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海市高三语文质量调研测评卷 (测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阅读80分 )阅读下文,完成1-6题(16分) 一滴水能够映现出整个太阳 严春友 ①“-滴水能够映现出整个太阳”不过是一句普通的格言,可是却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②谁都承认,大自然是极其复杂的。但是谁能想到,她竟是按照最简单的方法构成。构造一个事物 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B了,大自然所用的就是这种方法。这种方法看起来单调而简单,大自然 却用它创造出了种种奇迹,创造出了一个多姿多彩、充满了生机的世界。这正是大自然的聪慧之处。 ③用这种方法构造出的世界,呈现出许许多多神奇的现象。 ④滴水在宇宙中不过是—个微小的点,可是它却能反映出整个太阳。这就意味着整个太阳已经被“压 缩”进一个水滴之中∶我们的眼睛不过几厘米大小,却能看到整个星空,只有整个星空的信息被浓缩进空 间的毎一个点上,这才有可能。于是,当我们面对清晨绿叶上的串串露珠时,仿佛看到无数的太阳在微风 中舞蹈;当我们凝视少女那秋潭般碧澈的眼睛时,似乎看到了一个奥妙无穷的宇宙。 ⑤科学家们用这个原理制造出了全息照片。通常的照片撕碎后不能复原,而且其成像是平面的。全息 照片则不同。它的成像是立体的,与真实的事物一般无二。假如照片上是一只狗的头像,那么,那只狗的 头看上去就伸到了照片之外。这种照片所摄取的图像与现实事物相同,假如从照片的正面看去有些景物被 前面的东西挡住了,那么,只要你侧一下身子,换个角度,就能看到后边的事物。这种照片每一部分都含 有这个图像的全部信息。把它的底片撕碎,每一碎片都能重现出原来的完整图像。当科学家们正在硏制的 全息电影和全息电视问世之时,我们在影院里就能真正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⑥我们本来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全息的世界中,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发现全息的影子。我们之所
1 2011 年上海市高三语文质量调研测评卷 (测试时间 150 分钟 满分 150 分) 学 校 姓 名 得 分 一、阅读 8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1—6 题(16 分) 一滴水能够映现出整个太阳 严春友 ①“一滴水能够映现出整个太阳”不过是一句普通的格言,可是却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A ②谁都承认,大自然是极其复杂的。但是谁能想到,她竟是按照最简单的方法构成。构造一个事物, 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 B 了,大自然所用的就是这种方法。这种方法看起来单调而简单,大自然 却用它创造出了种种奇迹,创造出了一个多姿多彩、充满了生机的世界。这正是大自然的聪慧之处。 ③用这种方法构造出的世界,呈现出许许多多神奇的现象。 ④一滴水在宇宙中不过是一个微小的点,可是它却能反映出整个太阳。这就意味着整个太阳已经被“压 缩”进一个水滴之中:我们的眼睛不过几厘米大小,却能看到整个星空,只有整个星空的信息被浓缩进空 间的每一个点上,这才有可能。于是,当我们面对清晨绿叶上的串串露珠时,仿佛看到无数的太阳在微风 中舞蹈;当我们凝视少女那秋潭般碧澈的眼睛时,似乎看到了一个奥妙无穷的宇宙。 ⑤科学家们用这个原理制造出了全息照片。通常的照片撕碎后不能复原,而且其成像是平面的。全息 照片则不同。它的成像是立体的,与真实的事物一般无二。假如照片上是一只狗的头像,那么,那只狗的 头看上去就伸到了照片之外。这种照片所摄取的图像与现实事物相同,假如从照片的正面看去有些景物被 前面的东西挡住了,那么,只要你侧一下身子,换个角度,就能看到后边的事物。这种照片每一部分都含 有这个图像的全部信息。把它的底片撕碎,每一碎片都能重现出原来的完整图像。当科学家们正在研制的 全息电影和全息电视问世之时,我们在影院里就能真正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⑥我们本来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全息的世界中,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发现全息的影子。我们之所
