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汉书卷一上光武帝纪第一上 後汉书 (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 後汉书卷一上光武帝纪第一上 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②高祖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发。③发 生舂陵节侯买,(买生郁林太守外,⑤外生钜鹿都尉回,回生南顿令钦,①钦生光武。光武年九岁 而孤,养于叔父良。 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⑧性勤于稼穑,③而兄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 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0王莽天凤中,Φ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0 (礼“祖有功而宗有德”,光武中兴,故庙称世祖。谥法:“能绍前业曰光,克定祸乱曰 武。”伏侯古今注曰:“秀之字曰茂。伯、仲、叔、季,兄弟之次。长兄伯升,次仲 故字文叔焉。” 2南阳,郡,今邓州县也。蔡阳,县,故城在今随州枣阳县西南。 (3长沙,郡,今潭州县也。 0春陵,乡名,本属零陵(冷地县,雀今永州唐兴县北,元帝时徙南阳,仍号春陵, 故城(今)在今随州枣阳县东。事具宗室四玉传 ⑤郁林,郡,今(郴)[贵]州x前书中“都守,秦算。秩二千石。景帝更名太守 钜鹿,郡,今邢州县也。衡技日:“都时,本积/秦官也。掌佐守,典武职,秩比二 千石。景帝更名都尉。 南顿,县,属汝南郡,故城在令账顼城县西。一前书曰:“令、长,皆秦官也。万户以 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不满卢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 (3隆,高也。许负云:“鼻头为准。”郑玄尚书中候注云:“日角谓庭中骨起,状如日 种曰稼,敛曰穡。 00仲,合阳侯喜也,能为产业。见前书。 王粼始建国六年改为天风 0东观记曰:“受尚书于中大夫庐江许子威。资用乏,与同舍生韩子合钱买驴,令从者僦, 以给诸公费。” 莽末,天下连岁灾蝗,寇盗锋起。(地皇三年,南阳荒饥,③诸家宾客多为小盗。光武避吏新 野,因卖谷于宛。③宛人李通等以图谶说光武云:“刘氏复起,李氏为辅。”(光武初不敢当,然独 念兄伯升素结轻客,必举大事,且王莽败亡已兆,天下方乱,遂与定谋,于是乃市兵弩。十月,与 李通从弟轶等起于宛,时年二十八。 ()言贼锋锐竞起。字或作“蜂”,谕多也。 (2天凤六年改为地皇。 (3韩诗外传曰:“一谷不升曰歉,二谷不升曰饥,三谷不升曰馑,四谷不升曰荒,五谷不 升曰大侵 (新野属南阳郡,今邓州县。续汉书曰:“伯升宾客劫人,上避吏于新野邓晨家。” 5东观记曰:“时南阳旱饥,而上田独收。”宛,县,属南阳郡,故城今邓州南阳县也。 图,河图也。谶,符命之书。谶,验也。言为王者受命之征验也。易坤灵图曰:“汉之 臣李阳也。” 1页
後汉书卷一上 光武帝纪第一上 第 1 页 後 汉 书 (宋)范晔撰 (唐)李贤等注 後汉书卷一上 光武帝纪第一上 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⑴南阳蔡阳人,⑵高祖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发。⑶发 生舂陵节侯买,⑷买生郁林太守外,⑸外生钜鹿都尉回,⑹回生南顿令钦,⑺钦生光武。光武年九岁 而孤,养于叔父良。 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⑻性勤于稼穑,⑼而兄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 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⑽王莽天凤中,⑾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⑿ ⑴礼“祖有功而宗有德”,光武中兴,故庙称世祖。谥法:“能绍前业曰光,克定祸乱曰 武。”伏侯古今注曰:“秀之字曰茂。伯、仲、叔、季,兄弟之次。长兄伯升,次仲, 故字文叔焉。” ⑵南阳,郡,今邓州县也。蔡阳,县,故城在今随州枣阳县西南。 ⑶长沙,郡,今潭州县也。 ⑷舂陵,乡名,本属零陵( 冷) [ 泠] 道县,在今永州唐兴县北,元帝时徙南阳,仍号舂陵, 故城( 今) 在[ 今] 随州枣阳县东。事具宗室四王传。 ⑸郁林,郡,今( 郴) [ 贵] 州县。前书曰:“郡守,秦官。秩二千石。景帝更名太守。” ⑹钜鹿,郡,今邢州县也。前书曰:“都尉,本郡尉,秦官也。掌佐守,典武职,秩比二 千石。景帝更名都尉。” ⑺南顿,县,属汝南郡,故城在今陈州项城县西。前书曰:“令、长,皆秦官也。万户以 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不满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 ⑻隆,高也。许负云:“鼻头为准。”郑玄尚书中候注云:“日角谓庭中骨起,状如日。” ⑼种曰稼,敛曰穑。 ⑽仲,合阳侯喜也,能为产业。见前书。 ⑾王莽[ 始] 建国六年改为天凤。 ⑿东观记曰:“受尚书于中大夫庐江许子威。资用乏,与同舍生韩子合钱买驴,令从者僦, 以给诸公费。” 莽末,天下连岁灾蝗,寇盗锋起。⑴地皇三年,⑵南阳荒饥,⑶诸家宾客多为小盗。光武避吏新 野,⑷因卖谷于宛。⑸宛人李通等以图谶说光武云:“刘氏复起,李氏为辅。”⑹光武初不敢当,然独 念兄伯升素结轻客,必举大事,且王莽败亡已兆,天下方乱,遂与定谋,于是乃市兵弩。十月,与 李通从弟轶等起于宛,时年二十八。 ⑴言贼锋锐竞起。字或作“蜂”,谕多也。 ⑵天凤六年改为地皇。 ⑶韩诗外传曰:“一谷不升曰歉,二谷不升曰饥,三谷不升曰馑,四谷不升曰荒,五谷不 升曰大侵。” ⑷新野属南阳郡,今邓州县。续汉书曰:“伯升宾客劫人,上避吏于新野邓晨家。” ⑸东观记曰:“时南阳旱饥,而上田独收。”宛,县,属南阳郡,故城今邓州南阳县也。 ⑹图,河图也。谶,符命之书。谶,验也。言为王者受命之征验也。易坤灵图曰:“汉之 臣李阳也
後汉书卷一上光武帝纪第一上 十一月,有星孛于张。光武遂将宾客还舂陵。时伯升已会众起兵。初,诸家子弟恐惧,皆亡 逃自匿,曰“伯升杀我”。及见光武绛衣大冠,②皆惊曰“谨厚者亦复为之”,乃稍自安。伯升于是 招新市、平林兵,③与其帅王凤、陈牧西击长聚。③光武初骑牛,杀新野尉乃得马。⑤进屠唐子乡, 又杀湖阳尉。(军中分财物不均,众恚恨,欲反攻诸刘。光武敛宗人所得物,悉以与之,众乃悦。 进拔棘阳,⑧与王莽前队大夫甄阜、③属正梁丘赐 战于小长安,汉军大败,还保棘阳。 (前书音义曰:“孛星光芒短,蓬然。张,南方宿也。”续汉志曰:“张为周地。星孛于 张,东南行即翼、轸之分。翼、轸,楚地,是楚地将有兵乱。後一年正月,光武起兵舂 陵,攻南阳,斩阜、赐等,杀其士众数万人。光武都雒阳,居周地,除秽布新之象。 董巴舆服志曰:“大冠者,谓[武冠],武官冠之。”东观记曰:“上时绛衣大冠,将军 服也 (3新市,县,属江夏郡,故城在今郢州富水县东北。平林,地名,在今随州随县东北。 (广雅曰:“聚,居也,音慈谕反。”前书音义曰:“小于乡曰聚 前书曰,尉,秦官,秩四百石至二百石也 例曰:“多所诛杀曰屠。”唐子乡有唐子山,在今唐州湖阳县西南。 (湖阳属南阳郡,今唐州县也。东观记曰:“刘终诈称江夏吏,诱杀之。” (}县名,属南阳郡,在棘水之阳,古谢国也,故城在今唐州湖阳县西北。棘音己力反。 (王莽置六队,郡置大夫一人,职如太守。南阳为前队,河内为後队,颍川为左队,弘农 为右队,河东为兆队,荥阳为祈队。音遂 0王莽每队置属正一人,职如都、 汉书日消阳县有小长安聚故城在今邓州南南 更始元年正月甲子朔,汉军复与甄阜、梁丘赐战于沘水西,大破之,斩阜、赐。