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克己复礼 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孔子推崇的是周礼。 礼与仁的关系。礼的本质是仁,礼仪形式的最终目的 是实现对仁的追求。仁礼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仁是礼的内 在根据。 礼与孝的关系。孝悌是孔子学说中的一个伦理道德观 念,规定了一个人对父母、兄长所应具有的态度和行为要 求;也看作做人的一种天经地义的纲纪要求,又是一个人 “修身养性”、追求“仁”、实践“仁”的根本。 本课具体的思想内容: 克己:121 崇古:314、75 秩序:31、6·25、12、11道:162 正名:133 孝悌:1·2、28 报恩:1721 崇乐尚仁:1711、33
第二课 克己复礼 一、 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孔子推崇的是周礼。 礼与仁的关系。礼的本质是仁,礼仪形式的最终目的 是实现对仁的追求。仁礼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仁是礼的内 在根据。 礼与孝的关系。孝悌是孔子学说中的一个伦理道德观 念,规定了一个人对父母、兄长所应具有的态度和行为要 求;也看作做人的一种天经地义的纲纪要求,又是一个人 “修身养性”、追求“仁”、实践“仁”的根本。 二、本课具体的思想内容: 克己:12·1 崇古:3·14、7·5 秩序:3·1、6·25、12、11 道:16·2 正名:13·3 孝悌:1·2、2·8 报恩:17·21 崇乐尚仁:17·11、3·3
三、章节梳理 12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 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 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本章内容是克己。 【评析】“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 的主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 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 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里实际上包括两 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 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 心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
三、章节梳理 12·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 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 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本章内容是克己。 【评析】 “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 的主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 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 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里实际上包括两 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 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 心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
提问: 1、礼与仁的关系怎样? 2、实践“仁”的内容? 成语: 克己复礼:抑制自己的欲望,使言行都合乎礼。克, 约束、克制;复,回归
提问: 1、礼与仁的关系怎样? 2、实践“仁”的内容? 成语: 克己复礼:抑制自己的欲望,使言行都合乎礼。克, 约束、克制;复,回归
3·14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本章内容是崇古(推崇周礼) 评析】 孔子对夏商周的礼仪制度等有深入研究,他认为,历 史是不能割断的,后一个王朝对前一个王朝必然有承继, 有沿袭。遵从周礼,这是孔子的基本态度,但这不是绝对 的。在前面的篇章里,孔子就提出对夏、商、周的礼仪制 度都应有所损益。 提问: 1、孔子为什么要提出复周礼?(《五年高考》P192) 2、周礼的内容是什么?(《五年高考》P192)
3·14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本章内容是崇古(推崇周礼)。 【评析】 孔子对夏商周的礼仪制度等有深入研究,他认为,历 史是不能割断的,后一个王朝对前一个王朝必然有承继, 有沿袭。遵从周礼,这是孔子的基本态度,但这不是绝对 的。在前面的篇章里,孔子就提出对夏、商、周的礼仪制 度都应有所损益。 提问: 1、孔子为什么要提出复周礼?(《五年高考》P192) 2、周礼的内容是什么?(《五年高考》P192)
75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本章内容是崇古(推崇周礼)。 评析】 周公是中国古代的“圣人”之一,孔子自称他继承了 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来的道统,肩负着光大古代文化的 重任。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周公的崇敬和思念,也反映 了他对周礼的崇拜和拥护
7·5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本章内容是崇古(推崇周礼)。 【评析】 周公是中国古代的“圣人”之一,孔子自称他继承了 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来的道统,肩负着光大古代文化的 重任。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周公的崇敬和思念,也反映 了他对周礼的崇拜和拥护
3·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也!” 本章内容是秩序。 评析】春秋末期,奴隶制社会处于土崩瓦解、礼崩乐坏 的过程中,违犯周礼、犯上作乱的事情不断发生,这是封 建制代替奴隶制过程中的必然表现。季孙氏用八佾舞于庭 院,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件。对此,孔子表现出极大的 愤慨,“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句,反映了孔子对此事的基 本态度。 提问: 孔子想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秩序?(《五年高考》 P192) 成语 是可忍,孰不可忍:表示绝不容忍
