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校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度联考 九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成绩 说明:请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填写到答卷相应区域内,否则无效 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春天来了,窗外斑鸠的声声啼鸣,huan醒了我对儿时故乡的回忆。在zhdn蓝的天空下,在绿 色的田野上,故乡的春天you闲宁静得如同一个天然的大花篮,里面盛满了五彩bin纷的鲜花。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真是一个粗心的孩子!”他忽然又叹息一声,“唉,谁又不是这样呢?” B.四月的家乡,美不胜收,油菜花啦、樱花啦、梨花啦,竞相开放,姹紫嫣红。 C.《本命年的回想》选自《夜光杯散文精选》(文汇出版社2000年版),有改动。 D.大块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3.下列各项中有没语病的一项是(2分) A.2015年米兰世博会秉承以往世博会“可持续发展”这一核心理念,反映了各国人民探索人类 发展路径、追求幸福生活。 B.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文学作品的深刻理解和全面感知 C.《西厢记》全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讲述了一个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追求美好 爱情的故事。 D.梵·高在绘画中经常使用一种鲜明的黄色,被视为他的“艺术签名”之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①一④每题1分,第⑤题4分。8分) ①东隅已逝, 除恶务本。 ③自非亭午夜分,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⑤“白马秋风塞上”,边塞奇异独特的风光历来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 ”描绘出敌军兵临城下,将士们严阵以待的情景;王维 《使至塞上》中的 则描绘出一派雄浑壮阔的风光。 5.名著阅读。(6分) (1)在小人国,一位相当重要的人物对格列佛说:“应该承认皇帝陛下多次表现宽大为怀,一再强 调你建立的功绩,竭力想减轻你的罪责。财政大臣和海军大将却要把你处死……”这里的“功 绩”有 国对格列佛最终的处理意见是 (3分)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始终是一位斗士形象,特别是在遭受了双目失明、瘫 痪在床的沉重打击之后,他凭借着惊人的毅力从事文学创作 林冲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豹子头”,他武艺高强,但安分守己,懦弱隐忍,逆来 顺受,因被高俅陷害,被一步步逼上梁山 C.《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善变。他成功将四棵柳树变成了师徒四人冒名顶替:但自己变成土地 庙时,将尾巴变作一根旗杆,竖在土地庙后面,被真君识破。 D.《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散文,写了阿长与“我”之间的许多往事,如讲美女蛇的故事,让
三校 2015~2016 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度联考 九 年 级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 成绩 说明:请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填写到答卷相应区域内,否则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 30 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春天来了,窗外斑鸠的声声啼鸣,huàn 醒了我对儿时故乡的回忆。在 zhàn 蓝的天空下,在绿 色的田野上,故乡的春天 yōu 闲宁静得如同一个天然的大花篮,里面盛满了五彩 bīn 纷的鲜花。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 ...的一项是(2 分) A.“真是一个粗心的孩子!”他忽然又叹息一声,“唉,谁又不是这样呢?” B.四月的家乡,美不胜收,油菜花啦、樱花啦、梨花啦,竞相开放,姹紫嫣红。 C.《本命年的回想》选自《夜光杯散文精选》(文汇出版社 2000 年版),有改动。 D.大块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3.下列各项中有没语病的一项是(2 分) A.2015 年米兰世博会秉承以往世博会“可持续发展”这一核心理念,反映了各国人民探索人类 发展路径、追求幸福生活。 B. 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文学作品的深刻理解和全面感知。 C.《西厢记》全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讲述了一个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追求美好 爱情的故事。 D.梵·高在绘画中经常使用一种鲜明的黄色,被视为他的“艺术签名”之一。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①—④每题 1 分,第⑤题 4 分。8 分) ①东隅已逝,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除恶务本。 ③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⑤“白马秋风塞上”,边塞奇异独特的风光历来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敌军兵临城下,将士们严阵以待的情景;王维 《使至塞上》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描绘出一派雄浑壮阔的风光。 5.名著阅读。(6 分) ⑴在小人国,一位相当重要的人物对格列佛说:“应该承认皇帝陛下多次表现宽大为怀,一再强 调你建立的功绩,竭力想减轻你的罪责。