伯升又破王 莽纳言将军严尤、秩宗将军陈茂于洧阳,②进围宛城。 沘水在今唐州沘阳县南。原汪滑县亦有沘水,判别也。沘音比 前书曰,纳言,虞官也,笑线手命,所调官也,历秦、汉不置,王莽改大司农 为之。桓谭新论云庄尤字伯此音“严避明帝讳也。秩宗,虞官也,掌郊庙之事 周谓之宗伯,秦、汉不置,王莽改太常为秩宗,後又典兵,故纳言、秩宗皆有将军号也。 淯阳,县,属南[阳郡,故城在今邓州南阳县南(在)淯水之阳。洧音育。 二月辛巳,立刘圣公为天子,以伯升为大司徒,光武为太常偏将军。① (前书曰:“奉常,秦官。景帝更名太常。”应劭汉官仪曰:“欲令国家盛大,社稷常存, 故称太常。”老子曰:“偏将军处左,上将军处右。”东观记曰:“时无印,得定武侯 家丞印,佩之入朝 三月,光武别与诸将徇昆阳、定陵、郾,皆下之。(多得牛马财物,谷数十万斛,转以馈宛下。 莽闻阜、赐死,汉帝立,大惧,遣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2将兵百万,其甲士四十二万人,五月, 到颍川,复与严尤、陈茂合 初,光武为舂陵侯家讼逋租于尤,尤见而奇之。(及是时,城中出降尤者言光武不取财物,但 会兵计策。尤笑曰:“是美须眉者邪?何为乃如是!” (徇,略也。昆阳、定陵、郾,皆县名,并属颍川郡。昆阳故城在今许州叶县北。郾,今 豫州郾城县也。定陵故城在今郾堿西北。[郾]音于建反 (2王莽时哀章所献金匮图有王寻姓名。王邑,王商子,于莽为从父兄弟也 (3颍川,郡,今洛州阳翟县也。 (逋,违也。舂陵侯敞即光武季父也 东观记曰:“为季父故舂陵侯诣大司马府,讼地皇元年十二月壬寅前租二万六千斛,刍焻钱若干 万。时宛人朱福亦为舅讼租于尤,尤止车独与上语,不视福。上归,戏福曰:‘严公宁视卿邪? 第2页
後汉书卷一上 光武帝纪第一上 第 2 页 十一月,有星孛于张。⑴光武遂将宾客还舂陵。时伯升已会众起兵。初,诸家子弟恐惧,皆亡 逃自匿,曰“伯升杀我”。及见光武绛衣大冠,⑵皆惊曰“谨厚者亦复为之”,乃稍自安。伯升于是 招新市、平林兵,⑶与其帅王凤、陈牧西击长聚。⑷光武初骑牛,杀新野尉乃得马。⑸进屠唐子乡, ⑹又杀湖阳尉。⑺军中分财物不均,众恚恨,欲反攻诸刘。光武敛宗人所得物,悉以与之,众乃悦。 进拔棘阳,⑻与王莽前队大夫甄阜、⑼属正梁丘赐⑽ 战于小长安,⑾汉军大败,还保棘阳。 ⑴前书音义曰:“孛星光芒短,蓬然。张,南方宿也。”续汉志曰:“张为周地。星孛于 张,东南行即翼、轸之分。翼、轸,楚地,是楚地将有兵乱。後一年正月,光武起兵舂 陵,攻南阳,斩阜、赐等,杀其士众数万人。光武都雒阳,居周地,除秽布新之象。” ⑵董巴舆服志曰:“大冠者,谓[ 武冠] ,武官冠之。”东观记曰:“上时绛衣大冠,将军 服也。” ⑶新市,县,属江夏郡,故城在今郢州富水县东北。平林,地名,在今随州随县东北。 ⑷广雅曰:“聚,居也,音慈谕反。”前书音义曰:“小于乡曰聚。” ⑸前书曰,尉,秦官,秩四百石至二百石也。 ⑹例曰:“多所诛杀曰屠。”唐子乡有唐子山,在今唐州湖阳县西南。 ⑺湖阳属南阳郡,今唐州县也。东观记曰:“刘终诈称江夏吏,诱杀之。” ⑻县名,属南阳郡,在棘水之阳,古谢国也,故城在今唐州湖阳县西北。棘音己力反。 ⑼王莽置六队,郡置大夫一人,职如太守。南阳为前队,河内为後队,颍川为左队,弘农 为右队,河东为兆队,荥阳为祈队。队音遂。 ⑽王莽每队置属正一人,职如都尉。 ⑾续汉书曰淯阳县有小长安聚,故城在今邓州南阳县南。 更始元年正月甲子朔,汉军复与甄阜、梁丘赐战于沘水西,大破之,斩阜、赐。⑴伯升又破王 莽纳言将军严尤、秩宗将军陈茂于淯阳,⑵进围宛城。 ⑴沘水在今唐州沘阳县南。庐江灊县亦有沘水,与此别也。沘音比。 ⑵前书曰,纳言,虞官也,掌出纳王命,所谓喉舌之官也,历秦、汉不置,王莽改大司农 为之。桓谭新论云庄尤字伯石,此言“严”,避明帝讳也。秩宗,虞官也,掌郊庙之事, 周谓之宗伯,秦、汉不置,王莽改太常为秩宗,後又典兵,故纳言、秩宗皆有将军号也。 淯阳,县,属南[ 阳] 郡,故城在今邓州南阳县南( 在) 淯水之阳。淯音育。 二月辛巳,立刘圣公为天子,以伯升为大司徒,光武为太常偏将军。⑴ ⑴前书曰:“奉常,秦官。景帝更名太常。”应劭汉官仪曰:“欲令国家盛大,社稷常存, 故称太常。”老子曰:“偏将军处左,上将军处右。”东观记曰:“时无印,得定武侯 家丞印,佩之入朝。” 三月,光武别与诸将徇昆阳、定陵、郾,皆下之。⑴多得牛马财物,谷数十万斛,转以馈宛下。 莽闻阜、赐死,汉帝立,大惧,遣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⑵将兵百万,其甲士四十二万人,五月, 到颍川,复与严尤、陈茂合。⑶ 初,光武为舂陵侯家讼逋租于尤,尤见而奇之。⑷及是时,城中出降尤者言光武不取财物,但 会兵计策。尤笑曰:“是美须眉者邪?何为乃如是!” ⑴徇,略也。昆阳、定陵、郾,皆县名,并属颍川郡。昆阳故城在今许州叶县北。郾,今 豫州郾城县也。定陵故城在今郾城西北。[ 郾] 音于建反。 ⑵王莽时哀章所献金匮图有王寻姓名。王邑,王商子,于莽为从父兄弟也。 ⑶颍川,郡,今洛州阳翟县也。 ⑷逋,违也。舂陵侯敞即光武季父也。 东观记曰:“为季父故舂陵侯诣大司马府,讼地皇元年十二月壬寅前租二万六千斛,刍焒钱若干 万。时宛人朱福亦为舅讼租于尤,尤止车独与上语,不视福。上归,戏福曰:‘严公宁视卿邪?’
後汉书卷一上光武帝纪第一上 初,王莽征天下能为兵法者六十三家数百人,并以为军吏;选练武卫,招募猛士,)旌旗辎重,千 里不绝。(2时有长人巨无霸,③长一丈,大十围,以为垒尉:(又驱诸猛兽⑤虎豹犀象之属,以助威 武。自秦、汉出师之盛,未尝有也。光武将数千兵,徼之于阳关。⑥诸将见寻、邑兵盛,反走,驰 入昆阳,皆惶怖,忧念妻孥,(欲散归诸城。光武议曰:“今兵谷既少,而外寇强大,并力御之,功 庶可立;如欲分散,埶无俱全。且宛城未拔,(不能相救,昆阳即破,一日之间,诸部亦灭矣。今 不同心胆共举功名,反欲守妻子财物邪?”诸将怒曰:“刘将军何敢如是!”光武笑而起。会候骑还, 言大兵且至城北,军陈数百里,不见其後。诸将遽相谓曰:“更请刘将军计之。”光武复为图画成败。 诸将忧迫,皆曰“诺”。 时城中唯有八九千人,光武乃使成国上公王风、廷尉大将军王常留守,夜自与骠骑大将军宗佻 ③五威将军李轶等十三骑,卿出城南门,于外收兵。 时莽军到城下者且十万,光武几不得出。Φ既至郾、定陵,悉发诸营兵,而诸将贪惜财货,欲 分留守之。光武曰:“今若破敌,珍彿万倍,大功可成;如为所败,首领无余,何财物之有!”众 乃从。 (1说文曰:“募,广求之也。” 2周礼曰:“析羽为旌,熊虎为旗。”辎,车名。释名曰:“辎,厕也。谓军粮什物杂厕 载之。以其累重,故称辎重。”重音直用反。 ③3王莽连率韩博上言:“有奇士,长一丈,大十围,自谓巨无霸,出于蓬莱东南,五城西 北,(诏)[昭]如海滨,轺车不能载,三马不能胜,卧则枕鼓,以铁箸食。”见前书。 (郑玄注周礼云:“军壁曰垒。”崔瑗中垒校尉箴曰:“堂堂黄帝,设为垒壁。”尉者主 垒壁之事 6“猛”或作“犷”。犷,猛世,音古猛反 ⑥聚名也。郦元水经注曰:颖水东南经阳关聚,聚来颍水相对。”在今洛州阳翟县西北 (孥,子也。 (8谓伯升围之未拔也 票骑大将军,武帝置,自雀未稀始。佛音友杀反 m王置五威将军,其衣服依方之色,以城美予。李轶初起,犹假以为号。 aD几音祈。 ,古“宝”字。 严尤说王邑曰:“昆阳城小而坚,今假号者在宛,亟进大兵,①)彼必奔走:宛败,昆阳自服。” 邑曰:“吾昔以虎牙将军围翟义,坐不生得,以见责让。(2今将百万之众,遇城而不能下,何谓邪? “③遂围之数十重,列营百数,云车十余丈,《瞰临城中,⑤旗帜蔽野,(埃尘连天,钲鼓之声闻数 百里。φ或为地道,冲朝橦城。⑩积弩乱发,矢下如雨,城中负户而汲。王凤等乞降,不许。寻、邑 自以为功在漏刻,意气甚逸。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 厌伏 (亟,急也,音纪力反 (2翟义字文仲,方进少子,为东郡太守。王莽居摄,义心恶之,乃立东平王云子信为天子, 义自号柱天大将军,以诛葬。莽乃使孙建、王邑等将兵击义,破之。义亡,自杀,故坐 不生得。坐音才卧反。见前书 (3)“遇”或为“过” 云车即楼车,称云,言其高也,升之以望敌,犹墨子云“公输般为云梯之械” (5俯视曰瞰,音苦暂反 6广雅曰:“帜,幡也,音炽 (说文曰:“钲,铙也,似铃。” (冲,橦车也。诗曰:“临冲闲闲。”许慎曰:“輞,楼车也。”朝音步耕反 第3页