以能够看电视、听广播,就是由于电磁波的毎一点上都携带着电视台和广播电台所发岀的全部信息,由此 我们才能够在不同的地方看到完整的图像、听到完整的声音。实际上,在空间的每一个点上,都有来自全 世界以至全宇宙的信息,只是由于这些信息隐茂得比较深或者很微弱,我们无法感受到。但只要有相应的 信息显示器(比如天文望远镜、电视台等)就可以使这些信息展示出来。所以,我们要认识这个世界本来 是无须出门的,只要把我们身边空间中的信息翻译或显示出来,整个世界甚至整个宇宙就会展现在我们面 前。这大概就是老子所说的“不出门而知天下,不窥牖而知天道”的境界吧。 ⑦不仅空间上是这样,而且时间上也是如此。每一个存在物在其自身中都浓缩着它自己的历史、它的 类的历史以至整个宇宙的历史。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都作为一个层次沉淀在进化链条上在后的、较高级的 事物中。人是目前所知的最高的进化层次,在他之中包含了宇宙有史以来的所有进化阶段。宇宙最初产生 的中子、质子、原子等粒子是构成我们身体的最基本的材料;构成生命的基本单元是生命岀现初期所形成 的细胞;人的胚胎发育过程是生物整个进化史的缩影;我们的教育过程是人类教育史的重演,每一部教科 书都是本学科发展史的浓缩。人类的大脑也包含着它的进化史,由爬行动物脑、缘脑(哺乳动物脑)和新 皮层(尼人一智人进化阶段的产物)三个层次构成,它们对应着脑进化的三个阶段,分别负责本能、情感 和智力。可见,事物发展过程上的每一段落都是其进化史的缩影。从时间上说,宇宙的每一刹那都包含着 过去的一切,蕴藏着未来的一切,因为现在的一刹那是过去的全部时间孕育的一个结果,否则这-刹那是 无法存在的;而未来之所以能够存在,完全有赖于此刻这-刹那的存在,如果这-刹那消失了,时间的链 条就会完全断裂,未来就无法产生。因此,佛经上说一刹那就包含着干世万世、刹那即是干年,并非是宗 教的呓语 ⑧于是,每一个存在的物都是一个小宇宙,是整个宇宙的缩影。这也正是生物之所以能够克隆的根本 原因。由于生物的每个细胞中已经包含着整个生物体的全部遗传基因或者说全部信息,所以每个细胞才能 够重新成长为一个新的个体。克隆技术并不是人类的发明,而是自然早已熟练运用的“技术”,因为所有 生命都是自然克隆出来的,她从一个细胞中克隆出另一个细胞,从一个生命克隆出另一个生命。宇宙的毎 部分也同样包含着宇宙的全部“基因”,每一块物质都包藏着宇宙的全部性质,就是说,它不仅包藏着 已经发现和还没有发现的一切物质特性,而且还包含着植物、动物、人类等切生命形式。只要达到定 条件,那么任何一块物质都会从自身中进化出各种生命形态。从这个角度说,一粒沙子并不比宇宙小,只 要条件具备,就能够从一粒沙子中克隆出一个宇宙,因为我们现在的宇宙只是大自然从一个比沙子还要小 无数倍的宇宙“奇点”中克隆出来
2 以能够看电视、听广播,就是由于电磁波的每一点上都携带着电视台和广播电台所发出的全部信息,由此 我们才能够在不同的地方看到完整的图像、听到完整的声音。实际上,在空间的每一个点上,都有来自全 世界以至全宇宙的信息,只是由于这些信息隐茂得比较深或者很微弱,我们无法感受到。但只要有相应的 信息显示器(比如天文望远镜、电视台等)就可以使这些信息展示出来。所以,我们要认识这个世界本来 是无须出门的,只要把我们身边空间中的信息翻译或显示出来,整个世界甚至整个宇宙就会展现在我们面 前。这大概就是老子所说的“不出门而知天下,不窥牖而知天道”的境界吧。 ⑦不仅空间上是这样,而且时间上也是如此。每一个存在物在其自身中都浓缩着它自己的历史、它的 类的历史以至整个宇宙的历史。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都作为一个层次沉淀在进化链条上在后的、较高级的 事物中。人是目前所知的最高的进化层次,在他之中包含了宇宙有史以来的所有进化阶段。宇宙最初产生 的中子、质子、原子等粒子是构成我们身体的最基本的材料;构成生命的基本单元是生命出现初期所形成 的细胞;人的胚胎发育过程是生物整个进化史的缩影;我们的教育过程是人类教育史的重演,每一部教科 书都是本学科发展史的浓缩。人类的大脑也包含着它的进化史,由爬行动物脑、缘脑(哺乳动物脑)和新 皮层(尼人—智人进化阶段的产物)三个层次构成,它们对应着脑进化的三个阶段,分别负责本能、情感 和智力。可见,事物发展过程上的每一段落都是其进化史的缩影。从时间上说,宇宙的每一刹那都包含着 过去的一切,蕴藏着未来的一切,因为现在的一刹那是过去的全部时间孕育的一个结果,否则这一刹那是 无法存在的;而未来之所以能够存在,完全有赖于此刻这一刹那的存在,如果这一刹那消失了,时间的链 条就会完全断裂,未来就无法产生。因此,佛经上说一刹那就包含着千世万世、刹那即是千年,并非是宗 教的呓语。 ⑧于是,每一个存在的物都是一个小宇宙,是整个宇宙的缩影。这也正是生物之所以能够克隆的根本 原因。由于生物的每个细胞中已经包含着整个生物体的全部遗传基因或者说全部信息,所以每个细胞才能 够重新成长为一个新的个体。克隆技术并不是人类的发明,而是自然早已熟练运用的“技术”,因为所有 生命都是自然克隆出来的,她从一个细胞中克隆出另一个细胞,从一个生命克隆出另一个生命。宇宙的每 一部分也同样包含着宇宙的全部“基因”,每一块物质都包藏着宇宙的全部性质,就是说,它不仅包藏着 已经发现和还没有发现的一切物质特性,而且还包含着植物、动物、人类等一切生命形式。只要达到一定 条件,那么任何一块物质都会从自身中进化出各种生命形态。从这个角度说,一粒沙子并不比宇宙小,只 要条件具备,就能够从一粒沙子中克隆出一个宇宙,因为我们现在的宇宙只是大自然从一个比沙子还要小 无数倍的宇宙“奇点”中克隆出来
