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社会科学类 第一部分六年高考题荟萃 2010年高考题 (10年陕西卷)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 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 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 艺术。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如甲骨文就是如此 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可见,自从有写 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所以到了晋朝 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 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 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 易被人发现。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 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 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 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 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 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 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 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其实,今天看见的 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 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 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古代称好的书法作品为“法书”,是说这件作品足以为法,“书法”、“书道”、“书艺”是 指书写的方法;现在合二为一了,一律叫做“书法”。书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
第六章 社会科学类 第一部分 六年高考题荟萃 2010 年高考题 (10 年陕西卷)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 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 “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 艺术。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如甲骨文就是如此, 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可见,自从有写 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所以到了晋朝 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 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 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 易被人发现。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 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 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 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 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 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 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 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其实,今天看见的 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 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 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古代称好的书法作品为“法书”,是说这件作品足以为法,“书法”、“书道”、“书艺”是 指书写的方法;现在合二为一了,一律叫做“书法”。书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
用,从书法作品、艺术装饰到书信往来都要用到书法,同时书法活动既可以培养艺术情操 又可以调心养气,收到健身的效果。北朝人曾经说过:“尺牍素书,千里面目”。看到一封来 信,感到很亲切,如见其人。书法被人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自古以来就是这样。(摘 编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 1.下列关于“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汉语中,“书”既可以指文字符号,也可以是文字学的“六书”之“书”,本文则是 从书法艺术上来讲,所谓“书”就是书法。 B.在甲骨文中,不论是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已经很好看了,可见 一出现,就有了“书”这一方面的要求。 C.在历史上,“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而在中国 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D.