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吉林大学:风险与预期——社会保障对中国居民消费与储蓄行为的影响(王一)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19,文件大小:249.02KB,团购合买
中国经济继续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但出现了总需求不足下的居民储蓄总量持续攀升的状况,高储蓄、低消费所造成的内需不足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良性运行的主要制约因素,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是老百姓不敢花钱的重要原因。本文分析了中国社会保障水平及社会保障制度对居民储蓄行为的影响,试图从社会保障角度来探讨扩大内部需求、刺激居民消费和增进国民福祉的关键。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社会 风险与预期:社会保障对 2009·5 Society 第29卷 中国居民消费与储蓄行为的 影响 王 摘要:目前,中国经济继续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但出现了总需求不足下的居 民储蓄总量持续攀升的状况,高储蓄、低消费所造成的内需不足已经成为中 国经济快速发展和良性运行的主要制约因素,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是老 百姓不敢花钱的重要原因。本文分析了中国社会保障水平及社会保障制度 对居民储蓄行为的影响,试图从社会保障角度来探讨扩大内部需求、刺激居 民消费和增进国民福祉的关键。 关键词:储蓄消费风险预期社会保障水平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中国的高储蓄率问题备受关注。根据GDP的支出法统 计,2007年中国的储蓄率达到43.9%,比“六五”开端的1981年上升了 近15个百分点,而且仍呈上升趋势。不可否认,中国自1978年以来稳 定增长的储蓄率为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武剑(1999)曾对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影响经济增长各要素的贡献度进行过研究,计量结 果显示,资本形成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超过其他要素之和,达到 53.6%。袁志刚等(2000:2002)通过两期的叠代模型分析却认为,中国 的储蓄率己经过高;王晖、宫希魁(2000)也指出,中国高储蓄率存在巨 大的隐患。事实上,中国的高储蓄率问题已经在需求层面上导致了内 需不足与消费率低迷的现象。王端(2000)指出,1992年至1999年,城 镇居民的消费增长率从15.4%下降到1.3%:朱国林、范建勇和严燕 (2002)认为,中国居民最终消费率与世界上其他绝大多数国家相比较 王一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保障系硕士 本研究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07&D049)资助。 ·132·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社会 2009 ·5 Society 第 29 卷 风险与预期 : 社会保障对 中国居民消费与储蓄行为的 影响 王 一 王 一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保障系 硕士 本研究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07 &ZD049) 资助。 摘 要 :目前 ,中国经济继续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但出现了总需求不足下的居 民储蓄总量持续攀升的状况 ,高储蓄、低消费所造成的内需不足已经成为中 国经济快速发展和良性运行的主要制约因素 ,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是老 百姓不敢花钱的重要原因。本文分析了中国社会保障水平及社会保障制度 对居民储蓄行为的影响 ,试图从社会保障角度来探讨扩大内部需求、刺激居 民消费和增进国民福祉的关键。 关键词 :储蓄 消费 风险 预期 社会保障水平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 ,中国的高储蓄率问题备受关注。根据 GDP 的支出法统 计 ,2007 年中国的储蓄率达到 43. 9 % ,比“六五”开端的 1981 年上升了 近 15 个百分点 ,而且仍呈上升趋势。不可否认 ,中国自 1978 年以来稳 定增长的储蓄率为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 ,武剑 (1999) 曾对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影响经济增长各要素的贡献度进行过研究 ,计量结 果显示 ,资本形成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超过其他要素之和 ,达到 53. 6 %。袁志刚等(2000 ;2002) 通过两期的叠代模型分析却认为 ,中国 的储蓄率已经过高 ;王晖、宫希魁 (2000) 也指出 ,中国高储蓄率存在巨 大的隐患。事实上 ,中国的高储蓄率问题已经在需求层面上导致了内 需不足与消费率低迷的现象。王端(2000) 指出 ,1992 年至 1999 年 ,城 镇居民的消费增长率从 15. 4 %下降到 1. 3 % ;朱国林、范建勇和严燕 (2002) 认为 ,中国居民最终消费率与世界上其他绝大多数国家相比较 ·132 ·

风险与预期:社会保障对中国居民消费与储蓄行为的影响 低。消费需求不振导致投资机会减少,大量储蓄无法转化为资本投资, 对宏观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当前,在重大自然灾害频发、国内需求不 足、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面临着严峻的考 验,此时,优化经济发展模式、扩大内部需求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更加凸显出来,高储蓄、低消费的格局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亟待解决的一 个难题。对此,政府和中央银行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采 取一系列措施以扩大内需,但与预期效果仍有距离,居民消费需求疲软 的现象并未得到彻底扭转。需求管理的困境需要我们更为细致地分析 中国的高储蓄率问题,以寻找影响中国居民消费和储蓄行为的深层次 因素。 社会保障作为国家(政府)对国民收入进行再次分配和使用的一种 特殊形式,必然会对社会成员的收入水平收入路径以及未来的不确定 性风险的预期产生影响,并进而影响到居民的消费和储蓄行为,因此, 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和储蓄行为的影响就成为宏观经济分析和社会政 策决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有关社会保障对储蓄影响的争议则贯穿 于30年来全球社会保障制度变革的全过程,各种理论和观点从不同的 模型出发也得出了不尽相同的结论。其中,生命周期理论为探讨社会 保障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比较恰当的理论框架,因此,有关社会保障对储 蓄影响的研究大多是在这一框架下进行的。