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宝安区调研测试卷 高一语文 一、(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这些字都是必修2课文中的,你读得准吗?请把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选出来 A.廿(nin)位鬈(quan)曲童心未泯(min) B.菜羹(geng)青荇(xing)挥斥方遒(qiu) C.刑笞(ch)鸟窠(ke)接踵( zhong)而来 D.静谧(m)笼络(luo)揪(qju)心之痛 2.王小明在抄写《忆秦娥·娄山关》时,粗心写错两个字,请你帮他找出来,并改正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烟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沦山如海,残阳如血。 ①()改为()②()改为() 3.下面一段话是从《语文学习册·必修2》中散文《高尚的生活》里选出来的。应填入哪一组关联词才合适。 知识和爱都是能无限延伸的:因而,生活得多么高尚,还能想象出更高尚的生活来。没有知识的爱与 没有爱的知识,不可能产生高尚的生活。 A.尽管也却B.不管总都 C.不论都总D.虽然但就 4.下面是高一某班在庆祝2005年元旦晚会上,主持人说的几句话。其中有语病的是哪一句? 主持人:(值此新年来临之际),①我谨向各位老师致以节日的问候。②进入高中半年来,我们每天都聆听 到老师的亲切教诲。③我们的点滴进步,都离不开辛勤、充满爱心的老师。④请允许我代表全班同学向所 有老师说一声“谢谢 有语病的一句是 A.第①句B.第②句C.第③句D.第④句 5.学完了必修1和必修2,老师要检查同学们对课文中涉及的文学常识的熟悉程度。下面是四个同学的回 答。你知道是谁说错了吗 甲同学:《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这首古乐府民歌与北朝的《木兰辞》 合称为“乐府双璧 乙同学:泰戈尔是一位印度诗人。也是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东方作家。《飞鸟集》和《园丁集》是他的 代表作品。他的作品对我国现代诗坛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丙同学: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的文坛宗主。他精通诗文书画,才高一世。《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 娇赤壁怀古》都是他贬到黄州,游览赤壁后写下的诗文。 丁同学:巴金先生的小说《家》描绘了20世纪五四”前后封建大家庭没落崩溃的图景。人物形象中有受封 建家庭和旧礼教思想毒害极深的觉慧,也有充满青春朝气的、追求新生活的年轻叛逆者觉新 A.甲同学B.乙同学C.丙同学D.丁同学 二、(40分) (一)(20分) 6.必修2中有一些要求背诵的诗文,你能准确无误地默写出来吗?请选择其中一组试一试。(不要两组都 试,否则,按第一组评分)。(8分,每空1分) ①轻轻的我走了,:我轻轻的挥手, (徐志摩《再别康桥》) ,未云何龙?复道行空,?(杜牧《阿房宫赋》) ③举酒属客 少焉,, (苏轼《赤壁赋》) 第二组
2006—2007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宝安区调研测试卷 高 一 语 文 一、(10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这些字都是必修 2 课文中的,你读得准吗?请把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选出来。 A.廿(niàn)位 鬈(quán)曲 童心未泯(mǐn) B.菜羹(gēng) 青荇(xìng) 挥斥方遒(qíu) C.刑笞(chī) 鸟窠(kē) 接踵(zhǒng)而来 D.静谧(mì) 笼络(luò) 揪(qīu)心之痛 2.王小明在抄写《忆秦娥•娄山关》时,粗心写错两个字,请你帮他找出来,并改正。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烟。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沦山如海,残阳如血。 ①( )改为( ) ②( )改为( ) 3.下面一段话是从《语文学习册•必修 2》中散文《高尚的生活》里选出来的。应填入哪一组关联词才合适。 知识和爱都是能无限延伸的;因而, 生活得多么高尚, 还能想象出更高尚的生活来。没有知识的爱与 没有爱的知识, 不可能产生高尚的生活。 A.尽管 也 却 B.不管 总 都 C.不论 都 总 D.虽然 但 就 4. 下面是高一某班在庆祝 2005 年元旦晚会上,主持人说的几句话。其中有语病的是哪一句? 主持人:(值此新年来临之际),①我谨向各位老师致以节日的问候。②进入高中半年来,我们每天都聆听 到老师的亲切教诲。③我们的点滴进步,都离不开辛勤、充满爱心的老师。④请允许我代表全班同学向所 有老师说一声“谢谢”。 有语病的一句是: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5.学完了必修 1 和必修 2,老师要检查同学们对课文中涉及的文学常识的熟悉程度。下面是四个同学的回 答。你知道是谁说错了吗? 甲同学:《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这首古乐府民歌与北朝的《木兰辞》 合称为“乐府双璧”。 乙同学:泰戈尔是一位印度诗人。也是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东方作家。《飞鸟集》和《园丁集》是他的 代表作品。他的作品对我国现代诗坛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丙同学: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的文坛宗主。他精通诗文书画,才高一世。《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 娇•赤壁怀古》都是他贬到黄州,游览赤壁后写下的诗文。 丁同学:巴金先生的小说《家》描绘了 20 世纪“五四”前后封建大家庭没落崩溃的图景。人物形象中有受封 建家庭和旧礼教思想毒害极深的觉慧,也有充满青春朝气的、追求新生活的年轻叛逆者觉新。 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丙同学 D.丁同学 二、(40 分) (一)(20 分) 6.必修 2 中有一些要求背诵的诗文,你能准确无误地默写出来吗?请选择其中一组试一试。(不要两组都 试,否则,按第一组评分)。(8 分,每空 1 分) 第一组: ① 轻轻的我走了, ;我轻轻的挥手, 。(徐志摩《再别康桥》) ② ,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 ③ 举酒属客, , 。少焉, , 。(苏轼《赤壁赋》) 第二组:
