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目标 1、能说出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激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 自豪感 2、能讲清消息、通讯的特点和一些基本常识 3、能分析简洁、生动、准确的新闻语言 4、会写消息 5、会网上搜索、查找相关资料,能在网上读写交流 6、掌握采访技巧,能开展简单的采访活动 三个太阳 备课初稿 备课组讨论执教者记录 学习目标 1、能说出通讯的特点 2、能运用文体知识分析文章内容,说出在 南极人身上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 、能通过具体的语句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1、通讯的特点 2、南极精神 教学难点 表现南极精神的方法 2、语言特点的分析 四、教学设计 要表现一种精神,作者对环境的描写 定非常重视,因为环境越险恶,就越能表现 人的品质,所以本文的教学切入点就在于尽 可能渲染南极的恶劣条件。教学时,可以播 放有关南极的电视资料片,通过形象的画面 让学生对南极有更清晰的了解。本文教学的 关键点在于运用精读文本的方法分析科考 队员在南极的表现,从而感悟南极精神,领 会“三个太阳”的含义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通讯的特点 2、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学生课前学习 1、查阅资料 2、掌握字词
1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目标 1、能说出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激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 自豪感 2、能讲清消息、通讯的特点和一些基本常识 3、能分析简洁、生动、准确的新闻语言 4、会写消息 5、会网上搜索、查找相关资料,能在网上读写交流 6、掌握采访技巧,能开展简单的采访活动 三个太阳 备课初稿 备课组讨论 执教者记录 一、学习目标 1、能说出通讯的特点 2、能运用文体知识分析文章内容,说出在 南极人身上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 3、能通过具体的语句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二、教学重点 1、通讯的特点 2、南极精神 三、教学难点 1、表现南极精神的方法 2、语言特点的分析 四、教学设计 要表现一种精神,作者对环境的描写一 定非常重视,因为环境越险恶,就越能表现 人的品质,所以本文的教学切入点就在于尽 可能渲染南极的恶劣条件。教学时,可以播 放有关南极的电视资料片,通过形象的画面 让学生对南极有更清晰的了解。本文教学的 关键点在于运用精读文本的方法分析科考 队员在南极的表现,从而感悟南极精神,领 会“三个太阳”的含义。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1、 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通讯的特点 2、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学生课前学习: 1、查阅资料 2、掌握字词
第一教时 第一板块:课堂交流 1、关于通讯 通讯是广义的新闻,一般是记叙文,用叙述、 描写等多种方法报道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或事件。 通讯有三大特点:材料的典型性。它允许作者有 较充裕的时间搜集材料,从而选择更典型的事例 更全面深入的反映事物的本质:报道的真实性 它必须内容真实,不虚构,不夸张:表达方式的 多样性。它同时可以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 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把事实报道得更加生动形 象。通讯是报刊宣传的基本题材之一,通讯的类 型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文艺通 讯等: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 2、关于字词 (1)给加点生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字 巨古( 钦佩 ) 船舷( 踮脚 混沌 暴虐( 铠甲( 抿住( 剔透( 翩跹( 蓦地 紧蹙( 俯瞰 惊心动魄 蹒跚 呕心沥血( (2)理解词义 钦佩:敬重佩服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外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周折:事情进程曲折,不顺利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真挚:真诚恳切 寡言:很少说话,不爱说话。寡,少。 混沌:文中形容模糊一团的景象。 暴虐:凶恶残酷。 剔透:通彻透明。 木然:形容一时痴呆不知所措的样子。 莽莽:形容辽阔,无边无际。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心地:内心。 第二板块观感影视资料 《南极》 观看要求: 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南极恶劣的气候条件