在传统的生命周期模型 (Modigliani,1954)框架内,社会保障的引入会导致私人储蓄1:1地减 少:而Feldstein(1974)的扩展的生命周期模型则强调了社会保障的 “引致退休效应”(Induced Retirement Effect),因而得出以下结论:社 会保障对储蓄的净影响取决于财富替代效应与引致退休效应之间的权 衡:行为生命周期模型(Modigliani,1991)则运用心理学的观点否定了 以前生命周期模型中的理性经济人和财富可互换性假定,从而否定了 原有的社会保障大幅度减少私人储蓄的观点。总之,到目前为止,任何 一种模型或观点都没有囊括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 经过近30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国已经在城镇初步建立起具有现代 意义的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然而,社会保障对中国居民储蓄行为的 影响是否显著,社会保障与居民储蓄之间的关系究竞是正相关还是负 相关,这些问题并没能得到确实的解答,尚需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进 行深入的探讨。因此,本文将从社会保障对居民储蓄是否存在显著影 ·133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低。消费需求不振导致投资机会减少 ,大量储蓄无法转化为资本投资 , 对宏观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当前 ,在重大自然灾害频发、国内需求不 足、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断扩大的背景下 ,中国经济面临着严峻的考 验 ,此时 ,优化经济发展模式、扩大内部需求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更加凸显出来 ,高储蓄、低消费的格局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亟待解决的一 个难题。对此 ,政府和中央银行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采 取一系列措施以扩大内需 ,但与预期效果仍有距离 ,居民消费需求疲软 的现象并未得到彻底扭转。需求管理的困境需要我们更为细致地分析 中国的高储蓄率问题 ,以寻找影响中国居民消费和储蓄行为的深层次 因素。 社会保障作为国家(政府) 对国民收入进行再次分配和使用的一种 特殊形式 ,必然会对社会成员的收入水平、收入路径以及未来的不确定 性风险的预期产生影响 ,并进而影响到居民的消费和储蓄行为 ,因此 , 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和储蓄行为的影响就成为宏观经济分析和社会政 策决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有关社会保障对储蓄影响的争议则贯穿 于 30 年来全球社会保障制度变革的全过程 ,各种理论和观点从不同的 模型出发也得出了不尽相同的结论。其中 ,生命周期理论为探讨社会 保障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比较恰当的理论框架 ,因此 ,有关社会保障对储 蓄影响的研究大多是在这一框架下进行的。在传统的生命周期模型 (Modigliani ,1954) 框架内 ,社会保障的引入会导致私人储蓄 1 :1 地减 少 ;而 Feldstein (1974) 的扩展的生命周期模型则强调了社会保障的 “引致退休效应”( Induced Retirement Effect) ,因而得出以下结论 :社 会保障对储蓄的净影响取决于财富替代效应与引致退休效应之间的权 衡 ;行为生命周期模型 (Modigliani ,1991) 则运用心理学的观点否定了 以前生命周期模型中的理性经济人和财富可互换性假定 ,从而否定了 原有的社会保障大幅度减少私人储蓄的观点。总之 ,到目前为止 ,任何 一种模型或观点都没有囊括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 经过近 30 年的改革与发展 ,中国已经在城镇初步建立起具有现代 意义的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然而 ,社会保障对中国居民储蓄行为的 影响是否显著 ,社会保障与居民储蓄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正相关还是负 相关 ,这些问题并没能得到确实的解答 ,尚需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进 行深入的探讨。因此 ,本文将从社会保障对居民储蓄是否存在显著影 ·133 · 风险与预期 :社会保障对中国居民消费与储蓄行为的影响

社会2009·5 响这一原初问题出发,进行有一定实证基础的理论分析,探讨中国社会 保障制度对居民消费与储蓄行为的具体影响。 二、方法与模型 为了判定社会保障对居民储蓄是否存在显著性影响,本文选择人 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居民储蓄率两个变量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由 于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创和恢复期,其数据的代 表性值得商榷,因此,本文选择的研究区间是1989年至2005年。 (一)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 社会保障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 的高低程度,具体地说,是社会保障总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即 b=B/GDP(穆怀中,2002:110),是从宏观经济运行的角度确定社会 保障资金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是反映社会保障制度运行情况的重要 指标。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地区)享受到社会 保降待遇的社会成员平均每人占有的社会保障份额即。=D =b1 入N,也就是社会保障水平除以社会保障的覆盖率。因为社会保障 水平的提高包括人均水平的提高和覆盖率的提高两个方面,而单独考 虑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能够避开由于社会保障对象的增加而造成的 支出增加,从而更纯粹地反映社会保障状况。中国现行的社会保障体 系主要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四个部分组成,社 会保障总支出应是这四部分的总和,其中每个部分又可分为许多具体 的分项目。本文所用的数据即是从这些项目出发,将各项目的支出全 部进行统计得出的。 新中国的社会保障事业自创建以来,在经历了十年动乱的破坏、十 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恢复、发展和改革以后,随着国民经济实力的不断 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制度正在逐步完善,社会保 障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见表1)。 从表1的统计数据来看,中国社会保障水平总体而言呈现逐年增 1B表示社会保障总支出,b表示社会保障支出水平,b'表示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N表示 总人口数,n表示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人数。 ·134·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响这一原初问题出发 ,进行有一定实证基础的理论分析 ,探讨中国社会 保障制度对居民消费与储蓄行为的具体影响。 