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论语》十则 知识与能力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 4、背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 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 的热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引导教学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 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 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 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yi 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二、走进作者 1、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 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他的成就主要在晚 年,晚年他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 秋》加以删修,使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思想核心是“仁”,即仁 爱、爱人。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提倡德治和教化。教育方面,他首创私 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 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 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 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 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 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 2、《论语》是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属于语录体散文集,是 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10、《论语》十则 知识与能力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 法 4、背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 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 的热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引导教学法。 教学课时:3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 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 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 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 yì 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二、走进作者 1、孔子(前 551~前 479),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 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 fù 东南)人。他的成就主要在晚 年,晚年他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 秋》加以删修,使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思想核心是“仁”,即仁 爱、爱人。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提倡德治和教化。教育方面,他首创私 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 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 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 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 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 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 2、《论语》是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属于语录体散文集,是 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从宋朝以来,《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成为封建 时代读书人的必读书 三、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论语l⑩n说yue 省 传不习 罔wang 殆 诲女r是知也zhi 恕shu 业ye 亦yi 矣y 已yi 四、小组合作朗读,注意朗读要求 1、听读2、自读3、小组合作朗读4、品读5、背诵 五、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理解课文 六、作业 抄写 第二课时 导入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达三千多 年,在这辉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不知诞生过多少光耀千古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 籍。但在这如满天繁星、数不胜数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中,有这样一个人和这 么一本书,总是如浩月当空,长明不熄,照耀着一代又一代人,引领着一代又 代人。这个人就是孔子,而这本书就是《论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论语》中 的十则,并要求大家课下背诵这篇文章,下面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生背诵全 文,还可以安排单人背诵) 二、小组合作理解课文 1、10个小组,每个小组重点负责1则 2、小组交流 3、小组质疑 4、教师补充,小结 三、合作理解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 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 化典籍。 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 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 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说:音yue,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 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愠:音y山n,恼怒,怨恨。 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 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从宋朝以来,《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成为封建 时代读书人的必读书。 三、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 论语 lún 说 yuè 愠 yùn 三省 xǐng 传不习 chuán 罔 wǎng 殆 dài 诲女 rǔ 是知也 zhì 凋 diāo 恕 shù 业 yè 亦 yì 矣 yí 已 yǐ 己 jǐ 四、小组合作朗读,注意朗读要求 1、听读 2、自读 3、小组合作朗读 4、品读 5、背诵 五、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理解课文 六、作业 抄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达三千多 年,在这辉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不知诞生过多少光耀千古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 籍。但在这如满天繁星、数不胜数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中,有这样一个人和这 么一本书,总是如浩月当空,长明不熄,照耀着一代又一代人,引领着一代又一 代人。这个人就是孔子,而这本书就是《论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论语》中 的十则,并要求大家课下背诵这篇文章,下面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生背诵全 文,还可以安排单人背诵) 二、小组合作理解课文 1、10 个小组,每个小组重点负责 1 则 2、小组交流 3、小组质疑 4、教师补充,小结 三、合作理解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 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 化典籍。 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 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 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 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愠:音yùn,恼怒,怨恨。 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 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 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 个有德的君子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 忠:忠心尽心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习:复习 译文:“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否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否 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过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先生说:温习旧的知识,就可以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 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迷惑而无所得); 殆:指精神懈怠 而:却(但是) 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女:同“汝”,人称代词,你。是,此、这。知,通“智” 译文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 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聪明的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贤:有德行的人,有才能的人,亦即贤士;思:想 齐:即相等,也可释为“看齐 省:反省,亦即比照别人不足之处,检查自身存在的问题 译文孔子说:“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看齐,如果见到有人做不好,也要 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情况,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 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 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他责任很重,路途又很遥远。把 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 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比喻中仍经过严酷考验,才能识别一俱的品质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行:奉行之:代这句话欲:想要 施:施与于:给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字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 吧!