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08年5月第23卷第5期 CITCMP,May2008 专题讲座 《黄帝内经》建构中医药理论的基本范畴—天人* 任秀玲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呼和浩特010110) 摘要:“天”与“人”(或称“天道”与“人道”)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对古老而又极其重要的哲学范畴。中国古 代哲学就是围绕着“天人之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尤其在先秦与两汉时期,天人问题竟成为当时哲学讨论的 中心课题。因此,“天人”问题也渗透到生命科学的探索领域,成为中医药理论体系中的一对重要范畴,深刻地 影响了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形成,产生了中医药学“天人相应”的理论命题 关键词:黄帝内经;概念范畴;天人;人参天地;天人相应 Inner Canon of Huangdi establishing fundamental theoretical category of TCM human body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REN Xiu-ling College of TCM, Inner Mongolia Medical College, Hohhot 010110, China) Abstract: Human body"and "natural emvironment"is a pair of ancient, important philosophical categories in Chinese philosophy.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y produced and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debate on human and nature". Especially in the Pre-qin and Han dynasty, "human body and"natural environment"is the center subject of philosophic discussion, which also permeated into the fields of life science, and became the most important categories in theoretical syste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is subject had significant effect on formation of theoretical syste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ory of adaptation of human body to natural environment. Adpe key words: Inner Canon of Huangdi; Category Human body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Participation of man in nature ation of human body to natural environment 从哲学界的“天人之辩”到《黄帝内经》一个基本环节,那么中医理论中的“天人”范畴的性 天人”范畴 质是什么?由此而形成的基本命题及注人的思维方 中国历史上对于“天人”范畴的理解,归结起来法和网络的经验事实又是什么? 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天是一种超自然有意志的 《黄帝内经》“明于天人之分”的立场观点 精神力量,是主宰万事万物的最高神,自然界和人类 分析《黄帝内经》形成中医药理论体系过程中 社会的一切都是按照它的意志安排的,并且能对人的“天人”观,它属于我国古代传统的唯物主义“天 类社会发号施令,这种无上的命令一般就称作“天道”观范畴,认为天是自然的存在,“天”即日月运行 命”。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唯心主义天命论。第二,的天象和寒暑的天气变化等自然现象,有其自己的 天是自然的存在,主要是指日月运行的天象和寒暑的运行规律,没有意志。《素问·六节藏象论》言:“天 天气变化等自然现象。因此,它没有意志,不能有意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周有道 识地支配和干预人事而人则能利用它,改造它,人理,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是说日月在天 能胜天。这种天象运行或天气变化的客观规律称作体中有一定的位置。循着一定的轨道,周而复始地 天道”。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唯物主义天道观 运行,每昼夜日行周天一度,月行十三度有余。《素 由于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天人之辩”,“天人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 作为范畴也成为《黄帝内经》构建中医理论体系的藏,以生寒暑燥湿风”。因此,天道是自然而然地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资助项目(Na0405JP12) 通讯作者:任秀玲,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锡林南路22号中医系528信箱,邮编:010020,电话:0471-6657610 E-mail:rentl66@yahoo.com.cn 万方数据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08年5月第23卷第5期CJTCMP,May 2008,V01.23,№.5 ·专题讲座· 《黄帝内经》建构中医药理论的基席范畴。——天人簟 任秀玲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呼和浩特0lOll0) 摘要:“天”与“人”(或称“天道”与“人道”)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对古老而又极其重要的哲学范畴。