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叶技大唇医学院散亲首页 课程名称药理学 任课教师李瑞芳 第12章中枢神经系统概论 计划学时1 教学目的和要求: 1.复习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及递质、受体、神经通路。 2.掌握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理特点及药物分类、作用原理、代表药和主要药理作 用或应用。 3.熟悉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治疗相关的递质和受体。 教学基本内容 1.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学基础;递质及受体(包括Ach、NA、DA、5-HT、GABA、 Gily、H及阿片受体)、神经通路及其生理功能、病理改变 2.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按作用于各种受体或细胞膜分类、作用原理、代 表药和主要药理作用或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枢乙酰胆碱、GABA、多巴胺、5-HT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 难点:中枢神经系统细胞学基础、递质、受体和药理学特点。 授课方式、方法和手段: 授课方式: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 方法和手段:讲解、板书及多媒体。从生理学角度讲解
医学院 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药理学 任课教师 李瑞芳 第 12 章 中枢神经系统概论 计划学时 1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复习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及递质、受体、神经通路。 2. 掌握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理特点及药物分类、作用原理、代表药和主要药理作 用或应用。 3. 熟悉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治疗相关的递质和受体。 教学基本内容: 1. 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学基础;递质及受体(包括 Ach、NA、DA、5-HT、GABA、 Gly、H 及阿片受体)、神经通路及其生理功能、病理改变 2.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按作用于各种受体或细胞膜分类、作用原理、代 表药和主要药理作用或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枢乙酰胆碱、GABA、多巴胺、5-HT 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 难点:中枢神经系统细胞学基础、递质、受体和药理学特点。 授课方式、方法和手段: 授课方式: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 方法和手段:讲解、板书及多媒体。从生理学角度讲解
第十二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学基础 1.神经元是CNS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最主要的功能是传递信息,包括生物 电和化学信息。突触是神经元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间实现信息传递的中心部位。典型的 神经元有树突、胞体和轴索三个部分组成 2.神经胶质细胞按形态可分为星状、少突和小胶质细胞,几乎填充了CNS内神经元间 的空隙。神经胶质细胞与CNS的生理功能调节、一些神经精神疾病(如帕金森病、脑 中风、精神分裂症、药物成瘾等)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已经成为研制神经保护药的 重要靶标。 3.神经环路神经元参与神经调节活动往往都是通过不同的神经元组成各种神经环路进 行的,通过这些神经环路进行信息处理、整合来完成的。神经环路中能进行信息传递作 用的部位是突触。多信息影响同一个神经元的调节方式称聚合。一个神经元可以同时与 多个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使信息放大,这种方式称辐散。在CNS中,各种不同的神 经环路均包含着多次的辐散、聚合形式,使信息处理出现扩散或聚合、出现时空模式的 叠加,构成复杂的神经网络,使信息加工、整合更加精细,调节活动更加准确、协调、 和谐 4.突触与信息传递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往往通过突触(突触 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组成)进行。在哺乳动物脑内,几乎所有的突触都是化学性 突触。神经递质把信息从突触前神经元传递到突触后神经元,主要包括神经递质的合成 和贮存、突触前膜去极化和胞外钙内流触发神经递质的释放、神经递质与突触后受体结 合引起突触后生物学效应、释放后的递质消除及囊泡的再循环。神经递质的释放受到突 触前膜受体的反馈调控。