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4:非典的发生与启示 【案例呈现】 2003年4月,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暴发,“非典”其实是非典型肺炎的一种。世界 卫生组织(WHO)根据病症的特点而定名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一般说来,非典型 性肺炎是指由支原体、衣原体腺病毒以及其他一些不明微生物引起的肺炎。而典型肺炎是指 由肺炎链球菌等常见细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或支气管肺炎。但发生在2003年的以严重呼吸 道症候群为表现的致命性传染性疾病,其实并不是医学上通常所说的“非典型肺炎”,而是 传染性冠状病毒肺炎”。对于这种传染病, 人们的认识有 个逐步深入的过程,概念也 趋正确。起初,人们认为致病原因是衣原体病毒,直到2003年3月份才弄清其病原体是“冠 状病毒”。当时,人们害怕染上非典型肺炎,不敢去餐饮店用餐、乘公共交通工具上班和旅 游,所以,“非典”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在东南亚,一些国家把“非典”对经 济的影咱与亚洲金融危机相提并论:在加盒大,舆论认为,“非典”事件的影响不亚于伊拉 克战争:在全世界 美国盖洛普咨询公司预言,肆虐东亚和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非典” 正在冲击很多国家的经济增长信心,将会把原本就比较低迷的世界经济进一步托 向谷底 疫情的发生和抗击疫情的艰苦努力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这就是:我们在推动经济增 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还要搞好公共卫生、教有等各方面工作,要把对人的关爱放 在我们工作的重要位置上。这说明,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长期 积紫的一些矛盾和问题逐渐显露出来,主要表现为发展的不平衡问题突出,即“五个统筹 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对于这些问 我们在90年代已经开始认识到。2003年初“非典”的 发生更加突出地暴露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社会事业发展落后,即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共 事业发展之间的不平衡,这在卫生事业落后这个最薄弱环节上突出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是城 乡发展不平衡。因为卫生事业落后突出反映在农村,“非典”控制的难度也主要在农村。对 这两方面的问题,相锦速在总结抗击“非典”丁作的进话中说得很洁楚,他提出要讲一一步研 究并切实抓好的工作中 ,第一个就是“要进一步加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工作”第二个就 是“要进一步加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非典”从好的方面可以说它是一个标志 性的事件,使我们对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了,有了紧迫感。 (资料来源:人民网,2008年8月1日,有删改) 【案例点评】 2003年发生的非典疫情 ,再次向我们提出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这 场突如其来的灾苦,虽然前后只有两个多月,但是,对于经济发展特别是对于旅游业、商业 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对外贸易业等造成很大损失。因此,在抗击非典取得决定性胜利后不 久,党中央就提出要贯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 发展的方针。可见,抗击“非典”斗争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一个重要的、直接的因素。 【数学建议】 第一,本案例可用于第一节第二目“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的教学 第二,在讲述木案例之后,教师组织学生首先就“从非典事件中你获得哪些启示?”这 一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之后,由教师加以点评
教学案例 4:非典的发生与启示 【案例呈现】 2003 年 4 月,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暴发,“非典”其实是非典型肺炎的一种。世界 卫生组织(WHO)根据病症的特点而定名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一般说来,非典型 性肺炎是指由支原体、衣原体腺病毒以及其他一些不明微生物引起的肺炎。而典型肺炎是指 由肺炎链球菌等常见细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或支气管肺炎。但发生在 2003 年的以严重呼吸 道症候群为表现的致命性传染性疾病,其实并不是医学上通常所说的“非典型肺炎”,而是 “传染性冠状病毒肺炎”。对于这种传染病,人们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概念也渐 趋正确。起初,人们认为致病原因是衣原体病毒,直到 2003 年 3 月份才弄清其病原体是“冠 状病毒”。当时,人们害怕染上非典型肺炎,不敢去餐饮店用餐、乘公共交通工具上班和旅 游,所以,“非典”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在东南亚,一些国家把“非典”对经 济的影响与亚洲金融危机相提并论;在加拿大,舆论认为,“非典”事件的影响不亚于伊拉 克战争;在全世界,美国盖洛普咨询公司预言,肆虐东亚和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非典”, 正在冲击很多国家的经济增长信心,将会把原本就比较低迷的世界经济进一步推向谷底。 疫情的发生和抗击疫情的艰苦努力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这就是:我们在推动经济增 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还要搞好公共卫生、教育等各方面工作,要把对人的关爱放 在我们工作的重要位置上。这说明,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长期 积累的一些矛盾和问题逐渐显露出来,主要表现为发展的不平衡问题突出,即“五个统筹” 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在 90 年代已经开始认识到。2003 年初“非典”的 发生更加突出地暴露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社会事业发展落后,即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共 事业发展之间的不平衡,这在卫生事业落后这个最薄弱环节上突出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是城 乡发展不平衡。因为卫生事业落后突出反映在农村,“非典”控制的难度也主要在农村。对 这两方面的问题,胡锦涛在总结抗击“非典”工作的讲话中说得很清楚,他提出要进一步研 究并切实抓好的工作中,第一个就是“要进一步加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工作”;第二个就 是“要进一步加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非典”从好的方面可以说它是一个标志 性的事件,使我们对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了,有了紧迫感。 (资料来源:人民网,2008 年 8 月 1 日,有删改) 【案例点评】 2003 年发生的非典疫情,再次向我们提出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这 场突如其来的灾害,虽然前后只有两个多月,但是,对于经济发展特别是对于旅游业、商业 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对外贸易业等造成很大损失。因此,在抗击非典取得决定性胜利后不 久,党中央就提出要贯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 发展的方针。可见,抗击“非典”斗争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一个重要的、直接的因素。 【教学建议】 第一,本案例可用于第一节第二目“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的教学。 第二,在讲述本案例之后,教师组织学生首先就“从非典事件中你获得哪些启示?”这 一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之后,由教师加以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