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卷第1期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6.No.I 2007年3月 Journal of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Mar.2007 转型期的社会风险及防范机制 刘庆珍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党校,北京101601) 摘要:通过对“风险共生”这一转型期社会风险特征及主要风险因素的分析,指出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防 范社会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在对典型社会风险理论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提出有关社会风险防范的若干 机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社会价值。 关键词:转型期:社会风险:风险共生:防范机制 中图分类号:D6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上7031(20070r010604 The social risk in transformation period and the precaution mechanism LIU Qing zhen (Party School,Ministry of Communicat io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Beijing 101601,China) Abstract: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social risk characterist ics and main risk factors of this "the risk is grow n"transformation period,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Chinese society in transformation period should take precaut ions against the social risk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social risk theory puts forw ard all sorts of mecha nisms against social risks which are significant to construct the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Key words transformation period;social risk;the risk is grown;precaution mechanism 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按照社会学 学家贝克(U Irich Beck)所提出的“风险社会”概 的理解,所谓社会转型即在实现从以农业为主的 念,并认为他的观点从特定的角度把握了现代社 传统社会向以工业化、城市化为标志的现代社会 会的本质,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前社会并制订相 转变的同时,还要完成从以计划经济为特征的总 应的政策提供了独特的有价值的参考。贝克认 体性社会向以市场经济为特征的多元化社会的转 为,风险本身并不是危险或灾难,而是一种危险或 变。当代中国因为这一巨大的社会变迁正在进入 灾难的可能性。贝克依据不同的社会形态区分了 一个风险社会甚至是高风险社会。因此,关注社 3类风险:一是前工业社会的风险,主要是地震、 会安全,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己成为转型社会所 飓风、传染病等:二是工业社会早期的风险,主要 面临的一个重要议题。 是安全事故、劳资矛盾、两极分化、失业、腐败等: 三是工业社会晚期的风险,也称现代风险,主要是 一社会转型期的风险特征 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核技术威胁、化学和基因等。 第一类是自然力的作用,第二类是资本原始积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德国社会 的结果,第三类是科技进步的产物。其中第一类 收稿日期:20060818 e伤者简介:刘庆珍I93ah杰黑龙江海伦刷教择Emal:l兜en巴served..hitp:Awww.cnki.net
第 6 卷 第 1 期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Vol. 6, No. 1 2007 年 3 月 Journal of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Mar. 2007 转型期的社会风险及防范机制 刘庆珍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党校, 北京 101601) 摘要: 通过对 风险共生 这一转型期社会风险特征及主要风险因素的分析, 指出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 防 范社会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并在对典型社会风险理论进行阐述的基础上, 提出有关社会风险防范的若干 机制,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社会价值。 关键词: 转型期; 社会风险; 风险共生; 防范机制 中图分类号: D691.