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省日照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详细解析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录入、校对:曾潇潇(“李春贵语文合作共享群”群员) 第I卷 (选择题共30分) 、(共18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伫立(zhu)取缔(di) 响午(xing)转弯抹角(m) B.应酬(ying)锃亮( zheng)请问(jie)缄默不语(jian) C.慰藉(jie)顷刻(qing)涟漪(yi)风雪载途(zai) D.倒坍(tan)荫庇(pi) 招徕(1ai)浑身解数(xie)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要注意重点字、多音字、习惯读音和方言的区别。A项“晌”应 读“ shang";B项“锃”应读“zeng";D项“庇”应读“bⅰ”。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切磋 颜值 震悚 入不敷出 B.涣散 惺忪 然 炯乎不同 恻隐 喑哑 告磬 所向披靡 赡养 苍茫 克敌制胜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字形。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平时的积累,同时还要注意形声字、形近字、 同音字的细微差别。B项“炯乎不同”应为“迥乎不同”;C项“告磬”应为“告罄”;D 项“殒落”应为“陨落”。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騙,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 B.眼前的一切都被浓浓的大雾笼罩着,混沌一片,扑朔迷离,什么都看不清 C.对于作文中的错字和病句,很多同学不以为然,认为这些问题不必太较真。 传统的古筝乐被分为南北两派,现一般分为九派,其曲目及演奏方法各有千秋。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项“叹为观止”是褒义词,用于诈骗,不合语境;B项“扑 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用来形容大雾,不恰当;C项“不以为然”意 为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此处应是“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的意思;D项“各 有千秋”指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各有所长,各有特色,符合语意。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最使我彷徨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B.2017年“中国品牌日”的主题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开启自主品牌发展新 时”。 第1页共10
第 1 页 共 10 页 2017 年山东省日照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详细解析 (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录入、校对:曾潇潇(“李春贵语文合作共享群”群员) 第 Ӏ 卷 (选择题 共 3 0 分) 一、(共 18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伫.立(zhù) 取缔.(dì) 晌.午(xiǎng) 转弯抹.角(mò) B.应.酬(yìng) 锃.亮(zhèng) 诘.问(jié) 缄.默不语(jiān) C.慰藉.(jiè) 顷.刻( qǐng) 涟漪.(yī) 风雪载.途(zaì) D.倒坍.(tān) 荫庇.(pì) 招徕.(lài) 浑身解.数(xiè)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要注意重点字、多音字、习惯读音和方言的区别。A 项“晌”应 读“shang";B 项“锃”应读“zeng";D 项“庇”应读“b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切磋 颜值 震悚 入不敷出 B.涣散 惺忪 惘然 炯乎不同 C.恻隐 喑哑 告磬 所向披靡 D.殒落 赡养 苍茫 克敌制胜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字形。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平时的积累, 同时还要注意形声字、形近字、 同音字的细微差别。B 项“炯 乎不同”应为“迥乎不同”;C 项“告磬”应为“告罄”;D 项“殒落”应为“陨落”。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 ....,防不胜防。 B.眼前的一切都被浓浓的大雾笼罩着,混沌一片,扑朔迷离 ....,什么都看不清。 C.对于作文中的错字和病句,很多同学不以为然 ....,认为这些问题不必太较真。 D.传统的古筝乐被分为南北两派,现一般分为九派,其曲目及演奏方法各有千秋 ....。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 项“叹为观止”是褒义词,用于诈骗,不合语境;B 项“扑 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用来形容大雾,不恰当;C 项“不以为然”意 为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此处应是“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的意思;D 项“各 有千秋”指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各有所长,各有特色,符合语意。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最使我彷徨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B.2017 年“中国品牌日”的主题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开启自主品牌发展新 时
C.他看上去三、四十岁,苹果脸,短发,一副菜农打扮。 D.对于校园暴力事件,我们既要反思发生暴力事件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还要反思暴力事 件发生之前管理者都做了什么?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解答本题,要注意常用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和特殊用法。A 项“:”应改为 ”;0项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时不用顿号;D项并非问句,不应 该用问号,前一个“?”改为“,”,后一个“?”改为“。”。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一带一路”这一合作倡议不仅迅速得到国际社会关注,并且业已形成大量的合作机会 B.通过观看央视播放的《记住乡愁》节目,使我对中国乡村及民俗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 C.本月首飞的C919大飞机是我国按照适航审定要求和主流市场标准自主研发的首款干线 客机 D.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项关联词语搭配有误,应将“并且”改为“而且”;B项成 分残缺,缺少主语,“通过”“使”去掉其一即可;D项两面对一面,应去掉“能否”。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 “连中三元”。 “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风骚”作名词时泛 指文学,“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屈原的《离骚》。 C.“豁然开朗”“觥筹交错”“心旷神怡”“鞠躬尽瘁”分别岀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欧 阳修的《醉翁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诸葛亮的《出师表》。 D.