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课程 教 案 课程编号:Z214005 总学时:48 周学时:3 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类 开课时间: 使用教材:《金融学》精编版(第三版)主编:黄达
货币金融学 课程 教 案 课程编号:Z214005 总学时:48 周学时:3 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类 开课时间: 使用教材:《金融学》精编版(第三版) 主编:黄达
授课教师姓名:刘艳梅 章节 第十二章 货币供给 课时 2 熟悉货币供给口径的划分 教 2.掌握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依据及意义。 学 3.掌握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和控制工具。 4.理解微观主体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4.熟悉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与国家财政联系的特点。 的 5.了解货币供给究竟是内生变量还是外生变量。 教学重点: 教学 1.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依据、意义及划分。 及 2.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和控制工具。 突出方法: 详解法、举例法、课堂图示、对比讲授、课堂讨论 教学难点: 教学 难点 1.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和控制工具。 2.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与国家财政联系的特点。 舞 突破方法: 举例法、详解法、课堂图示、对比讲授、课堂讨论
授课教师姓名:刘艳梅 章节 第十二章 货币供给 课时 2 教 学 目 的 1.熟悉货币供给口径的划分。 2.掌握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依据及意义。 3.掌握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和控制工具。 4.理解微观主体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4.熟悉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与国家财政联系的特点。 5.了解货币供给究竟是内生变量还是外生变量。 教学 重点 及 突出 方法 教学重点: 1.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依据、意义及划分。 2.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和控制工具。 突出方法: 详解法、举例法、课堂图示、对比讲授、课堂讨论 教学 难点 及 突破 方法 教学难点: 1.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和控制工具。 2.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与国家财政联系的特点。 突破方法: 举例法、详解法、课堂图示、对比讲授、课堂讨论
.2003-2008年中国货币层次概况 2.居民活期储蓄存款是否应计入狭义货币M1的问题 相关 3.案例:中国M2与GDP的比例为什么位居世界前列 内容 4.案例:美国公开市场业务运作 我国基准利率调整表 素材 6.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调整表 7.1996-2007年我因货币供应量M1和M2的目标值和实际值 教 本章的主题是对货币供给的分析,是与货币需求理论相对应的另一个侧 学 面。 设 对于常识性的知识可以简要介绍,而本章的难点问题将以指导课外文献阅 读、课堂讨论为主。 计 对于诸如货币供给究竞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变量及其对货币政策有效性 的影响这样有争议的问题,在介绍赞同与反对两方面观点以及各国实践的基础 上,让学生课外阅读相关文献,经过分析、归纳与总结得出自己的观点与结论。 教 一、货币供给及其口径 学 二、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 三、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内 容 研 一、 专题研讨任务九布置 的 案例:人民银行再调存款准备金率,抑制银行信贷资金过快增长 内 问题:2010年后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及其原因? 容 以上专题由第5组和第6组完成,并于第十五周上课前上传至“网教平台 的“研究性教学”的专题9中,并积极参与“课程答疑”中的论坛“专题9 的研讨,可提出问题,请求帮助等等
相关 内容 素材 1.2003-2008 年中国货币层次概况 2.居民活期储蓄存款是否应计入狭义货币 M1 的问题 3.案例:中国 M2 与 GDP 的比例为什么位居世界前列 4.案例:美国公开市场业务运作 5.我国基准利率调整表 6.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调整表 7.1996-2007 年我国货币供应量 M1 和 M2 的目标值和实际值 教 学 设 计 本章的主题是对货币供给的分析,是与货币需求理论相对应的另一个侧 面。 对于常识性的知识可以简要介绍,而本章的难点问题将以指导课外文献阅 读、课堂讨论为主。 对于诸如货币供给究竟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变量及其对货币政策有效性 的影响这样有争议的问题,在介绍赞同与反对两方面观点以及各国实践的基础 上,让学生课外阅读相关文献,经过分析、归纳与总结得出自己的观点与结论。 教 学 内 容 一、货币供给及其口径 二、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 三、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研 讨 内 容 一、专题研讨任务九布置 案例:人民银行再调存款准备金率,抑制银行信贷资金过快增长 问题:2010 年后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及其原因? 以上专题由第 5 组和第 6 组完成,并于第十五周上课前上传至“网教平台” 的“研究性教学”的专题 9 中,并积极参与“课程答疑”中的论坛“专题 9” 的研讨,可提出问题,请求帮助等等
