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基本概念 实物配送: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于从生产地到消费地流动过程中伴 随的种种活动,简称,叫做“P.D.”。 物流定义:1981年,日本综合研究所编苦的《物流手册》,对“物流”的表述是,“物 质资料从供给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是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从物流的 范畴来看,物流包括:包装、装卸、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 运输、配送等诸种活动” 1986年,美国物流协会对物流的定义是,“以适合于顾客的要求为目的,对原材料、在 制品、制成品及其关联的信息,从生产业地点到消费地点之间的流通与保管,为求有成本 效率的最佳效果而进行计划、执行、控制”。 我国《物流术语》中物流的定义是:“以最小的总费用,按用户要求,将物质资料(注: 包括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商品等)从供给地向需要地转移的过程。主要包括运输、储 存、包装、装卸、配送、流通加工 信息处理等活动。 1996年台湾物流协会拟定的物流定义是:“物流是一种物的实体流通活动的行为,在流 通过程中,透过管理程序有效结合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资讯等相关物流机 能性活动以创造价值,满足顾客及社会性需求”。 商业后勤(Business Logistics)是指包括原材料的流通、产品分配、运输、购买与库 存控制、储存、用户服务等业务活动”,其领域统包括原材料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 综合物流管理:要求在组织物流工作时,注意把物流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综合 管理,协调好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达到低成本、高效率的目标。 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 社会间隔,指生产者与消费者不同。 场所间隔,指生产的场所与消费的场所不同。 时间间隔,指生产的时期与消费的时期不同。 商流:使商品所有权进行转移,解决所有权更选问题的活动是商流。商流的研究内容 是商品交换的全过程,具体包括商品的订货、签订合同、供销衔接、计价结算和商品信息活 动。 物流是实物从供给方向需求方的转移,这种转移既要通过运输或搬运来解决空间位置 的变化,又要通过储存保管来调节双方在时间节奏方面的差别。物流过程包括商品的运输、 存储、装卸、流通加工、包装和物流信息活动 商流与物流的区别:如表所示, 商流 物流 (商业流通的简称) (实物流通的简称) 商品的买卖活动 商品的物流活动 解决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分离: 解决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时空分离: 实现商品所有权的转移: 实现商品空间位置的转移,并克服商品 实现商品的价值: 在生产和消费间的时间差异 包括商品的订货 签订合同、供销衔接 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 计价结算和商流信总等活动 包括商品的运输、存储、装卸、流通加
第一章 基本概念 实物配送: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于从生产地到消费地流动过程中伴 随的种种活动,简称,叫做“P.D.”。 物流定义:1981 年,日本综合研究所编著的《物流手册》,对“物流”的表述是,“物 质资料从供给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是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从物流的 范畴来看,物流包括:包装、装卸、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诸种活动”。 1986 年,美国物流协会对物流的定义是,“以适合于顾客的要求为目的,对原材料、在 制品、制成品及其关联的信息,从生产业地点到消费地点之间的流通与保管,为求有成本- 效率的最佳效果而进行计划、执行、控制”。 我国《物流术语》中物流的定义是:“以最小的总费用,按用户要求,将物质资料(注: 包括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商品等)从供给地向需要地转移的过程。主要包括运输、储 存、包装、装卸、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活动。 1996 年台湾物流协会拟定的物流定义是:“物流是一种物的实体流通活动的行为,在流 通过程中,透过管理程序有效结合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资讯等相关物流机 能性活动以创造价值,满足顾客及社会性需求”。 商业后勤(Business Logistics)是指包括原材料的流通、产品分配、运输、购买与库 存控制、储存、用户服务等业务活动”,其领域统包括原材料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 综合物流管理:要求在组织物流工作时,注意把物流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综合 管理,协调好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达到低成本、高效率的目标。 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 社会间隔,指生产者与消费者不同。 场所间隔,指生产的场所与消费的场所不同。 时间间隔,指生产的时期与消费的时期不同。 商流:使商品所有权进行转移,解决所有权更迭问题的活动是商流。商流的研究内容 是商品交换的全过程,具体包括商品的订货、签订合同、供销衔接、计价结算和商品信息活 动。 物流是实物从供给方向需求方的转移,这种转移既要通过运输或搬运来解决空间位置 的变化,又要通过储存保管来调节双方在时间节奏方面的差别。物流过程包括商品的运输、 存储、装卸、流通加工、包装和物流信息活动。 商流与物流的区别:如表所示, 商流 物流 (商业流通的简称) (实物流通的简称) 商品的买卖活动 解决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分离; 实现商品所有权的转移; 实现商品的价值; 包括商品的订货、签订合同、供销衔接、 计价结算和商流信息等活动 商品的物流活动 解决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时空分离; 实现商品空间位置的转移,并克服商品 在生产和消费间的时间差异; 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 包括商品的运输、存储、装卸、流通加