古代文人常用字、号(谥号)、籍贯、官职等命名著作,如《稼轩长短句》《柳河东集》 《杜工部集》分别用了字、籍贯、官职来命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D项辛弃疾,字幼安,别号稼轩,《稼轩长短句》采 用的是“号”而非“字”。 7.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书中的小茨冈是一个鄙视自私贪婪、 同情不幸、憧憬美好生活的正直少年,为替外祖母报仇他把酒馆女主人锁在地窖里 B.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以“母爱”“童真”与“自然”为主题,表达了对母亲的 情感、对孩子的喜爱、对自然的赞叹及对人生的感悟 C.《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尔纳被誉为“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小说中的尼摩船长 是一位生物学家,他和仆人康塞尔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海洋生物,给读者许多海洋生物知识。 D.《三国演义》通过讲述单刀赴会、过五关斩六将、煮酒论英雄、刮骨疗伤等故事,塑造 了关羽这位忠肝义胆、骁勇善战、一身正气的英雄形象。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知识。内容涉及人物、主题、事件、情感等。解答本题,考生应」 项审读选项,了解考查的内容,并结合自己的名著知识积累加以分析判断。A项具有“鄙视 私贪婪、同情不幸、憧憬美好生活”性格的正直少年应是阿廖沙;C项生物学家应是阿龙 纳斯,币非尼摩船长;D项煮酒论英雄涉及的人物是曹操和刘备。 8.下列语序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她不仅担纲节目的主持工作 第2页共10
第 2 页 共 10 页 C.他看上去三、四十岁,苹果脸,短发,一副菜农打扮。 D.对于校园暴力事件,我们既要反思发生暴力事件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还要反思暴力事 件发生之前管理者都做了什么?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解答本题,要注意常用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和特殊用法。A 项“:”应改为“——一”;C 项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时不用顿号;D 项并非问句,不应 该用问号,前一个“?”改为“,”,后一个“?”改为“。”。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 A.“一带一路”这一合作倡议不仅迅速得到国际社会关注,并且业已形成大量的合作机会。 B.通过观看央视播放的《记住乡愁》节目,使我对中国乡村及民俗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 C.本月首飞的 C919 大飞机是我国按照适航审定要求和主流市场标准自主研发的首款干线 客机。 D.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 项关联词语搭配有误,应将“并且”改为“而且”;B 项成 分残缺,缺少主语,“通过”“使”去掉其一即可;D 项两面对一面,应去掉“能否”。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 “连中三元”。 B.“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风骚”作名词时泛 指文学,“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屈原的《离骚》。 C.“豁然开朗”“觥筹交错”“心旷神怡”“鞠躬尽瘁”分别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欧 阳修的《醉翁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诸葛亮的《出师表》。 D.古代文人常用字、号(谥号)、籍贯、官职等命名著作,如《稼轩长短句》《柳河东集》 《杜工部集》分别用了字、籍贯、官职来命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D 项辛弃疾,字幼安,别号稼轩,《稼轩长短句》采 用的是“号”而非“字”。 7.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书中的小茨冈是一个鄙视自私贪婪、 同情不幸、憧憬美好生活的正直少年,为替外祖母报仇他把酒馆女主人锁在地窖里。 B.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以“母爱”“童真”与“自然”为主题,表达了对母亲的 情感、对孩子的喜爱、对自然的赞叹及对人生的感悟。 C.《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尔纳被誉为“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小说中的尼摩船长 是一位生物学家,他和仆人康塞尔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海洋生物,给读者许多海洋生物知识。 D.《三国演义》通过讲述单刀赴会、过五关斩六将、煮酒论英雄、刮骨疗伤等故事,塑造 了关羽这位忠肝义胆、骁勇善战、一身正气的英雄形象。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知识。内容涉及人物、主题、事件、情感等。解答本题,考生应逐 项审读选项,了解考查的内容,并结合自己的名著知识积累加以分析判断。A 项具有“鄙视 自私贪婪、同情不幸、憧憬美好生活”性格的正直少年应是阿廖沙;C 项生物学家应是阿龙 纳斯,币非尼摩船长;D 项煮酒论英雄涉及的人物是曹操和刘备。 8.下列语序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她不仅担纲节目的主持工作
②节目要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并感动于他们让观众遇见了大干世界 ③还首次以制作人的身份转型大型电视节目的幕后制作 ④《朗读者》是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20多年电视经验的一次全情绽放 ⑤董卿表示《朗读者》中的“朗读”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 ⑥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另一面 A.④①③⑥⑤② B.④①③⑤②⑥ C.⑤②④①⑥③ D.⑤②⑥④①③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解答本题,要在整体感知句意的基础上,先确定大致顺序, 再关注关联词语、代词、虛词等加以判断。可采用排除法答题。选段介绍了董卿主持《朗读 者》电视节目的有关情况,仔细阅读六句话不难发现,④句是总领,①句和③句借助关联 语“不仅”“还”可确定顺序为①③,这两句解释“全情绽放”,故顺序为④①③,由此可排 除0、D。分析第⑥句“不同于以往的另一面”,以往她是主持人,“不同于以往的另一面” 指的是她“转型大型电视节目的幕后制作”,因而应承接③句,由此可排除B。 9.下面对“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途径示意图”的表述,最符合简明、连贯、准确要求的 项是 打工 农民 农民工 农村 城市 就业 人口 大学、职业学校 人士、技术工作者 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途径示意图 A.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农民通过到城市打工,成为农民工融入城 市:二是农村人口通过进入大学、职业学校学校学习,就业后成为知识人士、技术工作 者融入城市。 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打工或就业,成为农民工或知识人士、技术工作 者融人城市。 C.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农民通过就业成为农民工,融人城市 是农村人口通过进入大学以及职业学校学习,最终以知识人士、技术工作者等打工者的 身份融入城市 D.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主要是通过成为农民工或知识人士、技术工作者实现的,而这些是 通过进入大学、职业学校学习获得的。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解答本题,要注意分析图表的布局和结构,弄清楚图表表达 的意思。从图表表题可知图表内容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途径”。根据图表内容判断,A 项表述正确;B项把两条途径表述成了一条途径;∂项就业途径交叉错误;D项表述不够准 确 二、(共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2题 ①近几年来,“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说法时常见诸舆论。在诸如顶级高校农村娃比例渐 少、招聘市场越发偏爱城市青年的报道中,人们似乎发现,尽管中国人口素质、教育水平有 第3页共
