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方法及纵断面图)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PT,文档页数:20,文件大小:965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

第七节纵断面设计方法及纵断面图 、纵断面设计要点 )关于纵坡极限值的运用 根据汽车动力特性和考虑经济等因素制定的极限值,设 计时不可轻易采用应留有余地。一般讲,纵坡缓些为好,但为 了路面和边沟排水,最小纵坡不应低于0.3%~0.5%。 (二)关于最短坡长 坡长不宜过短,以不小于计算行车速度9秒的行程为宜。 对连续起伏的路段,坡度应尽量小,坡长和竖曲线应争取到极 限值的一倍或二倍以上,避免锯齿形的纵断面。 (三)各种地形条件下的纵坡设计 1.平原、微丘区:保证最小填土高度,作包线设计 2.山岭、重丘区:按纵向填挖平衡设计 跳转到第一页

跳转到第一页 第七节 纵断面设计方法及纵断面图 (一)关于纵坡极限值的运用 根据汽车动力特性和考虑经济等因素制定的极限值,设 计时不可轻易采用应留有余地。一般讲,纵坡缓些为好,但为 了路面和边沟排水,最小纵坡不应低于0.3%~0.5%。 (二)关于最短坡长 坡长不宜过短,以不小于计算行车速度9秒的行程为宜。 对连续起伏的路段,坡度应尽量小,坡长和竖曲线应争取到极 限值的一倍或二倍以上,避免锯齿形的纵断面。 (三)各种地形条件下的纵坡设计 1.平原、微丘区:保证最小填土高度,作包线设计。 2.山岭、重丘区:按纵向填挖平衡设计。 一、纵断面设计要点

(四)关于竖曲线半径的选用 般情况下:竖曲线应选用较大半径为宜。 坡差小时:应尽量采用大的竖曲线半径 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一般最小值 特殊困难情况下:方可用极限最小值。 有条件时:宜采用表4-20规定的满足视觉要求的最小半径。 视觉要求的最小竖曲线半径值表4-20 计算行车速度 竖曲线半径(m) (km/h) 凸形 凹形 120 20000 12000 100 16000 10000 80 12000 8000 60 9000 6000 40 3000 2000

跳转到第一页 一般情况下:竖曲线应选用较大半径为宜。 坡差小时:应尽量采用大的竖曲线半径。 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一般最小值 特殊困难情况下:方可用极限最小值。 有条件时:宜采用表4-20规定的满足视觉要求的最小半径。 (四)关于竖曲线半径的选用

(五)关于相邻竖曲线的衔接 同向曲线:相邻两个同向凹形或凸形竖曲线,特别是同向凹 形竖曲线之间,如直坡段不长应合并为单曲线或复曲线,避 免出现断背曲线。 R + R R a) 跳转到第一页

跳转到第一页 (五)关于相邻竖曲线的衔接 同向曲线:相邻两个同向凹形或凸形竖曲线,特别是同向凹 形竖曲线之间,如直坡段不长应合并为单曲线或复曲线,避 免出现断背曲线

(五)关于相邻竖曲线的衔接 同向曲线:相邻两个同向凹形或凸形竖曲线,特别是同向凹 形竖曲线之间,如直坡段不长应合并为单曲线或复曲线,避 免出现断背曲线。 反向曲线:相邻反向竖曲线之间,为使增重与减重间和缓过 渡,中间最好插入一段直坡段。若两竖曲线半径接近极限值 时,这段直坡段至少应为计算行车速度的3s行程。当半径比 较大时,亦可直接连接。 R R Ri

跳转到第一页 (五)关于相邻竖曲线的衔接 同向曲线:相邻两个同向凹形或凸形竖曲线,特别是同向凹 形竖曲线之间,如直坡段不长应合并为单曲线或复曲线,避 免出现断背曲线。 反向曲线:相邻反向竖曲线之间,为使增重与减重间和缓过 渡,中间最好插入一段直坡段。若两竖曲线半径接近极限值 时,这段直坡段至少应为计算行车速度的3s行程。当半径比 较大时,亦可直接连接

、纵断面设计方法步骤及注意问题 (一)纵断面设计方法与步骤 准备工作:(1)应收集有关设计资料:①里程桩号和地 面高程;②平面设计成果;③沿线地质资料等。 (2)点绘地面线,填写有关内容。 K5+6000-K7+0000 第5页共33页 526.00 524.00 520.00 516.00 51200 510.00 地质概况 泥质页岩 粉质中液限粘土 泥质页岩 低液限粘土 里程桩号 89 12 6 直线及平曲线 D6 R= Ls= JD R= Ls=

JD5 R= Ls= JD6 R= Ls= JD跳转到第一页 5 R= Ls= 二、纵断面设计方法步骤及注意问题 (一)纵断面设计方法与步骤 1.准备工作:(1)应收集有关设计资料:①里程桩号和地 面高程;②平面设计成果;③沿线地质资料等。 (2)点绘地面线,填写有关内容

