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一) (时间:90分钟分值:132分) 1.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菩萨蛮 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梢 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注】此词为王安石晚年罢相后回到金陵卜居半山时所作 (1)这首词上阕哪个字统摄了下阕内容?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5分) 答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答 2.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水调歌头题剑阁 崔与之①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 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对青灯,搔白发, 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蒲涧清泉白石,梅岭绿阴青子,怪我旧 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到家山 【注】①崔与之:广州增城人,南宋名臣,时任成都安抚使,组织抗金。②留 屯:驻军屯田。③蒲涧:在广州白云山。④旧盟:指作者功成身退,回乡归隐的 旧约。 (1)全词表达了丰富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其中四个方面。(5分) 答 (2)请结合词句赏析“怪我旧盟寒”中“怪”字的妙处。(6分) 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柳梢青 黄简 病酒心情。唤愁无限,可奈流莺。又是一年,花惊寒食,柳认清明。天 涯翠层层。是多少、长亭短亭。倦倚东风,只凭好梦,飞到银屏 (1)请从修辞手法和炼字角度,赏析“花惊寒食,柳认清明”句的妙处。(5分) 答 (2)这首词抒发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6分) 答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过杨伯虎即席书事①
2013 届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 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一) (时间:90 分钟 分值:132 分) 1.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 分) 菩萨蛮 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 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注】 此词为王安石晚年罢相后回到金陵卜居半山时所作。 (1)这首词上阕哪个字统摄了下阕内容?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表达的思想感情。(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 分) 水调歌头 题剑阁 崔与之①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 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②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发, 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蒲涧③清泉白石,梅岭绿阴青子,怪我旧 盟 ④寒。烽火平安夜,归梦到家山。 【注】 ①崔与之:广州增城人,南宋名臣,时任成都安抚使,组织抗金。②留 屯:驻军屯田。③蒲涧:在广州白云山。④旧盟:指作者功成身退,回乡归隐的 旧约。 (1)全词表达了丰富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其中四个方面。(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词句赏析“怪 我旧盟寒”中“怪”字的妙处。(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 分) 柳梢青 黄 简 病酒心情。唤愁无限,可奈流莺。又是一年,花惊寒食,柳认清明。 天 涯翠层层。是多少、长亭短亭。倦倚东风,只凭好梦,飞到银屏。 (1)请从修辞手法和炼字角度,赏析“花惊寒食,柳认清明”句的妙处。(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抒发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 分) 过杨伯虎即席书事①
张鎰 四面围疏竹,中间着小台。 有时将客到,随意看花开。 拂拭莓苔石,招携玛瑙杯。 昏鸦归欲尽,数个入诗来。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过访友人杨伯虎居所的即兴之作。②小台,即小楼。 (1)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杨伯虎的形象特点。(5分) 答: (2)人们评价此诗“着笔自然,很有韵味,结尾尤见精彩”,请简要赏析尾联 (6分) 答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眼儿媚 [南宋]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午 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1)请简要分析“云锁朱楼”中“锁”字的妙处。(5分) 答: 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 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 (1)赏析本诗第二联中数词运用的妙处。(5分) 答 (2)诗中是怎样抒发离情别绪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张 鎡 四面围疏竹,中间着小台②。 有时将客到,随意看花开。 拂拭莓苔石,招携玛瑙杯。 昏鸦归欲尽,数个入诗来。 【注】 ①这首诗是作者过访友人杨伯虎居所的即兴之作。②小台,即小楼。 (1)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杨伯虎的形象特点。(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评价此诗“着笔自然,很有韵味,结尾尤见精彩”,请简要赏析尾联。 (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 分) 眼儿媚 [南宋]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 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1)请简要分析“云锁朱楼”中“锁”字的妙处。(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 分)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 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 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 (1)赏析本诗第二联中数词运用的妙处。(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是怎样抒发离情别绪的?请简要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11 分) 野 望 王 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①。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①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② 采薇:用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 (1)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5分) 答 (2)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在描写景物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6分)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鹧鸪天咏桂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① 【注】①传说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独 桂花不在其列 (1)试简析第一、二句在全词中的作用。(5分) 答 (2)这首词以议论为主,作者借助议论表现了怎样的情怀?试简要概括。(6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南柯子忆旧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 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词句分析。(5分) 答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6分) 答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唐]贯休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①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①( aichi):一种像鸳鸯的水鸟。②柘(zhe):一种树 (1)诗歌的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答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②。 【注】 ①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② 采薇:用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 (1)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在描写景物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 分) 鹧鸪天 咏桂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① 【注】 ①传说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独 桂花不在其列。 (1)试简析第一、二句在全词中的作用。(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以议论为主,作者借助议论表现了怎样的情怀?试简要概括。(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 分) 南柯子 忆旧 仲 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 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 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词句分析。(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11 分)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唐]贯休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①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②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 ①(xīchì):一种像鸳鸯的水鸟。②柘(zhè):一种树。 (1)诗歌的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的颈联和尾联出现的人物形象各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 答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飑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盼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①飕飑:形容风声。 (1)这首诗的首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 (2)秋天的一景一物无不触动着诗人的情怀。请结合“动”“开”二字分析这首 诗的颈联,说说诗人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怀?(6分) 答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采桑子 欧阳修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鬓华虽 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1)词的上阕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答 (2)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 参考答案 1.