第 3 页 共 10 页 ②节目要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并感动于他们让观众遇见了大干世界 ③还首次以制作人的身份转型大型电视节目的幕后制作 ④《朗读者》是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 20 多年电视经验的一次全情绽放 ⑤董卿表示《朗读者》中的“朗读”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 ⑥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另一面 A.④①③⑥⑤② B.④①③⑤②⑥ C.⑤②④①⑥③ D.⑤②⑥④①③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解答本题,要在整体感知句意的基础上,先确定大致顺序, 再关注关联词语、代词、虚词等加以判断。可采用排除法答题。选段介绍了董卿主持《朗读 者》电视节目的有关情况,仔细阅读六句话不难发现,④句是总领,①句和③句借助关联词 语“不仅”“还”可确定顺序为①③,这两句解释“全情绽放”,故顺序为④①③,由此可排 除 C、D。分析第⑥句“不同于以往的另一面”,以往她是主持人,“不同于以往的另一面” 指的是她“转型大型电视节目的幕后制作”,因而应承接③句,由此可排除 B。 9.下面对“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途径示意图”的表述,最符合简明、连贯、准确要求的一 项是 ( ) 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途径示意图 A.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农民通过到城市打工,成为农民工融入城 市;二是农村人口通过进入大学、职业学校学校学习,就业后成为知识人士、技术工作 者融入城市。 B.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打工或就业,成为农民工或知识人士、技术工作 者融人城市。 C.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农民通过就业成为农民工,融人城市;二 是农村人口通过进入大学以及职业学校学习,最终以知识人士、技术工作者等打工者的 身份融入城市。 D.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主要是通过成为农民工或知识人士、技术工作者实现的,而这些是 通过进入大学、职业学校学习获得的。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解答本题,要注意分析图表的布局和结构,弄清楚图表表达 的意思。从图表表题可知图表内容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途径”。根据图表内容判断,A 项表述正确;B 项把两条途径表述成了一条途径;C 项就业途径交叉错误;D 项表述不够准 确。 二、(共 6 分,每小题 2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0—12 题。 ①近几年来,“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说法时常见诸舆论。在诸如顶级高校农村娃比例渐 少、招聘市场越发偏爱城市青年的报道中,人们似乎发现,尽管中国人口素质、教育水平有 打工 就业 农村 人口 农民 大学、职业学校 农民工 知识人士、技术工作者 城市
了巨大提升,但物质条件、生活阅历方面的差距仍然是一大批“寒门青年”出人头地的障碍 情况是否如此有待验证,但“寒门再难出贵子”的社会焦虑却现实存在。 ②谁才是今天社会中的“贵子”?“贵”并不意昧着一定要升官发财,也不意味着必 须拥有多么高的社会地位,而是代表着人生进步的可能性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富二代、 官二代无疑符合传统意义上的“贵”,但如果没有一技之长,不能凭借自身本领干事创业, 所谓“贵”也不过停留在人生的浅表。相反,白手起家的寒门青年,凭借自身努力打拼出 片天地,创造了属于自己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贵子”称谓自然当之无愧。作为哈佛大学 优秀毕业生代表之一的中国寒门学子何江,曾讲到自己成功的经验:“每到一个更大的地方、 更大的平台,你会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很多,而我相对来说,好奇心比较多,我就会有压力 去把它学会,让自己不断补足短处。” ③同时,网络文化高度繁荣的今天,寒门青年逆袭的方式也更加多元。之前,网名为“搬 砖小伟”的湖北青年石神伟,凭借一系列自制的高难度健身视频,在短视频分享平台上吸引 了超过百万粉丝。这位寒门青年从留守儿童、网瘾少年一路走来,用健身不断磨炼和改变自 己,传递着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正能量,感动了无数网友。今天,许多像“搬砖小伟”这 样寒门出身的“网红”,借助网络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也为社会进步传递着正能量。有人感 既,小伟的坚韧、低调和朴素,是这个时代的奢侈品,他是真正属于今天的“寒门贵子”。 可以说,传播结构扁平化的互联网,为不少寒门青年打开了一扇改变人生的窗户,也创造了 另外一种生命的可能。 ④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与他拥有的社会信任和社会支持 力量相关。家庭出身、教育背景和工作平台确实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路径。然而在价值多元 化、传播渠道扁平化的今天,不仅“贵子”的意涵有了更为丰富的面向,同时由网络构成的 “强大朋友圈”,也时常能为寒门青年走向成功提供强大的社会支持力量。 ⑤一篇流行于网络的演讲词《寒门贵子》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出 身豪门的,我们都要靠自己!所以你要相信:命运给你一个此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 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这并不是鸡汤,而是说出了一个更为关键的 问题: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寒门能否出贵子,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一个关于 “命运”的话题,而是一个关于“奋斗”的故事 10.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寒门再难出贵子。 B.寒门贵子具有新的时代意 C.寒门青年成功的方式多元。 D.寒门贵子,贵在“奋斗”。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心论点。解答本题,要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分清作品阐述的中 论点和分论点。中心论点是全文的观点,而分论点只是中心论点的一部分、一个方面。A 项是與论的观点,非作者的观点;B项表意不清,并非观点:;C项仅是第③段的分论点:D 项是结论,是对輿论观点的反驳,也是作者的观点。 11.下列对第②段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社会地位不高、经济实力不强的人也可以成为今天社会中的“贵子”。 B.官二代、富二代符合传统意义上“贵子”的标准,一定是时代的“贵子”。 C.寒门青年只要通过努力,创造了属于自己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就是今天社会中的“贵 子”。 D.人生不断进步以及有机会实现人生价值的人,就是今天社会中的“贵子” 【答案】B 第4页共10