⑨这样的结果,就造成了一种奇妙的结构:宇宙的每一层次都和另一个层次相似。例如,海马的眼睛 是由一个个小海马组成的,而这小海马又由更小的海马构成。宇宙中的其他事物也是这样构造的。星系的 结构与太阳系以及原子的结构相似,人类社会的结构也与太阳系相仿。星系也有年轮,不同年龄的星系有 着不同的结构和形态,而相同年龄的星系则其结构和形态类似。那些年轻的星系显示岀蓬勃的朝气,而那 些年老的星系好像是在悲哀地喘息 ⑩宇宙万物就是这样既各自独立,又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当我的脑中呈现出这样一幅图景的时候,我 仿佛看到宇宙万物相应相和、翩翩起舞,共同奏出一曲宇宙大合唱。这宇宙的歌声响彻无尽的太空,传遍 古往今来,这宇宙的音符也同样跳跃在我们的心中 n我们人类从很遥远的古代起就有了进行星际飞行的梦想,嫦娥奔月就是其中的一个。尽管目前已经 实现了这个梦想,但是看来要飞出银河系是几乎没有可能的,因为宇宙是太广阔了,广阔得令我们难以想 象,广阔得令我们不寒而栗:即使以光的速度飞行,要飞出银河系距我们最近的地方,也要上万年的时间; 而要飞到目前我们所观测到的最远的地方,则需要二百亿年!况且,就人类目前的科学技术来看,要达到 以光速飞行是绝对不可能的。那浩瀚无垠的宇宙之海,对于我们来说,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呀。 n面对人类,我不仅要发问:那扯起了帆,准备远航的漂泊者,你要到哪里去呢?是要去宇宙深处熬 游吗?我们心中也有一个同样辽阔的宇宙啊! rs既然我们注定永远不能实现在星系之间飞行的梦想,那么,就让我们用赤诚的心灵来谛听萦绕于我 们身边的宇宙之声吧,谛听来自遥远宇宙的呼唤,倾听来自远古的喘息,倾听大自然无声的喃喃细语。 (节选自《大自然的智慧》) 1.在第1第2段的A、B两处,填入恰当的句子或短语。(2分) A:可是却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B: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 了 2.把第5段中的第二句句子“通常的照片撕碎后不能复原,而且其成像是平面的”改为“通常的照 片,其成像是平面的,而且撕碎后不能复原”是否恰当?请说明理由。(3分) 3.第3段文字承上起下,那么,文章是从哪些角度说明世界的“神奇现象”的?请概括每一角度的 要点。(4分)
3 ⑨这样的结果,就造成了一种奇妙的结构:宇宙的每一层次都和另一个层次相似。例如,海马的眼睛 是由一个个小海马组成的,而这小海马又由更小的海马构成。宇宙中的其他事物也是这样构造的。星系的 结构与太阳系以及原子的结构相似,人类社会的结构也与太阳系相仿。星系也有年轮,不同年龄的星系有 着不同的结构和形态,而相同年龄的星系则其结构和形态类似。那些年轻的星系显示出蓬勃的朝气,而那 些年老的星系好像是在悲哀地喘息。 ⑩宇宙万物就是这样既各自独立,又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当我的脑中呈现出这样一幅图景的时候,我 仿佛看到宇宙万物相应相和、翩翩起舞,共同奏出一曲宇宙大合唱。这宇宙的歌声响彻无尽的太空,传遍 古往今来,这宇宙的音符也同样跳跃在我们的心中。 11○我们人类从很遥远的古代起就有了进行星际飞行的梦想,嫦娥奔月就是其中的一个。尽管目前已经 实现了这个梦想,但是看来要飞出银河系是几乎没有可能的,因为宇宙是太广阔了,广阔得令我们难以想 象,广阔得令我们不寒而栗:即使以光的速度飞行,要飞出银河系距我们最近的地方,也要上万年的时间; 而要飞到目前我们所观测到的最远的地方,则需要二百亿年!况且,就人类目前的科学技术来看,要达到 以光速飞行是绝对不可能的。那浩瀚无垠的宇宙之海,对于我们来说,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呀。 12○面对人类,我不仅要发问:那扯起了帆,准备远航的漂泊者,你要到哪里去呢?是要去宇宙深处熬 游吗?我们心中也有一个同样辽阔的宇宙啊! 13○既然我们注定永远不能实现在星系之间飞行的梦想,那么,就让我们用赤诚的心灵来谛听萦绕于我 们身边的宇宙之声吧,谛听来自遥远宇宙的呼唤,倾听来自远古的喘息,倾听大自然无声的喃喃细语。 (节选自《大自然的智慧》) 1. 在第 1 第 2 段的 A、B 两处,填入恰当的句子或短语。(2 分) A:可是却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B: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 了…… 2. 把第 5 段中的第二句句子“通常的照片撕碎后不能复原,而且其成像是平面的”改为“通常的照 片,其成像是平面的,而且撕碎后不能复原”是否恰当?请说明理由。(3 分) 3. 第 3 段文字承上起下,那么,文章是从哪些角度说明世界的“神奇现象”的?请概括每一角度的 要点。(4 分)
4.第8段画线句中的“技术”一词为什么要加上引号?(2分) 5.对第10段表述的重点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宇宙万物既各自独立,又共同构成一个整体。 B.宇宙万物相应相和,翩翩起舞,共同奏出一曲宇宙大合唱。 C.宇宙的歌声响彻无尽的太空,传遍古往今来。 D.宇宙的音符跳跃在我们心中。 6.一般地说,文章写到第10段结束已完全可以,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11-13段呢?请依据自 己理解作具体分析。(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20分) 目光 李汉荣 ①据说目光是有重量、有质量的 ②我经常体会着目光落在身上或者心上的那种灼烫感、尖锐感、潮湿感、温暖感、压迫感。 ③当我们记起某种感情时,回忆的筛子就在意识的深海里打捞起一缕缕目光,于是我们忆起了目 光后面的某一双眼睛,温柔的、潮湿的,或热烈的 ④当我们记起某些往事时,未必能摸索到具体的场景和情节,事件已经淡成云雾,但是,隐约在事 件上空的那些目光,往往如同闪电,已经扎根在过去的夜幕上 ⑤当我们记起某个思想时,总是在一个眨眼的瞬间。一眨眼,突然眼前亮了起来,心中的某个角落 亮了,精神的某个房间亮了,于是我们重新进入这个思想,并被这个思想照亮。为什么一眨眼间,就重逢 某个思想?那是因为,一眨眼间,我们的眼睛记起了某种目光,沉思的、焦虑的、顿悟的、狂喜的、澄明 的。而那思想,正是由这样的目光涛铸而成。目光的重量,远远大于我们的体重。其实,我们的身体,我
