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4:关于市场经济的争论 【案例是现】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对苏东剧变,国内关于改革“姓社姓资”之争格外激 烈。薛暮桥 刘国光、吴敏琏等少数经济学家坚持市场化改革,但更多的人给 “市场经济 贴上了资本主义的标签。1990年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关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 化》一文。认为“取消计划经济,搞市场化”是资本主义化的主张。这一年报刊上的经济理 论文意,基木上都是一边倒地榜扬场计别经济,批判改革中的市场化取向,把“市场化”斥为 本主义和平 变”的重要内容。甚至说:“市场经济,就是取消公有制 这就是说,要 否定共产党的领 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搞资本主义 对此,1990年12月24日邓小平在同中央几位负责同志的谈话中说:“资本主义与社会 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控制。…计划和市场都得要。”于一个月以后,邓小平率全家到上海过年。邓小平在同朱 基等上海市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不要以为 说计划就是社会主义, 一说市场就是资 本主义,不是 那么回事 段 也可以为社会主 服务.”2月15日羊年正月 初一,上海《解放日报》头版发表了题为《做改革开放的“领头羊”》的评论,文章说,要 “突破任何一种僵滞的思维方式的束缚”“敢冒风险,敢为天下先,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3月2日又发表了《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一文,指出计划和市场只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 和形式,而不总别分补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涤本主义有计别,社会主义有市场”。与 出针锋相对,3目15日《人民日》发表 ”《发展商品经济不可否定计划经济》 评“市场经济原则很难真正做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认为中国40年社会主义经济 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说明了在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的巨大优越性”。随后,《当代 思潮》《求是》等刊物发表一系列文章,严厉批评市场化改革,认为那是资本主义路线。受 “左”领思潮的影响,从1989年到1991年改革迈不开步子,GDP增长一直准相在5%左右 面对改革遇到的一系列思想障碍,1992年,88岁高龄的邓小平一路南下,到武昌、到 深圳、到珠海,就改革开放中的问题沿途发表谈话 深刻揭示出社会主义本质, 指出“计 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 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 同富裕。”④邓小平的讲话又一次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随后 1992年党的十四 明确提出建立 土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1990年12月17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 版社,1993年版第367页、第373页) 【案例点评】 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争论,其实质是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争论。把计划经济 等同于社会主义、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的观点,混淆了社会主义本质与社会主义发展 手段之间的区别,在实践上必然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栏路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 ,从相 本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把社会主义本质同社会主义的外在特征、发展手段区别开来,为社 会的发展扫清了障碍。这一案例,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 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的基础,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在实践 的重要意义。 【教学建议】 第一,本案例用于第二节第一目“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及第二节第二目“邓小 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问题的讲解,核心是说明社会主义本质理 论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教学案例 4:关于市场经济的争论 【案例呈现】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面对苏东剧变,国内关于改革“姓社姓资”之争格外激 烈。薛暮桥、刘国光、吴敬琏等少数经济学家坚持市场化改革,但更多的人给“市场经济” 贴上了资本主义的标签。1990 年 2 月 22 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关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 化》一文。认为“取消计划经济,搞市场化”是资本主义化的主张。这一年报刊上的经济理 论文章,基本上都是一边倒地赞扬计划经济,批判改革中的市场化取向,把“市场化”斥为 “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的重要内容。甚至说:“市场经济,就是取消公有制,这就是说,要 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搞资本主义。” 对此,1990 年 12 月 24 日邓小平在同中央几位负责同志的谈话中说:“资本主义与社会 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控制。……计划和市场都得要。”于一个月以后,邓小平率全家到上海过年。邓小平在同朱 镕基等上海市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不要以为,一说计划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就是资 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2 月 15 日羊年正月 初一,上海《解放日报》头版发表了题为《做改革开放的“领头羊”》的评论,文章说,要 “突破任何一种僵滞的思维方式的束缚”“敢冒风险,敢为天下先,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3 月 2 日又发表了《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一文,指出计划和市场只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 和形式,而不是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有市场”。与 此针锋相对,3 月 15 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发展商品经济不可否定计划经济》一文,批 评“市场经济原则很难真正做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认为中国 40 年社会主义经济 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说明了在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的巨大优越性”。随后,《当代 思潮》《求是》等刊物发表一系列文章,严厉批评市场化改革,认为那是资本主义路线。受 “左”倾思潮的影响,从 1989 年到 1991 年改革迈不开步子,GDP 增长一直徘徊在 5%左右。 面对改革遇到的一系列思想障碍,1992 年,88 岁高龄的邓小平一路南下,到武昌、到 深圳、到珠海,就改革开放中的问题沿途发表谈话,深刻揭示出社会主义本质,指出“计划 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 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 同富裕。”④邓小平的讲话又一次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随后,1992 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1990 年 12 月 17 日;《邓小平文选》第 3 卷,北京:人民出 版社,1993 年版第 367 页、第 373 页) 【案例点评】 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争论,其实质是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争论。把计划经济 等同于社会主义、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的观点,混淆了社会主义本质与社会主义发展 手段之间的区别,在实践上必然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拦路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从根 本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把社会主义本质同社会主义的外在特征、发展手段区别开来,为社 会的发展扫清了障碍。这一案例,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 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的基础,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在实践上 的重要意义。 【教学建议】 第一,本案例用于第二节第一目“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及第二节第二目“邓小 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问题的讲解,核心是说明社会主义本质理 论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第二,介绍该案例时,要突出两点:一是双方争论的实质在于什么是社会主义:二是社 会主义本质理论对结束这场争论、推进改革的重要作用
第二,介绍该案例时,要突出两点:一是双方争论的实质在于什么是社会主义;二是社 会主义本质理论对结束这场争论、推进改革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