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7031( 2007) 01010604 The social risk in transformation period and the precaution mechanism LIU Qingzhen ( Party School, M inistry of Communications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Beijing 101601, China) Abstract: T 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social risk characteristics and main risk factors of this the risk is g row n transformation period, 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Chinese society in transformation period should take precautions ag ainst the social risk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social risk theory puts forw ard all sorts of mecha nisms against social risks which are significant to construct the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Key words: transformation period; social risk; the risk is grown; precaution mechanism 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按照社会学 的理解, 所谓社会转型即在实现从以农业为主的 传统社会向以工业化、城市化为标志的现代社会 转变的同时, 还要完成从以计划经济为特征的总 体性社会向以市场经济为特征的多元化社会的转 变。当代中国因为这一巨大的社会变迁正在进入 一个风险社会甚至是高风险社会。因此, 关注社 会安全, 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 已成为转型社会所 面临的一个重要议题。 一、社会转型期的风险特征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德国社会 学家贝克( U lrich Beck) 所提出的 风险社会 概 念, 并认为他的观点从特定的角度把握了现代社 会的本质, 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前社会并制订相 应的政策提供了独特的有价值的参考。贝克认 为, 风险本身并不是危险或灾难, 而是一种危险或 灾难的可能性。贝克依据不同的社会形态区分了 3 类风险: 一是前工业社会的风险, 主要是地震、 飓风、传染病等; 二是工业社会早期的风险, 主要 是安全事故、劳资矛盾、两极分化、失业、腐败等; 三是工业社会晚期的风险, 也称现代风险, 主要是 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核技术威胁、化学和基因等。 第一类是自然力的作用, 第二类是资本原始积累 的结果, 第三类是科技进步的产物。其中第一类 收稿日期: 2006 0818 作者简介: 刘庆珍( 1953- ) , 女, 黑龙江海伦人, 副教授; Email:liuqingzhen@ bjjtx y. bj. cn
第1期 刘庆珍:转型期的社会风险及防范机制 107 风险属于自然风险,而第二和第三类风险则是人 风险叠加,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类自己制造出来的风险。本文讨论的社会风险主 (一)与工业化(即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 要指人为风险。与西方人所指的历时性风险即在 变)过程相关的发展问题 特定历史时期经历特定类型的风险不同,人们称 中国是后发展国家,在转型过程中选择了一 中国进入风险社会,主要是基于转型期的风险特 种先发展后治理的速度追赶型发展模式。在经济 征即“风险共生”而言的。 长期保持高速发展的同时,对社会风险重视不足。 所谓风险共生”,首先是基于中国目前正处 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于社会转型时期,转型期的社会形态既不是纯粹 1.管理跟不上发展步伐 传统的,也不是纯粹现代的,而是一种混合形态。 由于过分关注发展的速度、规模等数量指标, 除了前工业社会的传统风险,如自然灾害、传染病 而对安全、质量、结构等投入太少,管理滞后,留下 等依然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安全构成威胁 很多安全方面的隐患,重大项目的决策失误也时 外,现代化进程中不断涌现和加剧的失业问题、安 有发生。 全事故等工业社会早期的风险正处于高发势头: 2.发展不全面、不科学 此外,中国对外开放已有20余年,大量引进先进 具体表现为:(1)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不适 技术的同时,晚期工业社会的技术风险因素也在 应。长期以来,两种生产都是粗放型的,致使人口 不断积聚,并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来。同时,还应 规模过大,并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也影响了 该看到,中国的社会转型是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 人口自身素质的提高。人口问题加大了转型的难 下发生的,国与国之间交流越来越频繁,联系越来 度,制约了现代化进程。(2)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 越紧密,现代风险的影响己超越国家疆界,如金融 调。表现为重物不重人,重建设轻民生。在经济 风险、环境风险、技术风险、生物入侵等随时可能 长期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有利于国民素质提高 对我们的安全造成威胁。正是基于转型时期的这 的教育事业长期投入不足,社会保障体系亦未适 种风险共生特征,才说中国开始进入风险社会。 时建立,原因主要是发展导向上存在偏频。