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 201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150分钟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个人认为,中华文化虽然博大精深,内涵非常丰富,但是它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人 本精神,它始终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是以人为一切价值判断的出发点的一种文化。这与 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是有所区别的。我们从中国远古的神话看起。在世界各民族的神话中, 很多的主要人物都是天上的神灵,希腊神话中的诸神,都是住在奥林匹斯山上的,他们在天 上俯视着人间,他们为人间恩赐幸福,有时也为人间带来灾难。但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就不 是这样的。我们的大禹治水,我们的女娲补天,我们的后羿射日.这些神话里的主角都是凡 间的人,都是人间某些具有非凡本领的、建立了丰功伟业的杰出人物,是某些氏族首领的代 衷。因为他们造福于民,或者为民除害,所以他们的人格就升格为神格,这样才构成了中华 的神话谱系。在先秦时代,虽然诸子百家争鸣得很厉害。各种思想流派都提出了不同的观念 但我觉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精神,就是当他们思考问题的时候,不管是思考社会还是思考自 然,他们的出发点在人,他们最后的落脚点也在人,这是一种人本文化、人本思想 先秦诸子百家中对后代影响最大、后来成为我们中华文化主流的两派,可能就是儒家和 道家。这两派虽然互相论争,看上去好像水火不相容,但是它们的共同点就是非常重视人。 所不同的是,道蒙所重视的是个体的生命价值,而儒家所重视的是群体的利益.儒家是在重 视个体的基础上更重视群体,重视—一个家族、一个宗族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利益。所 以在价值观方面,儒家与道家是互补的,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中国的古人,我们中华民族
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 2011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150 分钟 150 分 )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我个人认为,中华文化虽然博大精深,内涵非常丰富,但是它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人 本精神,它始终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是以人为一切价值判断的出发点的一种文化。这与 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是有所区别的。我们从中国远古的神话看起。在世界各民族的神话中, 很多的主要人物都是天上的神灵,希腊神话中的诸神,都是住在奥林匹斯山上的,他们在天 上俯视着人间,他们为人间恩赐幸福,有时也为人间带来灾难。但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就不 是这样的。我们的大禹治水,我们的女娲补天,我们的后羿射日.这些神话里的主角都是凡 间的人,都是人间某些具有非凡本领的、建立了丰功伟业的杰出人物,是某些氏族首领的代 衷。因为他们造福于民,或者为民除害,所以他们的人格就升格为神格,这样才构成了中华 的神话谱系。在先秦时代,虽然诸子百家争鸣得很厉害。各种思想流派都提出了不同的观念, 但我觉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精神,就是当他们思考问题的时候,不管是思考社会还是思考自 然,他们的出发点在人,他们最后的落脚点也在人,这是一种人本文化、人本思想。 先秦诸子百家中对后代影响最大、后来成为我们中华文化主流的两派,可能就是儒家和 道家。这两派虽然互相论争,看上去好像水火不相容,但是它们的共同点就是非常重视人。 所不同的是,道蒙所重视的是个体的生命价值,而儒家所重视的是群体的利益.儒家是在重 视个体的基础上更重视群体,重视一个家族、一个宗族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利益。所 以在价值观方面,儒家与道家是互补的,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中国的古人,我们中华民族的
先民,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不是非常优越,所以他们不能像印度人那样在热带森林里简易地 谋生,非常容易地维持生命。我们在黄河流域,在这个水深土厚、气候也不是很温暖的地方 而且有滔滔的大河需要治理,不治的话就会有水患。所以对中华民族来说,如果太强调个体 生命而忽视群体利益的话,就不利于我们这个民族的生存、繁衍。因此,以儒家的孔孟之道 为代表的这种伦理观念、道德理想,就历史地被选择为我们这个文化的核心精神。也就是说 道家只是一种补充,儒家才是核心。这不是由于儒家特别善于宣传,善于著书立说,或是某 个杰出的儒者努力奋斗的结果,这是一种自然的选择。 (选自莫砺锋《杜甫诗歌讲演录》) 1.下列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发展中形成的一种以人为一切价值判断的出发点 的以人为本的文化 B.大禹治水、女娲补天、后羿射日,这些神话中的人物行为体现了中华义化精神,是 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C.中华文化是一种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在起源上、价值判断的出发点上都完全不同 的特有的民族文化 D.