二、方法与模型 为了判定社会保障对居民储蓄是否存在显著性影响 ,本文选择人 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居民储蓄率两个变量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由 于 20 世纪 80 年代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创和恢复期 ,其数据的代 表性值得商榷 ,因此 ,本文选择的研究区间是 1989 年至 2005 年。 (一) 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 社会保障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地区) 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 的高低程度 ,具体地说 ,是社会保障总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即 b = B / GDP(穆怀中 ,2002 :110) ,是从宏观经济运行的角度确定社会 保障资金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是反映社会保障制度运行情况的重要 指标。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地区) 享受到社会 保障待遇的社会成员平均每人占有的社会保障份额 ,即 b′= B/ n GD P/ N = b n/ N 1 ,也就是社会保障水平除以社会保障的覆盖率。因为社会保障 水平的提高包括人均水平的提高和覆盖率的提高两个方面 ,而单独考 虑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能够避开由于社会保障对象的增加而造成的 支出增加 ,从而更纯粹地反映社会保障状况。中国现行的社会保障体 系主要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四个部分组成 ,社 会保障总支出应是这四部分的总和 ,其中每个部分又可分为许多具体 的分项目。本文所用的数据即是从这些项目出发 ,将各项目的支出全 部进行统计得出的。 1 B 表示社会保障总支出 ,b 表示社会保障支出水平 ,b′表示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 ,N 表示 总人口数 ,n 表示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人数。 新中国的社会保障事业自创建以来 ,在经历了十年动乱的破坏、十 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恢复、发展和改革以后 ,随着国民经济实力的不断 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社会保障制度正在逐步完善 ,社会保 障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见表 1) 。 从表 1 的统计数据来看 ,中国社会保障水平总体而言呈现逐年增 ·134 · 社会 ·2009 ·5

风险与预期:社会保障对中国居民消费与储蓄行为的影响 表1:中国的社会保障水平(1980年-2005年)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人均社会 GDP 年份 总支出 支出水平 覆盖率 保障支出 (亿元) (亿元) (%) (%) 水平(%) 1980 4517.8 153.9 3.41 15.12 0.2255 1981 4862.4 174.1 3.58 15.81 0.2464 1982 5294.7 200.1 3.78 16.47 0.2395 1983 5934.5 234.3 3.95 16.99 0.2225 1984 7171 281.8 3.93 17.02 0.2109 1985 8964.4 357.4 3.99 19.13 0.2129 1986 10202.2 448.1 4.39 21.40 0.2086 1987 11962.5 537.9 4.50 24.91 0.1980 1988 14928.3 695.6 4.66 26.42 0.1701 1989 16909.2 815.4 4.82 28.32 0.1539 1990 18547.9 990.1 5.34 29.65 0.1498 1991 21617.8 1158 5.36 31.44 0.1471 1992 26638.1 1372.5 5.15 30.84 0.1326 1993 34634.4 1739.9 5.02 30.50 0.1271 1994 46759.4 2044.9 4.37 29.33 0.1203 1995 58478.1 2464.5 4.21 30.92 0.1172 1996 67884.6 2846.5 4.19 32.13 0.1304 1997 74462.6 3176.3 4.27 31.58 0.1352 1998 78345.2 3522.5 4.50 29.32 0.1535 1999 82067.5 4866.9 5.93 34.26 0.1731 2000 89468.1 5330.6 5.96 36.32 0.1641 2001 97314.8 6508.6 6.69 38.50 0.1738 2002 105172.3 6972.9 6.63 40.81 0.1625 2003 117390.2 7865.1 6.70 43.25 0.1549 2004 136875.9 9198.1 6.72 45.85 0.1466 2005 183868 12503 6.80 48.63 0.1398 注:表1中的数据根据《中因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有关数字整 理而成。社会保障支出的具体项目包括: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费、企业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失业保险基金支 出、工伤保险基金支出、生育保险基金支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 活保障支出、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扣除居民个人卫生支出以外的 卫生总费用、补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支出,以及企业关闭破产用于社会 保障方面的支出,等等。社会保障对象包括养老保险对象、失业保险对 象医疗保险对象、工伤保险对象、生育保险对象及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等等。 ·135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表 1 :中国的社会保障水平(1980 年22005 年) 年 份 GDP (亿元) 社会保障 总支出 (亿元) 社会保障 支出水平 ( %) 社会保障 覆盖率 ( %) 人均社会 保障支出 水平( %) 1980 4 517. 8 153. 9 3. 41 15. 12 0. 2255 1981 4 862. 4 174. 1 3. 58 15. 81 0. 2464 1982 5 294. 7 200. 1 3. 78 16. 47 0. 2395 1983 5 934. 5 234. 3 3. 95 16. 99 0. 2225 1984 7 171 281. 8 3. 93 17. 02 0. 2109 1985 8 964. 4 357. 4 3. 99 19. 13 0. 2129 1986 10 202. 2 448. 1 4. 39 21. 40 0. 2086 1987 11 962. 5 537. 9 4. 50 24. 91 0. 1980 1988 14 928. 3 695. 6 4. 66 26. 42 0. 1701 1989 16 909. 2 815. 4 4. 