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乡村发展的历史逻辑必然 与现实路径选择 邹学荣吴彬罗婷婷 [摘要]聚焦乡村发展滞后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和总抓手。分析40年来我国 乡村人气、业气、财气、生气、景气“五气”不足为表象的乡村发展滞后问题;查明城乡二元壁垒、工农 收入差距、乡村分散、城镇化等发展滞后成因;抓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 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揭示实现“两个一百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的历史必然,以及立足 我国国情农情顺势而为的逻辑必然;探索内生动力激发、农业有机提升、乡镇建设、产业转移、职业 农民培养、体制机制创新的乡村振兴现实路径,以促进城乡共同踏入现代化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历史必然;逻辑必然;现实路径 [中图分类号]C91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616(2020)02-0001-09 我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重农抑商已有几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每年我国的中央一号 千年的传统,但自改革开放以来,40年间这 文件都十分关注“三农”问题,改革开放以来, 传统发生了根本变化,工业现代化、城镇化取农村和城镇一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取得了 [收稿日期]2019-06-17 [基金项目]囯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主体确立与被征地农民多元权益保障 制度研究”(17CZZ046)、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研究”(2017ZD06)、 中央高校项目“耕地占补平衡政策落地见实效的困境及脱困路径研究”(SWU1909301 [作者简介]邹学荣,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西南大学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 士(重庆,400715);吴彬,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科研助理(重庆,400715);罗婷婷,西南大学文化与社 会发展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重庆,400715)。 到药2020年第2期·1
乡村振兴:乡村发展的历史逻辑必然 与现实路径选择 ■ 邹学荣 吴 彬 罗婷婷 [摘 要] 聚焦乡村发展滞后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和总抓手。分析40年来我国 乡村人气、业气、财气、生气、景气“五气”不足为表象的乡村发展滞后问题;查明城乡二元壁垒、工农 收入差距、乡村分散、城镇化等发展滞后成因;抓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 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揭示实现“两个一百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的历史必然,以及立足 我国国情农情顺势而为的逻辑必然;探索内生动力激发、农业有机提升、乡镇建设、产业转移、职业 农民培养、体制机制创新的乡村振兴现实路径,以促进城乡共同踏入现代化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 [关键词] 乡村振兴;历史必然;逻辑必然;现实路径 [中图分类号] C91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616(2020)02-0001-09 [收稿日期] 2019-06-17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主体确立与被征地农民多元权益保障 制度研究”(17CZZ046)、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研究”(2017ZD06)、 中央高校项目“耕地占补平衡政策落地见实效的困境及脱困路径研究”(SWU1909301) [作者简介] 邹学荣,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西南大学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 士(重庆,400715);吴彬,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科研助理(重庆,400715);罗婷婷,西南大学文化与社 会发展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重庆,400715)。 我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重农抑商已有几 千年的传统,但自改革开放以来,40年间这一 传统发生了根本变化,工业现代化、城镇化取 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每年我国的中央一号 文件都十分关注“三农”问题,改革开放以来, 农村和城镇一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取得了 2020年第2期 · 1 ·
药2020年第2期(第14卷总第86期) 巨大成就,但受我国农业规模小、分散、现代化 个地区的盛衰,没有人气是乡村滞后的第 起步晩等客观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城乡二元壁 表象。 垒的制约,乡村发展空间十分有限,发展后劲 “业气”不足。粮、猪是农村过去的主打 不足。乡村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产业,“劝课农桑”是农耕社会执政者坚信的 自身发展却相对滞后,我国目前“发展不平衡理念。青壮年进城务工后留下从事农业生产 不充分问题……最为突出”。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除留守妇女、儿童、老人以外,还有部分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疾人。农户们都趋于种植利润较高的烟草 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要求“始终把解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利润薄的农副产品已 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聚较少人种植。我国撂荒、闲置、废弃地占用耕 焦乡村发展滞后治理是破解“三农”难题的现地约为41623万公顷时,优质农田芳草萋萋; 实路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和总抓“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手。厘清乡村发展滞后的现状、分析成因、探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的传统乡村家庭产 索振兴的现实路径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业消失殆尽,养殖仅存专业户和少量有一定 会目标的关键环节,是社会主义新时代面临的 规模的企业;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大部分转移 艰巨任务,也是理论和实践界必须科学回答的到城市。“业气”不足是乡村发展滞后的第二 重大问题 表象。 财气”不足一农民财产性收入不足。 乡村发展滞后:振兴战略的逻辑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出台了不少惠农政策, 起点 减免农业税,实施农业“三项补贴”等,例如, 就目前我国乡村现状来看,劳动力短缺、2015年,国家为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民增收 市场萎缩、经济发展缓慢给乡村可持续发展带出台了各种惠农补贴50项,但这是对农村特 来了诸多挑战。清晰反映乡村发展滞后的表殊付出给予的补贴,不能算在农民的财产性收 象及程度,揭示其原因,是探索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民除了从事种植、养殖工作及打工, 现实路径的基础。 几乎没有财产性收入。2016年,我国居民收入 表象 基尼系数为0.465,明显高于0.4的国际警戒 人气”不足—妇女、儿童、老人留守乡线;2017年基尼系数为0.467,较2016年上涨 村,成为农村居民的主体。2017年,中国乡0.002个百分点;而2018年国民经济运行情 村总人口比2010年减少了9452万,比2000 况测算出的基尼系数约为0474。城乡居民收 年减少了3.13亿叫;2.8亿名农民工进城造成入差距依然较大,“财气”不旺是乡村发展滞后 “6000万儿童、5000万妇女、5000万老人留的第三表象。 守”,造成农村重度“空心化”。“人气”影响 “生气”不足。20世纪80年代,家庭联产 ①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囯囯家统计局《中囯统计年鉴2017》,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年版