二、阅读案例资料,讨论分析 案例1: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的关系 问题: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案例2:货币供给因国际收支顺差带来的内生性问题 问题:1.决定货币供给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国际收支顺差为什么导致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以上案例分析由个人以回帖方式完成,并于第15周上课前上传至“网教 平台“课程讨论区”栏目中。 教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二、阅读案例资料,讨论分析 案例 1: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的关系 问题: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案例 2:货币供给因国际收支顺差带来的内生性问题 问题:1.决定货币供给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国际收支顺差为什么导致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以上案例分析由个人以回帖方式完成,并于第 15 周上课前上传至“网教 平台“课程讨论区”栏目中。 教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货币供给及其口径 学 课时:0.5 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 过 1.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是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注入货币的的过程。 程 2.货币供给量 货币供给量是指一国各经济主体持有的、由银行系统供应的货币总量。 二、货币供给的口径划分 1.货币供给层次划分的依据和意义 划分的依据:以流动性(1 iquidity)的大小,也即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 作为标准。 意义:有利于宏观经济运行的监测与调控:有利于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2.外国的M系列 3.IMF的系列 通货(currency)):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金,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 货币(ony):等于存款货币银行以外的通货加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之和。 准货币(quasi-money):相当于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与外币存款之和。 4.中国的M系列 M0=流通中现金 M1=MO+活期存款 M2=M1+定期存款十储蓄存款十其他存款十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M2-M1=准货币 思考:我国与美日货币层次划分的差异及原因是什么? 三、货币供给的流动性 1.货币供给的流动效率,有一个具体的指标,即货币供给的流动性一一1/2 2.M1/2值是趋大还是趋于减小,可间接表明货币流通速度的增减,可作为判断经济发展态 势的指标之一。 即问即答: 1.简述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依据和意义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货币供给及其口径 课时:0.5 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 1.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是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注入货币的的过程。 2.货币供给量 货币供给量是指一国各经济主体持有的、由银行系统供应的货币总量。 二、货币供给的口径划分 1.货币供给层次划分的依据和意义 划分的依据:以流动性(liquidity)的大小,也即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 作为标准。 意义:有利于宏观经济运行的监测与调控;有利于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2.外国的 M 系列 3.IMF 的系列 通货(currency):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金,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 货币(money):等于存款货币银行以外的通货加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之和。 准货币 (quasi-money):相当于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与外币存款之和。 4.中国的 M 系列 M0 = 流通中现金 M1 = M0+活期存款 M2 = 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M2-M1=准货币 思考:我国与美日货币层次划分的差异及原因是什么? 三、货币供给的流动性 1.货币供给的流动效率,有一个具体的指标,即货币供给的流动性——M1/M2。 2. M1/M2 值是趋大还是趋于减小,可间接表明货币流通速度的增减,可作为判断经济发展态 势的指标之一。 即问即答: 1. 简述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依据和意义
2。如何理解货币供给的“流动性”概念及其意义? 第二节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 课时:1 一、间接调控与控制工具 l.公开市场业务(oDen-market operation) 公开市场业务:是货币当局控制货币供给的一个重要工具。即通过货币当局在金融市场上 出售或购入财政部和政府机构的证券,特别是短期国库券,来影响基础货币的行为。 运作过程:当货币当局从银行、公司或个人购入债券时,会造成基础货币的增加:反之 出售债券时,会造成基础货币的减少 从中央银行来说,是较为机动的调控工具。 教 前提条件:(1)证券市场必须高度发达:(2)可以用以操作的证券种类必须齐全并达 到必须的规模。 2.贴现政策(discount policy) 贴现政策:是指货币当局通过变动自己对商业银行所持票据的再贴现率(rediscount rat)来影响贷款的数量和基础货币量的政策,但现在己是扩及对商业银行各种信用政策支持 的利率 过 贴现率↑一→商业银行借款成本↑→贷款数量!→基础货币 这是比较温和的调控手段。 3.法定准备率(1 egal reserve ratio) 法定准备率:是货币当局控制货币供给的一个重要工具。中央银行调高或调低法定准备率 程 来影响商业银行放款能力与货币乘数的大小,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增减。 通常认为,这是控制货币供给的一个作用强烈的工具。 思考 1,从我国基准利率调整表和法定准备率调整表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中国人民银行2007年12月21日上调基准利率,试分析该政策变动对我国货币供给产生 何种影响? 二、持币行为与货币共给 1.居民持币行为与货币供给 (1)当居民普遍增加现金也即通货持有量时,通货对活期存款的比率C/D一一简称作通 货比 一提高:反之,下降。它与货币供给量负相关。 (2)对居民持币行为,从而对通货存款比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财富效应、预期报倒