82 28. 32 0. 1539 1990 18 547. 9 990. 1 5. 34 29. 65 0. 1498 1991 21 617. 8 1 158 5. 36 31. 44 0. 1471 1992 26 638. 1 1 372. 5 5. 15 30. 84 0. 1326 1993 34 634. 4 1 739. 9 5. 02 30. 50 0. 1271 1994 46 759. 4 2 044. 9 4. 37 29. 33 0. 1203 1995 58 478. 1 2 464. 5 4. 21 30. 92 0. 1172 1996 67 884. 6 2 846. 5 4. 19 32. 13 0. 1304 1997 74 462. 6 3 176. 3 4. 27 31. 58 0. 1352 1998 78 345. 2 3 522. 5 4. 50 29. 32 0. 1535 1999 82 067. 5 4 866. 9 5. 93 34. 26 0. 1731 2000 89 468. 1 5 330. 6 5. 96 36. 32 0. 1641 2001 97 314. 8 6 508. 6 6. 69 38. 50 0. 1738 2002 105 172. 3 6 972. 9 6. 63 40. 81 0. 1625 2003 117 390. 2 7 865. 1 6. 70 43. 25 0. 1549 2004 136 875. 9 9 198. 1 6. 72 45. 85 0. 1466 2005 183 868 12 503 6. 80 48. 63 0. 1398 注 :表 1 中的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有关数字整 理而成。社会保障支出的具体项目包括 :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费、企业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失业保险基金支 出、工伤保险基金支出、生育保险基金支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 活保障支出、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扣除居民个人卫生支出以外的 卫生总费用、补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支出 ,以及企业关闭破产用于社会 保障方面的支出 ,等等。社会保障对象包括养老保险对象、失业保险对 象、医疗保险对象、工伤保险对象、生育保险对象及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 等等。 ·135 · 风险与预期 :社会保障对中国居民消费与储蓄行为的影响

社会·2009·5 表2:1989年2005年中国居民的储蓄状况 GDP GNP 可支配GNP 居民储蓄 居民储蓄率 年份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 1989 16909.2 16917.8 16860.1 6303.6 37.39 1990 18547.9 18598.4 18412.5 7047.3 38.27 1991 21617.8 21662.5 21377 8231.1 38.50 1992 26638.1 26651.9 26571 10618.9 39.96 1993 34634.4 34560.5 34706.3 14524.2 41.85 1994 46759.4 46670 46727.7 19931.7 42.65 1995 58478.1 57494.9 59850.2 26215.2 43.80 1996 67884.6 66850.5 68906.1 28902.2 41.94 1997 74462.6 73142.7 73100.1 29520.7 40.38 1998 78345.2 76967.2 76931.8 30525.9 39.68 1999 82067.46 80579.36 80538.5 30815.8 38.26 2000 89468.1 88254 88201.7 33600.8 38.10 2001 97314.8 95727.85 95657.6 36730.2 38.40 2002 105172.3 97375.14 97102.8 37578.8 38.27 2003 117390.2 99352.46 99021 38053.8 38.43 2004 136875.9 118438.09 116854.2 45444.6 38.89 2005 183868 167437.84 166672.3 64885.5 38.93 注:表2中居民储蓄率=(居民储蓄/可支配GNP)X100%; 1989~2001年相关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等有关 数据; 2002~2005年相关数据根据增长率等指标估算得出。 长的趋势,从1980年的3.41%上升到2005年的6.80%。20世纪90 年代以后,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原来以单位为主的保障功能逐渐 弱化,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才刚刚起步,覆盖范围一时难以扩大,因此 这一时期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较低,由1993年的5.02%下降到1994 年的4.37%,这种4%的水平一直持续到1998年前后。1998年以后, 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上升到5%左右,并一直保持稳步上升的趋势,至 2005年达到6.80%。这种上升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中国 加快了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 ·136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表 2 :1989 年22005 年中国居民的储蓄状况 年份 GDP (亿元) GNP (亿元) 可支配 GNP (亿元) 居民储蓄 (亿元) 居民储蓄率 ( %) 1989 16 909. 2 16 917. 8 16 860. 1 6 303. 6 37. 39 1990 1 8547. 9 18 598. 4 18 412. 5 7 047. 3 38. 27 1991 21 617. 8 21 662. 5 21 377 8 231. 1 38. 50 1992 26 638. 1 26 651. 9 26 571 10 618. 9 39. 96 1993 34 634. 4 34 560. 5 34 706. 3 14 524. 2 41. 85 1994 46 759. 4 46 670 46 727. 7 19 931. 7 42. 65 1995 58 478. 1 57 494. 9 59 850. 2 26 215. 2 43. 80 1996 67 884. 6 66 850. 5 68 906. 1 28 902. 2 41. 94 1997 74 462. 6 73 142. 7 73 100. 1 29 520. 7 40. 38 1998 78 345. 2 76 967. 2 76 931. 8 30 525. 9 39. 68 1999 82 067. 46 80 579. 36 80 538. 5 30 815. 8 38. 26 2000 89 468. 1 88 254 88 201. 7 33 600. 8 38. 10 2001 97 314. 8 95 727. 85 95 657. 6 36 730. 2 38. 40 2002 105 172. 3 97 375. 14 97 102. 8 37 578. 8 38. 27 2003 117 390. 2 99 352. 46 99 021 38 053. 8 38. 43 2004 136 875. 9 118 438. 09 116 854. 2 45 444. 