目前认为信息既可以从突触前传递到突触后,也可从突触后传 递到突触前。腺苷、三磷酸腺苷、NO、花生四烯酸、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均可作为逆行 信使分子。 第二节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受体 神经递质( neurotransmitter)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导致离子通 道开放并形成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化学物质,其特点是传递信息快,作 用强,选择性高。神经调质( neuromodulator)与受体结合后能诱发缓慢的突触后电位,并不 直接引起突触后生物学效应,但能调制神经递质在突触前的释放及突触后细胞的兴奋性,调 制突触后细胞对递质的反应。神经激素( neurohormone)也是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物质,进入 血液循环,在远隔的靶器官发挥作用。多种神经递质及调质的存在及两者共存于同一神经末 梢,使神经传递和调节的形式更加精细和多样化
第十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学基础 1. 神经元 是 CNS 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最主要的功能是传递信息,包括生物 电和化学信息。突触是神经元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间实现信息传递的中心部位。典型的 神经元有树突、胞体和轴索三个部分组成。 2. 神经胶质细胞 按形态可分为星状、少突和小胶质细胞,几乎填充了 CNS 内神经元间 的空隙。神经胶质细胞与 CNS 的生理功能调节、一些神经精神疾病(如帕金森病、脑 中风、精神分裂症、药物成瘾等)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已经成为研制神经保护药的 重要靶标。 3. 神经环路 神经元参与神经调节活动往往都是通过不同的神经元组成各种神经环路进 行的,通过这些神经环路进行信息处理、整合来完成的。神经环路中能进行信息传递作 用的部位是突触。多信息影响同一个神经元的调节方式称聚合。一个神经元可以同时与 多个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使信息放大,这种方式称辐散。在 CNS 中,各种不同的神 经环路均包含着多次的辐散、聚合形式,使信息处理出现扩散或聚合、出现时空模式的 叠加,构成复杂的神经网络,使信息加工、整合更加精细,调节活动更加准确、协调、 和谐。 4. 突触与信息传递 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往往通过突触(突触 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组成)进行。在哺乳动物脑内,几乎所有的突触都是化学性 突触。神经递质把信息从突触前神经元传递到突触后神经元,主要包括神经递质的合成 和贮存、突触前膜去极化和胞外钙内流触发神经递质的释放、神经递质与突触后受体结 合引起突触后生物学效应、释放后的递质消除及囊泡的再循环。神经递质的释放受到突 触前膜受体的反馈调控。目前认为信息既可以从突触前传递到突触后,也可从突触后传 递到突触前。腺苷、三磷酸腺苷、NO、花生四烯酸、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均可作为逆行 信使分子。 第二节 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受体 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 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导致离子通 道开放并形成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化学物质,其特点是传递信息快,作 用强,选择性高。神经调质(neuromodulator)与受体结合后能诱发缓慢的突触后电位,并不 直接引起突触后生物学效应,但能调制神经递质在突触前的释放及突触后细胞的兴奋性,调 制突触后细胞对递质的反应。神经激素(neurohormone)也是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物质,进入 血液循环,在远隔的靶器官发挥作用。多种神经递质及调质的存在及两者共存于同一神经末 梢,使神经传递和调节的形式更加精细和多样化
1、乙酰胆碱( Acetylcholine,Ach)是第一个被证实的脑内神经递质 1)中枢乙酰胆碱能通路:①局部分布的中间神经元,参与局部神经回路的组成。在纹状 体、隔核、伏隔核、嗅结节等神经核团均存有较多的胆碱能中间神经元,尤以纹状体最多 ②胆碱能投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在脑内分布较集中,分别组成胆碱能基底前脑复合体和胆 碱能桥脑一中脑一被盖复合体。老年性痴呆症的病理改变中,基底前脑复合体胆碱能神经元 明显丢失是突出的病理特征之 2)脑内乙酰胆碱受体:绝大多数脑内胆碱能受体(90%)是M受体,目前已发现5种不 同亚型的M受体(M1~Ms),其中M1、M和M通过G蛋白和磷酯酶C与膜磷酯酰肌醇水解 偶联,IP3和DG是它们的第二信使分子,M2和M亚型受体亦通过G蛋白,抑制腺苷酸环 化酶而降低胞内cAMP,或作用于离子通道,引起生物学效应。M受体在脑内分布广泛,密 度较高的脑区包括大脑皮层、海马、纹状体、伏隔核、隔核、缰核、脚间核、上丘、下丘和 顶盖前区等。