先秦诸子百家在思考社会和自然的时候,他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人,体现着中 华文化的人本精神 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文化的神话谱系是由某些具有非凡本领的建立了丰功伟业的杰出人物由人格升 为神格而形成们。 B.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区别在于它始终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民族文化,其出 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人。 C.儒家也重视个体的生命价值,只是在此基础上更重视一个家族、一个宗族乃至一个 民族、一个国家利益 D.作为中华文化核心精神的孔孟之道,是适应中华民族的生存而产生,又适应了中华 民族生存而发展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从中华民族的生存和繁衍来看,注重群体利益是出于一种民族生存的选择。 B.道家所重视的个体生命价值与儒家所重视的群体利益在中华文化中是互补的。相辅 相成的 C.儒家文化在社会发展变化中始终占据着核心地位,这是中华民族生存的自然选择的 结果 D.因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精神是儒家文化,所以儒家思想的演变,就是中华民族文 化的演变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先民,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不是非常优越,所以他们不能像印度人那样在热带森林里简易地 谋生,非常容易地维持生命。我们在黄河流域,在这个水深土厚、气候也不是很温暖的地方 而且有滔滔的大河需要治理,不治的话就会有水患。所以对中华民族来说,如果太强调个体 生命而忽视群体利益的话,就不利于我们这个民族的生存、繁衍。因此,以儒家的孔孟之道 为代表的这种伦理观念、道德理想,就历史地被选择为我们这个文化的核心精神。也就是说, 道家只是一种补充,儒家才是核心。这不是由于儒家特别善于宣传,善于著书立说,或是某 个杰出的儒者努力奋斗的结果,这是一种自然的选择。 (选自莫砺锋《杜甫诗歌讲演录》) 1.下列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发展中形成的一种以人为一切价值判断的出发点 的以人为本的文化。 B.大禹治水、女娲补天、后羿射日,这些神话中的人物行为体现了中华义化精神,是 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C.中华文化是一种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在起源上、价值判断的出发点上都完全不同 的特有的民族文化 D.先秦诸子百家在思考社会和自然的时候,他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人,体现着中 华文化的人本精神 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华文化的神话谱系是由某些具有非凡本领的建立了丰功伟业的杰出人物由人格升 为神格而形成们。 B.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区别在于它始终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民族文化,其出 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人。 C.儒家也重视个体的生命价值,只是在此基础上更重视一个家族、一个宗族乃至一个 民族、一个国家利益。 D.作为中华文化核心精神的孔孟之道,是适应中华民族的生存而产生,又适应了中华 民族生存而发展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从中华民族的生存和繁衍来看,注重群体利益是出于一种民族生存的选择。 B.道家所重视的个体生命价值与儒家所重视的群体利益在中华文化中是互补的。相辅 相成的。 C.儒家文化在社会发展变化中始终占据着核心地位,这是中华民族生存的自然选择的 结果。 D.因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精神是儒家文化,所以儒家思想的演变,就是中华民族文 化的演变。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周节妇传 宋濂 周节妇,姓赵氏,名淑。父孟德,有文学,生二女。节妇长且贤。尤爱之,授《论语》 《孝经》、《列女传》,皆能通其义。年十八,求宜婿者,得同邑周本恭,归焉。始归而姑卒 既而,舅及兄公、姒氏亦相继死。兄公子宗显尚幼,节妇相夫饬丧,治葬咸尽礼,育宗显如 子。归十一年,生三男:宗善、宗祚、宗政。宗政始生时,天下大乱,夫婴疾甚,恐不起 顾节妇曰:今兵革四兴,嗣子单弱如此,我死尔能自保乎?节妇啮指流血,泣曰:“天在斯 吾有不能保孤儿者,天实诛之!”夫卒,节妇年二十九,号泣,泣间,含食哺诸儿,不暂出户 明年,国朝与伪昊分邑拒战,两兵交焚掠,家资无纤毫存,节妇抱儿及宗显从一媵出, 走匿。惟持田籍以行深山穷谷间,饥饿颠踣,削木肤、采藜藿以食。或劝之曰:“呱呱者何 足恃,奚为自苦也?节妇怒,不与言,剪鬓发示之,厉色峻辞,使人莫敢近。 兵完而归,富民侵主其田殆尽,节妇持田籍与辩,卒赖以完。知州田若赋高其行,欲上 其事于朝。节妇力辞不愿,乃复其家。节妇感泣,日治麻缕为布帛,以继乏绝。市诗书,教 诸子,夜焚松脂于室,坐诸子两旁而口授之。或怠睡首俯,辄笞咄不少恕。及长,遣从名师 游,所友善土相过则喜,为之置酒;否则,愤叹竟日 节妇以兄公早殁,惟宗显存,为之婚娶,先于己子,羞服与诸子同,人不知辨。诸子逊 悌,皆有土行。宗祚入为太学生,以文行称,人咸谓节妇善教所致云 (选自《宋濂散文选》,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得同邑周本恭,归焉 归:女子出嫁。 B.节妇相夫饬丧 相:辅助 C.市诗书,教诸子 市:街市 D.或怠睡首俯 睡:打瞌睡,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节妇善待兄公之子和困苦不改其节的一组是(3分)( A.①育宗显如子 ②不暂出户限