6 38. 89 2005 183 868 167 437. 84 166 672. 3 64 885. 5 38. 93 注 :表 2 中居民储蓄率 = (居民储蓄/ 可支配 GNP) ×100 % ; 1989~2001 年相关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等有关 数据 ; 2002~2005 年相关数据根据增长率等指标估算得出。 长的趋势 ,从 1980 年的 3. 41 %上升到 2005 年的 6. 80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 ,原来以单位为主的保障功能逐渐 弱化 ,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才刚刚起步 ,覆盖范围一时难以扩大 ,因此 这一时期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较低 ,由 1993 年的 5. 02 %下降到 1994 年的4. 37 % ,这种 4 %的水平一直持续到 1998 年前后。1998 年以后 , 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上升到 5 %左右 ,并一直保持稳步上升的趋势 ,至 2005 年达到 6. 80 %。这种上升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 ,中国 加快了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 ·136 · 社会 ·2009 ·5

风险与预期:社会保障对中国居民消费与储蓄行为的影响 保障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改革的步伐,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 步扩大:另一方面,为了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 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以及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应 保尽保”,各级财政部门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大幅度增长。 (二)居民储蓄率 居民储蓄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储蓄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是指居民储蓄占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实 力不断增强,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在此背景下,从表2中可以看出, 1989年至2005年中国的居民储蓄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居民储蓄 率保持在40%左右。到2006年1月末,中国居民储蓄余额己经突破 了14.8万亿人民币。 表3:中国人均社会保障水平与居民储蓄率模型数据(19892005年) 年份 居民储蓄率(%) 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 1989 37.39 0.1539 1990 38.27 0.1498 1991 38.50 0.1471 1992 39.96 0.1326 1993 41.85 0.1271 1994 42.65 0.1203 1995 43.80 0.1172 1996 41.94 0.1304 1997 40.38 0.1352 1998 39.68 0.1535 1999 38.26 0.1731 2000 38.10 0.1641 2001 38.40 0.1738 2002 38.27 0.1625 2003 38.43 0.1549 2004 38.89 0.1466 2005 38.93 0.1398 ·137·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保障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改革的步伐 ,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 步扩大 ;另一方面 ,为了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 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以及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应 保尽保”,各级财政部门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大幅度增长。 (二) 居民储蓄率 居民储蓄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 储蓄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 是指居民储蓄占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经济实 力不断增强 ,居民收入持续增加 ,在此背景下 ,从表 2 中可以看出 , 1989 年至 2005 年中国的居民储蓄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 ,居民储蓄 率保持在 40 %左右。到 2006 年 1 月末 ,中国居民储蓄余额已经突破 了 14. 8 万亿人民币。 表 3 :中国人均社会保障水平与居民储蓄率模型数据(198922005 年) 年份 居民储蓄率( %) 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 %) 1989 37. 39 0. 1539 1990 38. 27 0. 1498 1991 38. 50 0. 1471 1992 39. 96 0. 1326 1993 41. 85 0. 1271 1994 42. 65 0. 1203 1995 43. 80 0. 1172 1996 41. 94 0. 1304 1997 40. 38 0. 1352 1998 39. 68 0. 1535 1999 38. 26 0. 1731 2000 38. 10 0. 1641 2001 38. 40 0. 1738 2002 38. 27 0. 1625 2003 38. 43 0. 1549 2004 38. 89 0. 1466 2005 38. 93 0. 1398 ·137 · 风险与预期 :社会保障对中国居民消费与储蓄行为的影响

