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南京金陵中学 2014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请帖/碑帖 伶俜/娉婷 坍圮/杞人忧天 B.乘车/乘势 树冠/弱冠 殉情/徇私枉法 C.古刹/刹那 押解/解元 绯闻/成绩斐然 D.纤绳/纤维 寥廓/纰缪 起哄/哄堂大笑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对于乌鲁木齐市部分公共场所接连发生不法分子用针状物刺伤市民的行为 必须依法严厉打击,切实保护人民群众安全和社会正常秩序 B.由于高级公务员长期在政府中担任要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超稳定系统,结 成了一个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网 C.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医学专家戴维·西德朗斯基博士说:“目标明确的 新药即将问世,我们得琢磨如何使用它们的途径。” D.思想不是空想,不是幻想,不是梦想,而是搜集各种事实的根据,加以逻辑 的严格审核,而后构成的一种有周密系统的精神结晶。 3.依据语境,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句子。(4分) 台湾作家张大春在《大唐李白》首部曲《少年游》中梳理了李白早年的萍踪游历 身为商人之子的李白没有资格参与科考,只能另寻出路,靠干谒、投献求官,并 汲汲于经营自己的名望与影响力,“以达天听”;李白留存于世的一千多首诗中 起码有五百首以上是拍达官贵人马屁的“干谒”之作;李白的四海云游,也不是 寄情山水这么简单,更多是为了拓展人脉、搞好关系,从而赚名气、谋官职;甚 至李白的婚姻,也是为他的求仕之梦服务。作家就是想告诉读者:李 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题目。(5分) 项关于全球读书的调査表明,以色列每年人均阅读图书的数量雄踞榜首,髙达 64本。而在这项调查中,中国大陆每年人均阅读的数字远远排在以色列、日本 (40本)、法国(20本)和韩国(11本)之后,仅为少得可怜的4.5本,并且 在有限的人均购书中,八成都是课本教辅之类。 就在今年,“倡导全民阅读”首次写进我国政府报告,凸显政府对阅读问题的重 视 (1)请任选一个角度,对上述新闻材料进行点评,不超过40字。(2分) 答 (2)根据材料内容,拟写一条读书宣传口号,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3分) 答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吴昌硕墓志铭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南京金陵中学 2014 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一、 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请帖/碑帖 伶俜/娉婷 坍圮/杞人忧天 B.乘车/乘势 树冠/弱冠 殉情/徇私枉法 C.古刹/刹那 押解/解元 绯闻/成绩斐然 D.纤绳/纤维 寥廓/纰缪 起哄/哄堂大笑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对于乌鲁木齐市部分公共场所接连发生不法分子用针状物刺伤市民的行为, 必须依法严厉打击,切实保护人民群众安全和社会正常秩序。 B.由于高级公务员长期在政府中担任要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超稳定系统,结 成了一个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网。 C.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医学专家戴维·西德朗斯基博士说:“目标明确的 新药即将问世,我们得琢磨如何使用它们的途径。” D.思想不是空想,不是幻想,不是梦想,而是搜集各种事实的根据,加以逻辑 的严格审核,而后构成的一种有周密系统的精神结晶。 3.依据语境,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句子。(4 分) 台湾作家张大春在《大唐李白》首部曲《少年游》中梳理了李白早年的萍踪游历: 身为商人之子的李白没有资格参与科考,只能另寻出路,靠干谒、投献求官,并 汲汲于经营自己的名望与影响力,“以达天听”;李白留存于世的一千多首诗中, 起码有五百首以上是拍达官贵人马屁的“干谒”之作;李白的四海云游,也不是 寄情山水这么简单,更多是为了拓展人脉、搞好关系,从而赚名气、谋官职;甚 至李白的婚姻,也是为他的求仕之梦服务。作家就是想告诉读者:李 白 。 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题目。(5 分) 一项关于全球读书的调查表明,以色列每年人均阅读图书的数量雄踞榜首,高达 64 本。而在这项调查中,中国大陆每年人均阅读的数字远远排在以色列、日本 (40 本)、法国(20 本)和韩国(11 本)之后,仅为少得可怜的 4.5 本,并且 在有限的人均购书中,八成都是课本教辅之类。 就在今年,“倡导全民阅读”首次写进我国政府报告,凸显政府对阅读问题的重 视。 (1)请任选一个角度,对上述新闻材料进行点评,不超过 40 字。(2 分) 答: (2)根据材料内容,拟写一条读书宣传口号,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3 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吴昌硕墓志铭
