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髙级中学、沭阳中学、宝应中学2016届高三年级暑期学情检测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面对巍巍大山,风静静地吹来。在此,我获得了歇息一一心灵上的愉悦,精神上 的回归。洪应明在《菜根谭》里说:“帘拢髙敞,看青山绿水吞吐云烟,识乾冲 自在;竹树扶疏,任乳燕鸣鸠送迎时序,知物我两忘。”有这意思 明月山透出一股不谙世事的_和懵懂,不似其他许多地方,身心承载着太多太重 的东西,它对每一个上山的人来说是平等的,轻松的。你可默默享受它,它也不 会过多留意你的身份,于是,这里就少了前人、古人、名人、大人们的阴影,唯 此,才。 (选自冯艺《冬日在明月山中》,有改动) A.固然清纯敝帚自珍B.果然 清新 敝帚自珍 C.果然清纯弥足珍贵D.固然 弥足珍贵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加强和改进艺术评论工作,引领艺术创作和群众艺术鉴赏水平,纠正不良创 作倾向,是艺术评论家必须承担的职责。 B.《深化普通髙中课程改革方案》要求推进普通髙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为 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 C.据官方公布的资料,3月30日,江苏已发现初检为阳性的患者,但按照疫情 公布的相关程序,需等待中国疾控中心进行最后的确认复核。 D.智能电视的推出颠覆了人们心中电视机只是用来看节目的传统观念,用户可 以通过电视上网方便地进行一系列的社交、娱乐活动。 3.《后宫甄嬛传》中,华妃陪皇后看戏时说:“到底是樊梨花有身家,出身西 凉将门的嫡出女儿。若是换作庶出女儿,再没有这移山倒海的本事,可真是死路 一条了。”华妃表面上是评论戏中角色,实则借以影射皇后是庶出女儿。下列文 句画横线处的文字,也在表面意义之外另有影射的选项是(3分) ①凤姐拉过刘姥姥来,把一盘子花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贾母和众人笑得不得了 刘姥姥笑道:「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索性做个老风 ②范进想向丈人胡屠户借乡试的路费,被胡屠户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你问我借 盘缠,我一天杀一个猪还赚不得钱把银子,都把与你去丢在水里,叫我一家老小 嗑西北风?」 ③华歆劝曹丕杀曹植。曹丕召曹植入见,限七步吟诗一首,须以「兄弟」为题, 但不许犯「兄弟」字样,方可免死。曹植略不思索,即吟曰:工煮豆燃豆萁, 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④虬髯客想请道士观察李世民是否具天子之相,以决定自己是否退出逐鹿之局, 乃由刘文静邀李世民前来看棋。弈棋中的道士见李世民神采惊人,惨然曰:「此 局全输矣!于此失却局,奇哉!救无路矣! ⑤欧阳锋将柯镇恶震下屋顶,郭靖、黄蓉分别以降龙十八掌、落英神剑掌对付欧 阳锋。一旁窥见的杨过,后来故意说给黄蓉听 大蟋蟀跟一只老蟋蟀对打, 老蟋蟀输了,又来了两只小蟋蟀帮着,三只打一个。大蟋蟀跳来跳去,这边弹一 脚,那边咬一口,嘿嘿,那可厉害了……⊥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⑤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沭阳中学、宝应中学 2016 届高三年级暑期学情检测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面对巍巍大山,风静静地吹来。在此,我获得了歇息——心灵上的愉悦,精神上 的回归。洪应明在《菜根谭》里说:“帘拢高敞,看青山绿水吞吐云烟,识乾冲 自在;竹树扶疏,任乳燕鸣鸠送迎时序,知物我两忘。” 有这意思。 明月山透出一股不谙世事的 和懵懂,不似其他许多地方,身心承载着太多太重 的东西,它对每一个上山的人来说是平等的,轻松的。你可默默享受它,它也不 会过多留意你的身份,于是,这里就少了前人、古人、名人、大人们的阴影,唯 此,才 。 (选自冯艺《冬日在明月山中》,有改动) A.固然 清纯 敝帚自珍 B.果然 清新 敝帚自珍 C.果然 清纯 弥足珍贵 D.固然 清新 弥足珍贵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加强和改进艺术评论工作,引领艺术创作和群众艺术鉴赏水平,纠正不良创 作倾向,是艺术评论家必须承担的职责。 B.《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要求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为 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 C.据官方公布的资料,3 月 30 日,江苏已发现初检为阳性的患者,但按照疫情 公布的相关程序,需等待中国疾控中心进行最后的确认复核。 D.智能电视的推出颠覆了人们心中电视机只是用来看节目的传统观念,用户可 以通过电视上网方便地进行一系列的社交、娱乐活动。 3.《后宫甄嬛传》中,华妃陪皇后看戏时说:“到底是樊梨花有身家,出身西 凉将门的嫡出女儿。若是换作庶出女儿,再没有这移山倒海的本事,可真是死路 一条了。”华妃表面上是评论戏中角色,实则借以影射皇后是庶出女儿。下列文 句画横线处的文字,也在表面意义之外另有影射的选项是(3 分) ①凤姐拉过刘姥姥来,把一盘子花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贾母和众人笑得不得了, 刘姥姥笑道:「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索性做个老风 流。」 ②范进想向丈人胡屠户借乡试的路费,被胡屠户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你问我借 盘缠,我一天杀一个猪还赚不得钱把银子,都把与你去丢在水里,叫我一家老小 嗑西北风?」 ③华歆劝曹丕杀曹植。曹丕召曹植入见,限七步吟诗一首,须以「兄弟」为题, 但不许犯「兄弟」字样,方可免死。曹植略不思索,即吟曰:「煮豆燃豆萁,豆 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④虬髯客想请道士观察李世民是否具天子之相,以决定自己是否退出逐鹿之局, 乃由刘文静邀李世民前来看棋。弈棋中的道士见李世民神采惊人,惨然曰:「此 局全输矣!于此失却局,奇哉!救无路矣!」 ⑤欧阳锋将柯镇恶震下屋顶,郭靖、黄蓉分别以降龙十八掌、落英神剑掌对付欧 阳锋。一旁窥见的杨过,后来故意说给黄蓉听:「一个大蟋蟀跟一只老蟋蟀对打, 老蟋蟀输了,又来了两只小蟋蟀帮着,三只打一个。大蟋蟀跳来跳去,这边弹一 脚,那边咬一口,嘿嘿,那可厉害了……」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 分)