脑内以M1受体为主,占M受体总数的50%80% 3)中枢乙酰胆碱的功能:主要涉及觉醒、学习、记忆和运动调节。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是老年性痴呆的突出症状,目前临床使用的治疗老年性痴呆症药物大多是中枢拟胆碱药。脑 干的上行激动系统的ACh对于维持觉醒状态起着重要作用:纹状体的ACh与多巴胺两系统 功能间的平衡失调则会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疾患,如多巴胺系统功能低下使ACh系统功能 相对过强,可出现帕金森病的症状。相反,则出现亨廷顿( Huntington)舞蹈病的症状,治疗 前者可使用M受体阻断药,后者可使用M受体激动药 2、γ一氨基丁酸( y-Butylamino Acids,GABA)是脑内最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 GABA受体可分为 GABAA和 GABAB两型。CNS内GABA受体主要是 GABAA受 体, GABAA受体由5种不同的亚基组成(a、B、y、δ和p),结构与N受体相似。5个亚基 围绕组成中空的氯离子通道。在β亚基上有GABA的结合点,在其它部位也存在一些调节 GABA受体氯离子通道的位点。这些调节点包括:苯二氮卓类(BZ)、巴比妥类、印防己毒素 等离子通道阻滞药、类固醇和兴奋剂的结合点。上述药物与相应的位点结合可引起GABA 受体构象改变,影响与GABA的亲和力和氯通道的氯电导变化。其中以BZ调节点最引人 注意。BZ位点在a亚基上,BZ位点的激动剂如地西泮( diazepam)、氯硝基西泮( chlonazepan) 可增强受体与GABA的亲和力及增加氯通道的开放频率,增强GABA能神经元的传递作用, 产生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等作用。苯巴比妥类及印防己毒素等主要作用在氯离子通道 分别延长开启或阻塞氯离子离子通道。 在脑内GABA通过激活不同GABA受体亚型而产生突触前或突触后抑制效应。BZ 和巴比妥类药物通过加强中枢GABA能系统功能,产生镇静、抗焦虑、抗惊厥等作用。近 年来的研究发现GABA在癫痫、老年性痴呆症、帕金森病和亨廷顿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 要作用。此外,GABA也参与疼痛、神经内分泌和摄食行为的调节 3、兴奋性氨基酸 Excited Amino acid
1、乙酰胆碱 ( Acetylcholine,Ach)是第一个被证实的脑内神经递质。 1)中枢乙酰胆碱能通路:①局部分布的中间神经元,参与局部神经回路的组成。在纹状 体、隔核、伏隔核、嗅结节等神经核团均存有较多的胆碱能中间神经元,尤以纹状体最多; ②胆碱能投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在脑内分布较集中,分别组成胆碱能基底前脑复合体和胆 碱能桥脑-中脑-被盖复合体。老年性痴呆症的病理改变中,基底前脑复合体胆碱能神经元 明显丢失是突出的病理特征之一。 2)脑内乙酰胆碱受体:绝大多数脑内胆碱能受体(90%)是 M 受体,目前已发现 5 种不 同亚型的 M-受体(M1~M5),其中 M1、M3 和 M5 通过 G 蛋白和磷酯酶 C 与膜磷酯酰肌醇水解 偶联,IP3 和 DG 是它们的第二信使分子,M2 和 M4 亚型受体亦通过 G 蛋白,抑制腺苷酸环 化酶而降低胞内 cAMP,或作用于离子通道,引起生物学效应。M 受体在脑内分布广泛,密 度较高的脑区包括大脑皮层、海马、纹状体、伏隔核、隔核、缰核、脚间核、上丘、下丘和 顶盖前区等。脑内以 M1 受体为主,占 M 受体总数的 50%~80%。 3)中枢乙酰胆碱的功能:主要涉及觉醒、学习、记忆和运动调节。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是老年性痴呆的突出症状,目前临床使用的治疗老年性痴呆症药物大多是中枢拟胆碱药。脑 干的上行激动系统的 ACh 对于维持觉醒状态起着重要作用;纹状体的 ACh 与多巴胺两系统 功能间的平衡失调则会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疾患,如多巴胺系统功能低下使 ACh 系统功能 相对过强,可出现帕金森病的症状。相反,则出现亨廷顿(Huntington)舞蹈病的症状,治疗 前者可使用 M 受体阻断药,后者可使用 M 受体激动药。 2、γ-氨基丁酸 ( -Butylamino Acids,GABA)是脑内最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 GABA 受体可分为 GABAA 和 GABAB两型。CNS 内 GABA 受体主要是 GABAA 受 体,GABAA 受体由 5 种不同的亚基组成(α、β、γ、δ 和 ρ),结构与 N 受体相似。5 个亚基 围绕组成中空的氯离子通道。在 β 亚基上有 GABA 的结合点,在其它部位也存在一些调节 GABA 受体氯离子通道的位点。这些调节点包括:苯二氮卓类(BZ)、巴比妥类、印防己毒素 等离子通道阻滞药、类固醇和兴奋剂的结合点。上述药物与相应的位点结合可引起 GABAA 受体构象改变,影响与 GABA 的亲和力和氯通道的氯电导变化。其中以 BZ 调节点最引人 注意。BZ 位点在 α 亚基上,BZ 位点的激动剂如地西泮(diazepam)、氯硝基西泮(chlorazepam) 可增强受体与 GABA 的亲和力及增加氯通道的开放频率,增强 GABA 能神经元的传递作用, 产生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等作用。苯巴比妥类及印防己毒素等主要作用在氯离子通道, 分别延长开启或阻塞氯离子离子通道。 在脑内 GABA 通过激活不同 GABA 受体亚型而产生突触前或突触后抑制效应。BZ 和巴比妥类药物通过加强中枢 GABA 能系统功能,产生镇静、抗焦虑、抗惊厥等作用。近 年来的研究发现 GABA 在癫痫、老年性痴呆症、帕金森病和亨廷顿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 要作用。此外,GABA 也参与疼痛、神经内分泌和摄食行为的调节。 3、兴奋性氨基酸 Excited Amino Acid