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 四、朗读,背诵 五、作业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 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 个有德的君子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 忠:忠心 尽心 信:真诚 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习:复习 译文:“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否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否 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过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先生说:温习旧的知识,就可以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 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迷惑而无所得); 殆:指精神懈怠 而:却(但是) 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 惑。”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是,此、这。 知,通“智”。 译文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 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聪明的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贤:有德行的人,有才能的人,亦即贤士;思:想 齐:即相等,也可释为“看齐” 省:反省,亦即比照别人不足之处,检查自身存在的问题 译文 孔子说:“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看齐,如果见到有人做不好,也要 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情况,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 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 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他责任很重,路途又很遥远。把 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 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比喻中仍经过严酷考验,才能识别一俱的品质。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行:奉行 之:代这句话 欲:想要 施:施与 于:给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字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 吧!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 四、朗读,背诵 五、作业
译文 第三课时 、背诵导入 二、合作探究 1、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 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 2、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3、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是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 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 4、班上讨论、交流以下两个问题 (1)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2)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三、朗读体会 四、整理归类 1、成语类 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格言警句类 ①谈学习态度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②谈学习方法的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谈修身做人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 士不可以不弘毅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吾日三省吾身 五、总结文言语法: 1、通假字:(通谁读谁,通谁讲谁) 说:通“悦”,读yue,意为:愉 快 知:通“智”,读zhi,意为:聪明。 女:同“汝”,读r,意为:你(第二人称代词 2、文言虚词 而:(1)连词 ①顺接连词,表并列或承接关系,意为“并且”“而且”“就”或不译。 例:学而时习之任重而道远(并且) 温故而知新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就) 死而后已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不 译) ②转折连词,表转折关系,意为“却
译文 第三课时 一、背诵导入 二、合作探究 1、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 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 2、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3、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是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 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 4、班上讨论、交流以下两个问题: (1)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2)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三、朗读体会 四、整理归类 1、成语类 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任重道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格言警句类 ①谈学习态度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②谈学习方法的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谈修身做人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 士不可以不弘毅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吾日三省吾身 五、总结文言语法: 1、通假字:(通谁读谁,通谁讲谁) 说:通“悦”,读 yuè,意为:愉 快, 知:通“智”,读 zhì,意为:聪明。 女:同“汝”,读 rǔ,意为:你(第二人称代词) 2、文言虚词 而:(1)连词 ①顺接连词,表并列或承接关系,意为“并且”“而且”“就”或不译。 例:学而时习之 任重而道远(并且) 温故而知新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 (就) 死而后已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 (不 译) ②转折连词,表转折关系,意为“却
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知而不愠 ③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例:提刀而立 ④修饰语,可译为“着”“地” 例:默而识之(地) (2)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 例:余知而无罪也。(你) 为(1)wei以为:把……当作(以:把 为:当作) 例:可以为师矣 (2)wei是 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3)wei介词,意为“替”“为了” 例: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之(1)代词:代指人(第三人称)、事、物 例:由,诲,女知之乎!(代事,代指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 择其善者而从之(代人,代指可学习的人) (2)助词①结构助词,意为“的” ②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中间,起连接主谓语,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简 称“取独”) 例: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其(1)代 例:择其善者而从之(代人,代指可学习的人) (2)语气词,放在句首表示揣测或反问语气。 例:其恕乎!(表揣测,意为:大概,也许) 其真无马邪?(表反问,意为:难道) 焉(1)句尾语气词,无实意。 (2)代词,相当于“之” 例:见贤思齐焉。(代指他,贤德的人) (3)兼词(一字代两字的意思)相当于“于之” 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相当于“于之”,意为:在那里) 则表承接关系的连词,意为“就” 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六、作业 1、翻译 2、背诵《〈论语〉十则》 3、课时方案 板书 《论语》十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知而不愠 ③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例:提刀而立 ④修饰语,可译为“着”“地” 例:默而识之(地) (2)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 例:余知而无罪也。(你) 为(1)wéi 以为:把……当作(以:把 为:当作) 例:可以为师矣 (2)wéi 是 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3) wèi 介词,意为“替”“为了” 例: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 之(1)代词:代指人(第三人称)、事、物 例:由,诲,女知之乎!(代事,代指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 择其善者而从之(代人,代指可学习的人) (2)助词 ①结构助词,意为“的”。 ②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中间,起连接主谓语,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简 称“取独”) 例: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其 (1)代 词 例:择其善者而从之(代人,代指可学习的人) (2)语气词,放在句首表示揣测或反问语气。 例:其恕乎!(表揣测,意为:大概,也许) 其真无马邪?(表反问,意为:难道) 焉(1)句尾语气词,无实意。 (2)代词,相当于“之” 例:见贤思齐焉。(代指他,贤德的人) (3)兼词(一字代两字的意思)相当于“于之” 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相当于“于之”,意为:在那里) 则 表承接关系的连词,意为“就” 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六、作业: 1、翻译 2、背诵《〈论语〉十则》 3、课时方案 板书: 《论语》十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学而时习之 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 修身做人的 人行,必有我师 士不可以不弘毅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学反思: 1、本课充分发挥了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激发了学生对古文学习的 爱好。 2、通过本课教学,学生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 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在保证学生不曲解传统文化的情况下,尽量保持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现代思想 对古文理解。 4、毕竟是第二次上课,总体上比第一次有进步,不会紧张,能很好的与学生交 流 5、第一课时内容教少,该课时内容比较多,过程难免有些冲忙,我认为以后在 教学内容安排上应该做到更加合理搭配教学内容和课时
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学而时习之 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 修身做人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 士不可以不弘毅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学反思: 1、本课充分发挥了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激发了学生对古文学习的 爱好。 2、通过本课教学,学生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 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在保证学生不曲解传统文化的情况下,尽量保持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现代思想 对古文理解。 4、毕竟是第二次上课,总体上比第一次有进步,不会紧张,能很好的与学生交 流。 5、第一课时内容教少,该课时内容比较多,过程难免有些冲忙,我认为以后在 教学内容安排上应该做到更加合理搭配教学内容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