,他都是坚持用手、用线。他说:“我们要多用脑和手为病人服务,用 一次缝合器械,咔嚓一声1000多元就没了,那可是一个农村孩子几年的读学费用啊! 我吴孟超用手缝线,分文不要。” α凡是看过吴孟超门诊的病人,都会对他那特殊的打招呼方式留下深刻印象。看见病人 坐下,他会笑呵呵地紧紧握住病人的双手,有时还拍拍病人的肩膀。外人乍一看,还以为他 在接待位多年不见的老朋友 α对于这种特殊的打招呼方式,手术室护士长程月娥曾求教过吴孟超。“老爷子″告诉 她:“跟病人握手,用双手,是一种技巧,也是一门艺术,至少可以有三个作用:一是可以 展示医生对病人的关心,让病人心里感到踏实;二是肝病患者一般都伴有一定程度低烧,双 手一握,对病人的发烧程度,自己也能掌握个八九分;三是双手一握,顺势可以把手滑到病 人的脉搏上,给病人切脉,有助于病情判断 ¤“哪里人呀?”“做什么的?”“家里几口人呀?”看病先看人,几句家常话聊下来, 吴孟超才慢慢开始查看病人以前的检查报告。如果需要病人做进一步检查,他还会亲自为病 人拉上屏风上的布帘,把双手搓热,轻轻摁住病人的腹部,轻声询问病人疼不疼。做完检查, 他依然不会忘记弯腰把病人的鞋子摆到最适于病人下床的地方。然后,才一笔一笔地仔细开 单子。如果需要做B超检查,他必定会亲自陪病人到B超室做检查。 α"—个人能全神贯注地做他愿意做的、喜欢做的事情,这将是非常愉快的!在医生 的岗位上,我感悟了生命的可贵,责任的崇高。”吴孟超说
⑨平时,吴老总是反复强调,要求医生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哪种药便宜用哪种。在为 病人做检查时,如果 B 超能解决问题,他决不会让病人去做 CT 或者核磁共振检查;如果 病人带来的片子能够看清楚,他也决不会让他们再做第二次检查。 ⑩每次手术结扎,他都是坚持用手、用线。他说:“我们要多用脑和手为病人服务,用 一次缝合器械,‘咔嚓’一声 1000 多元就没了,那可是一个农村孩子几年的读学费用啊! 我吴孟超用手缝线,分文不要。” ○11凡是看过吴孟超门诊的病人,都会对他那特殊的打招呼方式留下深刻印象。看见病人 坐下,他会笑呵呵地紧紧握住病人的双手,有时还拍拍病人的肩膀。外人乍一看,还以为他 在接待一位多年不见的老朋友。 ○12对于这种特殊的打招呼方式,手术室护士长程月娥曾求教过吴孟超。“老爷子”告诉 她:“跟病人握手,用双手,是一种技巧,也是一门艺术,至少可以有三个作用:一是可以 展示医生对病人的关心,让病人心里感到踏实;二是肝病患者一般都伴有一定程度低烧,双 手一握,对病人的发烧程度,自己也能掌握个八九分;三是双手一握,顺势可以把手滑到病 人的脉搏上,给病人切脉,有助于病情判断。” ○13“哪里人呀?”“做什么的?”“家里几口人呀?”看病先看人,几句家常话聊下来, 吴孟超才慢慢开始查看病人以前的检查报告。如果需要病人做进一步检查,他还会亲自为病 人拉上屏风上的布帘,把双手搓热,轻轻摁住病人的腹部,轻声询问病人疼不疼。做完检查, 他依然不会忘记弯腰把病人的鞋子摆到最适于病人下床的地方。然后,才一笔一笔地仔细开 单子。如果需要做 B 超检查,他必定会亲自陪病人到 B 超室做检查。 ○14“一个人能全神贯注地做他愿意做的、喜欢做的事情,这将是非常愉快的!在医生 的岗位上,我感悟了生命的可贵,责任的崇高。”吴孟超说
22.本文节选自《文汇报》的一篇通讯。在教材中我们也曾接触过通讯这一文体,以下四位 人物中,哪位是我们学习过的通讯《永远执著的美丽》的主人公?这位人物是(2分) 居里夫人 B.邓稼先 C.袁隆平 D.巴金 23.阅读第①、②段,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吴孟超医生的办公室不够明亮的原因:(4分) (1) (2) 24.第④一⑧段中,吴孟超医生对下属发火是误以为他 发 现是误会后吴老仍严肃地批评了他只知道按□□方法治病,不能为病人多加考虑。(均 用原文回答)(4分) 25.从第⑧段吴孟超医生的话中可以发现,他所强调的“替病人算帐”,不是简单地选择 种便宜的药物,而是还要考虑病人家境 三方面因素后作出的综合 判断。(4分) 26.第④-⑧段中,作者用详细的笔墨写了一个有关“替病人算帐”的故事,在此之后,作 者为何又写了⑨、⑩两段?(3分) 27吴孟超医生的一双手和一颗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请细读12-13段,然后将“□手 心”这一四字评价补充完整。根据这一评价,并结合这两段中相关的描写,完成一段人物分 析。(80字左右)(8分) 评价:□手□ 写作(60分) 28.题目:舍不得 要求: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②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③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④不得抄袭