中国古 代哲学就是围绕着“天人之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尤其在先秦与两汉时期,天人问题竟成为当时哲学讨论的 中心课题。因此。 “天人”问题也渗透到生命科学的探索领域。成为中医药理论体系中的一对重要范畴,深刻地 影响了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形成,产生了中医药学“天人相应”的理论命题。 关键词:黄帝内经;概念范畴;天人;人参天地;天人相应 Inner Canon Of Huangdi establishing fundamentaI theoretical category Of TCM: human body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REN Xiu—ling (CoUege ofTCM,I肌er Mongoha MedicaI College,HollIIot o101lO,Clli]吡) Abstract:‘.Hum柚body’’aIld‘.mImml env的彻榭lt'’is apair of ancient'iIllp0姗t pIlilo∞pllical c砸智耐髂in clli∞∞ plIilosophy.Ancicnt a[1ine驼pllilosophy plⅨhIced柚d出veloped蚰the b鼬is of‘‘dcbate咖human觚d瑚m陀”.Especially in tlle m_qin卸d H卸dyn觞哆.‘‘hI眦卸body”柚d‘‘namral cnvimnr北nt’’is吐圮∞nt盯subject of蛳losopIlic discussi∞,which al∞ pe彻e砷cd into nIe lields of life sciencc,柚d became the most ilI】脚t c疵g耐es in£lleomtical system of廿aditi∞al CIli∞辩 I№dici∞.11lis subject had sigIIi丘cant eff醣t∞fon眦ti∞of tll∞他tical systeln of仃aditional Clline∞medicinc彻d theory of ‘‘ad印tati∞of hlm啪body t0∞枷ral e“Vimnmenr’. Kev wOrds:Illn盯c卸∞of H岫ngdi;c觚Igory;HuI呦body觚d natIlral env拍nm钮t;瞰icipali∞of mm iII nan鹏; A咖talion 0f hum触body t0咖ral envi如咖ment 从哲学界的。天人之辩”到《黄帝内经》 。天人”范畴 中国历史上对于“天人’范畴的理解,归结起来 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天是一种超自然有意志的 精神力量,是主宰万事万物的最高神,自然界和人类 社会的一切都是按照它的意志安排的,并且能对人 类社会发号施令,这种无上的命令一般就称作“天 命”。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唯心主义天命论。第二, 天是自然的存在,主要是指日月运行的天象和寒暑的 天气变化等自然现象。因此,它没有意志,不能有意 识地支配和干预人事,而人则能利用它,改造它,人 能胜天。这种天象运行或天气变化的客观规律称作 “天道”。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唯物主义天道观。 由于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天人之辩”,“天人’ 作为范畴也成为《黄帝内经》构建中医理论体系的 一个基本环节,那么中医理论中的“天人’范畴的性 质是什么?由此而形成的基本命题及注入的思维方 法和网络的经验事实又是什么? 《(黄帝内经》。明于天人之分”的立场观点 分析《黄帝内经》形成中医药理论体系过程中 的“天人’观,它属于我国古代传统的唯物主义“天 道”观范畴,认为天是自然的存在,“天”即日月运行 的天象和寒暑的天气变化等自然现象,有其自己的 运行规律,没有意志。《素问·六节藏象论》言:“天 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周有道 理,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是说日月在天 体中有一定的位置。循着一定的轨道,周而复始地 运行,每昼夜日行周天一度,月行十三度有余。《素 问·阴阳应象大论》日:“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 藏,以生寒暑燥湿风”。因此,天道是自然而然地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资助项目(No.04加5JPl2) 通讯作者:任秀玲,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锡林南路22号中医系528信箱,邮编:010020,电话:047l一6657610 E1mil:弛md6f幼aII∞.c哪.cn 万方数据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00年5月第23卷第5期 CTCMP,May2008,wol.23,No.5 生日月运行,四时变化,称作“天道自然”。天不能有举,多能自觉地发现对立乃至树立对立,以使自己由 意识地支配和干预人的生存及活动,而人则能了解 通过“二”而进至“三”,收到“参”的效果 把握天道的运行规律,为人而用,去养生,去治疗达到更高境界。 疾病,是一种“人道有为”的积极进取的观点。《素综上所述,“参”是要求从不同情况的对照、比 问八正神明论》言:“用针之服,必有法则焉,今何较中,求得一个存乎其中,出乎其上的新结论。汉语 何则?岐伯对曰:法天则地,合以天光”。指出把握中带“参”字的动词,如参考、参校、参议、参稽、参 日、月运行和四时变化规律可以为人所用去治疗疾观、参验、参互、参与、参加…等都是要求就原先 病,是荀况光辉思想“制天命而用之”的具体实施 的“一”,加入一个正相对立的“二”,以使矛盾突出, 是多么伟大的实践活动 本质显露,从而得到一个更好的“三”,这一方法称作 那么,《黄帝内经》的天人关系是怎样的,《素“参” 问·宝命全形论》提到:“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 “参”,是我国先秦时期重要的思维方法,而 于人”。天、地、万物之中,人最为宝贵,没有把天当人与天地相参”是战国至秦汉时期许多思想家的 作人的最高神。这种观点不符合中国古代的“天人合共识。