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
理 论 力 学
绪论 一、力学概论 般力学受力作用的物体宏观的机械运动 团体力学力作用后物体的变形、内部组织的变化及 由此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理论力学物体机械运动一般规律的科学 机械运动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包括静止) 二、内容 静力学物体的平衡规律,力的一般性质及其合成法则 运动学物体运动的几何性质,不考虑运动的原因 动力学物体的运动变化与其所受力之间的关系
一、力学概论 一般力学 固体力学 二、内容 受力作用的物体宏观的机械运动 力作用后物体的变形、内部组织的变化及 由此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物体机械运动一般规律的科学 静力学 机械运动 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包括静止) 理论力学 绪 论 物体的平衡规律,力的一般性质及其合成法则 运动学 动力学 物体运动的几何性质,不考虑运动的原因 物体的运动变化与其所受力之间的关系
三、任务(目的) 1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2打基础:思维、知识 四、方法 实际向质抽象、综合、归纳 建立力学模型 公理论体系 五、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任务(目的) 1.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四、方法 实际问题 2.打基础:思维、知识 抽象、综合、归纳 力学模型 理论体系 五、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篇静力学 内容1力系的等效变换 2力系的平衡 解释 1力系作用于物体的许多力的集合 2等效外效应相同的力或力系 3等效变换等效力系间的替代
第 一 篇 静 力 学 1.力系的等效变换 解释 1.力系 内容 2.力系的平衡 作用于物体的许多力的集合 2.等效 外效应相同的力或力系 3.等效变换 等效力系间的替代
第一章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受力图 内容 1力的基本概念及其演化 2受力图
第 一 章 静 力 学 的 基 本 概 念 受 力 图 1.力的基本概念及其演化 2.受力图 内容
51-1基本概念 力 1定义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 结果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或产生变形 2力的三要素 大小 方向 方位F 点 单位:N;KN 指向 3表示方法 矢量 F 作用线过点沿力方位的直线
2.力的三要素 点 单位:N;KN 3.表示方法 大小 方向 矢量 作用线 过点沿力方位的直线 方位 指向 一、力 §1-1 基本概念 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 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或产生变形 1.定义 结果 F F F
二、刚体 其内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物体 两种抽象 1忽略微小变形2刚化 三、平衡 物体相对于参照系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状态 平衡力系能使物体保持平衡状态的力系 平衡条件平衡力系所应满足的条件
二、刚体 其内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物体 1.忽略微小变形 三、平衡 两种抽象 2.刚化 物体相对于参照系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状态 平衡条件 平衡力系 能使物体保持平衡状态的力系 平衡力系所应满足的条件
§1-2静力学公理 公理1(二力平衡公理) 欲使作用于刚体上的两个力平衡的充分和必要 条件是:此二力必等值、反向、共线。 二力杆仅受二个力作用而平衡的构件 公理2(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在作用于刚体的任意力系上添加或减去任何平衡 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效应。 推论1(力的可传性)、证明 F=EEE 作用于刚体的力可沿 其作用线滑至任意一点, A A 而不改变它对刚体的效应 B
§1-2 静力学公理 公理1 欲使作用于刚体上的两个力平衡的充分和必要 条件是:此二力必等值、反向、共线。 二力杆 (二力平衡公理) 推论1 仅受二个力作用而平衡的构件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在作用于刚体的任意力系上添加或减去任何平衡 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效应。 作用于刚体的力可沿 其作用线滑至任意一点, 而不改变它对刚体的效应 (力的可传性) 证明 公理2 A B F1 F2 F3 F3 F2 F1 - = = ● ● A F1 ●
公理3(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于物体某一点的两个力的合力,亦作用于同 点上,其大小和方向可由这两个力所构成的平行四 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 F F A F F F 或 F 或
公理3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于物体某一点的两个力的合力,亦作用于同 一点上,其大小和方向可由这两个力所构成的平行四 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 或 或 A ● ● ● F1 F2 FR F1 F2 FR F1 F2 FR F2 F1
推论2(三力汇交定理) 当刚体受三个力作用而成平衡时,若其中任意两 个力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则其余一力的作用线亦必 交于同一点,且三个力的作用线在同一平面内。 证明 F F2=F1+F2
推论2 (三力汇交定理) 证明 当刚体受三个力作用而成平衡时,若其中任意两 个力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则其余一力的作用线亦必 交于同一点,且三个力的作用线在同一平面内。 C F2 F1 F3 F12 F12 F1 F2 = + ● F3 F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