社会2009·5 人均社会保障水平与居民储蓄率是反映社会保障对储蓄影响的两 个有代表性的变量,以其为基础建立中国社会保障水平与居民储蓄率 这两个变量(见表3)的线性模型是 y=a+Bx 其中,x代表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y代表居民储蓄率。 通过SPSS软件计算,对社会保障水平和居民储蓄率进行相关分 析所得出的相关系数,如表4所示。 表4:人均社会保障水平和居民储蓄率的相关系数 居民储蓄率(%)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 居民储蓄率(%) 1 -0.857 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 -0.857 注:显著水平为0.05 中国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和居民储蓄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0.857,说明二者之间存在较强的负相关关系,即人均社会保障支出 水平的提高,可以促使中国居民的储蓄率降低。 对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和居民储蓄率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的模型 估计如下: y=53.17092.748x 标准化模型为: y=-0.857x R2=0.716 对得到的结果进行如下的分析和说明。 (1)R=0.716(拟合优度检验),说明在影响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因 素中,有71.6%可以通过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进行说明。也就是 说,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对中国居民储 蓄的解释力度为71.6%。 (2)B=-0.857,这表明1991年至2007年间,在不考虑其他因素 的影响下,中国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每提高1.0%,中国居民的储蓄 率将下降0.857%。 (3)T检验(系数检验,检验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对居民储蓄率 的影响是否显著)。经验证,T=0.00<0.05,满足系数要求,因此B在 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即中国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对居民储蓄 ·138·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人均社会保障水平与居民储蓄率是反映社会保障对储蓄影响的两 个有代表性的变量 ,以其为基础建立中国社会保障水平与居民储蓄率 这两个变量(见表 3) 的线性模型是 y = α+βx 其中 ,x 代表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 ,y 代表居民储蓄率。 通过 SPSS 软件计算 ,对社会保障水平和居民储蓄率进行相关分 析所得出的相关系数 ,如表 4 所示。 表 4 :人均社会保障水平和居民储蓄率的相关系数 居民储蓄率( %) 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 %) 居民储蓄率( %) 1 20. 857 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 %) 20. 857 1 注 :显著水平为 0. 05 中国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和居民储蓄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 0. 857 ,说明二者之间存在较强的负相关关系 ,即人均社会保障支出 水平的提高 ,可以促使中国居民的储蓄率降低。 对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和居民储蓄率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的模型 估计如下 : y = 53. 170292. 748x 标准化模型为 : y =20. 857x R 2 = 0. 716 对得到的结果进行如下的分析和说明。 (1) R 2 = 0. 716 (拟合优度检验) ,说明在影响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因 素中 ,有 71. 6 %可以通过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进行说明。也就是 说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 ,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对中国居民储 蓄的解释力度为 71. 6 %。 (2)β= - 0. 857 ,这表明 1991 年至 2007 年间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 的影响下 ,中国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每提高 1. 0 % ,中国居民的储蓄 率将下降 0. 857 %。 (3) T 检验(系数检验 ,检验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对居民储蓄率 的影响是否显著) 。经验证 , T = 0. 00 < 0. 05 ,满足系数要求 ,因此 β, 在 0. 0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即中国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对居民储蓄 ·138 · 社会 ·2009 ·5

风险与预期:社会保障对中国居民消费与储蓄行为的影响 率的影响是显著的。 (4)F检验(检验模型中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居民储蓄率之间 是否满足线性要求)。经验证,F=0.00<0.05,满足线性要求,因此, 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中国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居民储蓄率之 间确实满足线性要求,具有推论意义。 结合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的人均社 会保障支出水平对居民储蓄率有较为显著的影响,二者之间存在着较 强的负相关关系(即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居民储蓄率), 1991年至2007年间的数据分析表明,中国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每 提高1%,居民储蓄率将下降0.857%。 三、分析 中国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居民储蓄率之间呈现出较为显著的 负相关关系。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是反映社会保障状况的一个重要 指标,而居民储蓄率反映的是居民储蓄状况,这说明在中国,社会保障 对居民储蓄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预防性储蓄理论的框架对解释这一 实证结论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预防性储蓄是指风险厌恶的消费者为 预防未来的不确定性而进行的储蓄(周振华,2003)。Leland(1968)发 现,相对于确定情况而言,在不确定情况下,行为人会采取更为谨慎的 消费行为,因此,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就会使行为人降低当前消 费而提高储蓄,这种增加的储蓄就是居民的预防性储蓄(朱国林、范建 勇、严燕,2002)。预防性储蓄理论强调,储蓄不仅仅是为了在生命周期 内配置资源,同时也是为了对不确定性事件加以预防和保险。因此,居 民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受就会影响到他们当期的消费和储蓄行为,如 果居民对未来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风险预期,那么,他们就会减少当期 消费而增加储蓄。在现实中,居民的不确定性感受来自多个方面,但总 体上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另一类是未来支 出的不确定性。