陈三立 丁卯岁之十一月六日,安吉吴先生卒于沪上。居沪士大夫与其游旧诸门弟子,及 海东邻国游客侨贾慕向先生者,类相率奔走吊哭 盖先生以诗书画篆刻负重名数十年。其篆刻本秦汉印玺,敛纵尽其变,机趣洋溢 书摹猎碣,运以铁钩锁法;为诗至老弥勤苦,抒摅胸臆,出入唐宋间健者:画则 宗青藤、白阳,参之石田、大涤、雪箇。迹其所就,无不控括众妙,与古冥会 划落臼窠,归于孤赏。其奇崛之气,疏朴之态,天然之趣,毕肖其形貌,节概情 性以出。故世之重先生艺术者,亦愈重先生之为人。 先生讳俊卿,字昌硕,后以字行,缶庐、苦铁咸所自号,浙江安吉人也。少遭寇 乱,所居村屠杀,编户几尽。祖母氏严、母氏万并弟妹及聘妻章氏皆殉之。先生 持父转徙,亦屡脱于濒死。由是茹痛习苦终其身。既补诸生,贫困甚,乃出为 吏江苏,寻晋直隶州知州,摄安东令,一月即谢去。久留吴会,尽交当世通雅方 闻擅艺能之彦,于杨叟岘,任叟颐磋磨尤笃。晚岁转客沪上,艺益进,名益髙。 日本人士争宝其所制,挹其风操,至范金铸像,投置孤山石窟,为游观胜处。前 此遇中国名辈所未有也。先生内峻洁而外和易,洒然物象之表,别蕴神理。老病 聋,然接对宾友,恣谈不倦。复数结侣入歌场,危坐端视,默揣节奏低昂,曲终 而后去。既鬻艺,播闻海内外,求索者相属弗绝。先生不忧贫,遂时推所获恤交 游戚党。客有过,述市人鉴赏择取,类以耳为目,颇怪之。先生笑曰:“使彼果 皆用目者,吾曹不几饿死耶?”虽戏语,亦可窥见先生不自护其能而矜所长也。 先生卒年八十有四。岁壬申某月日,归葬杭州塘栖之超山 曾祖讳芳南,国子监生;祖讳渊,举人,官海盐教谕;考讳辛甲,举人,截取知 县。所聘章恭人已死寇难,乃娶施恭人,精勤慈俭,能佐先生成其志,前先生十 年卒。子育、涵、迈。女一,育殇。涵出为从父后,能刻印与绘事。迈及妇、女 并工篆隶,互传先生一艺以自名。著《缶庐诗》若干卷,《别集》若干卷,《缶 庐印存》若干卷。 先生卒之岁逢重九,尚集群流为登高之会。酒罢,揖別先生层楼上,对之竦然, 若古木,若瘦藤寒石,缥渺出霄光霞气中也。未几而先生死矣。 (节选自《散原精舍文集》)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迹其所就 迹:考察 B.尽交当世通雅方闻擅艺能之彦彦:有才学、德行的人 C.危坐端视 危:高 D.吾曹不几饿死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昌硕年少经历寇乱,一生都饱含痛苦,老时又多病耳聋,但他仍不改生活 情趣,而且能够救济别人。 B.吴昌硕艺术创作,既能向古今人学习,又有所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表现出自己的节操性情。 C.吴昌硕的很多作品虽然被外国人当做珍宝,荣誉超过了很多中国名人,但他 并不夸耀自己的才能 D.吴昌硕的妻子能协助他完成志向,他的子女继承了他艺术的创作技艺,篆书 隶书的成就甚至超过了他
陈三立 丁卯岁之十一月六日,安吉吴先生卒于沪上。居沪士大夫与其游旧诸门弟子,及 海东邻国游客侨贾慕向先生者,类相率奔走吊哭。 盖先生以诗书画篆刻负重名数十年。其篆刻本秦汉印玺,敛纵尽其变,机趣洋溢; 书摹猎碣,运以铁钩锁法;为诗至老弥勤苦,抒摅胸臆,出入唐宋间健者;画则 宗青藤、白阳,参之石田、大涤、雪箇。迹其所就,无不控括众妙,与古冥会, 划落臼窠,归于孤赏。其奇崛之气,疏朴之态,天然之趣,毕肖其形貌,节概情 性以出。故世之重先生艺术者,亦愈重先生之为人。 先生讳俊卿,字昌硕,后以字行,缶庐、苦铁咸所自号,浙江安吉人也。少遭寇 乱,所居村屠杀,编户几尽。祖母氏严、母氏万并弟妹及聘妻章氏皆殉之。先生 持父转徙,亦屡脱于濒死。由是茹痛习苦终其身。既补诸生,贫困甚,乃出为小 吏江苏,寻晋直隶州知州,摄安东令,一月即谢去。久留吴会,尽交当世通雅方 闻擅艺能之彦,于杨叟岘,任叟颐磋磨尤笃。晚岁转客沪上,艺益进,名益高。 日本人士争宝其所制,挹其风操,至范金铸像,投置孤山石窟,为游观胜处。前 此遇中国名辈所未有也。先生内峻洁而外和易,洒然物象之表,别蕴神理。老病 聋,然接对宾友,恣谈不倦。复数结侣入歌场,危坐端视,默揣节奏低昂,曲终 而后去。既鬻艺,播闻海内外,求索者相属弗绝。先生不忧贫,遂时推所获恤交 游戚党。客有过,述市人鉴赏择取,类以耳为目,颇怪之。先生笑曰:“使彼果 皆用目者,吾曹不几饿死耶?”虽戏语,亦可窥见先生不自护其能而矜所长也。 先生卒年八十有四。岁壬申某月日,归葬杭州塘栖之超山。 曾祖讳芳南,国子监生;祖讳渊,举人,官海盐教谕;考讳辛甲,举人,截取知 县。所聘章恭人已死寇难,乃娶施恭人,精勤慈俭,能佐先生成其志,前先生十 年卒。子育、涵、迈。女一,育殇。涵出为从父后,能刻印与绘事。迈及妇、女 并工篆隶,互传先生一艺以自名。著《缶庐诗》若干卷,《别集》若干卷,《缶 庐印存》若干卷。 先生卒之岁逢重九,尚集群流为登高之会。酒罢,揖别先生层楼上,对之竦然, 若古木,若瘦藤寒石,缥渺出霄光霞气中也。未几而先生死矣。 (节选自《散原精舍文集》)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迹其所就 迹:考察 B.尽交当世通雅方闻擅艺能之彦 彦:有才学、德行的人 C.危坐端视 危:高 D.吾曹不几饿死耶 曹:辈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吴昌硕年少经历寇乱,一生都饱含痛苦,老时又多病耳聋,但他仍不改生活 情趣,而且能够救济别人。 B.吴昌硕艺术创作,既能向古今人学习,又有所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表现出自己的节操性情。 C.吴昌硕的很多作品虽然被外国人当做珍宝,荣誉超过了很多中国名人,但他 并不夸耀自己的才能。 D.吴昌硕的妻子能协助他完成志向,他的子女继承了他艺术的创作技艺,篆书 隶书的成就甚至超过了他
7.概述第三段中吴昌硕“为世所重”的原因。(3分) 答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为诗至老弥勤苦,抒摅胸臆,出入唐宋间健者。(3分) 译文 (2)乃出为小吏江苏,寻晋直隶州知州,摄安东令,一月即谢去。(4分) 译文 (3)既鬻艺播闻海内外,求索者相属弗绝。(3分) 译文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晏幾道 初捻霜纨生怅望。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午睡醒来慵一饷,双纹翠簟铺寒 浪样(答 雨罢苹风吹碧涨。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 (1)分别简要概括这首词上下阕的内容。(2分) (2)“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3)晏幾道的词“词情婉丽”、“曲折深婉”,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 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7.概述第三段中吴昌硕“为世所重”的原因。(3 分) 答: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为诗至老弥勤苦,抒摅胸臆,出入唐宋间健者。