财政大臣和海军大将却要把你处死……”这里的“功 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国对格列佛最终的处理意见是__________。(3 分) ⑵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说法有错误 ...的一项是(3 分)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始终是一位斗士形象,特别是在遭受了双目失明、瘫 痪在床的沉重打击之后,他凭借着惊人的毅力从事文学创作。 B.林冲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豹子头”,他武艺高强,但安分守己,懦弱隐忍,逆来 顺受,因被高俅陷害,被一步步逼上梁山。 C.《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善变。他成功将四棵柳树变成了师徒四人冒名顶替;但自己变成土地 庙时,将尾巴变作一根旗杆,竖在土地庙后面,被真君识破。 D.《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散文,写了阿长与“我”之间的许多往事,如讲美女蛇的故事,让
“我”吃福橘,给我买《山海经》以及一起寻蝉蜕等,表现岀她的热情好事与心地善良。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为把“八礼四仪“教育引向深入,学校准备举行以“文明着装传承美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 习活动 【活动一:明“服之仪”】仔细阅读下面的表格,回答下面的问题。(2分) 对中学生着装取向的认可度的调查统计表 调查结果 查对 学生 老师 查内容 对“整洁”取向的认可度 39% % 对“朴素”取向的认可度 13% 85% 对“个性”取向的认可度 94% 16% 对“品牌”取向的认可度 82% 37% 在对“中学生着装取向的认可度”方面,学生与老师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活动二:话“服之礼”】下面是学校领导在“关于学生着装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 参会代表,请你将讲话要点转述给你们班同学。要求:①转述前须有开场白;②完整准确;③要 点突出。(4分) 讲话内容 最近,有些学生穿着有涂鸦的衣服或“乞丐服”来上学,这种做法是不妥的。作为一名中学 生,着装应符合《中学生日程行为规范》的要求。首先,要讲求文明礼仪。服装是无声的语言。 个人的着装体现着他的态度、修养、品格和气质。其次,要展示良好的校风校貌。个人着装是 校园文化的名片,是学校形象的展现,是学校精神的载体。最后,要注意身份和场合。学校是你 们学习文化知识,丰富和成就自我的地方。着装文明得体更有助于你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活动三:传“服之道”】请在下面横线上,写一个含有“整洁”一词的句子,完成下面的 宣传语。要求:根据已有句子特点及句末用韵特点补写。(2分) 自尊自爱重仪表, 朴素自然是本色,端庄大方树风标 女子淑雅有修养,男儿飒爽展英豪 青春飞扬添活力,品格精神最重要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王禹偁《村行》一诗,完成第7题。(6分)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①王禹偁( cheng):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 ②野兴:指陶醉于山林美景的乐 ③棠梨,又名白梨、白棠。落叶乔木,木质优良,叶含红色。④原:原野。 7.(1)下列诗句与本诗所写景物属同一季节的是(2分) 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D.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本诗中作者的感情经历了一个由 到 的变化过程。(分别用一个词来形容
“我”吃福橘,给我买《山海经》以及一起寻蝉蜕等,表现出她的热情好事与心地善良。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 分) 为把“八礼四仪“教育引向深入,学校准备举行以“文明着装传承美德“为主 题的综合性学 习活动。 【活动一:明“服之仪”】仔细阅读下面的表格,回答下面的问题。(2 分) 对中学生着装取向的认可度的调查统计表 在对“中学生着装取向的认可度”方面,学生与老师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话“服之礼”】下面是学校领导在“关于学生着装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 参会代表,请你将讲话要点转述给你们班同学。要求:①转述前须有开场白;②完整准确;③要 点突出。(4 分) 讲话内容 最近,有些学生穿着有涂鸦的衣服或“乞丐服”来上学,这种做法是不妥的。作为一名中学 生,着装应符合《中学生日程行为规范》的要求。首先,要讲求文明礼仪。服装是无声的语言。 一个人的着装体现着他的态度、修养、品格和气质。其次,要展示良好的校风校貌。个人着装是 校园文化的名片,是学校形象的展现,是学校精神的载体。最后,要注意身份和场合。学校是你 们学习文化知识,丰富和成就自我的地方。着装文明得体更有助于你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活动三:传“服之道”】请在下面横线上,写一个含有“整洁”一词的句子,完成下面的 宣传语。要求:根据已有句子特点及句末用韵特点补写。(2 分) 自尊自爱重仪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朴素自然是本色,端庄大方树风标。 女子淑雅有修养,男儿飒爽展英豪。 青春飞扬添活力,品格精神最重要。 二、阅读理解(共 60 分) (一)阅读王禹偁①《村行》一诗,完成第 7 题。(6 分)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②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③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④树似吾乡。 【注】①王禹偁(chēng):北宋白体诗人、 散文家。 ②野兴:指陶醉于山林美景的乐 趣。 ③棠梨,又名白梨、白棠。落叶乔木,木质优良,叶含红色。④原:原野。 7.⑴下列诗句与本诗所写景物属同一季节的是(2 分) 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D.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⑵本诗中作者的感情经历了一个由__________到_________的变化过程。(分别用一个词来形容 学生 老师 对“整洁”取向的认可度 39﹪ 96﹪ 对“朴素”取向的认可度 13﹪ 85﹪ 对“个性”取向的认可度 94﹪ 16﹪ 对“品牌”取向的认可度 82﹪ 37﹪ 调 查 对 象 调 查 结 果 调 查 内 容