(3)经 此外,转型期风险共生特征还有另外一层含 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不和谐。我国经济的快速 义,即中国的社会转型表现为结构转型与体制转 发展除了以社会发展滞后为代价,还以环境生态 轨同时启动。发达国家经历的社会转型,是单纯 作牺牲,发展最快的地区一般也是污染最严重的 的现代化过程,而我们除了要从传统的农业社会 地区。中国的资源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指数都 向现代工业社会的社会结构转型之外,还要完成 位居世界前列。(4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体制转轨。这种复 隔绝的户籍制度造就了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长期 合转型无疑会加剧社会的风险程度。 实行的工农业产品剪刀差政策使三农问题成为制 约现代化的难题,导致我国己经成为世界上城乡 二、转型期的主要社会风险因素 差距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二)与城市化(从以乡村为主的社会向以城 中国社会转型的复合性特点,决定了我们的 市为主的社会转变)过程相关的问题 社会转型不仅难度大且风险也大。转型过程中,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孪生姊妹,城市化过程将 旧的社会控制机制、整合机制有的趋于解体,有的 使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近几年,我国城 正在失效。如以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为基础的传 市化水平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从2000年 统社会的家族、熟人控制机制已经衰微:旧有的建 到2005年,城市化水平由36.09%提高到 立在乡土范围之上的道德舆论等社会控制力量已 42.99%,平均每年提高1.38个百分点。“十一 显乏力:改革开放前以“单位”为典型特征的依靠 五”时期,我国城市化仍将会保持快速发展的趋 行政力量为主的社会整合机制也逐渐失效,体制 势。 之外的单位己经不再作为政府行政机构的延伸, 1.流动人口问题特别是农民工问题 因而也就不再承担政府的行政整合功能。与此同 农民工是流动人口中一个很大的群体,同时 时,新的体系与机制尚未建立或完善,表现为各种 又是一个弱势群体。干最脏最累的活,拿最少的 矛盾集史释放,许多问题交织在起,致使转型期Pub钱基手拿不到钱,没有年何福利与保障,他们是:L
风险属于自然风险, 而第二和第三类风险则是人 类自己制造出来的风险。本文讨论的社会风险主 要指人为风险。与西方人所指的历时性风险即在 特定历史时期经历特定类型的风险不同, 人们称 中国进入风险社会, 主要是基于转型期的风险特 征即 风险共生 而言的。 所谓 风险共生 , 首先是基于中国目前正处 于社会转型时期, 转型期的社会形态既不是纯粹 传统的, 也不是纯粹现代的, 而是一种混合形态。 除了前工业社会的传统风险, 如自然灾害、传染病 等依然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安全构成威胁 外, 现代化进程中不断涌现和加剧的失业问题、安 全事故等工业社会早期的风险正处于高发势头; 此外, 中国对外开放已有 20 余年, 大量引进先进 技术的同时, 晚期工业社会的技术风险因素也在 不断积聚, 并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来。同时, 还应 该看到, 中国的社会转型是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 下发生的, 国与国之间交流越来越频繁, 联系越来 越紧密, 现代风险的影响已超越国家疆界, 如金融 风险、环境风险、技术风险、生物入侵等随时可能 对我们的安全造成威胁。正是基于转型时期的这 种风险共生特征, 才说中国开始进入风险社会。 此外, 转型期风险共生特征还有另外一层含 义, 即中国的社会转型表现为结构转型与体制转 轨同时启动。发达国家经历的社会转型, 是单纯 的现代化过程, 而我们除了要从传统的农业社会 向现代工业社会的社会结构转型之外, 还要完成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体制转轨。这种复 合转型无疑会加剧社会的风险程度。 二、转型期的主要社会风险因素 中国社会转型的复合性特点, 决定了我们的 社会转型不仅难度大且风险也大。转型过程中, 旧的社会控制机制、整合机制有的趋于解体, 有的 正在失效。如以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为基础的传 统社会的家族、熟人控制机制已经衰微; 旧有的建 立在乡土范围之上的道德舆论等社会控制力量已 显乏力; 改革开放前以 单位 为典型特征的依靠 行政力量为主的社会整合机制也逐渐失效, 体制 之外的单位已经不再作为政府行政机构的延伸, 因而也就不再承担政府的行政整合功能。与此同 时, 新的体系与机制尚未建立或完善, 表现为各种 矛盾集中释放, 许多问题交织在一起, 致使转型期 风险叠加, 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 一) 与工业化( 即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 变) 过程相关的发展问题 中国是后发展国家, 在转型过程中选择了一 种先发展后治理的速度追赶型发展模式。在经济 长期保持高速发展的同时, 对社会风险重视不足。 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1. 管理跟不上发展步伐 由于过分关注发展的速度、规模等数量指标, 而对安全、质量、结构等投入太少, 管理滞后, 留下 很多安全方面的隐患, 重大项目的决策失误也时 有发生。 2. 发展不全面、不科学 具体表现为: ( 1) 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不适 应。长期以来, 两种生产都是粗放型的, 致使人口 规模过大, 并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也影响了 人口自身素质的提高。人口问题加大了转型的难 度, 制约了现代化进程。