(3 分) 译 文: (2)乃出为小吏江苏,寻晋直隶州知州,摄安东令,一月即谢去。(4 分) 译 文: (3)既鬻艺播闻海内外,求索者相属弗绝。(3 分) 译 文: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晏幾道 初捻霜纨生怅望。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午睡醒来慵一饷,双纹翠簟铺寒 浪。 雨罢苹风吹碧涨。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 样。 (1)分别简要概括这首词上下阕的内容。(2 分) 答: (2)“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4 分) 答: (3)晏幾道的词“词情婉丽”、“曲折深婉”,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 分) 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 。(《诗经·蒹葭》 (2) 小人怀土。(《论语·里仁》 (3)青泥何盘盘, 。(李白《蜀道难》) (4)今夜闻君琵琶语, (白居易《琵琶行》 (5) 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 房宫赋》) (6)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菠萝蜜 林清玄 (1)开车载朋友路经天母东路,突然看见路边货车挂了一块大木板,上面写着: “菠萝蜜,很好吃。” (2)为让朋友一尝菠萝蜜的滋味,我把车停在货车旁。 (3)卖菠萝蜜的是一个年轻娇小的小姐,显得那些菠萝蜜更为巨大。她有点艰 难地把菠萝蜜放在秤上,说:“三千六百元。 (4)我听了,倒退三步,因为我原来预期一个菠萝蜜顶多五六百元 (5)小姐看我面有惧色,说:“我还有剥好的,一盒三百五,三盒一千元。” (6)我买了一盒剥好的菠萝蜜,可惜只有十几粒,实在太贵了,不过,朋友总 算也吃过菠萝蜜了。 (7)我对朋友说,菠萝蜜会变成这么贵的水果真是始料未及。从前我们老家山 上就种着一棵菠萝蜜树,树形并不髙大,只有一丈左右,但每年到夏天盛产,总 会结出二三十颗果实,每颗都有二十几斤重。当时在乡下,菠萝蜜没有人要买, 因此收成时顶烦恼的,总要捧去送给亲戚,有时亲戚嫌麻烦,甚至不肯要。万万 没有想到,菠萝蜜现在竟是台北最昂贵的水果。我和朋友坐在车里,细细品尝那 用小盒盛装的菠萝蜜,真有一点世事难料之感 (8)朋友说:“菠萝蜜会这么贵,可能是近年佛教盛行的缘故,‘菠萝蜜’是 多么好的名字,好像吃了就会开悟呢!” (9)“菠萝蜜”确实是好名字,它原产于印度,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 菠萝蜜,梵语也,因此果味甘,故借名之。”菠萝蜜在佛教的原意是“到彼岸”, 拿来称呼一种水果,使人在吃的时候也容易沉入新的境界,想到那遥远的彼岸是 不是金黄色,而且充满着蜜与醍醐一样的芳香呢? (10)在我童年的时候,每年菠萝蜜成熟就已经立秋了,热带的雨季来临,每日 午后,大雷雨像赴约似的,奔跑飘洒在南方的山林。我常靠着窗口,看那雨中的 菠萝蜜树,看着果实一天天长大,心里就会为土地与天空的力量感动。然后我会 想,有一天我一定会穿过菠萝蜜的圆叶,翻过背后的山,到一个繁华的地方去。 (11)那繁华,是我的彼岸 (12)但是,此刻我生活在当时向往的繁华城市,立秋大雨中的小屋,靠在窗口 的孩子却成了我现在的彼岸了。 (13)在智慧体验最深的地方,哪里才是此岸?哪里才是彼岸?在此岸与彼岸之 间,船的航行是不是也有好的风景?在此岸与彼岸之间,是不是也有休憩之所 呢
(1)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 。(《诗经·蒹葭》) (2) ,小人怀土。(《论语·里仁》 (3)青泥何盘盘, 。(李白《蜀道难》) (4)今夜闻君琵琶语, 。(白居易《琵琶行》) (5) ,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 房宫赋》) (6)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7)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菠萝蜜 林清玄 (1)开车载朋友路经天母东路,突然看见路边货车挂了一块大木板,上面写着: “菠萝蜜,很好吃。” (2)为让朋友一尝菠萝蜜的滋味,我把车停在货车旁。 (3)卖菠萝蜜的是一个年轻娇小的小姐,显得那些菠萝蜜更为巨大。她有点艰 难地把菠萝蜜放在秤上,说:“三千六百元。” (4)我听了,倒退三步,因为我原来预期一个菠萝蜜顶多五六百元。 (5)小姐看我面有惧色,说:“我还有剥好的,一盒三百五,三盒一千元。” (6)我买了一盒剥好的菠萝蜜,可惜只有十几粒,实在太贵了,不过,朋友总 算也吃过菠萝蜜了。 (7)我对朋友说,菠萝蜜会变成这么贵的水果真是始料未及。从前我们老家山 上就种着一棵菠萝蜜树,树形并不高大,只有一丈左右,但每年到夏天盛产,总 会结出二三十颗果实,每颗都有二十几斤重。当时在乡下,菠萝蜜没有人要买, 因此收成时顶烦恼的,总要捧去送给亲戚,有时亲戚嫌麻烦,甚至不肯要。万万 没有想到,菠萝蜜现在竟是台北最昂贵的水果。我和朋友坐在车里,细细品尝那 用小盒盛装的菠萝蜜,真有一点世事难料之感。 (8)朋友说:“菠萝蜜会这么贵,可能是近年佛教盛行的缘故,‘菠萝蜜’是 多么好的名字,好像吃了就会开悟呢!” (9)“菠萝蜜”确实是好名字,它原产于印度,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 “菠萝蜜,梵语也,因此果味甘,故借名之。”菠萝蜜在佛教的原意是“到彼岸”, 拿来称呼一种水果,使人在吃的时候也容易沉入新的境界,想到那遥远的彼岸是 不是金黄色,而且充满着蜜与醍醐一样的芳香呢? (10)在我童年的时候,每年菠萝蜜成熟就已经立秋了,热带的雨季来临,每日 午后,大雷雨像赴约似的,奔跑飘洒在南方的山林。我常靠着窗口,看那雨中的 菠萝蜜树,看着果实一天天长大,心里就会为土地与天空的力量感动。然后我会 想,有一天我一定会穿过菠萝蜜的圆叶,翻过背后的山,到一个繁华的地方去。 (11)那繁华,是我的彼岸。 (12)但是,此刻我生活在当时向往的繁华城市,立秋大雨中的小屋,靠在窗口 的孩子却成了我现在的彼岸了。 (13)在智慧体验最深的地方,哪里才是此岸?哪里才是彼岸?在此岸与彼岸之 间,船的航行是不是也有好的风景?在此岸与彼岸之间,是不是也有休憩之所 呢?