2 第一教时 第一板块:课堂交流 1、关于通讯 通讯是广义的新闻,一般是记叙文,用叙述、 描写等多种方法报道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或事件。 通讯有三大特点:材料的典型性。它允许作者有 较充裕的时间搜集材料,从而选择更典型的事例, 更全面深入的反映事物的本质;报道的真实性。 它必须内容真实,不虚构,不夸张;表达方式的 多样性。它同时可以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 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把事实报道得更加生动形 象。通讯是报刊宣传的基本题材之一,通讯的类 型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文艺通 讯等;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 2、关于字词 (1)给加点生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字 亘 古 ( ) 钦 佩 ( ) 船舷( ) 真 挚 ( ) 踮 脚 ( ) 混沌( ) 暴 虐 ( ) 吞 噬 ( ) 铠甲( ) 抿 住 ( ) 伫 立 ( ) 剔透( ) 翩 跹 ( ) 蓦 地 ( ) 紧蹙( ) 粗 犷 ( ) 俯 瞰 ( ) 惊心动魄( ) 步 履 ( ) 蹒 跚 ( ) 呕心沥血( ) (2)理解词义: 钦佩:敬重佩服。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外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周折:事情进程曲折,不顺利。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真挚:真诚恳切。 寡言:很少说话,不爱说话。 寡,少。 混沌:文中形容模糊一团的景象。 暴虐:凶恶残酷。 剔透:通彻透明。 木然:形容一时痴呆不知所措的样子。 莽莽:形容辽阔,无边无际。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心地:内心。 第二板块 观感影视资料 《南极》 观看要求: 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南极恶劣的气候条件
(字数不限) 2、用简要的语言说说在这样的条件下人将 怎样生活? 观后交流 师生点 第三板块阅读文本 阅读要求 1、找出文中描写南极恶劣环境的语句,说 说这样写的作用。 2、文中写了哪些人?主要写的是谁?他们 各具什么特点?在这些人身上你发现了 什么? 讨论归纳 描写环境的语句 1、茫茫雪原组成一个纯洁、宁静的世界 万年冰山仿佛凝固着这亘古不变的天地 (P170) 2、海上巨浪翻滚,空中雪粒横飞,整个乔 治岛混沌一片。(P173) 3、暴虐的狂风像是一头妖怪,咬牙切齿 要把长城站、乔治岛撕碎、吞噬。(P173) 4、而外衣却冻得像坚硬的铠甲。(P173) 作用:为表现人物的品质作铺垫。 课后学习 完成阅读要求的第二题 第二教时 第一板块学习交流 文中所写人物:一群我国南极科考队员。具 体有: 考察队队长,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作风凌 厉,沉默寡言但内心似火。 测绘工程师,聪明有智慧,不怕苦不怕累。 地球物理研究生,以苦为乐。 开驳船又兼长城站邮局“局长”,既以事业 为重,又有骨肉亲情。 女画家。主要写了女画家。执着,不忘使命, 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发现: 第二板块精读课文 精读要求 1、写人离不开写事,认真阅读文本,找出 文中所写的典型事件并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事件的主要内容