真书书写方便,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出现,形成颜体、柳体等不同的字体,这些字体 是依据“书”的艺术风格划分出来的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这是草书的一个来源。草书的另 个来源是章草,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 B.秦隶和汉隶都是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于是到了晋朝后,真书应 运而生,并且一直使用到今天。 C.在古代,起初没有专门写字并且因为书法而出名的人,直到唐朝文人写碑成为风气,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由此成为书法家。 D.在古代“书法”是指书写的方法,“法书”是指好的书法作品,到现在则把这两者合 而为一,都称为“书法”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在字形的繁难复杂方面,秦隶和汉隶要超过真书,甲骨文又要超过秦隶和汉隶,可以 说这是真书使用时间特别长久的根本原因。 B.古时候书法流派不多,当时甚至没有“书法家”这一称呼,而到唐代书法大盛,流派 逐渐增多,看来书法的发展跟社会的崇尚有很大的关系。 C.中国人自古就把书法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所以北朝人所谓“尺牍素书,千里 面目”,也就是今人所谓“见字如见其人”的意思。 D.在唐代有些无名书法家的水平也很高,唐人碑版的书法其实并不代表当时的最高水
用,从书法作品、艺术装饰到书信往来都要用到书法,同时书法活动既可以培养艺术情操, 又可以调心养气,收到健身的效果。北朝人曾经说过:“尺牍素书,千里面目”。看到一封来 信,感到很亲切,如见其人。书法被人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自古以来就是这样。(摘 编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 1.下列关于“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汉语中,“书”既可以指文字符号,也可以是文字学的“六书”之“书”,本文则是 从书法艺术上来讲,所谓“书”就是书法。 B.在甲骨文中,不论是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已经很好看了,可见汉字刚 一出现,就有了“书”这一方面的要求。 C.在历史上,“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而在中国 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D.真书书写方便,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出现,形成颜体、柳体等不同的字体,这些字体 是依据“书”的艺术风格划分出来的。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这是草书的一个来源。草书的另一 个来源是章草,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 B.秦隶和汉隶都是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于是到了晋朝后,真书应 运而生,并且一直使用到今天。 C.在古代,起初没有专门写字并且因为书法而出名的人,直到唐朝文人写碑成为风气,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由此成为书法家。 D.在古代“书法”是指书写的方法,“法书”是指好的书法作品,到现在则把这两者合 而为一,都称为“书法”。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在字形的繁难复杂方面,秦隶和汉隶要超过真书,甲骨文又要超过秦隶和汉隶,可以 说这是真书使用时间特别长久的根本原因。 B.古时候书法流派不多,当时甚至没有“书法家”这一称呼,而到唐代书法大盛,流派 逐渐增多,看来书法的发展跟社会的崇尚有很大的关系。 C.中国人自古就把书法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所以北朝人所谓“尺牍素书,千里 面目”,也就是今人所谓“见字如见其人”的意思。 D. 在唐代有些无名书法家的水平也很高,唐人碑版的书法其实并不代表当时的最高水
平,只是因为它们是皇帝、大官所写,才为世人所推崇 (10年陕西卷)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杂交水稻之父 1982年的一个秋日,马尼拉洛斯巴洛斯镇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学术报告厅里,正在举行 国际水稻科技界的盛会座无虚席。会议开始,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农业部前部长斯瓦 米纳森博士庄重地引领袁隆平走上主席台。这时,屏幕上赫然打出袁隆平的巨幅头像,下方 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行特大黑体英文字。报告厅里顿时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国际同行的推崇,确实使袁隆平感受到了心智与汗水的价值,以及来自光明正大的竞争 对手的真诚友谊和温暖。想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至今仍然把自己看作湘西泥巴地里滚出来 的土老冒,把杂交水稻技术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袁隆平内心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 的悲哀 会后,袁隆平跟斯瓦米纳森博士开玩笑说:“您今天这样‘突然袭击’,大张旗鼓地‘贩 卖’我,可真叫我有点措手不及呀。”“我就是特意要给您一个惊喜呀!”“可我1980年 次应邀来合作研究时,您竟然给我定了个每月800美元的实习研究生工资!”袁隆平笑着说。 那一次他曾向斯瓦米纳森提出严正抗议,准备拂袖而去。经斯瓦米纳森反复道歉,极力挽留 并把他重新定为特别研究员,每月工资提到1750美元,他才留了下来 “哈哈,您还记得那件事哪!说实话,那时候我们看您在国内地位也很低似的,这里给 您待遇太高,反而使我们丢份。