(14)中年以前,我们的整个生命都是为了奔赴自定的“彼岸”而努力,爱情、 名利、权位、成功都是岸上的风景;到了中年,所有的美景都化成虚妄的烟尘, 俗世的波折成为一场无奈,我们开始为另一个“彼岸”奔忙,解脱、永生、自在、 净土,直到我们观见了心中的消息,才恍然一悟,彼岸根本就是永无尽期,菠萝 蜜多永在终极之乡。 15)何处有真实的“彼岸”呢?在“此岸”中是否有彼岸的消息呢? (16)菠萝蜜到底是最后的解脱,或者只是一个水果?能好好吃一个水果,是不 是也能回味到净土的芬芳?童年时被迫把菠萝蜜当饭吃,是好的,因为“菠萝蜜 多”;现在菠萝蜜如此昂贵,把菠萝蜜当珍珠来吃,也是好的,因为“菠萝蜜甜” (17)菠萝蜜本无贵贱、是非、高下,一向就是那个样子的。我们的心也是如此, 童年向往繁华的心与中年渴望隐遁的心是同一颗心;少年彷徨时四散奔驰的心与 中年静定时反观自在的心是同一颗心。心的本色是相同的,只是在时光中浮动而 已。菠萝蜜的本色也是相同的,但有时暗香浮动,有时照见五蕴皆空 (18)吃完菠萝蜜,我开车绕过天母东路,开往阳明山的小路,沿路相思树与松 林迎风招展,像极了我们童年的山林,脑海中突然浮现这样的句子: 五月松风,人间无价 满目青山,菠萝蜜多 (19)菠萝蜜的香气于是随着松风,环绕了整个山林。 (选自《拈花菩提》,有删改) 11.文中说“菠萝蜜在佛教的原意是‘到彼岸’”,请简要概括文中“彼岸”的 具体内容。(4分) 答 12.文章第(10)段(“在我童年的时候……到一个繁华的地方去”),从全文结 构上看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4分) 答 13.请联系上下文,简要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彼岸根本就是永无尽期,菠萝 蜜多永在终极之乡”深刻意蕴的理解。(6分) 答 14.有评论者认为林清玄的作品“在清净欢喜的语言中有着哲理性的禅理思 想”,请联系全文,探究本文在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风格。(6分) 答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14)中年以前,我们的整个生命都是为了奔赴自定的“彼岸”而努力,爱情、 名利、权位、成功都是岸上的风景;到了中年,所有的美景都化成虚妄的烟尘, 俗世的波折成为一场无奈,我们开始为另一个“彼岸”奔忙,解脱、永生、自在、 净土,直到我们观见了心中的消息,才恍然一悟,彼岸根本就是永无尽期,菠萝 蜜多永在终极之乡。 (15)何处有真实的“彼岸”呢?在“此岸”中是否有彼岸的消息呢? (16)菠萝蜜到底是最后的解脱,或者只是一个水果?能好好吃一个水果,是不 是也能回味到净土的芬芳?童年时被迫把菠萝蜜当饭吃,是好的,因为“菠萝蜜 多”;现在菠萝蜜如此昂贵,把菠萝蜜当珍珠来吃,也是好的,因为“菠萝蜜甜”。 (17)菠萝蜜本无贵贱、是非、高下,一向就是那个样子的。我们的心也是如此, 童年向往繁华的心与中年渴望隐遁的心是同一颗心;少年彷徨时四散奔驰的心与 中年静定时反观自在的心是同一颗心。心的本色是相同的,只是在时光中浮动而 已。菠萝蜜的本色也是相同的,但有时暗香浮动,有时照见五蕴皆空。 (18)吃完菠萝蜜,我开车绕过天母东路,开往阳明山的小路,沿路相思树与松 林迎风招展,像极了我们童年的山林,脑海中突然浮现这样的句子: 五月松风,人间无价。 满目青山,菠萝蜜多。 (19)菠萝蜜的香气于是随着松风,环绕了整个山林。 (选自《拈花菩提》,有删改) 11. 文中说“菠萝蜜在佛教的原意是‘到彼岸’”,请简要概括文中“彼岸”的 具体内容。(4 分) 答: 12.文章第(10)段(“在我童年的时候……到一个繁华的地方去”),从全文结 构上看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4 分) 答: 13.请联系上下文,简要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彼岸根本就是永无尽期,菠萝 蜜多永在终极之乡”深刻意蕴的理解。(6 分) 答: 14.有评论者认为林清玄的作品“在清净欢喜的语言中有着哲理性的禅理思 想”,请联系全文,探究本文在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风格。(6 分) 答: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7 题
新部落时代的来临 梁文道 ①互联网刚开始进入我们日常生活的时候,很多人幻想它就是传说中的“公共领 域”:没有限制出入的门槛,没有权威的中央管理,没有身份背景的差异,所有 资讯自由交换,所有人理性对话。可是,互联网上的“公共领域”原来也只是个 过分乐观的期望。 ②我是NBA湖人队的球迷,从前要在媒体上寻找湖人的消息,我必须很有耐心地 看完整节新闻才偶尔听到一两则它的赛况,或买一份报纸翻过国际版财经版才找 得到它的动向。但现在,我可以直接进入湖人的官方网页或它的球迷园地,甚至 完全略过其他NBA球队的讯息。假如我是个不理世事的球迷,我也许不会知道奥 巴马,也不知道楼市暴涨的影响;但我却十分清楚一名湖人球员的状态,乃至于 他所穿内裤的牌子。 ③互联网是无尽的资讯宝藏,让我们各自发掘自己的需要,发展自己的兴趣;却 不一定会使大家更加了解彼此。相反,有时它会阻断我们彼此的沟通,因为再也 没有什么所有人都一定要知道的常识,也没有什么保证能够打开陌生人话匣子的 话题了。要是互联网取代了由一点发放讯息至多点的大众传媒,我们或许会很自 由,也会变成某个领域的专家;可是我们也很有可能丧失掉所谓的“公共”。 ④再看“网友”这种群体,它和“网民”最大的不同就在这个“友”字。一个本 质上开放的网络论坛是很理想的,任何人只要上网登入,或浏览或发言,他们就 变成了网民,表达不同的关注,展示不同的思路。可是这又会渐渐自发形成一群 网友”的俱乐部 ⑤在这个俱乐部里,一开始,大家只是不赞成某个观点,然后有人开始宣称“鄙 视”持有某种观点的个人,再来就有人用上了粗话,最后则出现了追杀通缉令。 匿名的条件一方面保障了大家,同时也加剧了这种话越说越极端,你激进我比你 还激进的倾向。多年来,我们目睹无数这样的历程,看见一个论坛怎样从国事讨 论变成了征服世界的幻想乐园,另一个论坛又怎样从标榜理性变成了要把所有愤 青都丢到海里喂鱼的小圈子。和任何封闭的团体一样,所有极端的声音都会牵制 整体的走向,逐渐把温和变成必须排除的异端 ⑥终于,原来开放的世界变成了一个个自我封闭的小教派,每一个教派的成员都 在自己的团队里找到了归属,天天反刍同类人的意见,日日巩固原有的主张。最 后,我们都成了不同俱乐部的“网友”,看不见“公共”的存在,却苜定各自真 理的终极,和部落没什么两样 (选自《常识》,有删改) 15.第二段中,作者举自己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到湖人球员信息的例子有什么作 用?(6分) 答 16.请概括“网民”和“网友”的区别。(6分) 答