随着雾霾频发,油品质量对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测试表明, 一些城市空气中PM2.5的20%左右来自机动车尾气,而只要使用符合新标准的 汽油和柴油,。有鉴于此,我国将加快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国家专项行动。 A.即使现有汽车不作任何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也能减少10% B.汽车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可减少10%,现有汽车的改造并不是必须的 C.再加上对现有汽车进行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将减少10%以上 D.不管是否改造现有汽车,其尾气中的相关污染物排放都将减少10% 5.下面这幅题为“目不斜视”的漫画,引发了大家的热议,请你选出对这幅漫 画理解最正确的一项(3分) A.热爱学习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B.有些人道德素质低,没有公德心。 C.漫画中年轻人的做法无可厚非 D.反映了车厢内座位不足的问题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沈贞甫墓志铭 归有光 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 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 下诸山,观太湖七十二峰之胜。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上,界 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以予之 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不 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至于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 易也。嗟夫!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 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贞甫之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遇事激昂,僵仆 无所避。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 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 古为迁,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不幸而病,病已数年, 而为书益勤。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以病死,悲夫! 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及贞甫没而予复往, 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 七月日,年四十有二。可悲也已! 铭曰: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予之穷于世穷:贫穷 B.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了:全然 C.而贞甫不予易也易:轻易 D.予甚畏其志畏:畏惧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其志之勤而止于斯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随着雾霾频发,油品质量对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测试表明, 一些城市空气中 PM2.5 的 20%左右来自机动车尾气,而只要使用符合新标准的 汽油和柴油, 。有鉴于此,我国将加快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国家专项行动。 A.即使现有汽车不作任何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也能减少 10% B.汽车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可减少 10%,现有汽车的改造并不是必须的 C.再加上对现有汽车进行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将减少 10%以上 D.不管是否改造现有汽车,其尾气中的相关污染物排放都将减少 10% 5.下面这幅题为“目不斜视”的漫画,引发了大家的热议,请你选出对这幅漫 画理解最正确的一项(3 分) A.热爱学习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B.有些人道德素质低,没有公德心。 C.漫画中年轻人的做法无可厚非。 D.反映了车厢内座位不足的问题。 二、文言文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10 题。 沈贞甫墓志铭 归有光 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 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 下诸山,观太湖七十二峰之胜。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上,界 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以予之 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不 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至于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 易也。嗟夫!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 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贞甫之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遇事激昂,僵仆 无所避。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 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 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不幸而病,病已数年, 而为书益勤。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以病死,悲夫! 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及贞甫没而予复往, 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 七月日,年四十有二。可悲也已! 铭曰: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以予之穷于世 穷:贫穷 B.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 了:全然 C.而贞甫不予易也 易:轻易 D.予甚畏其志 畏:畏惧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B.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 C.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D.