加上那时我们毕竟还没有亲眼见过成功的三系配套杂交水稻, 所以给您定工资估计为您在国内的10倍,想来您该可以接受。没想到您还很有气派!而第 二年我们就看到中国政府给您颁发了科技特等发明奖,而且您的伟大成果也让我们亲眼看到 了。所以我们后来一直为那件事感到惭愧。今天,也算是我们正式为您正名吧!” 哈哈,原来阁下您也曾亲自参与歧视我的‘勾当’啊!坦率地说,我们在国内是从来 不争经济利益的。可是,到了您这里,拿多少钱可就关系到中国科学家的尊严了,所以我一 定要跟您‘斗争’到底啊。不过,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不打不相识’。这就像我们国际科 技界的朋友们,实际都是同一阵地上的竞争对手。但是也正因为在同一阵地上竞争,才有机 会成为朋友啊!我和您一见面就‘打了一仗’,所以我们的友谊也将更加长久。是不是?” 袁隆平说 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使水稻平均亩产比原先增加20%以上。这项世界领先的科 技成果,不仅有助于中国已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惠及全世界。为此
平,只是因为它们是皇帝、大官所写,才为世人所推崇。 (10 年陕西卷)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杂交水稻之父 1982 年的一个秋日,马尼拉洛斯巴洛斯镇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学术报告厅里,正在举行 国际水稻科技界的盛会座无虚席。会议开始,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农业部前部长斯瓦 米纳森博士庄重地引领袁隆平走上主席台。这时,屏幕上赫然打出袁隆平的巨幅头像,下方 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行特大黑体英文字。报告厅里顿时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国际同行的推崇,确实使袁隆平感受到了心智与汗水的价值,以及来自光明正大的竞争 对手的真诚友谊和温暖。想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至今仍然把自己看作湘西泥巴地里滚出来 的土老冒,把杂交水稻技术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袁隆平内心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 的悲哀。 会后,袁隆平跟斯瓦米纳森博士开玩笑说:“您今天这样‘突然袭击’,大张旗鼓地‘贩 卖’我,可真叫我有点措手不及呀。”“我就是特意要给您一个惊喜呀!”“可我 1980 年第一 次应邀来合作研究时,您竟然给我定了个每月 800 美元的实习研究生工资!”袁隆平笑着说。 那一次他曾向斯瓦米纳森提出严正抗议,准备拂袖而去。经斯瓦米纳森反复道歉,极力挽留, 并把他重新定为特别研究员,每月工资提到 1750 美元,他才留了下来。 “哈哈,您还记得那件事哪!说实话,那时候我们看您在国内地位也很低似的,这里给 您待遇太高,反而使我们丢份。加上那时我们毕竟还没有亲眼见过成功的三系配套杂交水稻, 所以给您定工资估计为您在国内的 10 倍,想来您该可以接受。没想到您还很有气派!而第 二年我们就看到中国政府给您颁发了科技特等发明奖,而且您的伟大成果也让我们亲眼看到 了。所以我们后来一直为那件事感到惭愧。今天,也算是我们正式为您正名吧!” “哈哈,原来阁下您也曾亲自参与歧视我的‘勾当’啊!坦率地说,我们在国内是从来 不争经济利益的。可是,到了您这里,拿多少钱可就关系到中国科学家的尊严了,所以我一 定要跟您‘斗争’到底啊。不过,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不打不相识’。这就像我们国际科 技界的朋友们,实际都是同一阵地上的竞争对手。但是也正因为在同一阵地上竞争,才有机 会成为朋友啊!我和您一见面就 ‘打了一仗’,所以我们的友谊也将更加长久。是不是?” 袁隆平说。 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使水稻平均亩产比原先增加 20%以上。这项世界领先的科 技成果,不仅有助于中国已占世界 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 22%的人口,而且惠及全世界。为此
他被美国科学院选聘为外籍院士,院长西瑟罗纳先生介绍袁隆平当选的理由是:“袁隆平先 生发明杂交水稻技术,为全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 τ000万人的吃饭问题。”湖南郴州农民曹宏球说“邓小平送来了好政策,袁隆平送来了好种 子”,他专门花钱雕了一尊汉白玉的袁隆平石像供在家里 袁隆平把他的研究生介绍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攻读博士学位,这些研究生学成后都选 择留在外国工作。有人便跟袁隆平开玩笑说:“您老人家送出的人才都飞了,您可是白费心 血了!”袁隆平则认真地回答说:“你们不要见识短浅。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量 超过袁隆平的人才。优秀的人才的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让他们通通窝到我的手下莱, 受着我的思想束缚,而且我还无法给他们提供一流的研究条件。怎么能使他们成长为超过我 的杰出学者呢?一旦祖国有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他们随时都会回来的。相反,如果他 们回来而又无用武之地,那又叫人家回来干什么呢?” (摘编自庄志霞《袁隆平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斯瓦米纳森博士在他主持召开的一次国际水稻科技界会议上的隆重推介,使袁隆平作 为世界著名水稻专家而广为人知。 B.袁隆平因为发明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为全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 贡献,被美国科学院选聘为外籍院士。 C.湖南郴州农民曹宏球为了感谢袁隆平给他送来了好种子,专门花钱请人雕了一尊汉白 玉的袁隆平石像供在家里 D.袁隆平的研究生经他介绍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攻读博士学位,为了成为超过老师的 杰出学者,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外国工作 E.