新部落时代的来临 梁文道 ①互联网刚开始进入我们日常生活的时候,很多人幻想它就是传说中的“公共领 域”:没有限制出入的门槛,没有权威的中央管理,没有身份背景的差异,所有 资讯自由交换,所有人理性对话。可是,互联网上的“公共领域”原来也只是个 过分乐观的期望。 ②我是 NBA 湖人队的球迷,从前要在媒体上寻找湖人的消息,我必须很有耐心地 看完整节新闻才偶尔听到一两则它的赛况,或买一份报纸翻过国际版财经版才找 得到它的动向。但现在,我可以直接进入湖人的官方网页或它的球迷园地,甚至 完全略过其他 NBA 球队的讯息。假如我是个不理世事的球迷,我也许不会知道奥 巴马,也不知道楼市暴涨的影响;但我却十分清楚一名湖人球员的状态,乃至于 他所穿内裤的牌子。 ③互联网是无尽的资讯宝藏,让我们各自发掘自己的需要,发展自己的兴趣;却 不一定会使大家更加了解彼此。相反,有时它会阻断我们彼此的沟通,因为再也 没有什么所有人都一定要知道的常识,也没有什么保证能够打开陌生人话匣子的 话题了。要是互联网取代了由一点发放讯息至多点的大众传媒,我们或许会很自 由,也会变成某个领域的专家;可是我们也很有可能丧失掉所谓的“公共”。 ④再看“网友”这种群体,它和“网民”最大的不同就在这个“友”字。一个本 质上开放的网络论坛是很理想的,任何人只要上网登入,或浏览或发言,他们就 变成了网民,表达不同的关注,展示不同的思路。可是这又会渐渐自发形成一群 “网友”的俱乐部。 ⑤在这个俱乐部里,一开始,大家只是不赞成某个观点,然后有人开始宣称“鄙 视”持有某种观点的个人,再来就有人用上了粗话,最后则出现了追杀通缉令。 匿名的条件一方面保障了大家,同时也加剧了这种话越说越极端,你激进我比你 还激进的倾向。多年来,我们目睹无数这样的历程,看见一个论坛怎样从国事讨 论变成了征服世界的幻想乐园,另一个论坛又怎样从标榜理性变成了要把所有愤 青都丢到海里喂鱼的小圈子。和任何封闭的团体一样,所有极端的声音都会牵制 整体的走向,逐渐把温和变成必须排除的异端。 ⑥终于,原来开放的世界变成了一个个自我封闭的小教派,每一个教派的成员都 在自己的团队里找到了归属,天天反刍同类人的意见,日日巩固原有的主张。最 后,我们都成了不同俱乐部的“网友”,看不见“公共”的存在,却肯定各自真 理的终极,和部落没什么两样。 (选自《常识》,有删改) 15.第二段中,作者举自己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到湖人球员信息的例子有什么作 用?(6 分) 答: 16.请概括“网民”和“网友”的区别。(6 分) 答:
17.如何理解末段画横线的句子。(6分) 答 七、作文题(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会落后,纵会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 鲁迅 人生实在是一本书,内容复杂,分量沉重,值得翻到个人所能翻到的最后一页, 而且必须慢慢地翻。一一沈从文 疾驰的快马,往往只能跑两个驿亭;从容的驴子,才能日夜兼程。一一伊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 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南京金陵中学 2014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D(A项tie/tie,ping,pi/qi;B项 cheng,,guan/guin,xin;C项 cha, jie, fei/fei D I qian/ xian, lido/miu, hong /hong) 2.D(A项搭配错误,社会正常秩序应是“维护”。B项缺主语,“由于”应调 到“高级公务员”后。C项句式杂糅,可改为“……我们得琢磨如何使用它们” 或“……我们得琢磨使用它们的途径” 3.其实并非淡泊名利、浪漫出世。或:是一个追名逐利、一心求官的人。 4.(1)示例1:中国公民平均阅读量低,折射出当代国人精神追求缺失的现状 示例2:公民阅读量的差距,难道不正体现了我国与发达国家间文化软实力的差 距吗?示例3:将“倡导全民阅读”写进政府报告,难道就能提高国人的阅读量 了吗?示例4: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倡导全民阅读”进入政府报告,此举 值得肯定。 (2)示例1: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示例2:倡导读书风尚, 培育现代公民。示例3:“与书为伴,让心灵驻足,传承文明,创造知识时代” 5.C(端正) 6.D(“篆书隶书成就超过了他”无中生有) 7.广交朋友、热心,平和、谦虚,洒脱、幽默。 (1)写诗到老更加勤奋刻苦,抒发胸怀,融会贯通唐宋名家的技艺。 (2)于是离家到江苏出任小吏,不久晋升为直隶州知州,代理安东令,一个月 后就辞官离去 (3)出售作品后,名声传扬于海内外,寻求他作品的人连接不断。 (1)上阕写闺中闲眠,下阕写户外赏景。(2分)