4 4. 第 8 段画线句中的“技术”一词为什么要加上引号?(2 分) 5. 对第 10 段表述的重点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宇宙万物既各自独立,又共同构成一个整体。 B. 宇宙万物相应相和,翩翩起舞,共同奏出一曲宇宙大合唱。 C. 宇宙的歌声响彻无尽的太空,传遍古往今来。 D. 宇宙的音符跳跃在我们心中。 6. 一般地说,文章写到第 10 段结束已完全可以,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 11-13 段呢?请依据自 己理解作具体分析。(3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 7—12 题(20 分) 目 光 李汉荣 ① 据说目光是有重量、有质量的。 ② 我经常体会着目光落在身上或者心上的那种灼烫感、尖锐感、潮湿感、温暖感、压迫感。 ③ 当我们记起某种感情时,回忆的筛子就在意识的深海里打捞起一缕一缕目光,于是我们忆起了目 光后面的某一双眼睛,温柔的、潮湿的,或热烈的。 ④ 当我们记起某些往事时,未必能摸索到具体的场景和情节,事件已经淡成云雾,但是,隐约在事 件上空的那些目光,往往如同闪电,已经扎根在过去的夜幕上。 ⑤ 当我们记起某个思想时,总是在一个眨眼的瞬间。一眨眼,突然眼前亮了起来,心中的某个角落 亮了,精神的某个房间亮了,于是我们重新进入这个思想,并被这个思想照亮。为什么一眨眼间,就重逢 某个思想?那是因为,一眨眼间,我们的眼睛记起了某种目光,沉思的、焦虑的、顿悟的、狂喜的、澄明 的。而那思想,正是由这样的目光涛铸而成。目光的重量,远远大于我们的体重。其实,我们的身体,我
们身体里面的那颗心,正是收藏和贮存目光的库房。 ⑥所以,当我们老了,越来越轻的身体里,却感受到越来越多的沉重。那些好的目光,如宝石珍珠, 存放在内心最重要的房间,我们经常于静夜抚摸它们,被它们再次照拂,同时又为无法再次回到那些眼睛 面前表达谢意和敬意,而感到遗憾和痛心;而那些不好的目光,阿谀的、冷漠的,虽说时间已经稀释了他 们的分量,然而这记忆还是时常被他们袭击。假如你能勘探你身体内部的江河湖海和崇山峻岭,你将惊异 于浩瀚的沉积和收藏,而藏得最深,保鲜保得最好的,正是那-脉脉、一東束、一道道目光。 ⑦我们的体重之外,更多的,也更重的,是身体内部储藏的目光的重量。 ⑧人生的质量,除了身体的质量,更重要的,是身体内部储存的目光的质量 圣人体内,一定存放着高质量的目光。这样的目光,如水,如雪,如虹,如星,如月,如雨,如纯 棉,如黑夜的灯,如冬日的炉火,如妩媚的青山,如雨后的草叶,如月光里展开的大海那深邃的沉思和悲 悯,如闪电穿透长夜又谦卑地消融于长夜……我读《论语》,读《庄子》,读佛经,读列夫托尔斯泰,都读 到了一束束目光,他们眼睛里的目光,以及他们内心里储存的目光。圣人从目光的丛林中走过,从生灵的 泪雨血河里趟过,他们的眼睛望见了苦海的深处,望见了生存莽原上伤痛的背影。同时,他们的眼睛又与 长夜远处、星空高处某个神圣的目光对接,于是,一种深达海底又接星辰的伟大心胸展开于他们体内,发 自于人的内心却蕴藏了宇宙般深广思想和爱意的目光,终于降临世间。 ⑩于是,我经常问自己 n你的体内该存放怎样的目光?你渴望收藏的那些好的目光是在陆续凋零,还是在陆续生长?你如何 在紫外线等有害射线频频伤害的大地上,捕捉并珍藏那些美好的光线?穿过日渐破败的森林,你怎样寻找 种子那暗淡的目光,在长久地与它对视之后,你是否播种它,并祈祷在雨过天晴的早晨,看见—株嫩芽 噙着泪珠,表达着胆怯的希望? ⅳ我又该向生活,向历史,向覆盖着坟墓、陨石和青草的土地,投去怎样的目光?我该向那瘦瘦的溪 流、细细的泉眼投去怎样的目光?你看,那朵小小的芨芨草花就要开了,仿佛一点粗暴的声音都会让它熄 灭,我该怎样以温柔的目光注视它仅有的几分钟的童年?无家可归的燕子,怯怯地降落在我的阳台,怯怯 地,以公元前的方言,试探我的心思,试探我对春天的态度,我该用怎样的目光问候它或者冷落它?欢迎 它或者拒绝它?我该向那山路上跋涉的身影,投去怎样的目光?我该向雨夜里的灯火,投去怎样的目光? 我该向一直在深夜里最高处凝视我的那些神圣的星星,投去怎样的目光?我该向那一天次大出血,每一 天都怀抱爱的火焰而死去的壮美的夕阳,投去怎样的目光?我看见我的不远处安静地站立着的那棵柳树
