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行车视距 1.行车视距定义:汽车在行驶中,当发现障碍物后 能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发生交通事故所需要的必须的 最小距离 2.存在视距问题的情况: 夜间行车:设计不考虑 平面上:平曲线(暗弯) 必须保证通视的区域 平面交叉处 do一 <看不见的区域 纵断面:凸竖曲线 凹竖曲线: 看不见的区城 (下穿式立体交叉) 图3-23影响行车视距的地点 a)平面视距;b)纵断面视距;c)桥下视距
跳转到第一页 1.行车视距定义:汽车在行驶中,当发现障碍物后, 能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发生交通事故所需要的必须的 最小距离。 2.存在视距问题的情况: 夜间行车:设计不考虑 平面上:平曲线(暗弯) 第六节 行车视距 平面交叉处 纵断面:凸竖曲线 凹竖曲线: (下穿式立体交叉)
3行车视距分类: (1)停车视距:汽车行驶时,自驾驶人员看到前 方障碍物时起,至到达障碍物前安全停止,所需的最 短距离。 (2)会车视距:在同一车道上两对向汽车相遇, 从相互发现时起,至同时采取制动措施使两车安全停 止,所需的最短距离。 (3)超车视距:在双车道公路上,后车超越前车 时,从开始驶离原车道之处起,至可见逆行车并能超 车后安全驶回原车道所需的最短距离。 跳转到第一页
跳转到第一页 ▪ (1)停车视距:汽车行驶时,自驾驶人员看到前 方障碍物时起,至到达障碍物前安全停止,所需的最 短距离。 ▪ (2)会车视距:在同一车道上两对向汽车相遇, 从相互发现时起,至同时采取制动措施使两车安全停 止,所需的最短距离。 ▪ (3)超车视距:在双车道公路上,后车超越前车 时,从开始驶离原车道之处起,至可见逆行车并能超 车后安全驶回原车道所需的最短距离。 3.行车视距分类:
4.目高(视线高)与物高 目高(视线高):是指驾驶人员眼睛距地面的高度, 规定以车体较低的小客车为标准,采用12m。 物高:路面上障碍物的高度,0.10m 跳转到第一页
跳转到第一页 4.目高(视线高)与物高: ▪目高(视线高):是指驾驶人员眼睛距地面的高度, 规定以车体较低的小客车为标准,采用1.2m。 ▪物高:路面上障碍物的高度,0.10m
停车视距 定义:停车视距是指驾驶人员发现前方有障 碍物后,采取制定措施使汽车在障碍物前停下来所需 要的最短距离。 2.停车视距构成: L1_ 反应距离制动距离 安全距离 停车距离Sr 跳转到第一页
跳转到第一页 一、停车视距 ▪ 1.定义:停车视距是指驾驶人员发现前方有障 碍物后,采取制定措施使汽车在障碍物前停下来所需 要的最短距离。 ▪ 2.停车视距构成: 反应距离 制动距离 安全距离 停车距离ST
停车视距 定义:停车视距是指驾驶人员发现前方有障 碍物后,采取制定措施使汽车在障碍物前停下来所需 要的最短距离。 2.停车视距构成: (1)反应距离:是当驾驶人员发现前方的阻碍 物,经过判断决定采取制动措施的那一瞬间到制动器 真正开始起作用的那一瞬间汽车所行驶的距离。 感觉时间为1.5s; 制动反应时间(制定生效时间)取1.0s。 感觉和制动反应的总时间t=2.5s, 在这个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为S-3 跳转到第一重
跳转到第一页 一、停车视距 ▪ 感觉时间为1.5s; ▪ 制动反应时间(制定生效时间)取1.0s。 ▪ 感觉和制动反应的总时间t=2.5s, ▪ 在这个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为 t 3.6 V S1 = ▪ 1.定义:停车视距是指驾驶人员发现前方有障 碍物后,采取制定措施使汽车在障碍物前停下来所需 要的最短距离。 ▪ 2.停车视距构成: ▪ (1)反应距离:是当驾驶人员发现前方的阻碍 物,经过判断决定采取制动措施的那一瞬间到制动器 真正开始起作用的那一瞬间汽车所行驶的距离
(2)制动距离:是指汽车从制动生效到汽车完全停 住,这段时间内所走的距离。 254(q+V) 3.停车视距Sr:(考虑一定的安全距离 V t T 2 0 +(5~10) 36254(q+V 跳转到第一页
跳转到第一页 ▪(2)制动距离:是指汽车从制动生效到汽车完全停 住,这段时间内所走的距离。 3. 停车视距ST:(考虑一定的安全距离) 254( ) V S 2 2 + = (5~10) 254( ) V 3.6 V·t S S S S 2 T 1 2 0 + + = + + = +
会车视距: 定义:会车视距是在同一车道上两对向汽车相遇, 从相互发现时起,至同时采取制动措施使两车安全停 止,所需的最短距离。 停车视距构成: (1)反应距离:双向驾驶员及车辆 (2)制动距离:双向车辆 (3)安全距离:双向车辆保持间距 因此,会车视距S约等于2倍停车视距 跳转到第一页
跳转到第一页 会车视距: ▪ 定义:会车视距是在同一车道上两对向汽车相遇, 从相互发现时起,至同时采取制动措施使两车安全停 止,所需的最短距离。 ▪ 停车视距构成: ▪ (1)反应距离:双向驾驶员及车辆 ▪ (2)制动距离:双向车辆 ▪ (3)安全距离:双向车辆保持间距 ▪因此,会车视距SH约等于2倍停车视距
二、超车视距 1.定义: 超车视距是指汽车安全超越前车所需的最小通视 距离 最小必要超车视距 2 加速 超车(逆向行驶) s3对向行驶 安全距离 全超车视距 跳转到第一页
跳转到第一页 二、超车视距 1.定义: 超车视距是指汽车安全超越前车所需的最小通视 距离。 加速 S1 超车(逆向行驶) S2 安全距离 S3 对向行驶 S4 S2 3 2 ' S4 最小必要超车视距 全超车视距
2.超车视距的构成: 超车视距的全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1)加速行驶距离S1 当超车汽车经判断认为有超车的可能,于是加速 行驶移向对向车道,在进入该车道之前所行驶距离为 +-at 3.612 式中:V 被超汽车的速度(kmh); t1加速时间(s); a——平均加速度(m/s2)。 跳转到第一页
跳转到第一页 2.超车视距的构成: 式中:V。——被超汽车的速度(km/h); t 1——加速时间(s); a——平均加速度(m/s2 )。 超车视距的全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1)加速行驶距离S1 当超车汽车经判断认为有超车的可能,于是加速 行驶移向对向车道,在进入该车道之前所行驶距离为 S1: 2 1 0 1 at 2 1 t 3.6 V S = +
(2)超车汽车在对向车道上行驶的距离S2 3.6 (3)超车完了时,超车汽车与对向汽车之间的安 全距离S;S3=15~100m (4)超车汽车从开始加速到超车完了时对向汽车 的行驶距离S 2 (t1+t2) 3.6 以上四个距离之和是比较理想的全超车过程, 全超车视距为:S超-S1+S2+S3+S4 跳转到第一页
跳转到第一页 (2)超车汽车在对向车道上行驶的距离S2 (3)超车完了时,超车汽车与对向汽车之间的安 全距离S3 : S3 =15~100m (4)超车汽车从开始加速到超车完了时对向汽车 的行驶距离S4 : 2 2 t 3.6 V S = (t t ) 3.6 V S2 = 1 + 2 以上四个距离之和是比较理想的全超车过程, 全超车视距为: S超=S1+S2+S3+S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