①悄悄的我走了 我挥一挥衣袖, (徐志摩《再别康桥》) ② 六国也,非秦也。,秦也,非天下也。(杜牧《阿房宫赋》) ③其声呜呜然 ,。(苏轼《赤壁赋》) 7.古代的一些词语有的一直沿用至今,有的却发生了变化。你能区别开来吗?下面哪一组加点词的古今意 义是一致的?(3分) 8.必修2课文要求掌握“之、其、而、以、若、乃、者、乎”8个虚词的用法,你做过这方面的整理积累吗? 请你选出下列每组中虚词用法不一致的一项。(3分) 9.阅读下面一段文言,回答(1)(2)题(6分 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之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 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于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 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1)翻译划横线的句子。(4分) 徐君己死,尚谁予乎 (2)给划曲线的断句(用“线分开即可)。(2分) 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二)(6分) 10.还记得必修1中“点击链接”中的短文《诗无达诂》吗?“诗无达诂”是说鉴赏诗歌(文学作品)时,可 以凭借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在不脱离作品本身的前提下,有意识地从多个角度,多种层次去理解其中的意 义。请赏析下面一首小诗,然后回答(1)(2)题。(6分) 一代人(注) 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注:“一代人”指“十年动乱”中的年轻一代 (1)你认为诗中的“黑夜”和“光明可以分别象征什么?(3分) 黑夜 “光明”: (2)你认为这首诗表达出一个怎样的人生哲理?(3分) (三)(14分) 阅读这篇散文,然后回答问题 读书苦乐 杨绛 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功夫。为应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概都得苫读。陶渊明好读书。如果
① 悄悄的我走了, ;我挥一挥衣袖, 。(徐志摩《再别康桥》) ② ,六国也,非秦也。 ,秦也,非天下也。(杜牧《阿房宫赋》) ③ 其声呜呜然, , 。 , 。(苏轼《赤壁赋》) 7.古代的一些词语有的一直沿用至今,有的却发生了变化。你能区别开来吗?下面哪一组加点词的古今意 义是一致的?(3 分) 8.必修 2 课文要求掌握“之、其、而、以、若、乃、者、乎”8 个虚词的用法,你做过这方面的整理积累吗? 请你选出下列每组中虚词用法不一致的一项。(3 分) 9.阅读下面一段文言,回答(1)(2)题(6 分) 季札之初使, 北过徐君。 徐君好季札之剑,口弗敢言。 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 未献。 还至徐, 徐君已 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于徐君冢树而去。 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 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 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1)翻译划横线的句子。(4 分) 徐君已死,尚谁予乎? 译文: , ? (2)给划曲线的断句(用“/”线分开即可)。(2 分) 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二)(6 分) 10.还记得必修 1 中“点击链接”中的短文《诗无达诂》吗?“诗无达诂”是说鉴赏诗歌(文学作品)时,可 以凭借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在不脱离作品本身的前提下,有意识地从多个角度,多种层次去理解其中的意 义。请赏析下面一首小诗,然后回答(1)(2)题。(6 分) 一代人(注) 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注:“一代人”指“十年动乱”中的年轻一代。 (1)你认为诗中的“黑夜”和“光明”可以分别象征什么?(3 分) 答:“黑夜”: “光明”: (2)你认为这首诗表达出一个怎样的人生哲理?(3 分) 答: (三)(14 分) 阅读这篇散文,然后回答问题。 读书苦乐 杨 绛 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功夫。为应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概都得苦读。陶渊明好读书。如果
他生于当今之世,要去考大学,或考研究院,或考什么“托福儿”,难免会有些困难吧?我只愁他政治经济 学不能及格呢,这还不是因为他“不求甚解”。 我曾挨过几下“棍子”,说我读书“追求精神享受”。我当时只好低头认罪。我也承认自己确实不是苦读。不 过“乐在其中”并不等于追求享受。这话可为知者言,不足为外人道也。 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 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 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 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理或聊天说笑,都可以挨近前去听个足够。我们可以恭恭敬敬旁听孔门 弟子追述夫子遗言,也不妨淘气地笑问“言必称亦曰仁义而已矣的孟夫子”,他如果生在我们同一个时代, 会不会是一位马列主义老先生呀?我们可以在苏格拉底临刑前守在他身边,听他和一位朋友谈话:也可以 对斯多葛派伊匹克悌的《金玉良言》思考怀疑。我们可以倾听前朝列代的遗闻逸事,也可以领教当代最奥 妙的创新理论或有意惊人的故作高论。反正话不投机或言不入耳,不妨抽身退场,甚至砰一下推上大门 就是说,啪地合上书面——谁也不会嗔怪。这是书以外的世界里难得的自由! 说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连脚底下地球的那一面都看得见,而且顷刻可到。尽管古人把书 说成“浩如烟海”,书的世界却真正的“天涯若比邻”,这话绝不是唯心的比拟。世界再大也没有阻隔。佛说“三 千大千世界”,可算大极了。书的境地呢,“现在界”还加上“过去界”,也带上“未来界”,实在是包罗万象 贯通三界。而我们却可以足不出户,在这里随意阅历,随时拜师求教。谁说读书人目光短浅,不通人情 不关心世事呢!这里可得到丰富的经历,可认识各时各地、各种各样的人。经常在书里“串门儿”,至少也 可以脱去几分愚味,多长几个心眼儿吧? 可惜我们“串门咐时“隐”而犹存“身”,毕竟只是凡胎俗骨。我们没有如来佛的慧眼,把人世间几千年积累的 智慧一览无余,只好时刻记住庄子“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名言。我们只是朝生暮死的虫豸(还不是孙大 圣毫毛变成的虫儿),钻入书中世界,这边爬爬,那边停停,有时遇到心仪的人,听到惬意的话,或者心上 悬挂的问题偶有所得,就好比开了心窍,乐以忘言。这“乐”和“追求精神享受”该不是一回事吧?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11.第三段“这话可为知者言,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其中的“知者”和“外人”分别是什么人?(4分) “知者”是指: “外人”是指: 12.作者把读书比作“隐身串门儿,是什么意思?(3分) 答 13.请将作者描述的读书之乐概括几个要点。(3分) 14.结合你的实际,举一个例子说说自己的读书之乐。(4分) (10分) 15.《那就是我》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思念故乡的“小河”炊烟渔火”和“明月”等物象,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你仿照这种形式,另选一个物象(不要再写“小河”“炊烟渔火”和“明月”),表达你对家乡或某一个地方的 思念之情(句数不变,字数可增减)。(4分) 例句:我思念故乡的小河, 还有河边吱吱唱歌的水磨。 噢,妈妈—一 如果有一朵浪花向你微笑