22.本文节选自《文汇报》的一篇通讯。在教材中我们也曾接触过通讯这一文体,以下四位 人物中,哪位是我们学习过的通讯《永远执著的美丽》的主人公?这位人物是(2 分) A.居里夫人 B.邓稼先 C.袁隆平 D.巴金 23.阅读第①、②段,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吴孟超医生的办公室不够明亮的原因:(4 分) (1) (2) 24.第④—⑧段中,吴孟超医生对下属发火是误以为他 ;发 现是误会后吴老仍严肃地批评了他只知道按 方法治病,不能为病人多加考虑。(均 用原文回答)(4 分) 25.从第⑧段吴孟超医生的话中可以发现,他所强调的“替病人算帐”,不是简单地选择一 种便宜的药物,而是还要考虑病人家境、 和 三方面因素后作出的综合 判断。(4 分) 26.第④—⑧段中,作者用详细的笔墨写了一个有关“替病人算帐”的故事,在此之后,作 者为何又写了⑨、⑩两段?(3 分) 27.吴孟超医生的一双手和一颗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请细读 12—13 段,然后将“ 手 心”这一四字评价补充完整。根据这一评价,并结合这两段中相关的描写,完成一段人物分 析。(80 字左右)(8 分) 评价: 手 心 [ 来 源 : 学科网 ZXXK] 三、 写作 (60 分) 28.题目:舍不得 要求:①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②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③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④不得抄袭
“学业效能实证研究”学习质量调研 九年级语文学科答案 2012.4 【文言文】 (五)默写(18分) 1.脉脉不得语2.阴阳割昏晓 3.会挽雕弓如满月 4.一点飞鸿影下5.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6.醉翁之意不在酒 (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7-8题(4分) 7.愁(2分) 8.D(2分) (七)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9.口技(1分)清(1分) 10.即使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手指,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 3分关键字:虽、其、端) 1.C(3分) (八)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12.(1)评定(2分) (2)同“悦”,喜欢,高兴(2分) 13.C(3分) 14.忠;直(2分) 15.(说明:这句话主要写群臣谄媚之态,用以反衬任座和翟黄两人。) 答案①要点:这句话通过写群臣的阿谀奉承来反衬出任座的耿直。 答案②要点:这句话通过写群臣的只知阿谀奉承反衬出翟黄巧借赞美魏侯之名救 下任座的机智。(3分,写到反衬或对比1分,概括出任座或翟黄的形象1分, 概括出群臣形象1分) 【现代文】 (一)阅读下文,完成16-21题(23分) 16.(1)疚 (2)zho(2分) 17.不能(1分)。首先这几段依次运用了有关照片、图画、名字的事实论据, 和第⑥段开头这几个词语的顺序相符;其次,这几段从位于完州的Bibi-Hill 村写到全州再写到韩国各地,地域范围在不断扩大。(4分,写到一点给3分, 写到两点给4分,大意对即可) 18.更美好的生活、更美丽的世界是所有公益组织与公益事业努力的最终目标(摘 录准确并能转换句式得3分;摘录准确但未转换句式2分;涉及答案但摘录过多 且未转换句式1分)。 19.(1)从画面看,在简陋的条件下,这群孩子追逐篮球的身影充满生命力/活 力:从标题看,重点落在“我们懂得快乐”,这里有一种乐观/自信/坦然(3分, 写到一点给2分,写到两点给3分,大意对即可) (2)否(1分)。②一⑤段的事实论据是关于韩国的,而第⑩段则是关于中国的 ②-⑤段的事实论据是讲别人的所为,第⑩段则是以作者本人的亲历亲为作事实 论据(两点中写到任意一点即给1分,写到两点给2分)。这样可以使论证更充 分,更有说服力/这样可以多角度、多侧面地加以论证(1分) 0.D(2分) 21.D(4分)B(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22-27题(25分) 22.C(2分)