2020年第2期 (第14卷 总第86期) 巨大成就,但受我国农业规模小、分散、现代化 起步晚等客观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城乡二元壁 垒的制约,乡村发展空间十分有限,发展后劲 不足。乡村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 自身发展却相对滞后,我国目前“发展不平衡 不充分问题……最为突出”。党的十九大提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 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要求“始终把解 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聚 焦乡村发展滞后治理是破解“三农”难题的现 实路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和总抓 手。厘清乡村发展滞后的现状、分析成因、探 索振兴的现实路径是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目标的关键环节,是社会主义新时代面临的 艰巨任务,也是理论和实践界必须科学回答的 重大问题。 一、乡村发展滞后:振兴战略的逻辑 起点 就目前我国乡村现状来看,劳动力短缺、 市场萎缩、经济发展缓慢给乡村可持续发展带 来了诸多挑战。清晰反映乡村发展滞后的表 象及程度,揭示其原因,是探索乡村振兴战略 现实路径的基础。 (一)表象 “人气”不足——妇女、儿童、老人留守乡 村,成为农村居民的主体。2017 年,中国乡 村总人口比 2010 年减少了 9452 万,比 2000 年减少了 3.13 亿[1] ;2.8 亿名农民工进城造成 “6000 万儿童、5000 万妇女、5000 万老人留 守”[2] ,造成农村重度“空心化”。“人气”影响 一个地区的盛衰,没有人气是乡村滞后的第 一表象。 “业气”不足。粮、猪是农村过去的主打 产业,“劝课农桑”是农耕社会执政者坚信的 理念。青壮年进城务工后留下从事农业生产 的除留守妇女、儿童、老人以外,还有部分残 疾人。农户们都趋于种植利润较高的烟草、 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利润薄的农副产品已 较少人种植。我国撂荒、闲置、废弃地占用耕 地约为 416.23 万公顷[3] ,优质农田芳草萋萋;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的传统乡村家庭产 业消失殆尽,养殖仅存专业户和少量有一定 规模的企业;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大部分转移 到城市。“业气”不足是乡村发展滞后的第二 表象。 “财气”不足——农民财产性收入不足。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出台了不少惠农政策, 减免农业税,实施农业“三项补贴”等,例如, 2015年,国家为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民增收, 出台了各种惠农补贴 50项[4] ,但这是对农村特 殊付出给予的补贴,不能算在农民的财产性收 入中。农民除了从事种植、养殖工作及打工, 几乎没有财产性收入。2016年,我国居民收入 基尼系数为 0.465,明显高于 0.4 的国际警戒 线[5] ;2017年基尼系数为 0.467,较 2016年上涨 0.002 个百分点①;而 2018 年国民经济运行情 况测算出的基尼系数约为0.474。城乡居民收 入差距依然较大,“财气”不旺是乡村发展滞后 的第三表象。 “生气”不足。20 世纪 80 年代,家庭联产 ①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7》,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年版。 · 2 ·
乡村振兴:乡村发展的历史逻辑必然与现实路径选择丨邹学荣吴彬罗婷婷 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开,激发了亿万农民的积投资641238.39亿元的98.51%;而农村固定资 极性,广阔乡村生机勃勃;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产投资955443亿元,仅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 加快,乡村“一产弱、二产虚、三产缺”的状况凸资总额的1.49%。2018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 显,国家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但是我产投资64567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投资22413 国农业现代化先天不足,农村金融改革任务繁亿元,仅占3.47%;第二产业投资237899亿元 重,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不够健全,“造第三产业投资375324亿元,二、三产业占 血”功能十分薄弱,城市反哺农村刚刚起步。94.97%。大量资金投入不仅推动了城市经济 缺乏生气是乡村衰退的第四表象。 实力、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日新月异,而且提供 景气”不足。乡村经济发展缓慢,基础设了大量就业岗位,吸引大量农民工进城,使“空 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心村”出现成为必然。 比较突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升。“景 工农收入差距。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形 气”不足是乡村发展滞后的第五表象。 成的工农差别,首先反映在收入差距上。壮劳 (二)成因 动力种田收入不足5元/月,而正式工人一级 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34.5元/月。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民进城务 突出,体制壁垒、城镇化提速、收入差距扩大、工。2012年,农民务工收入最高就已达到种田 乡村分散是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收入的10倍多2。 成因。 乡村分散。截至2016年末,全国城镇土 城乡二元壁垒。20世纪50年代,我国向地总面积为943.1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 苏联学习,形成了城乡二元体制。土地国有集9.82%,其中城市面积占46%,建制镇面积占 体二价、产品“剪刀差”、农业基础工业重点、户54%;城镇常住人口约8.13亿,人均占地 口城乡有别、工农差距明显是城乡二元体制的0.016公顷。而乡村国土面积为950.6万公 具体表现。城乡差异、工农差异凸显是城乡二顷,除森林、草原、河流、湖泊、荒山外,约5.76 元体制运行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有亿人散居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3。城市人口 较大突破,但是该问题并未根本解决。 集中,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全覆盖较 城镇化。资本和劳动力是城镇化的基本容易,也便于提高档次;乡村人口居住太分 条件。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城镇固定散,实现全覆盖难度很大,这是乡村建设的 资产投资631683.9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难题 ①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囯2018年囯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载国家统计局官网,2019年2月28 E,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902/t20190228_1651265.html ②数据来源:《务工致富”与“务农受穷”》,载中国青年网,2012年8月24日,hp/ pinglu. youth.cn/ ange/ 2012081201208242381268htm。 ③教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载国家统计局官网,2018年2月28 E,http://www.stats.gov.en/tjsj/zxfb/201802/120180228_1585631.html