後汉书卷一上 光武帝纪第一上 第 3 页 初,王莽征天下能为兵法者六十三家数百人,并以为军吏;选练武卫,招募猛士,⑴旌旗辎重,千 里不绝。⑵时有长人巨无霸,⑶长一丈,大十围,以为垒尉;⑷又驱诸猛兽⑸虎豹犀象之属,以助威 武。自秦、汉出师之盛,未尝有也。光武将数千兵,徼之于阳关。⑹诸将见寻、邑兵盛,反走,驰 入昆阳,皆惶怖,忧念妻孥,⑺欲散归诸城。光武议曰:“今兵谷既少,而外寇强大,并力御之,功 庶可立;如欲分散,埶无俱全。且宛城未拔,⑻不能相救,昆阳即破,一日之间,诸部亦灭矣。今 不同心胆共举功名,反欲守妻子财物邪?”诸将怒曰:“刘将军何敢如是!”光武笑而起。会候骑还, 言大兵且至城北,军陈数百里,不见其後。诸将遽相谓曰:“更请刘将军计之。”光武复为图画成败。 诸将忧迫,皆曰“诺”。 时城中唯有八九千人,光武乃使成国上公王凤、廷尉大将军王常留守,夜自与骠骑大将军宗佻、 ⑼五威将军李轶等十三骑,⑽出城南门,于外收兵。 时莽军到城下者且十万,光武几不得出。⑾既至郾、定陵,悉发诸营兵,而诸将贪惜财货,欲 分留守之。光武曰:“今若破敌,珍徺万倍,⑿大功可成;如为所败,首领无余,何财物之有!”众 乃从。 ⑴说文曰:“募,广求之也。” ⑵周礼曰:“析羽为旌,熊虎为旗。”辎,车名。释名曰:“辎,厕也。谓军粮什物杂厕 载之。以其累重,故称辎重。”重音直用反。 ⑶王莽连率韩博上言:“有奇士,长一丈,大十围,自谓巨无霸,出于蓬莱东南,五城西 北,( 诏)[ 昭] 如海滨,轺车不能载,三马不能胜,卧则枕鼓,以铁箸食。”见前书。 ⑷郑玄注周礼云:“军壁曰垒。”崔瑗中垒校尉箴曰:“堂堂黄帝,设为垒壁。”尉者主 垒壁之事。 ⑸“猛”或作“犷”。犷,猛皃也,音古猛反。 ⑹聚名也。郦元水经注曰:“颍水东南经阳关聚,聚夹颍水相对。”在今洛州阳翟县西北。 ⑺孥,子也。 ⑻谓伯升围之未拔也。 ⑼骠骑大将军,武帝置,自霍去病始。佻音太尧反。 ⑽王莽置五威将军,其衣服依五方之色,以威天下。李轶初起,犹假以为号。 ⑾几音祈。 ⑿徺,古“宝”字。 严尤说王邑曰:“昆阳城小而坚,今假号者在宛,亟进大兵,⑴彼必奔走;宛败,昆阳自服。” 邑曰:“吾昔以虎牙将军围翟义,坐不生得,以见责让。⑵今将百万之众,遇城而不能下,何谓邪? “⑶遂围之数十重,列营百数,云车十余丈,⑷瞰临城中,⑸旗帜蔽野,⑹埃尘连天,钲鼓之声闻数 百里。⑺或为地道,冲輣橦城。⑹积弩乱发,矢下如雨,城中负户而汲。王凤等乞降,不许。寻、邑 自以为功在漏刻,意气甚逸。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 厌伏。⑼ ⑴亟,急也,音纪力反。 ⑵翟义字文仲,方进少子,为东郡太守。王莽居摄,义心恶之,乃立东平王云子信为天子, 义自号柱天大将军,以诛莽。莽乃使孙建、王邑等将兵击义,破之。义亡,自杀,故坐 不生得。坐音才卧反。见前书。 ⑶“遇”或为“过”。 ⑷云车即楼车,称云,言其高也,升之以望敌,犹墨子云“公输般为云梯之械”。 ⑸俯视曰瞰,音苦暂反。 ⑹广雅曰:“帜,幡也,音炽。” ⑺说文曰:“钲,铙也,似铃。” ⑻冲,橦车也。诗曰:“临冲闲闲。”许慎曰:“輣,楼车也。”輣音步耕反
後汉书卷一上光武帝纪第一上 ③续汉志曰:“云如坏山,谓营头之星也。占曰:‘营头之所坠,其下覆军杀将,血流千 里。’”厌音一叶反 六月己卯,光武遂与营部俱进,自将步骑千余,前去大军四五里而陈。寻、邑亦遣兵数千合战 光武奔之,斩首数十级。(诸部喜曰:“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且复居前。 请助将军!”光武复进,寻、邑兵却,诸部共乘之,斩首数百千级。连胜,遂前。时伯升拔宛已三日, 而光武尚未知,乃伪使持书报城中,云“宛下兵到”,而阳其书。寻、邑得之,不口。四诸将既经 累捷,胆气益壮,无不一当百。光武乃与敢死者三千人,从城西水上冲其中坚,③寻、邑陈乱,乘 锐崩之,遂杀王寻。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埶,震呼动天地,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奔殪百余 里间。(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澧川盛溢,⑤虎豹皆股战,士卒争赴,溺死者以万数,水 为不流。⑩王邑、严尤、陈茂轻骑乘死人度水逃去。尽获其军实辎重,车甲珍宝,不可胜笄,举之 连月不尽,或燔烧其余 (.秦法,斩首一,赐爵一级,故因谓斩首为级。 2囗音许记反 (3敢死谓果敢而死者。凡军事,中军将最尊,居中以坚锐自辅,故曰中坚也。 (殪,仆也,音于计反。或作“噎”。 水经曰,溝水出南阳鲁阳县西尧山,东南经昆阳城北,东入汝。溝音直理反。 (数过于万,故以万为数 光武因复徇下颍阳。①会伯升为更始所害,光武自父城驰诣宛谢。(2)司徒官属迎吊光武,光武难 交私语,深引过而已。未尝自伐昆阳之功,又丕敢为伯升服丧,饮食言笑如平常。更始以是惭,拜 光武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 形题 县名,属颍川郡,故城在今 0父城,县,古应国也,属频川郡,碱在今许州叶县东北。以伯升见害,心不自安,故 九月庚戌,三辅豪桀共诛王莽,传省语宛。 0三辅谓京兆、左冯翊、右执问在长安中,分函县。淮南子曰:“智过百人谓之豪。” 白虎通云:“贤万人曰杰。时城中少年子弟张鱼等攻莽于渐台,商人杜吴杀莽,校尉 公宾就斩葬首,将军申屠建等传莽音语宛 更始将北都洛阳,以光武行司隶校尉,使前整脩宫府。(于是置僚属,作文移,(从事司察 如旧章。③3时三辅吏士东迎更始,见诸将过,皆冠帻,④而服妇人衣,诸于绣騉,⑤莫不笑之,或有 畏而走者。⑩及见司隶僚属,皆欢喜不自胜。老吏或垂涕曰:“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由是识者 皆属心焉 前书曰,司隶校尉本周官,武帝初置,持节,从中都官徒千二百人,督大奸猾。後罢其 兵,察三辅、三河、弘农。秩(比)二千石。音义云:“以掌徒隶而巡察,故曰司隶。” (2东观记曰“文书移与属县”也 (3续汉书曰:“司隶置从事史十二人,秩皆百石,主督促文书,察举非法。” 汉官仪曰:“帻者,古之卑贱不冠者之所服也。”方言曰:“覆髻谓之帻,或谓之承露。” 5前书音义曰:“诸于,大掖衣也,如妇人之桂衣。”字书无“堀”字,续汉书作“口” (并)音其物反。杨雄方言曰:“譫褕,其短者,自关之西谓之口口。”郭璞注云:“俗 名口掖。”据此,即是诸于上加绣口,如今之半臂也。或“绣”下有“拥”字。 续汉志曰:“时知者见之,以为服之不中,身之灾也,乃奔入边郡避之。是服妖也。其 後更始遂为赤眉所杀 及更始至洛阳,乃遣光武以破虏将军行大司马事。十月,持节北度河,镇慰州郡。所到部县, 辄见二千石、长吏、三老、官属,下至佐史,考察黜陟,如州牧行部事。③3辄平遣囚徒,除王莽苛 政,复汉官名。吏人喜悦,争持牛酒迎劳 第4页