前者主要包括收入的大幅度降低或者失业,后者则包 括由于患有疾病或遭遇伤害而面临巨额的医疗费用支出,以及子女的 未来教育费用支出等。社会保障具有社会保险方面的含义和功能,因 此,社会保障就可以通过降低消费者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感 受,增强居民应对未来事件发生的处理能力来影响居民的消费和储蓄 ·139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率的影响是显著的。 (4) F 检验(检验模型中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居民储蓄率之间 是否满足线性要求) 。经验证 ,F = 0. 00 < 0. 05 ,满足线性要求 ,因此 , 在0. 05的显著性水平下 ,中国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居民储蓄率之 间确实满足线性要求 ,具有推论意义。 结合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中国的人均社 会保障支出水平对居民储蓄率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二者之间存在着较 强的负相关关系(即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居民储蓄率) , 1991 年至 2007 年间的数据分析表明 ,中国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每 提高 1 % ,居民储蓄率将下降 0. 857 %。 三、分析 中国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居民储蓄率之间呈现出较为显著的 负相关关系。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是反映社会保障状况的一个重要 指标 ,而居民储蓄率反映的是居民储蓄状况 ,这说明在中国 ,社会保障 对居民储蓄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预防性储蓄理论的框架对解释这一 实证结论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预防性储蓄是指风险厌恶的消费者为 预防未来的不确定性而进行的储蓄(周振华 ,2003) 。Leland (1968) 发 现 ,相对于确定情况而言 ,在不确定情况下 ,行为人会采取更为谨慎的 消费行为 ,因此 ,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就会使行为人降低当前消 费而提高储蓄 ,这种增加的储蓄就是居民的预防性储蓄 (朱国林、范建 勇、严燕 ,2002) 。预防性储蓄理论强调 ,储蓄不仅仅是为了在生命周期 内配置资源 ,同时也是为了对不确定性事件加以预防和保险。因此 ,居 民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受就会影响到他们当期的消费和储蓄行为 ,如 果居民对未来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风险预期 ,那么 ,他们就会减少当期 消费而增加储蓄。在现实中 ,居民的不确定性感受来自多个方面 ,但总 体上可以划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 ,另一类是未来支 出的不确定性。前者主要包括收入的大幅度降低或者失业 ,后者则包 括由于患有疾病或遭遇伤害而面临巨额的医疗费用支出 ,以及子女的 未来教育费用支出等。社会保障具有社会保险方面的含义和功能 ,因 此 ,社会保障就可以通过降低消费者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感 受 ,增强居民应对未来事件发生的处理能力来影响居民的消费和储蓄 ·139 · 风险与预期 :社会保障对中国居民消费与储蓄行为的影响

社会2009·5 行为。Leimer和Richardson(1992)从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风险调整和 风险溢价的角度分析了社会保障对居民预防性储蓄和不确定性风险预 期的影响。他们认为,“当消费者感觉其自身的未来收入是有风险的, 这些有风险的收入构成支持居民消费的资产组合,这些资产组合包括 来自于未来劳动收入的人力资本财富,也包括来自于未来社会保障收 益的社会保障财富(如养老金社会保障收入、医疗社会保险收入等),以 及来自于私人赠与和遗产的私人家庭转移财富等,这些预期的未来财 富会对居民所持有的资产组合的风险产生影响”(转引自朱国林、范建 勇、严燕,2002:5)。社会保障的特点对居民所持有的资产组合的总体 风险能够产生较大的影响,因为社会保障体系具有保险的功能和特征, 能够分散社会成员所面临的固有风险,比如,养老社会保险针对居民的 生命周期或寿命不确定性风险,医疗社会保险针对居民的疾病风险,失 业社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针对居民的人力资本风险,等等。因 此,在居民的资产组合中如果包含社会保障财富,居民就会提高其长期 消费倾向并降低预防性储蓄(周振华,2003:138)。居民对未来的不确 定性感受会影响到居民当期的消费和储蓄行为,而社会保障体系能够 通过分散社会成员所面临的固有风险,来降低消费者对未来收入和支 出的不确定性感受,增强居民应对未来事件发生的理性预期能力和处 理能力,进而影响居民的消费和储蓄行为。 通过对预防性储蓄理论的分析,可以得出“居民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感受会影响到居民当期的消费和储蓄行为”的结论,因此说明,在1991 年-2005年这段时间里,社会保障的支出水平和整体运行状况,使居民 存在着较大程度的不确定性感受。究其原因,应该从中国社会保障制 度的改革谈起,因为中国改革前后的社会保障制度差距巨大,社会保障 支出的方向和范围也有所不同。可以说,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既 不是在一张白纸上写字,也不是对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进行小修 小补,而是在过去已经确立并实施数十年之久、惠及亿万国民的一整套 社会保障政策的基础上,为适应这种制度所依托的经济基础与组织结 构的重大变化而进行的全面改革,是一场对原有制度安排的颠覆性革 命。这种革命必然会对居民的心理预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寻找 社会保障给居民带来不确定性感受的原因,应该从社会保障制度的改 革入手。 ·140·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行为。Leimer 和 Richardson (1992) 从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风险调整和 风险溢价的角度分析了社会保障对居民预防性储蓄和不确定性风险预 期的影响。他们认为“, 当消费者感觉其自身的未来收入是有风险的 , 这些有风险的收入构成支持居民消费的资产组合 ,这些资产组合包括 来自于未来劳动收入的人力资本财富 ,也包括来自于未来社会保障收 益的社会保障财富(如养老金社会保障收入、医疗社会保险收入等) ,以 及来自于私人赠与和遗产的私人家庭转移财富等 ,这些预期的未来财 富会对居民所持有的资产组合的风险产生影响”(转引自朱国林、范建 勇、严燕 ,2002 :5) 。社会保障的特点对居民所持有的资产组合的总体 风险能够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为社会保障体系具有保险的功能和特征 , 能够分散社会成员所面临的固有风险 ,比如 ,养老社会保险针对居民的 生命周期或寿命不确定性风险 ,医疗社会保险针对居民的疾病风险 ,失 业社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针对居民的人力资本风险 ,等等。