(1)一个“闲”字统摄了下阕内容,词人在描绘春景时,用清新、自然的语言, 数笔就勾出一幅鲜明秀丽、清俊娴静的画面,结草作舍的水边茅屋,窄衫短帽的 闲人装束,作者醉酒昼寝,寄情黄鹂;青山绿水、花红柳翠、流水潺潺、黄鹂鸣 啭,渲染岀淡泊宁静的生活环境,也点岀了作者摆脱宦海远离风尘的村野情趣。 (2)全词抒发词人洒脱放达之情,在安逸恬淡的生活情景中以求得精神上的安慰 和解脱,寄寓着政治家的襟怀心志。词人描绘舂景鲜明秀丽、清俊娴静,临水的 茅屋,青山绿水、花红柳绿的明丽色彩,流水潺潺、黄鹂鸣啭,生活安逸恬淡, 而作者的心志、才情就寄寓于这画面之中。 2.(1)①对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的深切同情;②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③人生易 老的感叹;④壮志未酬的慨叹;⑤归愿难遂的伤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的颈联和尾联出现的人物形象各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 分)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①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盼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 ①飕飗:形容风声。 (1)这首诗的首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天的一景一物无不触动着诗人的情怀。请结合“动”“开”二字分析这首 诗的颈联,说说诗人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怀?(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 分) 采桑子 欧阳修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 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1)词的上阕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5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一个“闲”字统摄了下阕内容,词人在描绘春景时,用清新、自然的语言, 数笔就勾出一幅鲜明秀丽、清俊娴静的画面,结草作舍的水边茅屋,窄衫短帽的 闲人装束,作者醉酒昼寝,寄情黄鹂;青山绿水、花红柳翠、流水潺潺、黄鹂鸣 啭,渲染出淡泊宁静的生活环境,也点出了作者摆脱宦海远离风尘的村野情趣。 (2)全词抒发词人洒脱放达之情,在安逸恬淡的生活情景中以求得精神上的安慰 和解脱,寄寓着政治家的襟怀心志。词人描绘春景鲜明秀丽、清俊娴静,临水的 茅屋,青山绿水、花红柳绿的明丽色彩,流水潺潺、黄鹂鸣啭,生活安逸恬淡, 而作者的心志、才情就寄寓于这画面之中。 2.(1)①对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的深切同情;②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③人生易 老的感叹;④壮志未酬的慨叹;⑤归愿难遂的伤痛
(2)词人在此运用了比拟(拟人)手法,一个“怪”字,将家乡的青青梅子和清泉 白石人格化,使情与景、物与人融为一体,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和壮志未酬归愿难遂的伤痛。 3.(1)两句用了互文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分明而严整。富有感情色彩和动作表现 力的“惊”字、“认”字,把一春郁闷,见花柳而惊知寒食清明已至的情态活脱 脱地表现了出来。这两个极见精神的动词是该词的“词眼”。 (2)这首词抒发了抒情主人公在清明时节怀人思归的情怀。上片主人公带愁醉酒 心烦意乱,触景生情,感慨时序惊心,特殊时节自己身在异乡,无法与家人团聚 下片写主人公望尽天涯的层层翠,心中暗数着数不清的长亭短亭,怀人之情油然 而生,以至希望能在梦中与亲人团聚。 4.(1)疏竹围楼台,显示了居所环境的幽静和雅致;携客看花、饮酒作诗,显示 了居所主人心境陶然,乐在其中的雅趣。从中可以看出诗人远离闹市、随性自然、 闲适淡泊的隐者情怀 (2)落日的余晖中,乌鸦归飞欲尽,点点身影飞进诗境,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 景中寓情:诗人淡雅疏朗、清新脱俗的心境跃然纸上,自然传神。 5.(1)“锁”字是“笼罩”(包围、环绕、围绕)的意思,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 阴云四布、雾压朱楼的情景,表现了深闺女子郁闷(烦恼)的心情。 (2)下片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通过绿杨、海棠、红杏等景物的描写,表 达了词人隐藏在心中的无限哀(春)愁(烦恼、惆怅等)。(如果表现手法答“用鸟 语花香来反衬自己的惆怅”也对) 6.(1)“一身”与“万死”对比,概括了诗人孤苦零落的凄惨现状和屡遭不幸的 残酷人生;“六千里”与“十二年”从空间、时间上高度概括了诗人屡遭贬谪的 距离遥远和时间之长,读来令人震撼,极富感染力 (②)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运用“黯然”“别泪”“去国”“投荒”“相思” 等词语,抒发了惜别、哀伤之情。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 瘴”“云”“春”“水”“梦”“烟”等意象,表达了凄恻、惆怅之情 7.(1)“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希望觅得知音,得到 理解、赏识和重用 (2)颔联和颈联主要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颔联写远山近树,一片秋色,在夕 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苍茫静穆,颈联写牧人和猎马的出现,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 来,动静结合,描写了一幅略显苍凉的田园牧歌式的山村秋晚图。 8.(1)词的第一、二句描写了桂花色淡形柔而香浓的特点,这样写为后边围绕桂 花的品性进行议论做了铺垫。 (2)作者认为颜色并不艳丽的桂花是百花中的上品,让梅花嫉妒,令菊花害羞, 因为屈原在《离骚》中没有将其收列而为桂花抱屈。词人借助对桂花的议论,表 现了自己清高淡泊、追求高洁品行的情怀 9.(1)①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写出了青山历历 在目之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写出了潮水退去,沙迹残留的路面之状。② 用了视听(动静)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是视觉描写,“数声 啼鸟”是听觉描写。③“数声啼鸟怨年华”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表达作者内心 的愁怨 2)①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忧伤之情。“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可 以看出这一点;②抒发了作者天涯飘泊的厌倦之情,“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句可以看出;③“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词人站在荷塘边