|工、包装和物流信息活动。 商物分离: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进行商品交易活动的地点,往往不是商品实物流通 的最佳路线必经之处。如果商品的交易过程和实物的运动过程路线完全一致,往往会发生实 物流路线的迂回、倒流、重复等不合理现象,造成资源和运力的浪费。商流一般要经过一定 的经营环节来进行业务活动:而物流则不受经营环节的限制,它可以根据商品的种类、数量、 交货要求、运输条件等,使商品尽可能由产地通过最少环节,以最短的物流路线,按时保质 地送到用户手中,以达到降低物流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国际物流:指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 国内物流: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物流情况,是国家总体规划的内容。具体工作有,基 础设施的建设、制定政策法规、进行标准化工作、新技术开发引进等。 地区物流:是指在同一区域内的物流情况。 社会物流:指流通领域所发生的物流,是全社会物流的整体,所以有人称之为大物 流或宏观物流。 企业物流是指在企业经营范围内由生产或服务活动所形成的物流系统。 生产企业物流是以购进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设备为起点,经过劳动加工,形成新的 产品,然后供应给社会需要部门为止的全过程。具体过程如图所示。 供应物流 生产物流 ·销售物流 原材料储有 生产过限 成品储存 顾客 在制品储右 回收、废弃物流 物流 一信息流 企业物流的水平结构 供应物流:包括原材料等一切生产资料的采购、进货、运输、仓储、库存管理和用 料管理。 生产物流:包括生产计划与控制,厂内运输(搬运),在制品仓储与管理等活动。 销售物流:包括产成品的库存管理,仓储发货运输,订货处理与顾客服务等活动。 回收、废弃物流:包括废旧物资、边角余料等回收利用,各种废弃物的处理。 采购物流是指流通企业组织货源,将商品从生产厂家集中到流通部门的物流。这部
工、包装和物流信息活动。 商物分离: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进行商品交易活动的地点,往往不是商品实物流通 的最佳路线必经之处。如果商品的交易过程和实物的运动过程路线完全一致,往往会发生实 物流路线的迂回、倒流、重复等不合理现象,造成资源和运力的浪费。商流一般要经过一定 的经营环节来进行业务活动;而物流则不受经营环节的限制,它可以根据商品的种类、数量、 交货要求、运输条件等,使商品尽可能由产地通过最少环节,以最短的物流路线,按时保质 地送到用户手中,以达到降低物流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国际物流:指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 国内物流: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物流情况,是国家总体规划的内容。具体工作有,基 础设施的建设、制定政策法规、进行标准化工作、新技术开发引进等。 地区物流:是指在同一区域内的物流情况。 社会物流:指流通领域所发生的物流,是全社会物流的整体,所以有人称之为大物 流或宏观物流。 企业物流是指在企业经营范围内由生产或服务活动所形成的物流系统。 生产企业物流是以购进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设备为起点,经过劳动加工,形成新的 产品,然后供应给社会需要部门为止的全过程。具体过程如图所示。 供应物流 生产物流 销售物流 供应商 原材料储存 生产过程 成品储存 顾客 在制品储存 回收、废弃物流 物流 信息流 企业物流的水平结构 供应物流:包括原材料等一切生产资料的采购、进货、运输、仓储、库存管理和用 料管理。 生产物流:包括生产计划与控制,厂内运输(搬运),在制品仓储与管理等活动。 销售物流:包括产成品的库存管理,仓储发货运输,订货处理与顾客服务等活动。 回收、废弃物流:包括废旧物资、边角余料等回收利用,各种废弃物的处理。 采购物流是指流通企业组织货源,将商品从生产厂家集中到流通部门的物流。这部
分物流活动与生产企业的部分销售物流合为一体。 物流管理是指通过对人财物的合理分配,使物流作业高效率完成的过程 物流长期计划是指在较长(一般在5年以上)的时间对物流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 物流长期计划通常包括:预测未来的物流量及构成:未来运输、储存的发展规模:物流机械 化、自动化的发展水平:未来物流经济效果的分析等内容。 物流年度计划即在对物流活动的各种业务活动预测的基础上,在一个年度内所要达 到的物流目标。它的具体内容与长期计划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年度计划比长期计划更加详 细、具体,更具有针对性。如对物流量的分析:物流设备的更新、维修、改革的估计:物流 成本的分析:物流效果的目标及达到这一目标的措施等。 物流季、月、旬生产计划这是物流部们具体执行年度计划,用以指导和组织日 常物流活动的一种计划形式。物流季、月、句生产计划,是各物流部门对各自的物流业务规 定的物流数量、物流质量方面的具体目标 物流成本预测和计划。成本预测是对成本指标、计划指标事先进行测算平衡,寻 求降低物流成本的有关技术经济措施,以指导成本计划的制定 物流成本的计算。在计划开始执行后,对产生的耗费进行归纳,并以适当的方法 进行计算。 物流成本的控制。对日常的物流成本支出,采取各种方法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使物流成本减到最低限度,以达到预期的物流成本目标。 物流成本的分析。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检查和考核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找出 影响成本升降的主客观因素,总结经验,发现问题。 物流成本信息反馈。收集有关数据和资料并提供给决策部门,使其掌握情祝、加 强成本控制,保证规定目标的实现。 物流成本决策。根据信息反馈的结果,决定采取能以最少的消耗获得最大效果的最 优方案,以指导今后的工作,更好的进入物流成本管理的下一个循环过程
分物流活动与生产企业的部分销售物流合为一体。 物流管理是指通过对人财物的合理分配,使物流作业高效率完成的过程。 物流长期计划是指在较长(一般在 5 年以上)的时间对物流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 物流长期计划通常包括:预测未来的物流量及构成;未来运输、储存的发展规模;物流机械 化、自动化的发展水平;未来物流经济效果的分析等内容。 物流年度计划即在对物流活动的各种业务活动预测的基础上,在一个年度内所要达 到的物流目标。它的具体内容与长期计划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年度计划比长期计划更加详 细、具体,更具有针对性。如对物流量的分析;物流设备的更新、维修、改革的估计;物流 成本的分析;物流效果的目标及达到这一目标的措施等。 物流季、月、旬生产计划这是物流部门具体执行年度计划,用以指导和组织日 常物流活动的一种计划形式。物流季、月、旬生产计划,是各物流部门对各自的物流业务规 定的物流数量、物流质量方面的具体目标 物流成本预测和计划。成本预测是对成本指标、计划指标事先进行测算平衡,寻 求降低物流成本的有关技术经济措施,以指导成本计划的制定。 物流成本的计算。在计划开始执行后,对产生的耗费进行归纳,并以适当的方法 进行计算。 物流成本的控制。对日常的物流成本支出,采取各种方法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使物流成本减到最低限度,以达到预期的物流成本目标。 物流成本的分析。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检查和考核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找出 影响成本升降的主客观因素,总结经验,发现问题。 物流成本信息反馈。收集有关数据和资料并提供给决策部门,使其掌握情况、加 强成本控制,保证规定目标的实现。 物流成本决策。根据信息反馈的结果,决定采取能以最少的消耗获得最大效果的最 优方案,以指导今后的工作,更好的进入物流成本管理的下一个循环过程