( 2) 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 调。表现为重物不重人, 重建设轻民生。在经济 长期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 有利于国民素质提高 的教育事业长期投入不足, 社会保障体系亦未适 时建立, 原因主要是发展导向上存在偏颇。( 3) 经 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不和谐。我国经济的快速 发展除了以社会发展滞后为代价, 还以环境生态 作牺牲, 发展最快的地区一般也是污染最严重的 地区。中国的资源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指数都 位居世界前列。( 4) 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 隔绝的户籍制度造就了城乡二元社会结构, 长期 实行的工农业产品剪刀差政策使三农问题成为制 约现代化的难题, 导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城乡 差距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 二) 与城市化( 从以乡村为主的社会向以城 市为主的社会转变) 过程相关的问题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孪生姊妹, 城市化过程将 使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近几年, 我国城 市化水平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从 2000 年 到 2005 年, 城 市化 水 平 由 36. 09% 提高 到 42. 99%, 平均每年提高 1. 38 个百分点。 十一 五 时期, 我国城市化仍将会保持快速发展的趋 势。[ 1] 1. 流动人口问题特别是农民工问题 农民工是流动人口中一个很大的群体, 同时 又是一个弱势群体。干最脏最累的活, 拿最少的 钱甚至拿不到钱, 没有任何福利与保障。他们是 第 1 期 刘庆珍: 转型期的社会风险及防范机制 107
108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6卷 城市中的边缘人,除了工作与收入不稳定之外,还 理转换的过程。市场伦理与传统伦理因在转换中 要面对城里人歧视的目光。由于天天与城里人进 激烈的摩擦而双双失效,并形成价值真空,进而导 行近距离的生活比较,很容易产生心理失衡,一旦 致人们精神空虚、心理冲突、行为困惑、价值迷失, 遭遇强刺激,容易产生过激或越轨行为,这也是近 生活无所遵循,行为任由本能驱使,于是利己心普 年来城市犯罪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关 遍膨胀,假冒伪劣、坑蒙拐骗、贪污腐败等失范行 注农民工群体的生存状况,消除歧视性体制和政 为盛行,导致政治交往、经济交往和社会交往中的 策性障碍,为农民工创造平等的发展机会,是城市 信任度普遍降低。这直接导致人们对企业信用、 化过程中必须直面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商业信用、个人信用缺乏信心。这种信用、信任、 2.城市管理问题 信仰危机构成了转型期社会的深层风险因素。 中国城市化的加速度,使城市规模急剧膨胀, 3.腐败问题 城市的学校、医院超负荷运转,基础设施不堪重 腐败问题在任何社会、任何时期都不同程度 负。此外,交通堵塞,秩序混乱,公共卫生、公共文 地存在,但大面积的腐败与体制转轨有关系。体 明程度下降,城市环境恶化。教育设施、邮电通 制转轨是以改革的形式发动的,任何改革政策的 讯、园林绿化及防灾减灾等都不能适应未来城市 出台都很难触动改革发动者自身的利益,相反还 化的要求。尤其是很多城市道路拥挤、水电气供 可能借改革之机不断强化既得利益,这在某种程 应不足、人均拥有城市公共设施及服务低下将成 度上加剧了贫富差距。更有甚者,一些资源和权 为今后制约城市化进程的突出问题。城市人口密 力的垄断者,由于仅靠分配的倾斜还不能满足不 集,单位集中,任何管理上的疏漏都可能引发社会 断膨胀的私欲,便利用转轨时期体制的漏洞,将市 问题,必须引起充分关注。 场经济的交换规则泛化,大搞权钱交易,以权谋 (三)与体制转轨相关的问题 私,甚至发展到买官卖官,干部提拔市场化,严重 1.分配不公、贫富差距、两极分化问题 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腐败势头如果得 体制转轨过程中,由于存在着资源垄断下的 不到有效遏制,很可能会成为腐蚀既有政治秩序 不合理分配,致使垄断资源的部门极力扩大部门 合法性的重要社会根源。 利益,垄断权力的部门则设租寻租进行权钱交易, (四)弱势群体问题 这直接造成了收入差距的不合理扩大。改革分配 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轨过程 规则就意味着原有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必然引 中,随着铁饭碗被打破,城市居民从“单位人”向 起社会群体地位的重新排序。随着收入差距的逐 “社会人”转变,城市里出现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 渐拉大,社会已经分化为两极,一极是由政治、经 的弱势群体,主要包括下岗、失业、待业人员、效益 济、知识等精英组成的强势群体,另一极是由农 欠佳企业的职工及部分离退休职工和他们的赡养 民、工人及体制外的普通劳动者构成的弱势群体。 人口。与此同时,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对 由于这两极缺少共同的利益基础,达不成共识,甚 耕地的大量征用,失地农民数量越来越多,他们已 至相互隔阂、敌对,增加了社会的紧张程度。改革 经成为种田无地、上班无岗、社会保障无份”的新 选择效率并不等于人们放弃了对公平的追求。综 “三无”人员,这实际上是把农村隐性失业问题转 合各种调查结果,目前公众对分配不公的不满程 变成了城市显性失业问题。这些城乡弱势群体都 度相当高,且一些不满情绪己经转为对改革及对 面临较高的社会风险,而其抗风险能力普遍较弱。 政府的不认同。这种状况如不能得到扭转,将发 事实上,这些弱势群体面临的风险也是社会风险 展成为威胁社会稳定的主要风险因素。 的一部分,因而对于社会弱势群体风险的化解更 2.信用、信任、信仰缺失问题 多依赖于整个社会的保障体系和抗风险机制。 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在乡土社会的格局下,在 传统伦理的基础上匆匆前行的,旧有的价值系统 三、转型期的社会风险防范机制 己经失去了对现实生活的解释力,市场经济本身 的伦理尚未建立,己经建立的部分也未及深入。 (一)建立风险监控机制 根据市场经济建立的法制规则同社会强大的文化 1.强化风险意识 传统之阒存森着很太的差距转裂期典悬两种伦Publishi表型时期,风险恭生:危机四伏,政府以及各n