5 们身体里面的那颗心,正是收藏和贮存目光的库房。 ⑥ 所以,当我们老了,越来越轻的身体里,却感受到越来越多的沉重。那些好的目光,如宝石珍珠, 存放在内心最重要的房间,我们经常于静夜抚摸它们,被它们再次照拂,同时又为无法再次回到那些眼睛 面前表达谢意和敬意,而感到遗憾和痛心;而那些不好的目光,阿谀的、冷漠的,虽说时间已经稀释了他 们的分量,然而这记忆还是时常被他们袭击。假如你能勘探你身体内部的江河湖海和崇山峻岭,你将惊异 于浩瀚的沉积和收藏,而藏得最深,保鲜保得最好的,正是那一脉脉、一束束、一道道目光。 ⑦ 我们的体重之外,更多的,也更重的,是身体内部储藏的目光的重量。 ⑧ 人生的质量,除了身体的质量,更重要的,是身体内部储存的目光的质量。 ⑨圣人体内,一定存放着高质量的目光。这样的目光,如水,如雪,如虹,如星,如月,如雨,如纯 棉,如黑夜的灯,如冬日的炉火,如妩媚的青山,如雨后的草叶,如月光里展开的大海那深邃的沉思和悲 悯,如闪电穿透长夜又谦卑地消融于长夜……我读《论语》,读《庄子》,读佛经,读列夫·托尔斯泰,都读 到了一束束目光,他们眼睛里的目光,以及他们内心里储存的目光。圣人从目光的丛林中走过,从生灵的 泪雨血河里趟过,他们的眼睛望见了苦海的深处,望见了生存莽原上伤痛的背影。同时,他们的眼睛又与 长夜远处、星空高处某个神圣的目光对接,于是,一种深达海底又接星辰的伟大心胸展开于他们体内,发 自于人的内心却蕴藏了宇宙般深广思想和爱意的目光,终于降临世间。 ⑩ 于是,我经常问自己: 11○ 你的体内该存放怎样的目光?你渴望收藏的那些好的目光是在陆续凋零,还是在陆续生长?你如何 在紫外线等有害射线频频伤害的大地上,捕捉并珍藏那些美好的光线?穿过日渐破败的森林,你怎样寻找 种子那暗淡的目光,在长久地与它对视之后,你是否播种它,并祈祷在雨过天晴的早晨,看见一株嫩芽, 噙着泪珠,表达着胆怯的希望? 12○ 我又该向生活,向历史,向覆盖着坟墓、陨石和青草的土地,投去怎样的目光?我该向那瘦瘦的溪 流、细细的泉眼投去怎样的目光?你看,那朵小小的芨芨草花就要开了,仿佛一点粗暴的声音都会让它熄 灭,我该怎样以温柔的目光注视它仅有的几分钟的童年?无家可归的燕子,怯怯地降落在我的阳台,怯怯 地,以公元前的方言,试探我的心思,试探我对春天的态度,我该用怎样的目光问候它或者冷落它?欢迎 它或者拒绝它?我该向那山路上跋涉的身影,投去怎样的目光?我该向雨夜里的灯火,投去怎样的目光? 我该向一直在深夜里最高处凝视我的那些神圣的星星,投去怎样的目光?我该向那一天一次大出血,每一 天都怀抱爱的火焰而死去的壮美的夕阳,投去怎样的目光?我看见我的不远处安静地站立着的那棵柳树
它的每一根手指都在传递一种古老而单纯的情思,它嫩绿的眼神,那点化过《诗经》、照拂过唐诗、抚慰 过宋词的眼神,又投递到僵硬的水泥地板上,投递到被电线缠绕被塑料包装了的生活身上,投递到被商业 操纵被数字组裝被技术复制的文化身上,投递到落满高分贝尖叫声的我的小小的身体上和心上,那么,我 该向它投去怎样感恩的目光? 3是的,我收藏着来自历史、来自自然、来自生活、来自人群的各种各样的目光。 同时,我投去的目光,也将被收藏,被某棵树收藏,被某朵花收藏,被某条河流收藏,被某盏灯收 藏,被夜半的某颗星收藏,被近处或远处的某个心灵收藏。 I就这样,我们的目光,改变着白昼的光线,也改变着夜晚的品质,甚至,或多或少地,改变着宇宙 的质量 7.依据文本内容,诠释“目光”、“收藏目光”的含义。(2分) 作者所说的“目光”指的是 而“收藏目光”则是指 8.有人认为,第8段引出“人生的质量”似有些突兀,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请阐述理由。(3分) 9.第11段没有陈述,全用设问,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10.对第12段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量的比拟、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情理俱透,既点明了主题,又引人入胜,发人 深省。 B.作者用溪流泉眼、春花夕阳、春燕杨柳等意象显露出亲近自然、回归生命本源的渴扌 C.作者用不确定的态度(问候或冷落,欢迎中拒绝)回应燕子的试探,表达了对生态环境的思考过 程。 D.虽然作者一再追问该“投去怎样的目光”,没有作答,但答案已在问中:以全心的爱和同情来照耀 世界。 11.请结合文本内容,评析文章结构上的特点。(4分)
6 它的每一根手指都在传递一种古老而单纯的情思,它嫩绿的眼神,那点化过《诗经》、照拂过唐诗、抚慰 过宋词的眼神,又投递到僵硬的水泥地板上,投递到被电线缠绕被塑料包装了的生活身上,投递到被商业 操纵被数字组装被技术复制的文化身上,投递到落满高分贝尖叫声的我的小小的身体上和心上,那么,我 该向它投去怎样感恩的目光? 13○ 是的,我收藏着来自历史、来自自然、来自生活、来自人群的各种各样的目光。 14○ 同时,我投去的目光,也将被收藏,被某棵树收藏,被某朵花收藏,被某条河流收藏,被某盏灯收 藏,被夜半的某颗星收藏,被近处或远处的某个心灵收藏。 15○ 就这样,我们的目光,改变着白昼的光线,也改变着夜晚的品质,甚至,或多或少地,改变着宇宙 的质量…… 7. 依据文本内容,诠释“目光”、“收藏目光”的含义。(2 分) 作者所说的“目光”指的是 ;而“收藏目光”则是指 。 8. 有人认为,第 8 段引出“人生的质量”似有些突兀,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请阐述理由。(3 分) 9. 第 11 段没有陈述,全用设问,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3 分) 10. 对第 12 段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大量的比拟、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情理俱透,既点明了主题,又引人入胜,发人 深省。 B. 作者用溪流泉眼、春花夕阳、春燕杨柳等意象显露出亲近自然、回归生命本源的渴求。 C. 作者用不确定的态度(问候或冷落,欢迎中拒绝)回应燕子的试探,表达了对生态环境的思考过 程。 D. 虽然作者一再追问该“投去怎样的目光”,没有作答,但答案已在问中:以全心的爱和同情来照耀 世界。 11. 请结合文本内容,评析文章结构上的特点。(4 分)