本文通过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相关事迹的描述,表现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博 大胸怀以及勇于探索、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 (2)尽管被国际同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内心却“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 哀”。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有人说袁隆平送出的人才“都飞了”,他是“白费心血”,袁隆平却认为这种看法是“见 识短浅”。为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4)袁隆平和斯瓦米纳森是同行,可他们一见面就为尊严“打了一仗”,最终又成为朋友 而且认为彼此的友谊“将更加长久”。请你就对“同行”、“尊严”、“友谊”三个方面的理解 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他被美国科学院选聘为外籍院士,院长西瑟罗纳先生介绍袁隆平当选的理由是:“袁隆平先 生发明杂交水稻技术,为全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 7000 万人的吃饭问题。”湖南郴州农民曹宏球说“邓小平送来了好政策,袁隆平送来了好种 子”,他专门花钱雕了一尊汉白玉的袁隆平石像 供在家里。 袁隆平把他的研究生介绍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攻读博士学位,这些研究生学成后都选 择留在外国工作。有人便跟袁隆平开玩笑说:“您老人家送出的人才都飞了,您可是白费心 血了!”袁隆平则认真地回答说:“你们不要见识短浅。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量 超过袁隆平的人才。优秀的人才的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让他们通通窝到我的手下莱, 受着我的思想束缚,而且我还无法给他们提供一流的研究条件。怎么能使他们成长为超过我 的杰出学者呢?一旦祖国有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他们随时都会回来的。相反,如果他 们回来而又无用武之地,那又叫人家回来干什么呢?” (摘编自庄志霞《袁隆平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斯瓦米纳森博士在他主持召开的一次国际水稻科技界会议上的隆重推介,使袁隆平作 为世界著名水稻专家而广为人知。 B.袁隆平因为发明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为全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 贡献,被美国科学院选聘为外籍院士。 C.湖南郴州农民曹宏球为了感谢袁隆平给他送来了好种子,专门花钱请人雕了一尊汉白 玉的袁隆平石像供在家里。 D.袁隆平的研究生经他介绍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攻读博士学位,为了成为超过老师的 杰出学者,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外国工作。 E.本文通过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相关事迹的描述,表现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博 大胸怀以及勇于探索、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 (2)尽管被国际同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内心却“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 哀”。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6 分) (3)有人说袁隆平送出的人才“都飞了”,他是“白费心血”,袁隆平却认为这种看法是“见 识短浅”。为什么?请简要分析。(6 分) (4)袁隆平和斯瓦米纳森是同行,可他们一见面就为尊严“打了一仗”,最终又成为朋友, 而且认为彼此的友谊“将更加长久”。请你就对“同行”、“尊严”、“友谊”三个方面的理解, 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 分)
(10年湖南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志愿精神可以表述为一种具体化或日常化的人文精神。作为促进社区发展、社会进步和 社会成员个人身心完善的一种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志愿精神在日常生活层面的实际体现形 式就是志愿行动。志愿精神的兴起,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式,体现了在不同层面上的 功能 志愿精神的兴起和志愿行动的产生,在社会运行层面上将发挥出其特有的作用。志愿精 神和志愿行动对于人的社会化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使社会成员接受基本的社会准则,塑造 具有社会取向的价值观,从而形成潜在的服务社会的行动倾向,这就是 它的社会教化功能: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能够起到将不同群体的社会成员进行凝聚和团结的 作用,它提供了同一个场景和机遇,使他们共同参与到同一项活动中,甚至还会起到聚合各 种社会资源的作用,这就是它的社会整合功能: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能够对社会成员发挥号 召作用,而且这种召唤常常是以无声的形式进行的,但是,其超越性的社会关怀又是使具有 这种精神的人无法抗拒的,从而会最终在行动上表现出来,这就是它的社会动员功能;志愿 精神和志愿行动能够以其实际的效应,广泛地宣传并大力地弘扬最具有普遍性的、作为最能 够表达优秀文化成分的社会价值观念和民族精神,而且在越重大的社会事件中,这种特征就 会表现得越鲜明,这就是它的社会导向功能。 志愿精神的兴起和志愿行动的产生,在人的发展层面上也会发挥其特有的作用。志愿精 神和志愿行动体现了社会成员对价值合理性的追求。