约成书于公元前400年左右的《黄帝四经经 一”即以天为人的最高神观念,而是一种明确表述的法》说:”王天下者之道,有天焉,有人焉,有地焉。 “天人相分”观念。这大概与《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参者参而用之,而有天下矣”。《管子·形势》说:“有 国至秦汉之际有关,受到大哲学家荀况的“明于天无弃之言者,必参于天地也”。《管子·枢言》日:“凡 人之分”思想的影响。 万物阴阳两生而参视,先王因其参而慎所入所出 总之,《黄帝内经》“天人”范畴的性质,属于中万物都由阴阳两方对立而生成第三者先代圣王根据 国古代唯物主义“天道”观范畴,不是“天人合一”而“参”的道理而慎重地看待正反两个方面。战国末年 是“天人相分”思想,认为天道自然,人道有为,人可荀子在《天论》中总结说:”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 以“制天命而用之”。 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舍其所以参,而愿其所参, 《黄帝内经》汲取先秦“人与天地参”的思则惑矣”。此外,《吕氏春秋》和《淮南子》都反复地 维方法认识生命运动 论述正确认识必须是:“上揆之天,下验之地,中审 先秦由于“天人之辩”而形成了这一时期“与之人(见《吕氏春秋序意》)的人与天地参的思想。 天地参”的重要思潮,“人与天地参”在《黄帝内经》因此,可以认定“人与天地参”是战国及秦汉时期重 中多次提到,那么,“与天地参”是一种什么样的思要的思维方法。 维方法?关键是理解“参”字。首先,“参”字可以作 古医家汲取了战国至秦汉之际“人与天地参”的 三”,无论是数量还是次第,乃至三分和三倍,都方法,人以天地为参照物,进行参验、比较,来认识 可用“参”来表示。例如《素问·三部九候论》所说:人体的生理、病理把握诊断及治疗用药,发现了许 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之,三三者九” 多天地自然规律与人体生命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 其中“因而三之”的“三”可以写作“参”,当三倍讲。《黄帝内经》记载了很多“人与天地参”的实例,通过 而“与天地参”的“参”读作“can”,是动词,表示“天人”的参验、比较使中医药学长期积累的生命 动作,当然与“三”有关,由“三”演化而来。动作的规律的经验事实,被归纳、整理、升华为中医药的基 对象有两个,这两个对象相互比较訾应,取长补短,本理论。例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天有四时 产生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就其不同于两个对象而言,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 可以说是第三者;但就其不离于两个对象,又不是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揭示了内脏与精神情志间 独立的第三者。因此,《康熙字典》记载了各韵书从存在必然联系的结论就是通过人与天参验、比较而 不同角度对“参”动作过程中不同环节的描述。《广被规范下来。 韵》“参承也,观也”,可以理解为比较;《增韵》“干 《黄帝内经》明确提出“人参天地”的就有五 与也,参错也”,树立訾应的对立面进行不同情况的篇文章,如《灵枢·刺节真邪》说:“请言解论,与天 对照比较;《韵会》“《左传》自参以上周礼设其参,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故可为解。下有渐 皆谓三相参列也”,《周礼》始设“参”法,经两者比洳,上生苇蒲,此所以知形气之多少也”。指出医学 较而能产生第三者。所以,《逸周书·常训》曰:“顽中“以形测气”的理论,就是应用“人参天地”方法, 贪以疑,疑意以两,平两以参”。都指出大凡明智之根据“下有渐洳,上生苇蒲”的自然规律,比较参验 万方数据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08年5月第23卷第5期c肛℃MP,May2008,V01.23,No.5 生日月运行,四时变化,称作“天道自然”。天不能有 意识地支配和干预人的生存及活动,而人则能了解、 把握天道的运行规律,为人而用,去养生,去治疗 疾病,是一种‘‘人道有为”的积极进取的观点。《素 问·八正神明论》言:“用针之服,必有法则焉,今何 法何则?岐伯对日:法天则地,合以天光”。指出把握 日、月运行和四时变化规律,可以为人所用去治疗疾 病,是苟况光辉思想“制天命而用之”的具体实施, 是多么伟大的实践活动。 那么,《黄帝内经》的天人关系是怎样的,《素 问·宝命全形论》提到:“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 于人’。天、地、万物之中,人最为宝贵,没有把天当 作人的最高神。这种观点不符合中国古代的“天人合 一”即以天为人的最高神观念,而是一种明确表述的 “天人相分”观念。这大概与《黄帝内经》成书于战 国至秦汉之际有关,受到大哲学家苟况的“明于天 人之分”思想的影响。 总之,《黄帝内经》“天人’范畴的性质,属于中 国古代唯物主义“天道”观范畴,不是“天人合一”而 是“天人相分”思想,认为天道自然,人道有为,人可 以“制天命而用之”。 《黄帝内经》汲取先秦。人与天地参”的思 维方法认识生命运动 先秦由于“天人之辩”而形成了这一时期‘‘人与 天地参”的重要思潮,‘‘人与天地参”在《黄帝内经》 中多次提到,那么,‘‘人与天地参”是一种什么样的思 维方法?关键是理解“参”字。首先,“参”字可以作 “三”,无论是数量还是次第,乃至三分和三倍,都 可用“参”来表示。例如《素问·三部九候论》所说: “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之,三三者九,’。 其中“因而三之”的“三”可以写作“参”,当三倍讲。 而‘‘人与天地参”的“参”读作“can”,是动词,表示 动作,当然与“三”有关,由“三”演化而来。动作的 对象有两个,这两个对象相互比较訾应,取长补短, 产生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就其不同于两个对象而言, 可以说是第三者;但就其不离于两个对象,又不是 独立的第三者。因此,《康熙字典》记载了各韵书从 不同角度对“参”动作过程中不同环节的描述。《广 韵》“参承也,观也”,可以理解为比较;《增韵》“干 与也,参错也”,树立訾应的对立面进行不同情况的 对照比较;《韵会》“《左传》自参以上周礼设其参, 皆谓三相参列也”,《周礼》始设“参”法,经两者比 较而能产生第三者。所以,《逸周书·常训》日:“顽 贪以疑,疑意以两,平两以参”。都指出大凡明智之 举,多能自觉地发现对立乃至树立对立,以使自己由 “一”通过“二”而进至“三”,收到“参”的效果, 达到更高境界。 