後汉书卷一上 光武帝纪第一上 第 4 页 ⑼续汉志曰:“云如坏山,谓营头之星也。占曰:‘营头之所坠,其下覆军杀将,血流千 里。’”厌音一叶反。 六月己卯,光武遂与营部俱进,自将步骑千余,前去大军四五里而陈。寻、邑亦遣兵数千合战。 光武奔之,斩首数十级。⑴诸部喜曰:“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且复居前。 请助将军!”光武复进,寻、邑兵却,诸部共乘之,斩首数百千级。连胜,遂前。时伯升拔宛已三日, 而光武尚未知,乃伪使持书报城中,云“宛下兵到”,而阳墯其书。寻、邑得之,不囗。⑵诸将既经 累捷,胆气益壮,无不一当百。光武乃与敢死者三千人,从城西水上冲其中坚,⑶寻、邑陈乱,乘 锐崩之,遂杀王寻。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埶,震呼动天地,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奔殪百余 里间。⑷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滍川盛溢,⑸虎豹皆股战,士卒争赴,溺死者以万数,水 为不流。⑹王邑、严尤、陈茂轻骑乘死人度水逃去。尽获其军实辎重,车甲珍宝,不可胜筭,举之 连月不尽,或燔烧其余。 ⑴秦法,斩首一,赐爵一级,故因谓斩首为级。 ⑵囗音许记反。 ⑶敢死谓果敢而死者。凡军事,中军将最尊,居中以坚锐自辅,故曰中坚也。 ⑷殪,仆也,音于计反。或作“噎”。 ⑸水经曰,滍水出南阳鲁阳县西尧山,东南经昆阳城北,东入汝。滍音直理反。 ⑹数过于万,故以万为数。 光武因复徇下颍阳。⑴会伯升为更始所害,光武自父城驰诣宛谢。⑵司徒官属迎吊光武,光武难 交私语,深引过而已。未尝自伐昆阳之功,又不敢为伯升服丧,饮食言笑如平常。更始以是惭,拜 光武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 ⑴县名,属颍川郡,故城在今许州。 ⑵父城,县,古应国也,属颍川郡,故城在今许州叶县东北。以伯升见害,心不自安,故 谢。 九月庚戌,三辅豪桀共诛王莽,传首诣宛。⑴ ⑴三辅谓京兆、左冯翊、右扶风,共在长安中,分领诸县。淮南子曰:“智过百人谓之豪。” 白虎通云:“贤万人曰杰。”时城中少年子弟张鱼等攻莽于渐台,商人杜吴杀莽,校尉 公宾就斩莽首,将军申屠建等传莽首诣宛。 更始将北都洛阳,以光武行司隶校尉,使前整脩宫府。⑴于是置僚属,作文移,⑵从事司察,一 如旧章。⑶时三辅吏士东迎更始,见诸将过,皆冠帻,⑷而服妇人衣,诸于绣镼,⑸莫不笑之,或有 畏而走者。⑹及见司隶僚属,皆欢喜不自胜。老吏或垂涕曰:“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由是识者 皆属心焉。 ⑴前书曰,司隶校尉本周官,武帝初置,持节,从中都官徒千二百人,督大奸猾。後罢其 兵,察三辅、三河、弘农。秩( 比)二千石。音义云:“以掌徒隶而巡察,故曰司隶。” ⑵东观记曰“文书移与属县”也。 ⑶续汉书曰:“司隶置从事史十二人,秩皆百石,主督促文书,察举非法。” ⑷汉官仪曰:“帻者,古之卑贱不冠者之所服也。”方言曰:“覆髻谓之帻,或谓之承露。” ⑸前书音义曰:“诸于,大掖衣也,如妇人之袿衣。”字书无“镼”字,续汉书作“囗”, ( 并) 音其物反。杨雄方言曰:“襜褕,其短者,自关之西谓之囗囗。”郭璞注云:“俗 名囗掖。”据此,即是诸于上加绣囗,如今之半臂也。或“绣”下有“拥”字。 ⑹续汉志曰:“时知者见之,以为服之不中,身之灾也,乃奔入边郡避之。是服妖也。其 後更始遂为赤眉所杀。” 及更始至洛阳,乃遣光武以破虏将军行大司马事。十月,持节北度河,⑴镇慰州郡。所到部县, 辄见二千石、长吏、三老、官属,下至佐史,⑵考察黜陟,如州牧行部事。⑶辄平遣囚徒,除王莽苛 政,⑷复汉官名。吏人喜悦,争持牛酒迎劳
後汉书卷一上光武帝纪第一上 (汉官仪曰:“太尉,秦官也,武帝更名大司马。”节,所以为信也,以竹为之,柄长八 尺,以旄牛尾为其耗三重。冯衍与田邑书曰:“今以一节之任,建三军之威,岂特宠其 八尺之竹,牦牛之尾哉!”续汉志曰:“更始时,南方有童谣云:“谐不谐,在赤眉 得不得,在河北。’後更始为赤眉所杀,是不谐也:光武由河北而兴,是得之也。” 2二千百谓郡守也。长吏谓县令长及丞尉也。三老者,乡官也。高祖置。前书曰:“举人 年五十已上,有脩行能帅众者,置以为三老,每乡一人:择乡三老为县三老,与令长丞 尉以事相教,复其傜戍。”续汉志曰“每刺史皆有从事史、假佐,每县各置诸(事)曹掾] 史”也 (3汉初遣丞相史分刺州,武帝改置刺史,察州,秩六百石。成帝更名牧,秩二千石。汉官 典仪曰“刺史行郡国,省察政教,黜陟能不,断理冤狱”也 (说文曰:“苛,小草也。”言政令繁细。礼记曰:“苛政猛于虎 进至邯郸,①故赵缪王子林②说光武曰:“赤眉今在河东,但决水灌之,百万之众可使为鱼。”( 光武不苔,去之真定。(林于是乃诈以卜者王郎为成帝子子舆,6十二月,立郎为天子,都邯郸,遂 遣使者降下郡国 ()县名,属赵国,今洺州县也。前书音义:“邯,山名:郸,尽也。邯山至此而尽。城郭 字皆从邑,因以名焉。” ②缪王,景帝七代孙,名元。前书曰,元坐杀人,为大鸿胪所奏。谥曰缪,音谬。东观记(日) 林”作“临”字 ③眉贼帅樊崇等恐其众与王莽兵乱皆朱其眉以相别,故曰赤眉。续汉书曰:“是时上 平河北,过邯郸,林进见,可被向其故,对曰:“河水从列人北流:如决河 水灌之,皆可令为鱼。’焦不然之。”列人县故城在今洛州肥乡县东北 (县名,属真定国,今恒州县也。 s前书曰,立国将军孙建奏兰“不知何男子遮臣车前,自称汉氏刘子舆,成帝下妻子也, 刘氏当复”。故郎因而称乏 年正月,光武以王郎新盛,乃北海剪、①王郎移购光武十万户,②而故广阳王子刘接起兵 蓟中以应郎,城内扰乱,转相惊恐,言邯郸使者到,千石以下皆出迎。于是光武趣驾南辕, 晨夜不敢入城邑,舍食道傍。至饶阳,⑤官属皆乏食。光武乃自称邯郸使者,入传舍。⑥传吏方进食, 从者饥,争夺之。传吏疑其伪,乃椎鼓数十通,①绐言邯郸将军至,(8官属皆失色。光武升车欲驰 既而惧不免,徐还坐,曰:“请邯郸将军入。”久乃驾去。传中人遥语门者闭之。门长曰:“天下讵可 知,而闭长者乎?”遂得南出 晨夜兼行,蒙犯霜雪,③天时寒,面皆破裂。至呼沱河,无船,适遇冰合,得过,⑩未毕数车 而陷。进至下博城西,遑惑不知所之。有白衣老父在道旁,指曰:“努力!信都郡为长安守,去 此八十里。”0光武即驰赴之,信都太守任光开门出迎。世祖因发旁县,得四千人,先击堂阳、贳县, 皆降之。王莽和(戎成]卒正邳彤亦举郡降。又昌城人刘植,宋子人耿纯,各率宗亲子弟,据其 县邑,以奉光武。于是北降下曲阳,众稍合,乐附者至有数万人。 ()县名,属涿郡,今幽州县也。本字从“契”从“邑”,见说文 说文曰:“檄,以木简为书,长尺二寸。谓之檄,以征召也。”又曰:“以财有所求曰 购。”魏武奏事曰:“若有急,即插以鸡羽,谓之羽檄。” (3广阳王名嘉,武帝五代孙。 (趣,急也,读曰促。 县名,属安平国,在饶河之阳,故城在今瀛州饶阳县东北 客馆也。传音知恋反,下同。 (椎音直追反 (8给,言欺诳也,音殆 第5页
後汉书卷一上 光武帝纪第一上 第 5 页 ⑴汉官仪曰:“太尉,秦官也,武帝更名大司马。”节,所以为信也,以竹为之,柄长八 尺,以旄牛尾为其眊三重。冯衍与田邑书曰:“今以一节之任,建三军之威,岂特宠其 八尺之竹,牦牛之尾哉!”续汉志曰:“更始时,南方有童谣云:‘谐不谐,在赤眉; 得不得,在河北。’後更始为赤眉所杀,是不谐也;光武由河北而兴,是得之也。” ⑵二千百谓郡守也。长吏谓县令长及丞尉也。三老者,乡官也。高祖置。前书曰:“举人 年五十已上,有脩行能帅众者,置以为三老,每乡一人;择乡三老为县三老,与令长丞 尉以事相教,复其傜戍。”续汉志曰“每刺史皆有从事史、假佐,每县各置诸(事) 曹[ 掾] 史”也。 ⑶汉初遣丞相史分刺州,武帝改置刺史,察州,秩六百石。成帝更名牧,秩二千石。汉官 典仪曰“刺史行郡国,省察政教,黜陟能不,断理冤狱”也。 ⑷说文曰:“苛,小草也。”言政令繁细。礼记曰:“苛政猛于虎。” 进至邯郸,⑴故赵缪王子林⑵说光武曰:“赤眉今在河东,但决水灌之,百万之众可使为鱼。”⑶ 光武不荅,去之真定。⑷林于是乃诈以卜者王郎为成帝子子舆,⑸十二月,立郎为天子,都邯郸,遂 遣使者降下郡国。 ⑴县名,属赵国,今洺州县也。前书音义:“邯,山名;郸,尽也。邯山至此而尽。城郭 字皆从邑,因以名焉。” ⑵缪王,景帝七代孙,名元。前书曰,元坐杀人,为大鸿胪所奏。谥曰缪,音谬。东观记( 日) “林”作“临”字。 ⑶赤眉贼帅樊崇等恐其众与王莽兵乱,皆朱其眉以相别,故曰赤眉。续汉书曰:“是时上 平河北,过邯郸,林进见,言赤眉可破。上问其故,对曰:‘河水从列人北流;如决河 水灌之,皆可令为鱼。’上不然之。”列人,县,故城在今洺州肥乡县东北。 ⑷县名,属真定国,今恒州县也。 ⑸前书曰,立国将军孙建奏云“不知何一男子遮臣车前,自称汉氏刘子舆,成帝下妻子也, 刘氏当复”。故郎因而称之。 二年正月,光武以王郎新盛,乃北徇蓟。⑴王郎移檄购光武十万户,⑵而故广阳王子刘接⑶起兵 蓟中以应郎,城内扰乱,转相惊恐,言邯郸使者方到,二千石以下皆出迎。