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虽寿》 韩晓旭 教材分析: 本诗是一首富于哲理的诗,阐发了诗人的人生态度。诗中的哲理来自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 因而写得酣畅淋漓。 教学目标 1.巩固有关古典诗歌的知识 2.鉴赏古典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把握古典诗歌作品的形象、思想内容; 3.在感受艺术美的同时,接受人生价值教育。 教学重点: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把握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对诗人、诗作的影响,把握诗歌所体现的思想内涵与社会内涵。 课堂教学实录 师:上课! 生:问好! 师:请同学们回忆下我们学过的曹操的诗作。 生齐答:《观沧海》 师:谁能起来有感情的背诵? 生:纷纷举手。 师:好,我们齐背吧。 生:齐背《观沧海》 师:你知道曹操有多少? 生:字孟德,我国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师:这首诗第一句起句就不凡。写了滕蛇、神龟,为什么写哪? 生:四人一组讨论,回答 师:明确:为了表明作者的人生态度,万物的生和灭都受客观规律的支配,即使滕蛇、神龟 也不例外。 师:这里,作者也是觉得人生很短,觉得人生不够用。那干什么时候不够 生:做大事 师:“烈士”是什么意思? 生:有远大抱负的人。 师:我再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参照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四句的意思 生: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滕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 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有远大志 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师:回答得很好!这种观点我比较赞成,人难免一死,但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在有限的生 命里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师:好。其实大家已经明确前四句意思了,哪后三句什么意思哪?请同学们思考、讨论 师:指生答,明确: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 寿延年。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师:曹操的认识很到位,一个人的生命虽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完全听从上天的安排, 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是健康的重要因素 师:本诗具有积极的意义,现在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背下来
1 《龟虽寿》 韩晓旭 教材分析: 本诗是一首富于哲理的诗,阐发了诗人的人生态度。诗中的哲理来自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 因而写得酣畅淋漓。 教学目标: 1.巩固有关古典诗歌的知识; 2.鉴赏古典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把握古典诗歌作品的形象、思想内容; 3.在感受艺术美的同时,接受人生价值教育。 教学重点: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把握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对诗人、诗作的影响,把握诗歌所体现的思想内涵与社会内涵。 课堂教学实录: 师:上课! 生:问好! 师:请同学们回忆下我们学过的曹操的诗作。 生齐答:《观沧海》 师:谁能起来有感情的背诵? 生:纷纷举手。 师:好,我们齐背吧。 生:齐背《观沧海》 师:你知道曹操有多少? 生:字孟德,我国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师:这首诗第一句起句就不凡。写了滕蛇、神龟,为什么写哪? 生:四人一组讨论 ,回答 师:明确:为了表明作者的人生态度,万物的生和灭都受客观规律的支配,即使滕蛇、神龟 也不例外。 师:这里,作者也是觉得人生很短,觉得人生不够用。那干什么时候不够。 生:做大事。 师:“烈士”是什么意思? 生:有远大抱负的人。 师:我再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参照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四句的意思。 生: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滕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 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有远大志 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师:回答得很好!这种观点我比较赞成,人难免一死,但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在有限的生 命里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师:好。其实大家已经明确前四句意思了,哪后三句什么意思哪?请同学们思考、讨论。 师:指生答,明确: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 寿延年。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师:曹操的认识很到位,一个人的生命虽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完全听从上天的安排, 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是健康的重要因素。 师:本诗具有积极的意义,现在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背下来
师:本诗是怎么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述理、明志、抒情?请找出来短语词组作具体分析。 生:神龟、滕蛇、年老的千里马、烈士 师:咱在整体看这首诗,作者开篇之后便感叹人生苦短,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每 个人,无法避免的是年老。我一直以为,中国缺少老的教育,但是,面对年老,每一个人的 想法与感情都不一样。也许有些人会觉得死亡迫在眉睫,而有些人觉得死在眼前,朝闻道 夕死可矣。有些人则觉得尘归尘,土归土。不同人对待年老的作法是不一样的,那么曹操 他对待年老,他看到的是自己的功业未就,他想到的是用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 师:其实,人的一生应是奋斗的一生,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大家是否想到一个问题。这些 诗篇的作者很早就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们为我们留下了这么宝贵丰富的遗产,但是为中国历 史下了篇章,他们为自己的生命涂沫的亮色,足以永生。我们应该怎么做? 生: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师:我曾经说过一一做人要“胸有大志”,但要“鼠目寸光”。在立下你的志向之后就别再 去想太远的事情,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当你每天早上醒来的时候,告诉自己,我要过好这 天,晚上临睡的时候告诉自己,今天我过得很好。 译文: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过故人庄》 教材分析 《过故人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人,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 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 挚的友情。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象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 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作业4中带点词语的意思。并初步体会诗中 对仗句的特点 4、通过诵读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借人间友谊 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瑞博课件 教学过程 1、同学们,在我们的文学长河中,有一颗璀璨的星星,那就是唐诗。有成就的诗人 更是数不胜数,孟浩然就是其中的一个。以前,学过几首孟浩然的诗,谁来背一下? 2、学生背诵《春晓》、《宿建德江》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浩然的另一首诗《过故人庄》