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开,激发了亿万农民的积 极性,广阔乡村生机勃勃;随着城镇化进程的 加快,乡村“一产弱、二产虚、三产缺”的状况凸 显,国家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但是我 国农业现代化先天不足,农村金融改革任务繁 重,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不够健全,“造 血”功能十分薄弱,城市反哺农村刚刚起步。 缺乏生气是乡村衰退的第四表象。 “景气”不足。乡村经济发展缓慢,基础设 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 比较突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升。“景 气”不足是乡村发展滞后的第五表象。 (二)成因 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 突出,体制壁垒、城镇化提速、收入差距扩大、 乡村分散是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 成因。 城乡二元壁垒。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向 苏联学习,形成了城乡二元体制。土地国有集 体二价、产品“剪刀差”、农业基础工业重点、户 口城乡有别、工农差距明显是城乡二元体制的 具体表现。城乡差异、工农差异凸显是城乡二 元体制运行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有 较大突破,但是该问题并未根本解决。 城镇化。资本和劳动力是城镇化的基本 条件。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城镇固定 资产投资 631683.96 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 投资 641238.39 亿元的 98.51%;而农村固定资 产投资 9554.43 亿元,仅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 资总额的 1.49%。2018 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 产投资 64567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投资 22413 亿元,仅占3.47%;第二产业投资237899亿元、 第 三 产 业 投 资 375324 亿 元 ,二 、三 产 业 占 94.97%①。大量资金投入不仅推动了城市经济 实力、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日新月异,而且提供 了大量就业岗位,吸引大量农民工进城,使“空 心村”出现成为必然。 工农收入差距。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形 成的工农差别,首先反映在收入差距上。壮劳 动力种田收入不足 5 元/月,而正式工人一级 34.5 元/月。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民进城务 工。2012年,农民务工收入最高就已达到种田 收入的10倍多②。 乡村分散。截至 2016 年末,全国城镇土 地总面积为 943.1 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 9.82%,其中城市面积占 46%,建制镇面积占 54%[6] ;城 镇 常 住 人 口 约 8.13 亿 ,人 均 占 地 0.016 公顷。而乡村国土面积为 950.6 万公 顷,除森林、草原、河流、湖泊、荒山外,约 5.76 亿人散居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③。城市人口 集中,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全覆盖较 容易,也便于提高档次;乡村人口居住太分 散,实现全覆盖难度很大,这是乡村建设的 难题。 ①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 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载国家统计局官网,2019年 2月 28 日,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902/t20190228_1651265.html。 ② 数据来源:《务工致富”与“务农受穷”》,载中国青年网,2012 年 8 月 24 日,http://pinglun.youth.cn/qngc/ 201208/t20120824_2381268.htm。 ③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 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载国家统计局官网,2018年 2月 28 日,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802/t20180228_1585631.html。 乡村振兴:乡村发展的历史逻辑必然与现实路径选择 | 邹学荣 吴 彬 罗婷婷 · 3 ·
药2020年第2期(第14卷总第86期) 二、乡村振兴:历史与逻辑的必然 2011年,中国城镇建成区面积增长了76.4%, 城镇人口增速是50.5%;1980-2018年,城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历史与逻辑的必然 化率由19.39%增长至59.58%。 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 城市不仅在面积、人口等方面实现了量的 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两个一百 扩张,而且在质方面的提升也相当迅猛。国家 年”奋斗目标,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目标的历史必然,是立足我国国情农情顺势而收入3925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为的逻辑必然。 14617元2,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较大。全国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必然 富人主要集中在城市,《2017中国私人财富报 1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必然 告》显示,2016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包括金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生融资产和投资性房产)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高净值人群规模已达到158万人,全国个人持 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有的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达到165万亿元人 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民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 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1979年,交通、通信、水电、商贸等市政公用工程设施和 我国改革从农村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教育、卫生、科技、绿化、环保等公共生活服务 发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但在小农经济的汪洋设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三十多年来城 大海中,乡村发展极其有限,经济建设的重心市发展举世瞩目,与乡村的发展形成强烈的反 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成为历史的必然。1984年,差,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日益尖锐。在继续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始了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城乡发展不平 “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一乡村振兴成为 伐”;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指出要不失时机 2.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必然 地实施城镇化战略;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 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镇化道路。《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数据显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 示,1981-2009年城市建设用地累计5369万公的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 顷;2011年城市建设用地418.1万公顷;2000—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 ①数据来源:《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2016年5月5 E,http://ghs.ndre.gov.en/zttp/xxczhjs/ghzc/201605/t20160505_800839.htm ②数据来源:《2018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载国家统计局官网,2019年1月21日,hp:/ww. stats. gov cn/ jsj/zxfb/201901/20190121164579html