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 B.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 C.为人伉厉,喜自修饰 D.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4分) ②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4分) 10.文章在表达对沈贞甫英年早逝的痛悼之情时,着重记叙了哪三件事?(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贺圣朝·留别 叶清臣 满斟绿醑留君住,莫匆匆归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花开花谢,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1)作者诚劝友人“莫匆匆归去”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概括说明。(2分) (2)“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一句是怎样描写离愁的?请作具体分析。 (4分) (3)下片写情比较曲折,语短情长,表现了作者留别友人时复杂矛盾的思想感 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庄子·逍 遥游》)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3)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查不知其所之也。(杜牧《阿房宫赋》) (4)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苏轼《赤壁赋》) (5)了却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 灯看剑》)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7)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 (8)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好望角 老人划着船向岸边驶来。我踏上船板,船身晃荡了几下,荡出去一层层细密的波 纹 我回头朝岸边望去,老人问:“岸边像什么?”我盯着那个凸出的尖端,想给老 人一个精当的比喻。 他乐呵呵地说:“非洲好望角!”我愣住了。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跟 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
B.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 C.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D.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 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 B.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 C.为人伉厉,喜自修饰 D.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① 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4 分) ② 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4 分) 10.文章在表达对沈贞甫英年早逝的痛悼之情时,着重记叙了哪三件事?(3 分)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贺圣朝·留别 叶清臣 满斟绿醑留君住,莫匆匆归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花开花谢,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1)作者诚劝友人“莫匆匆归去”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概括说明。(2 分) (2)“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一句是怎样描写离愁的?请作具体分析。 (4 分) (3)下片写情比较曲折,语短情长,表现了作者留别友人时复杂矛盾的思想感 情。请作简要说明。(4 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8 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庄子·逍 遥游》) ⑵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⑶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杜牧《阿房宫赋》) ⑷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苏轼《赤壁赋》) ⑸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 灯看剑》) 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7)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 (8)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3~16 题。 好望角 老人划着船向岸边驶来。我踏上船板,船身晃荡了几下,荡出去一层层细密的波 纹。 我回头朝岸边望去,老人问:“岸边像什么?”我盯着那个凸出的尖端,想给老 人一个精当的比喻。 他乐呵呵地说:“非洲好望角!”我愣住了。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跟 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
我不解地问:“您到过好望角?” 老人呵呵一笑:“非洲那个我倒是没去过,但我现在不整天都在好望角吗?”他 将目光送到了远处的河岸。 河水哗哗地响。河上无风。芦苇丛簇挺立。 我小的时候,在一本地图册上看到了这个地名。当时我就想,长大后一定到好 望角,看看那里到底是个啥样子!可我连小学都没读完,日本鬼子就扛着枪进村 了。人们四处逃难,我和爹娘跑散了。后来,我就参军打鬼子、打老蒋,差不多 把山南海北都跑遍了。那本地图册一直揣在怀里,行军或休息时总把手放在胸口 上摸一摸。”老人说着,掏出一本面黄肌瘦的小册子一一中间破了个圆圆的洞 有一页折起一角,翻到那页,好望角的浪潮就从灰黄粗糙的纸页上拍打了出来, 我似乎闻到了成腥的海浪气息 “这怎么破了一个洞啊?” 老人笑了笑,眼角的皱纹亲密地挤到一起,说:“鬼子枪子打的,还在我肚子上 打了一个洞。”老人微笑着摸了摸小肚子,“解放后我买了很多书,我想,只要 把书念成了,迟早会被国家派到国外学习。可书没读多少,又是‘革命’什么的 干脆不念了。这辈子就没有念书的命。那年我托人说了个媳妇成了家。我想,这 好望角啊,它就在这张书页里,世上压根儿就没有!”老人向远处望了一眼,“可 后来我儿子非说,好望角就在非洲南端 “你儿子?”这时,一只白色水鸟从芦苇丛中飞来,落在了我们小船上。