、纵断面设计方法步骤及注意问题 (一)纵断面设计方法与步骤 准备工作:(1)应收集有关设计资料:①里程桩号和地 面高程;②平面设计成果;③沿线地质资料等。 (2)点绘地面线,填写有关内容。 2.标注高程控制点: ①路线起、终点;②越岭哑口;③重要桥涵;④最小填土髙 度;⑤最大挖深;⑥沿溪线的洪水位;⑦隧道进出口;③⑧平面 交叉和立体交叉点;⑨铁路道口;⑩城镇规划控制标高以及受 其它因素限制路线必须通过的标高控制点等。 山区道路的“经济点”或“挖方点”等。 跳转到第一页

跳转到第一页 2.标注高程控制点: ①路线起、终点;②越岭哑口;③重要桥涵;④最小填土高 度;⑤最大挖深;⑥沿溪线的洪水位;⑦隧道进出口;⑧平面 交叉和立体交叉点;⑨铁路道口;⑩城镇规划控制标高以及受 其它因素限制路线必须通过的标高控制点等。 山区道路的“经济点”或“挖方点”等。 二、纵断面设计方法步骤及注意问题 (一)纵断面设计方法与步骤 1.准备工作:(1)应收集有关设计资料:①里程桩号和地 面高程;②平面设计成果;③沿线地质资料等。 (2)点绘地面线,填写有关内容

2.标注高程控制点: ①路线起、终点;②越岭哑口;③重要桥涵;④最小填土高 度;⑤最大挖深;⑥沿溪线的洪水位;⑦隧道进出口;③⑧平面 交叉和立体交叉点;⑨铁路道口;⑩城镇规划控制标高以及受 其它因素限制路线必须通过的标髙控制点等。 K5+6000-K7+0000 山区道路的“经济点”或“挖方点”等。 第5页共33页 526.00 524.00 520.00 516.00 51200 510.00 地质概况 泥质页岩 粉质中液限粘土 泥质页岩 低液限粘土 里程桩号 89 6 直线及平曲线 JDk R= ls JD6 R= LS> JD R Ls=

JD5 R= Ls= JD6 R= Ls= JD跳转到第一页 5 R= Ls= 2.标注高程控制点: ①路线起、终点;②越岭哑口;③重要桥涵;④最小填土高 度;⑤最大挖深;⑥沿溪线的洪水位;⑦隧道进出口;⑧平面 交叉和立体交叉点;⑨铁路道口;⑩城镇规划控制标高以及受 其它因素限制路线必须通过的标高控制点等。 山区道路的“经济点”或“挖方点”等

3.试坡:根据地形起伏情况及高程控制点,初拟纵坡线。 K5+600.00-K7+000.00 第5贝共33页 524.00 522.00 520.00 518.00 516.00 514.00 512.00 510.00 [组.。 粉质中液限粘土 泥质页岩 低液限粘土 K6 直线及平曲线 JD R= Ls JDk R LsE JD R Ls= 跳转到第一页

跳转到第一页 JD5 R= Ls= JD6 R= Ls= JD5 R= Ls= 3.试坡:根据地形起伏情况及高程控制点,初拟纵坡线

3.试坡:根据地形起伏情况及高程控制点,初拟纵坡线。 4.调整:按平纵配合要求及《标准》执行情况等进行检査调 整 K5+60000-K7+0000 526.00 524.00 520.00 51800 516.00 51400 510.00 [地质概况 泥质页岩 粉质中液限粘土 泥质页岩 低液限粘土 里程桩号 819 3456 直线及平曲线 JD R= Ls= JD R= ls 跳转到第一页

跳转到第一页 JD5 R= Ls= JD6 R= Ls= JD5 R= Ls= 4.调整:按平纵配合要求及《标准》执行情况等进行检查调 整。 3.试坡:根据地形起伏情况及高程控制点,初拟纵坡线

3.试坡:根据地形起伏情况及高程控制点,初拟纵坡线。 4.调整:按平纵配合要求及《标准》执行情况等进行检査调整。 5.核对:典型横断面核对。 6.定坡:确定变坡点位置及变坡点高程或纵坡度。 K5+6000-K7+0000 524.00 520.00 518.00 516.00 514.0 512.00 510.00 地质概况 泥质页岩 粉质中液限粘土 泥质页岩 低液限粘土 里程桩号 K6 直线及平曲 ND6 R Ls JD R Ls=

跳转到第一页 5.核对:典型横断面核对。 6.定坡:确定变坡点位置及变坡点高程或纵坡度。 精度要求: 变坡点桩号:一般要调整到10m的整桩号上 坡度值:精确到小数点两位,即0.00% 变坡点高程:精确到小数点三位,即0.000 中桩高程:精确到小数点两位,即0.00 JD5 R= Ls= JD6 R= Ls= JD5 R= Ls= 4.调整:按平纵配合要求及《标准》执行情况等进行检查调整。 3.试坡:根据地形起伏情况及高程控制点,初拟纵坡线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20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