2020年第2期 (第14卷 总第86期) 二、乡村振兴:历史与逻辑的必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历史与逻辑的必然, 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 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两个一百 年”奋斗目标,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 目标的历史必然,是立足我国国情农情顺势而 为的逻辑必然。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必然 1.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必然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生 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 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 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 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1979 年, 我国改革从农村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 发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但在小农经济的汪洋 大海中,乡村发展极其有限,经济建设的重心 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成为历史的必然。1984年,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始了 “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 伐”;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指出要不失时机 地实施城镇化战略;2013 年召开的党的十八 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 镇化道路。《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数据显 示,1981—2009年城市建设用地累计5369万公 顷;2011年城市建设用地418.1万公顷;2000— 2011 年,中国城镇建成区面积增长了 76.4%, 城镇人口增速是 50.5%①;1980—2018年,城镇 化率由19.39%增长至59.58%。 城市不仅在面积、人口等方面实现了量的 扩张,而且在质方面的提升也相当迅猛。国家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 入 39251 元 ,农 村 居 民 人 均 可 支 配 收 入 14617元②,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较大。全国 富人主要集中在城市,《2017 中国私人财富报 告》显示,2016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包括金 融资产和投资性房产)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高净值人群规模已达到 158万人,全国个人持 有的可投资资产总体规模达到 165 万亿元人 民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 交通、通信、水电、商贸等市政公用工程设施和 教育、卫生、科技、绿化、环保等公共生活服务 设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三十多年来城 市发展举世瞩目,与乡村的发展形成强烈的反 差,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日益尖锐。在继续 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城乡发展不平 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乡村振兴成为 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2.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必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 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 的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 ① 数据来源:《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2016年5月5 日,http://ghs.ndrc.gov.cn/zttp/xxczhjs/ghzc/201605/t20160505_800839.html。 ② 数据来源:《2018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载国家统计局官网,2019年1月21日,http://www.stats.gov. cn/tjsj/zxfb/201901/t20190121_1645791.html。 · 4 ·
乡村振兴:乡村发展的历史逻辑必然与现实路径选择丨邹学荣吴彬罗婷婷 标进军。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是 兴成为历史选择的必然 全面”,而乡村则是全面的短板。据国家统计 3.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 局公布数据,2018年末,乡村还有贫困人口 平均→部分先富→共同富裕是中华人民 1660万,贫困发生率1.7%①,是短板中的短板。共和国成立以来民生的发展轨迹。20世纪50 乡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与小康社年代,改变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是发展的主要 会的标准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乡村环境和生 任务,推进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20世纪六七 态问题比较突出,全国乡村生活垃圾年产量约十年代人民公社时期“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 1.2亿吨四3,不少地方垃圾处理基本处于管理管理模式,限制了个体积极性的发挥;改革开 无体现、工作无人员、建设运行无投入的状放倡导“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况四,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激发了个体积极性,但贫富差距拉大,2018我 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国年基尼系数达0.4740;“让改革发展成果更 为1.2%、2.3%、1.5%和1.1%;农民适应生产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 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中共重庆市同富裕不断迈进”成为顶层关注民生的重点。 委研究室库区劳动力转移课题组抽样调査显乡村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短板,而14个集 示,三峡重庆库区乡村劳动力中的文盲、半文中连片特困地区是短板中的短板2。让1660 盲和小学学历人群占37%,近年虽有较大改万(2018年)贫困人口一个不落地迈向富裕,贫 变,但受教育程度偏低仍是不争的事实,而新乡村一个不落地进入现代化—乡村振兴 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才刚刚起步。农业现代成为历史前进目标的必然。 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实现在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必然 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 我国乡村改革经历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只有从根本上制→重心转移→新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 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的发展逻辑。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关注“三农” 代化,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问题,1982-1986年连续五年的中央一号文 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件,对承包的合法性、放活农村工商业、竞争促 略;只有乡村振兴才能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取消统购统销、增加农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投入、调整工农城乡关系等方面做出了规定; 内在要求提升乡村整体发展水平一乡村振1987-2003年,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全国“打 ①资料来源:《2018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386万人》,载国家统计局网站,2019年2月15日,hp:/ww stats.goven/tjsj/zxfb/201902/120190215_1649231 html ②2011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确定了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一太行 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及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四地州