现代化的物质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对工具合理性的追求,然而,现代化进程的悖论特征之一就在于,对工具合理性的关注常常 极大程度地抑制了价值合理性。因此,为了防止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进程中出现畸形走势, 强调价值合理性的意义就会显得极其重要。而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的意义之一就是体现出了 社会成员以及社会本身对于价值合理性所作的追求。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表达了社会成员对 人本化取向生活的向往。在现代化进程加速的时候,社会运行节奏加快,社会竞争状态加剧 社会流动范围扩大,个体价值取向增强等,使得社会成员对于高情感的向往和对于集体生活 的需求表现得日益突出。而在表达志愿精神或参与志愿行动的过程中,过一种富有意义的集 体生活,实现自己帮助他人和服务社会的善良愿望,可以充分地表现出其中内含的人本化取 向的生活目标。 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成为促进社会成员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从社会角度看,志愿精神
(10 年湖南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志愿精神可以表述为一种具体化或日常化的人文精神。作为促进社区发展、社会进步和 社会成员个人身心完善的一种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志愿精神在日常生活层面的实际体现形 式就是志愿行动。志愿精神的兴起,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式,体现了在不同层面上的 功能。 志愿精神的兴起和志愿行动的产生,在社会运行层面上将发挥出其特有的作用。志愿精 神和志愿行动对于人的社会化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使社会成员接受基本的社会准则,塑造 具有社会取向的价值观,从而形成潜在的服务社会的行动倾向,这就是 它的社会教化功能;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能够起到将不同群体的社会成员进行凝聚和团结的 作用,它提供了同一个场景和机遇,使他们共同参与到同一项活动中,甚至还会起到聚合各 种社会资源的作用,这就是它的社会整合功能;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能够对社会成员发挥号 召作用,而且这种召唤常常是以无声的形式进行的,但是,其超越性的社会关怀又是使具有 这种精神的人无法抗拒的,从而会最终在行动上表现出来,这就是它的社会动员功能;志愿 精神和志愿行动能够以其实际的效应,广泛地宣传并大力地弘扬最具有普遍性的、作为最能 够表达优秀文化成分的社会价值观念和民族精神,而且在越重大的社会事件中,这种特征就 会表现得越鲜明,这就是它的社会导向功能。 志愿精神的兴起和志愿行动的产生,在人的发展层面上也会发挥其特有的作用。志愿精 神和志愿行动体现了社会成员对价值合理性的追求。现代化的物质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对工具合理性的追求,然而,现代化进程的悖论特征之一就在于,对工具合理性的关注常常 极大程度地抑制了价值合理性。因此,为了防止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进程中出现畸形走势, 强调价值合理性的意义就会显得极其重要。而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的意义之一就是体现出了 社会成员以及社会本身对于价值合理性所作的追求。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表达了社会成员对 人本化取向生活的向往。在现代化进程加速的时候,社会运行节奏加快,社会竞争状态加剧, 社会流动范围扩大,个体价值取向增强等,使得社会成员对于高情感的向往和对于集体生活 的需求表现得日益突出。而在表达志愿精神或参与志愿行动的过程中,过一种富有意义的集 体生活,实现自己帮助他人和服务社会的善良愿望,可以充分地表现出其中内含的人本化取 向的生活目标。 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成为促进社会成员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从社会角度看,志愿精神
和志愿行动成为社会凝聚其成员的一种重要场域;从社会成员角度看,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 则成为社会提升其成员素质的一个平台。正是在自愿参与公益事业或提供公共服务的实际行 动中,社会成员实现了其精神境界的提升,完成了其价值观念的变化和人生经验的丰富,甚 至促进了其自身知识的扩展和技能的增强,而这一切的经历及其感受也必将成为生命中一份 宝贵的精神财富 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志愿行动所体现的功能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层面的一项是 A.“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玉树抗震救灾行动中,全国各族人民心系灾区,目前已 为灾区捐款45亿多元人民币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快乐天使”们长期坚持照顾孤残儿童,实现了帮助他人的 善良愿望,收获了快乐和幸福 C.“一个也不能少”,希望工程志愿者们以他们的满腔热忱和无私行动,唤起了社会各 界人士对失学儿童的真诚关爱。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社区服务志愿者“一对一”定人到户帮助孤寡老人,弘扬了 中华民族爱老敬老的优良传统。 1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有关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志愿精神通常具有自愿性、公益性和亲身参与性的人文内涵。 B.志愿行动是人文精神的一种具体化和日常化的实际体现形式 C.社会成员追求工具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物质成就的获得。 D.社会成员在当前特定社会背景下对强竞争和高情感将更为向往 15.简要谈谈,如果缺乏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对人的发展会有怎样 影响。(6分) 解析:本题在四个事例中选出一个与其它三个不一样的,只要结合文章的段落结构就能很快 得出:一个是志愿精神对于社会层面的影响,一个是对于个人发展层面的影响,于是这样就 很容易得出B选项