谷氨酸( glutamate,Gu)是CNS内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参与突触传递,脑内50%以 上的突触是以Glu为递质的兴奋性突触,天冬氨酸也可以发挥相似的作用。Glu受体分为四 类:NMDA受体;AMPA受体:KA受体。这三类受体均属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另 类与G蛋白偶联的Glu受体为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rors, mGluRs) 1)NMDA受体在海马及大脑皮层分布最密集。NMDA受体激动时,其偶联的阳离 子通道开放,除Nat、K离子通过外,还允许Ca2+离子通过,高钙电导是NMDA受体的特 点之一,也是NMDA受体与Glu兴奋性神经毒性、长时程突触加强(LTP)、记忆学习行为密 切相关的原因。NMDA受体已经成为多种神经精神疾病治疗药物研制的重要靶标 2)非NMDA受体包括AMPA受体及KA受体,也是化学门控离子通道受体。受体兴 奋时离子通道开启仅允许Na、K+单价阳离子进出,胞外Na内流引起突触后膜去极化,诱 发快速的EPSP,参与兴奋性突触的传递。非NMDA受体与NMDA受体在突触传递及Glu 的兴奋神经毒性作用中有协同作用 3)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mglurs)通过G蛋白与不同的第二信使系统偶联,改变 第二信使的胞内浓度,触发较缓慢的生物学效应。目前已克隆出8种不同亚型的 mGluRs(mGuR- m GluR8),分成3组:第1组包括 m GluR1和 m GluR5,通过G蛋白激活磷 酯酶C,促进磷酯酰肌醇(P1)水解,使IP3及DG升高,可导致关闭Kˉ通道使膜去极化,产 生兴奋效应,与分布在同一神经元上的NMDA受体和非NMDA受体有协同作用。第2组 包括 m GluR2和mGuR3,受体激活后通过G蛋白偶联腺苷酸环化酶,使胞内cAMP下降 而介导生物学效应。第3组包括 mGluR4和 mGluR6,7,8,这组受体也通过G蛋白与AC 负偶联。第3组受体均可被L-AP4( amimo-4 phosphonobutanoate)选择性激活,故这组受体曾 被称为AP4受体。第2组和第3组 m GluRs可分布在Glu能神经末梢上,作为自身受体, 对神经递质释放产生负反馈调节作用。 m GlueR自身受体的作用可拮抗Glu兴奋性神经毒性 产生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兴奋性氨基酸不但参与快速的兴奋性突触传导,而且在学习、记忆、神经元的可塑性、 神经系统发育及一些疾病发病机制中如缺血性脑病、低血糖脑损害、癫痫、脑外伤和老年性 中枢退行性疾病等发挥重要作用。多亚型的Glu受体为寻找高效、安全的新药提供了有益的 靶标。 4、去甲肾上腺素( Noradrenaline,NA)脑内儿茶酚胺类递质和5-HT递质摄取运载体 的硏究日益受到重视。临床上一些药物如三环类抗忧郁药能抑制这些重摄取转运系统,间接 增强了NA、AD和DA的功能。苯丙胺、可卡因的药理作用也与抑制上述运载系统有关 脑内NA能神经元胞体分布相对集中在脑桥及延髓,密集在蓝斑核。 5、多巴胺( Dopamine,DA)是脑内重要的神经递质。DA在大脑的运动控制、情感 思维和神经内分泌方面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与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药物依赖与成瘾的
谷氨酸(glutamate, Glu)是 CNS 内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参与突触传递,脑内 50%以 上的突触是以 Glu 为递质的兴奋性突触,天冬氨酸也可以发挥相似的作用。Glu 受体分为四 类: NMDA 受体; AMPA 受体; KA 受体。这三类受体均属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另 一类与 G 蛋白偶联的 Glu 受体为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el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rors, mGluRs)。 1)NM DA 受 体 在海马及大脑皮层分布最密集。NMDA 受体激动时,其偶联的阳离 子通道开放,除 Na+、K+离子通过外,还允许 Ca2+离子通过,高钙电导是 NMDA 受体的特 点之一,也是 NMDA 受体与 Glu 兴奋性神经毒性、长时程突触加强(LTP)、记忆学习行为密 切相关的原因。NMDA 受体已经成为多种神经精神疾病治疗药物研制的重要靶标。 2)非 NMDA 受体包括 AMPA 受体及 KA 受体,也是化学门控离子通道受体。受体兴 奋时离子通道开启仅允许 Na+、K+单价阳离子进出,胞外 Na+内流引起突触后膜去极化,诱 发快速的 EPSP,参与兴奋性突触的传递。非 NMDA 受体与 NMDA 受体在突触传递及 Glu 的兴奋神经毒性作用中有协同作用。 3)亲代 谢 型谷 氨 酸 受体 (mGluR s) 通过 G 蛋白与不同的第二信使系统偶联,改变 第二信使的胞内浓度,触发较缓慢的生物学效应。