城市中的边缘人, 除了工作与收入不稳定之外, 还 要面对城里人歧视的目光。由于天天与城里人进 行近距离的生活比较, 很容易产生心理失衡, 一旦 遭遇强刺激, 容易产生过激或越轨行为, 这也是近 年来城市犯罪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 关 注农民工群体的生存状况, 消除歧视性体制和政 策性障碍, 为农民工创造平等的发展机会, 是城市 化过程中必须直面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2. 城市管理问题 中国城市化的加速度, 使城市规模急剧膨胀, 城市的学校、医院超负荷运转, 基础设施不堪重 负。此外, 交通堵塞, 秩序混乱, 公共卫生、公共文 明程度下降, 城市环境恶化。教育设施、邮电通 讯、园林绿化及防灾减灾等都不能适应未来城市 化的要求。尤其是很多城市道路拥挤、水电气供 应不足、人均拥有城市公共设施及服务低下将成 为今后制约城市化进程的突出问题。城市人口密 集, 单位集中, 任何管理上的疏漏都可能引发社会 问题, 必须引起充分关注。 ( 三) 与体制转轨相关的问题 1. 分配不公、贫富差距、两极分化问题 体制转轨过程中, 由于存在着资源垄断下的 不合理分配, 致使垄断资源的部门极力扩大部门 利益, 垄断权力的部门则设租寻租进行权钱交易, 这直接造成了收入差距的不合理扩大。改革分配 规则就意味着原有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 必然引 起社会群体地位的重新排序。随着收入差距的逐 渐拉大, 社会已经分化为两极, 一极是由政治、经 济、知识等精英组成的强势群体, 另一极是由农 民、工人及体制外的普通劳动者构成的弱势群体。 由于这两极缺少共同的利益基础, 达不成共识, 甚 至相互隔阂、敌对, 增加了社会的紧张程度。改革 选择效率并不等于人们放弃了对公平的追求。综 合各种调查结果, 目前公众对分配不公的不满程 度相当高, 且一些不满情绪已经转为对改革及对 政府的不认同。这种状况如不能得到扭转, 将发 展成为威胁社会稳定的主要风险因素。 2. 信用、信任、信仰缺失问题 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在乡土社会的格局下, 在 传统伦理的基础上匆匆前行的, 旧有的价值系统 已经失去了对现实生活的解释力, 市场经济本身 的伦理尚未建立, 已经建立的部分也未及深入。 根据市场经济建立的法制规则同社会强大的文化 传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转型期也是两种伦 理转换的过程。市场伦理与传统伦理因在转换中 激烈的摩擦而双双失效, 并形成价值真空, 进而导 致人们精神空虚、心理冲突、行为困惑、价值迷失, 生活无所遵循, 行为任由本能驱使, 于是利己心普 遍膨胀, 假冒伪劣、坑蒙拐骗、贪污腐败等失范行 为盛行, 导致政治交往、经济交往和社会交往中的 信任度普遍降低。这直接导致人们对企业信用、 商业信用、个人信用缺乏信心。这种信用、信任、 信仰危机构成了转型期社会的深层风险因素。 3. 腐败问题 腐败问题在任何社会、任何时期都不同程度 地存在, 但大面积的腐败与体制转轨有关系。体 制转轨是以改革的形式发动的, 任何改革政策的 出台都很难触动改革发动者自身的利益, 相反还 可能借改革之机不断强化既得利益, 这在某种程 度上加剧了贫富差距。更有甚者, 一些资源和权 力的垄断者, 由于仅靠分配的倾斜还不能满足不 断膨胀的私欲, 便利用转轨时期体制的漏洞, 将市 场经济的交换规则泛化, 大搞权钱交易, 以权谋 私, 甚至发展到买官卖官, 干部提拔市场化, 严重 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腐败势头如果得 不到有效遏制, 很可能会成为腐蚀既有政治秩序 合法性的重要社会根源。 ( 四) 弱势群体问题 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轨过程 中, 随着铁饭碗被打破, 城市居民从 单位人 向 社会人 转变, 城市里出现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 的弱势群体, 主要包括下岗、失业、待业人员、效益 欠佳企业的职工及部分离退休职工和他们的赡养 人口。与此同时,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对 耕地的大量征用, 失地农民数量越来越多, 他们已 经成为 种田无地、上班无岗、社会保障无份 的新 三无 人员, 这实际上是把农村隐性失业问题转 变成了城市显性失业问题。这些城乡弱势群体都 面临较高的社会风险, 而其抗风险能力普遍较弱。 事实上, 这些弱势群体面临的风险也是社会风险 的一部分, 因而对于社会弱势群体风险的化解更 多依赖于整个社会的保障体系和抗风险机制。 三、转型期的社会风险防范机制 ( 一) 建立风险监控机制 1. 强化风险意识 转型时期, 风险共生, 危机四伏, 政府以及各 108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 6 卷