3 (字数不限) 2、用简要的语言说说在这样的条件下人将 怎样生活? 观后交流 (师生点评) 第三板块 阅读文本 阅读要求: 1、找出文中描写南极恶劣环境的语句,说 一说这样写的作用。 2、文中写了哪些人?主要写的是谁?他们 各具什么特点?在这些人身上你发现了 什么? 讨论归纳: 描写环境的语句 1、茫茫雪原组成一个纯洁、宁静的世界; 万年冰山仿佛凝固着这亘古不变的天地。 (P170) 2、海上巨浪翻滚,空中雪粒横飞,整个乔 治岛混沌一片。(P173) 3、暴虐的狂风像是一头妖怪,咬牙切齿, 要把长城站、乔治岛撕碎、吞噬。(P173) 4、而外衣却冻得像坚硬的铠甲。(P173) 作用:为表现人物的品质作铺垫。 课后学习 完成阅读要求的第二题 第二教时 第一板块 学习交流 文中所写人物:一群我国南极科考队员。具 体有: 考察队队长,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作风凌 厉,沉默寡言但内心似火。 测绘工程师,聪明有智慧,不怕苦不怕累。 地球物理研究生,以苦为乐。 开驳船又兼长城站邮局“局长”,既以事业 为重,又有骨肉亲情。 女画家。主要写了女画家。执着,不忘使命, 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发现: 第二板块 精读课文 精读要求: 1、写人离不开写事,认真阅读文本,找出 文中所写的典型事件并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事件的主要内容
2、想一想,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些事件?在 这些材料的组合上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按要求阅读。 交流讨论 主要事件: 1、极力争取去南极 2、途中投放漂流瓶 3、踏上南极与大家一起修码头 4、暴风雪中卸货物 5、长城站里过生日 6、长城站后山感怀 7、油罐山上画长城站全貌 8、凝神精思画壁画 9、考察队员论壁画 这些事件的作用 表现我国南极考察队员为祖国、为事业 艰苦卓绝奋斗的精神,赞颂我国科学工作者 的民族气概和非凡的胆略 文章以女画家赴南极体验生活的全过 程为线索,通过女画家的切身感受将南极战 斗生活中的一幕幕特写镜头组合有序地展 现在读者面前,从而表现中国科学工作者的 献身精神和民族气概。 课后学习 1、找出一二处你认为最精彩的描写部分 并说明理由 2、找出一二处你认为用得比较好的语言 并作简要分析 第三教时 第一板块精彩描写赏析 示例:P55-P59 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表现 了女画家为画好壁画所付出的艰苦努力 学生交流学习体会 第二板块精彩语言赏析 示例:1、“神了!她不晕船,像老水手一样, 点都不晕,还常常跑到前甲板,看那惊心动魄的 巨浪。”表现了女画家内心的激动和不平静。 2、“四周一层层雪浪好似大海奔腾不停的波涛, 座座山丘犹如晶莹剔透的龙宫宝殿,一条条雪 墙像是翩跹起舞的银龙”,先写层层雪浪似大海 波涛,由于风吹雪飞,所以产生“奔腾不停”的 感觉:再写座座山丘如龙宫宝殿,由于冰山闪亮 透明,所以产生“晶莹剔透”的视觉效果:继写
4 2、想一想,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些事件?在 这些材料的组合上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按要求阅读。 交流讨论: 主要事件: 1、 极力争取去南极 2、 途中投放漂流瓶 3、踏上南极与大家一起修码头 4、暴风雪中卸货物 5、长城站里过生日 6、长城站后山感怀 7、油罐山上画长城站全貌 8、凝神精思画壁画 9、考察队员论壁画 这些事件的作用: 表现我国南极考察队员为祖国、为事业 艰苦卓绝奋斗的精神,赞颂我国科学工作者 的民族气概和非凡的胆略。 文章以女画家赴南极体验生活的全过 程为线索,通过女画家的切身感受将南极战 斗生活中的一幕幕特写镜头组合有序地展 现在读者面前,从而表现中国科学工作者的 献身精神和民族气概。 课后学习 1、 找出一二处你认为最精彩的描写部分 并说明理由 2、 找出一二处你认为用得比较好的语言 并作简要分析 第三教时 第一板块 精彩描写赏析 示例:P55-P59 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表现 了女画家为画好壁画所付出的艰苦努力。 学生交流学习体会 第二板块 精彩语言赏析 示例:1、“神了!她不晕船,像老水手一样,一 点都不晕,还常常跑到前甲板,看那惊心动魄的 巨浪。”表现了女画家内心的激动和不平静。 2、“四周一层层雪浪好似大海奔腾不停的波涛, 一座座山丘犹如晶莹剔透的龙宫宝殿,一条条雪 墙像是翩跹起舞的银龙”,先写层层雪浪似大海 波涛,由于风吹雪飞,所以产生“奔腾不停”的 感觉;再写座座山丘如龙宫宝殿,由于冰山闪亮 透明,所以产生“晶莹剔透”的视觉效果;继写
条条雪墙如银龙,由于冷硬的风的猛刮劲蚀,所 以造成“翩跹起舞”的印象。这一幅幅南极冰山 雪海的瑰奇壮观图,同雕塑般仁立的女画家融为 体,构成了人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绝妙景致 拟人、反问的运用,以及记叙、描写、抒情、议 论的综合运用,都使文章或生动形象,或情满行 间,或深化中心,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第三板块问题讨论 1、你认为文中所指的“南极精神”是一种什么精 2、你是如何理解壁画中三个太阳的含义 没有标准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作业:女画家来到南极后曾将一个漂流瓶投进大 海。