标进军。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是 “全面”,而乡村则是全面的短板。据国家统计 局公布数据,2018 年末,乡村还有贫困人口 1660万,贫困发生率1.7%①,是短板中的短板。 乡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与小康社 会的标准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乡村环境和生 态问题比较突出,全国乡村生活垃圾年产量约 1.2亿吨[7]132,不少地方垃圾处理基本处于管理 无体现、工作无人员、建设运行无投入的状 况[7]147,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 16.1%,其 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 为 11.2%、2.3%、1.5% 和 1.1%[3] ;农民适应生产 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中共重庆市 委研究室库区劳动力转移课题组抽样调查显 示,三峡重庆库区乡村劳动力中的文盲、半文 盲和小学学历人群占 37%[8] ,近年虽有较大改 变,但受教育程度偏低仍是不争的事实,而新 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才刚刚起步。农业现代 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实现在 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只有从根本上 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 代化,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 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 略;只有乡村振兴才能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内在要求提升乡村整体发展水平——乡村振 兴成为历史选择的必然。 3.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 平均→部分先富→共同富裕是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以来民生的发展轨迹。20世纪 50 年代,改变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是发展的主要 任务,推进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20世纪六七 十年代人民公社时期“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 管理模式,限制了个体积极性的发挥;改革开 放倡导“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激发了个体积极性,但贫富差距拉大,2018 我 国年基尼系数达 0.4740;“让改革发展成果更 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 同富裕不断迈进”成为顶层关注民生的重点。 乡村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短板,而 14 个集 中连片特困地区是短板中的短板②。让 1660 万(2018年)贫困人口一个不落地迈向富裕,贫 困乡村一个不落地进入现代化——乡村振兴 成为历史前进目标的必然。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必然 我国乡村改革经历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重心转移→新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 的发展逻辑。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关注“三农” 问题,1982—1986 年连续五年的中央一号文 件,对承包的合法性、放活农村工商业、竞争促 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取消统购统销、增加农业 投入、调整工农城乡关系等方面做出了规定; 1987—2003年,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全国“打 ① 资料来源:《2018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 1386万人》,载国家统计局网站,2019年 2月 15日,http://www. stats.gov.cn/tjsj/zxfb/201902/t20190215_1649231.html。 ② 2011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确定了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 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及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四地州。 乡村振兴:乡村发展的历史逻辑必然与现实路径选择 | 邹学荣 吴 彬 罗婷婷 · 5 ·
药2020年第2期(第14卷总第86期) 工潮”形成;2004-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重心 部群众树立“乡村振兴、从我做起”的观念,发 在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方面,主要探索乡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通过项目驱动不 发展的新路径;2012—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断增强乡村“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强 重心在农业科技、现代化、新动能发展—明 化乡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和群众的 确乡村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党的十九大做出 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主动振兴、积极振兴、自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2018年的中央一号 我振兴意识,靠自身努力改变乡村落后面貌 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乡村兴不兴,支部是支撑;支部强不强,全靠 略的意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领头羊”。发挥好第一书记的作用,选准派强 部署。 是关键。观念更新、项目驱动、“第一书记”选 顶层决策将责任承包作为乡村发展的逻派是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有机要素。 辑起点,但乡村发展受限则会引起重心转移到 (二)农业有机提升 城市。重心转移不是忘记乡村,而是城乡统 多年来,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导致农 筹、兼顾乡村的结果,新农村建设的提出成为副产品价格低廉,务农收入低,形成种地收入 乡村发展的逻辑要求;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发展低→不愿务农→外出打工→乡村“空心化”的 要求提升农业农村发展水平的实质要件,现代循环,农业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改革的“成本”。 化提岀成为逻辑展开。现代化水平提高要求借鉴美国“国家有机计划”( National organic 乡村整体水平提升,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发展的 Program,NOP)制定的2010-2012年战略纲 逻辑终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是离开国情要,把提升农业有机化水平作为乡村发展的重 农情自发产生的,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合乎逻辑要手段。农业的有机化不仅能提高农副产品 的战略决策,是农村发展实践内在要求的顺势品质,而且能“从源头上维护全国人民舌尖上 而为。 的安全,实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样有 机产品的价格将出现新的飞跃。重庆市社科 三、乡村振兴战略:现实路径选择 规划办“三峡库区‘后移民时期’社会发展战 )内生动力激发 略研究”课题组2018年对永辉、重庆百货等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78家大型超市抽样调查显示,有机绿豆与 只有激发乡村的内生动力,振兴才能植根于乡般绿豆最高价差为9倍左右,最低价差为5倍 村的沃土中。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对农民左右,按5倍计算,种地收益将提高4倍以上 进行直接补贴,建立农村社保制度,对乡村的这种收益必然激发农民务农的热情,吸引农 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这是一种输民工返乡;相应有机农副产品初、深加工的产 血功能”,更重要的是运用政策杠杆强化“造血品必然价格飙升,农业加工企业发展前景光 功能”——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建议用明,就业岗位稳定增加。 中国梦”激扬“乡村振兴梦”,激发乡村广大干 农产品有机化是外贸创汇、改变进出口结
