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湖南省宁远县冷水镇中心学校欧阳土升 摘要:初中语文教材包含了大量有关自然题材的文章。教师应充分利用好 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相机地渗透环境教育。一是通过朗读渗透环境教育;二是 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和多媒体课件渗透环境教育;三是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渗透 环境教育:四是通过作文教学,有机渗透环境教育;五是在语文活动中正确渗透 环境教育。 关键词:语文、环境教育、渗透 初中语文教材包含了大量有关自然题材的文章。有与爱环境和欣赏环境相 关的内容,有与环境科学和环保知识相关的内容,还有与环境道德和环保行为相 关的内容。这些文章有的是生动活泼的故事、童话、诗歌,有的是抒情写景散文, 还有的是一些科技性较强的说明文。它们不仅以各种方式展现了美好的大自然,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还涉及一些以人口、资源、能源等为题材的内容, 在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感受美好大自然的同时,也认识到大自然中存在的各种 问题,如人口危机、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在 课堂教学中,相机地渗透环境教育。 通过朗读渗透环境教育。 些优美的诗歌、散文,语言精炼,富有节奏感、音乐美,写景状物也出神 入化,教师应指导学生加强朗读。有声有色的朗读,能渲染气氛,激发情感, 能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变平面为立体。如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时, 我们完全可以集审美教育与环境教育一体,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美丽 的画面,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在指导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吟颂 课文时,使文中的人、情、景跃然纸面,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感受春带给 我们美,感受书中的“我”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在性情上得到陶冶,心灵日臻“净 化”,教师在稍加点拨,让学生明白人与自然共存的重要性。如教学毛泽东的诗 词《沁园春雪》,毛泽东在此词中塑造的形象巨大,大到巍巍乎惟此为大的崇高
1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湖南省宁远县冷水镇中心学校 欧阳土升 摘要:初中语文教材包含了大量有关自然题材的文章。教师应充分利用好 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相机地渗透环境教育。一是通过朗读渗透环境教育;二是 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和多媒体课件渗透环境教育;三是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渗透 环境教育;四是通过作文教学,有机渗透环境教育;五是在语文活动中正确渗透 环境教育。 关键词:语文、环境教育、渗透 初中语文教材包含了大量有关自然题材的文章。有与爱环境和欣赏环境相 关的内容,有与环境科学和环保知识相关的内容,还有与环境道德和环保行为相 关的内容。这些文章有的是生动活泼的故事、童话、诗歌,有的是抒情写景散文, 还有的是一些科技性较强的说明文。它们不仅以各种方式展现了美好的大自然,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还涉及一些以人口、资源、能源等为题材的内容, 在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感受美好大自然的同时,也认识到大自然中存在的各种 问题,如人口危机、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在 课堂教学中,相机地渗透环境教育。 一、通过朗读渗透环境教育。 一些优美的诗歌、散文,语言精炼,富有节奏感、音乐美,写景状物也出神 入化,教师应指导学 生加强朗读。有声有色的朗读,能渲染气氛,激发情感, 能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变平面为立体。如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时, 我们完全可以集审美教育与环境教育一体,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美丽 的画面,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在指导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吟颂 课文时,使文中的人、情、景跃然纸面,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感受春带给 我们美,感受书中的“我”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在性情上得到陶冶,心灵日臻“净 化”,教师在稍加点拨,让学生明白人与自然共存的重要性。 如教学毛泽东的诗 词《沁园春雪》,毛泽东在此词中塑造的形象巨大,大到巍巍乎惟此为大的崇高