请你展开想象,以这个情节为开头创作一个 故事 附有关南极的资料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孤立的大陆:周围被 片茫茫的海洋所包围,距离最近的南美洲950千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最温暖的 沿海地区平均温度-17C-20C左右,最寒冷的内 陆地区平均温度-30C-55C左右。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陆: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风最大的大陆、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河流最少的大陆
5 条条雪墙如银龙,由于冷硬的风的猛刮劲蚀,所 以造成“翩跹起舞”的印象。这一幅幅南极冰山 雪海的瑰奇壮观图,同雕塑般仁立的女画家融为 一体,构成了人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绝妙景致。 拟人、反问的运用,以及记叙、描写、抒情、议 论的综合运用,都使文章或生动形象,或情满行 间,或深化中心,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第三板块 问题讨论 1、 你认为文中所指的“南极精神”是一种什么精 神? 2、你是如何理解壁画中三个太阳的含义 的? 没有标准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作业:女画家来到南极后曾将一个漂流瓶投进大 海。请你展开想象,以这个情节为开头创作一个 故事。 附有关南极的资料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孤立的大陆:周围被一 片茫茫的海洋所包围,距离最近的南美洲 950 千 米。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最温暖的 沿海地区平均温度-17C—20C 左右,最寒冷的内 陆地区平均温度-30C—55C 左右。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陆: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风最大的大陆、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河流最少的大陆
二十二新闻两篇 备课初稿 备课组讨论执教者记录 、学习目标 能说出新闻的特点 2、能概括文中记叙的事件 3、能分析消息的语言特点 、学习重点 1、内容的概括 2、语言的特点 、学习难点 能找出记叙中穿插的议论的句子并说明其作 四、教学设计 精讲第一篇,迁移训练第二篇。安排三教时 课前学习 1、查阅资料,了解新闻的特点 2、阅读第一篇页下注,了解时代背景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第一板块 交流课前学习情况 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 通讯、特写等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本文 是指消息。消息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信 息的一种新闻体裁。 新闻报道要求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言简意 明,以事实说话。这又决定了新闻语言和结构方 面的特点。 新闻结构,包括标题(有的还有副标题)、导语 主体、背景和结语等部分,标题、导语和主体是 篇新闻通常不可少的三部分 新闻语言要准确、简明,这是由新闻的真实 性和简明性的特点决定的。 阅读消息,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 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 结果。还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部分,即标题(有的 还有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是