周节妇传 宋濂 周节妇,姓赵氏,名淑。父孟德,有文学,生二女。节妇长且贤。尤爱之,授《论语》、 《孝经》、《列女传》,皆能通其义。年十八,求宜婿者,得同邑周本恭,归.焉。始归而姑卒, 既而,舅及兄公、姒氏亦相继死。兄公子宗显尚幼,节妇相.夫饬丧,治葬咸尽礼,育宗显如 子。归十一年,生三男:宗善、宗祚、宗政。宗政始生时,天下大乱,夫婴疾甚,恐不起, 顾节妇曰:“今兵革四兴,嗣子单弱如此,我死尔能自保乎?”节妇啮指流血,泣曰:“天在斯, 吾有不能保孤儿者,天实诛之!”夫卒,节妇年二十九,号泣,泣间,含食哺诸儿,不暂出户 限。 明年,国朝与伪吴分邑拒战,两兵交焚掠,家资无纤毫存,节妇抱儿及宗显从一媵出, 走匿。惟持田籍以行深山穷谷间,饥饿颠踣,削木肤、采藜藿以食。或劝之曰:“呱呱者何 足恃,奚为自苦也?”节妇怒,不与言,剪鬓发示之,厉色峻辞,使人莫敢近。 兵完而归,富民侵主其田殆尽,节妇持田籍与辩,卒赖以完。知州田若赋高其行,欲上 其事于朝。节妇力辞不愿,乃复其家。节妇感泣,日治麻缕为布帛,以继乏绝。市.诗书,教 诸子,夜焚松脂于室,坐诸子两旁而口授之。或怠睡.首俯,辄笞咄不少恕。及长,遣从名师 游,所友善士相过则喜,为之置酒;否则,愤叹竟日。 节妇以兄公早殁,惟宗显存,为之婚娶,先于己子,羞服与诸子同,人不知辨。诸子逊 悌,皆有士行。宗祚入为太学生,以文行称,人咸谓节妇善教所致云。 (选自《宋濂散文选》,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得同邑周本恭,归.焉 归:女子出嫁。 B.节妇相.夫饬丧 相:辅助。 C.市.诗书,教诸子 市:街市。 D.或怠睡.首俯 睡:打瞌睡。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节妇善待兄公之子和困苦不改其节的一组是(3 分)( ) A.①育宗显如子 ②不暂出户限
B.①含食哺诸儿 ②坐诸子两旁而口授之 C.①为之婚娶,先于己子 ②剪鬓发示之 D.①及长,遣从名师游 ②日治麻缕为布帛,以继乏绝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周节妇符合礼法的品行是从公婆和丈夫的哥哥嫂子去世后,在办理丧事及养育宗显 等事情中逐步显现出来的 B.周节妇的丈夫在病重时担心孩子孤弱,生活难以维持,恐怕妻子改嫁,而节妇咬指 出血,发誓一定要保全孩子。 C.战乱中,节妇和孩子们到处逃走躲避,尽管忍饥挨饿,吃树皮野菜,也带着自家田 地簿册,足见节妇虑事周全。 D.在对待个人声誉上,节妇对知州的好意极力推辞;在教诲孩子读书上,是稍有懈怠 就打板子呵斥,毫不宽恕 7.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知州田若赋高其行,欲上其事于朝。(4分) (2)及长,遣从名师游,所友善士相过则喜,为之置酒:否则,愤叹竟日。(6分) 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再宿武关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8.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溪水”?请指出两首诗中通过溪水所表现出来的不同 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6分) 9.有人认为,“溪水无情似有情”中的“似”字改成“却”字更好,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 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B.①含食哺诸儿 ②坐诸子两旁而口授之 C.①为之婚娶,先于己子 ②剪鬓发示之 D.①及长,遣从名师游 ②日治麻缕为布帛,以继乏绝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周节妇符合礼法的品行是从公婆和丈夫的哥哥嫂子去世后,在办理丧事及养育宗显 等事情中逐步显现出来的。 B.周节妇的丈夫在病重时担心孩子孤弱,生活难以维持,恐怕妻子改嫁,而节妇咬指 出血,发誓一定要保全孩子。 C.战乱中,节妇和孩子们到处逃走躲避,尽管忍饥挨饿,吃树皮野菜,也带着自家田 地簿册,足见节妇虑事周全。 D.在对待个人声誉上,节妇对知州的好意极力推辞;在教诲孩子读书上,是稍有懈怠 就打板子呵斥,毫不宽恕。 7.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知州田若赋高其行,欲上其事于朝。(4 分) 译文: (2)及长,遣从名师游,所友善士相过则喜,为之置酒;否则,愤叹竟日。(6 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再宿武关 李涉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8.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溪水”?请指出两首诗中通过溪水所表现出来的不同 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6 分) 9.有人认为,“溪水无情似有情”中的“似”字改成“却”字更好,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 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一分。(6分) 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 之无穷 受上赏 ,受中赏 受下赏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1-14题 年轻时应该去远方漂泊 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E-mail,告诉我他要利用这个假期,开车从他所在的 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需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得克 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那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 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 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漂泊,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 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 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我 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虽 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了10美元。”