(2)词人在此运用了比拟(拟人)手法,一个“怪”字,将家乡的青青梅子和清泉 白石人格化,使情与景、物与人融为一体,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和壮志未酬归愿难遂的伤痛。 3.(1)两句用了互文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分明而严整。富有感情色彩和动作表现 力的“惊”字、“认”字,把一春郁闷,见花柳而惊知寒食清明已至的情态活脱 脱地表现了出来。这两个极见精神的动词是该词的“词眼”。 (2)这首词抒发了抒情主人公在清明时节怀人思归的情怀。上片主人公带愁醉酒, 心烦意乱,触景生情,感慨时序惊心,特殊时节自己身在异乡,无法与家人团聚。 下片写主人公望尽天涯的层层翠,心中暗数着数不清的长亭短亭,怀人之情油然 而生,以至希望能在梦中与亲人团聚。 4.(1)疏竹围楼台,显示了居所环境的幽静和雅致;携客看花、饮酒作诗,显示 了居所主人心境陶然,乐在其中的雅趣。从中可以看出诗人远离闹市、随性自然、 闲适淡泊的隐者情怀。 (2)落日的余晖中,乌鸦归飞欲尽,点点身影飞进诗境,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 景中寓情;诗人淡雅疏朗、清新脱俗的心境跃然纸上,自然传神。 5.(1)“锁”字是“笼罩”(包围、环绕、围绕)的意思,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 阴云四布、雾压朱楼的情景,表现了深闺女子郁闷(烦恼)的心情。 (2)下片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通过绿杨、海棠、红杏等景物的描写,表 达了词人隐藏在心中的无限哀(春)愁(烦恼、惆怅等)。(如果表现手法答“用鸟 语花香来反衬自己的惆怅”也对) 6.(1)“一身”与“万死”对比,概括了诗人孤苦零落的凄惨现状和屡遭不幸的 残酷人生;“六千里”与“十二年”从空间、时间上高度概括了诗人屡遭贬谪的 距离遥远和时间之长,读来令人震撼,极富感染力。 (2)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运用“黯然”“别泪”“去国”“投荒”“相思” 等词语,抒发了惜别、哀伤之情。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 “瘴”“云”“春”“水”“梦”“烟”等意象,表达了凄恻、惆怅之情。 7.(1)“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希望觅得知音,得到 理解、赏识和重用。 (2)颔联和颈联主要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颔联写远山近树,一片秋色,在夕 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苍茫静穆,颈联写牧人和猎马的出现,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 来,动静结合,描写了一幅略显苍凉的田园牧歌式的山村秋晚图。 8.(1)词的第一、二句描写了桂花色淡形柔而香浓的特点,这样写为后边围绕桂 花的品性进行议论做了铺垫。 (2)作者认为颜色并不艳丽的桂花是百花中的上品,让梅花嫉妒,令菊花害羞, 因为屈原在《离骚》中没有将其收列而为桂花抱屈。词人借助对桂花的议论,表 现了自己清高淡泊、追求高洁品行的情怀。 9.(1)①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写出了青山历历 在目之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写出了潮水退去,沙迹残留的路面之状。② 用了视听(动静)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是视觉描写,“数声 啼鸟”是听觉描写。③“数声啼鸟怨年华”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表达作者内心 的愁怨。 (2)①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忧伤之情。“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可 以看出这一点;②抒发了作者天涯飘泊的厌倦之情,“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 句可以看出;③“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词人站在荷塘边
想起从前路过此地,乘着酒意,观赏荷花,引发叩问:“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 那个醉汉么?”抒发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复杂心情 0.(1)池塘里,蒲草森森,长得茂密繁盛,形成黑压压的一片,微风吹过,带 来阵阵清香;一对对鸳鸯、,悠悠自在,嬉戏觅食,就如岸上的家禽一样,一点 也不怕人:到处都是一片翠色葱茏的桑树和柘树,长势繁密幽深。描绘了一幅静 谧安恬的田园之景。 (②)一条碧波荡漾、清澈见底的小溪,抱村而流,蚕娘在小溪里洗茧,表现出纯 朴勤劳的品质和因喜获丰收而内心喜悦的心情。一个牧童吹着笛子,声音清脆悠 扬,一时兴起,又和衣进入溪水,沐浴在绿水碧波之中,可见其快乐、顽皮。山 翁则是一个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形象。他挽着我的手臂,笑容满面,亲切热情 地指着西坡那片地对“我”说,瓜和豆已经熟了,再住上几日就可尝新了,表现 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 11.(1)运用了拟人、对比的手法。 拟人手法:作者创造了一个有知有情的形象“我”,也即诗题中的秋风,当它重 返人间,就去寻找久别的诗人“君”,也即诗人。 对比手法:秋风去年与诗人分别,而今听到秋蝉鸣叫又回到诗人身边,今昔对比 形象而准确地点明秋风去而复还的特点。 (②)颈联描写骏马思念边塞秋草,昂起头,抖动拳曲的毛;鸷雕睁开睡眼,顾盼 着万里青云,这一“动 开”,极为传神地刻画出骏马一展骥足、奔驰疆场 和鸷雕展翅蓝天、搏击长空的形象。它不仅反映了它们内心的“思”和“盼”, 还从侧面显示出秋风给它们带来了虎虎生气。感情:抒发了诗人不服老,还想为 国立功的昂扬斗志和积极进取的豪情。 12.(1)①“月白风清”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明朗美好的景色,表达了词 人处境的顺利、心情的愉悦。