第一章连锁物流概述 现在愈来愈多的零售商采用连锁的方式经营管理门店,作为连锁经营的核心技术一物流 也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在零售市场中,顾客需求愈加突出个性化,导致从商品采购到商品 销售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增加。为了增加利润,控制库存,商家们继价格竞争、品牌竞争之后 开展了以一体化为特征的物流竞争。如何适应新的竞争环境,运用新技术将企业的物流能力 开发为核心能力之一,己经成为企业家和理论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1.1物流的概念 1.1.1物流的定义 物流一词是在1979年才传入我国。但“DISTRIBUTION最早出现在美国。1921年阿 奇·萧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Some Problem in Market Distribution)一书中提出“物 流是创造不同需求的一个问题”,并提到“物资经过时间或空间的转移,会产生附加价值”。 这里, Marke et Distribution是指商流 时间和空间的转移是指销售过程中的物流 1918年,英国的利费哈姆勋爵成立了“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其公司宗台是在全国 范用内,把商品及时送到批发商、零售商以及用户的手中。这一举动被以后的一些物流学者 誉为有关“物流活动的早期文献记载”。 30年代初,在一部关于市场营销的基础教科书中,开始出现物配美这一名词,它涉 及到实物运输 、储存等内容。该书将市场营销定义为:“影响产品所有权转移的实物流通活 动”。这里所说的所有权转移是指商流,实物流通是指物流。 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最早对物流进行了定义:“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是包含 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于从生产地到消费地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活动”。 上述历史被物流界较普遍地认为是物流的早期阶段」 日本在1964年开始使用“物流”这一概念。在使用物流这个术语以前,日本把与商品 实体有关的各项业务,统称为“流通技术”。1956年日本派出“流通技术 业考察团”,包 括早稻田大学教授宇野正堆等专家学者一行12人去美国考察,历时一个多月,弄清楚了日 本以往叫做“流通技术”的内容,相当于美国叫做“Physical Distribution”(实物分配)的内 容,从此便把流通技术按照美国的简称,叫做“P.D.”。由此,“P.D.”这个术语得到广 泛使用。1964年,日本池田内阁“五年计划”制定小组的平原直谈到“P.D.”这一术语时 说,“比起来, .D. 不如叫做 ‘物的流通'更好”。1965年,日本在政府文件中1 式采用“物的流通”这个术语,简称为“物流”。 1981年,日本综合研究所编著的《物流手册》,对“物流”的表述是:“物质资料从供 给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是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从物流的范畴来看, 物流包括:包装、技卸、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诸种活动”。 在我国,孙中山就曾主张“货畅其流”,可以说是我国物流思想的起源”。而开始使用“物 一词,则始于1979年。1979年6月,我国物资工作者代表团赴日本参加第三届国际物 流会议,回国后在考察报告中第一次引用和使用“物流”这一术语。曾有人认为“物流” 词来自国外,准备把“物流中心”称为“储运中心”。其实,储存和运输虽是物流的主体, 但物流有更广的外延。物流作为“实物流通”的简称,既科学合理,又确切易懂
1 第一章 连锁物流概述 现在愈来愈多的零售商采用连锁的方式经营管理门店,作为连锁经营的核心技术—物流 也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在零售市场中,顾客需求愈加突出个性化,导致从商品采购到商品 销售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增加。为了增加利润,控制库存,商家们继价格竞争、品牌竞争之后, 开展了以一体化为特征的物流竞争。如何适应新的竞争环境,运用新技术将企业的物流能力 开发为核心能力之一,已经成为企业家和理论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1. 1 物流的概念 1.1.1 物流的定义 物流一词是在 1979 年才传入我国。但“DISTRIBUTION”最早出现在美国。1921 年阿 奇·萧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Some Problem in Market Distribution)一书中提出“物 流是创造不同需求的一个问题”,并提到“物资经过时间或空间的转移,会产生附加价值”。 这里,Market Distribution 是指商流;时间和空间的转移是指销售过程中的物流。 1918 年,英国的利费哈姆勋爵成立了“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其公司宗旨是在全国 范围内,把商品及时送到批发商、零售商以及用户的手中。这一举动被以后的一些物流学者 誉为有关“物流活动的早期文献记载”。 30 年代初,在一部关于市场营销的基础教科书中,开始出现实物配送这一名词,它涉 及到实物运输、储存等内容。该书将市场营销定义为:“影响产品所有权转移的实物流通活 动”。这里所说的所有权转移是指商流,实物流通是指物流。 1935 年,美国销售协会最早对物流进行了定义:“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是包含 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于从生产地到消费地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活动”。 上述历史被物流界较普遍地认为是物流的早期阶段。 日本在 1964 年开始使用“物流”这一概念。在使用物流这个术语以前,日本把与商品 实体有关的各项业务,统称为“流通技术”。1956 年日本派出“流通技术专业考察团”,包 括早稻田大学教授宇野正雄等专家学者一行 12 人去美国考察,历时一个多月,弄清楚了日 本以往叫做“流通技术”的内容,相当于美国叫做“Physical Distribution”(实物分配)的内 容,从此便把流通技术按照美国的简称,叫做“P.D.”。由此,“P.D.”这个术语得到广 泛使用。1964 年,日本池田内阁“五年计划”制定小组的平原直谈到“P.D.”这一术语时 说,“比起来,叫‘P.D.’,不如叫做‘物的流通’更好”。1965 年,日本在政府文件中正 式采用“物的流通”这个术语,简称为“物流”。 1981 年,日本综合研究所编著的《物流手册》,对“物流”的表述是:“物质资料从供 给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是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从物流的范畴来看, 物流包括:包装、装卸、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诸种活动”。 在我国,孙中山就曾主张“货畅其流”,可以说是我国物流思想的起源”。而开始使用“物 流”一词,则始于 1979 年。1979 年 6 月,我国物资工作者代表团赴日本参加第三届国际物 流会议,回国后在考察报告中第一次引用和使用“物流”这一术语。曾有人认为“物流”一 词来自国外,准备把“物流中心”称为“储运中心”。其实,储存和运输虽是物流的主体, 但物流有更广的外延。物流作为“实物流通”的简称,既科学合理,又确切易懂