感。那起伏不尽的群山,巨大隆起的高原,不仅在舞动,在奔驰,生命力如此旺 盛,而且有着进取、挑战的姿态和意志,要与覆盖在头顶上的那髙远、阔大、威 严而神秘的“天公”比试高低,而且似乎胜利了。这里有一种“与天奋斗其乐无 穷”的超越一切的力量,融合着作者“自我”的美的形象,令人感奋。给人以豪 迈感和崇髙感。朗读时,要把远大的抱负、如潮的激情与博大、雄浑、壮阔的 空间联系起来,读出作者的豪情万丈、居髙临下、意气轩昂,表现出作者伟大的 胸襟和坚定的信心,这样才能领会作者选择这些自然景观的美处。 又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时,我一进课堂就说:同学们,我们现在正 饱受着严冬的寒冷,总是希望着冬天早点过去,春天早点到来,因为春能给人温 暖、给人力量、给人希望、给人自然勃发。所以,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 自禁地吟诗作文,如唐朝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韩愈的“天街小 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涌旗风”。这 些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今人对春的赞美的散文。然 后让学生听录音、学生静听,通过声音感受春色之美。导语引导着学生回忆春天, 现在则是通过声音把学生引入春天的佳境,这样文质优美、简洁明快的散文,不 必象已往急着去介绍作者,熟悉文字,而应该创设一种教学环境,将学生由课前 分散的注意力转换到集中的、急于求新知的心境上来,主动配合教师学。一遍、 两遍,让学生静静聆听,闭目想象,让思绪飞出教室,飞进春意盎然的大自然, 去采撷那一片片美丽诱人的春色。 总之通过学生动情的朗读,让学生深入其境,感受其情.反复朗读,特别是 有表情地朗读,能与文章产生共鸣,能陶冶学生思想情操,唤起学生对大自然、 对祖国的热爱,进而激发他们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情感,还能收到良好 的环保教育效果。 、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和多媒体课件渗透环境教育。 利用图片、科教片、风光片等直观教学材料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情认 识,让学生欣赏、想象、对比。学生通过这种审美体验,慢慢地内化为自己对大 自然的赞美和依恋,继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如教《苏州园林》,学生没有
2 感。那起伏不尽的群山,巨大隆起的高原,不仅在舞动,在奔驰,生命力如此旺 盛,而且有着进取、挑战的姿态和意志,要与覆盖在头顶上的那高远、阔大、威 严而神秘的“天公”比试高低,而且似乎胜利了。这里有一种“与天奋斗其乐无 穷”的超越一切的力量,融合着作者“自我”的美的形象,令人感奋。给人以豪 迈感和崇高感。朗读时,要把远大的抱负、如潮的激情与博大、雄浑、壮 阔的 空间联系起来,读出作者的豪情万丈、居高临下、意气轩昂,表现出作者伟大的 胸襟和坚定的信心,这样才能领会作者选择这些自然景观的美处。 又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时,我一进课堂就说:同学们,我们现在正 饱受着严冬的寒冷,总是希望着冬天早点过去,春天早点到来,因为春能给人温 暖、给人力量、给人希望、给人自然勃发。所以,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 自禁地吟诗作文,如唐朝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韩愈的“天街小 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涌旗风”。这 些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今人对春的赞美的散文。然 后让学生听录音、学生静听,通过声音感受春色之美。导语引导着学生回忆春天, 现在则是通过声音把学生引入春天的佳境,这样文质优美、简洁明快的散文,不 必象已往急着去介绍作者,熟悉文字,而应该创设一种教学环境,将学生由课前 分散的注意力转换到集中的、急于求新知的心境上来,主动配合教师学。一遍、 两遍,让学生静静聆听,闭目想象,让思绪飞出教室,飞进春意盎然的大自然, 去采撷那一片片美丽诱人的春色。 总之通过学生动情的朗读,让学生深入其境,感受其情. 反复朗读,特别是 有表情地朗读,能与文章产生共鸣,能陶冶学生思想情操,唤起学生对大自然、 对祖国的热爱,进而激发他们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情感,还能收到良好 的环保教育效果。 二、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和多媒体课件渗透环境教育。 利用图片、科教片、风光片等直观教学材料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情认 识,让学生欣赏、想象、对比。学生通过这种审美体验,慢慢地内化为自己对大 自然的赞美和依恋,继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如教《苏州园林》,学生没有