②前后对比的手法。用十年前愉悦心情和在忧患凋 零中老去的伤感构成对比,突出如今的悲凉况味。 (2)①“鬓华虽改心无改”,而今年岁已老,但他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还似从 前一样,老当益壮,不愿服老。②词人毕竟历经沧桑,重听旧曲,豪放话语之中 抑郁之意、矛盾之情也是十分明显的。 六 古代诗歌鉴赏(二) (时间:90分钟分值:132分)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 苏轼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注】①桓伊三弄:桓伊,东晋时音乐家,善筝、笛,曾为王徽之吹奏三个曲 调 (1)这首词的上阕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5分) 答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飞絮送行舟,水东流”的妙处。(6分) 答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想起从前路过此地,乘着酒意,观赏荷花,引发叩问:“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 那个醉汉么?”抒发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复杂心情。 10.(1)池塘里,蒲草森森,长得茂密繁盛,形成黑压压的一片,微风吹过,带 来阵阵清香;一对对鸳鸯、,悠悠自在,嬉戏觅食,就如岸上的家禽一样,一点 也不怕人;到处都是一片翠色葱茏的桑树和柘树,长势繁密幽深。描绘了一幅静 谧安恬的田园之景。 (2)一条碧波荡漾、清澈见底的小溪,抱村而流,蚕娘在小溪里洗茧,表现出纯 朴勤劳的品质和因喜获丰收而内心喜悦的心情。一个牧童吹着笛子,声音清脆悠 扬,一时兴起,又和衣进入溪水,沐浴在绿水碧波之中,可见其快乐、顽皮。山 翁则是一个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形象。他挽着我的手臂,笑容满面,亲切热情 地指着西坡那片地对“我”说,瓜和豆已经熟了,再住上几日就可尝新了,表现 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 11.(1)运用了拟人、对比的手法。 拟人手法:作者创造了一个有知有情的形象“我”,也即诗题中的秋风,当它重 返人间,就去寻找久别的诗人“君”,也即诗人。 对比手法:秋风去年与诗人分别,而今听到秋蝉鸣叫又回到诗人身边,今昔对比 形象而准确地点明秋风去而复还的特点。 (2)颈联描写骏马思念边塞秋草,昂起头,抖动拳曲的毛;鸷雕睁开睡眼,顾盼 着万里青云,这一“动”一“开”,极为传神地刻画出骏马一展骥足、奔驰疆场 和鸷雕展翅蓝天、搏击长空的形象。它不仅反映了它们内心的“思”和“盼”, 还从侧面显示出秋风给它们带来了虎虎生气。感情:抒发了诗人不服老,还想为 国立功的昂扬斗志和积极进取的豪情。 12.(1)①“月白风清”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明朗美好的景色,表达了词 人处境的顺利、心情的愉悦。②前后对比的手法。用十年前愉悦心情和在忧患凋 零中老去的伤感构成对比,突出如今的悲凉况味。 (2)①“鬓华虽改心无改”,而今年岁已老,但他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还似从 前一样,老当益壮,不愿服老。②词人毕竟历经沧桑,重听旧曲,豪放话语之中 抑郁之意、矛盾之情也是十分明显的。 六 古代诗歌鉴赏(二) (时间:90 分钟 分值:132 分)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 分) 昭君怨 金山送柳子玉 苏 轼 谁作桓伊三弄①,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注】 ①桓伊三弄:桓伊,东晋时音乐家,善筝、笛,曾为王徽之吹奏三个曲 调。 (1)这首词的上阕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飞絮送行舟,水东流”的妙处。(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 分)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2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 临长江。 (1)作者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是很复杂的,请你仔细赏析,指出都表达了作 者哪些情感。(5分) 答 (2)作者在抒发情感的时候,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举例说明。(6分) 答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② 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①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②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 兄弟 (1)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5分) (2)诗歌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答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道中寒食 陈与义 斗粟淹吾驾,浮云笑此生。 有诗酬岁月,无梦到功名。 客里逢归雁,愁边有乱莺 杨花不解事,更作倚风轻。 【注】①也有人认为该诗作者为宋代诗人詹慥。 (1)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中诗人的形象。(5分) 答 (2)请结合诗意赏析诗歌的最后一联。(6分) 答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 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 临长江。 (1)作者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是很复杂的,请你仔细赏析,指出都表达了作 者哪些情感。(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抒发情感的时候,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举例说明。(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 分) 绵谷①回寄蔡氏昆仲② 罗 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 ①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②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 兄弟。 (1)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 分) 道中寒食 陈与义① 斗粟淹吾驾,浮云笑此生。 有诗酬岁月,无梦到功名。 客里逢归雁,愁边有乱莺 杨花不解事,更作倚风轻。 【注】 ①也有人认为该诗作者为宋代诗人詹慥。 (1)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中诗人的形象。(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诗意赏析诗歌的最后一联。(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清平乐 江昉 曲阑闲凭,心事还重省。花里嫩莺啼不定,搅乱夕阳红影。谁家翠管吹 愁?一庭烟草如秋。欲去登楼望远,暮云遮断芳洲。 【注】①此词作于作者寓居扬州之时 (1)词的上片首句写到“心事还重省”,词人的心事是什么呢?请简要分析。(5 分) 答 (2)结合全词,对“搅乱”进行赏析。(6分) 答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姑苏怀古 姜夔 夜暗归云绕柁牙①,江涵星影鹭眠沙。 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注】①柁牙:船的桅杆。“柁”通“舵”。②苏台:即姑苏台,春秋时吴王 夫差所筑之宫殿,奢侈豪华,以供吴王淫乐。 (1)前两句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答 (2)你怎样理解今之柳曾扫古落花?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5分)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①词牌名,靖康之难后作者南渡,作此词 (1)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请作分析。(5分) 答 (2)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金桥感事 吴融 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郊原尚朔风。 饮马早闻临渭北,射雕今欲过山东, 百年徒有伊川叹,五利宁无魏绛功
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 分) 清平乐① 江 昉 曲阑闲凭,心事还重省。花里嫩莺啼不定,搅乱夕阳红影。谁家翠管吹 愁?一庭烟草如秋。欲去登楼望远,暮云遮断芳洲。 【注】 ①此词作于作者寓居扬州之时。 (1)词的上片首句写到“心事还重省”,词人的心事是什么呢?请简要分析。(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词,对“搅乱”进行赏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 分) 姑苏怀古 姜 夔 夜暗归云绕柁牙①,江涵星影鹭眠沙。 行人怅望苏台②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注】 ①柁牙:船的桅杆。“柁”通“舵”。②苏台:即姑苏台,春秋时吴王 夫差所筑之宫殿,奢侈豪华,以供吴王淫乐。 (1)前两句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请简要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怎样理解今之柳曾扫古落花?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 分) 相见欢①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 ①词牌名,靖康之难后作者南渡,作此词。 (1)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请作分析。(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 分) 金桥感事① 吴 融 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郊原尚朔风。 饮马早闻临渭北,射雕今欲过山东。② 百年徒有伊川叹,五利宁无魏绛功?③
日暮长亭正愁绝,哀笳一曲戍烟中。 【注】①此诗写于公元891年。公元890年,唐昭宗讨伐北方沙陀族藩镇节度 使李克用,三战皆败。李军长驱直入山西地带。②“饮马”:公元前579年,晋 楚战争中,楚军骄横狂妄,扬言“饮马于河(黄河)而归”。“射雕”,用了北齐 斛律光射落雕鸟的故事。“雕”是一种鸷鸟,猛健善飞,不易射得。③周平王迁 都洛阳,大夫辛有在伊水附近看到一个披发的戎人在野外祭祀,据此预言这地方 必将沦为戎人居住地。辛有死后,戎人果然迁居于伊水之滨。晋国大夫魏绛认为 用“和戎”方式解决汉、戎民族矛盾有“五利”,晋悼公采用此策收到了很好的 效果。 (1)诗歌的颈联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作用。(5分) 答 (2)请赏析该诗尾联中的景情关系,并结合全诗分析尾联的作用。(6分) 答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龙潭夜坐 王守仁①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注】①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 时。②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 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 (1)诗中描摹了龙潭夜怎样的景象?寄予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 析。(5分)[ 答 (2)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6分) 答 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关山月 徐陵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③,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注】①星旗:星名。②疏勒:西域国名,也是其王城。③云阵:军队。 (1)诗歌表现了“客子”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5分) 答 2)诗歌前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6分)