教 学 过 程 2. 如何理解货币供给的“流动性”概念及其意义? 第二节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 课时:1 一、间接调控与控制工具 1.公开市场业务(open-market operation) 公开市场业务:是货币当局控制货币供给的一个重要工具。即通过货币当局在金融市场上 出售或购入财政部和政府机构的证券,特别是短期国库券,来影响基础货币的行为。 运作过程:当货币当局从银行、公司或个人购入债券时,会造成基础货币的增加;反之, 出售债券时,会造成基础货币的减少。 从中央银行来说,是较为机动的调控工具。 前提条件:(1)证券市场必须高度发达;(2) 可以用以操作的证券种类必须齐全并达 到必须的规模。 2.贴现政策(discount policy) 贴现政策:是指货币当局通过变动自己对商业银行所持票据的再贴现率(rediscount rate)来影响贷款的数量和基础货币量的政策,但现在已是扩及对商业银行各种信用政策支持 的利率 贴现率↑→商业银行借款成本↑→贷款数量↓→基础货币 这是比较温和的调控手段。 3.法定准备率(legal reserve ratio) 法定准备率:是货币当局控制货币供给的一个重要工具。中央银行调高或调低法定准备率 来影响商业银行放款能力与货币乘数的大小,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增减。 通常认为,这是控制货币供给的一个作用强烈的工具。 思考: 1.从我国基准利率调整表和法定准备率调整表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中国人民银行 2007 年 12 月 21 日上调基准利率,试分析该政策变动对我国货币供给产生 何种影响? 二、持币行为与货币共给 1.居民持币行为与货币供给 (1)当居民普遍增加现金也即通货持有量时,通货对活期存款的比率 C/D——简称作通 货比——提高;反之,下降。它与货币供给量负相关。 (2)对居民持币行为,从而对通货存款比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财富效应、预期报酬
率变动效应、金融危机及非法经济活动规模等几方面。 2.企业行为与货币供给 企业经营的扩大或收缩及经营效益的高低影响企业对贷款的需求,从而影响货币的供给 3.存款货币银行行为与货币供给 ()调节超额准备金:不论起于何种动机,均意味着对准备存款比例R/D的制约: (2)调节向中央银行借款的规模:决定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行为动机也是成本收益动 机。而决定成本和收益的变量则主要是市场利息率和中央银行贷款的贴现率。 三、乘数公式的再说明 B取决于中央银行根据货币供给的意向而对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和法定准备率的运用 同时,存款货币银行向央行的借款行为也对B起作用。 CD取决于居民、企业的持币行为。 R/D是由法定准备率rd和超额准备率e两者构成,特别是其中的e,取决于存款货币银行 教的行为。企业行为既有力地作用于R心,也间接影响B的形成。 四、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 1.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与国家财政联系的特点 学 就资本主义的财政理论来说,早期的平衡预算观点也包含着不使财政动摇币制稳定的意 向。 从实践中看,现代货币供给制度的具体操作的确同财政脱了钩。 但是,国家财政对货币供给的状况依然有巨大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 2.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联系的理论模型 (1)最简单的理论模型:财政赤字决定现金发行量 程 (2)加进银行信用因素的模型 3.发债是财政收支作用于货币供给的主要途径 现代社会经济生活,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方式就是发行国债。各国中央银行往往通过二级 市场买卖国债来吞吐货币。如果国债的一部分直接由中央银行承购,那就等于财政直接向中央 银行借款。这立即使基础货币增加,其他条件不变,货币供给增加。 就逻辑的推理,发债的确可以既弥补赤字又有可能不使货币供给增加,但实际上这种情况 很少。 即问即答 1.试述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的传统三大政策工具的作用机理及特点。 2。影响居民持币行为,进而影响通货比的因素何在? 3。丽明企业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4.试析存款货币银行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教 学 过 程 率变动效应、金融危机及非法经济活动规模等几方面。 2.企业行为与货币供给 企业经营的扩大或收缩及经营效益的高低影响企业对贷款的需求,从而影响货币的供给。 3.存款货币银行行为与货币供给 ⑴调节超额准备金:不论起于何种动机,均意味着对准备存款比例 R/D 的制约; ⑵调节向中央银行借款的规模:决定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行为动机也是成本收益动 机。而决定成本和收益的变量则主要是市场利息率和中央银行贷款的贴现率。 三、乘数公式的再说明 B 取决于中央银行根据货币供给的意向而对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和法定准备率的运用。 同时,存款货币银行向央行的借款行为也对 B 起作用。 C/D 取决于居民、企业的持币行为。 R/D 是由法定准备率 rd 和超额准备率 e 两者构成,特别是其中的 e,取决于存款货币银行 的行为。企业行为既有力地作用于 R/D,也间接影响 B 的形成。 四、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 1.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与国家财政联系的特点 就资本主义的财政理论来说,早期的平衡预算观点也包含着不使财政动摇币制稳定的意 向。 从实践中看,现代货币供给制度的具体操作的确同财政脱了钩。 但是,国家财政对货币供给的状况依然有巨大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 2.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联系的理论模型 (1)最简单的理论模型:财政赤字决定现金发行量 (2)加进银行信用因素的模型 3.