目睹过“是各地园林的标本”的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的美理解不深,教师可以 利用彩色图片,把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 近景远景的层次以及角落的点缀、门窗的雕琢、颜色的调配等展现在学生面前, 增强学生的直观。有位教师为了教学《苏州园林》,利用假日到苏州园林里摄了 很多照片,制成多媒体课件给学生观看,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 的环保意识形态。 又如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我就在落实文章重、难点的同时渗 透了环境教育,效果很好。我首先从课题入手,我以多媒体展示大量图片进行强 烈地对比:广袤的草原,清澈的湖水,繁花似锦,牛羊成群,然后画面一转:最 后的泉眼,枯死的胡杨,哭泣的荒漠,风沙漫漫,令人望而生畏,由此激发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在适当地介绍了背景资料后,我自然地引出了课文的教学主旨 罗布泊本是非常美丽的湖泊,如今消逝了,成为一片死亡之地,这是生态环境遭 受人为破坏的悲剧。我们为罗布泊生态环境的恶化而痛惜,也为人们的盲目无知 造成的悲剧而痛惜。教学全文时,我很注意引导全班酝酿情绪,引导学生一步步 去体会这篇报告文学所发出的强烈呼声:缺乏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 意识,历史的惨痛教训,再一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我认为自己在教学课文中落实得比较好的地方是注意挖掘文章写法上的特 色,引导学生把握好文中运用对比、拟人、排比等手法,大大强化了文章的感情 色彩,并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直接抒情具有的强大力量,由此再让学生感悟 升华,让环保的种子在学生的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现略举几例 先看对比手法。我引领学生对比了罗布泊的今昔,让学生明白罗布泊并非从 来就是神秘的沙漠,夕日这里曾是美丽的仙湖和繁华的绿洲。将两种截然不同的 景象放在一起比较,显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了文势的跌宕,使教学有了震撼人 心的力量。 再看拟人手法。我注意引领学生去体会文中胡杨林的拟人化的描写:“那奇 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 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
3 目睹过“是各地园林的标本”的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的美理解不深,教师可以 利用彩色图片,把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 近景远景的层 次以及角落的点缀、门窗的雕琢、颜色的调配等展现在学生面前, 增强学生的直观。有位教师为了教学《苏州园林》,利用假日到苏州园林里摄了 很多照片,制成多媒体课件给学生观看,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 的环保意识形态。 又如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我就在落实文章重、难点的同时渗 透了环境教育,效果很好。我首先从课题入手,我以多媒体展示大量图片进行强 烈地对比:广袤的草原,清澈的湖水,繁花似锦,牛羊成群,然后画面一转:最 后的泉眼,枯死的胡杨,哭泣的荒漠,风沙漫漫,令人望而生畏,由此激发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在适当地介绍了背景资料后,我自然地引出了课文的教学主旨: 罗布泊本是非常美丽的湖泊,如今消逝了,成为一片死亡之地,这是生态环境遭 受人为破坏的悲剧。我们为罗布泊生态环境的恶化而痛惜,也为人们的盲目无知 造成的悲剧而痛惜。教学全文时,我很注意引导全班酝酿情绪,引导学生一步步 去体会这篇报告文学所发出的强烈呼声:缺乏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 意识,历史的惨痛教训,再一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我认为自己在教学课文中落实得比较好的地方是注意挖掘文章写法上的特 色,引导学生把握好文中运用对比、拟人、排比等手法,大大强化了文章的感情 色彩,并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直接抒情具有的强大力量,由此再让学生感悟 升华,让环保的种子在学生的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现略举几例: 先看对比手法。我引领学生对比了罗布泊的今昔,让学生明白罗布泊并非从 来就是神秘的沙漠,夕日这里曾是美丽的仙湖和繁华的绿洲。将两种截然不同的 景象放在一起比较,显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了文势的跌宕,使教学有了震撼人 心的力量。 再看拟人手法。我注意引领学生去体会文中胡杨林的拟人化的描写:“那奇 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 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
为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文中的罗布泊被拟人化也值得注意:“站 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 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品味这些拟人化的语句,真是形象鲜 明,情境凸现,痛惜之情溢于言表,使教学突出了情感渗透的力量。 再如排比手法。教学时我特别注重以下文句,例如:“四盲”:“盲目增加 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 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 责之情大大强化。又如篇末三个“救救”:“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 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呼吁之声,振聋发聩,强烈地启发了学 生的环保意识 最后看直接抒情。