作者的心情)(2分) (3)颔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分析这两句的妙处。(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8-11题。(14分) 公无事,带一书一役,挨村讲乡约,参以时事,民皆乐听,浅直易从,无室碍°难行者。遇 孝慈节义之人,立即表扬,且为之咨嗟叹赏°曰:“我所不及。”凡获小偷到案,则曰:“汝亦有人 心者也,何至为此?”偷曰:“小人为贫所迫耳。”公曰:“是不难。为利之最厚者,莫如纺织,且 人人能为之。”随命仆市棉花斤余,使偷在堂右,教以纺花之法。曰:“能,即释汝:不能,即惰 也,罪加倍。”偷愿速释,无不留心学习,数日间,即能为矣。公曰:“此赀°本不过数百钱耳 今数日内,循环例换,已赢余若干,除汝饭食外,尚剩有数百钱,汝回去执业。倘再犯,不恕汝 也。”偷泣而去,改过迁善者多。间有犯,则杖而后教之,在堂上纺花一月。三犯,则曰:“是不 能改矣。”使二役挟之急行千步,以热醋灌之,一碗饮至半,使一人突拍其背,则嗽终身不愈,不 能作贼矣,仍纺花以没世° 【注】①公:陆稼书:清朝康煕年间曾仼嘉定、灵寿两县知县。②窒碍:阻碍。③咨嗟叹赏: 感叹赞赏。 ④赀:通“资”。⑤没(m)世:死。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我所不及( ②随命仆市棉花斤余 ③是不能改矣( ④间有犯,则杖而后教之(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为”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小人为贫所迫耳 A.尝奏荐某人为某官(《赵普》) B.今吾嗣为之十二年(《捕蛇者说》) C.孰为汝多知乎(《八则》 D.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各一处。2分) (1)且人人能为之 (2)此赀本不过数百钱耳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偷泣而去,改过迁善者多 译文 (2)陟罚臧吾,不宜异同。(《出师表》) 译文 11.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短文中陆知县改造小偷的方法有哪些独到之处。(2分) (三)阅读《烽火台的诉说》一文,完成12-14题。(10分) ①人类为了生存下去,就需要共同抵御洪水、野兽等灾害和天敌,这时就少不了彼此沟通和 协作。在远古时期,由于没有文字,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是靠声音和肢体语言;在我国的殷 商时期,出现了“击鼓传声”的通信方式;后来人们开始兴建烽火台,出现了用火光和烟雾传递 信息的办法。 ②今天,人们在游览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时,依然可以看到修建在制高点上、形似碉堡的方 形建筑,那就是烽火台。不过,烽火台的历史要比长城还要久远 ③一般来说,我国历史上的烽火台是在西周时期出现的。据史料记载,在周朝时,中央与各诸 侯国都在边疆或通往边疆的道路上每隔一定距离就修筑一座烽火台。烽火台上堆满了柴草,哨兵 旦发现有外族入侵,便点燃柴草以烽火报警。各路诸侯见到后,就会派兵前来接应,同御外敌。 ④说到这里,很多人都会想起《东周列国志》中一个很有名的故事一一烽火戏诸侯。故事片
作者的心情) (2 分) ⑶颔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分析这两句的妙处。(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 8—11 题。(14 分) 公①无事,带一书一役,挨村讲乡约,参以时事,民 皆乐听,浅直易从,无窒碍②难行者。遇 孝慈节义之人,立即表扬,且为之咨嗟叹赏③曰:“我所不及。”凡获小偷到案,则曰:“汝亦有人 心者也,何至为此?”偷曰:“小人为贫所迫耳。”公曰:“是不难。为利之最厚者,莫如纺织,且 人人能为之。”随命仆市棉花斤余,使偷在堂右,教以纺花之法。曰:“能,即释汝;不能,即惰 也,罪加倍。”偷愿速释,无不留心学习,数日间,即能为矣。公曰: “此赀④本不过数百钱耳 , 今数日内,循环例换,已赢余若干,除汝饭食外,尚剩有数百钱,汝回去执业。倘再犯,不恕汝 也。”偷泣而去,改过迁善者多。间有犯,则杖而后教之,在堂上纺花一月。三犯,则曰:“是不 能改矣。”使二役挟之急行千步,以热醋灌之,一碗饮至半,使一人突拍其背,则嗽终身不愈,不 能作贼矣,仍纺花以没世⑤。 【注】①公:陆稼书:清朝康熙年间曾任嘉定、灵寿两县知县。②窒碍:阻碍。③咨嗟叹赏: 感叹赞赏。 ④赀:通“资”。 ⑤没(mò)世:死。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我所不及. ( ) ②随命仆市.棉花斤余 ( ) ③是.不能改矣( ) ④间.有犯,则杖而后教之( )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为”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小人为贫所迫耳 A.尝奏荐某人为某官(《赵普》) B.今吾嗣为之十二年(《捕蛇者说》) C.孰为汝多知乎(《八则》 D.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各一处。2 分) ⑴且 人 人 能 为 之 ⑵此 赀 本 不 过 数 百 钱 耳 10.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偷泣而去,改过迁善者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陟罚臧吾,不宜异同。(《出师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短文中陆知县改造小偷的方法有哪些独到之处。(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烽火台的诉说》一文,完成 12—14 题。(10 分) ①人类为了生存下去,就需要共同抵御洪水、野兽等灾害和天敌,这时就少不了彼此沟通和 协作。在远古时期,由于没有文字,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是靠声音和肢体语言;在我国的殷 商时期,出现了“击鼓传声”的通信方式;后来人们开始兴建烽火台,出现了用火光和烟雾传递 信息的办法。 ②今天,人们在游览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时,依然可以看到修建在制高点上、形似碉堡的方 形建筑,那就是烽火台。不过,烽火台的历史要比长城还要久远。 ③一般来说,我国历史上的烽火台是在西周时期出现的。据史料记载,在周朝时,中央与各诸 侯国都在边疆或通往边疆的道路上每隔一定距离就修筑一座烽火台。烽火台上堆满了柴草,哨兵 一旦发现有外族入侵,便点燃柴草以烽火报警。各路诸侯见到后,就会派兵前来接应,同御外敌。 ④说到这里,很多人都会想起《东周列国志》中一个很有名的故事——烽火戏诸侯。故事片