“学业效能实证研究”学习质量调研 九年级语文学科答案 2012.4 【文言文】 (五) 默写 (18 分) 1.脉脉不得语 2.阴阳割昏晓 3.会挽雕弓如满月 4.一点飞鸿影下 5.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6.醉翁之意不在酒 (六)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 7—8 题 (4 分) 7.愁(2 分) 8.D(2 分) (七) 阅读下文,完成 9—11 题 (8 分) 9.口技(1 分)清(1 分) 10.即使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手指,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 (3 分 关键字:虽、其、端) 11.C(3 分) (八) 阅读下文,完成 12—15 题 (12 分) 12.(1)评定(2 分) (2)同“悦”,喜欢,高兴(2 分) 13.C(3 分) 14.忠;直(2 分) 15.(说明:这句话主要写群臣谄媚之态,用以反衬任座和翟黄两人。) 答案①要点:这句话通过写群臣的阿谀奉承来反衬出任座的耿直。 答案②要点:这句话通过写群臣的只知阿谀奉承反衬出翟黄巧借赞美魏侯之名救 下任座的机智。(3 分,写到反衬或对比 1 分,概括出任座或翟黄的形象 1 分, 概括出群臣形象 1 分) 【现代文】 (一)阅读下文,完成 16--21 题(23 分) 16.(1) 疚 (2)zhào(2 分) 17.不能(1 分)。首先这几段依次运用了有关照片、图画、名字的事实论据, 和第⑥段开头这几个词语的顺序相符;其次,这几段从位于完州的 Bibi-Hill 村写到全州再写到韩国各地,地域范围在不断扩大。(4 分,写到一点给 3 分, 写到两点给 4 分,大意对即可) 18.更美好的生活、更美丽的世界是所有公益组织与公益事业努力的最终目标(摘 录准确并能转换句式得 3 分;摘录准确但未转换句式 2 分;涉及答案但摘录过多 且未转换句式 1 分)。 19.(1)从画面看,在简陋的条件下,这群孩子追逐篮球的身影充满生命力/活 力;从标题看,重点落在“我们懂得快乐”,这里有一种乐观/自信/坦然(3 分, 写到一点给 2 分,写到两点给 3 分,大意对即可) (2)否(1 分)。②—⑤段的事实论据是关于韩国的,而第⑩段则是关于中国的; ②—⑤段的事实论据是讲别人的所为,第⑩段则是以作者本人的亲历亲为作事实 论据(两点中写到任意一点即给 1 分,写到两点给 2 分)。这样可以使论证更充 分,更有说服力/这样可以多角度、多侧面地加以论证(1 分) 20.D(2 分) 21. D(4 分)B(2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 22--27 题(25 分) 22. C(2 分)
23.(1)办公室在二楼,朝北,光照不好(2分) (2)吴老平时只开头顶的一盏灯(2分) 24.光知道给病人开贵重药品,凭此赚钱、提成,完成利润指标(2分);常规/ 常用(2分) 25.病人病情:药物疗效(4分,顺序可颠倒) 6.之前写的是吴孟超医生如何要求他的下属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言传),这 两段则主要写了他本人是如何身体力行的(身教)。这样,人物形象就更为丰满 了。(3分) 27.四字评价2分;分析中每点3分(评价标准:①分析与四字评价匹配1分② 结合了相关的描写1分③语言顺畅1分) 例如:妙手仁心 吴老有一双奇妙的手,他和病人双手相握,就能大致掌握病人的发烧程度, 还能顺势为病人切脉。吴老有一颗仁爱的心,他每次为病人检查都先把双手搓热, 只怕手凉会让病人不适 【作文】 28.评分标准(60分) 合中心与材料 思路与结构 分 (25分) 评分细则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语言流畅、简洁、 思路通畅 A等基准分56分。 