就 是怀揣着仅仅的10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 举目无亲,餐风宿露,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 我也想起我自己,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自然吃了不少的 苦,北大荒的大烟炮儿”刮,就先给了我个下马威,天寒地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 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会飘落到哪里。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痛 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而这一切不仅谱就了我当初青 春的谱线,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 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远方想像得那样好,才敢于外出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一分。(6 分) (1)————————————,渺沧海之一粟。————————————,羡长江 之无穷。 (2) ,受上赏; ,受中赏; ,受下赏。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1-14 题 年轻时应该去远方漂泊 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 E-mail,告诉我他要利用这个假期,开车从他所在的 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需穿越 11 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得克 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那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 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 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漂泊,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 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 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我 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虽 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了 10 美元。”就 是怀揣着仅仅的 10 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 举目无亲,餐风宿露,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 我也想起我自己,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自然吃了不少的 苦,北大荒的“大烟炮儿”一刮,就先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天寒地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 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会飘落到哪里。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痛 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而这一切不仅谱就了我当初青 春的谱线,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 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远方想像得那样好,才敢于外出
漂泊。而漂泊不是旅游,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品尝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绝不是如同冬天 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饮咖啡的种味道。但是,也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漂泊 需要勇气,也霈要年轻的身体和想象力,便收获了只有在年轻时才能够拥有的收获,和以后 你年老时的回忆。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做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 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 借着风力也要飘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 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 你也才能够品味出,日子不再只是白日里没完没了的堵车、夜晚时没完没了的电视剧。 