老人伸 手抚摸着,呵呵地笑了起来:“是啊,后来有了个儿子。不光我儿子说有,连这 家伙也呱呱叫着,一个劲地说‘有,呢。”水鸟果真朝他吆喝了起来。老人从口 袋里抓出一把米粒,丢在船板上。水鸟啄了一阵,在老人头顶飞旋了两圈,飞回 了芦苇丛。那里传来了很多鸟嬉戏的鸣叫声 老人激动地说:“儿子很争气,考上了大学,后来恰好到非洲工作。那次他差点 就把我接过去看好望角了。”老人的手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 又缓缓呼了出来 河上起了一阵风,吹得芦苇沙沙地响。老人轻轻地摇了摇头:“他在非洲被当地 人给绑了。老婆子一听就晕了过去。她在床上躺了半年,我想了各种办法骗她, 可她就是想走了,谁也拦不住。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老人的讲述纯净如清澈 的河水 “老婆子一走我就觉得院子太大了,就像穿了一条肥裤子一样老是那种松松垮垮 的感觉。有时候又觉得院子太小了,压得我胸闷。那天我走到村外,在河边一直 坐到傍晩。日头把整条河照得黄灿灿的,我跳进河里,游了很远。回头一看,他 娘的!河岸跟地图册上画得一模一样。这不就是好望角吗?我盼了一辈子好望角 竟在家门口找到它了。我哇哇地叫喊了起来,让老鼻涕眼泪也痛快了一回……” 老人哈哈笑了起来,笑声随着波纹微微荡漾。 “现在我啥也不想了,我划划桨,喂喂鸟,整天都能看到好望角,自在得很!” 老人的脸庞像天空一样明净而深远…… 夕阳正红,映得老人满身古铜色。 13.去看“好望角”,是老船夫一生的追求。请概括他人生各阶段有关这一追求 的具体内容。(4分) 14.文中画线语句表现了老船夫内心复杂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我不解地问:“您到过好望角?” 老人呵呵一笑:“非洲那个我倒是没去过,但我现在不整天都在好望角吗?”他 将目光送到了远处的河岸。 河水哗哗地响。河上无风。芦苇丛簇挺立。 “我小的时候,在一本地图册上看到了这个地名。当时我就想,长大后一定到好 望角,看看那里到底是个啥样子!可我连小学都没读完,日本鬼子就扛着枪进村 了。人们四处逃难,我和爹娘跑散了。后来,我就参军打鬼子、打老蒋,差不多 把山南海北都跑遍了。那本地图册一直揣在怀里,行军或休息时总把手放在胸口 上摸一摸。”老人说着,掏出一本面黄肌瘦的小册子——中间破了个圆圆的洞。 有一页折起一角,翻到那页,好望角的浪潮就从灰黄粗糙的纸页上拍打了出来, 我似乎闻到了成腥的海浪气息。 “这怎么破了一个洞啊?” 老人笑了笑,眼角的皱纹亲密地挤到一起,说:“鬼子枪子打的,还在我肚子上 打了一个洞。”老人微笑着摸了摸小肚子,“解放后我买了很多书,我想,只要 把书念成了,迟早会被国家派到国外学习。可书没读多少,又是‘革命’什么的, 干脆不念了。这辈子就没有念书的命。那年我托人说了个媳妇成了家。我想,这 好望角啊,它就在这张书页里,世上压根儿就没有!”老人向远处望了一眼,“可 后来我儿子非说,好望角就在非洲南端。” “你儿子?”这时,一只白色水鸟从芦苇丛中飞来,落在了我们小船上。老人伸 手抚摸着,呵呵地笑了起来:“是啊,后来有了个儿子。不光我儿子说有,连这 家伙也呱呱叫着,一个劲地说‘有,呢。”水鸟果真朝他吆喝了起来。老人从口 袋里抓出一把米粒,丢在船板上。水鸟啄了一阵,在老人头顶飞旋了两圈,飞回 了芦苇丛。那里传来了很多鸟嬉戏的鸣叫声。 老人激动地说:“儿子很争气,考上了大学,后来恰好到非洲工作。那次他差点 就把我接过去看好望角了。”老人的手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 又缓缓呼了出来。 河上起了一阵风,吹得芦苇沙沙地响。老人轻轻地摇了摇头:“他在非洲被当地 人给绑了。老婆子一听就晕了过去。她在床上躺了半年,我想了各种办法骗她, 可她就是想走了,谁也拦不住。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老人的讲述纯净如清澈 的河水。 “老婆子一走我就觉得院子太大了,就像穿了一条肥裤子一样老是那种松松垮垮 的感觉。有时候又觉得院子太小了,压得我胸闷。那天我走到村外,在河边一直 坐到傍晚。日头把整条河照得黄灿灿的,我跳进河里,游了很远。回头一看,他 娘的!河岸跟地图册上画得一模一样。这不就是好望角吗?我盼了一辈子好望角, 竟在家门口找到它了。我哇哇地叫喊了起来,让老鼻涕眼泪也痛快了一回……” 老人哈哈笑了起来,笑声随着波纹微微荡漾。 “现在我啥也不想了,我划划桨,喂喂鸟,整天都能看到好望角,自在得很!” 老人的脸庞像天空一样明净而深远…… 夕阳正红,映得老人满身古铜色。 13.去看“好望角”,是老船夫一生的追求。请概括他人生各阶段有关这一追求 的具体内容。(4 分) ▲ ▲ ▲ ▲ 14.文中画线语句表现了老船夫内心复杂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 分)
15.小说中穿插的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6.对文学作品的主题可以有多种理解。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本篇小说主题作 解读,并结合文本简述理由。(6分) A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 岁岁年年人不同 杨迎新 ①眼看老父亲的头发一根根变白,绕膝蹒跚的娇儿一寸寸长髙,不禁想起了当初 唐诗人刘希夷《白头吟》里的两句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②韶华易逝,岁月难再,这是古人一再咏叹的题材。屈原的“老冉冉其将至兮, 恐修名之不立”,怕的是蹉跎时日、老大无成,这应算是比较积极的。曹操这个 人是很有大志的,但他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却弥漫着一种苍凉之气。刘 希夷的那两句呢?大概也没有突出的格调。不过,当我吟哦这两句诗的时候,父 亲却独有所感,说:“我看这诗讲得在理,就说咱爷仨吧,我小时候不用说了 旧社会,饿得皮包骨;你小时候赶上‘瓜菜代’,气色也不好;哪像现在我这‘甜 窝’里的小孙子,牛奶、肉松、水果不断,长得像嫩葱一样!这不正是‘人不同 么?” ③我父亲是农民,不大懂诗。他的解释也未必符合诗的原意,但他讲的我们祖孙 三代童年的情况却是真的。其实,这些变化,社会学家们早就揭示过了。随着物 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健康状况一年比一年好。平均身高在增加;平均寿命 从以前的三十多岁,四十多岁,增加到现在的七十多岁。 ④然而往深处一想,“人不同”主要还是表现在思想观念的变化上。前些年谁不 对“富”字畏之如虎?现在哪个劳动者又不求知若渴?过去一说赚钱,仿佛是干 了见不得人的事,如今则是生财有道的人当劳模;过去一提生活享受就是“资产 阶级”思想,现在吃穿讲究一些,被视为劳动者的正当追求。如今,如果有哪位 老先生再把农民经商之类看成是“二流子”之所为,则他一定被笑为“冬烘”, 碰上激烈一点的,说不定还会指着他的鼻子,给他“肃肃”“左”的流毒。我老 家农村,有个外号叫“一根筋”的老汉,脑筋死巴、固执得厉害。新政策一公布, 别人都”活“了,儿女们也要办工厂,他跳着脚骂他们“忘了庄稼祖宗”。没想 到今年春节见到他,竟然也是满口的“商品”“信息”一类的新词了!可见,世 变时移,人不同必矣。 ⑤不过,要是认为这“人不同”是自然而然发生的,那就未免太天真了。因袭的 重担,积习的羁绊,习惯势力的包围,脱身一跃而求其“不同”,谈何容易!辛 亥革命以后,有人还是拖辫子,想皇帝;“文化大革命”早被彻底否定,可有些 人说话办事,还改不掉那时的调调。可见,要想有所前进,有所“不同”,就要 有一些敢于是今是、非昨非,标新立异,开拓前进的勇气。只有不同凡响的人, 才会有不同凡响的事业。历史就是在年年不同的进击中,涤除陈腐,翻新气象 走向今天,走向未来的。时代呼唤具有八十年代新眼光、新观念的猛士!