他生于当今之世,要去考大学,或考研究院,或考什么“托福儿”,难免会有些困难吧?我只愁他政治经济 学不能及格呢,这还不是因为他“不求甚解”。 我曾挨过几下“棍子”,说我读书“追求精神享受”。我当时只好低头认罪。我也承认自己确实不是苦读。不 过“乐在其中”并不等于追求享受。这话可为知者言,不足为外人道也。 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 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 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 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理或聊天说笑,都可以挨近前去听个足够。我们可以恭恭敬敬旁听孔门 弟子追述夫子遗言,也不妨淘气地笑问“言必称‘亦曰仁义而已矣’的孟夫子”,他如果生在我们同一个时代, 会不会是一位马列主义老先生呀?我们可以在苏格拉底临刑前守在他身边,听他和一位朋友谈话;也可以 对斯多葛派伊匹克悌的《金玉良言》思考怀疑。我们可以倾听前朝列代的遗闻逸事,也可以领教当代最奥 妙的创新理论或有意惊人的故作高论。反正话不投机或言不入耳,不妨抽身退场,甚至砰一下推上大门—— 就是说,啪地合上书面——谁也不会嗔怪。这是书以外的世界里难得的自由! 说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连脚底下地球的那一面都看得见,而且顷刻可到。尽管古人把书 说成“浩如烟海”,书的世界却真正的“天涯若比邻”,这话绝不是唯心的比拟。世界再大也没有阻隔。佛说“三 千大千世界”,可算大极了。书的境地呢,“现在界”还加上“过去界”,也带上“未来界”,实在是包罗万象, 贯通三界。而我们却可以足不出户,在这里随意阅历,随时拜师求教。谁说读书人目光短浅,不通人情, 不关心世事呢!这里可得到丰富的经历,可认识各时各地、各种各样的人。经常在书里“串门儿”,至少也 可以脱去几分愚昧,多长几个心眼儿吧? 可惜我们“串门”时“隐”而犹存“身”,毕竟只是凡胎俗骨。我们没有如来佛的慧眼,把人世间几千年积累的 智慧一览无余,只好时刻记住庄子“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名言。我们只是朝生暮死的虫豸(还不是孙大 圣毫毛变成的虫儿),钻入书中世界,这边爬爬,那边停停,有时遇到心仪的人,听到惬意的话,或者心上 悬挂的问题偶有所得,就好比开了心窍,乐以忘言。这“乐”和“追求精神享受”该不是一回事吧? 一九八九年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11.第三段“这话可为知者言,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其中的“知者”和“外人”分别是什么人?(4 分) “知者”是指: “外人”是指: 12.作者把读书比作“隐身”串门儿,是什么意思?(3 分) 答: 13.请将作者描述的读书之乐概括几个要点。(3 分) 答:① ② ③ 14.结合你的实际,举一个例子说说自己的读书之乐。(4 分) 答: 三、(10 分) 15.《那就是我》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思念故乡的“小河”“炊烟”“渔火”和“明月”等物象,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你仿照这种形式,另选一个物象(不要再写“小河”“炊烟”“渔火”和“明月”),表达你对家乡或某一个地方的 思念之情(句数不变,字数可增减)。(4 分) 例句:我思念故乡的小河, 还有河边吱吱唱歌的水磨。 噢,妈妈—— 如果有一朵浪花向你微笑
那就是我,那就是我 仿句:我思念 还有 如果 那就是我,那就是我。 16.学校要举行一次“毛泽东诗词朗诵会”,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开场白。(6分) 要求:1、要引用毛泽东的诗句 2、语言要有激情,有文采。 3、不少于50字,不超过80字。 17.谁没有流过泪呢?在脸上,在心里。流泪的诱因也各异:因高兴、因痛苦、因激动、因烦恼、因委屈… 请以“泪”为题,写一篇散文,可记叙、可抒情、可议论。字数在800字以上。相信你一定会写真事、抒真 情、表真意。不会抄袭他人作品,不会说空话、套话。 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宝安区调研测试卷 高一语文 2006.1 (本试卷分两部分共10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阅读鉴赏(共76分) 古诗文阅读鉴赏(40分) 1.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共四组,每组只选答1小题,共可选答4小题,8分) (1)①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诗经·静女》) ②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迢迢牵牛星》) (2)①三岁为妇 靡有朝矣。(《诗经·》) ②,。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3)①,未云何龙?复道行空,?(杜牧《阿房宫赋》) ②戍卒叫,函谷举,,。(杜牧《阿房宫赋》) 4)①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②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苏轼《赤壁赋》)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3题。(9分)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那就是我,那就是我。 仿句: 我思念 , 还有 。 噢, —— 如果 , 那就是我,那就是我。 16.学校要举行一次“毛泽东诗词朗诵会”,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开场白。(6 分) 要求:1、要引用毛泽东的诗句。 2、语言要有激情,有文采。 3、不少于 50 字,不超过 80 字。 四、(60 分) 17.谁没有流过泪呢?在脸上,在心里。流泪的诱因也各异:因高兴、因痛苦、因激动、因烦恼、因委屈……, 请以“泪”为题,写一篇散文,可记叙、可抒情、可议论。字数在 800 字以上。相信你一定会写真事、抒真 情、表真意。不会抄袭他人作品,不会说空话、套话。 