1988年台湾地区也开始使用“物流”这一概念。1989年4月,第八届国际物流会议在 北京召开,“物流”一词开始正式在全国使用。 “LOGISTICS”一词的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羊国在对军火等讲行的战时供成 时,首先采取了后勤管理(L0 s Management) 名词 对军火的运输 补给、屯驻 等进行全面管理。从此,后勤学逐渐形成了单独的学科,并不断发展为后勤工程(Log1 istics Engineering)、后勤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和后勤分配(Logistics of Distribution)。后 勤管理的方法后被引入到商业部门,被人称之为商业后勤(Business Logistics)。定义为“包 括原材料的流通、产品分配、云输、购买与库存控制、储存、用户服务等业务活动”,其凭 域统包括原材料物流、生 物流和销售物流 在50年代到70年代期间,人们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狭义的物流,是与商品销售有关的物 流活动,即流通过程中的商品实体运动。因此通常采用的仍是“Physical Distribution” 一可。 1986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改名为美国物流协会,其理由是因为Physical Distribution 的领域较狭窄,后勤管理较宽广。改名后的美国物流协会(C.L.M.),对后勤管理做的 定义是:“以适合于顾客的要求为目的,对原材料、在制品、制成品及其关联的信息,从生 产业地点到消费地点之间的流通与保管,为求有成本效率的最佳效果而进行计划、执行 控制” Logistics与Physical Distribution的不同,它已突破了商品流通的范围,把物流活动扩 大到生产领域。物流已不仅仅从产品出厂开始,而是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到产品销 售、售后服务,直到废旧物品回收等整个物理性的流通村程。这是因为随若生产的发展,社 会分工越来越细, 型的 制造商往往把成品零部件的生产任务,包给其他专业性制造商, 己只是把这些零部件进行组装,而这些专业制造商可能位于世界上劳动力此较便宜的地方 在这种情况下,物流不但与流通系统维持密切的关系,而且与生产系统也产生了密切的关系。 这样,将物流、商流和生产三个方面连结在一起,就能产生更高的效幸和效益。近年来,日、 美的讲口批发及连锁零售业等,在运用这种观念方面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哈。 由此可以看出, 当前提到的Logist 1其外延大于狭义的物流,因为它把起点扩大到了生产领 2.其外延小于广义的物流(Business Logistics),它不包括原材料物流 3其外征与供应链的外征相一致,因此有人称它为供应裤物流。 Lo?ss一词的出现,是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当前物流业正在向全球 体化方向发展。 一个国家的市场开放与发展必将要求物流的开放与发展。随 从 个市场到最终市场的物流日趋全 化:信 息技术的发展,使 息系统得以贯穿于不同的企业之间,这使得物流的功能发生了质变,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 同时也为物流一体化创造了条件。一体化意味着需求、配送和库存管理的一体化。这些,已 成为国际物流业的发居方向。 虽然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把Physical distribution改为Logistics.但我国和日本把Logistics 仍泽为“物流”,并未直译为“后勤”。1973年6月在日本召开国际物流筹各会议以来, 及之后每二年定期召开的国际物流会议,1989年 4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八届国际物流会议 和1997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97亚太国际物流会议”,也都把Logistics译为“物流”。 在“97亚太国际物流”会议上,日本山九株式会社顾问河野力提出“对物流应该树立 一个新的观念一综合物流管理。”这一概念的提出,要求在组织物流工作时,注意把物流作 个完整的系统进行综合管理,协调好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达到低成本、高效率的目标 与会人士认为这一概念的确立 ,是对物流的含义和目标有了新认识,对拓展物流研 和发月 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会后,日本后勤系统协会专务理事稻束原树在东京会见上海仓储 赴日代表团成员,介绍Logistics这一概念时,也提到综合物流这一概念,又说Logistics还
2 1988 年台湾地区也开始使用“物流”这一概念。1989 年 4 月,第八届国际物流会议在 北京召开,“物流”一词开始正式在全国使用。 “LOGISTICS”一词的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对军火等进行的战时供应 时,首先采取了后勤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这一名词,对军火的运输、补给、屯驻 等进行全面管理。从此,后勤学逐渐形成了单独的学科,并不断发展为后勤工程(Logistics Engineering)、后勤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和后勤分配(Logistics of Distribution)。后 勤管理的方法后被引入到商业部门,被人称之为商业后勤(Business Logistics)。定义为“包 括原材料的流通、产品分配、运输、购买与库存控制、储存、用户服务等业务活动”,其领 域统包括原材料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 在 50 年代到 70 年代期间,人们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狭义的物流,是与商品销售有关的物 流活动,即流通过程中的商品实体运动。因此通常采用的仍是“Physical Distribution”一词。 1986 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改名为美国物流协会,其理由是因为 Physical Distribution 的领域较狭窄,后勤管理较宽广。改名后的美国物流协会(C.L.M.),对后勤管理做的 定义是:“以适合于顾客的要求为目的,对原材料、在制品、制成品及其关联的信息,从生 产业地点到消费地点之间的流通与保管,为求有成本-效率的最佳效果而进行计划、执行、 控制”。 