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
胸 中 之 竹 郑 燮
候 尘礼
作者简介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 玉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 点乾隆进土,曾任山东范县,濉县知 廉,有才干,关心人民疾苦。去官后客居 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 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
作者简介 •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 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 举人、乾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 县,因请赈得罪上司而被罢官。他为政清 廉,有才干,关心人民疾苦。去官后客居 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 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
译文 ·在江边的私塾教书,每逢清秋,早晨常起来观察 竹子。这时,烟光、日影、露气,都在疏枝密叶 之间漂浮流动。于是,胸中情致勃勃,就有了作 画的意念。其实,这时在脑海里映现的竹子,已 经不是眼睛所看到的竹子了,于是赶快取砚磨墨, 展开画纸,乘兴落笔,尽情挥毫,迅即呵成一幅 幅图画。这时,笔下所画出来的竹子又不是脑海 里映现的竹子了。总之,意念产生在落笔之前, 这是无可置疑的法则。但情趣流溢在法则之外, 则全凭个人的运化之功了。难道仅仅作画是这样 吗?
译文 • 在江边的私塾教书,每逢清秋,早晨常起来观察 竹子。这时,烟光、日影、露气,都在疏枝密叶 之间漂浮流动。于是,胸中情致勃勃,就有了作 画的意念。其实,这时在脑海里映现的竹子,已 经不是眼睛所看到的竹子了,于是赶快取砚磨墨, 展开画纸,乘兴落笔,尽情挥毫,迅即呵成一幅 幅图画。这时,笔下所画出来的竹子又不是脑海 里映现的竹子了。总之,意念产生在落笔之前, 这是无可置疑的法则。但情趣流溢在法则之外, 则全凭个人的运化之功了。难道仅仅作画是这样 吗?
研讨课文 1、是什么引发了作者作画的愿望和冲动? 用原文回答。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 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研讨课文 • 1、是什么引发了作者作画的愿望和冲动? 用原文回答。 •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 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2、从凝神构思到挥毫落墨,画竹过程中可 分为哪几个阶段? 三个阶段: 眼中之竹:即现实之象。 A 胸中之竹:即心中之象 手中之竹:即画幅之象
• 2、从凝神构思到挥毫落墨,画竹过程中可 分为哪几个阶段? • 三个阶段: • 眼中之竹:即现实之象。 • 胸中之竹:即心中之象。 • 手中之竹:即画幅之象
3、作者由画竹的体验总结出了怎样的创作原 则?如何理解? 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 化机也
3、作者由画竹的体验总结出了怎样的创作原 则?如何理解? • 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 化机也
4、如何理解最后“句话不 ∴作者的意图并不是就事论事顶是要借题 发挥例如文学创享学是 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中间需要作家 对生活的提炼、揣摩与艺术的加工和处理 甚至有时是作家灵感的火花点燃的浊状 笔。一旦提笔,便胸中勃勃,手行 可能有些是作者始料未及的。陆游云 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讲的就是 此理。任何艺术创作的过程大抵如此
4、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 • 作者的意图并不是就事论事,而是要借题 发挥。例如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总是来源 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中间需要作家 对生活的提炼、揣摩与艺术的加工和处理, 甚至有时是作家灵感的火花点燃的神来之 笔。一旦提笔,便胸中勃勃,随手写去, 可能有些是作者始料未及的。陆游云: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讲的就是 此理。任何艺术创作的过程大抵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