综上所述,“参”是要求从不同情况的对照、比 较中,求得一个存乎其中,出乎其上的新结论。汉语 中带“参”字的动词,如参考、参校、参议、参稽、参 观、参验、参互、参与、参加……等都是要求就原先 的“一”,加入._个正相对立的“二”,以使矛盾突出, 本质显露,从而得到一个更好的“三”,这—方法称作 “参”【¨。 “参”,是我国先秦时期重要的思维方法,而 ‘人与天地相参”是战国至秦汉时期许多思想家的 共识。约成书于公元前400年左右的《黄帝四经·经 法》说:”王天下者之道,有天焉,有人焉,有地焉。 参者参而用之,而有天下矣”。《管子·形势》说:“有 无弃之言者,必参于天地也”。《管子·枢言》日:‘凡 万物阴阳两生而参视,先王因其参而慎所入所出”。 万物都由阴阳两方对立而生成第三者,先代圣王根据 “参”的道理而慎重地看待正反两个方面。战国末年 苟子在《天论》中总结说:”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 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舍其所以参,而愿其所参, 则惑矣”。此外,《吕氏春秋》和《淮南子》都反复地 论述正确认识必须是:‘‘上揆之天,下验之地,中审 之人’(见《吕氏春秋·序意》)的人与天地参的思想。 因此,可以认定‘‘人与天地参”是战国及秦汉时期重 要的思维方法口】。 古医家汲取了战国至秦汉之际‘‘人与天地参”的 方法,人以天地为参照物,进行参验、比较,来认识 人体的生理、病理,把握诊断及治疗用药,发现了许 多天地自然规律与人体生命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 《黄帝内经》记载了很多‘‘人与天地参”的实例,通过 “天人’的参验、比较,使中医药学长期积累的生命 规律的经验事实,被归纳、整理、升华为中医药的基 本理论。例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天有四时 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 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揭示了内脏与精神情志间 存在必然联系的结论,就是通过人与天参验、比较而 被规范下来。 《黄帝内经》明确提出‘‘人参天地”的就有五 篇文章,如《灵枢·刺节真邪》说:“请言解论,与天 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故可为解。下有渐 洳,上生苇蒲,此所以知形气之多少也”。指出医学 中“以形测气”的理论,就是应用‘人参天地”方法, 根据“下有渐洳,上生苇蒲”的自然规律,比较参验 万方数据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08年5月第23卷第5期 CITCMP,May2008,Wl.23,No5 后整理成理论的。《黄帝内经》甚至引用荀况的言 2自然变化对人体产生影响自然界的日月运 论,力倡“人参天地”。《荀子·性恶》说:“善言天行、四时转换、气候变化、地理条件,都能够影响到 者,必有征于人”。而《素问·举痛论》则说:“余闻善的正常生命运动,乃至疾病变化,甚至治疗用药的 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征”即“验”也,也就是参效果,这是“天人相应”的基本内容。 验、征验之意,强调“人参天地”的思维方法。 首先,日月运行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灵 由于《黄帝内经》不是出自一时一人手笔,在应枢·岁露论》曰:“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故 用“人参天地”方法时,也掺杂了一些先秦时期唯心月满则海水西盛,人血气积,肌肉充,皮肤致,毛发 机械的“天人类比。例如:“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坚,腠理郄,烟垢著。当是之时,虽遇贼风,其入浅不 以应之。……”(《灵枢·邪客》)等。但这些机械的深。至其月郭空,则海水东盛,人气血虚,其卫气去 天人类比,与“天人感应”说是不同的。“天人感应”形独居,肌肉减,皮肤纵,腠理开,毛发残,瞧理薄 认为天人之间存在着一种神秘的联系,天主宰人事,烟垢落。当是之时,遇贼风则其入深,其病人也卒 人的行为也能感动天。自然界的灾异和祥瑞表示着暴”,讨论了月的圆缺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 对人们的谴责和嘉奖,人的行为能使天改变原来的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则探讨了日的变化 安排。因此,用“天人感应”来形容中医药理论中的对人体疾病病情的影响说:“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 “天人关系是不符合事实的 安,夕加夜甚,何也?……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 由“天人”范畴形成“天人相应”的理论命题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 《黄帝内经》立足于“天人相分”基础上,运用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 “参天地”的思维方法,人以天地为参照物进行广也”。 泛的比较研究,发现了人与天地自然间的一些必然联 其次,四时更替也能影响于人,“东风生于春, 系,形成了中医药理论的基本命题—“天人相应”,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 在更高的层次上,又回到了“天人合一”,即人与自胁…”(《素问·金匮真言论》),形成了著名的“四 然的整体性思想。所谓“天人相应”,是指人是“天时五脏”理论,即《素问·金匮真言论》提出的“五脏 地合气”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自然界的应四时”。 四时转换、气候变化、日月运行、地理条件等都会影 再次,气象变化对人体亦有影响。《素问经络 响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同时人体也具有调论》言:“阳络之色变无常随四时而行也。寒多则凝 节机体适应自然变化的能力;还包括人能够正确认识泣,凝泣则青黑,热多则淖泽,淖泽则黄赤,此皆常 天人”关系,为诊断、治疗及预防疾病而用。这才是色,谓之无病”,指出气温变化对人体脉络色泽变化 《黄帝内经》“天人相应”命题的准确内涵。 的影响。此外,《灵枢·九宫八风》篇研究了大气运动 1.