因 此 ,在居民的资产组合中如果包含社会保障财富 ,居民就会提高其长期 消费倾向并降低预防性储蓄(周振华 ,2003 :138) 。居民对未来的不确 定性感受会影响到居民当期的消费和储蓄行为 ,而社会保障体系能够 通过分散社会成员所面临的固有风险 ,来降低消费者对未来收入和支 出的不确定性感受 ,增强居民应对未来事件发生的理性预期能力和处 理能力 ,进而影响居民的消费和储蓄行为。 通过对预防性储蓄理论的分析 ,可以得出“居民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感受会影响到居民当期的消费和储蓄行为”的结论 ,因此说明 ,在 1991 年22005 年这段时间里 ,社会保障的支出水平和整体运行状况 ,使居民 存在着较大程度的不确定性感受。究其原因 ,应该从中国社会保障制 度的改革谈起 ,因为中国改革前后的社会保障制度差距巨大 ,社会保障 支出的方向和范围也有所不同。可以说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既 不是在一张白纸上写字 ,也不是对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进行小修 小补 ,而是在过去已经确立并实施数十年之久、惠及亿万国民的一整套 社会保障政策的基础上 ,为适应这种制度所依托的经济基础与组织结 构的重大变化而进行的全面改革 ,是一场对原有制度安排的颠覆性革 命。这种革命必然会对居民的心理预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 ,寻找 社会保障给居民带来不确定性感受的原因 ,应该从社会保障制度的改 革入手。 ·140 · 社会 ·2009 ·5

风险与预期:社会保障对中国居民消费与储蓄行为的影响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曾经历过一个稳定的单位组织时代,大多 数社会成员进入各种具体的“单位组织”中,并且由所在的单位组织给 予他们社会行为的权利、身份和合法性地位,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代 表和维护他们的利益,控制他们的行为。单位组织依赖于国家,个人依 赖于单位组织,同时国家又有赖于单位组织来整合社会,单位组织构成 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在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 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强调国家-单位个人利益高度一致 的原则下,由国家扮演着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者、保障者的角色,再由 国家和单位共同扮演着社会保障供给者、实施者的角色,国家与单位相 互依存,共同承担责任;而社会成员与其所在的单位构成一种不可分割 的关系,并且无偿享受社会保障的相关待遇。郑功成(2002:68)将这 种形态的社会保障定义为国家单位保障制模式。 在国家-单位保障体制下,养老方面,城镇居民享受具有浓厚社会 福利色彩的退休养老制度,即职工在工作期间不需要缴纳养老保险费, 退休后在其所在单位领取养老金。医疗方面,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障是 通过公费医疗制度和劳保医疗制度实现的,公费医疗的享受范围主要 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以及国家正式核准的高等学校在校学生; 劳保医疗的覆盖范围是国营企业和城镇大集体企业的职工,并且,职工 的直系亲属按规定也可以享受部分劳保医疗待遇。就业方面,国家实 行统包统配的劳动就业制度,在城镇实行“全民就业”政策,对城镇劳动 者实行统一安排,将劳动者按计划分配到各个“工作单位”,在理论上是 不存在失业的。同时,城镇居民还享受着许多福利待遇,如住房、幼儿 入托、子女入(升)学教育等等,这些福利待遇完全由国家无条件提供。 另外,国家还建立了工伤保障、生育保障、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社会保 障制度。可以说,中国城镇居民以较低的工资收入换取了国家的全民 就业和终身福利保障的承诺。 总之,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表现出一种“低工资、高福 利”的形态,是由政府和单位“统包”的社会福利制度。福利水平虽然不 能和欧洲福利国家相比,但也几乎实现了“从摇篮到坟墓”的低水平的 福利制度。 而国家的这种全面负责的态度却是一种政府职能越位的表现,因 为政府的做法使居民对风险的预期呈现出非理性特征。新古典消费函 ·141·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中国曾经历过一个稳定的单位组织时代 ,大多 数社会成员进入各种具体的“单位组织”中 ,并且由所在的单位组织给 予他们社会行为的权利、身份和合法性地位 ,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 ,代 表和维护他们的利益 ,控制他们的行为。单位组织依赖于国家 ,个人依 赖于单位组织 ,同时国家又有赖于单位组织来整合社会 ,单位组织构成 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在这一时期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 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强调国家2单位2个人利益高度一致 的原则下 ,由国家扮演着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者、保障者的角色 ,再由 国家和单位共同扮演着社会保障供给者、实施者的角色 ,国家与单位相 互依存 ,共同承担责任 ;而社会成员与其所在的单位构成一种不可分割 的关系 ,并且无偿享受社会保障的相关待遇。郑功成 (2002 :628) 将这 种形态的社会保障定义为国家2单位保障制模式。 在国家2单位保障体制下 ,养老方面 ,城镇居民享受具有浓厚社会 福利色彩的退休养老制度 ,即职工在工作期间不需要缴纳养老保险费 , 退休后在其所在单位领取养老金。医疗方面 ,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障是 通过公费医疗制度和劳保医疗制度实现的 ,公费医疗的享受范围主要 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以及国家正式核准的高等学校在校学生 ; 劳保医疗的覆盖范围是国营企业和城镇大集体企业的职工 ,并且 ,职工 的直系亲属按规定也可以享受部分劳保医疗待遇。就业方面 ,国家实 行统包统配的劳动就业制度 ,在城镇实行“全民就业”政策 ,对城镇劳动 者实行统一安排 ,将劳动者按计划分配到各个“工作单位”,在理论上是 不存在失业的。同时 ,城镇居民还享受着许多福利待遇 ,如住房、幼儿 入托、子女入(升) 学教育等等 ,这些福利待遇完全由国家无条件提供。 另外 ,国家还建立了工伤保障、生育保障、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社会保 障制度。可以说 ,中国城镇居民以较低的工资收入换取了国家的全民 就业和终身福利保障的承诺。 总之 ,在这个时期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表现出一种“低工资、高福 利”的形态 ,是由政府和单位“统包”的社会福利制度。福利水平虽然不 能和欧洲福利国家相比 ,但也几乎实现了“从摇篮到坟墓”的低水平的 福利制度。 而国家的这种全面负责的态度却是一种政府职能越位的表现 ,因 为政府的做法使居民对风险的预期呈现出非理性特征。新古典消费函 ·141 · 风险与预期 :社会保障对中国居民消费与储蓄行为的影响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9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