12.文章给我们很多思索。请就“收藏目光”谈一点自己的思索(80字左右)。(5分) (三)默写(6分) (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渔《夜雨寄北》) (2) 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孟子·告子》) (4)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5)月既不解饮, (李白《月下独酌》) (6)持节云中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7)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诸葛亮《出师表》) (8)古者重冠礼, 是圣人所尤用心者也。(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四)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6题(8分) 八声甘州 张炎 辛卯岁,沈尧道同余北归,各处杭越。逾岁,尧道束问寂寞,语笑数日,又复别去。赋此曲,并寄 赵学舟。 记玉关踏雪事请游,寒气脆貂裘。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短棽依然江表,老泪洒西洲 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向寻常野桥 流水,待抬束,不是旧沙鸥。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 [注]①沈尧道:张炎之友,下面的“赵学舟”也是张炎之友。②北归:1290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 张炎与沈尧道、赵学舟等人赴元都为元政府书写金字《藏经》,1291年从北方回归南方。③玉关:玉门关 此处泛指北方 7
7 12. 文章给我们很多思索。请就“收藏目光”谈一点..自己的思索(80 字左右)。(5 分) (三)默写(6 分) (任选 6 空;超过 6 空,按前 6 空评分) 13. (1)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渔《夜雨寄北》) (2) ,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孟子·告子》) (4)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5)月既不解饮, 。(李白《月下独酌》) (6)持节云中,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7)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诸葛亮《出师表》) (8)古者重冠礼, ,是圣人所尤用心者也。(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四)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 14—16 题(8 分) 八声甘州 张 炎 辛卯岁,沈尧道①同余北归②,各处杭越。逾岁,尧道束问寂寞,语笑数日,又复别去。赋此曲,并寄 赵学舟。 记玉关③踏雪事请游,寒气脆貂裘。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洲。 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向寻常野桥 流水,待抬束,不是旧沙鸥。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 [注]①沈尧道:张炎之友,下面的“赵学舟”也是张炎之友。②北归:1290 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 张炎与沈尧道、赵学舟等人赴元都为元政府书写金字《藏经》,1291 年从北方回归南方。③玉关:玉门关。 此处泛指北方