说的是荒淫无度的周幽王自从得到美人褒姒之后,便整天想尽办法来博得褒姒开心一笑,可美人 直无动于衷。有个近臣献计说,当年先王为了防备西戎入侵,在骊山之巅建有20余处烽火台 每当有贼寇侵犯时,烽火台便点火示警,火光、烟雾直冲霄汉,甚为壮观。附近诸侯见此情景, 无不发兵相救。这些年为,天下太平,已多年不见烽火点燃,如果君王偕王后同游骊山,夜举烽 火,这时诸侯援兵必至,至而无寇,王后必笑无疑。昏庸的幽王居然听从了这位近臣的馊主意,其 下场我们也都知道了,周幽王命丧西戎刀下,褒姒也在劫难逃。西周从此走向了灭亡之路。 ⑤西周的灭亡并不意味着以烽火通报军情的历史就经终结。相反,到了汉代,烽火台的建设 规模更大了,使用规则也进一步完备了。用土木筑成的被称为“烽燧”的烽火台,在边陲重镇和 交通要道上随处可见。今天,在新疆库车县境内,还留存着一座汉代烽燧,其雄伟的气势可使我 们约略窥见当时烽火通信的盛状。那时,烽火台的使用也有了较为完备的规则。白天发现有外敌 入侵时,哨兵就在烽燧上燃起柴草或狼粪,其烟直上不散,远远地就能被人看见,人们称之为“狼 烟”或“烽烟”:夜间则点燃柴草,以火光报警。点燃的烽火还可以悄悄告诉你一些简单的信息: 放一道烽火,表示入侵者在500人以下:放两道烽火,则表示入侵者在500人以上。 ⑥在古代,烽火总是与战争联系在一起,烽火出现,便意味着战争来临。南朝吴均有诗句“羽 檄起边庭,烽火乱如萤”,大意是说军情文书从边疆传来,报警的烽火像萤火虫一样乱飞;唐代大 诗人杜甫的《春望》中也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名句。这些都是当时紧张气氛的生 写照 ⑦之所以在战争中使用烽火,是因为它传递信息的速度很快。汉武帝时,大将卫青和霍去病 率大军出征匈奴时,就以烽火作为进军信号。据《汉书》记载,仅一天时间,烽火信号便可以从 当时的河西(今甘肃省)传到辽东,途经千余里 ⑧用烽火报警的通信方式一直延续了多个朝代,直至清朝末年。随着电报、电话等现代通信方 式的出现,古老的烽火通信终于销声匿迹,退出了历史舞台。 (取材于陈芳烈的作品) 12.结合全文,简要说说我国“烽火通信”方式从出现到消亡的过程。(3分) 13.第⑤段和第⑦段中两个加点的词语分别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请加以分析。(4分 (1)悄悄告诉: (2)据《汉书》记载 14.作者在说明过程中或讲述故事,或引用诗句,请任选一个方面,请举例分析其作用。(3分) (四)阅读《从历史中学什么》一文,完成15-17题。(10分) ①历史是一株古树,斑驳中隐含着清晰的年轮:历史是一部旧书,久远中弥漫着醉人的馨香 历史是一位长者,沧桑中印记着丰富的过往。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把握其精要,从 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教益 ②学会一种思维—一历史思维。人类历史长河漫漫,气象万千,如果不懂历史思维,不掌握 科学的方法论,极有可能迷失在资料与细节的汪洋之中。因此,学习历史,首先学会运用历史思 维,掌握历史的辩证法。历史思维主要包括三点:一是长时段的视域。观察问题,不能局限于 时一事,不能基于个别时段的历史现象,轻率作出长时段的历史结论。要坚持将研究对象置于较 长的历史时期冷静观察、深入分析。二是整体的视域。不能见孤木以为森林,不能用局部的考察 代替整体的把握,更不能用个别案例的结论代替对全局的认识。三是发展的眼光。不能把硏究对 象静止化,要善于从纷繁变幻的社会现象中探索变化原因、发现变化规律、把握变化本质。掌握 了历史思维,做事就会着眼长远,不斤斤计较于一时得失:就会善谋全局、总揽八方,不因枝节 失大体;就会因时应变,善于引领潮流,“不畏浮云遮望眼 ③掌握一种本领——鉴古知今。人们记录历史,研究历史,绝非仅为发思古之幽情。司马迁 说写史是“述往事,思来者”。他的《史记》令古今迷惘者悬崖勒马,迷途知返。“前事不忘后事
说的是荒淫无度的周幽王自从得到美人褒姒之后,便整天想尽办法来博得褒姒开心一笑,可美人 一直无动于衷。有个近臣献计说,当年先王为了防备西戎入侵,在骊山之巅建有 20 余处烽火台, 每当有贼寇侵犯时,烽火台便点火示警,火光、烟雾直冲霄汉,甚为壮观。附近诸侯见此情景, 无不发兵相救。这些年为,天下太平,已多年不见烽火点燃,如果君王偕王后同游骊山,夜举烽 火,这时诸侯援兵必至,至而无寇,王后必笑无疑。昏庸的幽王居然听从了这位近臣的馊主意,其 下场我们也都知道了,周幽王命丧西戎刀下,褒姒也在劫难逃。西周从此走向了灭亡之路。 ⑤西周的灭亡并不意味着以烽火通报军情的历史就经终结。相反,到了汉代,烽火台的建设 规模更大了,使用规则也进一步完备了。用土木筑成的被称为“烽燧”的烽火台,在边陲重镇和 交通要道上随处可见。今天,在新疆库车县境内,还留存着一座汉代烽燧,其雄伟的气势可使我 们约略窥见当时烽火通信的盛状。那时,烽火台的使用也有了较为完备的规则。白天发现有外敌 入侵时,哨兵就在烽燧上燃起柴草或狼粪,其烟直上不散,远远地就能被人看见,人们称之为“狼 烟”或“烽烟”;夜间则点燃柴草,以火光报警。点燃的烽火还可以悄悄告诉 ....你一些简单的信息: 放一道烽火,表示入侵者在 500 人以下;放两道烽火,则表示入侵者在 500 人以上。 ⑥在古代,烽火总是与战争联系在一起,烽火出现,便意味着战争来临。南朝吴均有诗句“羽 檄起边庭,烽火乱如萤”,大意是说军情文书从边疆传来,报警的烽火像萤火虫一样乱飞;唐代大 诗人杜甫的《春望》中也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名句。这些都是当时紧张气氛的生动 写照。 ⑦之所以在战争中使用烽火,是因为它传递信息的速度很快。汉武帝时,大将卫青和霍去病 率大军出征匈奴时,就以烽火作为进军信号。据《汉书》记载 .......,仅一天时间,烽火信号便可以从 当时的河西(今甘肃省)传到辽东,途经千余里。 ⑧用烽火报警的通信方式一直延续了多个朝代,直至清朝末年。随着电报、电话等现代通信方 式的出现,古老的烽火通信终于销声匿迹,退出了历史舞台。 (取材于陈芳烈的作品) 12.