于是光武趣驾南辕,⑷ 晨夜不敢入城邑,舍食道傍。至饶阳,⑸官属皆乏食。光武乃自称邯郸使者,入传舍。⑹传吏方进食, 从者饥,争夺之。传吏疑其伪,乃椎鼓数十通,⑺绐言邯郸将军至,⑻官属皆失色。光武升车欲驰; 既而惧不免,徐还坐,曰:“请邯郸将军入。”久乃驾去。传中人遥语门者闭之。门长曰:“天下讵可 知,而闭长者乎?”遂得南出。 晨夜兼行,蒙犯霜雪,⑼天时寒,面皆破裂。至呼沱河,⑽无船,适遇冰合,得过,⑾未毕数车 而陷。进至下博城西,⑿遑惑不知所之。有白衣老父在道旁,⒀指曰:“努力!信都郡为长安守,去 此八十里。”⒁光武即驰赴之,信都太守任光开门出迎。世祖因发旁县,得四千人,先击堂阳、贳县, 皆降之。⒂王莽和(戎)[成]卒正邳彤亦举郡降。⒃又昌城人刘植,宋子人耿纯,⒄各率宗亲子弟,据其 县邑,以奉光武。于是北降下曲阳,⒅众稍合,乐附者至有数万人。 ⑴县名,属涿郡,今幽州县也。本字从“契”从“邑”,见说文。 ⑵说文曰:“檄,以木简为书,长尺二寸。谓之檄,以征召也。”又曰:“以财有所求曰 购。”魏武奏事曰:“若有急,即插以鸡羽,谓之羽檄。” ⑶广阳王名嘉,武帝五代孙。 ⑷趣,急也,读曰促。 ⑸县名,属安平国,在饶河之阳,故城在今瀛州饶阳县东北。 ⑹客馆也。传音知恋反,下同。 ⑺椎音直追反。 ⑻绐,言欺诳也,音殆
後汉书卷一上光武帝纪第一上 蒙,冒也 ω山海经云:“太戏之山,滹沱之水出焉。”在今代州繁畤县东,流经定州深泽县东南 即光武所度处,今俗犹谓之危度口。臣贤案:呼沱河旧在饶阳南,至魏太祖曹操因饶河 故渎决,令北注新沟水,所以今在饶阳县北 续汉书曰:“时冰滑马僵,乃各以囊盛沙,布冰上度焉 0下博,县,属信都国。在博水之下,故曰下博。故城在今冀州下博县南。 03老父盖神人也,今下博县西犹有祠堂。 0信都郡,今冀州也 ω堂阳及贳并属钜鹿郡。堂阳在堂水之阳,今冀州县,故城在今冀州鹿城县西南。贳音时 夜反。 0东观记曰:“王莽分钜鹿为和(戎)[成]郡。”卒正,职如太守。 ω昌城,县,属信都国,故城在今冀州西北。宋子,县,属钜鹿郡,故城在今赵州平棘县 县名,属钜鹿郡。常山郡有上曲阳,故此言下 复北击中山,拔卢奴。所过发奔命兵,③移檄边部,共击邯郸,郡县还复响应。南击新市、 真定、元氏、防子,皆下之,《因入赵界 (中山,国,一名中人亭,故城在今定州唐县东北。张曜中山记曰:“城中有山,故曰中 县名,属中山国,故城在今定州安喜县。水经注曰:“县有黑水故池,水黑曰卢,不流 曰奴,因以为名。 0前书音义曰:“旧时都国皆行官,骑士若有难,权取骁勇者闻命奔赴,故谓之奔 (新市,县,属钜鹿郡,故城在今恒卅东北。元氏鶉子,属常山郡,并今赵州县也。防 与房古字通用 时王郎大将李育屯柏人,①汉兵不知而进,前部偏特朱浮、邓禹为育所破,亡失辎重。光武在 後闻之,收浮、禹散卒,与育战于郭门,大破之,尽得其所获。育还保城,攻之不下,于是引兵拔 广阿。(会上谷太守耿况、渔阳太守彭宠③各遣其将吴汉、寇恂等将突骑来助击王郎,(更始亦遣尚 书仆射谢躬讨郎,③光武因大飨士卒,遂东围钜鹿。王郎守将王饶坚守,月余不下。 郎遣将倪宏、刘奉⑥率数万人救钜鹿,光武逆战于南口,(斩首数千级 四月,进围邯郸,连战破之。五月甲辰,拔其城,诛王郎。收文书,得吏人与郎交关谤毁者数 千章。光武不省,会诸将军烧之,曰:“令反侧子自安。”(8) ()县名,属赵国,今邢州县,故城在县之西北 (2县名,属钜鹿郡,故城在今赵州象城县西北。 (3上谷,郡,故城在今妫州怀戎县。渔阳,郡,在渔水之阳,今幽州县 (突骑,言能冲突军阵。 6汉官仪曰:“尚书四员,武帝置,成帝加一为五。有常]侍曹尚书,主丞相御史事;二 千石尚书,主刺史、二千石事:户曹尚书,主人庶上书事:主客尚书,主外国四夷事: 成帝加三公尚书,主断狱事。仆射,秦官也。仆,主也。古者重武事,每官必有主射以 督课之。”谢躬为尚书仆射。 倪音五兮反 (县名,属钜鹿郡,故城在今邢州柏人县东北。左传齐国夏伐晋取栾,即其地也。其後南 徙,故加“南”。今俗谓之伦城,声之转也。口音力全反 ()反侧,不安也。诗国风曰:“展转反侧。” 更始遣侍御史持节立光武为萧王,()悉令罢兵诣行在所。②光武辞以河北未平,不就征。自是始 第6页
後汉书卷一上 光武帝纪第一上 第 6 页 ⑼蒙,冒也。 ⑽山海经云:“太戏之山,滹沱之水出焉。”在今代州繁畤县东,流经定州深泽县东南, 即光武所度处,今俗犹谓之危度口。臣贤案:呼沱河旧在饶阳南,至魏太祖曹操因饶河 故渎决,令北注新沟水,所以今在饶阳县北。 ⑾续汉书曰:“时冰滑马僵,乃各以囊盛沙,布冰上度焉。” ⑿下博,县,属信都国。在博水之下,故曰下博。故城在今冀州下博县南。 ⒀老父盖神人也,今下博县西犹有祠堂。 ⒁信都郡,今冀州也。 ⒂堂阳及贳并属钜鹿郡。堂阳在堂水之阳,今冀州县,故城在今冀州鹿城县西南。贳音时 夜反。 ⒃东观记曰:“王莽分钜鹿为和( 戎) [ 成] 郡。”卒正,职如太守。 ⒄昌城,县,属信都国,故城在今冀州西北。宋子,县,属钜鹿郡,故城在今赵州平棘县 北。 ⒅县名,属钜鹿郡。常山郡有上曲阳,故此言下。 复北击中山,⑴拔卢奴。⑵所过发奔命兵,⑶移檄边部,共击邯郸,郡县还复响应。南击新市、 真定、元氏、防子,皆下之,⑷因入赵界。 ⑴中山,国,一名中人亭,故城在今定州唐县东北。张曜中山记曰:“城中有山,故曰中 山。” ⑵县名,属中山国,故城在今定州安喜县。水经注曰:“县有黑水故池,水黑曰卢,不流 曰奴,因以为名。” ⑶前书音义曰:“旧时郡国皆有材官、骑士,若有急难,权取骁勇者闻命奔赴,故谓之‘奔 命’。” ⑷新市,县,属钜鹿郡,故城在今恒州东北。元氏、房子,属常山郡,并今赵州县也。防 与房古字通用。 时王郎大将李育屯柏人,⑴汉兵不知而进,前部偏将朱浮、邓禹为育所破,亡失辎重。光武在 後闻之,收浮、禹散卒,与育战于郭门,大破之,尽得其所获。育还保城,攻之不下,于是引兵拔 广阿。⑵会上谷太守耿况、渔阳太守彭宠⑶各遣其将吴汉、寇恂等将突骑来助击王郎,⑷更始亦遣尚 书仆射谢躬讨郎,⑸光武因大飨士卒,遂东围钜鹿。王郎守将王饶坚守,月余不下。 郎遣将倪宏、刘奉⑹率数万人救钜鹿,光武逆战于南囗,⑺斩首数千级。 四月,进围邯郸,连战破之。五月甲辰,拔其城,诛王郎。收文书,得吏人与郎交关谤毁者数 千章。光武不省,会诸将军烧之,曰:“令反侧子自安。”⑻ ⑴县名,属赵国,今邢州县,故城在县之西北。 ⑵县名,属钜鹿郡,故城在今赵州象城县西北。 ⑶上谷,郡,故城在今妫州怀戎县。渔阳,郡,在渔水之阳,今幽州县。 ⑷突骑,言能冲突军阵。 ⑸汉官仪曰:“尚书四员,武帝置,成帝加一为五。有[ 常] 侍曹尚书,主丞相御史事;二 千石尚书,主刺史、二千石事;户曹尚书,主人庶上书事;主客尚书,主外国四夷事; 成帝加三公尚书,主断狱事。仆射,秦官也。仆,主也。古者重武事,每官必有主射以 督课之。”谢躬为尚书仆射。 ⑹倪音五兮反。 ⑺县名,属钜鹿郡,故城在今邢州柏人县东北。左传齐国夏伐晋取栾,即其地也。其後南 徙,故加“南”。今俗谓之伦城,声之转也。囗音力全反。 ⑻反侧,不安也。诗国风曰:“展转反侧。” 更始遣侍御史持节立光武为萧王,⑴悉令罢兵诣行在所。⑵光武辞以河北未平,不就征。自是始
