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 泰安阅读《三峡》,完成22-25题。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凊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2.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D.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3.对画横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像风那样飞奔,也没有那么快。 B.虽然骑着如飞的快马,也没有那么快。 C.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那么快。 D.即使骑着风奔跑,也没有那么快 24.文章第四段给读者的感受是 A.莫名的惊恐与无尽的哀愁,具有凄婉美 B.淡淡的烦恼与朦胧的伤感,具有幽怨美 C.豪放而又洒脱,具有粗犷美。 D.细腻而又柔软,具有平和美。 25.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文章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让人自然想到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 日还。” D.作者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写出了三峡的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哈尔滨(一)阅读《口技》选段,回答8-10题(8分)
2011 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 泰安阅读《三峡》,完成 22-25 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2.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D.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3.对画横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像风那样飞奔,也没有那么快。 B.虽然骑着如飞的快马,也没有那么快。 C.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那么快。 D.即使骑着风奔跑,也没有那么快。 24.文章第四段给读者的感受是 A.莫名的惊恐与无尽的哀愁,具有凄婉美。 B.淡淡的烦恼与朦胧的伤感,具有幽怨美。 C.豪放而又洒脱,具有粗犷美。 D.细腻而又柔软,具有平和美。 25.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文章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让人自然想到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 日还。” D.作者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写出了三峡的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哈尔滨(一)阅读《口技》选段,回答 8—10 题(8 分)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 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 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 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 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尽而已。 8.(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中间: (2)名 9.(4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2)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10.(2分)文章结尾交代道具的 是为了侧面烘托口技表演者技艺的 8.(2分)1)中间:其中夹杂着(2)名:说出 9.(4分)(1)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身子渐渐坐正了。 (2)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都消失 10.(2分)简单高超 湛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7—23题 (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 利也,米粟非不多了,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好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 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 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 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 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 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 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 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尽而已。 8.(2 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中间: (2)名: 9.(4 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2)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10.(2 分)文章结尾交代道具的 是为了侧面烘托口技表演者技艺的 。 8.(2 分)(1)中间:其中夹杂着 (2)名:说出 9.(4 分)(1)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身子渐渐坐正了。 (2)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都消失。 10.(2 分)简单 高超 湛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17——23 题。 (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 利也,米粟非不多了,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好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 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 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4 分)
(1)夫环而攻之环 (2)兵革非不坚利也兵: (3)委而去之 (4)寡助之至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环而攻之而不胜 委而去之 B.然而不胜者 得道者多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以天下之所顺 D.寡助之至 天下顺之 19.请将文中画线句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成 现代汉语。(3分) 20.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你认为文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仁政思 想?(2分) 17.(1)包围(2)武器(3)放弃(4)极点 19.译文:用天下百姓都归顺于你的这一条件,去攻打连内外亲属都背叛他的人,所以说实 施仁政的国君不打战则已,如果打战,就一定能取胜 20.④人和。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恩施(三)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问题(8分)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 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 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 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 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 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 且艰若此。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4)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19.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0.本文是作者给马生的赠序,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叙述自己的求学经历的? 21.文中哪句话揭示了宋濂求学不辍的原因?
(1)夫环.而攻之 环: (2)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 (3)委.而去之 委: (4)寡助之至. 至: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环而攻之而不胜 委而去之 B.然而不胜者 得道者多 助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以天下之所顺 D.寡助之至 天下顺之 19.请将文中画线句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成 现代汉语。(3 分) 20.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你认为文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仁政思 想?(2 分) 17.(1)包围(2)武器(3)放弃(4)极点 18.C 19.译文:用天下百姓都归顺于你的这一条件,去攻打连内外亲属都背叛他的人,所以说实 施仁政的国君不打战则已,如果打战,就一定能取胜。 20.①人和。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恩施(三)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问题(8 分)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 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 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 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 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 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 且艰若此。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⑴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⑵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⑶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⑷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19.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⑵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0.本文是作者给马生的赠序,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叙述自己的求学经历的? 21.文中哪句话揭示了宋濂求学不辍的原因?