2005—2006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宝安区调研测试卷 高 一 语 文 2006. 1 (本试卷分两部分,共 10 页,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一部分 阅读鉴赏(共 76 分) 一、古诗文阅读鉴赏(40 分) 1.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共四组,每组只选答 1 小题,共可选答 4 小题,8 分) (1) ①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 。(《诗经•静女》) ②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 。(《迢迢牵牛星》) (2) ① 三岁为妇, 。 ,靡有朝矣。(《诗经•氓》) ② ,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3) ① ,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 ② 戍卒叫,函谷举, , 。(杜牧《阿房宫赋》) (4) ①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苏轼《赤壁赋》) ② 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 。(苏轼《赤壁赋》)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 2、3 题。(9 分)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开头两句交代劳动地点和内容,从豆苗的生长情况可以看出诗人对农业劳动的生疏。 B.中间四句写诗人早出晚归,披星戴月,辛勤劳作 C.最后两句直写自己参加农业劳动的感受和体验,“不足惜是因为归隐的喜悦大于劳作的艰 D.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归园田居》共有五首,都表达了诗人的归隐心情和对乡居生活的感受 3.后人评价这首诗“平淡自然而又“富于情趣”。请你选取其中一个方面(或“平淡自然”或“富于情趣”)作 简要赏析。(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4、5题。(9分)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 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 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 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鸣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 孤舟之嫠妇。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举酒属客属:通“嘱”,嘱托,嘱咐 B.纵一苇之所如如:往,去 C.扣舷而歌之扣:敲击 D.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缕:线,丝线 5.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69题。(14分) (崔〕浩字伯深少好学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核览研精义理时人莫及。弱冠为通直郎,稍迁著作 郎。道武[以其工书,常置左右。道武季年,威严颇峻,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避目下之 变。浩独恭勤不怠,或终日不归。帝知之,辄命赐以御粥。其砥直任时,不为穷通改节若此。 泰常[2]元年,晋将刘裕伐姚泓[3],欲溯河西上,求假道。诏群臣议之。外朝公卿咸曰:“函谷天险,裕何 能西入?扬言伐姚,意或难测。宜先发军断河上流,勿令西过。”内朝咸同外计,帝将从之。浩曰:“此非 上策也。司马休之徒扰其荆州,刘裕切齿久矣。今兴[4]死子幼,乘其危亡而伐之,臣观其意,必自入关。 劲躁之人,不顾后患。今若塞其西路,裕必上岸北侵。如此则姚无事而我受敌矣。蠕蠕[5北寇,人食又乏 发军赴南,则北冠进击:若其救北,则南州复危,未若假之水道,纵裕西入。然后兴兵塞其东归之路。所 谓卞庄刺彪[6],两得之势也。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令姚氏胜也,亦不失救邻之名。纵裕得关中, 悬远难守。彼不能守,终为我物。今不劳兵马,坐观成败,斗两彪而收长久之利,上策也。议者犹曰:“裕 西入函谷,则进退路穷,腹背受敌。北上岸,则姚军必不出关助我。扬声西行,意在北进,其势然也 帝遂从群议,遺长孙嵩拒之。战于畔城,为晋将朱超石所败。帝恨不用浩言。(选自《北史·崔浩传》) 注释:[I道武:道武帝,北魏皇帝拓跋王圭。[2]泰常: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年号。[3姚泓:后秦国主, 羌族人。[4]兴:姚泓的父亲姚兴。[]蠕蠕:少数民族,也叫作“柔然”。[6卞庄刺彪:春秋时鲁国大夫卞庄 曾让两虎争食相斗,待其一死一伤,然后杀其伤者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B.函谷天险,裕何能西入 C.司马休之徒扰其荆州,刘裕切齿久矣D.劲躁之人,不顾后患 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 分) A.开头两句交代劳动地点和内容,从豆苗的生长情况可以看出诗人对农业劳动的生疏。 B.中间四句写诗人早出晚归,披星戴月,辛勤劳作。 C.最后两句直写自己参加农业劳动的感受和体验,“不足惜”是因为归隐的喜悦大于劳作的艰辛。 D.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归园田居》共有五首,都表达了诗人的归隐心情和对乡居生活的感受。 3.后人评价这首诗“平淡自然”而又“富于情趣”。请你选取其中一个方面(或“平淡自然”或“富于情趣”)作 简要赏析。(5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 4、5 题。(9 分)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 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 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 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 孤舟之嫠妇。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举酒属客 属:通“嘱”,嘱托,嘱咐。 B.纵一苇之所如 如:往,去。 C.扣舷而歌之 扣:敲击。 D.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缕:线,丝线。 5.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 6—9 题。