发债是财政收支作用于货币供给的主要途径 现代社会经济生活,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方式就是发行国债。各国中央银行往往通过二级 市场买卖国债来吞吐货币。如果国债的一部分直接由中央银行承购,那就等于财政直接向中央 银行借款。这立即使基础货币增加,其他条件不变,货币供给增加。 就逻辑的推理,发债的确可以既弥补赤字又有可能不使货币供给增加,但实际上这种情况 很少。 即问即答 1. 试述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的传统三大政策工具的作用机理及特点。 2. 影响居民持币行为,进而影响通货比的因素何在? 3. 阐明企业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4. 试析存款货币银行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5.试析财政赤字的弥补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6。如何理解发债是财政收支作用于货币供给的主要途径? 第三节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课时:0.5 一、货币供给:内生变量还是外生变量 L.货币供给外生变量论(Exogenous Variables): 货币供给变量不是由经济因素,如收入、储蓄、投资、消费等因素决定,而是由货币当 的货币政策决定的。 2.货币供给内生变量论(Endogenous Variables): 是指货币供给的变动,货币当局的操作起不了决定性的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体系中 实际变量以及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等因素。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或外生性问题是货币理论研究中具有较强政策含义的一个问题。 教 二、西方学者的争论 1.弗里德曼: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 货币供给模型中的三个主要因素-一基础货币B(或H),存款与准备比率D/R,存款与 学 通货比率D/C 货币当局可以直接控制B:B的变动会影响D/R和D/C,从而决定货币供给量。 2.后凯恩斯学派(小托宾):货币供给不应简单看作外生变量 过 基础货币、存款与准备比率D/R,存款与通货比率D/C三变量之间交叉影响:D/R和D/C 常常随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动,不应看作固定参数。 三、我国学者的争论 程 1.外生论观点 货币本源来自中央银行资产负债业务,控制央行新增贷款就可以控制货币供应。 中央银行只要严格控制信贷计划,就可以稳定通货、稳定物价。 2.内生论观点 倒逼机制:货币供给被动适应货币需求 即问即答: 1.何调货币的内生性、外生性?其政策含义何在?
教 学 过 程 5. 试析财政赤字的弥补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6. 如何理解发债是财政收支作用于货币供给的主要途径? 第三节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课时:0.5 一、货币供给:内生变量还是外生变量 1.货币供给外生变量论(Exogenous Variables): 货币供给变量不是由经济因素,如收入、储蓄、投资、消费等因素决定,而是由货币当局 的货币政策决定的。 2.货币供给内生变量论(Endogenous Variables): 是指货币供给的变动,货币当局的操作起不了决定性的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体系中 实际变量以及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等因素。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或外生性问题是货币理论研究中具有较强政策含义的一个问题。 二、西方学者的争论 1.弗里德曼: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 货币供给模型中的三个主要因素-基础货币 B(或 H),存款与准备比率 D/R,存款与 通货比率 D/C 货币当局可以直接控制 B;B 的变动会影响 D/R 和 D/C,从而决定货币供给量。 2.后凯恩斯学派(J•托宾): 货币供给不应简单看作外生变量 基础货币、存款与准备比率 D/R,存款与通货比率 D/C 三变量之间交叉影响;D/R 和 D/C 常常随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动,不应看作固定参数。 三、我国学者的争论 1.外生论观点 货币本源来自中央银行资产负债业务,控制央行新增贷款就可以控制货币供应。 中央银行只要严格控制信贷计划,就可以稳定通货、稳定物价。 2.内生论观点 倒逼机制:货币供给被动适应货币需求 即问即答: 1. 何谓货币的内生性、外生性?其政策含义何在?
练习与思考 1.简述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依据和意义。 2.如何理解货币供给的“流动性”概念及其意义? 教 3.试述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的传统三大政策工具的作用机理及特点。 4。影响居民持币行为,进而影响通货比的因素何在? 学 5.阐明企业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过 6.试析存款货币银行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程 7.试析财政赤字的弥补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8.如何理解发债是财政收支作用于货币供给的主要途径? 9.何谓货币的内生性、外生性?其政策含义何在? 教学任务完成情况: 时间学控: 教 教学问题: 学生出勤: 学 学生纪律: 后 学生讨论: 公 其他:
教 学 过 程 练习与思考 1.简述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依据和意义。 2.如何理解货币供给的“流动性”概念及其意义? 3.试述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的传统三大政策工具的作用机理及特点。 4.影响居民持币行为,进而影响通货比的因素何在? 5.阐明企业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6.试析存款货币银行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7.试析财政赤字的弥补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8.如何理解发债是财政收支作用于货币供给的主要途径? 9.何谓货币的内生性、外生性?其政策含义何在? 教 学 后 记 教学任务完成情况: 时间掌控: 教学问题: 学生出勤: 学生纪律: 学生讨论: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