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不可能是完 全开放性的,我们在平时 训练时要做到言之成理, 言之有据。(张伟明)
1 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不可能是完 全开放性的,我们在平时 训练时要做到言之成理, 言之有据。(张伟明)
、从标题找依据 从标题可以了解诗歌丰富的内涵(“题 眼”)。如:从杜甫的《春夜喜雨》、 王维的《送别》、李白的《夜思》、金 昌绪的《春怨》、韦应物的《寄全椒山 中道人》等中的“喜”、“送别”、 “思”、“怨”、“寄”上皆能捕捉到 作者的情怀或用意。当然,在高考中, 般要避开这些“暗示”,以增加一定 的鉴赏难度
2 一、从标题找依据 • 从标题可以了解诗歌丰富的内涵(“题 眼”)。如:从杜甫的《春夜喜雨》、 王维的《送别》、李白的《夜思》、金 昌绪的《春怨》、韦应物的《寄全椒山 中道人》等中的“喜”、“送别”、 “思”、“怨”、“寄”上皆能捕捉到 作者的情怀或用意。当然,在高考中, 一般要避开这些“暗示”,以增加一定 的鉴赏难度
二、了解作者 1、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 北朝战乱多,诗歌多含尚武精神。 南朝社会安定,诗歌多反映男女 情思。 唐朝题材丰富多彩。盛唐,诗歌 多反映建功立业,边塞生活,思 乡情怀;
3 二、了解作者 1、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 • 北朝战乱多,诗歌多含尚武精神。 • 南朝社会安定,诗歌多反映男女 情思。 • 唐朝题材丰富多彩。盛唐,诗歌 多反映建功立业,边塞生活,思 乡情怀;
°中唐,诗歌多反映现实,歌咏 山水,透现感伤;晚唐,诗歌 多为忧时悯乱,感叹身世,以 及沉迷声色,凸现精神空虚没 落的内容。 北宋,多为蕴含哲理的诗歌 南宋,抒发爱国情怀的诗歌独 领风骚
4 • 中唐,诗歌多反映现实,歌咏 山水,透现感伤;晚唐,诗歌 多为忧时悯乱,感叹身世,以 及沉迷声色,凸现精神空虚没 落的内容。 • 北宋,多为蕴含哲理的诗歌。 • 南宋,抒发爱国情怀的诗歌独 领风骚
2、了解作者的际遇及个性 如:陶渊明辞官归隐后的田 园生活决定他超尘脱俗。李 白的诗人兼有游侠、刺客、 隐士、道人、策士、酒徒等 类人的气质或行径,决定他 是一个追求绝对自由,蔑视 世间一切的浪漫主义诗人
5 2、了解作者的际遇及个性。 • 如:陶渊明辞官归隐后的田 园生活决定他超尘脱俗。李 白的诗人兼有游侠、刺客、 隐士、道人、策士、酒徒等 类人的气质或行径,决定他 是一个追求绝对自由,蔑视 世间一切的浪漫主义诗人
王维的多才多艺,能诗,又 精通书画和音乐,决定他的 诗的风格为“诗中有画,画 中有诗”;早年信奉佛教, 决定了他后期对现实漠不关 心。苏轼思想复杂,儒释道 三种思想既矛盾,又统一地 渗透到他世界观的各个方面, 决定他多次被贬仍能表现出 豁达、乐观的精神境界
6 • 王维的多才多艺,能诗,又 精通书画和音乐,决定他的 诗的风格为“诗中有画,画 中有诗”;早年信奉佛教, 决定了他后期对现实漠不关 心。苏轼思想复杂,儒释道 三种思想既矛盾,又统一地 渗透到他世界观的各个方面, 决定他多次被贬仍能表现出 豁达、乐观的精神境界
李清照的人生道路以南渡为界,前 期生活优裕,妻唱夫和,甚为相得 故那时的作品充满了上流女子的闲 适。夫丧与兵灾改变了她的人生, 南渡后她生活孤苦,决定了她后期 的作品充满愁绪 有许多作者的生平,我们不了解, 虽给我们做题带来些困难,但我们 还可以从诗歌中找相关的信息
7 • 李清照的人生道路以南渡为界,前 期生活优裕,妻唱夫和,甚为相得, 故那时的作品充满了上流女子的闲 适。夫丧与兵灾改变了她的人生, 南渡后她生活孤苦,决定了她后期 的作品充满愁绪…… • 有许多作者的生平,我们不了解, 虽给我们做题带来些困难,但我们 还可以从诗歌中找相关的信息
3、了解同一作者,作品具 有不同风格的现象。 王维的诗歌以山水见长,尽现悠闲情 调,但也有涉及边塞的如《使至塞 上》、《观猎》等诗作,展现了那个 时代人们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 辛弃疾的作品以力主抗金、收复失地 为主旋律,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但他也有像《清平乐·村居》这样充满 生活气息的田园闲适之作
8 3、了解同一作者,作品具 有不同风格的现象。 • 王维的诗歌以山水见长,尽现悠闲情 调,但也有涉及边塞的如《使至塞 上》、《观猎》等诗作,展现了那个 时代人们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 • 辛弃疾的作品以力主抗金、收复失地 为主旋律,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但他也有像《清平乐·村居》这样充满 生活气息的田园闲适之作
陆游是南宋一位伟大的爱国诗 人,一生“位卑未敢忘忧国” 直到临终想的都是收复中原失 地,《示儿》正是他这种思想 的真实写照。然而,他的词 《钗头凤》、诗《沈园》所表 现出的婉约气息,恐怕连“婉 约派”词人都会折服
9 • 陆游是南宋一位伟大的爱国诗 人,一生“位卑未敢忘忧国”, 直到临终想的都是收复中原失 地,《示儿》正是他这种思想 的真实写照。然而,他的词 《钗头凤》、诗《沈园》所表 现出的婉约气息,恐怕连“婉 约派”词人都会折服
三、把握诗歌运用的修辞 手法 1、比喻,最常见的手法,以物喻情。 A、写景状物时用之渲染意境。“天阶 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B、议理抒情时用之强化主题。“问渠 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以“源头”喻 坚持不懈地学习新知识,扩大视野
10 三、把握诗歌运用的修辞 手法 • 1、比喻,最常见的手法,以物喻情。 • A、写景状物时用之渲染意境。“天阶 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 (杜牧《秋夕》) • B、议理抒情时用之强化主题。“问渠 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以“源头”喻 坚持不懈地学习新知识,扩大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