▲ ▲ ▲ ▲ 15.小说中穿插的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 ▲ ▲ ▲ 16.对文学作品的主题可以有多种理解。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本篇小说主题作 解读,并结合文本简述理由。(6 分) ▲ ▲ ▲ ▲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7~19 题。 岁岁年年人不同 杨迎新 ①眼看老父亲的头发一根根变白,绕膝蹒跚的娇儿一寸寸长高,不禁想起了当初 唐诗人刘希夷《白头吟》里的两句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②韶华易逝,岁月难再,这是古人一再咏叹的题材。屈原的“老冉冉其将至兮, 恐修名之不立”,怕的是蹉跎时日、老大无成,这应算是比较积极的。曹操这个 人是很有大志的,但他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却弥漫着一种苍凉之气。刘 希夷的那两句呢?大概也没有突出的格调。不过,当我吟哦这两句诗的时候,父 亲却独有所感,说:“我看这诗讲得在理,就说咱爷仨吧,我小时候不用说了, 旧社会,饿得皮包骨;你小时候赶上‘瓜菜代’,气色也不好;哪像现在我这‘甜 窝’里的小孙子,牛奶、肉松、水果不断,长得像嫩葱一样!这不正是‘人不同’ 么?” ③我父亲是农民,不大懂诗。他的解释也未必符合诗的原意,但他讲的我们祖孙 三代童年的情况却是真的。其实,这些变化,社会学家们早就揭示过了。随着物 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健康状况一年比一年好。平均身高在增加;平均寿命 从以前的三十多岁,四十多岁,增加到现在的七十多岁。 ④然而往深处一想,“人不同”主要还是表现在思想观念的变化上。前些年谁不 对“富”字畏之如虎?现在哪个劳动者又不求知若渴?过去一说赚钱,仿佛是干 了见不得人的事,如今则是生财有道的人当劳模;过去一提生活享受就是“资产 阶级”思想,现在吃穿讲究一些,被视为劳动者的正当追求。如今,如果有哪位 老先生再把农民经商之类看成是“二流子”之所为,则他一定被笑为“冬烘”, 碰上激烈一点的,说不定还会指着他的鼻子,给他“肃肃”“左”的流毒。我老 家农村,有个外号叫“一根筋”的老汉,脑筋死巴、固执得厉害。新政策一公布, 别人都”活“了,儿女们也要办工厂,他跳着脚骂他们“忘了庄稼祖宗”。没想 到今年春节见到他,竟然也是满口的“商品”“信息”一类的新词了!可见,世 变时移,人不同必矣。 ⑤不过,要是认为这“人不同”是自然而然发生的,那就未免太天真了。因袭的 重担,积习的羁绊,习惯势力的包围,脱身一跃而求其“不同”,谈何容易!辛 亥革命以后,有人还是拖辫子,想皇帝;“文化大革命”早被彻底否定,可有些 人说话办事,还改不掉那时的调调。可见,要想有所前进,有所“不同”,就要 有一些敢于是今是、非昨非,标新立异,开拓前进的勇气。只有不同凡响的人, 才会有不同凡响的事业。历史就是在年年不同的进击中,涤除陈腐,翻新气象, 走向今天,走向未来的。时代呼唤具有八十年代新眼光、新观念的猛士!