我想起泰戈尔在《新月集》里写过的诗句:“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借给我,我就给它安装100 只桨,扬起5个或6个或7个布帆来。我绝不把它驾驶到愚蠢的市场上去…我将带我的朋 友阿细和我做伴。我们要快快乐乐地航行于仙人世界里的7个大海和13条河道。我将在绝 早的晨光里张帆航行中午你正在池塘洗澡的时候我们将在一个陌生的国王的国土上了 那么,就把自己放逐一次吧,就借来别人的船张帆出发吧,就别到愚蠢的市场去,而先去漂 泊远航吧。只有年轻时去远方漂泊,才会拥有这样充满泰戈尔童话般的经历和收益,那不仅 是他书写在心灵中的诗句,也是你镌刻在生命里的年轮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第一段,写儿子的漫游,既开宗明义,引出年轻应该漂泊的话题。又抒发情感, 表达对儿子能独立闯荡的欣慰与激动 B.文章第二段,写柏林火车站留学生的事件,表现了漂泊者非凡的勇气,也经留学生 现在的状态证明了漂泊对年轻人成长的意义 C.文章第四段,写“我”在“北大荒”的漂泊。但比较起儿子来,“我”这一辈子的人生半径 就显得狭短了,这段流露了作者的失落 D.文章第六段中“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青春 脆弱,单薄,无力掌控方向的特点 E.文章第七段引用泰戈尔的诗,增加了文章的的文化韵味,又升华了漂泊对于人生的 意义的主题,且使文章的结尾有了浪漫的情致。 12.文中“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的性格”,这句话有怎样深刻的含义?(6分)
漂泊。而漂泊不是旅游,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品尝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绝不是如同冬天 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饮咖啡的一种味道。但是,也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漂泊, 需要勇气,也需要年轻的身体和想象力,便收获了只有在年轻时才能够拥有的收获,和以后 你年老时的回忆。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做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 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 借着风力也要飘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 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 你也才能够品味出,日子不再只是白日里没完没了的堵车、夜晚时没完没了的电视剧。 我想起泰戈尔在《新月集》里写过的诗句:“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借给我,我就给它安装 100 只桨,扬起 5 个或 6 个或 7 个布帆来。我绝不把它驾驶到愚蠢的市场上去……我将带我的朋 友阿细和我做伴。我们要快快乐乐地航行于仙人世界里的 7 个大海和 13 条河道。我将在绝 早的晨光里张帆航行。中午,你正在池塘洗澡的时候,我们将在一个陌生的国王的国土上了。” 那么,就把自己放逐一次吧,就借来别人的船张帆出发吧,就别到愚蠢的市场去,而先去漂 泊远航吧。只有年轻时去远方漂泊,才会拥有这样充满泰戈尔童话般的经历和收益,那不仅 是他书写在心灵中的诗句,也是你镌刻在生命里的年轮。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文章第一段,写儿子的漫游,既开宗明义,引出年轻应该漂泊的话题。又抒发情感, 表达对儿子能独立闯荡的欣慰与激动。 B.文章第二段,写柏林火车站留学生的事件,表现了漂泊者非凡的勇气,也经留学生 现在的状态证明了漂泊对年轻人成长的意义。 C.文章第四段,写“我”在“北大荒”的漂泊。但比较起儿子来,“我”这一辈子的人生半径 就显得狭短了,这段流露了作者的失落。 D.文章第六段中“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青春 脆弱,单薄,无力掌控方向的特点。 E.文章第七段引用泰戈尔的诗,增加了文章的的文化韵味,又升华了漂泊对于人生的 意义的主题,且使文章的结尾有了浪漫的情致。 12.文中“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的性格 ”,这句话有怎样深刻的含义?(6 分)
作者认为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的理由有哪些?请结合全文内容作答。(6分) 14.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年轻人去漂泊已具备的基本条件,而作为即将告别中学的我们,人生 就要开启新的旅程,那么,为了你的“漂泊”,你是否还需要别的准备?请具体说明。(8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表达运用题(20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的王家大院,不仅拥有庞大的建筑群,还保存了大量卓尔 不群的雕塑精品。 B.“海归”人才优势明显,他们就业其实很有市场,只是部分人好大喜功的求职方式堵 住了自己的路。 C.梦八队的大牌明星科比说北京的变化令人难以置信,奥运场馆十分出色,他在北京 的感觉非常好 D.这一对乒乓混双选手,在向记者说起比赛时,活泼的女选手先声夺人,男选手始终 微笑着未说话。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A.一部《论语》,就是一部在路上的历史,这个以无数相遇和碰壁的片段构成的语录, 铺设成了几千年漫漫的道路 B.弘扬民族精神十分重要。