6 二十二 新闻两篇 备课初稿 备课组讨论 执教者记录 一、学习目标 1、能说出新闻的特点 2、能概括文中记叙的事件 3、能分析消息的语言特点 二、学习重点 1、内容的概括 2、语言的特点 三、学习难点 能找出记叙中穿插的议论的句子并说明其作 用 四、教学设计 精讲第一篇,迁移训练第二篇。安排三教时 课前学习 1、查阅资料,了解新闻的特点 2、阅读第一篇页下注,了解时代背景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第一板块 交流课前学习情况 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 通讯、特写等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本文 是指消息。消息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信 息的一种新闻体裁。 新闻报道要求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言简意 明,以事实说话。这又决定了新闻语言和结构方 面的特点。 新闻结构,包括标题(有的还有副标题)、导语、 主体、背景和结语等部分,标题、导语和主体是 一篇新闻通常不可少的三部分。 新闻语言要准确、简明,这是由新闻的真实 性和简明性的特点决定的。 阅读消息,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 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 结果。还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部分,即标题(有的 还有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是
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消 息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 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 释: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第二板块 讲读课文第一篇 布置阅读任务 1、找出文章的导语部分 2、分析主体部分的层次,说一说作者这样安排层 次的理由 3、找出文章中的准确的用语,说出其中的道理 学生根据任务阅读课文 交流讨论 本文按消息的结构特点来写,标题、导语、主 体,层次清楚,堪称典范。全文可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句),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 这一部分是导语,以高度概括的语言,报道了渡 江战役的情况,气势壮阔,语言精练,激动人心。 这部分以"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来点题,概述渡江 的区域范围,先给读者一个总的印象。 第二部分(从"20日夜起"到文末),详述三路大 军渡江战斗的经过,指出我军渡江胜利的重大意 义 这是主体部分,以具体的时间、地点、人数 说明我军兵分三路渡江的情况,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24小时内即已渡过 30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渡 江人第二层(从"21日下午5时起”到不起丝毫 作用"),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 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 巩固的"到文末),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这则新闻的主体部分详细叙述了三路大军在 长达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渡江战斗的经过。按事 件发生的先后,先写中路军"首先突破"敌阵。接着 详述西路军所向披靡、锐不可当,有力地表现了 我军克敌制胜的强大威力。在叙事中插入议论, (此种情况,……有很大关系)扼要地分析了敌 我双方士气悬殊的情况,指出了渡江战役迅速取 得胜利的原因,增强了新闻的思想性。议论之后, 详细叙述了东路军的强大攻势和辉煌战果:"歼灭 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 县的广大地区","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揭露
7 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消 息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 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 释;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第二板块 讲读课文第一篇 布置阅读任务 1、找出文章的导语部分 2、分析主体部分的层次,说一说作者这样安排层 次的理由 3、找出文章中的准确的用语,说出其中的道理 学生根据任务阅读课文 交流讨论 本文按消息的结构特点来写,标题、导语、主 体,层次清楚,堪称典范。全文可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 1、2 句),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 这一部分是导语,以高度概括的语言,报道了渡 江战役的情况,气势壮阔,语言精练,激动人心。 