17.如何理解末段画横线的句子。(6 分) 答: 七、作文题(7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会落后,纵会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 鲁迅 人生实在是一本书,内容复杂,分量沉重,值得翻到个人所能翻到的最后一页, 而且必须慢慢地翻。——沈从文 疾驰的快马,往往只能跑两个驿亭;从容的驴子,才能日夜兼程。——伊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 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南京金陵中学 2014 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 1.D(A 项 tiě/tiè,pīng,pǐ/qǐ; B 项 chéng,,guān/guàn,xùn ;C 项 chà,jiè, fēi/fěi ;D 项 qiàn/xiān,liáo/miù,hòng/hōng) 2.D(A 项搭配错误,社会正常秩序应是“维护”。 B 项缺主语,“由于”应调 到“高级公务员”后。 C 项句式杂糅,可改为“……我们得琢磨如何使用它们” 或“……我们得琢磨使用它们的途径”) 3.其实并非淡泊名利、浪漫出世。或:是一个追名逐利、一心求官的人。 4.(1)示例 1:中国公民平均阅读量低,折射出当代国人精神追求缺失的现状。 示例 2:公民阅读量的差距,难道不正体现了我国与发达国家间文化软实力的差 距吗?示例 3:将“倡导全民阅读”写进政府报告,难道就能提高国人的阅读量 了吗?示例 4: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倡导全民阅读”进入政府报告,此举 值得肯定。 (2)示例 1: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示例 2:倡导读书风尚, 培育现代公民。示例 3:“与书为伴,让心灵驻足,传承文明,创造知识时代”。 二、 5.C(端正) 6.D(“篆书隶书成就超过了他”无中生有) 7.广交朋友、热心,平和、谦虚,洒脱、幽默。 8. (1)写诗到老更加勤奋刻苦,抒发胸怀,融会贯通唐宋名家的技艺。 (2)于是离家到江苏出任小吏,不久晋升为直隶州知州,代理安东令,一个月 后就辞官离去。 (3)出售作品后,名声传扬于海内外,寻求他作品的人连接不断。 三、 9. (1)上阕写闺中闲眠,下阕写户外赏景。(2 分)
(2)比喻,把莺声比似学秦娥之唱;,反衬,以莺声之欢快,反衬人心之怅 恨;∫虚实结合,莺啼婉啭,是实处着笔:主人公闺中寂寞,则是虚处命意。 (4分,手法1分,分析1分,答出两点即可。) (3)这首词抒写了一位女郎午睡醒后的闲愁,词情温和而优美(1分)。作者融 情于景、以景衬情(1分)。上片借细节和户外的“隔叶莺声”、室内“双纹翠 簟”的衬景构成一幅和谐的闺中闲眠图,将闺中人独处空闺的闲愁融入这一景境 中(1分)。下片以花月状人,荷花带雨,如人带泪珠;新月弯弯,犹似愁眉。 室内景物、户外景色相生,女主人公的容态与自然景致相映,组成了浑然一体的 优美意境,将主人公的闲愁表现得深挚而婉转。(1分) 附:诗词赏析 此词情景交融、以景衬情,抒写了一位女郎午睡醒后的闲愁。词的上片借细 节和衬景构成一幅和谐的闺中闲眠图,这一景境中融入闺中人独处空闺的闲愁; 下片纯以花月状人,句句辞兼比兴,处处意存双关。全词室内景物、户外景色交 相辉映,女主人公的容态与自然景致相得益彰,组成了一个浑然一体的优美意境。 起首一句塑造出一位幽怨缱绻的闺中女子形象。她手执洁白的纨扇,无语凝 思,怅然怀想。她也许是思念远方的情人,也许是伤惋青春的易逝。“捻”表现 执扇时怅然无绪的情态,极为传神。“初”、“生”二字,前后关联,暗示因节 序变换,令闺中人顿生新的怅望之情。空闺独守,本已寂寞难耐,偏又有“隔叶 莺声”,撩人意绪。“似学秦娥唱”句把莺声比似学秦娥之唱。以莺声之欢快, 反衬人心之怅恨,命意与着笔确有含蓄蕴藉之妙。莺啼婉啭,是实处着笔;闺中 索寞,则是虚处命意,运实于虚,终无一字点破。“午睡醒来”二句,深化闺中 女郎百无聊赖的孤寂情状。她午睡醒后,好一会儿还娇困无力,那铺在床上的双 纹翠席,犹如平展着清凉的细浪。这两句点明睡醒,而由翠簟联想起寒浪,又引 出了下片的出户看花 下片转写户外优美的自然场景:夏雨初霁,徐徐的和风吹拂着新涨的碧水, 那水中荷花,带着晶莹的雨珠,亭亭玉立,摇曳生姿。“碧涨”,是由上片的“寒 浪”引出,“寒浪”是虚喻,“碧涨”是实写,前虚而后实,意脉不断,运意十 分灵活。“脉脉”二句,更是传神入化之笔。作者赋予雨后荷花以人的风韵和感 情,它含情脉脉,泪珠脸,有情有思。这个比喻中的荷花已跳出物象,“红相向” 三字,似写朵朵红荷,曳相映,实写荷花带雨,向人脉脉欲语;人带泪珠,对之 黯然神伤。是花是人,迷离莫辨,已达到物与人交融、浑然合一的境地。结拍二 句,时间由午后过渡到夜晚,写新月初上的景象。作者于依托明月遥寄相思的传 统作法上,又自出新意,别开境界。“绿云”明指夜空浮云,暗喻女郎乌发。“新 月”傍云而上,犹如女郎愁眉,蹙于鸟发之下。新月弯弯,犹似愁眉。作者运用 双关的委婉手法,既借月夜之景,抒写怀人之情:又避开对形象作直露的绘形勾 貌,而是以新月状人之愁眉,通过景物的暗示性和象征性,使情与境谐,气氛浓 重。 此词情景相生而又契合无间,设喻新巧而又隽永传神,具有独特的意境,充 分体现了小晏词“词情婉丽”、“曲折深婉”的特色。 四 10.(1)道阻且跻(2)君子怀德(3)百步九折萦岩峦(4)如听仙乐耳 暂明(5)秦爱纷奢奈何取之尽锱铢(6)山肴野蔌(7)挟飞仙以遨游(8 分。每句1分)