(选自1985年3月25日《人民日报》,有删节) 17.从文中看,“人不同”包含哪些内容?请用简洁语言加以概括。(6分) 18.文章第④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6分) 19.请简要概括文章第⑤段的论述层次。(6分) 七、作文(7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 晏子是齐国的国相。一次外出,他车夫的妻子从门缝中偷看,见她的丈夫头顶着 巨大的车伞,鞭打着四匹马,十分得意。车夫回到家,她的妻子要求离去。丈夫 问她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到六尺,做齐国的国相,扬名诸侯。今天我看 他外出,志虑深沉,面无喜色。而你身高八尺,给人做车夫,却趾高气扬,觉得 很满足,我因此要求离去。”从那以后,她的丈夫一改故态。晏子感到奇怪,就 问他,车夫照实回答,晏子举荐他做了大夫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 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 1.(3分)C(解析: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或承认甲事 实也不否认乙事实。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的相符。清纯:清秀纯洁或清新纯净。 清新:清爽而新鲜。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不好可是自己珍视。弥足珍贵:形容 某样东西十分珍贵,含褒义。) 2.(3分)D(本题其余错误选项请学生自己修改) 3.D(试题分析:③中既指豆与萁,又指兄弟关系;④中既指棋局输,又指虬髯 客逐鹿之局输。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回想小说的主要情节,然后在 整体理解文意的前提下分析每一项。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对于大纲要求的篇目, 有时间时就要反复读,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类似题目才能应对自如。)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3分)A 5.(3分)B 、《沈贞甫墓志铭》答案 6.B(A项,“穷”意思为困厄,仕途不通达;C项,“易”意思为轻视,看不 起:D项,“畏”在文中是敬重的意思。) 7.C(“其”都是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作“他的”;A项,分别是“在”和“向、 对”;B项,分别是取消主谓短语独立性用法和一般结构助词:D项,分别是“在” 和“因为”。) 8.D(A项,“兄弟”,古代男女通用,文中指“姊妹”,作者与贞甫是连襟关 系:B项,“相信”,文中是“信任我”的意思;C项,“修饰”,文中指仪表 修饰和品德修养;D项,“兵燹”,古今意思相同。) 9.①即使是一个字的疑惑,也一定要来我这里考核订正,并且最终认为我的话 是对的。 ②士人在潦倒(或不得意)时,听到别人一句好话,也不能忘怀,我凭什么从 贞甫那里得到这样的(恩遇)呢? 10.文章在着重回忆沈贞甫的三件事是:
(选自 1985 年 3 月 25 日《人民日报》,有删节) 17.从文中看,“人不同”包含哪些内容?请用简洁语言加以概括。(6 分) ▲ ▲ 18.文章第④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6 分) ▲ ▲ 19.请简要概括文章第⑤段的论述层次。(6 分) ▲ ▲ 七、作文(70 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70 分) 晏子是齐国的国相。一次外出,他车夫的妻子从门缝中偷看,见她的丈夫头顶着 巨大的车伞,鞭打着四匹马,十分得意。车夫回到家,她的妻子要求离去。丈夫 问她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到六尺,做齐国的国相,扬名诸侯。今天我看 他外出,志虑深沉,面无喜色。而你身高八尺,给人做车夫,却趾高气扬,觉得 很满足,我因此要求离去。”从那以后,她的丈夫一改故态。晏子感到奇怪,就 问他,车夫照实回答,晏子举荐他做了大夫。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 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 一、1.(3 分)C(解析: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或承认甲事 实也不否认乙事实。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的相符。清纯:清秀纯洁或清新纯净。 清新:清爽而新鲜。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不好可是自己珍视。弥足珍贵:形容 某样东西十分珍贵,含褒义。) 2.(3 分)D(本题其余错误选项请学生自己修改) 3.D(试题分析:③中既指豆与萁,又指兄弟关系;④中既指棋局输,又指虬髯 客逐鹿之局输。