後汉书卷一上光武帝纪第一上 贰于更始 (萧,县,属沛郡,今徐州县也。续汉书曰:“更始使侍御史黄党封上为萧王。” 2蔡邕独断曰:“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3贰,离异也 是时长安政乱,四方背叛。梁王刘永口命睢阳,①公孙述称王巴蜀,(2)李宪自立为淮南王,③秦 丰自号楚黎王,(张步起琅邪,⑤董宪起东海,⑥延岑起汉中,⑦田戎起夷陵,⑧并置将帅,侵略郡县。 又别号诸贼铜马、大肜、高湖、重连、铁胫、大抢、尤来、上江、青犊、五校、口乡、五幡、五楼、 富平、获索等,⑨各领部曲,⑩众合数百万人,所在寇掠。 )县名,属梁郡,今宋州也。口,专也 (2蜀有巴郡,故总言之 (3淮准南,郡,今寿州也 习凿齿襄阳记曰:“秦丰,黎丘乡人。黎丘楚地,故称楚黎王。”黎丘故城在今襄州率 道县北 6郡[名]。有琅邪山,故城[在]今海州朐山县东北 郡名,今海州县。 (郡名,故城在今梁州南郑县东北。 (3县名,属南郡。有夷山,故曰夷陵,今硖州县也,故城在今县西北。 诸贼或以山川土地为名,或以军容强盛为号。铜马贼帅东山荒秃、上淮况等,大肜渠帅 樊重,尤来渠帅樊崇、,五校贼帅高是三贼帅童次仲,五楼败帅张文,富平贼帅徐少 获索贼帅古师郎等,并见东记形出 的续汉志曰:“大将军营有玩:部三校尉、部玉狗曲,曲有军候一人。” 光武将击之,先遣吴汉北发十郡兵。幽州牧苗曾不从,汊遂斩曾而发其众。秋,光武击铜马于 鄒,①吴汉将突骑来会清阳。②贼数挑战,③光武坚营自守;有出卤掠者,辄击取之,绝其彻道 积月余日,贼食尽,夜遁去,追至馆陶大破之。⑤受降未尽,而高湖、重连从东南来,与铜马余 众合,光武复与大战于蒲阳,悉破降之、封其渠帅为列侯。师降者犹不自安,光武知其意,口令各 归营勒兵,乃自乘轻骑按行部陈。降者更相语:“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由是 皆服。悉将降人分配诸将,众遂数十万,故关西号光武为“铜马帝”。赤眉别帅与大肜、青犊十余万 众在射犬,⑧光武进击,大破之,众皆散走。使吴汉、岑彭袭杀谢躬于邺。 (县名,属钜鹿郡,故城在今冀州鹿城县东。鄹音苦尧反。竹书纪年曰:“卫鞅封于鄹。 臣贤案:下文云“吴汉将突骑来会清阳”,又“追至馆陶”,并与鄒相近。俗本多误作 “邬”,而萧该音一古反,云属太原郡,臧(矜)[竞]音作鄢,一建反,云属襄阳郡,并 误也 (2县名,属清河郡,今贝州县,故城在州西北 (3挺身独战也,古谓之致师,见左传。挑音徒了反 (卤与虏同。郭璞注尔雅曰:“掠,夺取也。 馆陶,县,属魏郡,今魏州县。 前书音义曰“蒲阳山,蒲水所出”,在今定州北平县西北。本或作“满阳”。渠,大也。 尚书:“歼厥渠魁。”列侯即彻侯也。称列者,言见序列也 (投死犹言致死 (8续汉志曰野王县有射犬聚,故城在今怀州武德县北也。 青犊、赤眉贼入函谷关,攻更始。)光武乃遣邓禹率六裨将引兵而西,以乘更始、赤眉之乱。 时更始使大司马朱鲔、舞阴王李轶等屯洛阳,②光武亦令冯异守孟津以拒之。③ (函谷,谷名,因谷以名关。旧在弘农湖城县西,前书杨仆为楼船将军,有功,耻居关外 武帝乃为徒于新安。故关在今洛州新安县之东。 第7页
後汉书卷一上 光武帝纪第一上 第 7 页 贰于更始。⑶ ⑴萧,县,属沛郡,今徐州县也。续汉书曰:“更始使侍御史黄党封上为萧王。” ⑵蔡邕独断曰:“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⑶贰,离异也。 是时长安政乱,四方背叛。梁王刘永囗命睢阳,⑴公孙述称王巴蜀,⑵李宪自立为淮南王,⑶秦 丰自号楚黎王,⑷张步起琅邪,⑸董宪起东海,⑹延岑起汉中,⑺田戎起夷陵,⑻并置将帅,侵略郡县。 又别号诸贼铜马、大肜、高湖、重连、铁胫、大抢、尤来、上江、青犊、五校、囗乡、五幡、五楼、 富平、获索等,⑼各领部曲,⑽众合数百万人,所在寇掠。 ⑴县名,属梁郡,今宋州也。囗,专也。 ⑵蜀有巴郡,故总言之。 ⑶淮南,郡,今寿州也。 ⑷习凿齿襄阳记曰:“秦丰,黎丘乡人。黎丘楚地,故称楚黎王。”黎丘故城在今襄州率 道县北。 ⑸郡[ 名] 。有琅邪山,故城[ 在] 今海州朐山县东北。 ⑹郡名,今海州县。 ⑺郡名,故城在今梁州南郑县东北。 ⑻县名,属南郡。有夷山,故曰夷陵,今硖州县也,故城在今县西北。 ⑼诸贼或以山川土地为名,或以军容强盛为号。铜马贼帅东山荒秃、上淮况等,大肜渠帅 樊重,尤来渠帅樊崇,五校贼帅高扈,囗乡贼帅董次仲,五楼贼帅张文,富平贼帅徐少, 获索贼帅古师郎等,并见东观记。 ⑽续汉志曰:“大将军营有五部,部三校尉。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 光武将击之,先遣吴汉北发十郡兵。幽州牧苗曾不从,汉遂斩曾而发其众。秋,光武击铜马于 鄡,⑴吴汉将突骑来会清阳。⑵贼数挑战,⑶光武坚营自守;有出卤掠者,辄击取之,⑷绝其彻道。 积月余日,贼食尽,夜遁去,追至馆陶,大破之。⑸受降未尽,而高湖、重连从东南来,与铜马余 众合,光武复与大战于蒲阳,悉破降之,封其渠帅为列侯。⑹降者犹不自安,光武知其意,囗令各 归营勒兵,乃自乘轻骑按行部陈。降者更相语曰:“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⑺由是 皆服。悉将降人分配诸将,众遂数十万,故关西号光武为“铜马帝”。赤眉别帅与大肜、青犊十余万 众在射犬,⑻光武进击,大破之,众皆散走。使吴汉、岑彭袭杀谢躬于邺。 ⑴县名,属钜鹿郡,故城在今冀州鹿城县东。鄡音苦尧反。竹书纪年曰:“卫鞅封于鄡。” 臣贤案:下文云“吴汉将突骑来会清阳”,又“追至馆陶”,并与鄡相近。俗本多误作 “邬”,而萧该音一古反,云属太原郡,臧( 矜) [ 竞] 音作鄢,一建反,云属襄阳郡,并 误也。 ⑵县名,属清河郡,今贝州县,故城在州西北。 ⑶挺身独战也,古谓之致师,见左传。挑音徒了反。 ⑷卤与虏同。郭璞注尔雅曰:“掠,夺取也。” ⑸馆陶,县,属魏郡,今魏州县。 ⑹前书音义曰“蒲阳山,蒲水所出”,在今定州北平县西北。本或作“满阳”。渠,大也。 尚书:“歼厥渠魁。”列侯即彻侯也。称列者,言见序列也。 ⑺投死犹言致死。 ⑻续汉志曰野王县有射犬聚,故城在今怀州武德县北也。 青犊、赤眉贼入函谷关,攻更始。⑴光武乃遣邓禹率六裨将引兵而西,以乘更始、赤眉之乱。 时更始使大司马朱鲔、舞阴王李轶等屯洛阳,⑵光武亦令冯异守孟津以拒之。⑶ ⑴函谷,谷名,因谷以名关。旧在弘农湖城县西,前书杨仆为楼船将军,有功,耻居关外, 武帝乃为徒于新安。故关在今洛州新安县之东
後汉书卷一上光武帝纪第一上 舞阴,县,属南阳郡,故城在今唐州沘阳县西北。 3孔安国注尚书云:“孟,地名,在洛北,都道所凑,古今以为津。”论衡曰:“武王伐 纣,八百诸侯同于此盟,故曰盟津。”俗名治戍津,今河阳县津也 建武元年春正月,平陵人方望(立前孺子刘婴为天子,(更始遣丞相李松击斩之。 (平陵,昭帝陵也,因以为县,故城在今咸阳县西北 2平帝崩,王莽立楚孝王孙广戚侯显子婴为孺子。莽篡位,废为定安公 光武北击尤来、大抢、五幡于元氏,追至右北平,连破之。①又战于顺水北,(2乘胜轻进,反为 所败。贼追急,短兵接,③光武自投高岸,遇突骑王丰,下马授光武,光武抚其肩而上,顾笑谓耿 弇曰:“几为虏嗤。”弇频射却贼,得免。士卒死者数千人,散兵归保范阳。(军中不见光武,或云 已殁,③诸将不知所为。吴汉曰:“卿曹努力!王兄子在南阳,何忧无主?”众恐惧,数日乃定。 贼虽战胜,而素慑大威,(客主不相知,夜遂引去。大军复进至安次,与战,破之,斩首三千余级。 贼入渔阳,乃遣吴汉率耿弇、陈俊、马武等十二将军追战于潞东,及平谷,大破灭之。0 北平,县,属中山国,今易州永乐县也。臣贤案:东观记、续汉书并无“右”字,此加 “右”,误也。营州西南别有右北平郡故城,非此地 2郦元水经注云:“徐水经北平县故城北,光武追铜马、五幡,破之于顺水,即徐水之别 名也。”在今易州。本或作“慎”者,误也 (3短兵谓刀剑也。楚辞曰:“车错毂兮短兵接 (县名,在范水之阳,属涿郡,故城在今易州易县东南。 东观记曰:“上已乘王丰小马先到矣,营不觉。” (6曹,辈也 (兄子谓伯升子章及兴也 国让之 (8,惧也,音之涉反 县名,属勃海郡,今幽州县些,故城在县东 ⑩潞,县名,属渔阳郡,今幽到县也。有盖水,以为名。萧该音义云:“潞属上党 臣贤案:潞与渔阳相接,者非也 平谷,县,属渔阳郡,故城在令县北 朱鲔遣讨难将军苏茂攻温,冯异、寇恂与战,大破之,斩其将贾强。 (1今洛州县 于是诸将议上尊号。马武先进曰:“天下无主。如有圣人承敝而起,虽仲尼为相,孙子为将,犹 恐无能有益。反水不收,後悔无及。()大王虽执谦退,柰宗庙社稷何!宜且还蓟即尊位,乃议征伐 今此谁贼而驰鹜击之乎?”(2)光武惊曰:“何将军出是言?可斩也!”武曰:“诸将尽然。”光武使出 晓之,③3乃引军还至蓟。 ()言早当即尊位以定众心,今执谦退,失于事机也。孙子名武,吴王阖闾将,善用兵,有 兵法十三篇。反音翻 (2谁谓未有主也。前书音义曰:“直骋曰驰,乱驰曰骛。 (3使晓谕诸将 夏四月,公孙述自称天子 光武从蓟还,过范阳,命收葬吏士。至中山,诸将复上奏曰:“汉遭王莽,宗庙废绝,豪杰愤怒, 兆人涂炭。①王与伯升首举义兵,更始因其资以据帝位,而不能奉承大统,败乱纲纪,盗贼日多 群生危蹙。大王初征昆阳,王莽自溃:後拔邯郸,北州弭定;参分天下而有其二,跨州据土,带 甲百万。言武力则莫之敢抗,论文德则无所与辞。臣闻帝王不可以久旷,天命不可以谦拒,惟大王 以社稷为计,万姓为心。”光武又不听。 (尚书曰:“人坠涂炭。”孔安国注云:“若陷泥坠火,无救之者 (2)蹙,迫也,音子六反。 第8页