第1期 刘庆珍:转型期的社会风险及防范机制 109 级领导干部应有风险意识,在出台改革政策时要 弱势群体实施的直接的补偿为正补偿机制。仅有 统筹兼顾,顾全大局,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正补偿机制还不够,同时还要实行对高收入群体 尽可能少地制造社会不稳定因素。与其防范风 征收超额累进个人所得税、遗产税等逆补偿机制。 险、化解风险,不如自觉减少人为制造的风险。同 两种补偿机制双管齐下,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 时有针对性地普及风险防范知识,增强各级领导 既补偿了社会弱势群体的物质损失,同时又补偿 的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了他们对公平的心理诉求。 2.加强风险研究,建立风险预警和监控机制 (四建立公平开放的社会流动机制 在社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中,特别要注意对 传统与现代社会的一个根本区别主要在于是 就业指数、腐败指数、贫富差距指数、社会骚动与 否开放。衡量社会是否开放的一个重要尺度,主 社会对骚动的反响指数等方面的监控。其中,失 要看有无社会流动及流动的程度。改革开放以 业指数如果居高不下,意味着社会成员的利益直 后,不仅有了地区之间、职业之间的水平流动,而 接受损:贫富差距指数如果偏高,普通民众会有严 且有了城乡之间、体制内向体制外的垂直流动。 重的相对挫折感而腐败往往是社会动乱的引爆 总的看来,水平流动基本没有阻力,但垂直流动还 器:同时,要对社会风险的警示指数即社会群体性 是阻碍重重。如城乡流动中的户籍限制、体制内 事件以及社会对群体性事件的反响倍加关注,要 外的不同待遇、干部的单向流动以及终身制、机会 采取积极措施,防患于未然。 垄断、身份固化、人为强化等级差距等表面开放而 (二)建立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约束机制 核心封闭的社会结构,与市场经济条件下主体意 发展是社会转型的支撑,这个承重墙不能坍 识的觉醒以及政治宣言中的民主诉求格格不入。 塌。发展中的问题还要靠发展来解决。目前最迫 不平等则要求有流动,政府应该创设公平的社会 切的是要调整发展理念,不能再延续以牺牲民生 流动机制使所有社会成员不论是城里人还是乡 质量、公共福利和环境生态为代价去换取经济高 下人,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都能够有机会改变先 增长的发展思路。增长不等于发展,这是两个不 赋命运,顺利地实现个人地位的跃升,而不是人为 同的范畴。发展是指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人与自 地制造或强化等级差距。正是机会均等,才可能 然和谐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必须摒弃以增长 使处于社会底层的人看到前途与希望,才不至于 代发展的传统发展观.切实树立以人为本和全面、 因绝望铤而走险。 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五)建立社会安全阀机制 仅有好的发展观念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将其 不满与敌对情绪的产生大多与利益受损相联 落到实处。具体说就是要统筹好各种矛盾,处理 系,转型期必然伴随利益的调整,从而引发一些不 好各方面关系,如效益与安全的关系、公正执法与 满与对立情绪,就像一台蒸汽锅炉,气压越升越 保障发展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等等。最重 高,如果无法排泄气体,势必造成严重后果。安全 要的是要建立起确保科学发展观有效落实的约束 阀的功能在于及时排泄积聚的气体,社会安全阀 机制。其中,建立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的设计就是建立相对稳定的功能联系和沟通渠 就是保证科学发展观有效贯彻的决定性因素。对 道,使不满与敌对情绪得到及时的疏导或转移,对 干部政绩的考核要全面,不仅有效率指标、速度指 社会起到减压作用。所谓功能联系就是通过多种 标,还要有公平指标、质量指标以及就业、社保、环 纽带如家庭、社会团体、非政府组织等将人们联系 境等对社会贡献方面的指标。同时建立决策失误 起来,降低社会成员的孤立程度,减少其对社会的 责任追究制度。 疏离感。因为人们之间的相互依赖、协作、交换关 (三)建立具有补偿性质的社会保障机制 系越紧密,就越有可能采取多种折中选择来抑制 现在当务之急是创新社会保障思路,探索占 暴力对抗、缓释激烈冲突。所谓沟通渠道即创设 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和农民工社保体系的建立。 多种让人们表达不满与紧张的合法方式、场合及 同时采取积极主动的就业服务措施,促进下岗职 机会,允许不同意见与对立情绪得以适时宣泄与 工再就业。其实实施再就业工程也是一种保障, 表达,防止矛盾的过度积累与压抑。一般说来,沟 是一种更积极的保障,促使保障对象由他保走向 (下转至第113页) 自保,g因些,就北点保障同等惠要:这种对祛余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i http://www.cnki.net
级领导干部应有风险意识, 在出台改革政策时要 统筹兼顾, 顾全大局, 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尽可能少地制造社会不稳定因素。与其防范风 险、化解风险, 不如自觉减少人为制造的风险。同 时有针对性地普及风险防范知识, 增强各级领导 的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2. 加强风险研究, 建立风险预警和监控机制 在社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中, 特别要注意对 就业指数、腐败指数、贫富差距指数、社会骚动与 社会对骚动的反响指数等方面的监控。其中, 失 业指数如果居高不下, 意味着社会成员的利益直 接受损; 贫富差距指数如果偏高, 普通民众会有严 重的相对挫折感; 而腐败往往是社会动乱的引爆 器; 同时, 要对社会风险的警示指数即社会群体性 事件以及社会对群体性事件的反响倍加关注, 要 采取积极措施, 防患于未然。 ( 二) 建立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约束机制 发展是社会转型的支撑, 这个承重墙不能坍 塌。发展中的问题还要靠发展来解决。目前最迫 切的是要调整发展理念, 不能再延续以牺牲民生 质量、公共福利和环境生态为代价去换取经济高 增长的发展思路。增长不等于发展, 这是两个不 同的范畴。发展是指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人与自 然和谐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必须摒弃以增长 代发展的传统发展观, 切实树立以人为本和全面、 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仅有好的发展观念还不够, 更重要的是将其 落到实处。