这部分以"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来点题,概述渡江 的区域范围,先给读者一个总的印象。 第二部分(从"20 日夜起"到文末),详述三路大 军渡江战斗的经过,指出我军渡江胜利的重大意 义。 这是主体部分,以具体的时间、地点、人数 说明我军兵分三路渡江的情况,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20 日夜起"到"24 小时内即已渡过 30 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渡 江人第二层(从"21日下午5时起"到"不起丝毫 作用"),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 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 巩固的"到文末),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这则新闻的主体部分详细叙述了三路大军在 长达 l 000 余华里的战线上渡江战斗的经过。按事 件发生的先后,先写中路军"首先突破"敌阵。接着 详述西路军所向披靡、锐不可当,有力地表现了 我军克敌制胜的强大威力。在叙事中插入议论, (此种情况,……有很大关系)扼要地分析了敌 我双方士气悬殊的情况,指出了渡江战役迅速取 得胜利的原因,增强了新闻的思想性。议论之后, 详细叙述了东路军的强大攻势和辉煌战果:"歼灭 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 县的广大地区","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揭露
敌人不堪一击的腐朽本质 本文除按时间顺序外,也按事件本身的特点 安排结构顺序。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敌人的抵抗, 均甚微弱,东路军所遇之抵抗却较为顽强,所以 中路西路放在一起先写,东路后写。而中路军渡 江行动在前,西路军在后,况且新华社前已有关 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代即可转入下 文。因此先写中路军,后写西路军 这篇新闻真实地报道了我军渡江战况,宣告 了解放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国民党反动政府 已面临彻底崩溃。 详略得当,写法有同有异,是这篇新闻的主 要特点 主体部分分写三路大军渡江作战的情况,都 交代了时间、地点、战况,而又写得有详有略 中路军写得简略,西路军写得较详,除具有中路 军所记的内容外,还记叙了我军占领南岸广大地 区、进军方向以及敌军溃退的情节,分析了我军 胜利的原因。东路军写得更详细,叙述战况基本 上与西路军相同,同时强调了我军所取得的重大 战果和这一战役胜利的重要意义。 措词准确,简洁有力,也是本文的一个特点 交代时间、地点、人数都确凿有据。对整个 事件的叙述,措词十分准确,如叙述东路军的战 果,对抵抗之敌,用"歼灭及击溃",对地区和要塞 分别说"占领"和"控制":对长江是"封锁",对铁路 线则用"切断"。用词准确还表现在对概念作适当限 制上。如说西路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而东路 军所遇之抵抗则"较为顽强"”,这就非常确切地表现 了敌我双方较量的程度,既不一味夸大自己,也 不一味贬抑敌人,而是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 这篇文章的语言简明扼要,例如“此处敌军抵 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 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 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控制江阴要塞, 封锁长江”,“整天激战”概述了战斗的艰巨,表 现了我军的英勇无畏:“歼灭及击溃”表现敌军敌 军失败之大,“歼灭”指全部被消灭,“击溃”指 敌军已完全丧失了战斗力;“占领”“控制”指我 军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课后练习 用分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方法 分析《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文