结合全文,简要说说我国“烽火通信”方式从出现到消亡的过程。(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⑤段和第⑦段中两个加点的词语分别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请加以分析。(4 分) ⑴悄悄告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据《汉书》记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在说明过程中或讲述故事,或引用诗句,请任选一个方面,请举例分析其作用。(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从历史中学什么》一文,完成 15—17 题。(10 分) ①历史是一株古树,斑驳中隐含着清晰的年轮;历史是一部旧书,久远中弥漫着醉人的馨香; 历史是一位长者,沧桑中印记着丰富的过往。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把握其精要,从 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教益。 ②学会一种思维——历史思维。人类历史长河漫漫,气象万千,如果不懂历史思维,不掌握 科学的方法论,极有可 能迷失在资料与细节的汪洋之中。因此,学习历史,首先学会运用历史思 维,掌握历史的辩证法。历史思维主要包括三点:一是长时段的视域。观察问题,不能局限于一 时一事,不能基于个别时段的历史现象,轻率作出长时段的历史结论。要坚持将研究对象置于较 长的历史时期冷静观察、深入分析。二是整体的视域。不能见孤木以为森林,不能用局部的考察 代替整体的把握,更不能用个别案例的结论代替对全局的认识。三是发展的眼光。不能把研究对 象静止化,要善于从纷繁变幻的社会现象中探索变化原因、发现变化规律、把握变化本质。掌握 了历史思维,做事就会着眼长远,不斤斤计较于一时得失;就会善谋全局、总揽八方,不因枝节 失大体;就会因时应变,善于引领潮流,“不畏浮云遮望眼”。 ③掌握一种本领——鉴古知今。人们记录历史,研究历史,绝非仅为发思古之幽情。司马迁 说写史是“述往事,思来者”。他的《史记》令古今迷惘者悬崖勒马,迷途知返。“前事不忘后事
之师”,学习历史,可了解治乱盛衰之源,通晓兴衰成败之道。以史为鉴,服务当前,以史经世。 德国总统勃朗特在二战之后向犹太死难者的惊世一跪,不仅没有辱没他以及德意志民族的形 反而使他的形象更加高大:相反,日本国家首脑参拜“靖国神社”,祭拜战要犯,即便他们翻扭 了历史这面镜子,但勃朗特这面镜子却折射出一部分日本人对待历史的态度。事实上,无论个人 还是国家,我们都要从演变的历史中,从前人处理、应对的成败得失中,学到有益的东西。我们 必须回望历史,审慎判定所处的时代方位。 ④养成一种品格—一砥砺气节。人类历史之河波澜壮阔、奔腾浩瀚,个人在其中不过是沧海 粟。一个真正懂得历史的人,不会过分在意一己荣辱得失,而更关心这条长河的未来走向。如 古人所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抚今追昔,会感受到 股贯通古今、回荡于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学习历史可以使我们开阔胸怀,善于从历史因革损益 中、从前人成败利钝中砥砺气节。中国历史具有教化功能,主张通过真实的记载弘扬道德、培育 正气、警醒后人。我们应从前人立身行事、所言所行、身世沉浮中,定是非、辨善恶、明得失 ⑤历史是一把严苛的标尺,度量分毫误差;历史又是一眼灵动的清泉,滋养贫瘠的心田。 15.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②段的论证思路。(4分) 17.选文③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五)阅读刘国芳的《迷路》一文,完成18-21题。(20分) ①我小时候迷过一次路。 ②那天我一个人在外面玩。我走了很远,来到了一条河堤上。但再远,我也认识回家的路 因为这地方我来过,大人带我来过几次,我知道回家的路:沿堤往回走,过一座桥后往左拐,就 能走到我住的新大街。 ③这样熟的地方我当然不担心迷路 ④在河堤上我没再走,就在河堤上玩。差不多是夏天了,美丽的蝴蝶从很远的地方飞来又飞 往很美的地方,也有的蝴蝶不再飞往远处了,停下来。蝴蝶停下来的地方更美一一那是美丽的花 丛。与蝴蝶一起飞来的还有蜻蜓,它们飞在很高的天空,把天空装点得多彩多姿。这是一个很美 的夏天,花红草绿,蝴蝶起舞,蜻蜓翩跹。 ⑤一个老人,在我玩着时走了来。近了,老人说:“你知道新大街怎么走吗?” ⑥我看着老人,点点头,说:“知道,往这边走,过了一座桥后往……”我应该告诉老人往左 拐,但话要说出口时,我忽然想骗骗老人一一我小时候是个很调皮的孩子,往人水缸里撒过尿 塞过人家的烟囱一一这次,我騙起老人来,说:“过了一座桥后往右拐。”老人丝毫没有怀疑,老 人谢过我,蹒跚着走去。 ⑦我在老人走远后笑起来,老人按我指点的方向走,一定会迷路。我在堤上玩了一阵,也要 回家了。回家的路我认得:沿堤往回走,过一座桥后往左拐,就能回到家里 ⑧我按上面的想法往回走 ⑨很快我走到桥边了,又很快,我过了桥。桥那边两条路,往左拐就是回家的路,很快,我 走上了这条路。但在这条路上走了一阵,我居然看见了老人,她慢慢吞吞地走在我的前面。见到 老人,我立刻明白我走错了,我告诉过老人让她过了桥往右拐,这是骗她的,现在,我看见了老 人,说明我跟老人走在同一个方向 ⑩我不能跟着老人走。我转身往回走,走回到桥边时,我拐进了另一条路。 ①但在这条路上走了很久很久,我也没走到我住的新大街,而且越走越陌生,我不知道我走 到哪里了,也不知道新大街在哪里
之师”,学习历史,可了解治乱盛衰之源,通晓兴衰成败之道。以史为鉴,服务当前,以史经世。 德国总统勃朗特在二战之后向犹太死难者的惊世一跪,不仅没有辱没他以及德意志民族的形象, 反而使他的形象更加高大;相反,日本国家首脑参拜“靖国神社”,祭拜二战要犯,即便他们翻扣 了历史这面镜子,但勃朗特这面镜子却折射出一部分日本人对待历史的态度。事实上,无论个人 还是国家,我们都要从演变的历史中,从前人处理、应对的成败得失中,学到有益的东西。我们 必须回望历史,审慎判定所处的时代方位。 ④养成一种品格——砥砺气节。人类历史之河波澜壮阔、奔腾浩瀚,个人在其中不过是沧海 一粟。一个真正懂得历史的人,不会过分在意一己荣辱得失,而更关心这条长河的未来走向。如 古人所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抚今追昔,会感受到一 股贯通古今、回荡于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学习历史可以使我们开阔胸怀,善于从历史因革损益 中、从前人成败利钝中砥砺气节。中国历史具有教化功能,主张通过真实的记载弘扬道德、培育 正气、警醒后人。我们应从前人立身行事、所言所行、身世沉浮中,定是非、辨善恶、明得失。 ⑤历史是一把严苛的标尺,度量分毫误差;历史又是一眼灵动的清泉,滋养贫瘠的心田。 15.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②段的论证思路。(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选文③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刘国芳的《迷路》一文,完成 18—21 题。(20 分) ①我小时候迷过一次路。 ②那天我一个人在外面玩。我走了很远,来到了一条河堤上。但再远,我也认识回家的路, 因为这地方我来过,大人带我来过几次,我知道回家的路:沿堤往回走,过一座桥后往左拐,就 能走到我住的新大街。 ③这样熟的地方我当然不担心迷路。 ④在河堤上我没再走,就在河堤上玩。差不多是夏天了,美丽的蝴蝶从很远的地方飞来又飞 往很美的地方,也有的蝴蝶不再飞往远处了,停下来。蝴蝶停下来的地方更美——那是美丽的花 丛。与蝴蝶一起飞来的还有蜻蜓,它们飞在很高的天空,把天空装点得多彩多姿。这是一个很美 的夏天,花红草绿,蝴蝶起舞,蜻蜓翩跹。 ⑤一个老人,在我玩着时走了来。近了,老人说:“你知道新大街怎么走吗?” ⑥我看着老人,点点头,说:“知道,往这边走,过了一座桥后往……”我应该告诉老人往左 拐,但话要说出口时,我忽然想骗骗老人——我小时候是个很调皮的孩子,往人水缸里撒过尿, 塞过人家的烟囱——这次,我骗起老人来,说:“过了一座桥后往右拐。”老人丝毫没有怀疑,老 人谢过我,蹒跚着走去。 ⑦我在老人走远后笑起来, 老人按我指点的方向走,一定会迷路。我在堤上玩了一阵,也要 回家了。回家的路我认得:沿堤往回走,过一座桥后往左拐,就能回到家里。 ⑧我按上面的想法往回走。 ⑨很快我走到桥边了,又很快,我过了桥。桥那边两条路,往左拐就是回家的路,很快,我 走上了这条路。但在这条路上走了一阵,我居然看见了老人,她慢慢吞吞地走在我的前面。见到 老人,我立刻明白我走错了,我告诉过老人让她过了桥往右拐,这是骗她的,现在,我看见了老 人,说明我跟老人走在同一个方向。 ⑩我不能跟着老人走。我转身往回走,走回到桥边时,我拐进了另一条路。 ⑪但在这条路上走了很久很久,我也没走到我住的新大街,而且越走越陌生,我不知道我走 到哪里了,也不知道新大街在哪里
2我迷路了。 ③3我后来嘤嚶地哭起来,我要回家,但不知道家在哪里。一个大人,过来问我哭什么,我告 诉大人,我迷路了。大人让我别哭,然后慢慢诱导我,问我住在哪里。我还记得我住在新大街 我告诉了大人。大人听了,笑起来,大人说你走反了方向。说着大人牵着我,带我回家。 ④我回到家后又看见那个老人了,妈妈说那是我外婆。外婆也认出了我,她说你指给我的路 是错的,你不认识路,你怎么能不迷路呢?我说外婆你怎么知道我指错了路。外婆说我过了桥又 问了别人,人家告诉我往左边走 ⑤我明白我为什么会迷路了。 18.读完小说,请补充完整情节的概括,每项不超过10字。(4分) 开端:“我”在河堤上玩 发展: 高潮: 结局:外婆说明原因,“我”明白自己为什么迷路。 19.按照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7分) (1)文题“迷路”言简意深,一语双关,请你把它的两层意思告诉大家。(4分) (2)文章第④段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3分) 2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通过“我”小时候的一个小故事,以小见大,揭示了出于自私和玩弄等不够阳光、健 康的欲念害人,最终也会害己的道理 B.本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开头写“我”坚信自己认识回家的路,与后来“我”却迷 了路形成对比等,使原本简单的故事情节显得起伏跌宕 文中划线句子中“笑”,反映了“我”自私自利,品质败坏。 D.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来叙述,语言朴实无华,不事雕琢,读来真实可信,亲切自然。 21.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回答后面问题。(6分) 【链接材料】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 同样是“迷路”情节的设计,本文与链接材料中各自有何用意? 本文 链接材料: 三、作文(60分) 海滩上,小男孩在欢快地追逐着浪花。一旁的妈妈笑着对爸爸说:“瞧,这毫无意义的事,孩 子也玩得不亦乐乎。”爸爸正色道:“追逐快乐不也是意义么?” 22.请以“追逐快乐”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3)书写工整、规范。(4分)
⑫我迷路了。 ⑬我后来嘤嘤地哭起来,我要回家,但不知道家在哪里。一个大人,过来问我哭什么,我告 诉大人,我迷路了。大人让我别哭,然后慢慢诱导我,问我住在哪里。我还记得我住在新大街, 我告诉了大人。大人听了,笑起来,大人说你走反了方向。说着大人牵着我,带我回家。 ⑭我回到家后又看见那个老人了,妈妈说那是我外婆。外婆也认出了我,她说你指给我的路 是错的,你不认识路,你怎么能不迷路呢?我说外婆你怎么知道我指错了路。外婆说我过了桥又 问了别人,人家告诉我往左边走。 ⑮我明白我为什么会迷路了。 18.读完小说,请补充完整情节的概括,每项不超过 10 字。(4 分) 开端:“我”在河堤上玩 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局:外婆说明原因,“我”明白自己为什么迷路。 19.按照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7 分) ⑴文题“迷路”言简意深,一语双关,请你把它的两层意思告诉大家。(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文章第④段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通过“我”小时候的一个小故事,以小见大,揭示了出于自私和玩弄等不够阳光、健 康的欲念害人,最终也会害己的道理。 B.本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开头写“我”坚信自己认识回家的路,与后来“我”却迷 了路形成对比等,使原本简单的故事情节显得起伏跌宕。 C.文中划线句子中“笑”,反映了“我”自私自利,品质败坏。 D.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来叙述,语言朴实无华,不事雕琢,读来真实可信,亲切自然。 21.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回答后面问题。(6 分) 【链接材料】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 同样是“迷路”情节的设计,本文与链接材料中各自有何用意? 本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接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60 分) 海滩上,小男孩在欢快地追逐着浪花。一旁的妈妈笑着对爸爸说:“瞧,这毫无意义的事,孩 子也玩得不亦乐乎。”爸爸正色道:“追逐快乐不也是意义么?” 22.请以“追逐快乐”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⑵不少于 600 字,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⑶书写工整、规范。(4 分)