Logistics 与 Physical Distribution 的不同,它已突破了商品流通的范围,把物流活动扩 大到生产领域。物流已不仅仅从产品出厂开始,而是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到产品销 售、售后服务,直到废旧物品回收等整个物理性的流通过程。这是因为随着生产的发展,社 会分工越来越细,大型的制造商往往把成品零部件的生产任务,包给其他专业性制造商,自 己只是把这些零部件进行组装,而这些专业制造商可能位于世界上劳动力比较便宜的地方。 在这种情况下,物流不但与流通系统维持密切的关系,而且与生产系统也产生了密切的关系。 这样,将物流、商流和生产三个方面连结在一起,就能产生更高的效率和效益。近年来,日、 美的进口批发及连锁零售业等,在运用这种观念方面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由此可以看出,当前提到的 Logistics 的特点是: l.其外延大于狭义的物流,因为它把起点扩大到了生产领域; 2.其外延小于广义的物流(Business Logistics),它不包括原材料物流; 3.其外延与供应链的外延相一致,因此有人称它为供应链物流。 Logistics 一词的出现,是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当前物流业正在向全球 化、信息化、一体化方向发展。一个国家的市场开放与发展必将要求物流的开放与发展。随 着世界商品市场的形成,从各个市场到最终市场的物流日趋全球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信 息系统得以贯穿于不同的企业之间,这使得物流的功能发生了质变,大大提高了物流效 率, 同时也为物流一体化创造了条件。一体化意味着需求、配送和库存管理的一体化。这些,已 成为国际物流业的发展方向。 虽然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把 Physical Distribution 改为 Logistics,但我国和日本把 Logistics 仍译为“物流”,并未直译为“后勤”。1973 年 6 月在日本召开国际物流筹备会议以来,以 及之后每二年定期召开的国际物流会议,1989 年 4 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八届国际物流会议, 和 1997 年 6 月在北京召开的“97 亚太国际物流会议”,也都把 Logistics 译为“物流”。 在“97 亚太国际物流”会议上,日本山九株式会社顾问河野力提出“对物流应该树立 一个新的观念—综合物流管理。”这一概念的提出,要求在组织物流工作时,注意把物流作 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综合管理,协调好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达到低成本、高效率的目标。 与会人士认为这一概念的确立,是对物流的含义和目标有了新认识,对拓展物流研究和发展 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会后,日本后勤系统协会专务理事稻束原树在东京会见上海仓储 赴日代表团成员,介绍 Logistics 这一概念时,也提到综合物流这一概念,又说 Logistics 还
通常被称为“战略物流”(Strategic physical distribution)。 我国自80年代以来,并未把Physical distribution直译为“实物分配”或“物的流通”, 而是译为“物流”。近些年来,也开始使用Logistics 一词。1996年国内贸易部将《物流术语》 列入行业编制计划 1997 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将其列入国家标准计划。 经过 来的工 完成了《物流术语国家标准(征求意见槁)。其中将L0 gistics仍译为“物流”,定义是: 最小的总费用,按用户要求,将物质资料(注:包括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商品等)从 供给地向需要地转移的过程。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 理等活动”。“物流中心”英译为“L0gs nter配送中心英译名为 台湾地区物流界同样也邦 Logistics译为 物流 1996年台湾物流协会拟定的物 义是:“物流是一种物的实体流通活动的行为,在流通过程中,透过管理程序有效结合运输 仓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资讯等相关物流机能性活动以创造价值,满足顾客及社会性 需求”。并强调指出,这是台湾地区现阶段发展环境下的本土化的物流定义,今后将不断观 察世界物流趋势,在话当时机对物流定义予以修定,以符合本土及国际化物流发展之潮流 1.12物流与商流 物流存在于不同的领域,生产领域、军事领域、生活领域、流通领域。我们这里研究的 物流是指流通领域中的物流活动 1流通的功能与内客 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从远古社会到今天现代社会,人类为了满 足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不新消费着各式各样的商品,同时也有工厂不断生产人类所需要的商 品。正县由干资金与商品的不新环,大推动若补的不排。现代补会经济活动一个 极为庞大 在生产与消费之间存 (如图11所示),即社会间隔 ,指生产者与消 费者不同:场所间隔,指生产的场所与清消费的场所不同:时间间隔,指生产的时期与消费的 时期不同。在自给自足的情况下,这些何隔很小。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专业化,这些间隔 逐渐增大。正是流通使原材料的供应、商品递送等环节连接起来,把需求和供给,生产和消 费之间结合起来。 社会间隔 场所间隔 时间间隔了 、消费 流通 图1-1流通的经济机制 流通活动是由商品交易活动和物的流通两个基本活动领域组成的.使商品所有权进行转 移,解决所有权更迭问题的活动是商流。商品通过交易活动由供给方转让给需求方,这种转 让是按价值规律进行的。 商流的研究 内容是商品交换的全过程,具体包括商品的订货、签 合同、供销衔接、计价结算和商品信息活动。 物流是实物从供给方向需求方的转移,这种转移既要通过运输或激运来解决空间位置的 变化,又要通过储存保管来调节双方在时间节奏方面的差别。物流过程包括商品的运输、存 储、装卸、流通加工、包装和物流信息活动。 如上所述,流通就是通过买卖消除社会间隔:通过运输消除场所间隔:通过储存保管来 消除时间间隔,以实施所有权和物品的转移(如图1-2所示)