“天地合气”为人,气是“天人相应”的中介对人体的影响 《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 最后,地理条件不同也会影响到人的生理、病 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又说:“人以天地之气生, 理及治疗方法不同。例如《素问·异法方宜论》日 时之法成”。人的生命是“天地合气”的结果,也即“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 自然的产物;同时生命蕴育着四时节律:“故阴阳四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 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 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素问·四气调神大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论》)。已涉及到人体生命运动存在着四时(年、季 3人具有调节机体适应自然变化的能力自然 节律的生物钟问题。 界的日月运行、季节转换、气象变化等能影响人体的 那么,天人之间究竟依靠什么联系和沟通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但人也具有调节生理活动,适 《黄帝内经》认为“气”是沟通天人之间联系的中介应其变化的能力。《灵枢·五癃津液别》指出,人体内 物质,《灵枢逆顺》曰:“之逆顺者,所以应天地、的水液代谢会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而调整。说:“水 阴阳、四时、五行也”。气的逆顺是人应天地、四时谷入于口,输于肠胃,其液别为五,天寒衣薄则为溺 的原故。进而可理解为人体内气的运动正常,人就可与气,天热衣厚则为汗,悲哀气并则为泣,中热胃缓 以应天地、四时,否则人就不能应天。可见,“气是则为唾”。而《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谓:“故阳气者, 天人相应”的中介物质 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 万方数据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08年5月第23卷第5期C删P,May 2008,V01.23,No.5 后整理成理论的。《黄帝内经》甚至引用苟况的言 论,力倡‘‘人参天地”。《苟子一陛恶》说:“善言天 者,必有征于人’。而《素问·举痛论》则说:“余闻善 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征”即“验”也,也就是参 验、征验之意,强调‘人参天地”的思维方法。 由于《黄帝内经》不是出自一时_人手笔,在应 用‘‘人参天地”方法时,也掺杂了一些先秦时期唯心 机械的“天人’类比。例如:“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 以应之。……”(《灵枢·邪客》)等。但这些机械的 天人类比,与“天人感应”说是不同的。“天人感应” 认为天人之间存在着一种神秘的联系,天主宰人事, 人的行为也能感动天。自然界的灾异和祥瑞表示着 对人们的谴责和嘉奖,人的行为能使天改变原来的 安排。因此,用“天人感应”来形容中医药理论中的 “天人’关系是不符合事实的。 由“天人。范畴形成。天人相应”的理论命题 《黄帝内经》立足于“天人相分”基础上,运用 ‘‘人参天地”的思维方法,人以天地为参照物进行广 泛的比较研究,发现了入与天地自然间的一些必然联 系,形成了中医药理论的基本命题一“天人相应”, 在更高的层次上,又回到了“天人合一”,即人与自 然的整体性思想。所谓“天人相应”,是指人是“天 地合气”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自然界的 四时转换、气候变化、日月运行、地理条件等都会影 响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同时人体也具有调 节机体适应自然变化的能力;还包括人能够正确认识 “天人’关系,为诊断、治疗及预防疾病而用。这才是 《黄帝内经》“天人相应”命题的准确内涵。 1.“天地合气”为人,气是“天人相应”的中介 《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 天地合气,命之日人’。又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 时之法成”。人的生命是“天地合气”的结果,也即 自然的产物;同时生命蕴育着四时节律:“故阴阳四 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 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素问·四气调神大 论》)。已涉及到人体生命运动存在着四时(年、季) 节律的生物钟问题。 那么,天人之间究竟依靠什么联系和沟通的, 《黄帝内经》认为“气”是沟通天人之间联系的中介 物质,《灵枢·逆顺》日:“气之逆顺者,所以应天地、 阴阳、四时、五行也”。气的逆顺是人应天地、四时 的原故。进而可理解为人体内气的运动正常,人就可 以应天地、四时,否则人就不能应天。可见,“气”是 “天人相应”的中介物质。 2.自然变化对人体产生影响 自然界的日月运 行、四时转换、气候变化、地理条件,都能够影响到 人的正常生命运动,乃至疾病变化,甚至治疗用药的 效果,这是“天人相应”的基本内容。 首先,日月运行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灵 枢·岁露论》日:‘‘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故 月满则海水西盛,人血气积,肌肉充,皮肤致,毛发 坚,腠理郄,烟垢著。当是之时,虽遇贼风,其入浅不 深。至其月郭空,则海水东盛,人气血虚,其卫气去, 形独居,肌肉减,皮肤纵,腠理开,毛发残,膘理薄, 烟垢落。当是之时,遇贼风则其入深,其病人也卒 暴”,讨论了月的圆缺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则探讨了日的变化 对人体疾病病情的影响说:“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 安,夕加夜甚,何也?