後汉书卷一上 光武帝纪第一上 第 8 页 ⑵舞阴,县,属南阳郡,故城在今唐州沘阳县西北。 ⑶孔安国注尚书云:“孟,地名,在洛北,都道所凑,古今以为津。”论衡曰:“武王伐 纣,八百诸侯同于此盟,故曰盟津。”俗名治戍津,今河阳县津也。 建武元年春正月,平陵人方望⑴立前孺子刘婴为天子,⑵更始遣丞相李松击斩之。 ⑴平陵,昭帝陵也,因以为县,故城在今咸阳县西北。 ⑵平帝崩,王莽立楚孝王孙广戚侯显子婴为孺子。莽篡位,废为定安公。 光武北击尤来、大抢、五幡于元氏,追至右北平,连破之。⑴又战于顺水北,⑵乘胜轻进,反为 所败。贼追急,短兵接,⑶光武自投高岸,遇突骑王丰,下马授光武,光武抚其肩而上,顾笑谓耿 弇曰:“几为虏嗤。”弇频射却贼,得免。士卒死者数千人,散兵归保范阳。⑷军中不见光武,或云 已殁,⑸诸将不知所为。吴汉曰:“卿曹努力!⑹王兄子在南阳,何忧无主?”⑺众恐惧,数日乃定。 贼虽战胜,而素慑大威,⑻客主不相知,夜遂引去。大军复进至安次,⑼与战,破之,斩首三千余级。 贼入渔阳,乃遣吴汉率耿弇、陈俊、马武等十二将军追战于潞东,⑽及平谷,大破灭之。⑾ ⑴北平,县,属中山国,今易州永乐县也。臣贤案:东观记、续汉书并无“右”字,此加 “右”,误也。营州西南别有右北平郡故城,非此地。 ⑵郦元水经注云:“徐水经北平县故城北,光武追铜马、五幡,破之于顺水,即徐水之别 名也。”在今易州。本或作“慎”者,误也。 ⑶短兵谓刀剑也。楚辞曰:“车错毂兮短兵接。” ⑷县名,在范水之阳,属涿郡,故城在今易州易县东南。 ⑸东观记曰:“上已乘王丰小马先到矣,营门不觉。” ⑹曹,辈也。 ⑺兄子谓伯升子章及兴也。 ⑻慑,惧也,音之涉反。 ⑼县名,属勃海郡,今幽州县也,故城在县东。 ⑽潞,县名,属渔阳郡,今幽州县也。有潞水,因以为名。萧该音义云:“潞属上党。” 臣贤案:潞与渔阳相接,言上党潞者非也。 ⑾平谷,县,属渔阳郡,故城在今潞县北。 朱鲔遣讨难将军苏茂攻温,⑴冯异、寇恂与战,大破之,斩其将贾强。 ⑴今洛州县。 于是诸将议上尊号。马武先进曰:“天下无主。如有圣人承敝而起,虽仲尼为相,孙子为将,犹 恐无能有益。反水不收,後悔无及。⑴大王虽执谦退,柰宗庙社稷何!宜且还蓟即尊位,乃议征伐。 今此谁贼而驰骛击之乎?”⑵光武惊曰:“何将军出是言?可斩也!”武曰:“诸将尽然。”光武使出 晓之,⑶乃引军还至蓟。 ⑴言早当即尊位以定众心,今执谦退,失于事机也。孙子名武,吴王阖闾将,善用兵,有 兵法十三篇。反音翻。 ⑵谁谓未有主也。前书音义曰:“直骋曰驰,乱驰曰骛。” ⑶使晓谕诸将。 夏四月,公孙述自称天子。 光武从蓟还,过范阳,命收葬吏士。至中山,诸将复上奏曰:“汉遭王莽,宗庙废绝,豪杰愤怒, 兆人涂炭。⑴王与伯升首举义兵,更始因其资以据帝位,而不能奉承大统,败乱纲纪,盗贼日多, 群生危蹙。⑵大王初征昆阳,王莽自溃;後拔邯郸,北州弭定;参分天下而有其二,跨州据土,带 甲百万。言武力则莫之敢抗,论文德则无所与辞。臣闻帝王不可以久旷,天命不可以谦拒,惟大王 以社稷为计,万姓为心。”光武又不听。 ⑴尚书曰:“人坠涂炭。”孔安国注云:“若陷泥坠火,无救之者。” ⑵蹙,迫也,音子六反
後汉书卷一上光武帝纪第一上 行到南平棘,诸将复固请之。光武曰:“寇贼未平,四面受敌,何遽欲正号位乎?诸将且出。” 耿纯进曰:“天下士大夫捐亲戚,口土壤,从大王于矢石之间者,其计固望其攀龙鳞,附凤翼,以成 其所志耳。(2)今功业即定,天人亦应,而大王留时逆众,不正号位,纯恐士大夫望绝计穷,则有去 归之思,无为久自苦也。大众一散,难可复合。时不可留,众不可逆。”纯言甚诚切,光武深感,曰: 吾将思 ()县名,属常山郡,今赵州县,故城在县南 (2杨雄法言曰:“攀龙鳞,附凤翼,巽以扬之。 行至鄗,①光武先在长安时同舍生强华2自关中奉赤伏符,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口 野,四七之际火为主”。③群臣因复奏曰:“受命之符,人应为大,④万里合信,不议同情,周之白鱼 曷足比焉?③今上无天子,海内淆乱,符瑞之应,昭然著闻,宜莟天神,以塞群望。”光武于是命有 司设口场于鄗南千秋亭五成陌。 ()县名,今赵州高邑县也。鄗音火各反。 2续汉书曰:“强华,颍川人也。”强音其两反 (3四七,二十八也。自高祖至光武初起,合二百二十八年,即四七之际也。汉火德,故火 为主也。 谓强华奉赤伏符也 5尚书中候曰“武王伐纣,度孟津,中流白鱼跃入王舟,长三尺,赤文有字,告以伐纣之 意”也 ⑥口谓筑土,场谓除地。秦法,十里一亭。南北为阡,东西为陌。其地在今赵州柏乡县。 水经注曰,亭有石口,口有考头事,其阴云山相陇西狄道冯龙所造。口(庙)之东,枕 道有两石翁仲,南北相对 六月己未,即皇帝位。燔燎告天/湮于六宗,國望于群神。③其祝文曰:“皇天上帝,后土神只, 眷顾降命,属秀黎元,为人父母,秀不敢当。群下自辟,不谋同辞,⑤咸曰:‘王莽篡位,秀发愤 兴兵,破王寻、王邑于昆阳,诛王郎、马于回北,平定下,海内蒙恩。上当天地之心,下为元 元所归。’谶记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脩德为天子。秀犹固辞,至于再,至于三。群下佥 曰:“皇天大命,不可稽留。敢不敬承。手是建元为建武,大赦天下,改邮为高邑 ω天高不可达,故燔柴以祭之,庶高烟通也。尔雅云:“祭天曰燔柴。”燔音烦。燎音 力吊反 2精意以享谓之裡。续汉志:“平帝元始中,谓六宗为易卦六子之气,水、火、雷、风 山、泽也。光武中兴,遵而不改。至安帝即位。初改六宗为天地四方之宗,祠于洛阳之 北,戌亥之地 (3山林川谷能兴致云雨者皆曰神。不可徧至,故望而祭之。尚书曰:“望于山川,徧于群 (属音烛 诗大雅曰:“百辟卿士。”郑玄注云:“百辟,畿内诸侯也 6元元谓黎庶也。元元由言喁喁,可矜怜之辞也 卯金,刘字也。春秋演孔图曰:“卯金刀,名为刘],赤帝後,次代周 是月,赤眉立刘盆子为天子。 甲子,前将军邓禹击更始定国公王匡于安邑,大破之,①斩其将刘均 (安邑,县,属河东郡,今蒲州县也 秋七月辛未,拜前将军邓禹为大司徒。丁丑,以野王令王梁为大司空。①壬午,以大将军吴汉 为大司马,偏将军景丹为骠骑大将军,大将军耿弇为建威大将军,偏将军盖延为虎牙大将军,偏将 军朱祐为建义大将军,中坚将军杜茂为大将军 (1野王,县,属河内郡,故城在今怀州。时据赤伏符文,故从县宰而超拜之,事具梁传。 第9页
後汉书卷一上 光武帝纪第一上 第 9 页 行到南平棘,⑴诸将复固请之。光武曰:“寇贼未平,四面受敌,何遽欲正号位乎?诸将且出。” 耿纯进曰:“天下士大夫捐亲戚,囗土壤,从大王于矢石之间者,其计固望其攀龙鳞,附凤翼,以成 其所志耳。⑵今功业即定,天人亦应,而大王留时逆众,不正号位,纯恐士大夫望绝计穷,则有去 归之思,无为久自苦也。大众一散,难可复合。时不可留,众不可逆。”纯言甚诚切,光武深感,曰: “吾将思之。” ⑴县名,属常山郡,今赵州县,故城在县南。 ⑵杨雄法言曰:“攀龙鳞,附凤翼,巽以扬之。” 行至鄗,⑴光武先在长安时同舍生强华⑵自关中奉赤伏符,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囗 野,四七之际火为主”。⑶群臣因复奏曰:“受命之符,人应为大,⑷万里合信,不议同情,周之白鱼, 曷足比焉?⑸今上无天子,海内淆乱,符瑞之应,昭然著闻,宜荅天神,以塞群望。”光武于是命有 司设囗场于鄗南千秋亭五成陌。⑹ ⑴县名,今赵州高邑县也。鄗音火各反。 ⑵续汉书曰:“强华,颍川人也。”强音其两反。 ⑶四七,二十八也。自高祖至光武初起,合二百二十八年,即四七之际也。汉火德,故火 为主也。 ⑷谓强华奉赤伏符也。 ⑸尚书中候曰“武王伐纣,度孟津,中流白鱼跃入王舟,长三尺,赤文有字,告以伐纣之 意”也。 ⑹囗谓筑土,场谓除地。秦法,十里一亭。南北为阡,东西为陌。其地在今赵州柏乡县。 水经注曰,亭有石囗,囗有圭头碑,其阴云常山相陇西狄道冯龙所造。囗( 庙) 之东,枕 道有两石翁仲,南北相对焉。 六月己未,即皇帝位。燔燎告天,⑴禋于六宗,⑵望于群神。⑶其祝文曰:“皇天上帝,后土神只, 眷顾降命,属秀黎元,为人父母,⑷秀不敢当。