如果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比喻为打仗的话,弘扬民族 精神就是占领制高点,比喻为人的躯体,这就是人的脊梁 C.文静秀气的文竹,配上红色的宜兴盆,另加一个雪白的水盆,就显得协调和漂亮 起到装点家居的效果 D.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于2008年10月25日零时截止。据初步统计,中央国 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报考审查通过人数达97万余人,最热门职位的竞争率首次超过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变大了。像泼。像倒 工地惊醒了。 ①像一群受惊的野马 ②山洪咆哮着 ③势不可挡 ④从山谷里疯狂地奔出来 ⑤却一脚踩进水里 ⑥人们翻身下床 A.①③④②⑤⑥B.②①④③⑥⑤C.②①③④⑤⑥D.①③④②⑥⑤ 1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横线上续写一段话,从不同方面阐述写好汉字的意义,并写一句 建议性结语。要求:角度恰当,观点明确,语言得体,不超过60字。(6分)
13.作者认为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的理由有哪些?请结合全文内容作答。(6 分) 14.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年轻人去漂泊已具备的基本条件,而作为即将告别中学的我们,人生 就要开启新的旅程,那么,为了你的“漂泊”,你是否还需要别的准备?请具体说明。(8 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表达运用题(20 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的王家大院,不仅拥有庞大的建筑群,还保存了大量卓尔.. 不群..的雕塑精品。 B.“海归”人才优势明显,他们就业其实很有市场,只是部分人好大喜功 ....的求职方式堵 住了自己的路。 C.梦八队的大牌明星科比说北京的变化令人难以置信 ....,奥运场馆十分出色,他在北京 的感觉非常好。 D.这一对乒乓混双选手,在向记者说起比赛时,活泼的女选手先声夺人 ....,男选手始终 微笑着未说话。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 ) A.一部《论语》,就是一部在路上的历史,这个以无数相遇和碰壁的片段构成的语录, 铺设成了几千年漫漫的道路。 B.弘扬民族精神十分重要。如果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比喻为打仗的话,弘扬民族 精神就是占领制高点,比喻为人的躯体,这就是人的脊梁。 C.文静秀气的文竹,配上红色的宜兴盆,另加一个雪白的水盆,就显得协调和漂亮, 起到装点家居的效果。 D.2009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于 2008 年 10 月 25 日零时截止。据初步统计,中央国 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报考审查通过人数达 97 万余人,最热门职位的竞争率首次超过 400:1。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变大了。像泼。像倒。 , , , 。 工地惊醒了。 , 。 ①像一群受惊的野马 ②山洪咆哮着 ③势不可挡 ④从山谷里疯狂地奔出来 ⑤却一脚踩进水里 ⑥人们翻身下床 A.①③④②⑤⑥ B.②①④③⑥⑤ C.②①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②⑥⑤ 1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横线上续写一段话,从不同方面阐述写好汉字的意义,并写一句 建议性结语。要求:角度恰当,观点明确,语言得体,不超过 60 字。(6 分)
书法是源于中国文字的一门艺术,它与京剧、武术、针灸并称为中国四大国粹 书法艺术本身既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展示其 独特的艺术魅力的同时,也充当了文化使者的角色。作为一个中国人,写好汉字应当成 为一种自觉 19.仿照下面的句式,续写两个恰当的比喻句,使之构成一组排比。(5分) 总以为幸福是那高高在上的云朵,可望而不可即 。可是幸福就在你身边 五、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公司到省人才中心招聘销售部工作人员。应聘者很多,但招聘单位却只留给-个 职位。在应聘者抢占座位做准备时,一个叫张媛媛的女大学生却几次主动让座,让别人 先面试。到她面试时,公司负责人对她的条件虽较为满意,但认为她过于谦让,不适合 到销售部工作。该负责人认为,谦让的确是一种美德,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更 需要“锐意进取ˆ的员工。而张媛媛则认为不具备良好道德修养的人,是干不好工作的。 此事在省城引起强烈反响。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说公司的要求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则,有 人则认为张媛媛的做法是正确的,应继续保持这种美德。 请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书法是源于中国文字的一门艺术,它与京剧、武术、针灸并称为中国“四大国粹”。 书法艺术本身既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展示其 独特的艺术魅力的同时,也充当了文化使者的角色。作为一个中国人,写好汉字应当成 为一种自觉。 。 19.仿照下面的句式,续写两个恰当的比喻句,使之构成一组排比。(5 分) 总以为幸福是那高高在上的云朵,可望而不可即; , ; , 。可是幸福就在你身边。 五、作文(60 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某公司到省人才中心招聘销售部工作人员。应聘者很多,但招聘单位却只留给一个 职位。在应聘者抢占座位做准备时,一个叫张媛媛的女大学生却几次主动让座,让别人 先面试。