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箧》同步学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肱箧 庄子 将为(为了)脏(qu打开)箧(qie箱子)、探(掏)囊(口袋)、发(打开)匮(gui柜子)之盗而为(做)守备 则必摄(she打结,收紧)缄(jian)鰧(teng绳索)、固扃( Jlong插闩 shuan鐍(j白琐钥):此世俗之所 谓知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举,扛着)箧、担囊而趋:唯恐缄鰧、扃鐍之不固也。然则乡(通“向”, 先前)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 故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 昔者齐国,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罔(网)罟(g各种网的总称)之所布,耒(1i)耨(nou锄)之所刺(插 入),方二千余里 阖(he全)四竟(同“境”,疆界)之内,所以立宗庙(国君祭祀祖先的地方)社稷(本指土神和谷神,这 里指祭祀土神和谷神的地方),治邑、屋、州、闾、乡、曲(古代行政区域名)者,曷尝不法圣人哉?然而 田成子(齐国大夫田常,鲁哀公十四年杀了齐简公,夺取了齐国政权)一旦(忽然有一天)杀齐君而盗其国 所盗者岂独其国邪?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 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小国不敢非(非议),大国不敢诛(讨伐),专(独占)有齐国 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 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至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至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 昔者龙逢(夏桀时的贤人,为夏桀杀害)斩,比干(殷纣王的庶出叔叔,力谏纣王,被剖心)剖,苌弘(周灵 王时的贤臣)胞(chi剖腹),子胥(即伍员,吴王夫差时被杀害)靡(同“糜”,腐烂)。故四子之贤而身不 免乎戮(1)。故跖(zhi)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这里指规矩、准绳)乎?” 跖曰:“何适((无论)到什么地方)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凭空推测)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 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不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 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故曰:唇竭(缺失)而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掊(pu抨击) 击圣人,纵(放宽)舍(she放弃)盗贼,而天下始治矣! 夫谷虚(空旷)而川竭(干涸),丘夷(平)而渊(深潭)实(满)。圣人已死,则大盜不起,天下平而无故(事 故,变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 zhong)圣人(使圣人之法得到重视)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使 为之(天下之人)斗斛古代的两种量器,十斗为一斛)以量之(斗斛所量之物),则并与斗斛而窃之 获得厚利)也 为之权(秤锤)衡(秤杄)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xi古代用作凭证的信物。“符”由两半组 成,合在一起以验明真伪:“玺”就是印。)以信(取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纠正)之, 则并与仁义而窃之。 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鉤(即“钩”字,本指腰带钩,这里泛指各种细小的不值钱的东西)者诛(刑戮 杀害),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故逐(追随)于大盗、揭(举而夺之 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虽有轩冕(古代大夫或诸侯所乘坐的车子和所戴的礼帽,这里代指 高官厚禄)之赏弗能劝(劝勉,鼓励),斧钺(yue大斧,这里“斧钺”指代行刑)之威弗能禁。此重利盗跖 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 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显露)人。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显示,使 人眀白)天下也。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zhⅰ通“掷”,扔掉)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 朴鄙(淳朴):掊φpδu破,打碎)斗折衡,而民不争:殚(dan耗尽)残(毁坏)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 擢(zhuo拔掉)乱六律(古代乐音标准名,即黄钟、大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铄(shuo销毁) 绝(折断)竽瑟(泛指乐器),塞瞽旷(g即师旷。因其眼瞎,故称“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保全)其 聪矣;灭文章(文辞、文饰),散五采(即五色),胶离朱(传说古代视力最佳的人)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 矣。毁绝鉤绳而弃规矩,擺(l折断)工锤(chu传说中的能工巧匠)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
《胠箧》同步学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 题。 胠 箧 庄子 将为.(为了)胠.(qū 打开)箧.(qiè 箱子)、探.(掏)囊.(口袋)、发.(打开)匮.(guì 柜子)之盗而为.(做)守备, 则必摄.(shè 打结,收紧)缄.(jiān)縢.(téng 绳索)、固扃.(jiōng 插闩 shuān)鐍.(jué 琐钥 );此世俗之所 谓知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举,扛着)箧、担囊而趋;唯恐缄縢、扃鐍之不固也。然则乡.(通“向”, 先前)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 故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 昔者齐国,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罔.(网)罟.(gǔ 各种网的总称)之所布,耒.(lěi)耨.(nòu 锄)之所刺.(插 入),方二千余里。 阖.(hé 全)四竟.(同“境”,疆界)之内,所以立宗庙..(国君祭祀祖先的地方)社稷..(本指土神和谷神,这 里指祭祀土神和谷神的地方),治邑.、屋.、州.、闾.、乡.、曲.(古代行政区域名)者,曷尝不法圣人哉?然而 田成子 ...(齐国大夫田常,鲁哀公十四年杀了齐简公 ,夺取了齐国政权)一旦..(忽然有一天)杀齐君而盗其国, 所盗者岂独其国邪?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 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小国不敢非.(非议),大国不敢诛.(讨伐),专.(独占)有齐国。 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 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至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至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 昔者龙逢..(夏桀时的贤人,为夏桀杀害)斩,比干..(殷纣王的庶出叔叔,力谏纣王,被剖心)剖,苌弘..(周灵 王时的贤臣)胣.(chǐ 剖腹),子胥..(即伍员,吴王夫差时被杀害)靡.(同“糜”,腐烂)。故四子之贤而身不 免乎戮(lù)。故跖(zhí)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这里指规矩、准绳)乎?” 跖曰:“何适..((无论)到什么地方)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凭空推测)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 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不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 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故曰:唇竭.(缺失)而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掊.