2 师:本诗是怎么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述理、明志、抒情?请找出来短语词组作具体分析。 生:神龟、滕蛇、年老的千里马、烈士 师:咱在整体看这首诗,作者开篇之后便感叹人生苦短,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每 个人,无法避免的是年老。我一直以为,中国缺少老的教育,但是,面对年老,每一个人的 想法与感情都不一样。也许有些人会觉得死亡迫在眉睫, 而有些人觉得死在眼前,朝闻道, 夕死可矣。有些人则觉得尘归尘,土归土。不同人对待年老的作法是不一样的,那么曹操, 他对待年老,他看到的是自己的功业未就,他想到的是用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 师:其实,人的一生应是奋斗的一生,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大家是否想到一个问题。这些 诗篇的作者很早就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们为我们留下了这么宝贵丰富的遗产,但是为中国历 史下了篇章,他们为自己的生命涂沫的亮色,足以永生。我们应该怎么做? 生: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师:我曾经说过――做人要“胸有大志”,但要“鼠目寸光”。在立下你的志向之后就别再 去想太远的事情,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当你每天早上醒来的时候,告诉自己,我要过好这 一天,晚上临睡的时候告诉自己,今天我过得很好。 译文: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过故人庄》 教材分析: 《过故人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人,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 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 挚的友情。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象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 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 7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作业 4 中带点词语的意思。并初步体会诗中 对仗句的特点。 4、通过诵读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 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瑞博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在我们的文学长河中,有一颗璀璨的星星,那就是唐诗。有成就的诗人 更是数不胜数,孟浩然就是其中的一个。以前,学过几首孟浩然的诗,谁来背一下? 2、学生背诵《春晓》、《宿建德江》。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浩然的另一首诗《过故人庄》
二、学文 1、请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要求一,请学生朗读,明确要求。 师随机点击“资料”,老师搜集了一些资料可以帮助大家理解这首古诗。 2、学生自学,师巡视。 3、交流(回到老师的界面) (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读了此诗,你知道它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孟浩然接受一位老朋友的邀请, 来到乡村做客的事。) (3)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诗人与老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4)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4、交流:点击“邀“——“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一句 (1)指名读诗句,理解字词 故人一一老朋友 具鸡黍一一准备丰盛的饭菜 (2)受到老朋友的邀请,看到这一桌丰盛的饭菜,诗人心情怎样?(开心、高兴) (3)指导读好这句诗句 5、交流:点击“话”——“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1)指名读 (2)把你的体会说说。(打开窗子,面对谷场和菜园,举起酒杯畅饮美酒,闲谈 农事。只有老朋友之间才会谈家常事。) (3)随机理解“桑麻” (4)看着插图,发挥你的想象,完成“说一说”一—“想象诗人和老朋友会聊一 些什么?) (5)学生自己完成。 (6)交流 (真是太感谢你为我准备了这么丰富的菜肴,下次欢迎你到我家去做客。) (你们这儿真美,真想一直住在这儿啊!) (今年的收成怎么样?还好,有可能是个大丰收。) 是啊,深情厚意只在淡淡的几句询问农事中,就在这悠然地举杯饮酒,闲谈农 事中。 (7)齐读“话”句 6、交流:点击“别”一—“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指名读 (2)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依依不舍) (3)即将分别了,孟浩然会和友人说写什么?和旁边的同学说说 (4)交流 是啊,真挚的友情让诗人依恋,农家的生活让他向往,那还有什么让诗人要相约 重阳日在来赏菊花呢?(优美、淳朴的田园风光。) (1)出示“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放眼望去绿树围绕着村边,青山在村外横卧 (把你 看到的说出来。) (2)读好此句
3 二、学文 1、请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要求一,请学生朗读,明确要求。 师随机点击“资料”,老师搜集了一些资料可以帮助大家理解这首古诗。 2、学生自学,师巡视。 3、交流(回到老师的界面) (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读了此诗,你知道它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孟浩然接受一位老朋友的邀请, 来到乡村做客的事。) (3)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诗人与老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4)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4、交流:点击“邀“——“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一句 (1)指名读诗句,理解字词 故人——老朋友 具鸡黍——准备丰盛的饭菜 (2)受到老朋友的邀请,看到这一桌丰盛的饭菜,诗人心情怎样?(开心、高兴) (3)指导读好这句诗句。 5、交流:点击“话”——“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1)指名读。 (2)把你的体会说说。(打开窗子,面对谷场和菜园,举起酒杯畅饮美酒,闲谈 农事。只有老朋友之间才会谈家常事。) (3)随机理解“桑麻” (4)看着插图,发挥你的想象,完成“说一说”——“想象诗人和老朋友会聊一 些什么?) (5)学生自己完成。 (6)交流 (真是太感谢你为我准备了这么丰富的菜肴,下次欢迎你到我家去做客。) (你们这儿真美,真想一直住在这儿啊!) (今年的收成怎么样?还好,有可能是个大丰收。) ………… 是啊,深情厚意只在淡淡的几句询问农事中,就在这悠然地举杯饮酒,闲谈农 事中。 (7)齐读“话”句 6、交流:点击“别”——“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指名读 (2)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依依不舍) (3)即将分别了,孟浩然会和友人说写什么?和旁边的同学说说。 (4)交流。 7、是啊,真挚的友情让诗人依恋,农家的生活让他向往,那还有什么让诗人要相约 重阳日在来赏菊花呢?(优美、淳朴的田园风光。) (1)出示“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放眼望去绿树围绕着村边,青山在村外横卧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你 看到的说出来。) (2)读好此句
(3)讲述对仗句 师范读“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句诗读上去朗朗上口,你知道它永乐什 么修辞手法吗?(对仗) 师讲述什么是对仗句。 师生对对子:“绿树”对:“村边”对:“合”对 “绿树村边合,”对 这首诗中还有一句对仗句找出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师生共对对子 《题破山寺后禅院》 教学目的 1、知识: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2、能力: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3、德育: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4、重点目标:背诵此诗。 5、目标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二、教学过程 (一)查上首诗的默写 (二)背景和作者简介: (三)齐读本诗二遍。 (四)理解此诗的意境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首句“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诗人一大早就 “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下句紧扣“清晨”描绘出这座寺院的全境: 初升的太阳,正照着寺院中高耸的树林。“古寺”“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 清寂的景色。“竹径”,竹林丛中小路。“幽处”幽静的地方。“禅房”僧侣们的住所。“花 木深”,指禅房深藏在花木丛中。这两句用语精当,意境幽邃,成为历史读者赞赏的名句 “竹径通幽处”,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去描述诗意的书作“曲径通幽处”。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山光” 山中的景色。“悦”,用作动词,使……欢悦。“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空” 消除。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 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下句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是诗人表达了宁静的内心 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这两句诗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水 以上四句诗人抓住山寺中独特的景物,运用了以静显静,以动显静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 幽深静寂、安祥和平、自然高远的境界。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尾联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动显 静,映衬山寺万俱寂的宁静气氛。“万籁”,指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俱”,都