2020年第2期 (第14卷 总第86期) 工潮”形成;2004—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重心 在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方面,主要探索乡村 发展的新路径;2012—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 重心在农业科技、现代化、新动能发展——明 确乡村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党的十九大做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2018年的中央一号 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 略的意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 部署。 顶层决策将责任承包作为乡村发展的逻 辑起点,但乡村发展受限则会引起重心转移到 城市。重心转移不是忘记乡村,而是城乡统 筹、兼顾乡村的结果,新农村建设的提出成为 乡村发展的逻辑要求;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发展 要求提升农业农村发展水平的实质要件,现代 化提出成为逻辑展开。现代化水平提高要求 乡村整体水平提升,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发展的 逻辑终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是离开国情 农情自发产生的,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合乎逻辑 的战略决策,是农村发展实践内在要求的顺势 而为。 三、乡村振兴战略:现实路径选择 (一)内生动力激发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只有激发乡村的内生动力,振兴才能植根于乡 村的沃土中。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对农民 进行直接补贴,建立农村社保制度,对乡村的 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这是一种“输 血功能”,更重要的是运用政策杠杆强化“造血 功能”——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建议用 “中国梦”激扬“乡村振兴梦”,激发乡村广大干 部群众树立“乡村振兴、从我做起”的观念,发 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通过项目驱动不 断增强乡村“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强 化乡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和群众的 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主动振兴、积极振兴、自 我振兴意识,靠自身努力改变乡村落后面貌。 乡村兴不兴,支部是支撑;支部强不强,全靠 “领头羊”。发挥好第一书记的作用,选准派强 是关键。观念更新、项目驱动、“第一书记”选 派是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有机要素。 (二)农业有机提升 多年来,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导致农 副产品价格低廉,务农收入低,形成种地收入 低→不愿务农→外出打工→乡村“空心化”的 循环,农业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改革的“成本”。 借鉴美国“国家有机计划”(National Organic Program,NOP) 制定的 2010—2012年战略纲 要,把提升农业有机化水平作为乡村发展的重 要手段。农业的有机化不仅能提高农副产品 品质,而且能“从源头上维护全国人民舌尖上 的安全,实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9] ,这样有 机产品的价格将出现新的飞跃。重庆市社科 规划办“三峡库区‘后移民时期’社会发展战 略研究”课题组 2018 年对永辉、重庆百货等 78 家大型超市抽样调查显示,有机绿豆与一 般绿豆最高价差为 9 倍左右,最低价差为 5 倍 左右,按 5 倍计算,种地收益将提高 4 倍以上, 这种收益必然激发农民务农的热情,吸引农 民工返乡;相应有机农副产品初、深加工的产 品必然价格飙升,农业加工企业发展前景光 明,就业岗位稳定增加。 农产品有机化是外贸创汇、改变进出口结 · 6 ·
乡村振兴:乡村发展的历史逻辑必然与现实路径选择丨邹学荣吴彬罗婷婷 构的重要手段。2017年1-11月,我国农产品 派送,日用品由此送达农户;物流渠道通畅,市 出口金额为673.4亿美元,进口金额为1130.8场繁荣,物价稳定的功能,必然辐射至村社农 亿美元,逆差457.4亿美元,而美国农产品贸易户。建议借鉴德国小城镇建设促进乡村发展 顺差达213亿美元,减少进口、增加出口的拓的经验,对乡镇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给予 展空间很大。建议国家出台有机农业发展支适当的补贴,根据农业布局投资的农业项目 持政策,降低进口比重,既保证“中国人的饭碗政府承担大约70%的费用”,剩下的费用由 装中国的粮食”,又为乡村振兴打开国际市场农民个人承担。这样,一方面减少了国家投资 开辟道路。 的负担,另一方面农民通过农业生产建设,提 (三)乡镇建设 高了主观能动性,也推动了农业生产投资体系 几千年来,我国乡村小镇已经具有比较完的创新。 善的物流集散、农副产品交易、日用品交易、基 (四)产业转移 础教育、常规医疗等功能。乡镇一般与建制镇 粮猪型”农业结构一直是乡村经济的主 (乡)合二为一,也有个别不在建制镇(乡)所在要形态,20世纪80年代我国乡镇企业迅猛发 地,不管哪种乡镇,都处于城乡接合部,是农村展,1992年全国乡镇企业增长到2079.20万 包围的乡镇。由于我国一家一户的乡情,乡村个④,2007年全国乡镇企业增加值68000亿 振兴最后落到所有农户,仅基础设施、公共服元叫,但近年来乡镇企业严重萎缩,大部分关 务从空间上实现全覆盖难度就很大,因此以乡闭破产,小部分被其他企业兼并,很多区县将 镇建设为依托,实现乡镇片区辐射,以带动整乡镇企业局合并到中小企业局,专门的行政主 个乡村发展成为不二选择。建议将全国31925管部门退出历史舞台,乡村经济又回到“粮猪 个乡镇作为乡村振兴的着力点进行规划:从型”农业结构上。虽然出现了一些种养殖大 乡镇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入手,实现小户、家庭农场,但是仅仅扩大了规模,大多既未 镇换代升级;吸引辐射区农户住宅相对集中,形成现代农业,又未形成种养加销产业链。乡 形成一定规模的居民点;依托当地资源,实施村既是城市产业的原料基地,又是农副产品加 “一村一品”战略,形成各具特色的乡村一二三工后的消费市场,从某种意义上说来,“一出 产业结构,促进乡镇成为统筹城乡的载体、乡进”的价差是乡村贫困的直接原因。乡镇企业 村振兴的依托。农副产品在乡镇集散、加工、萎缩导致大部分乡村主导产业不明晰,乡村振 ①数据来源:《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月度统计报告(2017)》,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对外贸易司网站,2018 f11E29E,http://big5.mofcomgov.cn/gate/big5/wms.mofcomgov.cn/article/ztxx/ncpmy/ncpydtj/200603 20060301783733shml ②数据来源:囯家统计局2017年发布的《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三号)》 ③“粮猪型”指传统农业形成的以种粮、养猪为主的自然经济结构。 ④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2)》