和志愿行动成为社会凝聚其成员的一种重要场域;从社会成员角度看,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 则成为社会提升其成员素质的一个平台。正是在自愿参与公益事业或提供公共服务的实际行 动中,社会成员实现了其精神境界的提升,完成了其价值观念的变化和人生经验的丰富,甚 至促进了其自身知识的扩展和技能的增强,而这一切的经历及其感受也必将成为生命中一份 宝贵的精神财富。 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志愿行动所体现的功能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层面的一项是 A.“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玉树抗震救灾行动中,全国各族人民心系灾区,目前已 为灾区捐款 45 亿多元人民币。 B.“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快乐天使”们长期坚持照顾孤残儿童,实现了帮助他人的 善良愿望,收获了快乐和幸福。 C.“一个也不能少”,希望工程志愿者们以他们的满腔热忱和无私行动,唤起了社会各 界人士对失学儿童的真诚关爱。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社区服务志愿者“一对一”定人到户帮助孤寡老人,弘扬了 中华民族爱老敬老的优良传统。 1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有关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志愿精神通常具有自愿性、公益性和亲身参与性的人文内涵。 B.志愿行动是人文精神的一种具体化和日常化的实际体现形式。 C.社会成员追求工具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物质成就的获得。 D.社会成员在当前特定社会背景下对强竞争和高情感将更为向往。 15.简要谈谈,如果缺乏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对人的发展会有怎样的 影响。(6 分) 13.B 解析:本题在四个事例中选出一个与其它三个不一样的,只要结合文章的段落结构就能很快 得出:一个是志愿精神对于社会层面的影响,一个是对于个人发展层面的影响,于是这样就 很容易得出 B 选项。 14.D
解析:本题是根据原文选出不正确的一项。这个就是我们通畅所谓的“細节十推断题”。 第一步就是要定位原文,第二步就是要分辨种类,第三步要看这个选项符不符合文章大意的 延伸。这些细节题中无外乎就是因栗颠倒、无中生有、以偏概全、逻辑混乱等等一些问题, 我们一一来验证。k选说“志愿精神通常具有自愿性、公益性和亲身参与性的人文内涵” 我们马上定位到文章第三段的四个社会作用,这就明确表示志愿精神具有公益性;然后文章 最后一段中“正是自题参与公益事业”同样也是说明“自、公益、参与”三个特性:最后 第一段有关人文精神的表述,都证明A项正确。而B选项说“志題行动使人文精神的一种具 体化和日常化的实际体现形式”,这一句话在文章的第一段第一句就说了“志愿精神可以表 述为一种具体化或日常化的人文精神”,并且在后面也提到说“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 式”,所以B选项的表述正确。在看C选项“社会威员追求工具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 物质成就感的获得”,我们可以定位到文章第五段前两句“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体现了社会 威员对价值合理性的追求。现代化的物质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工具合理性的追求”, 于是“追求工具合理性”有助于“物质威就感的获得”,所以C选项也正确。最后看D选项 “社会成员在当前特定社会背景下对强竞争和高情感将更向往”,我们立马就可以定位到文 章的的倒数第二段的第二句“在观代化进程……社会竟争状态加剧…使得社会成员对于高 情感的向往……表观得日益突出”,于是问题发现了:原文中“强竞争”是原因,“对高情 感的向往”是鲒果,但是在D选项中,“强竞争”和“对高情感的向往”都成了结果,这就 是“因栗颠倒”的选项
15 答:①从人对社会的融入(社会角度)看,少了一种扩大交往面、凝聚交往对象的重要场 域,对价值合理性社会意义的关注以及人本化取向的生活目标都可能趋于淡化:②从个人发 展角度看,少了一个提升个人素质的平台,一条让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人的发展进 程中可能出现畸形走势。 解析:本题是今年的新题型,要求考生谈谈如果缺乏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在社会发展进程 中,人的发展会有怎样的影响?这道题其实就是一道开放的题目,考生可以畅所欲言。那么 要问人的发展,考生可以就着原文最后一段的第二句中关于“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这 两层意思来答影响即可,无非就是把原文中“有了志愿精神好的方面”的反面写出来。所以 这道题尽管是新题型,但是难度不是很大。 (10年福建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诗产生于西周的礼乐政治活动而非原始宗教仪式,是政坛言说的产物,与歌并不同源, 但却有着歌德一些元素。不过,它们的联系不再文字形式而在音乐。在西周,诗的言说主体 的身份为朝廷官员,言说对象为君臣,言说内容自然也不能脱离政治,故“诗”一开始就承 担者政治言说的特殊功能。《国语·周语上》载历王时的邵公说:“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 士献诗……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勃。”可见诗在西周时期的功能是补察时政。周代 的礼乐政治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礼乐教化向臣民灌输礼乐伦理道德观念,所以周代设有专 门的机构来负责这一工作。《礼记·孔子闲居》载孔子说:“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 乐亦至焉。”可见,在周代,战国以前的人将诗看做是礼乐的一部分,诗所承载的是礼乐道 德的价值取向。 歌则不同。早期的歌德本质是音乐,适合抒情而不适合言事。歌是一种大众表达情感意 愿的形式,而非专门用来表达和传播礼乐伦理道德,不可能用来教化百姓。因而,原有的歌 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显然已不能满足教化需要。于是,有了“诗”这一专门用于朝廷政治文体 的产生和“歌”向“诗”的转变 这一转变,在“歌”之外确立了一种新的韵文形态,即诗的形态。这一形态与歌不同: 是它的本质不再是音乐而是“文学”。二是诗一产生就被赋予了政治君臣关系政治言说的 性质。这一性质,除决定“诗”最初的作者主要应是朝廷的官员外,还确立了“诗”作为国