4 (3)讲述对仗句。 师范读“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句诗读上去朗朗上口,你知道它永乐什 么修辞手法吗?(对仗) 师讲述什么是对仗句。 师生对对子:“绿树”对________;“村边”对_______;“合”对______ “绿树村边合,”对____________ 这首诗中还有一句对仗句找出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师生共对对子。 《题破山寺后禅院》 一、教学目的 1、知 识: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2、能 力: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3、德 育: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4、重点目标:背诵此诗。 5、目标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二、教 学 过 程 (一)查上首诗的默写。 (二)背景和作者简介: (三)齐读本诗二遍。 (四)理解此诗的意境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首句 “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诗人一大早就 “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下句紧扣“清晨”描绘出这座寺院的全境: 初升的太阳,正照着寺院中高耸的树林。“古寺”“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 清寂的景色。“竹径”,竹林丛中小路。“幽处”幽静的地方。“禅房”僧侣们的住所。“花 木深”,指禅房深藏在花木丛中。这两句用语精当,意境幽邃,成为历史读者赞赏的名句。 “竹径通幽处”,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去描述诗意的书作“曲径通幽处”。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山光” 山中的景色。“悦”,用作动词,使……欢悦。“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空”, 消除。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 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下句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是诗人表达了宁静的内心 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这两句诗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水。 以上四句诗人抓住山寺中独特的景物,运用了以静显静,以动显静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 幽深静寂、安祥和平、自然高远的境界。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尾联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动显 静,映衬山寺万俱寂的宁静气氛。“万籁”,指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俱”,都
全部。“寂”,寂静,没有声音。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此句。“磬”,是石或玉制的打击 乐器。和尚在念经或进行其它宗教活动时,都用敲钟和击磬表示开始和结束。 小结:这首诗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的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 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全诗层次分明,意境幽深,寓意含蓄,简洁明净,感染力 强。由本诗演化出的成语“曲径通幽”“万籁俱寂”,沿用至今。 (五)背诵这首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作者〗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其父李客, 生平事迹不详。李白青壮年时家境富裕,轻财好施。 〖背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 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灿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 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 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 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 友人。 〖注释〗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 个人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子规:即杜鹃鸟。 五溪: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 和贵州东部 夜郎: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 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 (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结构〗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 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5 全部。“寂”,寂静,没有声音。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此句。“磬”,是石或玉制的打击 乐器。和尚在念经或进行其它宗教活动时,都用敲钟和击磬表示开始和结束。 小结:这首诗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的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 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全诗层次分明,意境幽深,寓意含蓄,简洁明净,感染力 强。由本诗演化出的成语“曲径通幽” “万籁俱寂”,沿用至今。 (五)背诵这首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作者〗 李白(701~762) 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其父李客, 生平事迹不详。李白青壮年时家境富裕,轻财好施。 〖背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 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灿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 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 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 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 友人。 〖注释〗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 个人。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子规:即杜鹃鸟。 五溪: 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 和贵州东部。 夜郎: 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 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 (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结构〗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 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 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 随风飘到龙标。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 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 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特色〗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 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 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想像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闻王昌龄左迁龙 标遥有此寄》之所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 〖练习〗 1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请简要分析。 3末句“随君直到夜郎西”中“夜郎”一词,有两种解释:一与成语“夜郎自大”的“夜郎 意同,意即一一地名,在今贵州省西部桐梓县,古称夜郎国;一是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县。 细读课文,分析一下哪种解释更合理 4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 寄》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答案〗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 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3据上句中,“五溪”在今湖南省西部,可知,这里“夜郎”即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县。 4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 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 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 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赏析 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 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 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 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 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 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6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 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 随风飘到龙标。