18.(2分)(1)假:借(0.5分);(2)叩:请教(0.5分):(3腰:腰佩,这里用作动词(0.5 分);(4)支:通“肢”,肢体(0.5分)。 19.(2分)(1)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 请教。(1分)(2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比不上其他的人 (1分) 20.(2分)(1)学习的刻苦(0.5分);(2)从师的艰难(0.5分);(3)求学的艰苦(1分 三个方面。或:勤且艰若此(2分)。 21.(2分)“以中有足乐者”或“余幼时即嗜学” 北京阅读《鱼我所欲也》(节选)完成第12~14题。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 人不屑也。①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③万钟于我何加焉?③为宫室之美、③妻妾之奉、⑧所识穷乏 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①有教材不分段。②有教材为“辩”。③有教材为逗号。④有教材为叹号。 ⑤有教材为逗号。⑥有教材为逗号。⑦有教材为“乡”。⑧有教材为冒号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蹴尔而与之 蹴 (2)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呼尔而与之翻译 14.“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分) 12.(1)及,到践踏(用脚踢;踢)(2)停止。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放弃:止) 13.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吆喝着给他)。 14.(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孝感阅读下面三篇文章,回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一)小石潭记
18.(2 分)⑴假:借(0.5 分);⑵叩:请教(0.5 分);⑶腰:腰佩,这里用作动词(0.5 分);⑷支:通“肢”,肢体 (0.5 分)。 19.(2 分)⑴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 请教。(1 分)⑵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比不上其他的人。 (1 分) 20.(2 分)⑴学习的刻苦(0.5 分);⑵从师的艰难(0.5 分);⑶求学的艰苦(1 分) 三个方面。或:勤且艰若此(2 分)。 21.(2 分)“以中有足乐者”或“余幼时即嗜学”。 北京阅读《鱼我所欲也》(节选),完成第 12~14 题。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 人不屑也。① 万钟则不辨②礼义而受之。③万钟于我何加焉?④为宫室之美、⑤妻妾之奉、⑥所识穷乏 者得我与?向⑦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⑧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①有教材不分段。 ②有教材为“辩”。 ③有教材为逗号。 ④有教材为叹号。 ⑤有教材为逗号。 ⑥有教材为逗号。 ⑦有教材为“乡”。 ⑧有教材为冒号。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蹴.尔而与之 蹴: (2)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 分) 呼尔而与之 翻译: 14.“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 分) 12.(1)及,到践踏(用脚踢;踢) (2)停止。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放弃;止) 13.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吆喝着给他)。 14.(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孝感阅读下面三篇文章,回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一)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 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岀,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己,日奉壹.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伐竹取道齐师伐我B.以其境过清咨臣以当世之事 C.不可久居高可二黍许D.隶而从者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8.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白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无所依靠。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潭西南望过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曲折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明的暗的都能看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源头在哪里 9.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把地处幽僻的小石潭作为描写对象,意在借荒远之景,寓贬谪之怨,倾抑郁之情 B.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如鸣佩环的水声、参差披拂的枝头蔓、空游无依的鱼儿、斗 折蛇行的小溪、竹树环合的四周,把小石潭绘就成一幅美妙的图画。 C.首段文字,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 法 D.本文语言凝练。写卷石的形态各异,仅用了“坻”“屿”“嵁”“岩”四字刻画;写小溪 的曲折蜿蜒,也只用了“斗折蛇行”四字描述;写环境的清新和心绪的烦躁,仅用了“过清” 二字加以揭示。 10.同为山水游记,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提到“乐”,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多次提 到“乐”,两文中的“乐”,乐在何处,不同点是什么?(3分) 7.D(2分) 8C(2分) 9D(3分) 10柳宗元的“乐”是发现小石潭后暂时的自乐:欧阳修的“乐”既有山水之乐、太守自乐 更有与民同乐的情怀 (能说出不同点在“与民同乐”即可,3分) 天津阅读《陈涉世家》一文的节选文字,回答9~11题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 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 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伐.竹取道 齐师伐.我 B.以.其境过清 咨臣以.当世之事 C.不可.久居 高可.二黍许 D.隶而从.者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8.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白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无所依靠。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潭西南望过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曲折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明的暗的都能看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源头在哪里。 9.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把地处幽僻的小石潭作为描写对象,意在借荒远之景,寓贬谪之怨,倾抑郁之情。 B.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如鸣佩环的水声、参差披拂的枝头蔓、空游无依的鱼儿、斗 折蛇行的小溪、竹树环合的四周,把小石潭绘就成一幅美妙的图画。 C.首段文字,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 法。 D.本文语言凝练。写卷石的形态各异,仅用了“坻”“屿”“嵁”“岩”四字刻画;写小溪 的曲折蜿蜒,也只用了“斗折蛇行”四字描述;写环境的清新和心绪的烦躁,仅用了“过清” 二字加以揭示。 10.同为山水游记,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提到“乐”,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多次提 到“乐”,两文中的“乐”,乐在何处,不同点是什么?(3 分) 7.D(2 分) 8.C(2 分) 9.D(3 分) 10.柳宗元的“乐”是发现小石潭后暂时的自乐;欧阳修的“乐”既有山水之乐、太守自乐, 更有与民同乐的情怀。 (能说出不同点在“与民同乐”即可,3 分) 天津阅读《陈涉世家》一文的节选文字,回答 9~11 题。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 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