例如:“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沙 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这样的抒情让人共鸣,也令读 者深深地感到痛心,深切地体会到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后果,觉悟到只有保护环 境才能保护人类自己。 至此,文中强调的环保意识,已如春雨一般,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又像春风 一样,扬起学生心中的环保风帆。立足教材,环保观念已扣开了学生的心扉。 三、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渗透环境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相当部分的课文包含了环保教育内容,如《敬畏自然 而然》、《济南的冬天》、《大自然的语言》、《桃花源记》、《岳阳楼记》、《看云识天 气》等等。为此,只要我们在教学时,结合生活实际,找到最佳结合点,引导 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认真想,仔细体味,自然地将环保教育渗透 于教学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如在教学科普作品阿西莫 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和报告文学《罗布泊,消逝的仙 湖》等课文时,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住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常见的文学 体裁和说明方法的同时,应渗透环境教育。教育学生明白破坏环境对人类的危害, 会给我们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 园。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如果家没有了,那
4 为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文中的罗布泊被拟人化也值得注意:“站 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 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品味这些拟人化的语句,真是形象鲜 明,情境凸现,痛惜之情溢于言表,使教学突出了情感渗透的力量。 再如排比手法。教学时我特别注重以下文句,例如:“四盲”:“盲目增加 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 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 责之情大大强化。又如篇末三个“救救”:“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 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呼吁之声,振聋发聩,强烈地启发了学 生的环保意识。 最后看直接抒情。例如:“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沙 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这样的抒情让人共鸣,也令读 者深深地感到痛心,深切地体会到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后果,觉悟到只有保护环 境才能保护人类自己。 至此,文中强调的环保意识,已如春雨一般,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又像春风 一样,扬起学生心中的环保风帆。立足教材,环保观念已扣开了学生的心扉。 三、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渗透环境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相当部分的课文包含了环保教育内容,如《敬畏自然 而然》、《济南的冬天》、《大自然的语言》、《桃花源记》、《岳阳楼记》、《看云识天 气》 等等。为此,只要我们在教学时,结合生活实际,找到最佳结合点,引导 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认真想,仔细体味,自然地将环保教育渗透 于教学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如在教学科普作品阿西莫 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和报告文学《罗布泊,消逝的仙 湖》 等课文时,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住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常见的文学 体裁和说明方法的同时,应渗透环境教育。教育学生明白破坏环境对人类的危害, 会给我们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 园。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如果家没有了,那