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回想小说的主要情节,然后在 整体理解文意的前提下分析每一项。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对于大纲要求的篇目, 有时间时就要反复读,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类似题目才能应对自如。)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4.(3 分)A 5.(3 分)B 二、《沈贞甫墓志铭》答案: 6.B(A 项,“穷”意思为困厄,仕途不通达;C 项,“易”意思为轻视,看不 起;D 项,“畏”在文中是敬重的意思。) 7.C(“其”都是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作“他的”;A 项,分别是“在”和“向、 对”;B 项,分别是取消主谓短语独立性用法和一般结构助词;D 项,分别是“在” 和“因为”。) 8.D(A 项,“兄弟”,古代男女通用,文中指“姊妹”,作者与贞甫是连襟关 系;B 项,“相信”,文中是“信任我”的意思;C 项,“修饰”,文中指仪表 修饰和品德修养;D 项,“兵燹”,古今意思相同。) 9.① 即使是一个字的疑惑,也一定要来我这里考核订正,并且最终认为我的话 是对的。 ② 士人在潦倒(或不得意)时,听到别人一句好话,也不能忘怀,我凭什么从 贞甫那里得到这样的(恩遇)呢? 10.文章在着重回忆沈贞甫的三件事是:
①自己困厄不堪却深受沈贞甫的敬重 ②沈贞甫严谨治学,劳累而死 ③昔日同游同乐,啜茗论文,今日独处寂寞忧伤。 沈贞甫墓志铭参考译文 自从我初次认识贞甫,那时他很年轻,在马鞍山寺庙旁读书。到我娶妻子王氏 我的妻子和贞甫的妻子是姊妹,常常跟着我到妻子的娘家。我曾经进入邓尉山中 贞甫来和我共住,天天游览虎山、西崦周围各个山,观看太湖七十二峰的美景。 嘉靖二十年,我在安亭选地方居住。安亭在吴淞江边,地处昆山、嘉定的地界之 间,沈家世代在这里居住。贞甫因此更和我亲近友好,通过文字往来,没有空过 天。当我在世上处境困难的时候,唯独贞甫相信我。即使是一个字的疑惑,也 定找我考订,并且最终认为我的话是对的。 我独自居住在江海边,二十年中间,经历亲人死亡、家庭忧患、科举失败、处境 狼狈,被世人讥笑,(这时候,)贞甫完全不因为别人的说法在心里(对我的评 价)有所动摇,以致和那些人一起表示支持或反对。到了我突然富贵,显赫一时, 一般人看见感到吃惊,但贞甫并不改变对我的看法。唉,读书人在不被赏识的时 候,听到别人一句好话,也不能在心里忘记,我凭什么从贞甫那里得到这种赏识 啊。这正是贞甫去世,我不能不为他极度悲伤(的原因)啊 贞甫为人正直严厉,喜欢讲求自己的仪表修养。耿直地保持自己的节操,不是自 己心目中欣赏的人就不会给他好话好脸色,遇到事情情绪激动,即使受到挫折也 不躲避。尤其喜欢读古书,一定要去游历名山及佛庙道观。在所到的这些地方扫 地焚香,图书摆满了桌子。听到有书的人家,多方去把书借来,亲手抄写,达到 几百卷。现代时兴科举考试速成的学习方法,都把通晓经书学习古人作为迂腐, 贞甫独自对于书像这样了解爱好,这是正进入到古人的学问还没有停止的时候, 不幸而病重了,病重已经几年了,但他对读书更勤奋。我很敬佩他的志向,却担 心他的力量不能继续,但他终于因此病故了。真叫人伤心啊! 当初,我在安亭没有事情的时候,常常去他那精致的房屋,边喝茶边谈论文章 有时达一整天,到贞甫死我又去,又是经过战乱以后,我独自徘徊无处可去。更 使人有江水滔滔荒凉寂寞的感叹 他在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某日逝世,时年四十二岁,真该悲痛啊 铭文是:天意命运不可预料,勤谨忠恳英年早逝! 参考答案:难再相聚 (2)参考答案:寓情于景。诗人用暮春(残春)之景,尤其是暮春的凄风苦雨, 来烘托离情别绪。在诗人眼中,三分春色都是愁,可见,友情之深,离别之苦了。 (3)参考答案:先写叹时光易逝的无奈之情,再抒劝友人放声高歌的宽慰之情, 终发伤来年不知能否重逢的怅惘之情 鍶鍶五、13.答:(1)小时候在地图上初识“好望角”,想去看看;(2)解放后努 力学习,希望出国;(3)后来,儿子到非洲工作,想接他出去;(4)最后他发现家 门口的河岸像“好望角 点1分,意思对即可) 14.答:(1)终于看到河岸很像好望角的狂喜;(2)为了自己的梦想而痛失亲人的 悲伤;(3)在历经磨难之后人生彻悟的狂喜。(答对一点得1分,两点2分,三点 4分)
①自己困厄不堪却深受沈贞甫的敬重; ②沈贞甫严谨治学,劳累而死; ③昔日同游同乐,啜茗论文,今日独处寂寞忧伤。 沈贞甫墓志铭 参考译文 自从我初次认识贞甫,那时他很年轻,在马鞍山寺庙旁读书。到我娶妻子王氏, 我的妻子和贞甫的妻子是姊妹,常常跟着我到妻子的娘家。我曾经进入邓尉山中, 贞甫来和我共住,天天游览虎山、西崦周围各个山,观看太湖七十二峰的美景。 嘉靖二十年,我在安亭选地方居住。安亭在吴淞江边,地处昆山、嘉定的地界之 间,沈家世代在这里居住。贞甫因此更和我亲近友好,通过文字往来,没有空过 一天。当我在世上处境困难的时候,唯独贞甫相信我。即使是一个字的疑惑,也 一定找我考订,并且最终认为我的话是对的。 我独自居住在江海边,二十年中间,经历亲人死亡、家庭忧患、科举失败、处境 狼狈,被世人讥笑,(这时候,)贞甫完全不因为别人的说法在心里(对我的评 价)有所动摇,以致和那些人一起表示支持或反对。到了我突然富贵,显赫一时, 一般人看见感到吃惊,但贞甫并不改变对我的看法。