具体说就是要统筹好各种矛盾, 处理 好各方面关系, 如效益与安全的关系、公正执法与 保障发展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等等。最重 要的是要建立起确保科学发展观有效落实的约束 机制。其中, 建立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就是保证科学发展观有效贯彻的决定性因素。对 干部政绩的考核要全面, 不仅有效率指标、速度指 标, 还要有公平指标、质量指标以及就业、社保、环 境等对社会贡献方面的指标。同时建立决策失误 责任追究制度。 ( 三) 建立具有补偿性质的社会保障机制 现在当务之急是创新社会保障思路, 探索占 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和农民工社保体系的建立。 同时采取积极主动的就业服务措施, 促进下岗职 工再就业。其实实施再就业工程也是一种保障, 是一种更积极的保障, 促使保障对象由他保走向 自保。因此, 就业与保障同等重要。这种对社会 弱势群体实施的直接的补偿为正补偿机制。仅有 正补偿机制还不够, 同时还要实行对高收入群体 征收超额累进个人所得税、遗产税等逆补偿机制。 两种补偿机制双管齐下, 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 既补偿了社会弱势群体的物质损失, 同时又补偿 了他们对公平的心理诉求。 ( 四) 建立公平开放的社会流动机制 传统与现代社会的一个根本区别主要在于是 否开放。衡量社会是否开放的一个重要尺度, 主 要看有无社会流动及流动的程度。改革开放以 后, 不仅有了地区之间、职业之间的水平流动, 而 且有了城乡之间、体制内向体制外的垂直流动。 总的看来, 水平流动基本没有阻力, 但垂直流动还 是阻碍重重。如城乡流动中的户籍限制、体制内 外的不同待遇、干部的单向流动以及终身制、机会 垄断、身份固化、人为强化等级差距等表面开放而 核心封闭的社会结构, 与市场经济条件下主体意 识的觉醒以及政治宣言中的民主诉求格格不入。 不平等则要求有流动, 政府应该创设公平的社会 流动机制, 使所有社会成员不论是城里人还是乡 下人, 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都能够有机会改变先 赋命运, 顺利地实现个人地位的跃升, 而不是人为 地制造或强化等级差距。正是机会均等, 才可能 使处于社会底层的人看到前途与希望, 才不至于 因绝望铤而走险。 ( 五) 建立社会安全阀机制 不满与敌对情绪的产生大多与利益受损相联 系, 转型期必然伴随利益的调整, 从而引发一些不 满与对立情绪, 就像一台蒸汽锅炉, 气压越升越 高, 如果无法排泄气体, 势必造成严重后果。安全 阀的功能在于及时排泄积聚的气体, 社会安全阀 的设计就是建立相对稳定的功能联系和沟通渠 道, 使不满与敌对情绪得到及时的疏导或转移, 对 社会起到减压作用。所谓功能联系就是通过多种 纽带如家庭、社会团体、非政府组织等将人们联系 起来, 降低社会成员的孤立程度, 减少其对社会的 疏离感。因为人们之间的相互依赖、协作、交换关 系越紧密, 就越有可能采取多种折中选择来抑制 暴力对抗、缓释激烈冲突。所谓沟通渠道即创设 多种让人们表达不满与紧张的合法方式、场合及 机会, 允许不同意见与对立情绪得以适时宣泄与 表达, 防止矛盾的过度积累与压抑。一般说来, 沟 ( 下转至第 113 页) 第 1 期 刘庆珍: 转型期的社会风险及防范机制 109
第1期 冯文华,等:论消费文化变迁中的连锁感应规律 113 文化的各个要素不是孤立、静止地存在着。因此, 式,采用相应的调适手段,才能丰富和促进消费文 在考察某种消费文化的某个要素的性质、特点和 化实现健康顺利的变迁。 作用时,就不能孤立地就该要素而论该要素,一定 3.促进建设性轰动,避免破坏性轰动 要在考察它和其他各相关要素的互动感应联系, 连锁感应规律指出,在消费文化变迁过程中, 把它放在系统整体的联系中来确定它的性质、状 由于传播路径具有放大机制,同时消费文化在传 态和功能,否则就不能正确认清它的真实面目。 播中具有文化增殖功能,所以,在各因素相互感应 2.遵循规律,改进和提高调适方法 中,相同性质和方向的要素变化容易产生轰动。 消费文化变迁的连锁感应虽然有主观的承 这种轰动,有些是建设性的,有利于人民幸福和社 认,但其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会进步,有些是与社会发展目标相违背的,具有破 但是,人们可以依据这种规律,采取适当的方法, 坏力。因此可以采取适当方式促进建设性轰动的 调控消费文化变迁的运动和发展方向。比如,哪 到来,防止或避免破坏性轰动的发生。这是掌握 些消费文化的改变是需要新闻媒体做舆论导向, 连锁感应规律最为重要的一种意义和作用。 哪些消费文化的变化需要靠法规政策来约束,哪 参考文献: 些消费文化的进展需要用行政手段来监督干预等 []普里高金.从混沌到有序[M].沈小峰,曾庆宏,译.上 等。依据不同的消费文化变迁及其互动感应方 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180. (上接第109页) 通渠道越畅通,人们在遭受挫折后作出过激反应 天,已经具备了查询市场主体及社会成员有关诚 的可能性就越小。能发挥社会安全阀作用的形式 信方面不良记录的技术条件,从而保证诚实守信 有很多,如各种兴趣组织、民间俱乐部、听证会制 者及时规避风险。这需要政府加大这方面的投 度、任免公示、网上论谈、媒体披露、热线电话、心 入,加强对市场主体诚信的监管,加强对社会成员 理咨询等,只要运用得当,社会安全阀机制对于抑 公信行为的规范。同时建立健全社会信用联合管 制犯罪、化解风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特殊意 理制度,建立跨地区、跨部门的诚信信息交换机 义。 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此外,除了加大对以诚 (六)重建社会共享的价值体系 实守信为荣、以欺诈蒙骗为耻”的宣传力度和在全 转型期传统文化己经断裂,且对现实生活缺 社会营造信用文化之外,还要加大法律对不诚信 乏解释力,但人又不能没有精神依托,不能没有行 行为的约束力度,使不诚信主体为其不良行为付 为准则,否则,社会失范行为就会激增,社会风险 出相应的代价。 就会加剧。重建共享的价值观是一项艰巨任务, 参考文献: 现实的选择就是贴近本土文化,贴近百姓生活,将 [1]我国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升[EB0L].