我们还能剩下什么?请看看我们的双手,是创造,还是毁灭?请看看我们的双眼, 是热切的盼望,还是无助与茫然?让理性回归吧,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变得更 蓝,树会变得更绿,水会变得更清……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做一个 环保小卫士,铁肩担道义,妙手绘蓝图!让罗布泊的悲剧不要再重演!让学生在 课堂教学中不知不觉地受到了环保教育。 四、通过作文教学,有机渗透环境教育 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而写作能力又与学生的社会实践, 思想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有机地将环境教 育渗透于作文教学中,以增强环境意识是完全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如结合 习作教学中的写景主题、叙事主题还有观察日记等进行相机的渗透,还可以通过 写《环保循环日记》、《环保调査报告》、《环保剪贴、评议报》等形式来强化环保 教育。 学生习作本身就是语文学科最有效的基本技能和思想品质教育有机结合在 一起的训练方式。每个学期有计划地安排一、二次成功的环境内容的作文,做到 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统一,相辅相成。环境教育题材的作文要因地制宜,不要脱 离本地区实际。要针对本地区环境问题的实际去写,通过观察、调查、访问,收集 材料,找出症结,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一般学生都能写出成功之作。例如:河湖 密布的水乡写水污染的内容就容易,学生直观沟河湖被污染的现状,能了解污染 的原因,也能了解过去碧水秀色的胜景。通过对比一定能写出抒发愿水常清的情 文并茂的好文章。假如你去让学生写滥垦滥牧,开山毁林造田导致环境恶化等内 容的文章,那只能是从书本到作文本,进一步地学习环境基础知识而已,不能从 灵魂深处受到深刻的环境教育。 有些命题作文,可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写,教师在指导时可以有意识地诱导学 生写环境方面的内容。例如,学生写《家长变化真大》,多数人从家乡巨变,经济 建设的成就方面入手,讴歌党的英明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其内容无非是 用拟人手法写出大树所见到的:解放前,这里是泥泞小路,破草棚;解放后变为 砖石路,大瓦房;搞活开放后,柏油路、水泥路,小洋房,可爱的家乡日新月异地
5 我们还能剩下什么?请看看我们的双手,是创造,还是毁灭?请看看我们的双眼, 是热切的盼望,还是无助与茫然?让理性回归吧,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变得更 蓝,树会变得更绿,水会变得更清……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做一个 环保小卫士,铁肩担道义,妙手绘蓝图!让罗布泊的悲剧不要再重演!让学生在 课堂教学中不知不觉地受到了环保教育。 四、通过作文教学,有机渗透环境教育。 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而写作能力又与学生的社会实践, 思想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有机地将环境教 育渗透于作文教学中,以增强环境意识是完全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如结合 习作教学中的写景主题、叙事主题还有观察日记等进行相机的渗透,还可以通过 写《环保循环日记》、《环保调查报告》、《环保剪贴、评议报》等形式来强化环保 教育。 学生习作本身就是语文学科最有效的基本技能和思想品质教育有机结合在 一起的训练方式。每个学期有计划地安排一、二次成功的环境内容的作文,做到 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统一,相辅相成。环境教育题材的作文要因地制宜,不要脱 离本地区实际。要针对本地区环境问题的实际去写,通过观察、调查、访问,收集 材料,找出症结,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一般学生都能写出成功之作。例如:河湖 密布的水乡写水污染的内容就容易,学生直观沟河湖被污染的现状,能了解污染 的原因,也能了解过去碧水秀色的胜景。通过对比一定能写出抒发愿水常清的情 文并茂的好文章。假如你去让学生写滥垦滥牧,开山毁林造田导致环境恶化等内 容的文章,那只能是从书本到作文本,进一步地学习环境基础知识而已,不能从 灵魂深处受到深刻的环境教育。 有些命题作文,可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写,教师在指导时可以有意识地诱导学 生写环境方面的内容。例如,学生写《家长变化真大》,多数人从家乡巨变,经济 建设的成就方面入手,讴歌党的英明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其内容无非是 用拟人手法写出大树所见到的:解放前,这里是泥泞小路,破草棚;解放后变为 砖石路,大瓦房;搞活开放后,柏油路、水泥路,小洋房,可爱的家乡日新月异地
进步。教师指导时可反其道而行之:工农业生产发展了,但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恶化了。以前天是湛蓝的水是清澈的。现在天是灰蒙蒙的,水是混浊浊的,许多飞 鸟走兽不现其踪迹,鱼虾之类少得可怜。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要引起人们 的警觉。只要人类正视人地关系,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注重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 平衡,那么环境一定会向着有利于人类社会前进的方向发展。在大家的努力下 一定能还我天之蓝,水之清,飞鸟走兽一定能和人类协调共处。 五、在语文活动中正确渗透环境教育。 热爱大自然的老师不仅将保护环境、善待自然的理念贯穿在所教的课程中 而且应该经常带孩子参加实践活动。一是结合各种主题活动,强化学生的环保意 识。