8 敌人不堪一击的腐朽本质。 本文除按时间顺序外,也按事件本身的特点 安排结构顺序。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敌人的抵抗, 均甚微弱,东路军所遇之抵抗却较为顽强,所以 中路\西路放在一起先写,东路后写。而中路军渡 江行动在前,西路军在后,况且新华社前已有关 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代即可转入下 文。因此先写中路军,后写西路军。 这篇新闻真实地报道了我军渡江战况,宣告 了解放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国民党反动政府 已面临彻底崩溃。 详略得当,写法有同有异,是这篇新闻的主 要特点。 主体部分分写三路大军渡江作战的情况,都 交代了时间、地点、战况,而又写得有详有略。 中路军写得简略,西路军写得较详,除具有中路 军所记的内容外,还记叙了我军占领南岸广大地 区、进军方向以及敌军溃退的情节,分析了我军 胜利的原因。东路军写得更详细,叙述战况基本 上与西路军相同,同时强调了我军所取得的重大 战果和这一战役胜利的重要意义。 措词准确,简洁有力,也是本文的一个特点。 交代时间、地点、人数都确凿有据。对整个 事件的叙述,措词十分准确,如叙述东路军的战 果,对抵抗之敌,用"歼灭及击溃",对地区和要塞 分别说"占领"和"控制";对长江是"封锁",对铁路 线则用"切断"。用词准确还表现在对概念作适当限 制上。如说西路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而东路 军所遇之抵抗则"较为顽强",这就非常确切地表现 了敌我双方较量的程度,既不一味夸大自己,也 不一味贬抑敌人,而是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 这篇文章的语言简明扼要,例如“此处敌军抵 抗较为顽强,然在 21 日下午至 22 日下午的整天 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 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控制江阴要塞, 封锁长江”,“整天激战”概述了战斗的艰巨,表 现了我军的英勇无畏;“歼灭及击溃”表现敌军敌 军失败之大,“歼灭”指全部被消灭,“击溃”指 敌军已完全丧失了战斗力;“占领”“控制”指我 军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课后练习 用分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方法, 分析《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一 文
具体完成下面问题 1、文章的导语是什么?和第一篇比较,本文在导 语的叙述上有什么特点? 2、本文在主体部分具体叙述了哪些内容?和第 篇比较,本文主体部分的特点是什么? 第二教时 第一板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课后完成的两个问题,教 师巡视参与。 第二板块 集体交流小组讨论情况 1、本文的导语是1-5小节,它点明了香港回 归祖国及其重大意义。和第一则新闻相比,第 则新闻的导语,是一般的写法,以高度概括的语 言报道渡江的情况,把主要事件叙述清楚:第二 则新闻的导语,写法则不同一般,不仅篇幅较长, 而且有较多议论。 、主体部分是第6至25段:具体叙述交接 仪式举行的全过程。 这部分可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层(第6、7段),点出交接仪式正式开始 的时间,介绍中英双方出席交接仪式的主要官员。 第二层(第8至10段,概述查尔斯王子的讲 话 第三层(第11至15段),特写降旗、升旗仪式 第四层(第16至23段),详述江泽民主席的讲 第五层(第24、25段),扼要交代两国领导人 握手合影和交接仪式结束的时间。 主体部分根据事件发生的先后,按照时间顺 序,有条理地叙述了交接仪式的进程。具体写交 接仪式时突出了三个内容,三个内容之中又用浓 墨写了降旗、升旗仪式,着重传达了江泽民主席 的讲话,疏密有致,详略得当。和第一则新闻相 比,相同点是:都以时间为序组织材料,重点部 分详写。 本文与第一则不同的是加了一个结语,交代了 出席交接仪式的其他人员及进行采访报道的各国 记者的人数。 课后学习 1、找出本文的议论性句子并说明其作用
9 具体完成下面问题: 1、文章的导语是什么?和第一篇比较,本文在导 语的叙述上有什么特点? 2、本文在主体部分具体叙述了哪些内容?和第 一篇比较,本文主体部分的特点是什么? 第二教时 第一板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课后完成的两个问题,教 师巡视参与。 第二板块 集体交流小组讨论情况 1、本文的导语是 1-5 小节,它点明了香港回 归祖国及其重大意义。和第一则新闻相比,第一 则新闻的导语,是一般的写法,以高度概括的语 言报道渡江的情况,把主要事件叙述清楚;第二 则新闻的导语,写法则不同一般,不仅篇幅较长, 而且有较多议论。 2、主体部分是第 6 至 25 段:具体叙述交接 仪式举行的全过程。 这部分可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层(第 6、7 段),点出交接仪式正式开始 的时间,介绍中英双方出席交接仪式的主要官员。 第二层(第 8 至 10 段),概述查尔斯王子的讲 话。 第三层(第 11 至 15 段),特写降旗、升旗仪式。 第四层(第 16 至 23 段),详述江泽民主席的讲 话。 第五层(第 24、25 段),扼要交代两国领导人 握手合影和交接仪式结束的时间。 主体部分根据事件发生的先后,按照时间顺 序,有条理地叙述了交接仪式的进程。具体写交 接仪式时突出了三个内容,三个内容之中又用浓 墨写了降旗、升旗仪式,着重传达了江泽民主席 的讲话,疏密有致,详略得当。和第一则新闻相 比,相同点是:都以时间为序组织材料,重点部 分详写。 本文与第一则不同的是加了一个结语,交代了 出席交接仪式的其他人员及进行采访报道的各国 记者的人数。 课后学习 1、找出本文的议论性句子并说明其作用