第 4 页 共 10 页 了巨大提升,但物质条件、生活阅历方面的差距仍然是一大批“寒门青年”出人头地的障碍。 情况是否如此有待验证,但“寒门再难出贵子”的社会焦虑却现实存在。 ②谁才是今天社会中的“贵子”?“贵”并不意昧着一定要升官发财,也不意味着必 须拥有多么高的社会地位,而是代表着人生进步的可能性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富二代、 官二代无疑符合传统意义上的“贵”,但如果没有一技之长,不能凭借自身本领干事创业, 所谓“贵”也不过停留在人生的浅表。相反,白手起家的寒门青年,凭借自身努力打拼出一 片天地,创造了属于自己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贵子”称谓自然当之无愧。作为哈佛大学 优秀毕业生代表之一的中国寒门学子何江,曾讲到自己成功的经验:“每到一个更大的地方、 更大的平台,你会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很多,而我相对来说,好奇心比较多,我就会有压力 去把它学会,让自己不断补足短处。” ③同时,网络文化高度繁荣的今天,寒门青年逆袭的方式也更加多元。之前,网名为“搬 砖小伟”的湖北青年石神伟,凭借一系列自制的高难度健身视频,在短视频分享平台上吸引 了超过百万粉丝。这位寒门青年从留守儿童、网瘾少年一路走来,用健身不断磨炼和改变自 己,传递着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正能量,感动了无数网友。今天,许多像“搬砖小伟”这 样寒门出身的“网红”,借助网络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也为社会进步传递着正能量。有人感 慨,小伟的坚韧、低调和朴素,是这个时代的奢侈品,他是真正属于今天的“寒门贵子”。 可以说,传播结构扁平化的互联网,为不少寒门青年打开了一扇改变人生的窗户,也创造了 另外一种生命的可能。 ④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与他拥有的社会信任和社会支持 力量相关。家庭出身、教育背景和工作平台确实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路径。然而在价值多元 化、传播渠道扁平化的今天,不仅“贵子”的意涵有了更为丰富的面向,同时由网络构成的 “强大朋友圈”,也时常能为寒门青年走向成功提供强大的社会支持力量。 ⑤一篇流行于网络的演讲词《寒门贵子》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出 身豪门的,我们都要靠自己!所以你要相信:命运给你一个此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 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这并不是鸡汤,而是说出了一个更为关键的 问题: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寒门能否出贵子,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一个关于 “命运”的话题,而是一个关于“奋斗”的故事。 10.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寒门再难出贵子。 B. 寒门贵子具有新的时代意义。 C.寒门青年成功的方式多元。 D.寒门贵子,贵在“奋斗”。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心论点。解答本题,要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分清作品阐述的中 心论点和分论点。中心论点是全文的观点,而分论点只是中心论点的一部分、一个方面。A 项是舆论的观点,非作者的观点;B 项表意不清,并非观点;C 项仅是第③段的分论点;D 项是结论,是对舆论观点的反驳,也是作者的观点。 11.下列对第②段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社会地位不高、经济实力不强的人也可以成为今天社会中的“贵子”。 B. 官二代、富二代符合传统意义上“贵子”的标准,一定是时代的“贵子”。 C.寒门青年只要通过努力,创造了属于自己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就是今天社会中的“贵 子”。 D.人生不断进步以及有机会实现人生价值的人,,就是今天社会中的“贵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解答本题,一定要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将毎个选项逐 还原到文本中,找到与之对应的句段,然后仔细审读,寻找文本和选项阐述的不同。B项 对应的是“富二代、官二代无疑……所谓‘贵’也不过停留在人生的浅表”,分析这一句的 意思,可判断出B项中“一定是时代的‘贵子”’的说法过于武断,故B项错误 2.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②段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谁才是今天社会中的“贵子”。 B.第③段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寒门青年取得成功的方式多元。 C.第④段的观点是寒门青年不具备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不会取得成功。 D.第⑤段引用演讲词意在告诉读者,起点低的人可以通过奋斗逆袭成为“贵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解答本题,一定要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每个 选项,从文中找到印证,然后加以判断。从第④段最后一句话可知,由网络构成的“强大朋 友圈”为寒门青年走向成功提供了强大的社会支持力量,因而寒门青年是“具备取得成功的 必要条件”的,所以C项错误。 三、(共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3~15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 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 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己卯上元,予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 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 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 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苏轼《书上元夜游》) 【注释】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儋州:苏轼被贬之地,现属海南。③民:指汉族。 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④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⑤再:同“在”。⑥过:苏轼的小 儿子。⑦韩退之钓鱼:韩愈曾在诗中借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之处,暗 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至承天寺 遂:于是,就 B.怀民亦未寝 寝:睡觉 C.有老书生数人来过过:经过 D.归舍已三鼓矣 鼓:动词,击鼓 答案】c 【解析】题考查文言实词。项“过”是一个多义词,可解释为“经过”“访问”“错误” 超出”等,而这一句的意思是“有几个老书生来拜访”,所以“过”应是“拜访”的意思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欣然起行 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 B.放杖而笑 强饮三大白而别 C.予欣然从之 山间之朝暮也 D.相与步于中庭 皆以美于徐公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虛词。A项中的“然”分别是“……的样子”和“然而”;B项中的 第5页共