每年的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3月12日是植树节,3月22日是世界节水 日,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10月16日是世 界粮食日,12月29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如果教师能选择性地利用这些绿色 纪念日开展主题活动,就能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二是利用各种语文活动正确渗 透环保教育。如组织学生査找有关环保的资料并进行阅读:通过开展各种宣传口 号和绿化环境的设计等语文活动,让学生过亲身实践、亲身体验,不仅不自觉地 了渗透环保教育,而且培养了接触社会、获取信息、与人合作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是利用新闻报道进行环境教育。当今新闻媒体的快速发展,其图、文、声、色 并茂的特点,为学生及时了解环境信息提供了方便。我们在培养学生关心新闻的 习惯时,可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了解那些近在咫尺,触目惊心的 环境破坏导致的恶果,在课堂上组织学生适时进行讨论,这样既考验了学生捕捉 信息的敏锐程度,提髙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让他们在嘴唇的上下翻飞 中锻炼了口才,于此同时,我们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的目的也得到了落实。四是 利用社会调查进行环境教育。现在,城市污染日益严重,我们可以利用综合实践 课等机会,带学生到环保部门及其下属的水质净化厂、垃圾填埋厂等地方进行实 地考察,以此促进学生的观察与思考,活生生的印象,深刻的感触,引发了学生 心灵上的碰撞,回到课堂的环境保护问题中,联系现实,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6 进步。教师指导时可反其道而行之:工农业生产发展了,但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恶化了。以前天是湛蓝的水是清澈的。现在天是灰蒙蒙的,水是混浊浊的,许多飞 鸟走兽不现其踪迹,鱼虾之类少得可怜。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要引起人们 的警觉。只要人类正视人地关系,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注重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 平衡,那么环境一定会向着有利于人类社会前进的方向发展。在大家的努力下, 一定能还我天之蓝,水之清,飞鸟走兽一定能和人类协调共处。 五、在语文活动中正确渗透环境教育。 热爱大自然的老师不仅将保护环境、善待自然的理念贯穿在所教的课程中, 而且应该经常带孩子参加实践活动。一是结合各种主题活动,强化学生的环保意 识。每年的 2 月 2 日是世界湿地日,3 月 12 日是植树节,3 月 22 日是世界节水 日,4 月 7 日是世界卫生日,4 月 22 日是世界地球日,5 月 31 日是世界无烟日, 6 月 5 日是世界环境日,6 月 17 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10 月 16 日是世 界粮食日,12 月 29 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如果教师能选择性地利用这些绿色 纪念日开展主题活动,就能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二是利用各种语文活动正确渗 透环保教育。如组织学生查找有关环保的资料并进行阅读;通过开展各种宣传口 号和绿化环境的设计等语文活动,让学生过亲身实践、亲身体验,不仅不自觉地 了渗透环保教育,而且培养了接触社会、获取信息、与人合作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是利用新闻报道进行环境教育。当今新闻媒体的快速发展,其图、文、声、色 并茂的特点,为学生及时了解环境信息提供了方便。我们在培养学生关心新闻的 习惯时,可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了解那些近在咫尺,触目惊心的 环境破坏导致的恶果,在课堂上组织学生适时进行讨论,这样既考验了学生捕捉 信息的敏锐程度,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让他们在嘴唇的上下翻飞 中锻炼了口才,于此同时,我们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的目的也得到了落实。四是 利用社会调查进行环境教育。现在,城市污染日益严重,我们可以利用综合实践 课等机会,带学生到环保部门及其下属的水质净化厂、垃圾填埋厂等地方进行实 地考察,以此促进学生的观察与思考,活生生的印象,深刻的感触,引发了学生 心灵上的碰撞,回到课堂的环境保护问题中,联系现实,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定能够达到良好的教育实效 语文学科渗透环境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只要我们教师胸中有“环保”, 那么语文教学中一定能成功地渗透环境教育,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保护生存环境 的义务感,责任感,使命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念
7 一定能够达到良好的教育实效。 语文学科渗透环境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只要我们教师胸中有“环保”, 那么语文教学中一定能成功地渗透环境教育,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保护生存环境 的义务感,责任感,使命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