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 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 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特色〗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 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 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想像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闻王昌龄左迁龙 标遥有此寄》之所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 〖练习〗 1 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请简要分析。 3 末句“随君直到夜郎西”中“夜郎”一词,有两种解释:一与成语“夜郎自大”的“夜郎” 意同,意即——地名,在今贵州省西部桐梓县,古称夜郎国;一是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县。 细读课文,分析一下哪种解释更合理。 4 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 寄》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答案〗 1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 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 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3 据上句中,“五溪”在今湖南省西部,可知,这里“夜郎”即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县。 4 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 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 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 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 赏析 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 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 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 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 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 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 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 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 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 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 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 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 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 “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一妻子:现传李诗各本 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有人经过考证,认 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但从诗的 内容看,按“寄内”理解,似乎更确切一些 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翻译一下,那就是:“你问我 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还没个准儿啊!”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 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然而此愁此苦, 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 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其构思之奇,真有 点出人意外。然而设身处地,又觉得情真意切,字字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何当”(何时 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 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 则此时思归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此时“独听巴 山夜雨”而无人共语,也不言可知。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 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这一切 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 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 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 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 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 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 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 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 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 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 “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妻子:现传李诗各本 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有人经过考证,认 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但从诗的 内容看,按“寄内”理解,似乎更确切一些。 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翻译一下,那就是:“你问我 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还没个准儿啊!”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 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然而此愁此苦, 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 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其构思之奇,真有 点出人意外。然而设身处地,又觉得情真意切,字字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何当”(何时 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 “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 则此时思归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此时“独听巴 山夜雨”而无人共语,也不言可知。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 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这一切 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 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 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 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有人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严羽《沧浪诗话》)。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 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 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 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 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但如果 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不过要 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现在这种写法的好处是:首先它创造出一个很具 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 的要求的。