14.简要概括词人赴北途中的景与情。(2分) 15.选出对这首词分析不确切的一项。(2分) A.“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是说,自己虽身处北方,但却无限思念江南故乡 B.“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意为自己并非不想借红叶题诗赠友,实在是提不起任何兴致 C.作者以“芦花”自喻,表现自己“零落一身秋”的凄况,又饱寓着“生不逢时”“家破国亡”的 痛感 D.“却怕登楼”表现出了词人的矛盾心理,既期望登楼望远,排遣愁情,但又不堪再见伤心景色ε 16.这首词表达的感情与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有什么不同?(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7分) 顾炎武,字宁人,原名绛,昆山人。明诸生。生而双瞳,中白边黑。读书目十行下。见明季多故,讲 求经世之学。明南都亡,奉嗣母王氏避兵常熟。昆山令杨永言起义师,炎武及归庄从之。鲁王授为兵部司 务,事不克,幸而得脱,母遂不食卒,诚炎武弗事二姓。唐王以兵部职方郎召,母丧未赴,遂去家不返。 炎武自负用世之略,不得一遂,所至辄小试之。垦田于山东长白山下,畜牧于山西雁门之北,五台之东 累致干金。遍历关塞,四谒孝陵,六谒思陵,始卜居陕之华阴。谓:“秦人慕经学,重处士,持清议以,实 他邦所少;而华阴绾毂关河之口,虽足不出户,亦能见天下之人,闻天下之事。一旦有警,入山守险,不 过十里之遥;若有志四方,则一出关门,亦有建瓴之便。”乃定居焉 生平精力绝人,自少至老,无刻离书。所至之地,以二骡二马载书,过边塞亭障,呼老兵卒询曲折, 有与平日所闻不合,即发书对勘;或平原大野,则于亍鞍上默诵诸经注疏。 炎武之学,大抵主于叙华就实。凡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曹兵农之属,莫不穷原究委, 考正得失,撰《天下郡国利病书》百二十卷;别有《肇域志》一编,则考索之余,合图经而成者。精韵学, 撰《音论》三卷,又广交贤豪长者,虚怀商榷,不自满假 (节选自《清史稿·顾炎武传》) 17.写出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见明香多故 故 (2)奉嗣母王氏避兵常熟 兵 (3)炎武自负用世之略 负 (4)事不克
8 14. 简要概括词人赴北途中的景与情。(2 分) 15. 选出对这首词分析不确切的一项。(2 分) A. “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是说,自己虽身处北方,但却无限思念江南故乡。 B. “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意为自己并非不想借红叶题诗赠友,实在是提不起任何兴致。 C. 作者以“芦花”自喻,表现自己“零落一身秋”的凄况,又饱寓着“生不逢时”、“家破国亡”的 痛感。 D. “却怕登楼”表现出了词人的矛盾心理,既期望登楼望远,排遣愁情,但又不堪再见伤心景色。 16. 这首词表达的感情与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有什么不同?(4 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 17—21 题(17 分) 顾炎武,字宁人,原名绛,昆山人。明诸生。生而双瞳,中白边黑。读书目十行下。见明季多故,讲 求经世之学。明南都亡,奉嗣母王氏避兵常熟。昆山令杨永言起义师,炎武及归庄从之。鲁王授为兵部司 务,事不克,幸而得脱,母遂不食卒,诚炎武弗事二姓。唐王以兵部职方郎召,母丧未赴,遂去家不返。 炎武自负用世之略,不得一遂,所至辄小试之。垦田于山东长白山下,畜牧于山西雁门之北,五台之东, 累致千金。遍历关塞,四谒孝陵,六谒思陵,始卜居陕之华阴。谓:“秦人慕经学,重处士,持清议,实 他邦所少;而华阴绾毂关河之口,虽足不出户,亦能见天下之人,闻天下之事。一旦有警,入山守险,不 过十里之遥;若有志四方,则一出关门,亦有建瓴之便。”乃定居焉。 生平精力绝人,自少至老,无一刻离书。所至之地,以二骡二马载书,过边塞亭障,呼老兵卒询曲折, 有与平日所闻不合,即发书对勘;或平原大野,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 炎武之学,大抵主于叙华就实。凡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曹兵农之属,莫不穷原究委, 考正得失,撰《天下郡国利病书》百二十卷;别有《肇域志》一编,则考索之余,合图经而成者。精韵学, 撰《音论》三卷,又广交贤豪长者,虚怀商榷,不自满假。 (节选自《清史稿·顾炎武传》) 17. 写出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 分) (1)见明香多故. 故: (2)奉嗣母王氏避兵.常熟 兵: (3)炎武自负.用世之略 负: (4)事不克. 克:
18.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幸而得脱 不知何时止而不盈 B.有与平日所闻不合 无所不快 C.唐王以兵部职方郎台 且硕茂早实以蕃 D.所至之地 今之众人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 (1)秦人慕经学,重处士,持请议,实他邦所少。 (2)又广交贤豪长者,虚怀商榷,不自满假 0.文中表现顾炎武有“复明”之为的句子是“ ”(2分 21.文中所写的顾炎武是一个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的奇人。(4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22-2题(13分) 识伯修①遗墨后 袁宏道 伯修酷爱白、苏二公,而嗜长公尤甚。每下直,辄焚香静坐,命小奴伸纸,书二公闲适诗,或 小文,或诗余一二幅。倦则手一编而卧,皆山林会心语,近懒近放者也。