构的重要手段。2017年1—11月,我国农产品 出口金额为 673.4 亿美元,进口金额为 1130.8 亿美元,逆差457.4亿美元,而美国农产品贸易 顺差达 213亿美元①,减少进口、增加出口的拓 展空间很大。建议国家出台有机农业发展支 持政策,降低进口比重,既保证“中国人的饭碗 装中国的粮食”,又为乡村振兴打开国际市场 开辟道路。 (三)乡镇建设 几千年来,我国乡村小镇已经具有比较完 善的物流集散、农副产品交易、日用品交易、基 础教育、常规医疗等功能。乡镇一般与建制镇 (乡)合二为一,也有个别不在建制镇(乡)所在 地,不管哪种乡镇,都处于城乡接合部,是农村 包围的乡镇。由于我国一家一户的乡情,乡村 振兴最后落到所有农户,仅基础设施、公共服 务从空间上实现全覆盖难度就很大,因此以乡 镇建设为依托,实现乡镇片区辐射,以带动整 个乡村发展成为不二选择。建议将全国31925 个乡镇②作为乡村振兴的着力点进行规划:从 乡镇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入手,实现小 镇换代升级;吸引辐射区农户住宅相对集中, 形成一定规模的居民点;依托当地资源,实施 “一村一品”战略,形成各具特色的乡村一二三 产业结构,促进乡镇成为统筹城乡的载体、乡 村振兴的依托。农副产品在乡镇集散、加工、 派送,日用品由此送达农户;物流渠道通畅,市 场繁荣,物价稳定的功能,必然辐射至村社农 户。建议借鉴德国小城镇建设促进乡村发展 的经验,对乡镇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给予 适当的补贴,根据农业布局投资的农业项目, “政府承担大约70%的费用”[10] ,剩下的费用由 农民个人承担。这样,一方面减少了国家投资 的负担,另一方面农民通过农业生产建设,提 高了主观能动性,也推动了农业生产投资体系 的创新。 (四)产业转移 “粮猪型”③农业结构一直是乡村经济的主 要形态,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乡镇企业迅猛发 展,1992 年全国乡镇企业增长到 2079.20 万 个④,2007 年全国乡镇企业增加值 68000 亿 元 [11] ,但近年来乡镇企业严重萎缩,大部分关 闭破产,小部分被其他企业兼并,很多区县将 乡镇企业局合并到中小企业局,专门的行政主 管部门退出历史舞台,乡村经济又回到“粮猪 型”农业结构上。虽然出现了一些种养殖大 户、家庭农场,但是仅仅扩大了规模,大多既未 形成现代农业,又未形成种养加销产业链。乡 村既是城市产业的原料基地,又是农副产品加 工后的消费市场,从某种意义上说来,“一出一 进”的价差是乡村贫困的直接原因。乡镇企业 萎缩导致大部分乡村主导产业不明晰,乡村振 ① 数据来源:《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月度统计报告(2017)》,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对外贸易司网站,2018 年 11 月 29 日,http://big5.mofcom. gov. cn / gate / big5 / wms.mofcom. gov. cn / article / ztxx / ncpmy / ncpydtj/ 200603 / 20060301783733.shtml。 ②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7年发布的《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三号)》。 ③“粮猪型”指传统农业形成的以种粮、养猪为主的自然经济结构。 ④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2)》。 乡村振兴:乡村发展的历史逻辑必然与现实路径选择 | 邹学荣 吴 彬 罗婷婷 · 7 ·
药2020年第2期(第14卷总第86期) 兴缺乏产业支撑。中央提出“一村一品”的产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清理、废止与城乡融合发 业形态,是形成乡村特色产业的政策依据,建展相冲突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改革“同地不同 议出台政策将城市农副产品的加工企业转移 权、不同价”“城乡分置、一国两策”的土地征 到乡村,就地取材,减少运输成本,既为乡村振 收、出让分置政策弊端。完善资源配置的市场 兴提供产业基础,增加就业机会,实现农民增 机制,提高乡村要素市场化程度,推动城乡要 收,又减轻城市环境压力。 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全面放开粮价,实行粮 (五)职业农民培养 食市场定价机制。建立城乡平等就业的劳动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但2.8亿名农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调整财政支农政策,将 民却在城市务工①。据重庆市社科规划办“重财政资金集中用于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 庆市脱贫举措与技能培训精准对接调査研究”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档次上;创新乡村金融保险 课题组2017年对重庆石柱万寿寨村287名“80体制,从根本上解决制度、体制、政策的缺失。 后”“90后”青年进行调査,自愿留在农村务农只有建立健全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政策体 的有24名,仅占8.4%,其中还有6名残疾人。系,“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 乡村振兴首先是聚人气—一青壮年不走、务工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 者返乡创业就业。用乡村振兴的事业留住、吸引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才 青壮年,青壮年推进乡村不断振兴,促进二者有保障,城乡才能共同踏入现代化的新征程, 互为因果、良性循环,“力争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 吸引力的职业"。建议大力实施乡村人才振参考文献 兴工程,对乡村初、高中毕业后新成长劳动力[11韩俊,乡村振兴要循序渐进地撤并一批衰退 进行与乡村振兴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 村庄J农村工作通讯,2018(7) 训;职业培训与乡村振兴项目精准对接,既解[2]夏海鹰.农村“三留守”教育救助问题研究 决就业创业问题,又培养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以热爱乡村、献身农业立志,以就业创业能力[3]罗婷婷,邹学荣撂荒、弃耕、退耕还林与休耕 固本,以乡村增收固力,以乡村振兴期望固韧, 转换机制谋划西部论坛,2015(2) 逐渐培养相对稳定的职业农民队伍。只有不断凹4]佚名.2015年最全50项惠农补贴政策J中国 壮大职业农民队伍,乡村振兴才有人力保障。 农业信息,2015(8) (六)体制机制创新 S]郭同欣.改革创新促进了我国就业持续扩大 城乡二元是乡村衰退体制机制原因,坚决 N]人民日报,2017-03-29(11) ①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农民工达28亿人月均收入3485元》,载新华网,2018年4月27日,htp www.xinhuanet.com/2018-04/27/c1122752920.htm
2020年第2期 (第14卷 总第86期) 兴缺乏产业支撑。中央提出“一村一品”的产 业形态,是形成乡村特色产业的政策依据,建 议出台政策将城市农副产品的加工企业转移 到乡村,就地取材,减少运输成本,既为乡村振 兴提供产业基础,增加就业机会,实现农民增 收,又减轻城市环境压力。 (五)职业农民培养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但 2.8 亿名农 民却在城市务工①。据重庆市社科规划办“重 庆市脱贫举措与技能培训精准对接调查研究” 课题组2017年对重庆石柱万寿寨村287名“80 后”“90后”青年进行调查,自愿留在农村务农 的有 24 名,仅占 8.4%,其中还有 6 名残疾人。 乡村振兴首先是聚人气——青壮年不走、务工 者返乡创业就业。用乡村振兴的事业留住、吸引 青壮年,青壮年推进乡村不断振兴,促进二者 互为因果、良性循环,“力争在乡村振兴战略 中,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 吸引力的职业”[12] 。建议大力实施乡村人才振 兴工程,对乡村初、高中毕业后新成长劳动力 进行与乡村振兴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 训;职业培训与乡村振兴项目精准对接,既解 决就业创业问题,又培养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 以热爱乡村、献身农业立志,以就业创业能力 固本,以乡村增收固力,以乡村振兴期望固韧, 逐渐培养相对稳定的职业农民队伍。只有不断 壮大职业农民队伍,乡村振兴才有人力保障。 (六)体制机制创新 城乡二元是乡村衰退体制机制原因,坚决 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清理、废止与城乡融合发 展相冲突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改革“同地不同 权、不同价”“城乡分置、一国两策”的土地征 收、出让分置政策弊端。完善资源配置的市场 机制,提高乡村要素市场化程度,推动城乡要 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全面放开粮价,实行粮 食市场定价机制。建立城乡平等就业的劳动 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调整财政支农政策,将 财政资金集中用于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档次上;创新乡村金融保险 体制,从根本上解决制度、体制、政策的缺失。 只有建立健全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政策体 系,“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 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 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才 有保障,城乡才能共同踏入现代化的新征程,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 韩俊 . 乡村振兴要循序渐进地撤并一批衰退 村庄[J].农村工作通讯,2018(7). [2] 夏海鹰.农村“三留守”教育救助问题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3] 罗婷婷,邹学荣.撂荒、弃耕、退耕还林与休耕 转换机制谋划[J].西部论坛,2015(2). [4] 佚名.2015年最全50项惠农补贴政策[J].中国 农业信息,2015(8). [5] 郭同欣 . 改革创新促进了我国就业持续扩大 [N].人民日报,2017-03-29(11). ①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农民工达 2.8 亿人 月均收入 3485 元》,载新华网,2018 年 4 月 27 日,http:// www.xinhuanet.com/2018-04/27/c_1122752920.htm。 · 8 ·