(pǒu 抨击) 击圣人,纵.(放宽)舍.(shě 放弃)盗贼,而天下始治矣! 夫谷虚.(空旷)而川竭.(干涸),丘夷.(平)而渊.(深潭)实.(满)。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事 故,变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zhòng)圣人..(使圣人之法得到重视)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 ...(使 盗跖获得厚利)也。 为之.(天下之人)斗斛..(hú 古代的两种量器,十斗为一斛)以量之.(斗斛所量之物),则并与斗斛而窃之; 为之权.(秤锤)衡.(秤杆)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xǐ 古代用作凭证的信物。“符”由两半组 成,合在一起以验明真伪;“玺”就是印。)以信.(取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纠正)之, 则并与仁义而窃之。 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鉤.(即“钩”字,本指腰带钩,这里泛指各种细小的不值钱的东西)者诛.(刑戮, 杀害),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故逐.(追随)于大盗、揭.(举而夺之) 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虽有轩冕..(古代大夫或诸侯所乘坐的车子和所戴的礼帽,这里代指 高官厚禄)之赏弗能劝.(劝勉,鼓励),斧钺.(yuè 大斧,这里“斧钺”指代行刑)之威弗能禁。此重利盗跖 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 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显露)人。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显示,使 人明白)天下也。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zhì 通“掷”,扔掉)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 朴鄙..(淳朴);掊.(pǒu 破,打碎)斗折衡,而民不争;殚.(dān 耗尽)残(毁坏)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 擢.(zhuó 拔掉)乱六律..(古代乐音标准名,即黄钟﹑大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铄.(shuò 销毁) 绝.(折断)竽瑟..(泛指乐器),塞瞽旷..(gǔ 即师旷。因其眼瞎,故称“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保全)其 聪矣;灭文章..(文辞、文饰),散五采..(即五色),胶离朱..(传说古代视力最佳的人)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 矣。毁绝鉤绳而弃规矩,攦.(lì 折断)工倕..(chuí 传说中的能工巧匠)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
削曾史(曾参,孔子弟子,至孝;史鳅qi,卫灵公大臣,忠直)之行,钳(qian)杨墨(杨朱,主张“为 我”,极端利己主义者。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之口,攘(推开,排除)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黑,幽 暗)同(混同为一)矣。彼人含其明,则天下不铄(shuo炫耀)矣;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忧患)矣:人含其 知,则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则天下不僻(行为邪僻,偏离正道)矣 彼曾、史、杨、墨、师旷、工锤、离朱、皆外立其德(在外表上树立,即对外炫耀自己的才能),而以 爚(yue火光乱飞的样子)乱(搅乱,扰乱)天下者也,法(这里指圣智之法,一说“法”即“大道”)之所 无用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 揭:打开 B.何适而无有道邪 适:到 C.则是重利盗跖也 重:增益 D.故逐于大盗 逐:追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世俗之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B.夫谷虚而川竭,丘夷而渊实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C.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D.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 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中论述这样的情况:世俗所谓聪明人,替大盗积聚财物,所谓的圣人,替大盗防守财物。 田成子就是这样一个窃国大盗 B.作者在文中阐述偷窃之道有五:推测屋里财物,是圣明:率先进屋,是勇敢:最后退出,是义气: 知道可否行动,是智慧;分配公平,是仁爱。 作者运用“唇竭而齿寒”的比喻,阐述圣人与大盗的相生相依。如果没有圣人的出现,就没有大 盗的产生,打击圣人与囚禁盗贼并举,天下才能长治久安。 D.作者在文中指出“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揭露了仁义的虚伪和社会的黑暗,提出“绝圣弃 知”的主张,要摒弃社会文明与进步,这是庄子社会观和政治观的消极面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专有齐国。 译文 (2)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 译文: (3)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 译文 5.“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作者在文章中列举了哪些“窃钩者”和“窃国者”?请各举一例 (1)窃钩者 (2)窃国者:
削曾史..(曾参,孔子弟子,至孝;史鳅 qiū,卫灵公大臣,忠直)之行,钳(qián)杨墨..(杨朱,主张“为 我”,极端利己主义者。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之口,攘.(推开,排除)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黑,幽 暗)同.(混同为一)矣。彼人含其明,则天下不铄.(shuò 炫耀)矣;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忧患)矣;人含其 知,则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则天下不僻.(行为邪僻,偏离正道)矣。 彼曾、史、杨、墨、师旷、工倕、离朱、皆外立其德 ....(在外表上树立,即对外炫耀自己的才能),而以 爚.(yuè 火光乱飞的样子)乱.(搅乱,扰乱)天下者也,法.(这里指圣智之法,一说“法”即“大道”)之所 无用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 揭:打开 B.何适而无有道邪 适:到 C.则是重利盗跖也 重:增益 D.故逐于大盗 逐:追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世俗之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B.夫谷虚而川竭,丘夷而渊实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C.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D.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 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在文中论述这样的情况:世俗所谓聪明人,替大盗积聚财物,所谓的圣人,替大盗防守财物。 田成子就是这样一个窃国大盗。 B.作者在文中阐述偷窃之道有五:推测屋里财物,是圣明;率先进屋,是勇敢;最后退出,是义气; 知道可否行动,是智慧;分配公平,是仁爱。 C.作者运用“唇竭而齿寒”的比喻,阐述圣人与大盗的相生相依。如果没有圣人的出现,就没有大 盗的产生,打击圣人与囚禁盗贼并举,天下才能长治久安。 D.作者在文中指出“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揭露了仁义的虚伪和社会的黑暗,提出“绝圣弃 知”的主张,要摒弃社会文明与进步,这是庄子社会观和政治观的消极面。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专有齐国。 译文: (2)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 译文: (3)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 译文: 5.“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作者在文章中列举了哪些“窃钩者”和“窃国者”?请各举一例。 (1)窃钩者: (2)窃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