选材恰当,有新意 得体,有一定的 层次清晰 基本符合三项条件 感情真挚 表现力 结构完整 得基准分;三项中 分 详略得当 有一项富有特色 内容充实 其他两项达到B,可 分项得分25—22分 22分 10-—9分 评为A 符合题意 B等基准分47分 中心明确 思路连贯 基本符合三项条件 B 选材恰当 语言通顺、简洁 层次较清楚 得基准分:中心与 感情真实 用语规范 结构完整 才料或语言有一项 分内容较充实 能注意详略较好的,酌情加分 其中一项有欠缺 分项得分21--18分 18分 的,酌情减分 42基本符合题意 思路基本清楚C等基准分36分 中心基本明确 语言基本通顺 层次基本清楚基本符合三项条件 33选材基本恰当 用语基本规范|结构完整,但不够得基准分;其中二 分内容不够充实 合理 项较好的,酌情加 详略安排不够恰当」分:有欠缺的,酌 分项得分17—-14分 6--5分 情减分。 32题意理解偏颇 语言不通顺 D等基准分28分。 中心不明确 用语不恰当 思路不清楚 结构不完整 基本符合三项条件 选材不合理 病句比较多 得基准分:其中 内容空洞 项在C、D之间,酌 分项得分13--11分 13—-11分 情加分。 偏离题意 词不达意,表达 思路混乱 严重偏离题意或有 无中心 混乱 结构残缺 严重语病或字数不 文不成篇 足300字,18分以 分项得分10——0分 10—0分
23.(1)办公室在二楼,朝北,光照不好(2 分)。 (2)吴老平时只开头顶的一盏灯(2 分) 24.光知道给病人开贵重药品,凭此赚钱、提成,完成利润指标(2 分);常规/ 常用(2 分) 25.病人病情;药物疗效(4 分,顺序可颠倒) 26.之前写的是吴孟超医生如何要求他的下属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言传),这 两段则主要写了他本人是如何身体力行的(身教)。这样,人物形象就更为丰满 了。(3 分) 27.四字评价 2 分;分析中每点 3 分(评价标准:①分析与四字评价匹配 1 分② 结合了相关的描写 1 分③语言顺畅 1 分) 例如:妙手仁心 吴老有一双奇妙的手,他和病人双手相握,就能大致掌握病人的发烧程度, 还能顺势为病人切脉。吴老有一颗仁爱的心,他每次为病人检查都先把双手搓热, 只怕手凉会让病人不适。 【作文】 28.评分标准(60 分) 等第 合 分 综 评 中心与材料 (25 分) 语 言 (25 分) 思路与结构 (10 分) 评分细则 A 60 ┃ 53 分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选材恰当,有新意 感情真挚 内容充实 语言流畅、简洁、 得体,有一定的 表现力 思路通畅 层次清晰 结构完整 详略得当 A 等基准分 56 分。 基本符合三项条件 得基准分;三项中 有一项富有特色, 其他两项达到 B,可 分项得分 25——22 分 25——22 分 10——9 分 评为 A。 B 52 ┃ 43 分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选材恰当 感情真实 内容较充实 语言通顺、简洁 用语规范 思路连贯 层次较清楚 结构完整 能注意详略 B 等基准分 47 分。 基本符合三项条件 得基准分;中心与 材料或语言有一项 较好的,酌情加分; 其中一项有欠缺 分项得分 21——18 分 21——18 分 8——7 分 的,酌情减分。 C 42 ┃ 33 分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选材基本恰当 内容不够充实 语言基本通顺 用语基本规范 思路基本清楚 层次基本清楚 结构完整,但不够 合理 详略安排不够恰当 C 等基准分 36 分。 基本符合 三项条件 得基准分;其中二 项较好的,酌情加 分;有欠缺的,酌 分项得分 17——14 分 17——14 分 6——5 分 情减分。 D 32 ┃ 24 分 题意理解偏颇 中心不明确 选材不合理 内容空洞 语言不通顺 用语不恰当 病句比较多 思路不清楚 结构不完整 D 等基准分 28 分。 基本符合三项条件 得基准分;其中一 项在 C、D 之间,酌 分项得分 13——11 分 13——11分 4——2 分 情加分。 E 23 ┃ 0 分 偏离题意 无中心 词不达意,表达 混乱 思路混乱 结构残缺 文不成篇 严重偏离题意或有 严重语病或字数不 足 300 字,18 分以 下。 分项得分 10——0 分 10——0 分 1——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