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平面线形设计 、平曲线线形设计一般原则 (一)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 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二)行驶力学上的要求是基本的,视觉和心理 上的要求对高速路应尽量满足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设计速度≥60km/h的公 路,应注重立体线形设计,尽量做到线形连续、指标 均衡、视觉良好、景观协调、安全舒适。 设计速度<40km/h的公路,首先应在保证行车安 全的前提下,正确地运用平面线形要素最小值 跳转到第一页
跳转到第一页 一、平曲线线形设计一般原则 (一)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 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二)行驶力学上的要求是基本的,视觉和心理 上的要求对高速路应尽量满足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设计速度≥60km/h的公 路,应注重立体线形设计,尽量做到线形连续、指标 均衡、视觉良好、景观协调、安全舒适。 设计速度<40km/h的公路,首先应在保证行车安 全的前提下,正确地运用平面线形要素最小值。 第五节 平面线形设计
(三)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技术指标的 均衡与连续性) 1.长直线尽头不能接以小半径曲线。特别是在下 坡方向的尽头更要注意。 若由于地形所限小半径曲线难免时,中间应插 入中等曲率的过渡性曲线,并使纵坡不要过大。 表10曲线路段上允许车速与曲线前的允许直线长度 曲线路段上的安全车速(km/h) 曲线前直线段的长度(m) 30 300 40 300 50 300 60 450 70 600 80 800
跳转到第一页 ▪ 1.长直线尽头不能接以小半径曲线。特别是在下 坡方向的尽头更要注意。 ▪ 若由于地形所限小半径曲线难免时,中间应插 入中等曲率的过渡性曲线,并使纵坡不要过大。 (三)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技术指标的 均衡与连续性)
(三)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技术指标的 均衡与连续性) 1.长直线尽头不能接以小半径曲线。特别是在下 坡方向的尽头更要注意。 若由于地形所限小半径曲线难免时,中间应插 入中等曲率的过渡性曲线,并使纵坡不要过大 2.高、低标准之间要有过渡。 (四)应避免连续急弯的线形 这种线形给驾驶者造成不便,给乘客的舒适也带 来不良影响。设计时可在曲线间插入足够长的直线或 回旋线。 跳转到第一页
跳转到第一页 ▪ (四)应避免连续急弯的线形 ▪ 这种线形给驾驶者造成不便,给乘客的舒适也带 来不良影响。设计时可在曲线间插入足够长的直线或 回旋线。 (三)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技术指标的 均衡与连续性) ▪ 1.长直线尽头不能接以小半径曲线。特别是在下 坡方向的尽头更要注意。 ▪ 若由于地形所限小半径曲线难免时,中间应插 入中等曲率的过渡性曲线,并使纵坡不要过大。 ▪ 2.高、低标准之间要有过渡
(五)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 汽车在公路的任何线形是行驶的时间均不宜短于3s 以使驾驶操作不显的过分紧张。 (1)平曲线一般最小长度为9行程; (2)平曲线极限最小长度为6s行程。 (3)偏角小于7°时的平曲线最小长度: ×6× 11.7→=14 3.6 C 式中:α-—公路偏角,当∝<2°时,按α=2°计算。 跳转到第一页
跳转到第一页 ▪(五)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 ▪汽车在公路的任何线形是行驶的时间均不宜短于3s, 以使驾驶操作不显的过分紧张。 ▪(1)平曲线一般最小长度为9s行程; ▪(2)平曲线极限最小长度为6s行程。 ▪ (3)偏角小于7°时的平曲线最小长度 : = = = Ls 14 V 11.7 7 6 3.6 V L7 式中:α——公路偏角,当α<2°时,按α=2°计算
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类型 (一)基本型 按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的顺序组合的 线形 适用场合:交点间距不受限。 R R 回旋线A T
跳转到第一页 二、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类型 (一)基本型 按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的顺序组合的 线形。 适用场合:交点间距不受限
二、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类型 (一)基本型 按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的顺序组合的 线形。 适用场合:交点间距不受限。 从线形的协调性出发,宜将回旋线、圆曲线、回旋 线之长度比设计成1:1:1。 计算方法: 由平曲线长度L=aR+Ls 按1:1:1设计时,L=3Ls,则3Ls=aR+Ls 故Ls=R 跳转到第一页
跳转到第一页 二、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类型 计算方法: 由平曲线长度L=αR+Ls 按1:1:1设计时,L=3Ls,则3Ls=αR+Ls 故 R 2 Ls = (一)基本型 按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的顺序组合的 线形。 适用场合:交点间距不受限。 从线形的协调性出发,宜将回旋线、圆曲线、回旋 线之长度比设计成1:1:1
(二)S型 两个反向圆曲线用两段回旋线连接的组合。 适用场合:交点间距受限(交点间距较小) Q2V 跳转到第一页
跳转到第一页 (二)S型 两个反向圆曲线用两段回旋线连接的组合。 适用场合:交点间距受限(交点间距较小)。 <2V α2 α1 JD1 JD2
(二)S型 两个反向圆曲线用两段回旋线连接的组合 适用场合:交点间距受限(交点间距较小) 适用条件: R R 旋 线 回旋线 R R?
跳转到第一页 (二)S型 两个反向圆曲线用两段回旋线连接的组合 适用场合:交点间距受限(交点间距较小)。 适用条件:
(二)S型 两个反向圆曲线用两段回旋线连接的组合 适用场合:交点间距受限(交点间距较小) 适用条件: (1)S型相邻两个回旋线参数A1与A2宜相等。当采 用不同的参数时,A1与A2之比应小于20,有条件时以 小于15为宜。 (2)在S型曲线上,两个反向回旋线之间不设直线, 是行驶力学上所希望的。不得已插入直线时,必须尽 量地短,其短直线的长度或重合段的长度应符合下式: 式中:L反向回旋线间短直线或重合段的长度
跳转到第一页 (二)S型 (2)在S型曲线上,两个反向回旋线之间不设直线, 是行驶力学上所希望的。不得已插入直线时,必须尽 量地短,其短直线的长度或重合段的长度应符合下式: ( ) 40 1 2 m A A l + 式中:l——反向回旋线间短直线或重合段的长度。 两个反向圆曲线用两段回旋线连接的组合 适用场合:交点间距受限(交点间距较小)。 适用条件: (1)S型相邻两个回旋线参数A1与A2宜相等。当采 用不同的参数时,A1与A2之比应小于2.0,有条件时以 小于1.5为宜
(3)S型两圆曲线半径之比不宜过大,宜为: R 式中:R一大圆半径(m); R2—小圆半径(m)。 跳转到第一页
跳转到第一页 (3)S型两圆曲线半径之比不宜过大,宜为: 式中:R1——大圆半径(m); R2——小圆半径(m)。 3 1 1 R R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