目前已克隆出 8 种不同亚型的 mGluRs(mGluRl-mGluR8),分成 3 组:第 1 组包括 mGluR1 和 mGluR5,通过 G 蛋白激活磷 酯酶 C,促进磷酯酰肌醇(P1)水解,使 IP3 及 DG 升高,可导致关闭 K+通道使膜去极化,产 生兴奋效应,与分布在同一神经元上的 NMDA 受体和非 NMDA 受体有协同作用。第 2 组 包括 mGluR2 和 mGluR3,受体激活后通过 Gi 蛋白偶联腺苷酸环化酶, 使胞内 cAMP 下降 而介导生物学效应。第 3 组包括 mGluR4 和 mGluR6,7,8,这组受体也通过 Gi 蛋白与 AC 负偶联。第 3 组受体均可被 L-AP4(amimo-4-phosphonobutanoate)选择性激活,故这组受体曾 被称为 AP4 受体。第 2 组和第 3 组 mGluRs 可分布在 Glu 能神经末梢上,作为自身受体, 对神经递质释放产生负反馈调节作用。mGlusR 自身受体的作用可拮抗 Glu 兴奋性神经毒性、 产生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兴奋性氨基酸不但参与快速的兴奋性突触传导,而且在学习、记忆、神经元的可塑性、 神经系统发育及一些疾病发病机制中如缺血性脑病、低血糖脑损害、癫痫、脑外伤和老年性 中枢退行性疾病等发挥重要作用。多亚型的 Glu 受体为寻找高效、安全的新药提供了有益的 靶标。 4、去甲肾上腺素 ( Noradrenaline,NA) 脑内儿茶酚胺类递质和 5-HT 递质摄取运载体 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临床上一些药物如三环类抗忧郁药能抑制这些重摄取转运系统,间接 增强了 NA、AD 和 DA 的功能。苯丙胺、可卡因的药理作用也与抑制上述运载系统有关。 脑内 NA 能神经元胞体分布相对集中在脑桥及延髓,密集在蓝斑核。 5、多巴胺 ( Dopamine,DA) 是脑内重要的神经递质。DA 在大脑的运动控制、情感 思维和神经内分泌方面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与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药物依赖与成瘾的
病理密切相关 1)中枢多巴胺神经系统及其生理功能:人类中枢DA通路可分为4个系统,①黑质- 纹状体系统其胞体位于黑质致密区(A9),主要支配纹状体,该通路所含有的DA占全脑 含量的0%以上,是锥体外系运动功能的高级中枢。各种原因减弱该系统的DA功能均可导 致帕金森病。反之,该系统的功能亢进时,则出现多动症。②中脑-边缘系统其胞体位于 顶盖腹侧区(A10),主要支配伏膈核和嗅结节。③中脑-皮层系统其胞体主要位于顶盖腹侧 区,支配大脑皮层的一些区域,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层系统主要调控人类的精神活动 前者主要调控情绪反应,后者则主要参与认知、思想、感觉、理解和推理能力的调控。目前 认为Ⅰ型精神分裂症主要与这两个DA系统功能亢进密切相关。④结节-漏斗系统其胞体 主要位于弓状核和室周核,DA神经末梢终止在漏斗核和正中隆起,主要调控垂体激素的分 泌,如抑制催乳素的分泌、促进ACTH和GH的分泌等。 2)多巴胺受体及其亚型:根据应用选择性配基及其与信号转导系统的偶联关系,将 DA受体分为Dl和D2两种亚型。应用重组DNA克隆技术发现脑内存在5种亚型受体(D1、 D2、D3、D4和D5),其中D1和D5亚型受体在药理学特征上符合上述的D1亚型受体 而D2、D3、D4受体则与上述的D2亚型受体相符合,因此分别被称为D1样受体(D1-lk receptors)和D2样受体(D2- -like receptors)。黑质纹状体系统存在D样受体(Dl和D5亚 型)和D2样受体(D2和D3亚型),其中D3亚型主要为突触前DA受体,即DA自身受体 主要参与DA神经元自身功能(放电、递质的合成和释放)的负反馈调控:中脑-边缘系统 和中脑-皮质系统主要存在D2样受体(D2、D3和D4亚型),值得注意的是,D4亚型受体 特异地存在于这两个DA通路。新近研究已经表明D4亚型受体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和发展 密切相关,目前仅发现氯氮平对其具有高亲和力 6、5羟色胺(5 Hydroxytryptamine,5-Hn)脑内存在众多5HT受体亚型,具有广 泛的功能,参与心血管活动、觉醒-睡眠周期、痛觉、精神情感活动和下丘脑-垂体的神经内 分泌活动的调节。5-HT的突触前膜摄取转运体与NA,DA、GABA和甘氨酸的转运体属同 家族。5-HT转运体是抗抑郁药的主要作用靶标,三环类抗忧郁药可阻断5-H、DA和NA 的重摄取。 7、组胺( Histamine)脑内组胺的生理作用目前还不清楚,推测其参与饮水、摄食、 体温调节、觉醒和激素分泌的调节。组胺分为H1、H和H3受体。脂溶性好的H受体阻断 药在临床上常产生镇静作用。临床上影响脑内组胺作用的药物用途有限,其中枢作用往往是 药物副作用的基础 8、神经肽( Neuropeptides,)大多数神经肽参与突触信息传递,发挥神经递质或神经 调质的作用 1)神经肽的代谢:神经肽是多肽,与其它蛋白、多肽合成一样,受基因DNA模板控 制,经转录成mRNA后在核糖体翻译。往往先合成神经肽的前体—一神经肽原,再从神经