【2006-11- 神圣的政治诉求还俗为大众伦理,构建使所有社 16].http://w ww.ccgov.c/baix ing/baigz20061116- 会成员都能普遍接受的共享的价值体系,在内涵 001.htm. 上要求与传统文化相衔接,与市场规则相一致,与 [2]郑杭生,洪大用.中国转型期的社会安全隐患与对策 主流价值相契合,同时又具有普适性。最现实的 [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5). [3)赵延东.风险社会与风险治理[J].学习时报,20043): 选择就是建立以信用、信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诚 25 信体系。信用、信任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4乌尔里希·贝克.从工业社会到风险社会(上篇):关于 可以成为处理各种世俗关系的准则,并可以起到 人类生存、社会结构和生态启蒙等问题的思考[刀.马 行为定向和规范的作用。同时,具有可操作性。 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3). 在现代科技手段高度发达特别是互联网出现的今 [习芭芭拉.亚当.风险社会及其超越:社会理论的关键议 题[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文化的各个要素不是孤立、静止地存在着。因此, 在考察某种消费文化的某个要素的性质、特点和 作用时, 就不能孤立地就该要素而论该要素, 一定 要在考察它和其他各相关要素的互动感应联系, 把它放在系统整体的联系中来确定它的性质、状 态和功能, 否则就不能正确认清它的真实面目。 2. 遵循规律, 改进和提高调适方法 消费文化变迁的连锁感应虽然有主观的承 认, 但其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但是, 人们可以依据这种规律, 采取适当的方法, 调控消费文化变迁的运动和发展方向。比如, 哪 些消费文化的改变是需要新闻媒体做舆论导向, 哪些消费文化的变化需要靠法规政策来约束, 哪 些消费文化的进展需要用行政手段来监督干预等 等。依据不同的消费文化变迁及其互动感应方 式, 采用相应的调适手段, 才能丰富和促进消费文 化实现健康顺利的变迁。 3. 促进建设性轰动, 避免破坏性轰动 连锁感应规律指出, 在消费文化变迁过程中, 由于传播路径具有放大机制, 同时消费文化在传 播中具有文化增殖功能, 所以, 在各因素相互感应 中, 相同性质和方向的要素变化容易产生轰动。 这种轰动, 有些是建设性的, 有利于人民幸福和社 会进步, 有些是与社会发展目标相违背的, 具有破 坏力。因此可以采取适当方式促进建设性轰动的 到来, 防止或避免破坏性轰动的发生。这是掌握 连锁感应规律最为重要的一种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 1] 普里高金. 从混沌到有序[ M] . 沈小峰, 曾庆宏, 译. 上 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 180. ( 上接第 109 页) 通渠道越畅通, 人们在遭受挫折后作出过激反应 的可能性就越小。能发挥社会安全阀作用的形式 有很多, 如各种兴趣组织、民间俱乐部、听证会制 度、任免公示、网上论谈、媒体披露、热线电话、心 理咨询等, 只要运用得当, 社会安全阀机制对于抑 制犯罪、化解风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特殊意 义。 ( 六) 重建社会共享的价值体系 转型期传统文化已经断裂, 且对现实生活缺 乏解释力, 但人又不能没有精神依托, 不能没有行 为准则, 否则, 社会失范行为就会激增, 社会风险 就会加剧。重建共享的价值观是一项艰巨任务, 现实的选择就是贴近本土文化, 贴近百姓生活, 将 神圣的政治诉求还俗为大众伦理, 构建使所有社 会成员都能普遍接受的共享的价值体系, 在内涵 上要求与传统文化相衔接, 与市场规则相一致, 与 主流价值相契合, 同时又具有普适性。最现实的 选择就是建立以信用、信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诚 信体系。信用、信任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可以成为处理各种世俗关系的准则, 并可以起到 行为定向和规范的作用。同时, 具有可操作性。 在现代科技手段高度发达特别是互联网出现的今 天, 已经具备了查询市场主体及社会成员有关诚 信方面不良记录的技术条件, 从而保证诚实守信 者及时规避风险。这需要政府加大这方面的投 入, 加强对市场主体诚信的监管, 加强对社会成员 公信行为的规范。同时建立健全社会信用联合管 理制度, 建立跨地区、跨部门的诚信信息交换机 制,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此外, 除了加大对 以诚 实守信为荣、以欺诈蒙骗为耻 的宣传力度和在全 社会营造信用文化之外, 还要加大法律对不诚信 行为的约束力度, 使不诚信主体为其不良行为付 出相应的代价。 参考文献: [ 1] 我国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EB/ OL] . [ 2006 - 11- 16] . http: / / w ww . ccgov . cn/ baix ing/ baig z20061116 - 001. htm. [ 2] 郑杭生, 洪大用. 中国转型期的社会安全隐患与对策 [J]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4( 5) . [ 3] 赵延东. 风险社会与风险治理[J] . 学习时报, 2004( 3) : 25. [ 4] 乌尔里希∀贝克. 从工业社会到风险社会( 上篇) : 关于 人类生存、社会结构和生态启蒙等问题的思考[ J] . 马 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3( 3) . [ 5] 芭芭拉. 亚当. 风险社会及其超越: 社会理论的关键议 题[ M] .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5. 第 1 期 冯文华, 等: 论消费文化变迁中的连锁感应规律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