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需改为走之旁)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 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日:“今亡 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 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 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 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 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日:“此教我先威众 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天大雨 会:适逢,恰巧遇到 B.等死,死国可乎 等:等待 C.扶苏以数谏故 数:屡次 D.陈胜王 王:称王 10.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是 A.怅恨久之 B.二世杀之 C.楚人怜之 D.固以怪之矣 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胜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表明自己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 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痛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处处积蓄着反抗的力量。 C.陈胜打出扶苏、项燕的旗号,寄托了对二人的怀念,并立志替二人报仇。 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 9.B10.A11.C 宿迁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14分)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 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需改为走之旁)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 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 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 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 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 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 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 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会.天大雨 会:适逢,恰巧遇到 B.等.死,死国可乎 等:等待 C.扶苏以数.谏故 数:屡次 D.陈胜王. 王:称王 10.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是 A.怅恨久之 B.二世杀之 C.楚人怜之 D.固以怪之矣 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陈胜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表明自己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 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痛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处处积蓄着反抗的力量。 C.陈胜打出扶苏、项燕的旗号,寄托了对二人的怀念,并立志替二人报仇。 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 9.B 10.A 11.C 宿迁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7—10 题。(14 分)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 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 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往来而不绝者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 C.而不知人之乐 D.射者中,弈者胜 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8.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于负/者歌于途 B.已而夕阳/在山 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庐陵/K欧阳修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2分)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3分) 10.选文第①节描写了什么内容?有何用意?(3分) 7.(3分)B.离开(A.断绝/极;C.知道/同“智”,智慧:D.命中/里) 8.(3分)D(A.至于/负者歌于途,B.已而/夕阳在山,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9.(5分 (1)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宴酣”1分,“丝”“竹”1分,句子不通顺酌情扣分) (2)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件乐事的人,是太守。 “同其乐”1分,“述”1分,判断句1分,句子不通顺酌情扣分 10.(3分) 众人游宴之乐(1分),揭示太守“与民同乐”的主旨。(2分) 绍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 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 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A.往来而不绝.者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佛印绝.类弥勒 《核舟记》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黔之驴》 C.而不知.人之乐 D.射者中.,弈者胜 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 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陈涉世家》 8.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至于负/者歌于途 B.已而夕阳/在山 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庐陵/欧阳修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5 分) (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2 分) ▲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3 分) ▲ 10.选文第①节描写了什么内容?有何用意?(3 分) ▲ ▲ 7.(3 分)B.离开(A.断绝/极; C.知道/同“智”,智慧;D.命中/里) 8.(3 分)D( A.至于/负者歌于途 ,B.已而/夕阳在山,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9.(5 分) (1)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宴酣”1 分,“丝”“竹” 1 分,句子不通顺酌情扣分) (2)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件乐事的人,是太守。 (“同其乐”1 分,“述”1 分,判断句 1 分,句子不通顺酌情扣分) 10.(3 分) 众人游宴之乐(1 分),揭示太守“与民同乐”的主旨。(2 分) 绍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 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
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 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课文《两章》)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委而去之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1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环而攻之而不胜 委而去之 B.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得道者多助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句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 18.文中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治国主张?(3分) 衢州(二)(9分)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毎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 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日:“诸葛孔明者,卧龙者,将军岂愿 见之乎?”先主日:“君与俱来。”庶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 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