余毎过抱瓮亭③,即笑之曰:“兄 与长公,真是一种气味。”伯修曰:“何故?″余曰:“长公能言,吾兄能嗜,然长公垂老玉局,吾兄直东 华,事业方始,其不能行也。”伯修水笑,且曰:“吾年止是东坡守高密时,已约寅年入山,彼时才得四 十三岁,去坡翁玉局尚二十余年,未可谓不能行也。昔乐天七十致仕,尚自以为达,故其诗云:达哉达 哉白乐天。此犹白头老寡妇,以贞骄人,吾不学也。”因相与大笑 未几而伯修下世。嗟乎!坡公坎坷岭外,犹得老归阳羡;乐天七十罢分司,优游履道尚十余年。使吾 兄幸而跻下寿,长林之下,句子倡弟和,岂二公所得比哉?弟自壬辰得第,宦辙已十三年,然计居官之日 仅得五年。山林花鸟,大约倍之。视兄去世之年,仅余四载。夫兄以二老为例,故以四十归田为早,若弟 以兄为例,虽即今不出,犹恨其迟也。世间第一等便宜事,真无过闲适者。白、苏言之,兄嗜之,弟行之, 皆奇人也。甲辰闰九月九日,弟宏道书于栀子楼。 《袁宏道集笺校》 [注]①伯修:作者兄长袁宗道的字。②长公:指苏轼。③抱瓮亭:袁宗道在京居处的亭名。④垂老玉
9 18.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 幸而得脱 不知何时止而.不盈 B. 有与平日所.闻不合 无所.不快 C. 唐王以兵部职方郎台 且硕茂早实以蕃 D. 所至之地 今之众人 1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 分) (1)秦人慕经学,重处士,持请议,实他邦所少。 (2)又广交贤豪长者,虚怀商榷,不自满假。 20. 文中表现顾炎武有“复明”之为的句子是“ ”(2 分) 21. 文中所写的顾炎武是一个□□□□、□□□□的奇人。(4 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 22—2 题(13 分) 识伯修①遗墨后 袁宏道 伯修酷爱白、苏二公,而嗜长公②尤甚。每下直,辄焚香静坐,命小奴伸纸,书二公闲适诗,或 小文,或诗余一二幅。倦则手一编而卧,皆山林会心语,近懒近放者也。余每过抱瓮亭③,即笑之曰:“兄 与长公,真是一种气味。”伯修曰:“何故?”余曰:“长公能言,吾兄能嗜,然长公垂老玉局④,吾兄直东 华,事业方始,其不能行一也。”伯修水笑,且曰:“吾年止是东坡守高密时,已约寅年入山,彼时才得四 十三岁,去坡翁玉局尚二十余年,未可谓不能行也。昔乐天七十致仕,尚自以为达,故其诗云:‘达哉达 哉白乐天。’此犹白头老寡妇,以贞骄人,吾不学也。”因相与大笑。 未几而伯修下世。嗟乎!坡公坎坷岭外,犹得老归阳羡;乐天七十罢分司,优游履道尚十余年。使吾 兄幸而跻下寿,长林之下,句子倡弟和,岂二公所得比哉?弟自壬辰得第,宦辙已十三年,然计居官之日, 仅得五年。山林花鸟,大约倍之。视兄去世之年,仅余四载。夫兄以二老为例,故以四十归田为早,若弟 以兄为例,虽即今不出,犹恨其迟也。世间第一等便宜事,真无过闲适者。白、苏言之,兄嗜之,弟行之, 皆奇人也。甲辰闰九月九日,弟宏道书于栀子楼。 ——《袁宏道集笺校》 [注]①伯修:作者兄长袁宗道的字。②长公:指苏轼。③抱瓮亭:袁宗道在京居处的亭名。④垂老玉
局:苏轼晚年任提举成都府玉局观。 2.“倦则乎一编而卧,皆山林会心语,近懒近放者也”与文中“ ”相照应 其中“山林会心语”“近懒近放者”表现了袁宗道 的处世态度。(3分) 3.文中作者写东坡、白居易的目的是 (3分) 24.对“虽即今不出,犹恨其迟也”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到了今天还不出山,实在是太晚了 B.虽然现在已经抽身脱仕,但还是觉得迟了 C.即使到了现在仍不能脱身,实在令人遗憾。 D.虽然至今未入官场,但还是觉得领悟得迟了。 5.试分析第一段中的“三笑”的表达作用。(3分) 6.文中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志趣?(2分) 、写作(70分) 27.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当我们喜欢某种东西的时候,就期冀它的长久和广大,忧郁它的衰减和短暂。当我们对喜爱之物,怀 有难以把握的忧虑时,吝啬是一个常会首选的对策 口口」
10 局:苏轼晚年任提举成都府玉局观。 22. “倦则乎一编而卧,皆山林会心语,近懒近放者也”与文中“ ”相照应, 其中“山林会心语”“近懒近放者”表现了袁宗道 的处世态度。(3 分) 23. 文中作者写东坡、白居易的目的是 (3 分) 24. 对“虽即今不出,犹恨其迟也”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到了今天还不出山,实在是太晚了。 B. 虽然现在已经抽身脱仕,但还是觉得迟了。 C. 即使到了现在仍不能脱身,实在令人遗憾。 D. 虽然至今未入官场,但还是觉得领悟得迟了。 25. 试分析第一段中的“三笑”的表达作用。(3 分) 26. 文中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志趣?(2 分) 二、写作(70 分) 27.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当我们喜欢某种东西的时候,就期冀它的长久和广大,忧郁它的衰减和短暂。当我们对喜爱之物,怀 有难以把握的忧虑时,吝啬是一个常会首选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