三校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度联考 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1、唤湛悠缤(4分)2、B(2分)3、C(2分) 4、①桑榆非晚②树德务滋③不见曦月④一年之计在于春 ⑤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麟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8分) 5、(1)①打败不来夫斯古帝国的入侵(打败敌人的入侵)②皇宫救火(2分) 刺瞎(剜去)双眼,或刺瞎双眼,再慢慢饿死(1分) (2D(3分) 6、【活动一】示例:学生对“个性”“品牌”两项着装取向的认可度高,老师则较低;老师对“整 洁”“朴素”两项着装取向的认可度高,学生则较低。(2分) 【活动二】示例:同学们,我代表我们(咱们)班参加了学校的座谈会,校领导就同学们(大 家)在学校着装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一要讲求文明礼仪,二要展示良好的校 风校貌,三要注意身份和场合。(4分) 【活动三】示例一:着装整洁堪称道示例二:整洁美观显风貌(2分) 7.(1)C(2分) (2)悠然(悠闲)、惆怅(怅惘)(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2分) (3)示例:①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 里,是目睹。“有声”与“无语”两种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晩的沉寂,富 有情趣。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前句写万壑中的晚籁,为动,后句说数峰无语,为静,以 晩籁之动衬数峰之静,突出了山村傍晩的宁静美。③用拟人手法,把山峰当作人来写,生动 形象,富于情味。(要求手法1分,赏析1分。2分。如从对偶、借景抒情等角度赏析,言之 成理也可) 8、(1)①比得上②买③这,这种人,这人④偶尔(4分)(2)D(2分) 9、()且/人人能为之(1分) (2)此赀本/不过数百钱耳(1分) 10、(1)小偷哭着离开,改掉偷盗的毛病变好的人很多。(2分) (2)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不同)。(2分) 11、重视感化教育:教以谋生之法;断其做贼后路,致其终生无法偷盗。(任两点。2分) 12、答案示例:(大约)西周时期,烽火台出现:汉代,烽火台建设规模更大,使用规则进一步完 善:清朝末年,延续使用多个朝代的烽火通信方式消失。 13、答案示例:(1)“悄悄告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烽火台”拟人化,(1分)体现出说明 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1分)。 (2)“据《汉书》记载”说明烽火一天传递千余里的说法是有据可查的(1分),体 现出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1分) 14、答案示例1:文中讲述烽火戏诸侯的历史故事(1分),(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 烽火台在古代战争中的报警作用(1分)。这亲写使文章内容更加生动,增加文
三校 2015~2016 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度联考 九 年 级 语 文 参 考 答 案 1、唤 湛 悠 缤(4 分) 2、B(2 分) 3、C(2 分) 4、①桑榆非晚 ②树德务滋 ③不见曦月 ④一年之计在于春 ⑤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麟开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8 分) 5、⑴①打败不来夫斯古帝国的入侵(打败敌人的入侵) ②皇宫救火(2 分) 刺瞎(剜去)双眼,或刺瞎双眼,再慢慢饿死(1 分) ⑵D(3 分) 6、【活动一】示例:学生对“个性”“品牌”两项着装取向的认可度高,老师则较低;老师对“整 洁”“朴素”两项着装取向的认可度高,学生则较低。(2 分) 【活动二】示例:同学们,我代表我们(咱们)班参加了学校的座谈会,校领导就同学们(大 家)在学校着装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一要 讲求文明礼仪,二要展示良好的校 风校貌,三要注意身份和场合。(4 分) 【活动三】示例一:着装整洁堪称道 示例二:整洁美观显风貌(2 分) 7.⑴C(2 分) ⑵悠然(悠闲)、惆怅(怅惘)(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2 分) ⑶示例:①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 里,是目睹。“有声”与“无语”两种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富 有情趣。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前句写万壑中的晚籁,为动,后句说数峰无语,为静,以 晚籁之动衬数峰之静,突出了山村傍晚的宁静美。③用拟人手法,把山峰当作人来写,生动 形象,富于情味。(要求手法 1 分,赏析 1 分。2 分。如从对偶、借景抒情等角度赏析,言之 成理也可) 8、⑴①比得上 ②买 ③这,这种人,这人 ④偶尔 (4 分) ⑵D(2 分) 9、⑴且 / 人 人 能 为 之(1 分) ⑵此 赀 本 / 不 过 数 百 钱 耳 (1 分) 10、⑴小偷哭着离开,改掉偷盗的毛病变好的人很多。