(14 分) (崔)浩字伯深少好学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核览研精义理时人莫及。弱冠为通直郎,稍迁著作 郎。道武[1]以其工书,常置左右。道武季年,威严颇峻,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避目下之 变。浩独恭勤不怠,或终日不归。帝知之,辄命赐以御粥。其砥直任时,不为穷通改节若此。 泰常[2]元年,晋将刘裕伐姚泓[3],欲溯河西上,求假道。诏群臣议之。外朝公卿咸曰:“函谷天险,裕何 能西入?扬言伐姚,意或难测。宜先发军断河上流,勿令西过。”内朝咸同外计,帝将从之。浩曰:“此非 上策也。司马休之徒扰其荆州,刘裕切齿久矣。今兴[4]死子幼,乘其危亡而伐之,臣观其意,必自入关。 劲躁之人,不顾后患。今若塞其西路,裕必上岸北侵。如此则姚无事而我受敌矣。蠕蠕[5]北寇,人食又乏, 发军赴南,则北冠进击;若其救北,则南州复危,未若假之水道,纵裕西入。然后兴兵塞其东归之路。所 谓卞庄刺彪[6],两得之势也。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令姚氏胜也,亦不失救邻之名。纵裕得关中, 悬远难守。彼不能守,终为我物。今不劳兵马,坐观成败,斗两彪而收长久之利,上策也。议者犹曰:“裕 西入函谷,则进退路穷,腹背受敌。北上岸,则姚军必不出关助我。扬声西行,意在北进,其势然也。” 帝遂从群议,遣长孙嵩拒之。战于畔城,为晋将朱超石所败。帝恨不用浩言。(选自《北史•崔浩传》) 注释:[1]道武:道武帝,北魏皇帝拓跋王圭 。[2]泰常: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年号。[3]姚泓:后秦国主, 羌族人。[4]兴:姚泓的父亲姚兴。[5]蠕蠕:少数民族,也叫作“柔然”。[6]卞庄刺彪:春秋时鲁国大夫卞庄 曾让两虎争食相斗,待其一死一伤,然后杀其伤者。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 B.函谷天险,裕何能西入 C.司马休之徒扰其荆州,刘裕切齿久矣 D.劲躁之人,不顾后患 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崔浩博学多才,精通书法,又能顺应环境,坚守节操,在对待刘裕假道伐姚问题上,更表现出他长于 谋划,智略过人。 B.朝廷多数人主张阻截刘裕的军队,主要理由是刘裕伐姚不是真实意图,而是声东击西,觊觎北魏。 C.崔浩不仅认为刘裕伐姚并非借口,而且分析了阻刘和纵刘的不同结果,阐述了自己的主张,但明元帝 因与刘裕有切齿之仇,未作采纳 D.明元帝未采纳崔浩的建议,而采纳了大臣们的意见,派长孙嵩阻截晋军,结果在畔城被晋军打败。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2)战于畔城,为晋将朱超石所败 9.用“P为文段中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2分) 浩字伯深少好学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核览研精义理时人莫及。 二、现代文阅读鉴赏(36分) (一)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1012题。(18分) 黄土 邹志安 我的父亲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民,劳动一生,默默死去,像一把黄土,黄土长了庄稼,却并不为太多的人注 意,全中国老一辈的大多数农民都是这样 他死于肺心病。这是严重威胁劳动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中国农民在平时,是不大主动去医院检查身体的 即使有病躺倒,还要拖磨。我父亲民国十八年遭年馑时去南山背粮,走冰溜子,回来时冻掉了十个脚指甲, 并且扎下了病根。以后一直半夜咳嗽,而从不看病吃药。直到死前几个月,在我强迫下才去医院作了平生 第一次心电图。医生打比方说:“机器运转一生,主机己经磨损,太缺少修复和保养了!”为了挽救,吃“心 脉宁”一类比较贵的药店。他问:“一瓶药多少钱?听说有三元多,半天沉默不语,后来就说:“不要买药 了,我不要紧。”当我不在时,就偷偷停止服药。他一定计算过,一瓶药的价钱能买近20斤盐,要让儿媳 们劳动好多天。 他平生也就只知道劳动。繁重的劳动使他累弯了腰,不知创造了多少财富,自己却舍不得乱花一分钱。有 次我给了他两元零用钱让他买点好吃的,半年后他还在身上装着。在重病期间他出现了谵语,净念叨“把 猪喂了没有把锄头安好ˆ麦黄了就快收”之类。临死时他默默流泪,留恋这个世界——他为之洒尽汗水然 而仍不富裕的世界。 父亲从来无是无非,关心而弄不明白各种国家大事,可以说在精神上是贫困的。富有者被给予,贫困者被 剥夺,那么他是被剥夺了:从前因为贫困而没有机会接受文化教育,后来倒是不断地接受各种政治教育 而终于都没有弄明白。但他显然没有遗憾过,因为他有劳动,因此而填补了一切精神缺憾。巧者劳矣智 忧,无能者无所求但他还有所求—祈求世事不乱,有安稳的日子 他现在去了!在黄土上劳动一生,最后回到黄土里去。黄土是博大宽容的,无论善与恶,最终收容了所有 的人。 那时我跪在泥水里为他送行。我曾经想到过:他活了77岁,已很不易:而我们周围能活七八十岁的老人又 实在太少。不是老人们不想活,也决非儿女们不孝顺,实在是因为生活水平太差。那么,尽快发展生产 改善人民生活,则是儿女们挽留老人多驻一时的最符合孝道的方法了。哭也徒然,哀也无助。死者长已矣 生者当勉力 将军和领导人死了,会有无数悼文,因为他们功勋昭著。一个普通劳动者死了,我就撒下这一把黄土,并 期望世人能够容纳。(选自《延河》1981年第11期) 10.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6分) A.这篇散文以“黄土”为题,“黄土”既象征了“我”的父亲,也象征了辛勤一生、默默无闻的中国老一辈农民 同时也象征了博大宽容 B.比喻的作用是使要表现的事物更形象明白。文中医生所打的比方,就形象地描述出父亲积劳成疾、病
A.崔浩博学多才,精通书法,又能顺应环境,坚守节操,在对待刘裕假道伐姚问题上,更表现出他长于 谋划,智略过人。 B.朝廷多数人主张阻截刘裕的军队,主要理由是刘裕伐姚不是真实意图,而是声东击西,觊觎北魏。 C.崔浩不仅认为刘裕伐姚并非借口,而且分析了阻刘和纵刘的不同结果,阐述了自己的主张,但明元帝 因与刘裕有切齿之仇,未作采纳。 D.明元帝未采纳崔浩的建议,而采纳了大臣们的意见,派长孙嵩阻截晋军,结果在畔城被晋军打败。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2)战于畔城,为晋将朱超石所败。 9.用“/”为文段中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2 分) 浩字伯深少好学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核览研精义理时人莫及。 二、现代文阅读鉴赏(36 分) (一)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 10—12 题。(18 分) 黄 土 邹志安 我的父亲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民,劳动一生,默默死去,像一把黄土,黄土长了庄稼,却并不为太多的人注 意,全中国老一辈的大多数农民都是这样。 他死于肺心病。这是严重威胁劳动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中国农民在平时,是不大主动去医院检查身体的, 即使有病躺倒,还要拖磨。