第 5 页 共 10 页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解答本题,一定要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将每个选项逐 一还原到文本中,找到与之对应的句段,然后仔细审读,寻找文本和选项阐述的不同。B 项 对应的是“富二代、官二代无疑……所谓‘贵’也不过停留在人生的浅表”,分析这一句的 意思,可判断出 B 项中“一定是时代的‘贵子”’的说法过于武断,故 B 项错误。 12.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第②段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谁才是今天社会中的“贵子”。 B.第③段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寒门青年取得成功的方式多元。 C.第④段的观点是寒门青年不具备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不会取得成功。 D.第⑤段引用演讲词意在告诉读者,起点低的人可以通过奋斗逆袭成为“贵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解答本题,一定要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每个 选项,从文中找到印证,然后加以判断。从第④段最后一句话可知,由网络构成的“强大朋 友圈”为寒门青年走向成功提供了强大的社会支持力量,因而寒门青年是“具备取得成功的 必要条件”的,所以 C 项错误。 三、(共 6 分,每小题 2 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 13~15 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 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 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 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③杂揉,屠沽④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 熟睡,已再⑤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⑥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⑦ 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苏轼《书上元夜游》) 【注释】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儋州:苏轼被贬之地,现属海南。③民:指汉族。 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④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⑤再:同“在”。 ⑥过:苏轼的小 儿子。⑦韩退之钓鱼:韩愈曾在诗中借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之处,暗 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遂.至承天寺 遂:于是,就 B. 怀民亦未寝. 寝 :睡觉 C. 有老书生数人来过. 过:经过 D. 归舍已三鼓.矣 鼓:动词,击鼓 【答案】C 【解析】题考查文言实词。C 项“过”是一个多义词,可解释为“经过”“访问”“错误” “超出”等,而这一句的意思是“有几个老书生来拜访”,所以“过”应是“拜访”的意思。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欣然.起行 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 B. 放杖而.笑 强饮三大白而.别 C. 予欣然从之. 山间之朝暮也. D. 相与步于.中庭 皆以美于.徐公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A 项中的“然”分别是“……的样子”和“然而”;B 项中的
“而”都“表修饰’;0项中的“之”分别是“代词,他们”和“结构助词“的”;D项中“于” 分别是“在”和“比”。 15.下列对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八个字,高度概括了作者在寂寞夜晚难得的喜悦与兴奋 B.乙文中“笑韩退之”是笑韩愈被贬后不能看破人生得失,不能做到随遇而安。 C.甲、乙两文分别用凝练的笔墨描写了庭中夜色之美和上元之夜的繁华景象、祥和淳朴 的民风 D.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被贬后抑郁不能排遣,追求解脱而不得的苦闷心情。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D项中两文都“表现了作者被贬后抑郁不能排遣,追 求解脱而不得的苦闷心情”不正确,从甲文最后一句、乙文“放杖而笑,孰为得失?”一句 可知,作者的心情是达观的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90分) 四、默写(共10分) 16.按要求默写诗文名句。(每小题1分) (1)子夏日:“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 章》) (2)虽有至道,弗学, (《学记,虽有佳肴》) (3)半卷红旗临易水 (李贺《雁门太守行》) 4)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商山早行》)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欣欣然张开了眼。(朱自清《春》) (7)《木兰诗》中描写边塞战场夜景的句子是 (8)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 是 (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作者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 会的发展,发出了“ ”的感慨,蕴含着深刻的人生 哲理 (10)请写出古诗词中含有“露”字的连续两句 【答案】(1)博学而笃志 (2)不知其善也 (3)霜重鼓寒声不起(4)人迹板桥霜 (5)长风破浪会有时(6)-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 (7)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0)示例: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青青园中葵朝 露待日唏(《汉乐府》)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 【解析】本题考查诗文默写。(1)~(6)题为直接型默写,注意“博”不要写成“搏”,“笃” 不要写成“骂”,“迹”不要写成“际″。(冂)~(9)题为理解型默写,要伃细审题,(⑦)根据“战 场夜景”可判断答句,注意“柝”不要写成“析”;(8)根据“借花鸟”可推断答句,注意“溅 不要写成“贱”;(9)根据“自然景物的变化”“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可判断答句,注意 “畔”不要写成“衅”或“叛”。(10)题为主题型默写,要求写出舍有“露”的完整的古诗 第6页共10
第 6 页 共 10 页 “而”都“表修饰’’;C 项中的“之”分别是“代词,他们”和“结构助词“的”;D 项中“于” 分别是“在”和“比”。 15.下列对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文“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八个字,高度概括了作者在寂寞夜晚难得的喜悦与兴奋。 B.乙文中“笑韩退之”是笑韩愈被贬后不能看破人生得失,不能做到随遇而安。 C.甲、乙两文分别用凝练的笔墨描写了庭中夜色之美和上元之夜的繁华景象、祥和淳朴 的民风。 D.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被贬后抑郁不能排遣,追求解脱而不得的苦闷心情。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D 项中两文都“表现了作者被贬后抑郁不能排遣,追 求解脱而不得的苦闷心情”不正确,从甲文最后一句、乙文“放杖而笑,孰为得失?”一句 可知,作者的心情是达观的。 第 ӀӀ 卷 (非选择题 共 9 0 分) 四、默写(共 10 分) 16.按要求默写诗文名句。(每小题 1 分) (1)子夏日:“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 章》) (2)虽有至道,弗学, 。(《学记 .虽有佳肴》) (3)半卷红旗临易水, 。(李贺《雁门太守行》) (4)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商山早行》) (5)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6) ,欣欣然张开了眼。(朱自清《春》) (7)《木兰诗》中描写边塞战场夜景的句子是 , 。 (8) 杜 甫 在 《 春 望 》 中 借 花 鸟 以 抒 发 自 己 悲 愤 情 感 的 名 句 是 , 。 (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作者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 会的发展,发出了“ , ”的感慨,蕴含着深刻的人生 哲理。 (10)请写出古诗词中含有“露”字的连续两句: , 。 