3 通常被称为“战略物流”(Strategic Physical Distribution)。 我国自 80 年代以来,并未把 Physical Distribution 直译为“实物分配”或“物的流通”, 而是译为“物流”。近些年来,也开始使用 Logistics 一词。1996 年国内贸易部将《物流术语》 列入行业编制计划,1997 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将其列入国家标准计划。经过一年来的工作, 完成了《物流术语国家标准(征求意见槁)。其中将 Logistics 仍译为“物流”,定义是:“以 最小的总费用,按用户要求,将物质资料(注:包括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商品等)从 供给地向需要地转移的过程。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 理等活动”。“物流中心”英译为“Logistics Center”;配送中心英译名为“ Distribution -Center” 台湾地区物流界同样也把 Logistics 译为“物流”, 1996 年台湾物流协会拟定的物流定 义是:“物流是一种物的实体流通活动的行为,在流通过程中,透过管理程序有效结合运输、 仓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资讯等相关物流机能性活动以创造价值,满足顾客及社会性 需求”。并强调指出,这是台湾地区现阶段发展环境下的本土化的物流定义,今后将不断观 察世界物流趋势,在适当时机对物流定义予以修定,以符合本土及国际化物流发展之潮流。 1.1.2 物流与商流 物流存在于不同的领域,生产领域、军事领域、生活领域、流通领域。我们这里研究的 物流是指流通领域中的物流活动。 1.流通的功能与内容。 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从远古社会到今天现代社会,人类为了满 足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不断消费着各式各样的商品,同时也有工厂不断生产人类所需要的商 品。正是由于资金与商品的不断循环,才推动着社会的不断前进。现代社会经济活动是一个 极为庞大、在生产与消费之间存在三种间隔(如图 1-1 所示),即社会间隔,指生产者与消 费者不同;场所间隔,指生产的场所与消费的场所不同;时间间隔,指生产的时期与消费的 时期不同。在自给自足的情况下,这些间隔很小。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专业化,这些间隔 逐渐增大。正是流通使原材料的供应、商品递送等环节连接起来,把需求和供给,生产和消 费之间结合起来。 社会间隔 场所间隔 时间间隔 生产 消费 流通 图 1-1 流通的经济机制 流通活动是由商品交易活动和物的流通两个基本活动领域组成的。使商品所有权进行转 移,解决所有权更迭问题的活动是商流。商品通过交易活动由供给方转让给需求方,这种转 让是按价值规律进行的。商流的研究内容是商品交换的全过程,具体包括商品的订货、签订 合同、供销衔接、计价结算和商品信息活动。 物流是实物从供给方向需求方的转移,这种转移既要通过运输或搬运来解决空间位置的 变化,又要通过储存保管来调节双方在时间节奏方面的差别。物流过程包括商品的运输、存 储、装卸、流通加工、包装和物流信息活动。 如上所述,流通就是通过买卖消除社会间隔;通过运输消除场所间隔;通过储存保管来 消除时间间隔,以实施所有权和物品的转移(如图 1-2 所示)
社会间隔 一所有权的转移一产生所有功效一商业流通 场所间隔 综合 产生场所功效、 ,运输 时间间隔一 一“物”的转移 物流 产生时间功效 保管 图1-2流通的构成与机能 2.物流与商流的关系 通过前面的介绍可以知道,商流与物流虽然都是流通的内容,但在许多方面各有特点, 如表11所示。 表1-1商流与物流的区别 商流 物流 (商业流通的简称) (实物流通的简称) 商品的买卖活动 商品的物流活动 解决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分离: 解决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时空分离: 实现商品所有权的转移: 实现商品空间位置的转移,并克服商品 实现商品的价值: 在生产和消费间的时间差异: 包括商品的订货、签订合同、供销衔接、 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 计价结算和商流信息等活动 包括商品的运输、存储、装卸、流通加 工、包装和物流信息活动。 在实际中,物流与此商流二者相结合才能有效地实现商品由供方向需方的转移过程。商 流和物流关系密切,相辅相成。 般在商流发生之后,即所有权的转移达成交易之后,货物必然要根据新货主的需要进 行转移,这就导致相应的物流活动出现。物流是产生商流的物质基础 商流是物流的先导 二者相辅相成,密切配合,缺一不可。只有在流通的局部环节,在特殊情况下,商流和物流 可能独立发生,一般而言,从全局来看商流和物流总是相伴发生的。 3商物分离 (商物分离的概念。尽管商流和物流的关系非常密切,但是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活 动内容和规律。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进行商品交易活动的地点,往往 不是商品实物流通的最 佳路线必经之处。如果商品的交易过程和实物的运动过程路线完全一致,往往会发生实物流 路线的迁回、倒流、重复等不合理现象,造成资源和运力的浪费。商流一般要经过一定的经 营环节来进行业务活动:而物流则不受经营环节的限制,它可以根据商品的种类、数量、交 货要求、运输条件等,使商品尽可能由产地通过最少环节,以最短的物流路线,按时保质地 送到用户手中, 以达到降低物流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合理组织流通活动中,实行商物分离的原则是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客观需 要,也是企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对于商物分离的原则,可通过图1一3进一步加以说明, 图1一3A表示商流和物流合一的流通网络,而图1一3B则表示商物分离的流通网络。在图 中每一圆圈称为网终的结占,在结占处发牛货物的发关、停止、存放或者信且的发生 图1-3A表示公司总部采购商品 将商品送至各个门店,商流与物流完全一致。图1-3 的网络是商物分离的模式,运作过程如下: 生产商A 总公司
4 社会间隔 所有权的转移—产生所有功效—商业流通 场所间隔 综合 产生场所功效 运输 时间间隔 “物”的转移 物流 产生时间功效 保管 图 1-2 流通的构成与机能 2.物流与商流的关系 通过前面的介绍可以知道,商流与物流虽然都是流通的内容,但在许多方面各有特点, 如表 1-1 所示。 表 1-1 商流与物流的区别 商流 物流 (商业流通的简称) (实物流通的简称) 商品的买卖活动 解决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分离; 实现商品所有权的转移; 实现商品的价值; 包括商品的订货、签订合同、供销衔接、 计价结算和商流信息等活动 商品的物流活动 解决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时空分离; 实现商品空间位置的转移,并克服商品 在生产和消费间的时间差异; 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 包括商品的运输、存储、装卸、流通加 工、包装和物流信息活动。 在实际中,物流与此商流二者相结合才能有效地实现商品由供方向需方的转移过程。商 流和物流关系密切,相辅相成。 一般在商流发生之后,即所有权的转移达成交易之后,货物必然要根据新货主的需要进 行转移,这就导致相应的物流活动出现。物流是产生商流的物质基础,商流是物流的先导。 二者相辅相成,密切配合,缺一不可。只有在流通的局部环节,在特殊情况下,商流和物流 可能独立发生,一般而言,从全局来看商流和物流总是相伴发生的。 3.商物分离 (l)商物分离的概念。尽管商流和物流的关系非常密切,但是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活 动内容和规律。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进行商品交易活动的地点,往往不是商品实物流通的最 佳路线必经之处。如果商品的交易过程和实物的运动过程路线完全一致,往往会发生实物流 路线的迂回、倒流、重复等不合理现象,造成资源和运力的浪费。商流一般要经过一定的经 营环节来进行业务活动;而物流则不受经营环节的限制,它可以根据商品的种类、数量、交 货要求、运输条件等,使商品尽可能由产地通过最少环节,以最短的物流路线,按时保质地 送到用户手中,以达到降低物流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合理组织流通活动中,实行商物分离的原则是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客观需 要,也是企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对于商物分离的原则,可通过图 1-3 进一步加以说明, 图 l-3A 表示商流和物流合一的流通网络,而图 1-3B 则表示商物分离的流通网络。在图 中每一圆圈称为网络的结点,在结点处发生货物的发送、停止、存放或者信息的发生。 图 1-3A 表示公司总部采购商品,将商品送至各个门店,商流与物流完全一致。图 1-3B 的网络是商物分离的模式,运作过程如下: 生产商 A 总公司