(2) 比喻,把莺声比似学秦娥之唱; ‚反衬,以莺声之欢快,反衬人心之怅 恨; ƒ 虚实结合,莺啼婉啭,是实处着笔;主人公闺中寂寞,则是虚处命意。 (4 分,手法 1 分,分析 1 分,答出两点即可。) (3)这首词抒写了一位女郎午睡醒后的闲愁,词情温和而优美(1 分)。作者融 情于景、以景衬情(1 分)。上片借细节和户外的“隔叶莺声”、室内“双纹翠 簟”的衬景构成一幅和谐的闺中闲眠图,将闺中人独处空闺的闲愁融入这一景境 中(1 分)。下片以花月状人,荷花带雨,如人带泪珠;新月弯弯,犹似愁眉。 室内景物、户外景色相生,女主人公的容态与自然景致相映,组成了浑然一体的 优美意境,将主人公的闲愁表现得深挚而婉转。(1 分) 附:诗词赏析 此词情景交融、以景衬情,抒写了一位女郎午睡醒后的闲愁。词的上片借细 节和衬景构成一幅和谐的闺中闲眠图,这一景境中融入闺中人独处空闺的闲愁; 下片纯以花月状人,句句辞兼比兴,处处意存双关。全词室内景物、户外景色交 相辉映,女主人公的容态与自然景致相得益彰,组成了一个浑然一体的优美意境。 起首一句塑造出一位幽怨缱绻的闺中女子形象。她手执洁白的纨扇,无语凝 思,怅然怀想。她也许是思念远方的情人,也许是伤惋青春的易逝。“捻”表现 执扇时怅然无绪的情态,极为传神。“初”、“生”二字,前后关联,暗示因节 序变换,令闺中人顿生新的怅望之情。空闺独守,本已寂寞难耐,偏又有“隔叶 莺声”,撩人意绪。“似学秦娥唱”句把莺声比似学秦娥之唱。以莺声之欢快, 反衬人心之怅恨,命意与着笔确有含蓄蕴藉之妙。莺啼婉啭,是实处着笔;闺中 索寞,则是虚处命意,运实于虚,终无一字点破。“午睡醒来”二句,深化闺中 女郎百无聊赖的孤寂情状。她午睡醒后,好一会儿还娇困无力,那铺在床上的双 纹翠席,犹如平展着清凉的细浪。这两句点明睡醒,而由翠簟联想起寒浪,又引 出了下片的出户看花。 下片转写户外优美的自然场景:夏雨初霁,徐徐的和风吹拂着新涨的碧水, 那水中荷花,带着晶莹的雨珠,亭亭玉立,摇曳生姿。“碧涨”,是由上片的“寒 浪”引出,“寒浪”是虚喻,“碧涨”是实写,前虚而后实,意脉不断,运意十 分灵活。“脉脉”二句,更是传神入化之笔。作者赋予雨后荷花以人的风韵和感 情,它含情脉脉,泪珠脸,有情有思。这个比喻中的荷花已跳出物象,“红相向” 三字,似写朵朵红荷,曳相映,实写荷花带雨,向人脉脉欲语;人带泪珠,对之 黯然神伤。是花是人,迷离莫辨,已达到物与人交融、浑然合一的境地。结拍二 句,时间由午后过渡到夜晚,写新月初上的景象。作者于依托明月遥寄相思的传 统作法上,又自出新意,别开境界。“绿云”明指夜空浮云,暗喻女郎乌发。“新 月”傍云而上,犹如女郎愁眉,蹙于乌发之下。新月弯弯,犹似愁眉。作者运用 双关的委婉手法,既借月夜之景,抒写怀人之情;又避开对形象作直露的绘形勾 貌,而是以新月状人之愁眉,通过景物的暗示性和象征性,使情与境谐,气氛浓 重。 此词情景相生而又契合无间,设喻新巧而又隽永传神,具有独特的意境,充 分体现了小晏词“词情婉丽”、“曲折深婉”的特色。 四、 10.(1)道阻且跻 (2)君子怀德 (3)百步九折萦岩峦 (4)如听仙乐耳 暂明 (5)秦爱纷奢 奈何取之尽锱铢 (6)山肴野蔌 (7) 挟飞仙以遨游 (8 分。每句 1 分)
五 11.①对波罗蜜果实甜腻的独特体验;②童年时向往的都市繁华;③中年以前努 力追求的“爱情、名利、权位、成功”等诸多美好;④内心渴望的“解脱、永生、 自在、净土”等精神境界。(4分,每点1分) 2.①写童年的我,在菠萝蜜成熟季节的梦想,为下文作者的人生感悟作铺垫 ②与上文“到彼岸”、“遥远的彼岸”相照应;③与下文“此刻我生活在当时向 往的繁华城市”“靠在窗口的孩子却成了我现在的彼岸了”形成对比。(4分, ①两分,②③每点1分) 13.①从世俗的角度来看,物质利益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②从佛教的角度来看, 精神境界的追求才是终极目标。③这既是作者对中年前后人生追求的顿悟,又是 对追求人生繁华者的忠告。(6分,每点2分) 14.①语言清净优美,用词简练而含义丰富:②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欢喜与感恩, 体现出作者“快乐地活在当下”的文学主张;③作品洋溢着佛学的哲理情怀,作 者从自身出发,由自身追寻彼岸的经历悟出人生至理,富有思辨性。(联系文本 略)(6分,每点2分) 六 15.说明人们在网络资讯丰富的时代,并没有实现公共领域的理想状态。(2分) 引出下文对无法达成公共领域的理想状态的原因的具体论述。(2分)增强论证 的说服力和讽刺意味。(2分) 16.网友:封闭,排除异己,非理性对话。网民:自由,交换资讯、互相沟通, 理性对话。(每点1分) 17.大量网友的存在不关心严肃的社会生活现象,而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无聊的 信息;(1分)他们排除异己,自我封闭,只认同自己的意见主张并将其发挥到 极致(2分);使网络无法成为理性民主的“公共”领域。(2分)表达了作者 对这种公共领域成为部落现象的失望。(1分) 七 18.参见高考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丁卯年的十一月六日,安吉吴先生在上海去世。在沪士大夫和他的旧交、诸弟子 及海邻国游客、爱慕崇敬先生的海外商人,都相继赶来吊唁哭泣, 先生因为诗书画篆刻记得负盛名几十年。他的篆刻以秦汉印玺为基础,收敛放纵 竭尽它的变化,充满趣味。书法摹仿猎碣,运用铁钩子锁法。写诗到老更加勤奋 刻苦,抒发胸臆,融会贯通唐宋名家的技艺。画作学习青藤,白阳,参考石田, 大涤、雪箇。考察他的成就,没有不驾驭包容各家妙处,与古代大家之法暗合, 不落窠臼,最终能体现自我独特个性。他奇崛的气韵,疏放朴实的态度,天然的 乐趣,完全像他的形貌,节操性情也由此表达了出来。所以世上的重先生艺术的 人,也越来越重视先生的为人 先生名俊卿,字昌硕,后来用字流传于世,缶庐、苦铁都是自己所起之号,浙江 安吉人。年轻时遭遇战乱,所住的村落遭屠杀,所住人家几乎全部被杀光。祖母 严氏、母亲万氏和弟弟妹妹及妻子章氏都惨遭杀戮,先生带着父亲辗转迁徙,也