其次,一、二句这么处理,就很象一幅画的画面和题字的关系。平常人们欣赏 幅画,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画面(这就犹如“烟笼寒水月笼沙”),然后再去看那边角 的题字(这便是“夜泊秦淮”)。所以诗人这样写也是颇合人们艺术欣赏的习惯。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这句诗内里的逻辑关系是很强的。由 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 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 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因此 从诗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来看,这“近酒家”三个字,就象启动了闸门,那江河之水便汩汩 而出,滔滔不绝。这七个字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于此可见。 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可见诗说“商女不知亡国 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一封建贵族、官僚、豪绅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这靡靡之音 早己使陈朝寿终正寝了。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 音来寻欢作乐,这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呢!“隔江”二字,承上“亡国恨” 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声色 犹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商女不 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 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 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 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浣溪沙》 原文: 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 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
8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 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有人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严羽《沧浪诗话》)。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 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 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 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 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但如果 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不过要 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现在这种写法的好处是:首先它创造出一个很具 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 的要求的。其次,一、二句这么处理,就很象一幅画的画面和题字的关系。平常人们欣赏一 幅画,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画面(这就犹如“烟笼寒水月笼沙”),然后再去看那边角 的题字(这便是“夜泊秦淮”)。所以诗人这样写也是颇合人们艺术欣赏的习惯。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这句诗内里的逻辑关系是很强的。由 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 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 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因此, 从诗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来看,这“近酒家”三个字,就象启动了闸门,那江河之水便汩汩 而出,滔滔不绝。这七个字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于此可见。 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可见诗说“商女不知亡国 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这靡靡之音, 早已使陈朝寿终正寝了。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 音来寻欢作乐,这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呢!“隔江”二字,承上“亡国恨” 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声色。 “犹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商女不 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 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 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 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浣溪沙》 原文: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 思昔;下片则巧 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 利,通俗晓畅,清丽自
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 的艺术享受。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 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岀,词人在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 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 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 的清歌美酒。然而,在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 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 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在用虚字构 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 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 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 在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 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在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 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 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 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 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 曾相识”罢了。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 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 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译文: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 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 (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宋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山放过一山拦。 诗人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自号诚斋野客,吉水南溪(今吉水县黄桥乡塘 村)人。历任太常丞兼礼部右侍郎、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左司郎兼太子侍读,官至宝谟阁学 士。他是南宋杰出的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南宋四大家” 绍兴二十四年(1154)春,杨万里进士及第,授赣州司户参军。二十九年(1159) 调任永州零陵县丞。乾道三年(1167)春,杨万里至临安,上政论《千虑策》30篇,深刻 总结了靖康之难以来的历史教训,直率批评了朝廷的腐败无有,提出了一整套振兴国家的方 针策略,充分显示了杨万里的政治才能