我父亲民国十八年遭年馑时去南山背粮,走冰溜子,回来时冻掉了十个脚指甲, 并且扎下了病根。以后一直半夜咳嗽,而从不看病吃药。直到死前几个月,在我强迫下才去医院作了平生 第一次心电图。医生打比方说:“机器运转一生,主机已经磨损,太缺少修复和保养了!”为了挽救,吃“心 脉宁”一类比较贵的药店。他问:“一瓶药多少钱?”听说有三元多,半天沉默不语,后来就说:“不要买药 了,我不要紧。”当我不在时,就偷偷停止服药。他一定计算过,一瓶药的价钱能买近 20 斤盐,要让儿媳 们劳动好多天。 他平生也就只知道劳动。繁重的劳动使他累弯了腰,不知创造了多少财富,自己却舍不得乱花一分钱。有 一次我给了他两元零用钱让他买点好吃的,半年后他还在身上装着。在重病期间他出现了谵语,净念叨“把 猪喂了没有”“把锄头安好”“麦黄了就快收”之类。临死时他默默流泪,留恋这个世界——他为之洒尽汗水然 而仍不富裕的世界。 父亲从来无是无非,关心而弄不明白各种国家大事,可以说在精神上是贫困的。富有者被给予,贫困者被 剥夺,那么他是被剥夺了:从前因为贫困而没有机会接受文化教育,后来倒是不断地接受各种政治教育, 而终于都没有弄明白。但他显然没有遗憾过,因为他有劳动,因此而填补了一切精神缺憾。巧者劳矣智者 忧,无能者无所求……但他还有所求——祈求世事不乱,有安稳的日子。 他现在去了!在黄土上劳动一生,最后回到黄土里去。黄土是博大宽容的,无论善与恶,最终收容了所有 的人。 那时我跪在泥水里为他送行。我曾经想到过:他活了 77 岁,已很不易;而我们周围能活七八十岁的老人又 实在太少。不是老人们不想活,也决非儿女们不孝顺,实在是因为生活水平太差。那么,尽快发展生产, 改善人民生活,则是儿女们挽留老人多驻一时的最符合孝道的方法了。哭也徒然,哀也无助。死者长已矣, 生者当勉力。 将军和领导人死了,会有无数悼文,因为他们功勋昭著。一个普通劳动者死了,我就撒下这一把黄土,并 期望世人能够容纳。(选自《延河》1981 年第 11 期) 10.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 ](6 分) A.这篇散文以“黄土”为题,“黄土”既象征了“我”的父亲,也象征了辛勤一生、默默无闻的中国老一辈农民, 同时也象征了博大宽容。 B.比喻的作用是使要表现的事物更形象明白。文中医生所打的比方,就形象地描述出父亲积劳成疾、病
情严重的身体状况 C.父亲不仅生活贫困,而且“在精神上是贫困的”,即使“不断地接受各种政治教育,而终于没有弄明白 可见作者对父亲的感情里还隐含着些许的责备、埋怨的情绪。 D.文章最后一段把“将军和领导人”的死与“普通劳动者”的死做对比,贵贱贫富,不言而喻。意在表现社会 的不公 E.这篇文章在结构上首尾呼应,开头说“我的父亲 把黄土”,结尾说“我就撒下这一把黄土”,这样 安排深化了“黄土”的象征意义 F.从全文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广大农村还很落后,农民的生活水平低下,而且精神生活贫乏。 11.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6分) 12.这篇散文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出父亲的形象,表达了对父亲的真挚感情。请选择两处细节 描写加以简要赏析。(6分) (二)阅读下面论述类文段,完成13-15题。(18分) ①许多人提倡科学美,但也有一些怀疑者对科学美提出质疑 ②朋友从网络中传来著名生物学家道金斯《解析彩虹》中译本书稿嘱评。其中提到诗人济慈认为牛顿用三 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光谱,使彩虹的诗意丧失殆尽。因此科学不仅不美, 还会破坏美感 ③这位十九世纪英国著名诗人的声音在当代也会产生回响。自古以来,明月为诗人所反复吟咏,写出了许 多美丽的诗篇。民间也有不少关于月宫的浪漫神话:玉兔舂米、吴刚伐桂、嫦娥奔月,千古流传,脍炙人 口。1969年阿波罗号首次载人登月成功,传回的月球表面照片坑坑洼洼,像一张麻脸。更煞风景的是,什 么玉兔、吴刚、嫦娥、桂花树等等全属子虛乌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原来是李商隐自 作多 ④骚人墨客还可以举出更多这类煞风景的事,来证明科学之所作所为简直是焚琴煮鹤! ⑤果真如此吗?我和道金斯一样不敢苟同,试就上述二例剖析之。 ⑥雨过天晴,彩虹当空,艳光四射,确实非常美丽。牛顿的分光试验揭开了彩虹之谜——原来是太阳光折 射所致。虹桥、天梯、霓裳羽衣等美丽的联想随之褪色,难怪有人感到失望而责怪牛顿,这是一方面。但 还要看到另一方面:牛顿的试验开光谱分析之先河,从此以后,科学家利用这个工具,发现了科学世界中 前所未见之旷世奇美 ⑦天文学家利用光谱分析,在弥漫太空的星云中找到了有机分子,这一重要发现说明,茫茫天宇到处潜藏 着生命的种子,原来我们并不孤独。套用王勃的一句诗就是:“宇内存知己,天外若比邻。这不是也颇有 诗意吗 ⑧天文学家利用光谱分析还发现,遥远星体发出光线之光谱有所谓“红移”光谱朝波长较长的红端移动, 据此先后提出宇宙膨胀说及宇宙起源大爆炸说。后者表明:原来大千世界诞生于一百多亿年前太初时一团 灼热的熊熊烈焰,这与盘古在混沌中开天辟地的神话异曲同工。宇宙大爆炸的威武雄壮瑰丽奇美难道比不 上区区彩虹? ⑨巡天归来再赏月,“天上一轮才捧出”的玉盘忽然变成了大麻脸,固然扫兴。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太 空人阿姆斯特朗从登月舱中跨出踏上月球的第一步时,他说:“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每当想起这 句名言,心中就涌起一股不可抑制的激情——人类自古想登天,如今美梦成真,这一步好大啊!由登天而 激发出的灵感难道还不足以补偿失玉盘之憾吗?苏东坡泉下有知,一定会写出更精彩的诗篇,使他的《水 调歌头》不致成为千古绝唱 ⑩古典美并不注定要随科学发达而消失。科学时时在开拓新疆域,只要不抱残守缺固步自封,“天涯何处无 芳草?”科学求真,真中涵美:艺术惟美,美不离真。真和美是统一的。科学使我们更接近真理,怎么反倒 不美了呢?这就是为什么不敢苟同济慈对科学美的质疑,但是我还是非常喜欢他的《夜莺颂》。 13.下面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I[](6分) A.“一些怀疑者”举出科学破坏美感的依据是:牛顿的分光试验揭开了彩虹之谜,使彩虹的诗意丧失殆尽
