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睁开了心灵之眼 问题生”教育侧记 南宁28中周润娈 摘录 第三只眼睛是心灵之眼,能洞察到世上最重要的东西 露出笑容的时候,这只眼睛便睁开了,这时美妙的灵感将不断涌现 《绝对成功的千回法则》 成功的教育是每个教师的追求与向往,也是家长的期盼,对“问题学 生”的成功教育更是老师和学校的梦想,但什么是成功呢?仅仅就是学业 优秀,考高分能升学吗? 教育侧记:笔者长期耕耘于学校这片沃土上,坚守在德育教育第一线, 接触的问题学生可谓不少,为“问题”学生寻找到睁开心灵之眼的法宝, 是转变和矫正“心理问题生”的有效的途径。 一位叫菁菁的初中女生,每天背着装满了她爷爷退休前在单位用的专 业书籍的书包,不离不弃,还不时去找老师说同学偷了她书包里的书;同 学毫无恶看她一眼,就说同学嘲笑她长得难看;体育课上全班正在全神贯 注做运动时,她故意大叫踢她,甚至自己把鞋印印在衣裤上说是同学踢的 她。。。。凡是种种。常规的各种方式教育证明几乎无效,经常弄得班主任 和老师无从入手进行教育,家长也曾经请心理医生诊治过,可是收效甚微。 面对该生的情形,追本溯源,从源头起了解她的行为,查出问题原因, 是教育矫治并把她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的关键所在。于是从家庭环境和 她的成长经历切入,了解到,该生出生时脸上就有一块差不多占了一半面 积的青紫的胎记,随着年龄增大,她进入学校和社会的活动增多,她受到
她睁开了心灵之眼 --------“问题生”教育侧记 南宁 28 中周润娈 摘录: 第三只眼睛是心灵之眼,能洞察到世上最重要的东西。 露出笑容的时候,这只眼睛便睁开了,这时美妙的灵感将不断涌现。 ----《绝对成功的千回法则》 成功的教育是每个教师的追求与向往,也是家长的期盼,对“问题学 生”的成功教育更是老师和学校的梦想 ,但什么是成功呢?仅仅就是学业 优秀,考高分能升学吗? 教育侧记: 笔者长期耕耘于学校这片沃土上,坚守在德育教育第一线, 接触的问题学生可谓不少,为“问题”学生寻找到睁开心灵之眼的法宝, 是转变和矫正 “心理问题生”的有效的途径。 一位叫菁菁的初中女生,每天背着装满了她爷爷退休前在单位用的专 业书籍的书包,不离不弃,还不时去找老师说同学偷了她书包里的书;同 学毫无恶看她一眼,就说同学嘲笑她长得难看;体育课上全班正在全神贯 注做运动时,她故意大叫踢她,甚至自己把鞋印印在衣裤上说是同学踢的 她。。。。。凡是种种。常规的各种方式教育证明几乎无效,经常弄得班主任 和老师无从入手进行教育,家长也曾经请心理医生诊治过,可是收效甚微。 面对该生的情形,追本溯源,从源头起了解她的行为,查出问题原因, 是教育矫治并把她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的关键所在。于是从家庭环境和 她的成长经历切入,了解到,该生出生时脸上就有一块差不多占了一半面 积的青紫的胎记,随着年龄增大,她进入学校和社会的活动增多,她受到
的嘲笑也在增多,幼小的心已开始烦躁,她在压抑和郁结状态中成长,五 岁时父母离婚,随父亲生活,六岁时父亲去世,之后随祖父母和叔叔生活, 在缺少父爱和母爱的家庭中,吃喝穿戴、喜怒哀乐、待人接物都与别的孩 子不同,她没有玩伴和朋友,她孤独无人关注,因而产生了心理落差,所 以总想无事找事,弄出点动静,一引起同学和老师的关注。 长期的生活环境使菁菁产生异样的心理状态,菁菁身上的问题,都源 于父母离异、家庭的变迁,早期教育缺失。她的问题是心理问题是“心病”, 幼儿期对发生在身边的事、对出现身边的人及学习娱乐交友等细小问题缺 乏正确引导,造成了她的苦乐观等思想意识上的偏差,而这些偏差都是 长期从细微处累积起来,进而演变到心理不适、心理变异、心理障碍最后 到行为诡异。这实际上是"蝴蝶效应原理的体现了。 找到了菁菁的病因后,教育就可对症下药。是“蝴蝶效应”原理引发 了她问题症结,于是尝试用反弹琵琶法,即在日常生活中不性急,大处着 眼,小处着手寻找合适的和科学的方法去教育和矫治,从两方面入手, 是在学校,与该生任课老师达成共识,找同班的同学配合,让老师在课堂 授课时有意讲些与菁菁相关并且她为之自豪的事,让同学发出羡慕的感叹 声;班主任在鼓励的前提下寻找到她要想表现的目的所在,给与回应,如, 有意安排她去干容易干得好的班级事务,表扬和肯定她,她需要关爱,老 师就多看看她;想引起同学注意,同学多邀她参加集体活动。二是,创造 机会,满足她的表现欲,并且让她见识那些虽然在生理上也有缺陷但学业 优秀,思想品德好,为人处事受人欢迎的阳光型同学。使她从感官到心理 有所触动。不拘形式的肯定和鼓励的心理暗示,跟其监护人和改嫁的母亲