生产商B 零售店 图1-3A商物合一流通网络 生产商A 总公司 生产商B 零售店 配送中心C》 图1-3B商物分离流通网络 ①门店对公司总部订货,订货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给总公司的信息中心,信息中心确 认库存商品可以满足订货需要时,向配送中心下达出库指示。 ②配送中心根据要求向门店按计划回路配送的方式进行送货。同时配送中心将商品出入 库的有关数据传达给总公司的信息中心,商品库存量的减少数据和在库状况记入信息中心的 数据 ③在库量减少到一定水平时,公司总部对供应商发出订货的指令,以保证配送中心功能 的实施。 (2)商物分离的特点和优点。 商物分离模式的特点品: ①保管。取消公司总部仓库和门店营业仓库分散保管方式而代之以配送中心集中保管 ③输送。原先是从供应商仓库至公司总部仓库,再到零售店,是商物合一的两段输送, 而在商物分离模式中是由供应商仓库至配送中心,然后直接送至零售店的商物分离的两段输 送。 ③配送。原是分别向各零售店送货,现改为回路配送。 ④信息系统。不再由公司总部、供应商、门店分头处理,而是以信息中心集中处理方式, 用现代化通讯系统进行各环节的控制 商物分离的优点可列举如下: 为了营业方便,公司总部可以设在都市的繁华地区,而配送中心可以设在郊外,降低 成本。 ②配送中心的仓库规模大,物流作业集中。同一地点处理的物流量大,便于采用机械化 自动化的保管设施和装卸机械,大幅度地提高了物 流 动生 ,同时也可以降低物流成本 ③配送中心实行回路配送,提高了运输设备利用率,降低了运输费用,对门店的服务质 量也可得到改善。 ④商物分离使各部门的职能单纯化,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5 生产商 B 零售店 图 1-3A 商物合一流通网络 生产商 A 总公司 生产商 B 零售店 配送中心 图 1-3B 商物分离流通网络 ①门店对公司总部订货,订货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给总公司的信息中心,信息中心确 认库存商品可以满足订货需要时,向配送中心下达出库指示。 ②配送中心根据要求向门店按计划回路配送的方式进行送货。同时配送中心将商品出入 库的有关数据传达给总公司的信息中心,商品库存量的减少数据和在库状况记入信息中心的 数据库。 ③在库量减少到一定水平时,公司总部对供应商发出订货的指令,以保证配送中心功能 的实施。 (2)商物分离的特点和优点。 商物分离模式的特点是: ①保管。取消公司总部仓库和门店营业仓库分散保管方式而代之以配送中心集中保管。 ③输送。原先是从供应商仓库至公司总部仓库,再到零售店,是商物合一的两段输送。 而在商物分离模式中是由供应商仓库至配送中心,然后直接送至零售店的商物分离的两段输 送。 ③配送。原是分别向各零售店送货,现改为回路配送。 ④信息系统。不再由公司总部、供应商、门店分头处理,而是以信息中心集中处理方式, 用现代化通讯系统进行各环节的控制。 商物分离的优点可列举如下: ①为了营业方便,公司总部可以设在都市的繁华地区,而配送中心可以设在郊外,降低 成本。 ②配送中心的仓库规模大,物流作业集中。同一地点处理的物流量大,便于采用机械化、 自动化的保管设施和装卸机械,大幅度地提高了物流活动生产率,同时也可以降低物流成本。 ③配送中心实行回路配送,提高了运输设备利用率,降低了运输费用,对门店的服务质 量也可得到改善。 ④商物分离使各部门的职能单纯化,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实现商物分离必须创造一定的条件,如商品标准化,合同标准化等,还应该建设完善信 息系统,保证总公司总部、供应商、配送中心以及门店之间的信息交换协同统一。 (3)商物分离的方式 商物分离的方式主要有:订货活动与配送活动相互分离,把自备卡车与委托运输或共同 运输联系在一起,降低运输送费用并压缩固定费用开支:在同一系统内负责 一定范围的物计 据点合并,加强物流管理一元化,达到压缩流通库存,减少交叉运输,使于供应商大批量运 货,提高物流工作效率:减少物流中间环节,流通路线可以实施从供应商仓库流经配送中心 再到门店,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1.1.3物流分类 物流从空间方面来分,可以分为国际物流、区域物流、国内物流和地区物流。按性质来 分可以分为社会物流、行业物流和企业物流。企业物 又可以分为生产企业物流和流通企业 物流。按作用来分可以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如图 1-4所示)。 ”用际物有 按空间分类了国内物流 、地区物流 「社会物流 物流」按性质分类〈行业物流 生产企业物流 企业物流 流通企业物流 供应物流 生产物 按作用分类】销售物流 回收物端 废弃物流 图1-4物流分类图 1按空间分类 (1)国际物流。国际物流指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随若贸易国际化,不仅跨国公司需 要进行国际物流,一般企业也要面临国际物流的问题。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企业主要关心 内部物流。到了60年代,出现了大量物流的情况,于是生产出20万吨的油轮和10万吨的 矿石船。到了70年代初期。 国际货物运输 增大 同时货物以中小杂货为 随者集中箱 的发展,多品种、小批量的国际货物运输成为可能,突出物流服务水平 。在70年代后期 随若全面质量管理观念的出现,要求零缺陷运输货物,及时准确运输货物,于是国际联运大 力发展。80年代前中期要求精细物流,物流现代化、自动化,为小批量、高频率运输创造 条件。这个时期除了国际联运新物流方法外,还在物流作业中引入条形码、EDL、卫星定位 等多种新技术。在发展国际物流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如在环境方面有法律、科技水平 标准和语言等问题:在系统方面强调现代化物流技术的使用,出现了大陆桥概念:在信息系 统方面各企业的信息管理、投资水平不同,DI的使用程度也不同:在标准化方面,托盘、 集装箱、条形码的应用也不统一。 (2)国内物流。国内物流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物流情况,是国家总体规划的内容。既然 是全国的,就要从全局出发,清除部分分割、地区分割所造成的障碍。要发挥政府的作用 进行系统考察。具体工作有:基础设施的建设、制定政策法规、进行标准化工作、新技术于 6