2、找出本文你认为最准确的用语并作简要的分 析 第三教时 第一板块 小组交流课后学习情况,教师参与交流 第二板块 集体讨论 1、示例:如第3段中的评论“这是中华民族 长久期盼的一个瞬间,这是永载世界史册的一个 瞬间”,深刻揭示了香港回归的重大意义。又如第 12段中,“随着‘米字旗’的降下,英国在香港 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这样的评论,表 明中国人民任人宰割、受人欺侮的时代已经一去 不复返了,抒发了作者抑制不住的民族自豪感。 这些在叙述的基础上作出的点睛式的评论,感情 强烈,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从而增强了新 闻的感染力。 2、示例:①有些词语富有高度的概括力。如 百年沧桑”“举世瞩目”“新闻媒体”等。②有 些语言富有很强的表现力。如:“隆重”“肃立”“庄 严”“肃穆”“经久不息的掌声”“雷鸣般的掌声” “长时间的热烈掌声”,准确、简明地渲染了交接 仪式的气氛。又如:“缓缓降落”“徐徐升起”,“缓 缓”“徐徐”是同义词,但是在文中具有鲜明的感 情色彩,各得其所,不可互换。③避免用语重复。 如:导语中和主体里都引述了江泽民主席的讲话, 但作者努力避免了前后语言的重复,读起来显得 干净利落。④文中用了一系列准确表达时间的语 言:“…午夜至……凌晨”“23时42分”“7月 日零点整”“凌晨零时12分”,等等。从这些准确 表达时间的语言,我们亦可体会到政权交接仪式 的“隆重”。 迁移阅读训练 本报釜山10月13日电熊熊燃烧了16天的第十四 届亚运会圣火,明晚将在釜山社稷体育场缓缓熄灭。在闭 幕式这一天,亚运会还将产生7枚金牌。在点燃崭新希望 的闭幕式之前,还有两场重量级的决战值得期待一一中国 男女篮球队将势不可挡地捍卫亚洲篮坛霸主的尊严 9月29日开幕的釜山亚运会,是亚奥理事会44个成 员大团圆的盛会。经过16天精彩激烈的比赛,决出33 个大项419个小项的冠军后,新世纪第一次亚洲体坛盛会 将于明天闭幕。专程赶来的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将出席闭 幕式。在以“还乡”为主题的闭幕式演出中,4500多名
10 2、找出本文你认为最准确的用语并作简要的分 析。 第三教时 第一板块 小组交流课后学习情况,教师参与交流 第二板块 集体讨论 1、示例:如第 3 段中的评论“这是中华民族 长久期盼的一个瞬间,这是永载世界史册的一个 瞬间”,深刻揭示了香港回归的重大意义。又如第 12 段中,“随着‘米字旗’的降下,英国在香港一 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这样的评论,表 明中国人民任人宰割、受人欺侮的时代已经一去 不复返了,抒发了作者抑制不住的民族自豪感。 这些在叙述的基础上作出的点睛式的评论,感情 强烈,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从而增强了新 闻的感染力。 2、示例:①有些词语富有高度的概括力。如 “百年沧桑”“举世瞩目”“新闻媒体”等。②有 些语言富有很强的表现力。如:“隆重”“肃立”“庄 严”“肃穆”“经久不息的掌声”“雷鸣般的掌声” “长时间的热烈掌声”,准确、简明地渲染了交接 仪式的气氛。又如:“缓缓降落”“徐徐升起”,“缓 缓”“徐徐”是同义词,但是在文中具有鲜明的感 情色彩,各得其所,不可互换。③避免用语重复。 如:导语中和主体里都引述了江泽民主席的讲话, 但作者努力避免了前后语言的重复,读起来显得 干净利落。④文中用了一系列准确表达时间的语 言:“……午夜至……凌晨”“23 时 42 分”“7 月 1 日零点整”“凌晨零时 12 分”,等等。从这些准确 表达时间的语言,我们亦可体会到政权交接仪式 的“隆重”。 迁移阅读训练 本报釜山 10 月 13 日电 熊熊燃烧了 16 天的第十四 届亚运会圣火,明晚将在釜山社稷体育场缓缓熄灭。在闭 幕式这一天,亚运会还将产生 7 枚金牌。在点燃崭新希望 的闭幕式之前,还有两场重量级的决战值得期待——中国 男女篮球队将势不可挡地捍卫亚洲篮坛霸主的尊严。 9 月 29 日开幕的釜山亚运会,是亚奥理事会 44 个成 员大团圆的盛会。经过 16 天精彩激烈的比赛,决出 33 个大项 419 个小项的冠军后,新世纪第一次亚洲体坛盛会 将于明天闭幕。专程赶来的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将出席闭 幕式。在以“还乡”为主题的闭幕式演出中,4500 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