(2 分) ⑵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不同)。(2 分) 11、重视感化教育;教以谋生之法;断其做贼后路,致其终生无法偷盗。(任两点。2 分) 12、答案示例:(大约)西周时期,烽火台出现;汉代,烽火台建设规模更大,使用规则进一步完 善;清朝末年,延续使用多个朝代的烽火通信方式消失。 13、答案示例:⑴“悄悄告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烽火台”拟人化,(1 分)体现出说明 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1 分)。 ⑵“据《汉书》记载”说明烽火一天传递千余里的说法是有据可查的(1 分),体 现出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1 分)。 14、答案示例 1:文中讲述烽火戏诸侯的历史故事(1 分),(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 烽火台在古代战争中的报警作用(1 分)。这亲写使文章内容更加生动,增加文
章的可读性,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答案示例2:文中引用吴均的诗句“羽檄起边庭,烽火乱如萤”(杜甫的诗句“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1分),(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具体真实地说明在古代烽火 是与战争密切相连的(1分)。这样写增加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可读性),提高 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15、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把握其精要,从文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教益。(2分) 16、首先提出分论点:要学会历史思维(1分),接着分析要有历史思维的原因(1分),然后从 方面阐释了历史思维的含义(1分),最后总结掌握历史思维的意义(1分)。 17、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2分)。列举了德国总理勃朗特惊世一跪和日本首脑参拜“靖国神社” 的事例,并将两事例对比,表现了二者对待历史的不同态度(1分):具体突出地证明了本段 要掌握鉴古知今本领的观点,进而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1分)。 18、发展:老人问路,“我”故意指错路。(2分) 高潮:“我”迷了路,被人送回家。(2分) 19、(1)一是“我”想让别人迷路,结果是“我”自已迷失了回家的路:二是“我”迷失了善良本 性之路。(各2分,4分) (2)借景物描写,渲染“我”的愉快心情,与后来迷路后“嘤嘤地哭”形成对比。(如答:美丽 的景物与“我”不够阳光、健康的欲念形成强烈的反差,也对。3分) 20、C(3分)(不能说是品质败坏,只能说是调皮,喜欢恶作剧) 21、本文:借“迷路”蕴含着一个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迷失良知,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 人的“痛苦”之上,早晚会遭到报应,也告诉我们不要伤害别人,应该保持一颗善良 的心。(意对即可。3分) 链接材料:开始渔人的迷路,为下文误入桃花源埋下伏笔。渔人出而复寻“迷路”,暗示了桃 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同时为桃花源笼上了神秘色彩。(3分)
章的可读性,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1 分)。 答案示例 2:文中引用吴均的诗句“羽檄起边庭,烽火乱如萤”(杜甫的诗句“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1 分),(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具体真实地说明在古代烽火 是与战争密切相连的(1 分)。这样写增加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可读性),提高 读者的阅读兴趣(1 分)。 15、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把握其精要,从文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教益。(2 分) 16、首先提出分论点:要学会历史思维(1 分),接着分析要有历史 思维的原因(1 分),然后从三 方面阐释了历史思维的含义(1 分),最后总结掌握历史思维的意义(1 分)。 17、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2 分)。列举了德国总理勃朗特惊世一跪和日本首脑参拜“靖国神社” 的事例,并将两事例对比,表现了二者对待历史的不同态度(1 分);具体突出地证明了本段 要掌握鉴古知今本领的观点,进而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1 分)。 18、发展:老人问路,“我”故意指错路。(2 分) 高潮:“我”迷了路,被人送回家。(2 分) 19、⑴一是“我”想让别人迷路,结果是“我”自已迷失了回家的路;二是“我”迷失了善良本 性之路。(各 2 分,4 分) ⑵借景物描写,渲染“我”的愉快心情,与后来迷路后“嘤嘤地哭”形成对比。(如答:美丽 的景物与“我”不够阳光、健康的欲念形成强烈的反差,也对。3 分) 20、C(3 分)(不能说是品质败坏,只能说是调皮,喜欢恶作剧) 21、本文:借“迷路”蕴含着一个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迷失良知,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 人的“痛苦”之上,早晚会遭到报应,也告诉我们不要伤害别人,应该保持一颗善良 的心。(意对即可。3 分) 链接材料:开始渔人的迷路,为下文误入桃花源埋下伏笔。渔人出而复寻“迷路”,暗示了桃 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同时为桃花源笼上了神秘色彩。(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