【答案】(1)博学而笃志 (2)不知其善也 (3)霜重鼓寒声不起 (4)人迹板桥霜 (5)长风破浪会有时 (6)-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 (7)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8)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9)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10)示例: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青青园中葵 朝 露待日唏(《汉乐府》)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诗经》) 【解析】本题考查诗文默写。(1)~(6)题为直接型默写,注意“博”不要写成“搏”,“笃” 不要写成“骂”,“迹”不要写成“际”。(7)~(9)题为理解型默写,要仔细审题,(7)根据“战 场夜景”可判断答句,注意“柝”不要写成“析”;(8)根据“借花鸟”可推断答句,注意“溅” 不要写成“贱”;(9)根据“自然景物的变化”“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可判断答句,注意 “畔”不要写成“衅”或“叛”。(10)题为主题型默写,要求写出舍有“露”的完整的古诗
词句,这是硬性规定,考生默写只要满足这个条件,不写错字,不添字漏字即可。 五、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7-18题。 赠从弟(其二)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7.诗中“一何盛”“一何劲”分别写出了“风”和“松”的什么特点?(2分) 【答案】“一何盛”突出了风之大,“一何劲”突出了松柏的雄健挺拔(坚韧)。 【解析】本题考查炼字。“一何”,“多么”的意思,分别修饰“盛”和“劲”,突出的是风 大”和松“劲”。 18.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分) 【答案】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 怀,在自勉中也勉励堂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写作手法和作者情怀。诗歌的内容是吟松,但写作目的是赠堂弟, 借赞松树的精神达到劝勉堂弟的目的,很自然会想到象征手法。作者情怀是劝勉堂弟要做松 树一样品格的人。解题的基本思路:手法十结合句意分析手法十情感或效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0题。 东方朔救乳母 汉武帝乳母尝犯事于外,帝欲申宪°,乳母求救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旁 益死之速耳 临去,慎勿言,但屡顾帝,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其言。朔在帝侧曰: “汝宜速去!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 凄然愍°之,即敕免罪 (选自《西京杂记》,略有改动) 【注释】①申宪:依法惩处。申,按照。宪,法律。②愎(bi):固执任性。③愍(min): 哀怜 19.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汉武帝乳母尝犯事于外 (2)帝已壮矣,岂念汝哺时恩邪? 【答案】(1)汉武帝的奶妈曾经在外面犯了罪。()皇上现在已经长大了,难道还会想起 你喂奶时的恩情吗?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翻译时可直译,也可意译,对于句中重点字要重点翻译,语 句通顺明白即可。第(1)句中“尝”是曾经的意思,“于外”是状语后置,翻译时应调整到谓 语“犯事”前面;第(2)句中“岂……邪”是固定句式,翻译为“难道……吗?”,表反问。 0.东方朔说“我当设奇以激之”,你认为他救乳母的计谋“奇”在何处?(4分) 【答案】示例:①“奇”在劝谏的方式与众不同。不是直接规劝武帝,而是以训斥乳母的 方式委婉劝谏;②“奇”在能根据武帝的性格特点,让乳母“慎勿言,但屡顾帝”,动之以 情;③“奇”在能抓住要害,从武帝与乳母之间的关系人手,实施计谋;④“奇”在他采用 第7页共10
第 7 页 共 10 页 词句,这是硬性规定,考生默写只要满足这个条件,不写错字,不添字漏字即可。 五、阅读(共 30 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7-18 题。 赠从弟(其二) 刘 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7.诗中“一何盛”“一何劲”分别写出了“风”和“松”的什么特点?(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何盛”突出了风之大,“一何劲”突出了松柏的雄健挺拔(坚韧)。 【解析】本题考查炼字。“一何”,“多么”的意思,分别修饰“盛”和“劲”,突出的是风 “大”和松“劲”。 18.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 怀,在自勉中也勉励堂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写作手法和作者情怀。诗歌的内容是吟松,但写作目的是赠堂弟, 借赞松树的精神达到劝勉堂弟的目的,很自然会想到象征手法。作者情怀是劝勉堂弟要做松 树一样品格的人。解题的基本思路:手法十结合句意分析手法十情感或效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9~20 题。 东方朔救乳母 葛 洪 汉武帝乳母尝犯事于外,帝欲申宪①,乳母求救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②,旁人言之, 益死之速耳。汝临去,慎勿言,但屡顾帝,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其言。朔在帝侧曰: “汝宜速去!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 凄然愍③之,即敕免罪。 (选自《西京杂记》,略有改动) 【注释】①申宪:依法惩处。申,按照。宪,法律。②愎(bì):固执任性。③愍(mǐn): 哀怜。 19.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汉武帝乳母尝犯事于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已壮矣,岂念汝哺时恩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汉武帝的奶妈曾经在外面犯了罪。 (2)皇上现在已经长大了,难道还会想起 你喂奶时的恩情吗?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翻译时可直译,也可意译,对于句中重点字要重点翻译,语 句通顺明白即可。第(1)句中“尝”是曾经的意思,“于外”是状语后置,翻译时应调整到谓 语“犯事”前面;第(2)句中“岂……邪”是固定句式,翻译为“难道……吗?”,表反问。 20.东方朔说“我当设奇以激之”,你认为他救乳母的计谋“奇”在何处?(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奇”在劝谏的方式与众不同。不是直接规劝武帝,而是以训斥乳母的 方式委婉劝谏;②“奇”在能根据武帝的性格特点,让乳母“慎勿言,但屡顾帝”,动之以 情;③“奇”在能抓住要害,从武帝与乳母之间的关系人手,实施计谋;④“奇”在他采用
激将法,言“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故意戳痛武帝,让他念及“乳哺时恩”。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信息提炼。通过分析文章,抓住东方朔不冋于常人的做法, 理解他的言行“汝临去,慎勿言,但屡顾帝”和“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 以及意图“救乳母”即可分析得出答案。作答时要分条解答,采用“‘奇’在……”的句式 回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1~24题 洋葱 潘格 ①最近小米的早晨常常从中午开始。阳光像儿子的小手,穿过层峦叠嶂的窗帘缝隙不依 不饶地在小米脸上游走。这个时候的小米只好爬起身,蓬头垢面地来到洗漱间。 ②母亲剥着洋葱走过来。小米说,妈,昨晚我梦到我爸爸了。母亲的手轻微晃了一下 说,吃饭吧,过去的事不要总想了。 ③从父亲走后,母亲一直是这个态度,不温不火,轻描淡写。除此外,母亲还添了个毛 病,爱买洋葱,紫皮的白皮的,一买就是一堆。小米越来越不明白,父亲跟母亲生活了整整 37年,说走就走了,母亲怎么一点儿伤心难过都没有?关于父母的爱情,小米从他们各自 的口中听到许多,这些记忆的片段经过小米的连缀和拼凑,已经足够让她坚信,父母的婚姻 情比金坚,牢不可破。