的嘲笑也在增多,幼小的心已开始烦躁,她在压抑和郁结状态中成长, 五 岁时父母离婚,随父亲生活,六岁时父亲去世,之后随祖父母和叔叔生活, 在缺少父爱和母爱的家庭中,吃喝穿戴、喜怒哀乐、待人接物都与别的孩 子不同, 她没有玩伴和朋友,她孤独无人关注,因而产生了心理落差,所 以总想无事找事,弄出点动静,一引起同学和老师的关注。 长期的生活环境使菁菁产生异样的心理状态,菁菁身上的问题,都源 于父母离异、家庭的变迁,早期教育缺失。她的问题是心理问题是“心病”, 幼儿期对发生在身边的事、对出现身边的人及学习娱乐交友等细小问题缺 乏正确引导 ,造成了她的苦乐观等思想意识上的偏差 ,而这些偏差都是 长期从细微处累积起来,进而演变到心理不适、心理变异、心理障碍最后 到行为诡异。这实际上是 “蝴蝶效应”原理的体现了。 找到了菁菁的病因后,教育就可对症下药。是“蝴蝶效应”原理引发 了她问题症结,于是尝试用反弹琵琶法,即在日常生活中不性急,大处着 眼,小处着手寻找合适的和科学的方法去教育和矫治,从两方面入手,一 是在学校,与该生任课老师达成共识,找同班的同学配合,让老师在课堂 授课时有意讲些与菁菁相关并且她为之自豪的事,让同学发出羡慕的感叹 声;班主任在鼓励的前提下寻找到她要想表现的目的所在,给与回应,如, 有意安排她去干容易干得好的班级事务,表扬和肯定她,她需要关爱,老 师就多看看她;想引起同学注意,同学多邀她参加集体活动 。二是,创造 机会,满足她的表现欲,并且让她见识那些虽然在生理上也有缺陷但学业 优秀,思想品德好,为人处事受人欢迎的阳光型同学。使她从感官到心理 有所触动。不拘形式的肯定和鼓励的心理暗示,跟其监护人和改嫁的母亲
沟通,使教育计划和步骤得到了有效的实施 系列的教育措施步步推进,科学的方式方法合理运用,很好的家 校教育的契合点:对菁菁的教育奏效了,她脸上出现了少有的笑容,她再 也没有了恶作剧的捣乱情状了。 感悟一:对菁菁类问题学生的教育,不能简单用道德说教,也不能只 用纪律震慑,更不能轻易断定是心理疾病,消极的把他们推给心理医生了 事,教育者要用心灵之眼去观察,发现学生心上那扇窗,运用积极心理学 知识和原理把那窗打开并让菁菁们心灵之眼睁开,这只眼睛便睁开了,那 么美妙的事物将会在菁菁们眼里不断闪现,就能洞察到世上最重要东西。 感悟二:所有的教育都需通过对象个体自身的内化来实现。外因是条 件,内因是根据。没有内化的教育是无效劳动。随着内化的点点积累,自 信也逐步提升,“我在进步”“我能行”就能通过学生自我教育得到发展 以达到人格的完善。美国教育家梅克教授说:“没有残疾的孩子,只有残 疾的教育。”她说得这样肯定是因为她确信,每一个生命都有特殊的潜能, 而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开掘每一个孩子的创造力,这是作为教育者的责任所 在。这不只是教育者的理想追求,而是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积极努力发 现孩子的长处,激发的是孩子的自信;而专门注视孩子的短处,激发的是 孩子的自卑。哪怕是那些被现行教育的公认标准认为是智力水平最低的孩 子,实际上也有特殊才能,这是人所拥有的天赋,而我们今天的教育,往 往把这种最应该重视的东西忽略了一—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反思 吗?
沟通,使教育计划和步骤得到了有效的实施。 一系列的教育措施步步推进,科学的方式方法合理运用,很好的家 校教育的契合点:对菁菁的教育奏效了,她脸上出现了少有的笑容,她再 也没有了恶作剧的捣乱情状了。 感悟一:对菁菁类问题学生的教育,不能简单用道德说教,也不能只 用纪律震慑,更不能轻易断定是心理疾病,消极的把他们推给心理医生了 事,教育者要用心灵之眼去观察,发现学生心上那扇窗,运用积极心理学 知识和原理 把那窗打开并让菁菁们心灵之眼睁开,这只眼睛便睁开了,那 么美妙的事物将会在菁菁们眼里不断闪现,就能洞察到世上最重要东西。 感悟二:所有的教育都需通过对象个体自身的内化来实现。外因是条 件,内因是根据。没有内化的教育是无效劳动。随着内化的点点积累,自 信也逐步提升,“我在进步”“我能行”就能通过学生自我教育得到发展 以达到人格的完善。 美国教育家梅克教授说:“没有残疾的孩子,只有残 疾的教育。”她说得这样肯定是因为她确信,每一个生命都有特殊的潜能, 而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开掘每一个孩子的创造力,这是作为教育者的责任所 在。这不只是教育者的理想追求,而是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积极努力发 现孩子的长处,激发的是孩子的自信;而专门注视孩子的短处,激发的是 孩子的自卑。哪怕是那些被现行教育的公认标准认为是智力水平最低的孩 子,实际上也有特殊才能,这是人所拥有的天赋,而我们今天的教育,往 往把这种最应该重视的东西忽略了----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反思 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