五、 11.①对波罗蜜果实甜腻的独特体验;②童年时向往的都市繁华;③中年以前努 力追求的“爱情、名利、权位、成功”等诸多美好;④内心渴望的“解脱、永生、 自在、净土”等精神境界。(4 分,每点 1 分) 12. ①写童年的我,在菠萝蜜成熟季节的梦想,为下文作者的人生感悟作铺垫; ②与上文“到彼岸”、“遥远的彼岸”相照应;③与下文“此刻我生活在当时向 往的繁华城市”“靠在窗口的孩子却成了我现在的彼岸了”形成对比。(4 分, ①两分,②③每点 1 分) 13.①从世俗的角度来看,物质利益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②从佛教的角度来看, 精神境界的追求才是终极目标。③这既是作者对中年前后人生追求的顿悟,又是 对追求人生繁华者的忠告。(6 分,每点 2 分) 14.①语言清净优美,用词简练而含义丰富;②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欢喜与感恩, 体现出作者“快乐地活在当下”的文学主张;③作品洋溢着佛学的哲理情怀,作 者从自身出发,由自身追寻彼岸的经历悟出人生至理,富有思辨性。(联系文本 略)(6 分,每点 2 分) 六、 15.说明人们在网络资讯丰富的时代,并没有实现公共领域的理想状态。(2 分) 引出下文对无法达成公共领域的理想状态的原因的具体论述。(2 分)增强论证 的说服力和讽刺意味。(2 分) 16.网友:封闭,排除异己,非理性对话。网民:自由,交换资讯、互相沟通, 理性对话。(每点 1 分) 17.大量网友的存在不关心严肃的社会生活现象,而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无聊的 信息;(1 分)他们排除异己,自我封闭,只认同自己的意见主张并将其发挥到 极致(2 分);使网络无法成为理性民主的“公共”领域。(2 分)表达了作者 对这种公共领域成为部落现象的失望。(1 分) 七、 18.参见高考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丁卯年的十一月六日,安吉吴先生在上海去世。在沪士大夫和他的旧交、诸弟子 及海邻国游客、爱慕崇敬先生的海外商人,都相继赶来吊唁哭泣。 先生因为诗书画篆刻记得负盛名几十年。他的篆刻以秦汉印玺为基础,收敛放纵 竭尽它的变化,充满趣味。书法摹仿猎碣,运用铁钩子锁法。写诗到老更加勤奋 刻苦,抒发胸臆,融会贯通唐宋名家的技艺。画作学习青藤,白阳,参考石田, 大涤、雪箇。考察他的成就,没有不驾驭包容各家妙处,与古代大家之法暗合, 不落窠臼,最终能体现自我独特个性。他奇崛的气韵,疏放朴实的态度,天然的 乐趣,完全像他的形貌,节操性情也由此表达了出来。所以世上的重先生艺术的 人,也越来越重视先生的为人。 先生名俊卿,字昌硕,后来用字流传于世,缶庐、苦铁都是自己所起之号,浙江 安吉人。年轻时遭遇战乱,所住的村落遭屠杀,所住人家几乎全部被杀光。祖母 严氏、母亲万氏和弟弟妹妹及妻子章氏都惨遭杀戮,先生带着父亲辗转迁徙,也
多次从濒临死亡的困境中脱离出来。因此终其一身都饱含痛苦。考上诸生之后, 贫困严重,于是离家到江苏出任小吏,不久晋升直隶州知州,代理安东令,一个 月就辞去了。长期留在吴会,全部结交当时通达高雅博闻擅长技艺的才俊,和杨 岘老人,任颐老人切磋最深。晚年辗转客居沪上,技艺更精,名声更髙。日本人 争着把他的作品当作珍宝,仰慕他的风采和操守,甚至作模筑像,放在孤山石窟, 成为游览胜地。之前这种待遇是中国名人所没有能得到的。先生内心高洁而外表 随和平易,对于外物之表象非常洒脱,而内里则蕴含着别样的神奇和理趣。先生 老年多病且耳聋,然而接待宾客,纵谈不厌倦。又多次结伴进入歌场,正襟危坐, 安静地默默地揣摩节奏髙低,曲终,然后离开。出售作品后,名声传扬海内外, 寻求他作品的连接不断。先生不担心贫穷,不时把所得救济抚恤让给朋友亲戚。 有客人拜访他,叙述商人鉴赏选择他的作品时,大都用耳中所听到的传闻来代替 眼睛的选择,感到很奇怪。先生笑着说:“假使他们果真都用眼睛选择,我们不 几乎要饿死吗?”虽然开玩笑,也可以看到先生不夸耀自己的才能及所长。先生 去世时八十四岁。壬申年某月某日送回乡安葬于杭州塘栖的超山。 曾祖父名芳南,国子监生;祖父名渊,举人,官至海盐教谕:父亲名辛甲,举人, 官至知县。妻子章氏已死于战乱,就娶了施氏,施氏勤奋慈悲节俭,能协助先生 成全他的志向,先于先生十年去世。子吴育、吴涵、吴迈、一女,已亡。吴涵出 来成为堂叔伯后代,能刻印和绘画。吴迈和妻子、女儿都精于篆书隶书,传承先 生一种技能来称名于世。著有《缶庐诗》若干卷,《别集》若干卷,《缶庐印存》 若干卷。 先生去世的那一年,逢重阳节,还聚集名流登高宴会。酒罢,我和先生在高楼上 作揖告别,面对先生,感到震惊,觉得他像瘦藤和冷石,仙风道骨,在天光霞气 中隐隐约约,似有似无的。不久,先生死了
多次从濒临死亡的困境中脱离出来。因此终其一身都饱含痛苦。考上诸生之后, 贫困严重,于是离家到江苏出任小吏,不久晋升直隶州知州,代理安东令,一个 月就辞去了。长期留在吴会,全部结交当时通达高雅博闻擅长技艺的才俊,和杨 岘老人,任颐老人切磋最深。晚年辗转客居沪上,技艺更精,名声更高。日本人 争着把他的作品当作珍宝,仰慕他的风采和操守,甚至作模筑像,放在孤山石窟, 成为游览胜地。之前这种待遇是中国名人所没有能得到的。先生内心高洁而外表 随和平易,对于外物之表象非常洒脱,而内里则蕴含着别样的神奇和理趣。先生 老年多病且耳聋,然而接待宾客,纵谈不厌倦。又多次结伴进入歌场,正襟危坐, 安静地默默地揣摩节奏高低,曲终,然后离开。出售作品后,名声传扬海内外, 寻求他作品的连接不断。先生不担心贫穷,不时把所得救济抚恤让给朋友亲戚。 有客人拜访他,叙述商人鉴赏选择他的作品时,大都用耳中所听到的传闻来代替 眼睛的选择,感到很奇怪。先生笑着说:“假使他们果真都用眼睛选择,我们不 几乎要饿死吗?”虽然开玩笑,也可以看到先生不夸耀自己的才能及所长。先生 去世时八十四岁。壬申年某月某日送回乡安葬于杭州塘栖的超山。 曾祖父名芳南,国子监生;祖父名渊,举人,官至海盐教谕;父亲名辛甲,举人, 官至知县。妻子章氏已死于战乱,就娶了施氏,施氏勤奋慈悲节俭,能协助先生 成全他的志向,先于先生十年去世。子吴育、吴涵、吴迈、一女,已亡。吴涵出 来成为堂叔伯后代,能刻印和绘画。吴迈和妻子、女儿都精于篆书隶书,传承先 生一种技能来称名于世。著有《缶庐诗》若干卷,《别集》若干卷,《缶庐印存》 若干卷。 先生去世的那一年,逢重阳节,还聚集名流登高宴会。酒罢,我和先生在高楼上 作揖告别,面对先生,感到震惊,觉得他像瘦藤和冷石,仙风道骨,在天光霞气 中隐隐约约,似有似无的。不久,先生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