但自父亲入土后,小米再没有看到母亲痛哭失声,再没有看到母亲椎 心挖肝地念叨历历往事,甚至没有从母亲口中听到关于父亲的只言片语。小米忽然觉得母亲 下子老了,变得迟钝、麻木,开始淡忘过去的人和事。 ④为此,小米特意带母亲去医院做了检查,小米不敢想象母亲某天得了老年痴呆该怎么 办。庆幸的是,母亲身体健康一如往常,没有丝毫脑萎缩的迹象。 ⑤小米却过上了日夜颠倒的生活。父亲的走,来得太突然,像一把从黑暗深处猛然刺出的 利刃,让小米猝不及防。小米曾经为父亲的晩年设想过许多美妤场景,如今,曾经设想的美 好瞬间被撕碎,小米无数次在黑夜里哭着惊醒,然后泪流满面。 ⑥小米越是思念父亲,越是不能原谅母亲的冷漠。每天,蓬头垢面醒来的小米对母亲说 的第一句话就是:昨晩,我又梦见我爸爸了。 ⑦小米希望母亲能够热切地问她:梦到什么了?你爸爸说什么了?令小米失望的是,母 亲依旧冷漠,,什么也不追问。执拗的小米毎天酲来第一句话就说:我梦到我爸爸了。 ⑧说完这句话,小米就出门。日子总是要过的。上班、开会、见客户、接孩子、开家长 会,中年女人的一切生存和生活压力一丝不落地降临在小米身上。忙碌纷繁的生活润物无声 地治好了小米的失眠,小米的早晨不再从中午开始,小米也不再蓬头垢面。 ⑨现在的小米又恢复成自信、干练、英姿飒爽的小米。对父亲的思念,偶尔如同涨潮的 海水,丝丝缕缕浸湿小米的眼眶。小米会在听到某曲音乐时泪落如雨,会在拥堵的车流中因 看到很像父亲的身影而抱着方向盘痛哭失声。 ⑩母亲依旧漠然,整天坐在椅子上剥洋葱,弄得满屋子洋葱味儿,呛眼呛鼻,大人孩子 每每眼泪汪汪。日子慢慢恢复到正常的轨道上来,父亲去世的阴影渐渐淡化。或许人生就是 这样子吧,失去了一个人,流过一些泪,以为永远不会好的伤口会慢慢愈合,时间真是最好 的疗伤剂啊!忘了从哪天起,小米醒来再也没有说那句说了无数次的话。 ①谁能想到,再次说起这句话的人,竟然是母亲。那是小米搬进新房子不久后的一天, 弟弟在电话那头兴高采烈地碱:妈!刚生了! 恭喜您得了个大胖孙子!双喜临门,一大家子人免不了凑一起欢天喜地地大吃一顿。饭枭上, 母亲开口就对小米说出了那句话 ⑩小米震惊极了,更让小米震惊的是,母亲紧跟着又说了一句:其实我天天梦见你爸。 小米不知道母亲为什么突然说出这样的话,从父亲走后,母亲从来没有提起关于父亲的只言 第8页共
第 8 页 共 10 页 激将法,言“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故意戳痛武帝,让他念及“乳哺时恩”。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信息提炼。通过分析文章,抓住东方朔不同于常人的做法, 理解他的言行“汝临去,慎勿言,但屡顾帝”和“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 以及意图“救乳母”即可分析得出答案。作答时要分条解答,采用“‘奇’在……”的句式 回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21~24 题。 洋 葱 潘 格 ①最近小米的早晨常常从中午开始。阳光像儿子的小手,穿过层峦叠嶂的窗帘缝隙不依 不饶地在小米脸上游走。这个时候的小米只好爬起身,蓬头垢面地来到洗漱间。 ②母亲剥着洋葱走过来。小米说,妈,昨晚我梦到我爸爸了。母亲的手轻微晃了一下! 说,吃饭吧,过去的事不要总想了。 ③从父亲走后,母亲一直是这个态度,不温不火,轻描淡写。除此外,母亲还添了个毛 病,爱买洋葱,紫皮的白皮的,一买就是一堆。小米越来越不明白,父亲跟母亲生活了整整 37 年,说走就走了,母亲怎么一点儿伤心难过都没有?关于父母的爱情,小米从他们各自 的口中听到许多,这些记忆的片段经过小米的连缀和拼凑,已经足够让她坚信,父母的婚姻 情比金坚,牢不可破。但自父亲入土后,小米再没有看到母亲痛哭失声,再没有看到母亲椎 心挖肝地念叨历历往事,甚至没有从母亲口中听到关于父亲的只言片语。小米忽然觉得母亲 一下子老了,变得迟钝、麻木,开始淡忘过去的人和事。 ④为此,小米特意带母亲去医院做了检查,小米不敢想象母亲某天得了老年痴呆该怎么 办。庆幸的是,母亲身体健康一如往常,没有丝毫脑萎缩的迹象。 ⑤小米却过上了日夜颠倒的生活。父亲的走,来得太突然,像一把从黑暗深处猛然刺出的 利刃,让小米猝不及防。小米曾经为父亲的晚年设想过许多美好场景,如今,曾经设想的美 好瞬间被撕碎,小米无数次在黑夜里哭着惊醒,然后泪流满面。 ⑥小米越是思念父亲,越是不能原谅母亲的冷漠。每天,蓬头垢面醒来的小米对母亲说 的第一句话就是:昨晚,我又梦见我爸爸了。 ⑦小米希望母亲能够热切地问她:梦到什么了?你爸爸说什么了?令小米失望的是,母 亲依旧冷漠,,什么也不追问。执拗的小米每天醒来第一句话就说:我梦到我爸爸了。 ⑧说完这句话,小米就出门。日子总是要过的。上班、开会、见客户、接孩子、开家长 会,中年女人的一切生存和生活压力一丝不落地降临在小米身上。忙碌纷繁的生活润物无声 地治好了小米的失眠,小米的早晨不再从中午开始,小米也不再蓬头垢面。 ⑨现在的小米又恢复成自信、干练、英姿飒爽的小米。对父亲的思念,偶尔如同涨潮的 海水,丝丝缕缕浸湿小米的眼眶。小米会在听到某曲音乐时泪落如雨,会在拥堵的车流中因 看到很像父亲的身影而抱着方向盘痛哭失声。 ⑩母亲依旧漠然,整天坐在椅子上剥洋葱,弄得满屋子洋葱味儿,呛眼呛鼻,大人孩子 每每眼泪汪汪。日子慢慢恢复到正常的轨道上来,父亲去世的阴影渐渐淡化。或许人生就是 这样子吧,失去了一个人,流过一些泪,以为永远不会好的伤口会慢慢愈合,时间真是最好 的疗伤剂啊!忘了从哪天起,小米醒来再也没有说那句说了无数次的话。 ⑪谁能想到,再次说起这句话的人,竟然是母亲。那是小米搬进新房子不久后的一天, 弟弟在电话那头兴高采烈地碱:妈!刚生了! 恭喜您得了个大胖孙子!双喜临门,一大家子人免不了凑一起欢天喜地地大吃一顿。饭桌上, 母亲开口就对小米说出了那句话。 ⑫小米震惊极了,更让小米震惊的是,母亲紧跟着又说了一句:其实我天天梦见你爸。 小米不知道母亲为什么突然说出这样的话,从父亲走后,母亲从来没有提起关于父亲的只言
片语!小米压抑着狂跳的心脏,问母亲:你都梦见我爸什么了? ③3母亲淡淡地说:什么都梦见了。小米追问:怎么从来没有听你说过呢?母亲还是淡 淡地说:有什么好说的?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难不成要记一辈子?那会儿你连房予都没 有,你弟弟婚都没结,我再带头哭天喊地?我不能哭,我得带好这个头儿,让你爸在那边放 小米沉默了许久,问:妈,那能告诉我你为什么那么爱买洋葱吗? ⑤母亲拿起一颗洋葱,轻轻撕下外皮,空气中立刻弥漫出浓烈的气息。母亲的眼泪滴 下来,打在乳白的洋葱上,像清晨草尖的露珠。母亲轻声说,想你爸的时候,就借着剥洋葱 哭上一会儿 (略有删改) 21.在小米看来,父亲去世后,母亲前后有怎样的表现?(3分) 【答案】父亲去世后,母亲先是态度不温不火,轻描淡写,一点儿伤心难过都没有;还添 了个毛病,爱买洋葱;后来等小米搬进新房子,弟弟生了孩子,双喜临门时,母亲变了,说 “天天梦见你爸”并解释了先前表现的原因。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文意感知与信息筛选。题干中“在小米看来”,确定了筛选的角度 “母亲前后有怎样的表现”确定了筛选的内容。作答时可依照“父亲去世后,母亲先是· 后来……”的句式回答。 22.根据提示,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母亲的手轻微晃了一下,说,吃饭吧,过去的事不要总想了。(从人物描写角度) 【答案】(1)采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岀母亲听到小米说“昨晩我梦到 我爸爸了”时内心的痛苦,然而她说“吃饭吧,过去的事不要总想了”,意在转移话题,又 表现了母亲性格的坚韧和爱的深沉伟大。 【解析】本题考查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句子。人物描写主要有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外貌等角度,仔细审读画线句子,从“母亲的手轻微晃了一下”可知是动作描写(或“细节 描写”),从“说,吃饭吧,过去的事不要总想了”可知是语言描写,分析时要说明这一动作 和语言的内涵,并说明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2)母亲的眼泪滴下来,打在乳白的洋葱上,像清晨草尖的露珠。(从修辞角度) 【答案】(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亲滴落的眼泪比作“清晨草尖的露珠”,生动 象地写出母亲眼泪的清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行为的理解和感叹,富有表现力。 【解析】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根据“像凊晨草尖的露珠”可判断此句运用了比 喻的修辞手法,然后分析这一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最后说明这样比喻的效果和表达情感,采 用“修辞手法十结合句意分析修辞手法十表达效果或情感”的模式答题即可。 23.小说以“洋葱”为题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洋葱是母亲掩饰自己痛苦的道具,凸显母亲性格的坚韧;②贯串全文的线索 ③设置悬念;④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文章标题的作用一般有: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② 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③作者感情的出发点;④具有象征意义;⑤ 语带双关;⑥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⑦吸引读者兴趣。题目中的“洋葱”是父 亲去世后母亲新添的毛病,为什么有这样的毛病,设置悬念;结尾母亲说明爱剥洋葱的原因, 揭开谜底,与前文照应,因而它又贯串全文,是行文的线索;同时洋葱又是母亲掩盖自己痛 第9页共