15、 答: ①从人对社会的融入(社会角度)看,少了一种扩大交往面、凝聚交往对象的重要场 域,对价值合理性社会意义的关注以及人本化取向的生活目标都可能趋于淡化;②从个人发 展角度看,少了一个提升个人素质的平台,一条让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人的发展进 程中可能出现畸形走势。 解析:本题是今年的新题型,要求考生谈谈如果缺乏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在社会发展进程 中,人的发展会有怎样的影响?这道题其实就是一道开放的题目,考生可以畅所欲言。那么 要问人的发展,考生可以就着原文最后一段的第二句中关于“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这 两层意思来答影响即可,无非就是把原文中“有了志愿精神好的方面”的反面写出来。所以 这道题尽管是新题型,但是难度不是很大。 (10 年福建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 诗产生于西周的礼乐政治活动而非原始宗教仪式,是政坛言说的产物,与歌并不同源, 但却有着歌德一些元素。不过,它们的联系不再文字形式而在音乐。在西周,诗的言说主体 的身份为朝廷官员,言说对象为君臣,言说内容自然也不能脱离政治,故“诗”一开始就承 担者政治言说的特殊功能。《国语•周语上》载历王时的邵公说:“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 士献诗……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勃。”可见诗在西周时期的功能是补察时政。周代 的礼乐政治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礼乐教化向臣民灌输礼乐伦理道德观念,所以周代设有专 门的机构来负责这一工作。《礼记•孔子闲居》载孔子说:“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 乐亦至焉。”可见,在周代,战国以前的人将诗看做是礼乐的一部分,诗所承载的是礼乐道 德的价值取向。 歌则不同。早期的歌德本质是音乐,适合抒情而不适合言事。歌是一种大众表达情感意 愿的形式,而非专门用来表达和传播礼乐伦理道德,不可能用来教化百姓。因而,原有的歌 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显然已不能满足教化需要。于是,有了“诗”这一专门用于朝廷政治文体 的产生和“歌”向“诗”的转变。 这一转变,在“歌”之外确立了一种新的韵文形态,即诗的形态。这一形态与歌不同: 一是它的本质不再是音乐而是“文学”。二是诗一产生就被赋予了政治君臣关系政治言说的 性质。这一性质,除决定“诗”最初的作者主要应是朝廷的官员外,还确立了“诗”作为国
家政治意识形态的工具性。因而,诗的言说主体的身份是朝廷官员而非普通百姓,言说的内 容为政治而非个体的情感。三是诗多非即时即事的言说,多先为文字创作。且由于政治演说 性质具有一定的规定性,故诗句式齐整,口语成分和杂言较少,如《大雅》、《小雅》。 由于原始宗教祭祀少补了乐,音乐在原始宗教中具有神圣性,又能起着愉悦作用,所以 适应着礼乐政治而产生的“诗”,很自然地继承了宗教礼乐仪式之歌“音乐+语言”这一形式 诗歌与音乐结合,有助于提高诗的地位。另外,当时的书写工具不发达,借助音乐可以使诗 便于传播,更广泛地发挥教化作用。诗与音乐的融为一体,更有利于承担礼乐政治的职能。 不过,即使是用文字与音乐结合这一形式,诗也与歌不一样。歌的语言和音乐的融合是 原生态的存在。歌产生时,音乐与语言是相伴相随的,没有音乐不能谓之歌。诗则是现有文 字,后来配乐用于仪式的演唱。由于诗纳入了周代“乐”的系统,音乐和诗的对接才被固定 下来,但配诗之乐是后来附加的。 (选自赵辉《歌与诗的起源及原始功能异同》,有删改) 10.下列有关先秦“诗”与“歌”的比较,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诗是政坛言说的产物并为西周的礼乐政治服务的,而早期的歌是大众表达情感意愿 的形式。 B.诗与歌虽然在原始功能上不同,但诗却有歌的一些元素,它们的联系方式只在音乐 C.“歌”向“诗”的转变,是因为原有的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不能满足通过礼乐教化 臣民的需要。 D.诗是先有文字,后来配乐用于仪式的演唱,而歌产生是先有音乐,后来才有语言的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达,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诗在西周言说主体的身份是朝廷官员,所以诗就具有了政坛君臣关系政治言说的性 质 B.从周代到战国以前,人们把诗看作是礼乐的一部分,因为它所承载是是礼乐道德的 价值取向。 C.早期的歌是适合于抒发个体的情感,借助音乐可以使歌便于传播,更广泛地发挥教 化的作用。 “诗”在继承了宗教礼乐仪式之歌“音乐+语言”这一形式后,诗与音乐就开始结合 起来 12.请结合文本,简述“诗”在西周的作用。(3分)答