病理密切相关。 1)中枢多巴胺神经系统及其生理功能:人类中枢 DA 通路可分为 4 个系统,①黑质- 纹状体系统 其胞体位于黑质致密区(A9),主要支配纹状体,该通路所含有的 DA 占全脑 含量的 70%以上,是锥体外系运动功能的高级中枢。各种原因减弱该系统的 DA 功能均可导 致帕金森病。反之,该系统的功能亢进时,则出现多动症。②中脑-边缘系统 其胞体位于 顶盖腹侧区(A10),主要支配伏膈核和嗅结节。③中脑-皮层系统 其胞体主要位于顶盖腹侧 区,支配大脑皮层的一些区域,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层系统主要调控人类的精神活动, 前者主要调控情绪反应,后者则主要参与认知、思想、感觉、理解和推理能力的调控。目前 认为 I 型精神分裂症主要与这两个 DA 系统功能亢进密切相关。④结节-漏斗系统 其胞体 主要位于弓状核和室周核,DA 神经末梢终止在漏斗核和正中隆起,主要调控垂体激素的分 泌,如抑制催乳素的分泌、促进 ACTH 和 GH 的分泌等。 2)多巴胺受体及其亚型:根据应用选择性配基及其与信号转导系统的偶联关系,将 DA 受体分为 D1 和 D2 两种亚型。应用重组 DNA 克隆技术发现脑内存在 5 种亚型受体(D1、 D2、D3、D4 和 D5),其中 D1 和 D5 亚型受体在药理学特征上符合上述的 D1 亚型受体, 而 D2、D3、D4 受体则与上述的 D2 亚型受体相符合,因此分别被称为 D1 样受体(D1-like receptors)和 D2 样受体(D2-like receptors)。黑质纹状体系统存在 D1 样受体(D1 和 D5 亚 型)和 D2 样受体(D2 和 D3 亚型),其中 D3 亚型主要为突触前 DA 受体,即 DA 自身受体, 主要参与 DA 神经元自身功能(放电、递质的合成和释放)的负反馈调控;中脑-边缘系统 和中脑-皮质系统主要存在 D2 样受体(D2、D3 和 D4 亚型),值得注意的是,D4 亚型受体 特异地存在于这两个 DA 通路。新近研究已经表明 D4 亚型受体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和发展 密切相关,目前仅发现氯氮平对其具有高亲和力。 6、5-羟色胺 (5-Hydroxytryptamine,5-HT) 脑内存在众多 5-HT 受体亚型,具有广 泛的功能,参与心血管活动、觉醒-睡眠周期、痛觉、精神情感活动和下丘脑-垂体的神经内 分泌活动的调节。5-HT 的突触前膜摄取转运体与 NA,DA、GABA 和甘氨酸的转运体属同 一家族。5-HT 转运体是抗抑郁药的主要作用靶标,三环类抗忧郁药可阻断 5-HT、DA 和 NA 的重摄取。 7、组胺 (Histamine)脑内组胺的生理作用目前还不清楚,推测其参与饮水、摄食、 体温调节、觉醒和激素分泌的调节。组胺分为 H1、H2 和 H3 受体。脂溶性好的 H1 受体阻断 药在临床上常产生镇静作用。临床上影响脑内组胺作用的药物用途有限,其中枢作用往往是 药物副作用的基础。 8、神经肽 (Neuropeptides)大多数神经肽参与突触信息传递,发挥神经递质或神经 调质的作用。 1)神经肽的代谢:神经肽是多肽,与其它蛋白、多肽合成一样,受基因 DNA 模板控 制,经转录成 mRNA 后在核糖体翻译。往往先合成神经肽的前体——神经肽原,再从神经
肽原转化为有活性的神经肽。储存神经肽的囊泡常常同时贮存经典递质及神经肽,这是中枢 较为普遍的现象。神经肽起效慢、降解也较慢,作用时间相对较长 2)神经肽受体各种神经肽都有各自的受体及不同的受体亚型。几乎所有的神经肽受 体都属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具有这个家族分子生物学的共同特点。 总的来讲,经典小分子神经递质因其较易合成,更新率快,释放后迅速灭活及重新利 用,效应潜伏期及持续时间较短,适宜于完成快速而精确的神经活动。相反,神经肽合成复 杂,更新慢,释放量一般较少,失活较缓慢,效应潜伏期与作用时间较长,效应较弥散、影 响范围广,适合于调节缓慢而持久的神经活动。经典递质与神经肽的作用是相辅相承的,使 信息加工更精细,调节活动更精确、协调、和谐 第三节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特点 从功能水平而言,可将作用于CNS的药物分为两大类,即中枢兴奋药和中枢抑制药 绝大多数中枢药物的作用方式是影响突触化学传递的某一环节,凡是使抑制性递质释放增多 或激动抑制性受体,均可引起抑制性效应,反之,则引起兴奋;凡是使兴奋性递质释放增多 或激动兴奋性受体,引起兴奋效应,反之,则导致抑制。少数药物只一般地影响神经细胞的 能量代谢或膜稳定性,这类药物无竞争性拮抗药或特效解毒药。按其对递质和受体的作用进 行分类。见表3-12-1。表内基本概括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要药理作用、作用靶点和 机制 专业英语词汇 central nervous system中枢神经系统、 neurotransmitter神经递质、 neuromodulator神经调 质、 neurohormone神经激素
肽原转化为有活性的神经肽。储存神经肽的囊泡常常同时贮存经典递质及神经肽,这是中枢 较为普遍的现象。神经肽起效慢、降解也较慢,作用时间相对较长。 2)神经肽受体 各种神经肽都有各自的受体及不同的受体亚型。几乎所有的神经肽受 体都属 G 蛋白偶联受体家族,具有这个家族分子生物学的共同特点。 总的来讲,经典小分子神经递质因其较易合成,更新率快,释放后迅速灭活及重新利 用,效应潜伏期及持续时间较短,适宜于完成快速而精确的神经活动。相反,神经肽合成复 杂,更新慢,释放量一般较少,失活较缓慢,效应潜伏期与作用时间较长,效应较弥散、影 响范围广,适合于调节缓慢而持久的神经活动。经典递质与神经肽的作用是相辅相承的,使 信息加工更精细,调节活动更精确、协调、和谐。 第三节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特点 从功能水平而言,可将作用于 CNS 的药物分为两大类,即中枢兴奋药和中枢抑制药。 绝大多数中枢药物的作用方式是影响突触化学传递的某一环节,凡是使抑制性递质释放增多 或激动抑制性受体,均可引起抑制性效应,反之,则引起兴奋;凡是使兴奋性递质释放增多 或激动兴奋性受体,引起兴奋效应,反之,则导致抑制。少数药物只一般地影响神经细胞的 能量代谢或膜稳定性,这类药物无竞争性拮抗药或特效解毒药。按其对递质和受体的作用进 行分类。见表 3-12-1 。表内基本概括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要药理作用、作用靶点和 机制。 专业英语词汇 central nervous system 中枢神经系统、neurotransmitter 神经递质、neuromodulator 神经调 质、neurohormone 神经激素