第 9 页 共 10 页 片语!小米压抑着狂跳的心脏,问母亲:你都梦见我爸什么了? ⑬母亲淡淡地说:什么都梦见了。小米追问:怎么从来没有听你说过呢?母亲还是淡 淡地说:有什么好说的?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难不成要记一辈子?那会儿你连房予都没 有,你弟弟婚都没结,我再带头哭天喊地?我不能哭,我得带好这个头儿,让你爸在那边放 心! ⑭小米沉默了许久,问:妈,那能告诉我你为什么那么爱买洋葱吗? ⑮母亲拿起一颗洋葱,轻轻撕下外皮,空气中立刻弥漫出浓烈的气息。母亲的眼泪滴 下来,打在乳白的洋葱上,像清晨草尖的露珠。母亲轻声说,想你爸的时候,就借着剥洋葱 哭上一会儿…… (略有删改) 21.在小米看来,父亲去世后,母亲前后有怎样的表现?(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父亲去世后,母亲先是态度不温不火,轻描淡写,一点儿伤心难过都没有;还添 了个毛病,爱买洋葱;后来等小米搬进新房子,弟弟生了孩子,双喜临门时,母亲变了,说 “天天梦见你爸”并解释了先前表现的原因。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文意感知与信息筛选。题干中“在小米看来”,确定了筛选的角度; “母亲前后有怎样的表现”确定了筛选的内容。作答时可依照“父亲去世后,母亲先是…… 后来……”的句式回答。 22.根据提示,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 分) (1)母亲的手轻微晃了一下,说,吃饭吧,过去的事不要总想了。(从人物描写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采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母亲听到小米说“昨晚我梦到 我爸爸了”时内心的痛苦,然而她说“吃饭吧,过去的事不要总想了”,意在转移话题,又 表现了母亲性格的坚韧和爱的深沉伟大。 【解析】本题考查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句子。人物描写主要有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外貌等角度,仔细审读画线句子,从“母亲的手轻微晃了一下”可知是动作描写(或“细节 描写”),从“说,吃饭吧,过去的事不要总想了”可知是语言描写,分析时要说明这一动作 和语言的内涵,并说明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2)母亲的眼泪滴下来,打在乳白的洋葱上,像清晨草尖的露珠。(从修辞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亲滴落的眼泪比作“清晨草尖的露珠”,生动形 象地写出母亲眼泪的清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行为的理解和感叹,富有表现力。 【解析】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根据“像清晨草尖的露珠”可判断此句运用了比 喻的修辞手法,然后分析这一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最后说明这样比喻的效果和表达情感,采 用“修辞手法十结合句意分析修辞手法十表达效果或情感”的模式答题即可。 23.小说以“洋葱”为题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4 分) 【答案】①洋葱是母亲掩饰自己痛苦的道具,凸显母亲性格的坚韧;②贯串全文的线索; ③设置悬念;④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文章标题的作用一般有: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② 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③作者感情的出发点;④具有象征意义;⑤ 语带双关;⑥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⑦吸引读者兴趣。题目中的“洋葱”是父 亲去世后母亲新添的毛病,为什么有这样的毛病,设置悬念;结尾母亲说明爱剥洋葱的原因, 揭开谜底,与前文照应,因而它又贯串全文,是行文的线索;同时洋葱又是母亲掩盖自己痛
苦的道具,凸显母亲性格的坚韧;以此为题,别致新颖,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4.小说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4分) 【答案】①在父亲去世之后,母亲有痛苦却以剥洋葱掩盖,为的是“带好这个头儿 见她是一个识大体,懂轻重的人;②从母亲把爱埋在心底,以洋葱掩盖眼泪,可知她是一个 “深沉坚韧”的人;③从母亲为了不让孩子看到自己流泪,特意买洋葱剥可知她是一个细心 的人;④从母亲为了两个孩子一个没有房子,一个没有结婚,自己虽然天天梦见丈夫,但带 头不沉迷在痛苦中,可见她是一个深爱丈夫和孩子的人;⑤从母亲在父亲去世时不说明买洋 葱的原因,到小米搬进新房,弟弟有了儿子之后才说明情况,可见她是一个用心良苦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可以从人物描写和人物相关事件进行分析概括。如 从母亲的语言“我不能哭,我得带好这个头儿,让你爸在那边放心!”可以看出母亲的沉着 和深沉;从母亲的动作如“母亲的手轻微晃了一下”可以看出母亲的痛苦。可采用“ 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的人”的句式答题。 六、写作(5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的温暖、师友的帮助、社会的关爱,甚至产生的迷茫、经历的困 难、遭受的挫折,都曾启迪你的智慧,点燃你的希望,增强你的信心,激励你的成长,成为 你人生宝贵的财富,值得珍藏。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以“值得珍藏的财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 地名。 【答案】略 第10页共10
第 10 页 共 10 页 苦的道具,凸显母亲性格的坚韧;以此为题,别致新颖,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4.小说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在父亲去世之后,母亲有痛苦却以剥洋葱掩盖,为的是“带好这个头儿”,可 见她是一个识大体,懂轻重的人;②从母亲把爱埋在心底,以洋葱掩盖眼泪,可知她是一个 “深沉坚韧”的人;③从母亲为了不让孩子看到自己流泪,特意买洋葱剥可知她是一个细心 的人;④从母亲为了两个孩子一个没有房子,一个没有结婚,自己虽然天天梦见丈夫,但带 头不沉迷在痛苦中,可见她是一个深爱丈夫和孩子的人;⑤从母亲在父亲去世时不说明买洋 葱的原因,到小米搬进新房,弟弟有了儿子之后才说明情况,可见她是一个用心良苦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可以从人物描写和人物相关事件进行分析概括。如 从母亲的语言“我不能哭,我得带好这个头儿,让你爸在那边放心!”可以看出母亲的沉着 和深沉;从母亲的动作如“母亲的手轻微晃了一下”可以看出母亲的痛苦。可采用“从…… 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的人”的句式答题。 六、写作(50 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的温暖、师友的帮助、社会的关爱,甚至产生的迷茫、经历的困 难、遭受的挫折,都曾启迪你的智慧,点燃你的希望,增强你的信心,激励你的成长,成为 你人生宝贵的财富,值得珍藏。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以“值得珍藏的财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 600 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 地名。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