9 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 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 迪和美 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 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 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 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在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 松喜悦的感 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但边听边 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 类 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 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 的清歌美酒。然而,在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 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 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 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 这样 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 前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工 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在用虚字构 成工整的对仗、 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 名的原因。但更值得 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 自然 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 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 在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 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在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 回”。花落、 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 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 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 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 曾相识”罢了。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 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 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译文: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 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 (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宋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诗人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自号诚斋野客,吉水南溪(今吉水县黄桥乡湴塘 村)人。历任太常丞兼礼部右侍郎、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左司郎兼太子侍读,官至宝谟阁学 士。他是南宋杰出的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南宋四大家”。 绍兴二十四年(1154)春,杨万里进士及第,授赣州司户参军。二十九年(1159), 调任永州零陵县丞。乾道三年(1167)春,杨万里至临安,上政论《千虑策》30 篇,深刻 总结了靖康之难以来的历史教训,直率批评了朝廷的腐败无有,提出了一整套振兴国家的方 针策略,充分显示了杨万里的政治才能
杨万里是一位热忱的爱国者、清醒的政治家。他一生力主抗战,始终反对屈膝议和。 在进奏皇帝的许多“书”、“策”、“札子”中,他一再痛陈国家利病,力排投降之误。他 立朝刚正,遇事敢言,指谪时弊,无所顾忌,因而始终不得大用 杨万里是我国古代闻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走过的是一条由广学博取、转益多师 而至面向现实、师法自然的道路。自成一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风。创造了他新、奇、活、 快、风趣、幽默的“诚斋体”,在中国诗歌史上独树一帜,建立了自己的诗派 杨万里晚年忤宰相韩侂胄,家居吉水十五年,忧愤而死,享年80岁,赐谥文节 追赠光禄大夫。 平生著作甚丰,相传有诗2万余首,现存诗4200余首。今存《诚斋集》有诗文13 3卷,有《杨文节诗集》、《杨文节易传》、《杨文节文集》等著作传世。 解说 莫说从岭上下来就不难,在下山之前经常让那些行人空欢喜一场。走入到崇山峻岭 之中,你才从一重山里出来,可是又被另一重山拦住了。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 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 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沉醉。把握这首诗的主 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一—哲理诗,然后就能较快地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 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诗道 莫说下山轻易无艰险,这只不过是你的错觉,未免兴奋的太早了,小心诡诈的群山 骗了你!下句一个“赚”字,一个“空”字,把行人在山间跋涉的刹那感受写得惟妙惟肖。 不是吗?你兴致勃勃地爬过一道山峦,以为目的地就要到了,可是一山刚过,一山又横越面 前,拦住了你前进的道路,原来你又陷入群山的重重包围之中。这不令人扫兴得很吗?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①,沈醉不知归路②。 兴尽晚回舟,误入藉花深处。 争渡,争渡③,惊起一滩鸥鹭 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宋代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父李格非是当 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历任地方官职,对金石学很有研究。她早年生活在一个学术、文艺 气氛都非常浓厚的家庭里,过着优闲平静的生活。南渡以后不久,丈夫死去,颠沛流离,境 遇孤苦。她是南宋有名的女作家,诗词散文都有成就。所作词,前期以抒发对爱情的要求和 对自然的热爱为主,写得曲折、含蓄,韵味深长,形象鲜明:南渡后在词中蕴含着沉痛的家 国兴衰之惑,通过个人遭遇反映时代和社会的动乱,现实意义较强。她是词中婉约派的大家, 擅长白描手法。论词注重协律,崇尚典重、情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所作诗风格豪迈 爱国热情极强,但流传不多。所著《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辑有《漱玉 词》,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10 杨万里是一位热忱的爱国者、清醒的政治家。他一生力主抗战,始终反对屈膝议和。 在进奏皇帝的许多“书”、“策”、“札子”中,他一再痛陈国家利病,力排投降之误。他 立朝刚正,遇事敢言,指谪时弊,无所顾忌,因而始终不得大用。 杨万里是我国古代闻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走过的是一条由广学博取、转益多师 而至面向现实、师法自然的道路。自成一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风。创造了他新、奇、活、 快、风趣、幽默的“诚斋体”,在中国诗歌史上独树一帜,建立了自己的诗派。 杨万里晚年忤宰相韩侂胄,家居吉水十五年,忧愤而死,享年 80 岁,赐谥文节, 追赠光禄大夫。 平生著作甚丰,相传有诗 2 万余首,现存诗 4200 余首。今存《诚斋集》有诗文 13 3 卷,有《杨文节诗集》、《杨文节易传》、《杨文节文集》等著作传世。 解说 莫说从岭上下来就不难,在下山之前经常让那些行人空欢喜一场。走入到崇山峻岭 之中,你才从一重山里出来,可是又被另一重山拦住了。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 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 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沉醉。 把握这首诗的主 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哲理诗,然后就能较快地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 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诗道 莫说下山轻易无艰险,这只不过是你的错觉,未免兴奋的太早了,小心诡诈的群山 骗了你!下句一个“赚”字,一个“空”字,把行人在山间跋涉的刹那感受写得惟妙惟肖。 不是吗?你兴致勃勃地爬过一道山峦,以为目的地就要到了,可是一山刚过,一山又横越面 前,拦住了你前进的道路,原来你又陷入群山的重重包围之中。这不令人扫兴得很吗?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①,沈醉不知归路②。 兴尽晚回舟,误入藉花深处。 争渡,争渡③,惊起一滩鸥鹭。 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约 1151),号易安居士,宋代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父李格非是当 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历任地方官职,对金石学很有研究。她早年生活在一个学术、文艺 气氛都非常浓厚的家庭里,过着优闲平静的生活。南渡以后不久,丈夫死去,颠沛流离,境 遇孤苦。她是南宋有名的女作家,诗词散文都有成就。所作词,前期以抒发对爱情的要求和 对自然的热爱为主,写得曲折、含蓄,韵味深长,形象鲜明;南渡后在词中蕴含着沉痛的家 国兴衰之惑,通过个人遭遇反映时代和社会的动乱,现实意义较强。她是词中婉约派的大家, 擅长白描手法。论词注重协律,崇尚典重、情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所作诗风格豪迈, 爱国热情极强,但流传不多。所著《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辑有《漱玉 词》,今人辑有《李清照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