到她面试时,公司负责人对她的条件虽较为满意,但认为她过于谦让,不适合 到销售部工作。该负责人认为,谦让的确是一种美德,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更 需要“锐意进取”的员工。而张媛媛则认为不具备良好道德修养的人,是干不好工作的。 此事在省城引起强烈反响。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说公司的要求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则,有 人则认为张媛媛的做法是正确的,应继续保持这种美德。 请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C(这一说法在文章中没有依据。) 2.B(文中没有讲“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区别”。) 3.D(说“儒家思想的演变,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演变”,过于绝对,儒家文化只是代表, 还不能包容全体。) C(购买) 5.C(A、②不出门不能表现节妇“困苦不改其节”;B、①指喂养年幼的孩子们,②教诸子 读书,不能表现节妇“困苦不改其节”;D、①是对诸子的要求。) 6.B(“恐怕妻子改嫁”的说法错误。原文“我死尔能自保乎?是丈夫担心自己死后,赵氏 人不能保全孩子。) 7.(1)知州田若赋很赞赏节妇的品行,想要把她的事迹上报到朝廷。(译出大意给2分 高”上”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等到孩子们长大了,就让他们跟随名师学习 所交往的有才能的人来拜访就高兴,给他们安排酒席;如果不这样,就生气叹息一整天 (译出大意给2分,“相过”为之”竟”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8.拟人。前一首诗写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在和自己这个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话别。诗人 由溪水的“有情”表现自己对溪水的依依惜别之情。后一首诗写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为 诗人的远别而呜咽啜泣,又仿佛是从他的心中流出,载着绵绵无尽的离愁别恨,长流远 去。诗人借溪水抒发了去国离乡的愁苦情怀 9.可以有两种答案:①不同意。溪水本无情,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似”字暗 透出这只是诗人时或浮现的一种主观感觉,语意灵动轻妙;并设置悬念,引导读者去体 悟作者的感情 ②同意。在“入山三日”的旅程中,溪水与旅人一路相伴,慰藉他寂寞:而将别之际,又 夜潺湲,依依惜别。“却”字肯定并强调了溪水的有情,赋予溪水一种动人的人情美。 而“似”字无此意味 11.①C、D(对一个3分,二个5分)(C项,“这段流露了作者的失落”有误,作者要表 现的是自己的漂泊经历同样是自己人生的财富。D项,“写出了青春的脆弱、单薄、无力 掌控方向的特点”有误,应是表现了青春富有生命力,和勇敢追求的特点。) 12.这句话的意思是柏林留学生经历了举目无亲、风餐宿露的漂泊生活,但漂泊的生活也相 应塑造了他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坚强个性。表达了对勇敢漂泊者的赞扬与尊敬。(6分) 13.漂泊能扩大人生的范围,开阔视野,増长知识:漂泊能培养吃苦耐劳的能力,锻造坚强 的意志:漂泊能丰富人生体验,增加美好的回忆:漂泊能摆脱一成不变的生活,走出枯 燥的牢笼:漂泊能纵展想象力,给人生带来浪漫色彩。(每点2分写出三点即得满分6 分) 14.可谈准备知识或智慧,准备更好的意志与心态,准备更强健的体魄,准备经济基础等等。 也可谈不需要别的准备,一切顺其自然。(只要作了具体说明,且言之成理就行)(8 分 15.C(A、“卓尔不群”,形容人物优秀卓越。这里用于“艺术精品”不妥。B、“好大喜功”, 心想做大事,立大功。指办事不切实际,喜欢铺张浮夸。这里应为“好高骛远”。D、“先
参考答案 1.C(这一说法在文章中没有依据。) 2.B(文中没有讲“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区别”。) 3.D(说“儒家思想的演变,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演变”,过于绝对,儒家文化只是代表, 还不能包容全体。) 4.C(购买) 5.C(A、②不出门不能表现节妇“困苦不改其节”;B、①指喂养年幼的孩子们,②教诸子 读书,不能表现节妇“困苦不改其节”;D、①是对诸子的要求。) 6.B(“恐怕妻子改嫁”的说法错误。原文“我死尔能自保乎?”是丈夫担心自己死后,赵氏一 人不能保全孩子。) 7.(1)知州田若赋很赞赏节妇的品行,想要把她的事迹上报到朝廷。(译出大意给 2 分, “高”“上”两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2)等到孩子们长大了,就让他们跟随名师学习, 所交往的有才能的人来拜访就高兴,给他们安排酒席;如果不这样,就生气叹息一整天。 (译出大意给 2 分,“相过”“为之”“竟”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8.拟人。前一首诗写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在和自己这个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话别。诗人 由溪水的“有情”表现自己对溪水的依依惜别之情。后一首诗写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为 诗人的远别而呜咽啜泣,又仿佛是从他的心中流出,载着绵绵无尽的离愁别恨,长流远 去。诗人借溪水抒发了去国离乡的愁苦情怀。 9.可以有两种答案:①不同意。溪水本无情,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似”字暗 透出这只是诗人时或浮现的一种主观感觉,语意灵动轻妙;并设置悬念,引导读者去体 悟作者的感情。 ②同意。在“入山三日”的旅程中,溪水与旅人一路相伴,慰藉他寂寞;而将别之际,又 一夜潺湲,依依惜别。