6 实现商物分离必须创造一定的条件,如商品标准化,合同标准化等,还应该建设完善信 息系统,保证总公司总部、供应商、配送中心以及门店之间的信息交换协同统一。 (3)商物分离的方式。 商物分离的方式主要有:订货活动与配送活动相互分离,把自备卡车与委托运输或共同 运输联系在一起,降低运输送费用并压缩固定费用开支;在同一系统内负责一定范围的物流 据点合并,加强物流管理一元化,达到压缩流通库存,减少交叉运输,便于供应商大批量运 货,提高物流工作效率;减少物流中间环节,流通路线可以实施从供应商仓库流经配送中心 再到门店,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1.1.3 物流分类 物流从空间方面来分,可以分为国际物流、区域物流、国内物流和地区物流。按性质来 分可以分为社会物流、行业物流和企业物流。企业物流又可以分为生产企业物流和流通企业 物流。按作用来分可以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如图 1-4 所示)。 国际物流 按空间分类 国内物流 地区物流 社会物流 物流 按性质分类 行业物流 生产企业物流 企业物流 流通企业物流 供应物流 生产物流 按作用分类 销售物流 回收物流 废弃物流 图 1-4 物流分类图 1.按空间分类 (1)国际物流。国际物流指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随着贸易国际化,不仅跨国公司需 要进行国际物流,一般企业也要面临国际物流的问题。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企业主要关心 内部物流。到了 60 年代,出现了大量物流的情况,于是生产出 20 万吨的油轮和 10 万吨的 矿石船。到了 70 年代初期,国际货物运输量增大,同时货物以中小杂货为主。随着集中箱 的发展,多品种、小批量的国际货物运输成为可能,突出物流服务水平。在 70 年代后期, 随着全面质量管理观念的出现,要求零缺陷运输货物,及时准确运输货物,于是国际联运大 力发展。80 年代前中期要求精细物流,物流现代化、自动化,为小批量、高频率运输创造 条件。这个时期除了国际联运新物流方法外,还在物流作业中引入条形码、EDI、卫星定位 等多种新技术。在发展国际物流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如在环境方面有法律、科技水平、 标准和语言等问题;在系统方面强调现代化物流技术的使用,出现了大陆桥概念;在信息系 统方面各企业的信息管理、投资水平不同,EDI 的使用程度也不同;在标准化方面,托盘、 集装箱、条形码的应用也不统一。 (2)国内物流。国内物流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物流情况,是国家总体规划的内容。既然 是全国的,就要从全局出发,清除部分分割、地区分割所造成的障碍。要发挥政府的作用, 进行系统考察。具体工作有:基础设施的建设、制定政策法规、进行标准化工作、新技术开
发引进等。 (3)地区物流。地区物流是指在同一区域内的物流情况。地区有不同的划分方法,例 如可以按照行政区域划分,也可以按照经济区域划分,还可以按照地理位置划分。地区物流 研究中的一个重点就是城市物流 ,城市物流系统对于提高该地区企业物流活动的效率,保 当地居民的生活福利环境,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城市物流研究的问题很多,例如, 一个贩 市的发展规划,不但要直接规划物流设施及物流项目,例如建公路、桥梁、建物流基地,建 仓库等,而且需要以物流为约束条件,来规划整个市区。物流已经成为世界上各大城市规划 和城市建设要研究的一项重占 2按性盾分类 (1)社会物流。社会物流一般指流通领域所发生的物流,是全社会物流的整体,所以 有人称之为大物流或宏观物流。社会物流的一个标志是:它是伴随商业活动发生的,也就是 说物流过程和所有权更迭相关。 (2)行业物流。同一行业组织中的企业是市场上的竞争对手,但是在物流领域中常常 互相协作,共同促进行业物流的合理化。 例如,在日本很多行业中,企业联合起来建设共同 的仓库,实行共同配送:建立共同的流通中心:统一物流容器等。 (3)企业物流。企业物流是指在企业经营范围内由生产或服务活动所形成的物流系统。 企业物流又可以分为生产企业物流和流通企业物流。 生产企业物流是以购进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设备为起点,经过劳动加工,形成新的产品 然后供应给社会需要部门为止的全过程。具体过程如图1-5所示。 供应物流一 生产物流 ·销售物流 原材料储存 生产过 成品储存 顾客 回收、废弃物流 物流 一一言自流 图1-5企业物流的水平结物 供应物流:包括原材料等一切生产资料的采购、进货、运输、仓储、库存管理和用料管 理。 生产物流:包括生产计划与控制,厂内运输(搬运),在制品仓储与管理等活动。 销售物流:包括产成品的库存管理,仓储发货运输,订货处理与顾客服务等活动。 回收、废弃物流:包括废旧物资、边角余料等回收利用,各种废弃物的处理。 流通企业物流可分为采购物流,流通企业内部物流和销售物流三种形式,如图1-6所示。 采购物流 流通企业 销售物流 生产企业 消费者 流通企业内部物计 图1-6流通企业物流 采购物流是指流通企业组织货源,将商品从生产厂家集中到流通部门的物流。这部分物 流活动与生产企业的部分销售物流合为一体。 流通企业内部物流包括流酒企业内部的储存、保管、装卸、运输、加工等名项物流活动」
7 发引进等。 (3)地区物流。地区物流是指在同一区域内的物流情况。地区有不同的划分方法,例 如可以按照行政区域划分,也可以按照经济区域划分,还可以按照地理位置划分。地区物流 研究中的一个重点就是城市物流。城市物流系统对于提高该地区企业物流活动的效率,保障 当地居民的生活福利环境,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城市物流研究的问题很多,例如,一个城 市的发展规划,不但要直接规划物流设施及物流项目,例如建公路、桥梁、建物流基地,建 仓库等,而且需要以物流为约束条件,来规划整个市区。物流已经成为世界上各大城市规划 和城市建设要研究的一项重点。 2.按性质分类 (1)社会物流。社会物流一般指流通领域所发生的物流,是全社会物流的整体,所以 有人称之为大物流或宏观物流。社会物流的一个标志是:它是伴随商业活动发生的,也就是 说物流过程和所有权更迭相关。 (2)行业物流。同一行业组织中的企业是市场上的竞争对手,但是在物流领域中常常 互相协作,共同促进行业物流的合理化。例如,在日本很多行业中,企业联合起来建设共同 的仓库,实行共同配送;建立共同的流通中心;统一物流容器等。 (3)企业物流。企业物流是指在企业经营范围内由生产或服务活动所形成的物流系统。 企业物流又可以分为生产企业物流和流通企业物流。 生产企业物流是以购进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设备为起点,经过劳动加工,形成新的产品, 然后供应给社会需要部门为止的全过程。具体过程如图 1-5 所示。 供应物流 生产物流 销售物流 供应商 原材料储存 生产过程 成品储存 顾客 在制品储存 回收、废弃物流 物流 信息流 图 1-5 企业物流的水平结构 供应物流:包括原材料等一切生产资料的采购、进货、运输、仓储、库存管理和用料管 理。 生产物流:包括生产计划与控制,厂内运输(搬运),在制品仓储与管理等活动。 销售物流:包括产成品的库存管理,仓储发货运输,订货处理与顾客服务等活动。 回收、废弃物流:包括废旧物资、边角余料等回收利用,各种废弃物的处理。 流通企业物流可分为采购物流,流通企业内部物流和销售物流三种形式。如图 1-6 所示。 采购物流 流通企业 销售物流 生产企业 消费者 流通企业内部物流 图 1-6 流通企业物流 采购物流是指流通企业组织货源,将商品从生产厂家集中到流通部门的物流。这部分物 流活动与生产企业的部分销售物流合为一体。 流通企业内部物流包括流通企业内部的储存、保管、装卸、运输、加工等各项物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