唉,读书人在不被赏识的时 候,听到别人一句好话,也不能在心里忘记,我凭什么从贞甫那里得到这种赏识 啊。这正是贞甫去世,我不能不为他极度悲伤(的原因)啊。 贞甫为人正直严厉,喜欢讲求自己的仪表修养。耿直地保持自己的节操,不是自 己心目中欣赏的人就不会给他好话好脸色,遇到事情情绪激动,即使受到挫折也 不躲避。尤其喜欢读古书,一定要去游历名山及佛庙道观。在所到的这些地方扫 地焚香,图书摆满了桌子。听到有书的人家,多方去把书借来,亲手抄写,达到 几百卷。现代时兴科举考试速成的学习方法,都把通晓经书学习古人作为迂腐, 贞甫独自对于书像这样了解爱好,这是正进入到古人的学问还没有停止的时候, 不幸而病重了,病重已经几年了,但他对读书更勤奋。我很敬佩他的志向,却担 心他的力量不能继续,但他终于因此病故了。真叫人伤心啊! 当初,我在安亭没有事情的时候,常常去他那精致的房屋,边喝茶边谈论文章, 有时达一整天,到贞甫死我又去,又是经过战乱以后,我独自徘徊无处可去。更 使人有江水滔滔荒凉寂寞的感叹。 他在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某日逝世,时年四十二岁,真该悲痛啊。 铭文是:天意命运不可预料,勤谨忠恳英年早逝! 三、11、(1)参考答案:难再相聚。 (2)参考答案:寓情于景。诗人用暮春(残春)之景,尤其是暮春的凄风苦雨, 来烘托离情别绪。在诗人眼中,三分春色都是愁,可见,友情之深,离别之苦了。 (3)参考答案:先写叹时光易逝的无奈之情,再抒劝友人放声高歌的宽慰之情, 终发伤来年不知能否重逢的怅惘之情。 五、13.答:(1)小时候在地图上初识“好望角”,想去看看;(2)解放后努 力学习,希望出国;(3)后来,儿子到非洲工作,想接他出去;(4)最后他发现家 门口的河岸像“好望角”。(一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14.答:(1)终于看到河岸很像好望角的狂喜;(2)为了自己的梦想而痛失亲人的 悲伤;(3)在历经磨难之后人生彻悟的狂喜。(答对一点得 1 分,两点 2 分,三点 4 分)
鍶鍶15.答:(1)为人物提供了环境和背景。文中茂密的芦苇、飞翔的水鸟、清 澈荡漾的河水、明净的天空、灿烂的夕阳为传奇老人提供了环境。(2)映衬出人 物的心情。如“河水哗哗地响。河上无风。芦苇丛簇挺立。”静穆的景物渲染出 老人内心的苍凉。(3)突显人物形象。“夕阳正红,映得老人满身古铜色。”烘 托出老人历经磨难后的坚强。(4)暗示时间的推移。起初“河上无风”,“芦苇 挺立”,后来起风了,芦苇沙沙地响,暗示时间的推移和故事的发展。(答出三 点即可,每点2分。“作用”1分,“举例分析”1分) 鍶鍶16.答:小说主题有:(1)歌颂人的坚强、韧性之美。(2)赞颂梦想会给人 抗争命运的力量。(3)有些梦想太遥远,要以豁达的心境走出人生的困境.(4)幸福 就在身边,要珍惜已经拥有的事物。(主题各2分,理由各1分。理由可以结合 作品内容、人物命运、人物言行等阐述)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17.健康状况好坏的悬殊;物质条件优劣的差异;思想观念新旧的变化。 【评分建议】每点2分,计6分。必须答出“好坏”“优劣”“新旧”等内容, 仅回答“健康状况”“物质条件”“思想观念”等得一半分 18.多角度正反对比,并以“一根筋”老汉为例,形象地诠释“岁岁年年人不同” 的深刻含义,阐明世变时移人不同的必然性。 【评分建议】写法特点4分,每点2分;分析2分,每点1分;计6分 19.首先指出“人不同”受诸多因素影响,求“不同”不易;接着从历史和现实 角度例证要有所“不同”须有开拓前进的勇气;最后点明全文主旨:时代呼唤新 眼光、新观念的猛士。 【评分建议】每层2分,计6分
15.答:(1)为人物提供了环境和背景。文中茂密的芦苇、飞翔的水鸟、清 澈荡漾的河水、明净的天空、灿烂的夕阳为传奇老人提供了环境。(2)映衬出人 物的心情。如“河水哗哗地响。河上无风。芦苇丛簇挺立。”静穆的景物渲染出 老人内心的苍凉。(3)突显人物形象。“夕阳正红,映得老人满身古铜色。”烘 托出老人历经磨难后的坚强。(4)暗示时间的推移。起初“河上无风”,“芦苇 挺立”,后来起风了,芦苇沙沙地响,暗示时间的推移和故事的发展。(答出三 点即可,每点 2 分。“作用”1 分,“举例分析”1 分) 16.答:小说主题有:(1)歌颂人的坚强、韧性之美。(2)赞颂梦想会给人 抗争命运的力量。(3)有些梦想太遥远,要以豁达的心境走出人生的困境.(4)幸福 就在身边,要珍惜已经拥有的事物。(主题各 2 分,理由各 1 分。理由可以结合 作品内容、人物命运、人物言行等阐述)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 分) 17.健康状况好坏的悬殊;物质条件优劣的差异;思想观念新旧的变化。 【评分建议】每点 2 分,计 6 分。必须答出“好坏”“优劣”“新旧”等内容, 仅回答“健康状况”“物质条件”“思想观念”等得一半分。 18.多角度正反对比,并以“一根筋”老汉为例,形象地诠释“岁岁年年人不同” 的深刻含义,阐明世变时移人不同的必然性。 【评分建议】写法特点 4 分,每点 2 分;分析 2 分,每点 1 分;计 6 分。 19.首先指出“人不同”受诸多因素影响,求“不同”不易;接着从历史和现实 角度例证要有所“不同”须有开拓前进的勇气;最后点明全文主旨:时代呼唤新 眼光、新观念的猛士。 【评分建议】每层 2 分,计 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