家政治意识形态的工具性。因而,诗的言说主体的身份是朝廷官员而非普通百姓,言说的内 容为政治而非个体的情感。三是诗多非即时即事的言说,多先为文字创作。且由于政治演说 性质具有一定的规定性,故诗句式齐整,口语成分和杂言较少,如《大雅》、《小雅》。 由于原始宗教祭祀少补了乐,音乐在原始宗教中具有神圣性,又能起着愉悦作用,所以, 适应着礼乐政治而产生的“诗”,很自然地继承了宗教礼乐仪式之歌“音乐+语言”这一形式。 诗歌与音乐结合,有助于提高诗的地位。另外,当时的书写工具不发达,借助音乐可以使诗 便于传播,更广泛地发挥教化作用。诗与音乐的融为一体,更有利于承担礼乐政治的职能。 不过,即使是用文字与音乐结合这一形式,诗也与歌不一样。歌的语言和音乐的融合是 原生态的存在。歌产生时,音乐与语言是相伴相随的,没有音乐不能谓之歌。诗则是现有文 字,后来配乐用于仪式的演唱。由于诗纳入了周代“乐”的系统,音乐和诗的对接才被固定 下来,但配诗之乐是后来附加的。 (选自赵辉《歌与诗的起源及原始功能异同》,有删改) 10. 下列有关先秦“诗”与“歌”的比较,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诗是政坛言说的产物并为西周的礼乐政治服务的,而早期的歌是大众表达情感意愿 的形式。 B.诗与歌虽然在原始功能上不同,但诗却有歌的一些元素,它们的联系方式只在音乐。 C.“歌”向“诗”的转变,是因为原有的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不能满足通过礼乐教化 臣民的需要。 D.诗是先有文字,后来配乐用于仪式的演唱,而歌产生是先有音乐,后来才有语言的。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达,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诗在西周言说主体的身份是朝廷官员,所以诗就具有了政坛君臣关系政治言说的性 质。 B.从周代到战国以前,人们把诗看作是礼乐的一部分,因为它所承载是是礼乐道德的 价值取向。 C.早期的歌是适合于抒发个体的情感,借助音乐可以使歌便于传播,更广泛地发挥教 化的作用。 D.“诗”在继承了宗教礼乐仪式之歌“音乐+语言”这一形式后,诗与音乐就开始结合 起来。 12. 请结合文本,简述“诗”在西周的作用。(3 分)答:
10、解析:本题考查了对重要概念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D项中“而歌产生时是先有 音乐,后来才有语言的”是不准确的,文章第五段“歌的语言和音乐的融合是原生态的存在” “歌产生时,音乐与语言是相伴相随的”可以充分的证明这一点。A、B、C三项在文中都各 有体现 误区警示:考生答题误区在于对原文重要概念的把握不到位。 答案:D 11、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理解。C项把歌和音乐割裂开来,是不正确 的,因为原文第二段“早期的歌的本质是音乐”这两者是一体的,另外借助音乐更便于传播, 更广泛地发挥教化作用的是“诗”而不是“歌”。 误区警示:本题误区在于对原文内容把握不准确,找不准题干的对应点,就无法做出正 确选择 答案:C 12、解析:本题考査了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综合能力。对本文的解答要把握住文章的内 容要点,从全文入手,找出有关诗的作用的信息,整合作答 误区警示:本题考生容易失误的地方,除对内容要点概括不全外,还易表述混乱,辞不 达意。 答案:诗诗西周礼乐政治活动的产物,承担着政治言说的特殊功能。一方面可以补察时 政,另一方面通过礼乐教化向臣民灌输礼乐伦理道德观念,是国家政治医师形态的工具。 (10年安徽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切传统都是过去的东西,但并非一切过去的东西都是传统。可是,过去确系传统的 个重要特征,我们不能离开过去与现在的关系而谈传统。 传统都有其“原本”,原本是传统的始发言行。传统的始发言行有其特定的原初行动者、 特定的受动者,还有其特定的叫作参照系的现实环境。在传统的原本中,所有这些都是特定 的、不能代替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进展,原本逐步地被认为是具有权威性的、天经地义的、带有 信仰性质的东西而为群体所接受,成为凝聚群体的力量,这样,原本也就逐步地形成为传统。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传统逐步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远离原本的过程。这里所说的远离, 是指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当时的参照系已消失而成为过去。这样,传统在形成过程中就取 得了相对独立于原本所处的参照系以及原初说话人、原初受话人的自主性
10、解析:本题考查了对重要概念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D 项中“而歌产生时是先有 音乐,后来才有语言的”是不准确的,文章第五段“歌的语言和音乐的融合是原生态的存在” “歌产生时,音乐与语言是相伴相随的”可以充分的证明这一点。A、B、C 三项在文中都各 有体现。 误区警示:考生答题误区在于对原文重要概念的把握不到位。 答案:D 11、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理解。C 项把歌和音乐割裂开来,是不正确 的,因为原文第二段“早期的歌的本质是音乐”这两者是一体的,另外借助音乐更便于传播, 更广泛地发挥教化作用的是“诗”而不是“歌”。 误区警示:本题误区在于对原文内容把握不准确,找不准题干的对应点,就无法做出正 确选择。 答案:C 12、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综合能力。对本文的解答要把握住文章的内 容要点,从全文入手,找出有关诗的作用的信息,整合作答。 误区警示:本题考生容易失误的地方,除对内容要点概括不全外,还易表述混乱,辞不 达意。 答案:诗诗西周礼乐政治活动的产物,承担着政治言说的特殊功能。一方面可以补察时 政,另一方面通过礼乐教化向臣民灌输礼乐伦理道德观念,是国家政治医师形态的工具。 (10 年安徽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一切传统都是过去的东西,但并非一切过去的东西都是传统。可是,过去确系传统的一 个重要特征,我们不能离开过去与现在的关系而谈传统。 传统都有其“原本”,原本是传统的始发言行。传统的始发言行有其特定的原初行动者、 特定的受动者,还有其特定的叫作参照系的现实环境。在传统的原本中,所有这些都是特定 的、不能代替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进展,原本逐步地被认为是具有权威性的、天经地义的、带有 信仰性质的东西而为群体所接受,成为凝聚群体的力量,这样,原本也就逐步地形成为传统。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传统逐步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远离原本的过程。这里所说的远离, 是指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当时的参照系已消失而成为过去。这样,传统在形成过程中就取 得了相对独立于原本所处的参照系以及原初说话人、原初受话人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