日暮长亭正愁绝,哀笳一曲戍烟中。 【注】 ①此诗写于公元 891 年。公元 890 年,唐昭宗讨伐北方沙陀族藩镇节度 使李克用,三战皆败。李军长驱直入山西地带。②“饮马”:公元前 579 年,晋 楚战争中,楚军骄横狂妄,扬言“饮马于河(黄河)而归”。“射雕”,用了北齐 斛律光射落雕鸟的故事。“雕”是一种鸷鸟,猛健善飞,不易射得。③周平王迁 都洛阳,大夫辛有在伊水附近看到一个披发的戎人在野外祭祀,据此预言这地方 必将沦为戎人居住地。辛有死后,戎人果然迁居于伊水之滨。晋国大夫魏绛认为 用“和戎”方式解决汉、戎民族矛盾有“五利”,晋悼公采用此策收到了很好的 效果。 (1)诗歌的颈联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作用。(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该诗尾联中的景情关系,并结合全诗分析尾联的作用。(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 分) 龙潭夜坐 王守仁①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②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注】 ①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 时。②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 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 (1)诗中描摹了龙潭夜怎样的景象?寄予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 析。(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 分) 关山月 徐 陵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①映疏勒 ②,云阵③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注】 ①星旗:星名。②疏勒:西域国名,也是其王城。③云阵:军队。 (1)诗歌表现了“客子”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前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6 分)
11.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沉醉东风·渔父 白朴 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 白鹭沙鸥。傲煞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①忘机友:不存机心、坦诚无私的朋友 (1)这首小令前两句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的描写对全诗有何作用?(5 分答 (2)请说说这首小令里“渔父”的形象特点。(6分) 答 1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卖花声·题岳阳楼 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 关》。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 【注】此词作于元丰六年(1083)作者被贬往郴州,途经岳阳楼时。 (1)“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5分) 答 (2)简析这首词中词人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答 参考答案 1.(1)营造了一个孤寂凄迷、浩淼清幽的意境。夜深人静之时,不知是谁吹奏起 优美的古曲,将人从梦中惊醒。一弯孤单的新月,弥漫江天的愁烟,使即将与友 人分别的词人愁绪满怀。 (2)此句运用了拟人、反衬、寓情于景和想象的手法。这是想象次日分别的情景。 在想象中,词人赋予柳絮和流水以人的情感,借多情的柳絮追逐行舟代人送行, 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情意。而江水不解人的心情,依旧送行舟东去,又以流水的无 情反衬人之有情。景物描写寄托情感,含蓄隽永 2.(1)①“客思”表达了作者身在异乡,思念家乡的感情。 ②“寒食泪”表达了作者在清明节到来之际对故去亲友的怀念。 ③“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句表达了作者感慨时光易逝,早生白发的幽怨。 ④“未知轩冕乐”句表达了诗人为官不快的情绪。 ⑤“但欲老渔樵”句表达了诗人要辞官归隐的愿望。 (2)①运用了比喻修辞。作者把“客愁”比喻成“春风”吹动的“千万条”杨柳 枝,从而使抽象的“愁思”具体化,变得可观可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11 分) 沉醉东风·渔父 白 朴 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①,点秋江 白鹭沙鸥。傲煞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 ①忘机友:不存机心、坦诚无私的朋友。 (1)这首小令前两句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的描写对全诗有何作用?(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说说这首小令里“渔父”的形象特点。(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 分) 卖花声·题岳阳楼 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 关》。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 安。 【注】 此词作于元丰六年(1083)作者被贬往郴州,途经岳阳楼时。 (1)“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5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这首词中词人表达的思想感情。(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营造了一个孤寂凄迷、浩淼清幽的意境。夜深人静之时,不知是谁吹奏起 优美的古曲,将人从梦中惊醒。一弯孤单的新月,弥漫江天的愁烟,使即将与友 人分别的词人愁绪满怀。 (2)此句运用了拟人、反衬、寓情于景和想象的手法。这是想象次日分别的情景。 在想象中,词人赋予柳絮和流水以人的情感,借多情的柳絮追逐行舟代人送行, 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情意。而江水不解人的心情,依旧送行舟东去,又以流水的无 情反衬人之有情。景物描写寄托情感,含蓄隽永。 2.(1)①“客思”表达了作者身在异乡,思念家乡的感情。 ②“寒食泪”表达了作者在清明节到来之际对故去亲友的怀念。 ③“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句表达了作者感慨时光易逝,早生白发的幽怨。 ④“未知轩冕乐”句表达了诗人为官不快的情绪。 ⑤“但欲老渔樵”句表达了诗人要辞官归隐的愿望。 (2)①运用了比喻修辞。作者把“客愁”比喻成“春风”吹动的“千万条”杨柳 枝,从而使抽象的“愁思” 具体化,变得可观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