……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 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 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人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 也”。 其次,四时更替也能影响于人,“东风生于春, 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 胁……”(《素问·金匮真言论》),形成了著名的“四 时五脏”理论,即《素问·金匮真言论》提出的“五脏 应四时”。 再次,气象变化对人体亦有影响。《素问·经络 论》言:“阳络之色变无常,随四时而行也。寒多则凝 泣,凝泣则青黑,热多则淖泽,淖泽则黄赤,此皆常 色,谓之无病”,指出气温变化对人体脉络色泽变化 的影响。此外,《灵枢·九宫八风》篇研究了大气运动 对人体的影响。 最后,地理条件不同也会影响到人的生理、病 理及治疗方法不同。例如《素问·异法方宜论》日: “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 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 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 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3.人具有调节机体适应自然变化的能力自然 界的日月运行、季节转换、气象变化等能影响人体的 生理活动、病理变化。但人也具有调节生理活动,适 应其变化的能力。《灵枢·五癃津液别》指出,人体内 的水液代谢会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而调整。说:“水 谷入于口,输于肠胃,其液别为五,天寒衣薄则为溺 与气,天热衣厚则为汗,悲哀气并则为泣,中热胃缓 则为唾”。而《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谓:“故阳气者, 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 万方数据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X年月第23卷第5期Cmom,My0.2.M。·49 已虚,气门乃闭”,则揭示了人体阳气随日节律的变法则焉,今何法何则?岐伯对曰:法天则地,合以天 化。而且脉象也会随四时变化而不同。《素问·脉要光。……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 精微论》曰:“脉其四时动奈何?……万物之外,六合定乃刺之…是以天寒无刺,天温无疑。月生无泻, 之内,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 秋之忿,为冬之怒,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 总之,“天人”作为中医药理论的一个基本范 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更主要的畴,认为“天道”自然,“人道”有为。立足于“天人相 是《素问·金匮真言论》明确提出“五脏应四时”理分”立场,为认识人体的生命运动,以“天地”为参 论,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长夏、肺主秋、肾主冬,五照物,进行比较研究,引进了“参”的思维方法,发现 脏在各自的主季中调节机体适应四时变化,这种调了许多极有价值的“天人关系”,形成了中医理论体 节能力下降,就会出现相应的病变。可见,人体的生系中的重要命题—“天人相应”。从“天人相分”经 理活动不仅仅随日月、四时被动地变化反映,而且具人参天地”到“天人相应”,是一个辩证的从分到 有主动的调节适应能力。 合,合中有分的否定之否定过程。因此,中医理论中 4.把握“天人关系为人所用“子知医之道的“天人相应”命题,已与中国哲学史中的“天人合 乎:……而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 天人一体”、“天人同类”、“天人感应”论有 久,以教众庶,亦不疑始,医道论篇,可传后世,可以了本质区别。 为宝”(《素问·著至教论》)。强调为医的基本功夫 参考文献 就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即要求掌握(]庞朴说“参”中国社会科学1981531 天文、地理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影响,又要通晓生命活 PANG Pu, discuss in China 动能“应”(适应)天,把握这些关系就能够积极地 Press, 19815:3 预防和治疗疾病。所以,《素问·四气调神》提出“四12]任秀玲稷下黄老新学与中医理论的本质特征中华中医药 时养生”来提高机体的“应”天能力,预防疾病的发 杂志200621()643645 生。相反逆四时而动,就会破坏“天人”关系,产生疾 病:“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 of TCM Theory. China Joum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20062(l)643-645 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B3任秀玲中医范畴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016481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REN Xiu-ling Category of TCM theory. Beijing Publishing House of 此外,医道还可以把握“天人相应”,正确地治 Ancient Chinese Medical Books, 2001: 64-81 疗疾病。《素问八正神明论》日:“用针之服,必有 (收稿日期:2000年8月18日) 全国第七届中医药继承创新与发展研讨会征文通知 中华中医药学会将于2008年8月在西藏拉萨市(暂定)召开“全国第七届中医药继承创新与发展研讨 会”,会议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杂志》社承办。会议将对中医药领域的继承、创新工作及 中医药研究新进展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同时邀请著名中医药专家作专题报告。