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 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课文《两章》)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 分) (1)委.而去之 ( ▲ )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 ) (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 (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 ) 1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2 分) A. 环而攻之而.不胜 委而.去之 B.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得道者.多助 C.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D.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 分) 句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 18.文中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治国主张?(3 分) 答: 衢州(二)(9 分)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 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者,将军岂愿 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 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
出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先主器之 (2)将军宜枉驾顾之 (3)欲信大义于天下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好为《梁之父》武陵人捕鱼为业B、因屏人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C、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受地于先王D、而智术浅短学而不思则罔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20、刘备说自己“智术浅短”,你怎么看?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2分) 17、(1)器重、重视 (2)拜访、看望 (3)通“伸”,伸张 19、因此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 20、答案示例:刘备并不是一个“智术浅短”的人这是他自谦的说法),从“欲信大义于天 下”中看出(刘备志向远大):从“三顾茅庐”中看出(他求贤若渴);从“志犹未已” 中看出(他有恒心有毅力 (三)7分 山西(一)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12分) 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 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 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出?”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 分) (1)先主器.之 (2)将军宜枉驾顾.之 (3)欲信.大义于天下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好为.《梁之父》 武陵人捕鱼为.业 B、因.屏人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C、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受地于.先王 D、而.智术浅短 学而.不思则罔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20、刘备说自己“智术浅短”,你怎么看?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2 分) 17、(1)器重、重视 (2)拜访、看望 (3)通“伸”,伸张 18、D 19、因此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 20、答案示例:刘备并不是一个“智术浅短”的人(这是他自谦的说法),从“欲信大义于天 下”中看出(刘备志向远大);从“三顾茅庐”中看出(他求贤若渴);从“志犹未已” 中看出(他有恒心有毅力)。 (三)(7 分) 山西(一)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7-11 题。(12 分)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 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 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 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 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7.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2分) 往来翕忽(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8.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 怀民亦未寝 9.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 ②念无与为乐者: 10.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用原文回答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分) 甲文是 11.仿照示例,赏析乙文中的句子 (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示例: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 鱼欢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7.(2分)X1 8.(2分)大约:睡觉、眠、卧 9.(4分) ①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犬牙)那样相互交错(参差不齐) ②想到(考虑)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10.(2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答“心乐之”也可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2分)示例: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句中没有写 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蔬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 界。(只要扣住“比喻的手法”和“月光的皎洁”即可得分) 德州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 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 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 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7.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2 分) 往来翕忽(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8.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2 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 怀民亦未寝. 9.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 ②念无与为乐者: 10.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用原文回答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2 分) 甲文是 乙文是 11.仿照示例,赏析乙文中的句子。 (2 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示例: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 鱼欢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7.(2 分)xī ; suì 8.(2 分) 大约 ; 睡觉、眠、卧 9. (4 分) ① 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犬牙)那样相互交错(参差不齐) ② 想到(考虑) 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10.(2 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答“心乐之”也可);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2 分)示例: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句中没有写 “月 ”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蔬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 界。(只要扣住“比喻的手法”和“月光的皎洁”即可得分) 德州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 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