“却”字肯定并强调了溪水的有情,赋予溪水一种动人的人情美。 而“似”字无此意味。 11.①C、D(对一个 3 分,二个 5 分)(C 项,“这段流露了作者的失落”有误,作者要表 现的是自己的漂泊经历同样是自己人生的财富。D 项,“写出了青春的脆弱、单薄、无力 掌控方向的特点”有误,应是表现了青春富有生命力,和勇敢追求的特点。) 12.这句话的意思是柏林留学生经历了举目无亲、风餐宿露的漂泊生活,但漂泊的生活也相 应塑造了他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坚强个性。表达了对勇敢漂泊者的赞扬与尊敬。(6 分) 13.漂泊能扩大人生的范围,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漂泊能培养吃苦耐劳的能力,锻造坚强 的意志;漂泊能丰富人生体验,增加美好的回忆;漂泊能摆脱一成不变的生活,走出枯 燥的牢笼;漂泊能纵展想象力,给人生带来浪漫色彩。(每点 2 分写出三点即得满分 6 分) 14.可谈准备知识或智慧,准备更好的意志与心态,准备更强健的体魄,准备经济基础等等。 也可谈不需要别的准备,一切顺其自然。(只要作了具体说明,且言之成理就行)(8 分) 15.C(A、“卓尔不群”,形容人物优秀卓越。这里用于“艺术精品”不妥。B、“好大喜功”, 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指办事不切实际,喜欢铺张浮夸。这里应为“好高骛远”。D、“先
声夺人”,先张大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这里属望文生义。) 16.A(B成分残缺;C搭配不当:“起到..作用”或“获得.效果”;D“人数达97万余人”赘 余,删掉“余”) 17.B 8.示例:往大里说,这是对中国文化的尊重:(2分)往小里说,这是对自己形象的塑造 (2分)。应把写好汉字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技能来训练。(2分) 19.总以为幸福是那默默的含羞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总以为幸福是那虚幻的海市蜃楼, 可眺望而不可徜徉其间。(比喻恰当,一句2分;句意连贯合适,1分) 参考译文: 周节妇,姓赵,名淑。她的父亲叫周孟德,精通文献经典,有二个女儿。节妇年长而 且贤惠。尤其喜爱她,教授她《论语》《孝经》、《列女传》,都能通晓书的文义。十八岁时, 父亲寻找适合作女婿的人,找到了同县的周本恭,把女儿嫁给了他。刚出嫁婆婆就去世了 不久,公公和丈夫的哥哥嫂子也相继死去。哥哥的儿子宗显年纪还小,节妇辅助丈夫办理丧 事,办理丧事都符合礼法,养育宗显如同自己的儿子。出嫁十一年,生育三个男孩:叫做宗 善、宗祚、宗政。宗政刚岀生时,天下大乱,丈夫被疾病缠绕,病得很厉害,担心自己的病 不能好,面对着节妇说:现在兵革四起,孩子们这样孤单柔弱,我死后你保全他们吗?节 妇把手指咬出了血,哭着说:老天在上,如果我不能保全这些孩子的话,老天就让死我! 丈夫死时,节妇年二十九,号啕大哭,哭泣间,含着食物喂养孩子们,从没有迈出过家门槛。 第二年,国朝与张土诚建立的吴国对抗作战,两兵相交烧杀掳掠,家里没有剩下丝亳财 产,节妇抱儿子和侄子宗显跟随一妾外逃,到处逃走躲避。只拿着官府登记自家田地的簿册 在深山和幽邃的山谷间行走,忍饥挨饿跌跌爬爬,削树皮、采野菜来吃。有人劝她说:这 样小的孩子怎么能够依靠,为什么让自己如此困苦呢(意思是让她改嫁)?节妇很生气,不 和这个人说话,剪下鬓发给他看,声色俱厉,使人不敢靠近 战乱结束回到家里,富民几乎把她家的田地全侵占了,节妇拿着田契和他们争辩,最终 得以保全。知州田若赋很赞赏节妇的品行,想要把她的事迹上报到朝廷。节妇极力推辞不愿 上报,于是免除她家的徭役。节妇感动落泪,每天纺麻线织布,来接济困乏。购买《诗经》 《书经》等儒家书籍,教诲孩子们,夜里在屋子里点燃松脂,坐在孩子们两旁而亲自教授他
声夺人”,先张大声势以压倒对方,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这里属望文生义。) 16.A(B 成分残缺;C 搭配不当:“起到…作用”或“获得…效果”;D“人数达 97 万余人”赘 余,删掉“余”) 17.B 18.示例:往大里说,这是对中国文化的尊重;(2 分)往小里说,这是对自己形象的塑造 (2 分)。应把写好汉字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技能来训练。(2 分) 19.总以为幸福是那默默的含羞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总以为幸福是那虚幻的海市蜃楼, 可眺望而不可徜徉其间。(比喻恰当,一句 2 分;句意连贯合适,1 分) 参考译文: 周节妇,姓赵,名淑。她的父亲叫周孟德,精通文献经典,有二个女儿。节妇年长而 且贤惠。尤其喜爱她,教授她《论语》、《孝经》、《列女传》,都能通晓书的文义。十八岁时, 父亲寻找适合作女婿的人,找到了同县的周本恭,把女儿嫁给了他。刚出嫁婆婆就去世了, 不久,公公和丈夫的哥哥嫂子也相继死去。哥哥的儿子宗显年纪还小,节妇辅助丈夫办理丧 事,办理丧事都符合礼法,养育宗显如同自己的儿子。出嫁十一年,生育三个男孩:叫做宗 善、宗祚、宗政。宗政刚出生时,天下大乱,丈夫被疾病缠绕,病得很厉害,担心自己的病 不能好,面对着节妇说:“现在兵革四起,孩子们这样孤单柔弱,我死后你保全他们吗?”节 妇把手指咬出了血,哭着说:“老天在上,如果我不能保全这些孩子的话,老天就让死我!” 丈夫死时,节妇年二十九,号啕大哭,哭泣间,含着食物喂养孩子们,从没有迈出过家门槛。 第二年,国朝与张士诚建立的吴国对抗作战,两兵相交烧杀掳掠,家里没有剩下丝毫财 产,节妇抱儿子和侄子宗显跟随一妾外逃,到处逃走躲避。只拿着官府登记自家田地的簿册, 在深山和幽邃的山谷间行走,忍饥挨饿跌跌爬爬,削树皮、采野菜来吃。有人劝她说:“这 样小的孩子怎么能够依靠,为什么让自己如此困苦呢(意思是让她改嫁)?”节妇很生气,不 和这个人说话,剪下鬓发给他看,声色俱厉,使人不敢靠近。 战乱结束回到家里,富民几乎把她家的田地全侵占了,节妇拿着田契和他们争辩,最终 得以保全。知州田若赋很赞赏节妇的品行,想要把她的事迹上报到朝廷。节妇极力推辞不愿 上报,于是免除她家的徭役。节妇感动落泪,每天纺麻线织布,来接济困乏。购买《诗经》 《书经》等儒家书籍,教诲孩子们,夜里在屋子里点燃松脂,坐在孩子们两旁而亲自教授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