南叶技大唇医学院散亲首页 课程名称药理学 任课教师李瑞芳 第13章局部麻醉药 十划学时0.5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常用局部麻醉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优缺点。局麻药的给药方法。 教学基本内容 局部麻醉药的药理作用及机制,吸收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作 用,中毒的处理原则。局部麻醉药的给药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作用,中毒的处理原则 难点:局麻药作用机理、吸收作用及临床选药和应用 授课方式、方法和手段: 授课方式: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 方法和手段:讲解、板书及多媒体
医学院 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药理学 任课教师 李瑞芳 第 13 章 局部麻醉药 计划学时 0.5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常用局部麻醉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优缺点。局麻药的给药方法。 教学基本内容: 局部麻醉药的药理作用及机制,吸收作用, 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作 用,中毒的处理原则。局部麻醉药的给药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作用,中毒的处理原则。 难点:局麻药作用机理、吸收作用及临床选药和应用 授课方式、方法和手段: 授课方式: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 方法和手段:讲解、板书及多媒体
第十四章局部麻醉药 (一)局麻药的定义 以适当浓度的药物局部作用于神经末梢或神经干周围时,能暂时、完全和可逆地阻断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在意识清醒的条件下,使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痛觉及运动功能等暂时 消失的药物称为局部麻醉药。 (二)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 1.药理作用:局麻作用和吸收作用(毒性) 2.作用机制:当局麻药进入神经细胞后在膜内侧与钠通道上的特异位点结合,阻断钠 通道,钠离子内流被阻断而产生局麻作用。 (三)影响局麻药作用的因素 神经纤维的粗细、用药局部pH值(均为弱碱性药,在偏酸性的环境中解离型增多,进 入神经细胞内的量减少)、血流量(可加入微量肾上腺素收缩血管以减慢吸收)。 (四)局麻方法 临床常用局部麻醉方法有表面麻醉、浸润麻醉、传导麻醉、蛛网膜下腔及硬脊膜外麻醉 (五)常用局麻药 普鲁卡因:脂溶性较低,穿透力弱,毒性较小,可产生过敏反应。用于除表面麻醉以外 的各种麻醉方法。能对抗磺胺药的作用 利多卡因:穿透力强,作用及毒性均强于普鲁卡因。可用于各种局麻方法。有抗心律失 常作用 丁卡因:穿透力强,作用及毒性均强于普鲁卡因。用于除浸润麻醉以外的各种局部麻醉 方法 布比卡因:麻醉作用强于利多卡因,持续时间长,用于除表面麻醉以外的各种麻醉方法 小结 局部麻醉药可局部应用于神经末梢或神经干周围,能暂时、完全和可逆性阻断神经 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使局部痛觉暂时消失。局麻药对任何神经都有阻断作用,较高浓度也能 抑制平滑肌和骨骼肌的活动。局麻药可与钠通道内侧受体结合,引起钠通道蛋白质构象改变, 使钠通道失活,阻滞Na+内流,从而产生局麻作用。局麻药吸收后,对心血管系统有抑制作 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 常用局麻药:①普鲁卡因:脂溶性低,可用于除表面麻醉外的各种局麻方法,还可用于 损伤部位的局部封闭。用药前宜做皮肤过敏试验。②丁卡因:作用强,毒性大,常用作表面
第十四章 局部麻醉药 (一) 局麻药的定义 以适当浓度的药物局部作用于神经末梢或神经干周围时,能暂时、完全和可逆地阻断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在意识清醒的条件下,使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痛觉及运动功能等暂时 消失的药物称为局部麻醉药。 (二) 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 1. 药理作用:局麻作用和吸收作用(毒性) 2. 作用机制:当局麻药进入神经细胞后在膜内侧与钠通道上的特异位点结合,阻断钠 通道,钠离子内流被阻断而产生局麻作用。 (三) 影响局麻药作用的因素 神经纤维的粗细、用药局部 pH 值(均为弱碱性药,在偏酸性的环境中解离型增多,进 入神经细胞内的量减少)、血流量(可加入微量肾上腺素收缩血管以减慢吸收)。 (四)局麻方法 临床常用局部麻醉方法有表面麻醉、浸润麻醉、传导麻醉、蛛网膜下腔及硬脊膜外麻醉。 (五) 常用局麻药 普鲁卡因:脂溶性较低,穿透力弱,毒性较小,可产生过敏反应。用于除表面麻醉以外 的各种麻醉方法。能对抗磺胺药的作用。 利多卡因:穿透力强,作用及毒性均强于普鲁卡因。可用于各种局麻方法。有抗心律失 常作用。 丁卡因:穿透力强,作用及毒性均强于普鲁卡因。用于除浸润麻醉以外的各种局部麻醉 方法。 布比卡因:麻醉作用强于利多卡因,持续时间长,用于除表面麻醉以外的各种麻醉方法 小结 局部麻醉药可局部应用于神经末梢或神经干周围,能暂时、完全和可逆性阻断神经 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使局部痛觉暂时消失。局麻药对任何神经都有阻断作用,较高浓度也能 抑制平滑肌和骨骼肌的活动。局麻药可与钠通道内侧受体结合,引起钠通道蛋白质构象改变, 使钠通道失活,阻滞 Na+内流,从而产生局麻作用。局麻药吸收后,对心血管系统有抑制作 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 常用局麻药:①普鲁卡因:脂溶性低,可用于除表面麻醉外的各种局麻方法,还可用于 损伤部位的局部封闭。用药前宜做皮肤过敏试验。②丁卡因:作用强,毒性大,常用作表面
麻醉。③利多卡因:作用快、强而持久,安全范围相对较大,可用于各种局麻方法。④布比 卡因:是局麻药中作用维持时间最长的药物,主要用于浸润麻醉、传导麻醉和硬膜外麻醉。 专业英语词汇 表面麻醉 Surface anaesthesia、浸润麻醉 infiltration anaesthesia、传导麻醉 conduction anaesthesia、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subar achnoid anaesthesia(腰麻 spinal anaesthesia)、 硬膜外腔阻滞麻醉 epidural anaesthesia、普鲁卡因 Procaine、丁卡因 tetracaine、利多卡 Lidocaine 思考题:常用局麻药及其作用特点有哪些?
麻醉。③利多卡因:作用快、强而持久,安全范围相对较大,可用于各种局麻方法。④布比 卡因:是局麻药中作用维持时间最长的药物,主要用于浸润麻醉、传导麻醉和硬膜外麻醉。 专业英语词汇 表面麻醉 Surface anaesthesia、浸润麻醉 infiltration anaesthesia、传导麻醉 conduction anaesthesia、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subarachnoid anaesthesia(腰麻 spinal anaesthesia)、 硬膜外腔阻滞麻醉 epidural anaesthesia、普鲁卡因 Procaine、丁卡因 tetracaine、利多卡 因 Lidocaine 思考题:常用局麻药及其作用特点有哪些?
南叶技大唇医学院散亲首页 课程名称药理学 任课教师李瑞芳 第14章全身麻醉药 计划学时1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全身麻醉药脂溶性与麻醉作用关系 2.掌握常用全身麻醉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优缺点。 3.了解各种复合麻醉用药的概念。 教学基本内容 吸入全麻药的作用机制、麻醉分期、最小肺泡浓度、血汽气分布系数、脑 /血分布系数与麻醉作用强度和麻醉分期关系。乙醚、氟烷、恩氟烷、异氟烷的 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优缺点。 2.静脉全麻药,硫喷妥钠、氯胺酮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复合 麻醉的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全身麻醉药的作用特点,应用及不良反应 难点:吸入全麻药的作用机制和衡量指标。全身麻醉药使用注意事项 授课方式、方法和手段 授课方式: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 方法和手段:讲解、板书及多媒体
医学院 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药理学 任课教师 李瑞芳 第 14 章 全身麻醉药 计划学时 1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了解全身麻醉药脂溶性与麻醉作用关系。 2. 掌握常用全身麻醉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优缺点。 3. 了解各种复合麻醉用药的概念。 教学基本内容: 1. 吸入全麻药的作用机制、麻醉分期、最小肺泡浓度、血/气分布系数、 脑 /血分布系数与麻醉作用强度和麻醉分期关系。 乙醚、氟烷、恩氟烷、异氟烷的 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优缺点。 2. 静脉全麻药,硫喷妥钠、氯胺酮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复合 麻醉的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全身麻醉药的作用特点,应用及不良反应。 难点:吸入全麻药的作用机制和衡量指标。全身麻醉药使用注意事项。 授课方式、方法和手段: 授课方式: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 方法和手段:讲解、板书及多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