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孟子》三章
17. 《孟子》三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 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 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 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 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 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 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 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 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 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 战必胜矣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 而诸候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 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 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 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 而诸候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 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 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 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 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 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 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 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 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 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 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 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 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 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础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B) A.米粟(su) 亲戚畔之(pan) 域民(yu) 畎亩(quan) B.傅说(shu) 胶鬲(ge) 孙叔敖(ao) 百里奚(xi) C.行拂乱(fu) 拂士(bi) 版筑(ban) 而后喻(yu) D.空乏(fa) 寡助(gua) 亲戚(q) 管夷吾(y1)
B
《础积累》 2.比较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与今义。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古:限制 今:疆域 (2)委而去之 古:放弃 今:把事交给别人去办 (3)舜发于畎亩之中 古:被任用 今:发现 (4)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古:被选拔 今:往上托
限制 疆域 放弃 把事交给别人去办 被任用 发现 被选拔 往上托
《础积累》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多义词。 行拂乱其所为 违背 拂 入则无法家拂士 通“弼”,辅佐 舜发于畎亩之中 起,指被任用 发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表现;出,发出 管夷吾举于士 狱官 入则无法家拂士 贤士 三里之城 内城 城 城非不高也 城墙
违背 通“弼”,辅佐 起,指被任用 征,表现;出,发出 狱官 贤士 内城 城墙
《础积累》 4.下列各项中,句子停顿不正确的是 (D) A.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B.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C.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D.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 所为 5.选出“于”字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死于安乐 C.征于色 D.衡于虑
DA
《础积累》》 6.下列加点词不能用“使……”(使动用法)这一结构形式来解释的 项是 (D) A.苦其心志 B.饿其体肤 C.动心忍性 D.生于忧患 7.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填空。 (1)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大师,后人常将他们 以“孔孟”并称。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中心论点 是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主要论证方法是举例 论证、对比论证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中心论点是生 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本文的成语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 轲 子舆 战国 思想 教育 孔子 孔孟 孟子·公孙丑下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举例 论证 对比论证 孟子·告子下 生 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内读》 (一)精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下列各题 8.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文章先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三 里”“七里”都极言防守地域之小,而难以攻破的原因在于“天时 不如地利”。 B.文章以守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采用“池 非不深也”这样双重否定的句式,格外强调守城条件之有利。 C.从守城一方的失利我们可以推断:攻城一方尽管没有“地利”,但 因“人和”,能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因此无坚不摧。 D.文章利用打仗作例子,充分论证了“人和”对夺取战争胜利的极端 重要性,目的在于启发君主们应如何打好仗,取得战争的胜利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