情严重的身体状况。 C.父亲不仅生活贫困,而且“在精神上是贫困的”,即使“不断地接受各种政治教育,而终于没有弄明白。” 可见作者对父亲的感情里还隐含着些许的责备、埋怨的情绪。 D.文章最后一段把“将军和领导人”的死与“普通劳动者”的死做对比,贵贱贫富,不言而喻。意在表现社会 的不公平。 E.这篇文章在结构上首尾呼应,开头说“我的父亲……象一把黄土”,结尾说“我就撒下这一把黄土”,这样 安排深化了“黄土”的象征意义。 F.从全文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广大农村还很落后,农民的生活水平低下,而且精神生活贫乏。 11.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6 分) 12.这篇散文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出父亲的形象,表达了对父亲的真挚感情。请选择两处细节 描写加以简要赏析。(6 分) (二)阅读下面论述类文段,完成 13—15 题。(18 分) ①许多人提倡科学美,但也有一些怀疑者对科学美提出质疑。 ②朋友从网络中传来著名生物学家道金斯《解析彩虹》中译本书稿嘱评。其中提到诗人济慈认为牛顿用三 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光谱,使彩虹的诗意丧失殆尽。因此科学不仅不美, 还会破坏美感。 ③这位十九世纪英国著名诗人的声音在当代也会产生回响。自古以来,明月为诗人所反复吟咏,写出了许 多美丽的诗篇。民间也有不少关于月宫的浪漫神话:玉兔舂米、吴刚伐桂、嫦娥奔月,千古流传,脍炙人 口。1969 年阿波罗号首次载人登月成功,传回的月球表面照片坑坑洼洼,像一张麻脸。更煞风景的是,什 么玉兔、吴刚、嫦娥、桂花树等等全属子虚乌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原来是李商隐自 作多情! ④骚人墨客还可以举出更多这类煞风景的事,来证明科学之所作所为简直是焚琴煮鹤! ⑤果真如此吗?我和道金斯一样不敢苟同,试就上述二例剖析之。 ⑥雨过天晴,彩虹当空,艳光四射,确实非常美丽。牛顿的分光试验揭开了彩虹之谜——原来是太阳光折 射所致。虹桥、天梯、霓裳羽衣等美丽的联想随之褪色,难怪有人感到失望而责怪牛顿,这是一方面。但 还要看到另一方面:牛顿的试验开光谱分析之先河,从此以后,科学家利用这个工具,发现了科学世界中 前所未见之旷世奇美。 ⑦天文学家利用光谱分析,在弥漫太空的星云中找到了有机分子,这一重要发现说明,茫茫天宇到处潜藏 着生命的种子,原来我们并不孤独。套用王勃的一句诗就是:“宇内存知己,天外若比邻。”这不是也颇有 诗意吗? ⑧天文学家利用光谱分析还发现,遥远星体发出光线之光谱有所谓“红移”——光谱朝波长较长的红端移动, 据此先后提出宇宙膨胀说及宇宙起源大爆炸说。后者表明:原来大千世界诞生于一百多亿年前太初时一团 灼热的熊熊烈焰,这与盘古在混沌中开天辟地的神话异曲同工。宇宙大爆炸的威武雄壮瑰丽奇美难道比不 上区区彩虹? ⑨巡天归来再赏月,“天上一轮才捧出”的玉盘忽然变成了大麻脸,固然扫兴。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太 空人阿姆斯特朗从登月舱中跨出踏上月球的第一步时,他说:“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每当想起这 句名言,心中就涌起一股不可抑制的激情——人类自古想登天,如今美梦成真,这一步好大啊!由登天而 激发出的灵感难道还不足以补偿失玉盘之憾吗?苏东坡泉下有知,一定会写出更精彩的诗篇,使他的《水 调歌头》不致成为千古绝唱。 ⑩古典美并不注定要随科学发达而消失。科学时时在开拓新疆域,只要不抱残守缺固步自封,“天涯何处无 芳草?”科学求真,真中涵美;艺术惟美,美不离真。真和美是统一的。科学使我们更接近真理,怎么反倒 不美了呢?这就是为什么不敢苟同济慈对科学美的质疑,但是我还是非常喜欢他的《夜莺颂》。 13.下面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6 分) A.“一些怀疑者”举出科学破坏美感的依据是:牛顿的分光试验揭开了彩虹之谜,使彩虹的诗意丧失殆尽;
阿波罗号传回的月球表面照片证明月球坑坑洼洼,并不像诗人想象的那样美好。 B.作者用科学家利用光谱分析对宇宙的重要发现、宇宙大爆炸的威武雄壮瑰丽奇美和由人类登月成功而 激发出的灵感等三大理由驳斥英国著名诗人济慈对科学美的质疑 C.科学使我们更接近真理,比如人类登月成功,美梦成真,是人类的一大进步。所以人类要发展只需要“求 真”的科学美。 D.为诗人所反复吟咏的明月“像一张大麻脸”,美丽的彩虹原来是太阳光折射所致,有人觉得扫兴,感到失 望,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可以从另外的角度获得美感 E.第⑥段中提出“但还要看到另一方面”,第⑦⑧段具体论述“另一方面”,而第⑨段则不属于这一层次的论 述 科学与艺术不对立,因为科学求真,艺术惟美,真和美本是统一的。作者不认同济慈对科学美的质疑 但并不否认济慈是一位著名的诗人 14.这篇谈科学美的文章在结构安排上“有破有立”,“总分结合”。请你从这两个特点中选取一个,结合原 文具体内容,作简要的分析。(6分) 15.参考上文和下面补充的材料。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科学美”的认识。(要求有观点 有理据、有分析。不可抄袭上文和补充材料的内容。120字左右,6分) 补充材料 ▲不少美学家认为美学就是艺术哲学,它的研究对象就是艺术。艺术创造审美价值,而科学则创造使用价 值,科学与美无缘。 ▲很多科学家都在各自的科学实践活动中感受、体验和发现科学美的存在。他们认为科学美跟自然美、社 会美和艺术美一样,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审美形态 ▲在美学中,“对称”是形式美的表现,“和谐”则是美学的一个重要法则 第二部分表达交流(共74分) 语言表达(14分)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在国企改革中,某些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打着企业改制的幌子,侵吞国有资产。 B.美元近期在外汇市场的疲软走势,使长期处于低速状态的欧洲经济雪上加霜。 C.他谦虚地说:“我既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 D.随着再就业工程的实施,许多下岗职工坚信山不转水转,自立自强,重新找到了人生的位置 17.学校要筹建校园电视台,拟从同学中招聘记者,播音员各一名,应聘者很多,竞争激励。假定你打算 应聘,请按不同职位分别从三个方面介绍自己的优势,力争受聘。每个职位不超过30字。(6分) 职位一应聘记者 职位二应聘播音员 18.下列句子中,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5分) 甲:用于新闻报道 ①在妇女代表队伍里,我看见了从农村来的,坚持了十三年斗争,把亲爱的独子贡献给解放战争,经历了 无数次战争、监狱考验的一位中国人民伟大的母亲。 ②在妇女代表队伍里,我看见了从农村来的一位母亲,她坚持了十三年斗争,把亲爱的独子贡献给解放战 争,她自己也为革命经历了无数次战争、监狱的考验。 乙:用于小学语文课本 ③有时太阳走入云里,它的光线却仍在云里透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人们要分辨出何处是水, 何处是天,很不容易,因为只能够看见光亮的一片 ④有时候太阳躲进云里,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辩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 的亮光。 丙:用于会议讲话