现将有关征文事宜通知 如下 征文内容:(1)中医药学科研究的新方法、新进展;(2)名老中医用药心得,民间偏方、验方验案分 析;(3)中医药学科特色优势的研究与思考;(4中医药药物、保健食品、医疗、器械、新技术开发研究及临床 应用观察;(5)现代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研究与应用及其他方面改革的新思路;(6中药学等方面继承基础上新的 想法和见解 二、征文要求:未正式公开发表过的论文,论文务求主题鲜明、论据充分、资料详实;稿件篇幅在4000 字以内,关键词3-8个之间,注明作者具体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子信箱等。来稿请寄打印稿并发送电子 版,请在信封上注明“西藏会议征文”,邮件以“作者姓名+西藏会议征文”命名。请用Word文档以附件的 形式发送,收到必回邮件。每篇论文共收审稿费、版面费380元,恕不退稿。截止日期:2008年5月30日 、联系方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北口樱花路甲4号,《中华中医药杂志》社(收);邮编: 100029;电话:010-64216650;E-mal64216650@163com。 万方数据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08年5月第23卷第5期CJTCMP,May2008,v01.23,No.5 已虚,气门乃闭”,则揭示了人体阳气随日节律的变 化。而且脉象也会随四时变化而不同。《素问·脉要 精微论》日:“脉其四时动奈何?…·万物之外,六合 之内,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 秋之忿,为冬之怒,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 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更主要的 是《素问·金匮真言论》明确提出“五脏应四时”理 论,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长夏、肺主秋、肾主冬,五 脏在各自的主季中,调节机体适应四时变化,这种调 节能力下降,就会出现相应的病变。可见,人体的生 理活动不仅仅随日月、四时被动地变化反映,而且具 有主动的调节适应能力。 4.把握“天人’关系为人所用 “子知医之道 乎:……而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 久,以教众庶,亦不疑始,医道论篇,可传后世,可以 为宝”(《素问·著至教论》)。强调为医的基本功夫 就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即要求掌握 天文、地理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影响,又要通晓生命活 动能“应”(适应)天,把握这些关系就能够积极地 预防和治疗疾病。所以,《素问·四气调神》提出“四 时养生”来提高机体的“应”天能力,预防疾病的发 生。相反逆四时而动,就会破坏“天人’关系,产生疾 病:“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 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此外,医道还可以把握“天人相应”,正确地治 疗疾病。《素问·八正神明论》日:“用针之服,必有 法则焉,今何法何则?岐伯对日:法天则地,合以天 光。…·.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 定乃刺之…··是以天寒无刺,天温无疑。月生无泻, 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 总之,“天人,’作为中医药理论的一个基本范 畴,认为“天道”自然,‘‘人道”有为。立足于“天人相 分”立场,为认识人体的生命运动,以“天地”为参 照物,进行比较研究,引进了“参”的思维方法,发现 了许多极有价值的“天人关系”,形成了中医理论体 系中的重要命题一“天人相应”。从“天人相分”经 ‘人参天地”到“天人相应”,是一个辩证的从分到 合,合中有分的否定之否定过程。因此,中医理论中 的“天人相应”命题,已与中国哲学史中的“天人合 一”、“天人_体”、“天人同类”、“天人感应”论有 了本质区别13I。 参考文献 【l】庞朴.说“参”.中国社会科学,198l,5:31 PANG Pu.Discussion of“Can”.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Pr嘲,198l,5:3l 【2】任秀玲.稷下黄老新学与中医理论的本质特征.中华中医药 杂志,2006,2l(11):643-645 RENⅪu-lingJi 1撕n Humlg L∞N∞do碍and E8舱nt国删ti鹄 0frI℃M neory.Cllim jounlal ofTradi60nal Chine靶MediciIle and Ph趼r脚y,2006'2l(11):643-645 【3】任秀玲.中医范畴.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l:64-81 REN)【iu—liIl昏Cme学0ry ofl℃M t11e眦y.Be巧i孵眦hing Hou∞《 Ancient C}Iine∞Medical B00l【s.2001:64—81 (收稿日期:200r7年8月18日) 全国第七届中医药继承创新与发展研讨会征文通知 中华中医药学会将于2008年8月在西藏拉萨市(暂定)召开“全国第七届中医药继承创新与发展研讨 会”,会议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杂志》社承办。会议将对中医药领域的继承、创新工作及 中医药研究新进展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同时邀请著名中医药专家作专题报告。现将有关征文事宜通知 如下: 一、征文内容:(1)中医药学科研究的新方法、新进展;(2)名老中医用药心得,民间偏方、验方验案分 析;(3)中医药学科特色优势的研究与思考;(4)中医药药物、保健食品、医疗、器械、新技术开发研究及临床 应用观察;(5)现代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研究与应用及其他方面改革的新思路;(6)中药学等方面继承基础上新的 想法和见解。 二、征文要求:未正式公开发表过的论文,论文务求主题鲜明、论据充分、资料详实;稿件篇幅在4000 字以内,关键词3—8个之间,注明作者具体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子信箱等。来稿请寄打印稿并发送电子 版,请在信封上注明“西藏会议征文”,邮件以“作者姓名+西藏会议征文”命名。请用word文档以附件的 形式发送,收到必回邮件。每篇论文共收审稿费、版面费380元,恕不退稿。截止日期:2008年5月30日。 三、联系方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北口樱花路甲4号,《中华中医药杂志》社(收);邮编: 100029:电话:010—64216650;E-mail:64216650@163.com。 万方数据