3·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也!” 本章内容是秩序。 【评析】春秋末期,奴隶制社会处于土崩瓦解、礼崩乐坏 的过程中,违犯周礼、犯上作乱的事情不断发生,这是封 建制代替奴隶制过程中的必然表现。季孙氏用八佾舞于庭 院,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件。对此,孔子表现出极大的 愤慨,“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句,反映了孔子对此事的基 本态度。 提问: 孔子想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秩序?(《五年高考》 P192) 成语: 是可忍,孰不可忍:表示绝不容忍
6·25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本章内容是秩序。 评析】 孔子的思想中,周礼是根本不可更动的,从井田到刑 罚;从音乐到酒具,周礼规定的一切都是尽善尽美的,甚 至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这里,孔子概叹当今事物名不符 实,主张“正名”。尤其是孔子所讲,现今社会“君不君, 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这种状况,是不能让人容忍 的 提问: 孔子想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秩序?(《五年高考》 P192)
6·25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本章内容是秩序。 【评析】 孔子的思想中,周礼是根本不可更动的,从井田到刑 罚;从音乐到酒具,周礼规定的一切都是尽善尽美的,甚 至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这里,孔子概叹当今事物名不符 实,主张“正名”。尤其是孔子所讲,现今社会“君不君, 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这种状况,是不能让人容忍 的。 提问: 孔子想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秩序?(《五年高考》 P192)
16·2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 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 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 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本章内容是道(主张政治有道)。 评析】 “天下无道”指什么?孔子这里讲,一是周天子的大 权落入诸侯手中,二是诸侯国家的大权落入大夫和家臣手 中,三是老百姓议论政事。对于这种情况,孔子极感不满, 认为这种政权很快就会垮台。他希望回到“天下有道”的 那种时代去,政权就会稳定,百姓也相安无事。 提问 孔子认为,为政应坚守什么?
16·2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 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 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 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本章内容是道(主张政治有道)。 【评析】 “天下无道”指什么?孔子这里讲,一是周天子的大 权落入诸侯手中,二是诸侯国家的大权落入大夫和家臣手 中,三是老百姓议论政事。对于这种情况,孔子极感不满, 认为这种政权很快就会垮台。他希望回到“天下有道”的 那种时代去,政权就会稳定,百姓也相安无事。 提问: 孔子认为,为政应坚守什么?
133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 “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迁也!奚其 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 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 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 无所荷而已矣。” 本章内容是正名。 【评析】以上三章所讲的中心问题都是如何从政。前 两章讲当政者应当以身作则。要求百姓做的事情,当政者 首先要告诉百姓,使百姓能够搞清楚国家的政策,即孔子 所讲的引导百姓。但在这三章中讲得最重要的问题是“正 名”。“正名”是孔子“礼”的思想的组成部分。正名的 具体内容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只有“名正 才可以做到“言顺”,接下来的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13·3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 “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 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 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 则民无所错 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 无所苟而已矣。” 本章内容是正名。 【评析】以上三章所讲的中心问题都是如何从政。前 两章讲当政者应当以身作则。要求百姓做的事情,当政者 首先要告诉百姓,使百姓能够搞清楚国家的政策,即孔子 所讲的引导百姓。但在这三章中讲得最重要的问题是“正 名”。“正名”是孔子“礼”的思想的组成部分。正名的 具体内容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只有“名正” 才可以做到“言顺”,接下来的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提问: 孔子为何要提出“正名”?“正名”要建立怎样的社 会秩序? 成语: 名正言顺:形容做事名义正当而且理由充分,含有理直 气壮的意思 言必行,行必果:指说了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要办到。 手足无措:形容慌张的神情动作
提问: 孔子为何要提出“正名”?“正名”要建立怎样的社 会秩序? 成语: 名正言顺:形容做事名义正当而且理由充分,含有理直 气壮的意思。 言必行,行必果:指说了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要办到。 手足无措:形容慌张的神情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