乡村振兴:乡村发展的历史逻辑必然与现实路径选择丨邹学荣吴彬罗婷婷 阿6李倩.我国城镇土地面积増长呈放缓趋势.[0陈玉兴,李晓东.徳国、美囯、澳大利亚与日 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12-29(1 本小城镇建设的经验与启示世界农业, 7]周建中,等.重庆市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现状调 2012(8) 查及治理对策[R]重庆:重庆市区县经济 [!王文录,赵培红.改革开放30年我国小城镇 会 的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2009(11) 8]王越,等.库区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及保障措施[12]夏海鹰,谭平,向慧.“三留守”关爱服务体系 R]重庆:中共重庆市委研究室(重庆市人民 实体保障机制建设的思考门J创新,2019(3) 政府研究室),2006 9]邹学荣,江金英,谭平.乡村振兴战略下生态 [责任编辑:杨彧] 农业的生态补偿研究创新,2018(1) Rural Vitalization: Inevitable Historical Logic and Realistic Path of Rural Development Zou Xuerong Wu Bin Luo Tingting Abstract: Rural governance is the breakthrough and focus in implementing the rural vitalization strateg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underdevelopment in China's rural areas over the past 40 years, as demonstrated in the population outflow, inadequat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low income, lack of vitality and prosperity. It then attempts to identify the causes such as urban-rural dual barriers, income gap, rural dispersion, and urbanization. By focusing on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unbalanced and inadequate development and the people,'s ever-growing needs for a better life, this paper reveals the inevitable historical trend for China to achieve the two centenary goals and prosperity for all and to act based on its national and agricultural situations. It then explores realistic paths for rural vitalization through inspiring dogenous driving force, developing organic farming, township development, industrial transfer, training professional farmers, and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These measures will help to achieve the modernization for both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realiz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Key words: rural vitalization; inevitable history: inevitable logic; realistic path
[6] 李 倩.我国城镇土地面积增长呈放缓趋势[N]. 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12-29(1). [7] 周建中,等.重庆市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现状调 查及治理对策[R]. 重庆:重庆市区县经济学 会,2012. [8] 王越,等.库区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及保障措施 [R]. 重庆:中共重庆市委研究室(重庆市人民 政府研究室),2006. [9] 邹学荣,江金英,谭平 . 乡村振兴战略下生态 农业的生态补偿研究[J].创新,2018(1). [10] 陈玉兴,李晓东 . 德国、美国、澳大利亚与日 本小城镇建设的经验与启示[J]. 世界农业, 2012(8). [11] 王文录,赵培红 .改革开放 30 年我国小城镇 的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2009(11). [12] 夏海鹰,谭平,向慧“. 三留守”关爱服务体系 实体保障机制建设的思考[J].创新,2019(3). [责任编辑:杨 彧] 乡村振兴:乡村发展的历史逻辑必然与现实路径选择 | 邹学荣 吴 彬 罗婷婷 Rural Vitalization:Inevitable Historical Logic and Realistic Path of Rural Development Zou Xuerong Wu Bin Luo Tingting Abstract:Rural governance is the breakthrough and focus in implementing the rural vitalization strateg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underdevelopment in China's rural areas over the past 40 years, as demonstrated in the population outflow, inadequat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low income, lack of vitality and prosperity. It then attempts to identify the causes such as urban-rural dual barriers, income gap, rural dispersion, and urbanization. By focusing on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unbalanced and inadequate development and the people's ever-growing needs for a better life, this paper reveals the inevitable historical trend for China to achieve the two centenary goals and prosperity for all and to act based on its national and agricultural situations. It then explores realistic paths for rural vitalization through inspiring endogenous driving force, developing organic farming, township development, industrial transfer, training professional farmers, and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These measures will help to achieve the modernization for both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realiz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Key words:rural vitalization; inevitable history; inevitable logic; realistic path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