《黄帝内经》建构中医药理论的基本范畴—天人 旧数据 文献链接 者 任秀玲, REN Xiu-1ing 作者单位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呼和浩特,010110 中华中医药杂志sTPk 英文刊名: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年,卷(期) 2008,23(5) 被引用次数: 1.庞朴说”参”1981 2.任秀玲稷下黄老新学与中医理论的本质特征[期刊论文]-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11) 3.任秀玲中医范畴2001 1.杨杰.杜松. YANG Jie. DU Song《黄帝内经》中诊法理论体系概要[期刊论文]-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7) 2.任秀玲 REN XIU-ling《黄帝内经》建构中医药理论的基本范畴—取象[期刊论文]-中华中医药杂志 08,23(9) 3.任秀玲. REN Xiu-ling《黄帝内经》建构中医药理论的基本范畴——形神[期刊论文]-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8,23(6) 4.Sky环保&布袋&不呆—当环保邂逅时尚[期刊论文]-中外妇儿健康2009(1) 5.胡静丽 HU Jing-li服装消费与环保[期刊论文]-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3(3) 6.张亮.臧莉静.吴东利.王士林绿色服装生产认证体系探究[期刊论文]一纺织导报2008(8) 7.郭蕾.李静近20年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的探讨及发展[期刊论文]-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4(4) 8.喻秀兰顾红卫论《黄帝内经》天人相应思想及临床指导价值[期刊论文]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4,6(4 9.郭蕾天人相应论在临床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期刊论文]一中医药学报2002,30(3 10.孙不漏"奇八通天针"揭开千古周天之谜[期刊论文]-按摩与导引2002,18(1) 1.张明明.张建芳.张桂赫.王欢中医自我发展的哲学研究初探[期刊论文]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8)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yyxb200805015.aspx
《黄帝内经》建构中医药理论的基本范畴——天人 作者: 任秀玲, REN Xiu-ling 作者单位: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呼和浩特,010110 刊名: 中华中医药杂志 英文刊名: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年,卷(期): 2008,23(5) 被引用次数: 1次 参考文献(3条) 1.庞朴 说"参" 1981(05) 2.任秀玲 稷下黄老新学与中医理论的本质特征[期刊论文]-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6(11) 3.任秀玲 中医范畴 2001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杨杰.杜松.YANG Jie.DU Song 《黄帝内经》中诊法理论体系概要[期刊论文]-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7) 2. 任秀玲.REN Xiu-ling 《黄帝内经》建构中医药理论的基本范畴——取象[期刊论文]-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8,23(9) 3. 任秀玲.REN Xiu-ling 《黄帝内经》建构中医药理论的基本范畴——形神[期刊论文]-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8,23(6) 4. Sky 环保&布袋&不呆——当环保邂逅时尚[期刊论文]-中外妇儿健康2009(1) 5. 胡静丽.HU Jing-li 服装消费与环保[期刊论文]-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3(3) 6. 张亮.臧莉静.吴东利.王士林 绿色服装生产认证体系探究[期刊论文]-纺织导报2008(8) 7. 郭蕾.李静 近20年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的探讨及发展[期刊论文]-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4(4) 8. 喻秀兰.顾红卫 论《黄帝内经》天人相应思想及临床指导价值[期刊论文]-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4,6(4) 9. 郭蕾 天人相应论在临床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期刊论文]-中医药学报2002,30(3) 10. 孙不漏 "奇八通天针"揭开千古周天之谜[期刊论文]-按摩与导引2002,18(1) 引证文献(1条) 1.张明明.张建芳.张桂赫.王欢 中医自我发展的哲学研究初探[期刊论文]-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8(8)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gyyxb200805015.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