阿波罗号传回的月球表面照片证明月球坑坑洼洼,并不像诗人想象的那样美好。 B.作者用科学家利用光谱分析对宇宙的重要发现、宇宙大爆炸的威武雄壮瑰丽奇美和由人类登月成功而 激发出的灵感等三大理由驳斥英国著名诗人济慈对科学美的质疑。 C.科学使我们更接近真理,比如人类登月成功,美梦成真,是人类的一大进步。所以人类要发展只需要“求 真”的科学美。 D.为诗人所反复吟咏的明月“像一张大麻脸”,美丽的彩虹原来是太阳光折射所致,有人觉得扫兴,感到失 望,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可以从另外的角度获得美感。 E.第⑥段中提出“但还要看到另一方面”,第⑦⑧段具体论述“另一方面”,而第⑨段则不属于这一层次的论 述。 F.科学与艺术不对立,因为科学求真,艺术惟美,真和美本是统一的。作者不认同济慈对科学美的质疑, 但并不否认济慈是一位著名的诗人。 14.这篇谈科学美的文章在结构安排上“有破有立”,“总分结合”。请你从这两个特点中选取一个,结合原 文具体内容,作简要的分析。(6 分) 15.参考上文和下面补充的材料。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科学美”的认识。(要求有观点、 有理据、有分析。不可抄袭上文和补充材料的内容。120 字左右,6 分) 补充材料: ▲ 不少美学家认为美学就是艺术哲学,它的研究对象就是艺术。艺术创造审美价值,而科学则创造使用价 值,科学与美无缘。 ▲ 很多科学家都在各自的科学实践活动中感受、体验和发现科学美的存在。他们认为科学美跟自然美、社 会美和艺术美一样,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审美形态 ▲ 在美学中,“对称”是形式美的表现,“和谐”则是美学的一个重要法则。 第二部分 表达交流(共 74 分) 三、语言表达(14 分)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3 分) A.在国企改革中,某些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打着企业改制的幌子,侵吞国有资产。 B.美元近期在外汇市场的疲软走势,使长期处于低速状态的欧洲经济雪上加霜。 C.他谦虚地说:“我既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 D.随着再就业工程的实施,许多下岗职工坚信山不转水转,自立自强,重新找到了人生的位置。 17.学校要筹建校园电视台,拟从同学中招聘记者,播音员各一名,应聘者很多,竞争激励。假定你打算 应聘,请按不同职位分别从三个方面介绍自己的优势,力争受聘。每个职位不超过 30 字。(6 分) 职位一应聘记者: 职位二应聘播音员: 18.下列句子中,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5 分) 甲:用于新闻报道 ①在妇女代表队伍里,我看见了从农村来的,坚持了十三年斗争,把亲爱的独子贡献给解放战争,经历了 无数次战争、监狱考验的一位中国人民伟大的母亲。 ②在妇女代表队伍里,我看见了从农村来的一位母亲,她坚持了十三年斗争,把亲爱的独子贡献给解放战 争,她自己也为革命经历了无数次战争、监狱的考验。 乙:用于小学语文课本 ③有时太阳走入云里,它的光线却仍在云里透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人们要分辨出何处是水, 何处是天,很不容易,因为只能够看见光亮的一片。 ④有时候太阳躲进云里,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辩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 的亮光。 丙:用于会议讲话
⑤我们党的幼年时期,也就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曾经一再犯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把外国经验神圣化的 幼稚病。患着这种病,只能使中国革命在黑暗中摸索,甚至陷入绝境。 ⑥本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前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我们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国 际决议的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入了绝境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④⑤D.②③⑥ 四、写作(60分) 19.从下面两道题中选取一道作文 (1)人的感情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不时会有各种情感的体验,如激动、喜悦、高兴、舒坦、闲适 愤怒、悲伤、忧愁、羞涩、尴尬、恐惧、惊奇、震惊等等 请以“一次难忘的情感体验”为题目,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2)老舍在《我的母亲》中写道: △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以为我恐怕也就要大大的打个折扣了 Δ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存着。 △到如今如我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 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 可见,母亲是老舍成长道路上影响最深的一个人。请你以“给我影响最深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回忆性散 文。表达你对这个人的感激之情、感恩之情
⑤我们党的幼年时期,也就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曾经一再犯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把外国经验神圣化的 幼稚病。患着这种病,只能使中国革命在黑暗中摸索,甚至陷入绝境。 ⑥本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前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我们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国 际决议的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入了绝境。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四、写作(60 分) 19.从下面两道题中选取一道作文。 (1)人的感情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不时会有各种情感的体验,如激动、喜悦、高兴、舒坦、闲适、 愤怒、悲伤、忧愁、羞涩、尴尬、恐惧、惊奇、震惊等等。 请以“一次难忘的情感体验”为题目,写一篇 800 字以上的文章。 (2)老舍在《我的母亲》中写道: △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以为我恐怕也就要大大的打个折扣了。 △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存着。 △到如今如我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 可见,母亲是老舍成长道路上影响最深的一个人。请你以“给我影响最深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回忆性散 文。表达你对这个人的感激之情、感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