群下百辟,不谋同辞,⑸咸曰:‘王莽篡位,秀发愤 兴兵,破王寻、王邑于昆阳,诛王郎、铜马于河北,平定天下,海内蒙恩。上当天地之心,下为元 元所归。’⑹谶记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脩德为天子。’⑺秀犹固辞,至于再,至于三。群下佥 曰:‘皇天大命,不可稽留。’敢不敬承。”于是建元为建武,大赦天下,改鄗为高邑。 ⑴天高不可达,故燔柴以祭之,庶高烟上通也。尔雅云:“祭天曰燔柴。”燔音烦。燎音 力吊反。 ⑵精意以享谓之禋。续汉志:“平帝元始中,谓六宗为易卦六子之气,水、火、雷、风、 山、泽也。光武中兴,遵而不改。至安帝即位。初改六宗为天地四方之宗,祠于洛阳之 北,戌亥之地。” ⑶山林川谷能兴致云雨者皆曰神。不可徧至,故望而祭之。尚书曰:“望于山川,徧于群 神。” ⑷属音烛。 ⑸诗大雅曰:“百辟卿士。”郑玄注云:“百辟,畿内诸侯也。” ⑹元元谓黎庶也。元元由言喁喁,可矜怜之辞也。 ⑺卯金,刘字也。春秋演孔图曰:“卯金刀,名为[ 刘] ,赤帝後,次代周。” 是月,赤眉立刘盆子为天子。 甲子,前将军邓禹击更始定国公王匡于安邑,大破之,⑴斩其将刘均。 ⑴安邑,县,属河东郡,今蒲州县也。 秋七月辛未,拜前将军邓禹为大司徒。丁丑,以野王令王梁为大司空。⑴壬午,以大将军吴汉 为大司马,偏将军景丹为骠骑大将军,大将军耿弇为建威大将军,偏将军盖延为虎牙大将军,偏将 军朱祐为建义大将军,中坚将军杜茂为大将军。 ⑴野王,县,属河内郡,故城在今怀州。时据赤伏符文,故从县宰而超拜之,事具梁传
後汉书卷一上光武帝纪第一上 时宗室刘茂自号“厌新将军”,()率众降,封为中山王 ()王莽号新室,言欲厌胜之 己亥,幸怀。①遣耿弇率强弩将军陈俊军五社津,φ备荥阳以东。使吴汉率朱祐及廷尉岑彭、 执金吾贾复、《扬化将军坚镡等十一将军⑤围朱鲔于洛阳 (县名,属河内郡,故城在今怀州武陟县西。天子所行必有恩幸,故称幸 2水经注曰:“巩县北有五社津,一名土社津。有山临河,其下有穴,潜通淮浦。有渚 谓之鲔渚。”吕览云“武王伐纣至鲔水”,即此地。 ③3前书“廷尉,秦官”也。听狱必质于朝廷,与众共之。尉,平也,故称廷尉。 (前书曰:“中尉,秦官,武帝改为执金吾。”吾,御也,掌执兵革以御非常。 5镡音徒南反 八月壬子,祭社稷。癸丑,祠高祖、太宗、世宗于怀宫。进幸河阳。更始廪丘王田立降。① 廪丘,县,属东郡,[故]城在今濮州雷泽县北也。 九月,赤眉入长安,更始奔髙陵。辛未,诏曰:“更始破败,弃城逃走,妻子裸袒,流口道 路。②朕甚愍之。今封更始为淮阳王。③吏人敢有贼害者,罪同大逆。 汉制度曰:“帝之下书有四: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诫敕。策书者,编 简也,其制长二尺,短者半之,篆书,起年月日,称皇帝,以命诸侯王。三公以罪免亦 赐策,而以隶书,用尺一木,两行,唯此为异也。制书者,帝者制度之命,其文曰制诏 公,皆玺封,尚书令印重封,露布州郡也。诏书者,诏,告也,其文曰告某官云[云] 如故事。诫敕者,谓敕刺史、太宇,基文只有诏敕某官。它皆仿此。” 口音人勇反。口,散也 甲申,以前(高)密令卓茂为太傅西南 3淮阳,郡,故城在今陈州宛 高密,县,属高密国,今州县,故城在令县之西南。卓以平帝时为密令,故曰“前 辛卯,朱鲔举城降。 冬十月癸丑,车驾入洛阳,幸南宫却非殿,遂定都焉 蔡质汉典职仪曰:“南宫至北客中央作天尾/复道,三道行,天子从中道,从官夹左 右,十步一卫。两宫相去七里。”文洛阳宫阁名有却非殿。臣贤案:俗本或作“御北殿” 者,误。 遣岑彭击荆州群贼 十一月甲午,幸怀。 刘永自称天子。 十二月丙戌,至自怀。 赤眉杀更始,而隗嚣据陇右,卢芳起安定。①破虏大将军叔寿击五校贼于曲梁,战殁。② (郡名,今泾州县 2曲梁属广平国,今洺州县也 年春正月甲子朔,日有食之。(大司马吴汉率九将军击口乡贼于邺东,大破降之。庚辰,封 功臣皆为列侯,大国四县,余各有差。下诏曰:“人情得足,苦于放纵,快须臾之欲,忘慎罚之义 ⑦2惟诸将业远功大,诚欲传于无穷,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③其显效未訓, 名籍未立者,大鸿胪趣上,(朕将差而录之。”博士丁恭议曰:“古帝王封诸侯不过百里,③故利以建 侯,取法于雷,强干弱枝,所以为治也。今封诸侯四县,不合法制。”帝曰:“古之亡国,皆以无 道,未尝闻功臣地多而灭亡者。”乃遣谒者即授印绶,策曰:“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 满而不溢。敬之戒之。传尔子孙,长为汉藩。” 续汉志曰:“在危八度。虚、危,齐地。贼张步拥兵据齐,至五年乃破 2尚书曰:“罔不明德慎罚,亦克用劝。”孔安国注云“慎刑罚,亦能用劝善”也。 第10页
後汉书卷一上 光武帝纪第一上 第 10 页 时宗室刘茂自号“厌新将军”,⑴率众降,封为中山王。 ⑴王莽号新室,言欲厌胜之。 己亥,幸怀。⑴遣耿弇率强弩将军陈俊军五社津,⑵备荥阳以东。使吴汉率朱祐及廷尉岑彭、⑶ 执金吾贾复、⑷扬化将军坚镡等十一将军⑸围朱鲔于洛阳。 ⑴县名,属河内郡,故城在今怀州武陟县西。天子所行必有恩幸,故称幸。 ⑵水经注曰:“巩县北有五社津,一名土社津。有山临河,其下有穴,潜通淮浦。有渚, 谓之鲔渚。”吕览云“武王伐纣至鲔水”,即此地。 ⑶前书“廷尉,秦官”也。听狱必质于朝廷,与众共之。尉,平也,故称廷尉。 ⑷前书曰:“中尉,秦官,武帝改为执金吾。”吾,御也,掌执兵革以御非常。 ⑸镡音徒南反。 八月壬子,祭社稷。癸丑,祠高祖、太宗、世宗于怀宫。进幸河阳。更始廪丘王田立降。⑴ ⑴廪丘,县,属东郡,[ 故] 城在今濮州雷泽县北也。 九月,赤眉入长安,更始奔高陵。辛未,诏曰:⑴“更始破败,弃城逃走,妻子裸袒,流囗道 路。⑵朕甚愍之。今封更始为淮阳王。⑶吏人敢有贼害者,罪同大逆。” ⑴汉制度曰:“帝之下书有四: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诫敕。策书者,编 简也,其制长二尺,短者半之,篆书,起年月日,称皇帝,以命诸侯王。三公以罪免亦 赐策,而以隶书,用尺一木,两行,唯此为异也。制书者,帝者制度之命,其文曰制诏 三公,皆玺封,尚书令印重封,露布州郡也。诏书者,诏,告也,其文曰告某官云[ 云] , 如故事。诫敕者,谓敕刺史、太守,其文曰有诏敕某官。它皆仿此。” ⑵囗音人勇反。囗,散也。 ⑶淮阳,郡,故城在今陈州宛丘县西南。 甲申,以前(高)密令卓茂为太傅。⑴ ⑴高密,县,属高密国,今密州县,故城在今县之西南。卓以平帝时为密令,故曰“前”。 辛卯,朱鲔举城降。 冬十月癸丑,车驾入洛阳,幸南宫却非殿,遂定都焉。⑴ ⑴蔡质汉典职仪曰:“南宫至北宫,中央作大屋,复道,三道行,天子从中道,从官夹左 右,十步一卫。两宫相去七里。”又洛阳宫阁名有却非殿。臣贤案:俗本或作“御北殿” 者,误。 遣岑彭击荆州群贼。 十一月甲午,幸怀。 刘永自称天子。 十二月丙戌,至自怀。 赤眉杀更始,而隗嚣据陇右,卢芳起安定。⑴破虏大将军叔寿击五校贼于曲梁,战殁。⑵ ⑴郡名,今泾州县。 ⑵曲梁属广平国,今洺州县也。 二年春正月甲子朔,日有食之。⑴大司马吴汉率九将军击囗乡贼于邺东,大破降之。庚辰,封 功臣皆为列侯,大国四县,余各有差。下诏曰:“人情得足,苦于放纵,快须臾之欲,忘慎罚之义。 ⑵惟诸将业远功大,诚欲传于无穷,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⑶其显效未詶, 名籍未立者,大鸿胪趣上,⑷朕将差而录之。”博士丁恭议曰:“古帝王封诸侯不过百里,⑸故利以建 侯,取法于雷,⑹强干弱枝,所以为治也。今封诸侯四县,不合法制。”帝曰:“古之亡国,皆以无 道,未尝闻功臣地多而灭亡者。”乃遣谒者即授印绶,⑺策曰:“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 满而不溢。敬之戒之。传尔子孙,长为汉藩。”⑻ ⑴续汉志曰:“在危八度。虚、危,齐地。贼张步拥兵据齐,至五年乃破。” ⑵尚书曰:“罔不明德慎罚,亦克用劝。”孔安国注云“慎刑罚,亦能用劝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