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中学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题 6、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总分:120分 A、《夜》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安适、宁静的心境 亲爱的同学,这份考卷将再次展示你的学识与才华,记录你的智慧与收获。相信自B、《雨说》中的“雨”的形象及种种的情景都具有象征性。 ●己吧!相信你独特的思考、个性化的体验、富有创意的表达一定是最棒的! C、《星星变奏曲》一诗的上下两节,共同以“星星”为主要意象,来表现追求光明的 基础知识及其运用(26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D、《蝈蝈与蛐蚰》描绘的是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象,歌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 ◆A妖娆(rao)成吉思汗(han)鞭答(hn 留滞(zhi) 的永恒美。 B.襁(qang腺探田圃(pu)酒han) 顿抖(zhan)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3◆c禁锢(gu)葬葬(mang)忿患(fn)(hu)喑哑(yn A、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D.佛然()深翠(sui)静谭(m) 逊(xun) B、赵亮真是别有用心,办的手抄报从内容到形式都很精彩 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C、领奖台上,奥运冠军刘翔挥动双臂,神采飞扬,充满着民族自豪感 ◆A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B、别忙着披蓑衣,戴斗笠 D、一谈起学习经验,班长就夸夸其谈,真让同学们钦佩不已。 C、一团团白丁香濛朦昽昽 D、幽暗的松林失去暗响 8、为2008年春节晚会上出现的一副对联的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选配下联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恰当的一项是()(2分) 最恰当的项是( (2分) ●如果不是秋风将种子吹下茎秆,那种子不是要被酷寒所冻儡吗?是秋风,把种子介绍给A、五千年疊世欣太平今日 B、两干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根须,使它找到了 生命的母体;是秋风,把种子藏进了厚实的泥土,使它有了 C、九万里中华创锦绣未来 D、十三亿尧舜建古国文明 ◆一个春天的温床;是秋风,把果实领进了一个个温暖的家,使它了生命9.理解性默写(每根横线分,共10分) 的胚胎 ①、《望江南》中表明思妇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产生的原因的句子 A、延续萌动保持 B、延伸萌动 ◆C、延伸萌生保持 D、延续萌生 ②、《江城子·密州出猎》抒写苏轼渴望再次得到朝廷重用的句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她那红调的脸蛋扰如开的梨花 ③、"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是李绅对贫苦百姓田间除草的描写 B这次回乡,我又听到了那亲切的多音和烈悉的笑脸 ,这是杜甫对贫苦百姓割麦的描写(用《观刈麦》中的名句填 写),他们都对劳芳动人民充满了同情。 D、小屋里的灯熄了,人也进入了梦乡,山林中只留下守护她的黑色的夜 ④、以水喻愁,往往可以收到具体可感的效果,如李煜绝命词《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 5.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应填入的项是()(2分) 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在国败、夫亡、失宝时写的《武陵春》中也流露出了 茂,我有什么理由感到沉重和悲额呢 类似的感慨: ⑤、《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现为国杀敌立功的美好理想的句子 A荒芜都长满了无数的植物 B、无数的植物都长满在荒芜 上 ◆c、植物都长满在所有的荒芜处D、所有的荒芜处都长满了植物 某校九年级(1)班举行以“雨的诉说”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全班同学积极参加
1 学校 班级 考号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华蓥中学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题 考试时间:90 分钟,试卷总分:120 分 亲爱的同学,这份考卷将再次展示你的学识与才华,记录你的智慧与收获。相信自 己吧! 相信你独特的思考、个性化的体验、富有创意的表达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26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妖娆.(ráo) 成吉思汗.(hán) 鞭笞.(chī) 留滞.(zhì) B、襁.(qiáng )褓 田圃.(pú ) 酒酣. (hān) 颤.抖(zhàn) C、禁锢.(gù) 莽.莽(mǎng ) 忿恚..(fèn)(huì) 喑.哑(yīn) D、怫.然(fú) 深邃.(suì) 静谧. (mì) 谦逊. (xùn) 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 分) A、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B、别忙着披蓑衣,戴斗笠。 C、一团团白丁香朦朦眬眬。 D、幽暗的松林失去暄响。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如果不是秋风将种子吹下茎秆,那种子不是要被酷寒所冻僵吗?是秋风,把种子介绍给 根须,使它找到了__________生命的母体;是秋风,把种子藏进了厚实的泥土,使它有了 一个________春天的温床;是秋风,把果实领进了一个个温暖的家,使它_________了生命 的胚胎。 A、延续 萌动 保持 B、延伸 萌动 保存 C、延伸 萌生 保持 D、延续 萌生 保存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梨花。 B、这次回乡,我又听到了那亲切的乡音和熟悉的笑脸。 C、能否努力学习,是取得优异成绩的保证。 D、小屋里的灯熄了,人也进入了梦乡,山林中只留下守护她的黑色的夜 5、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应填入的一项是( )(2 分) 我快乐,是因为喜欢幻想。所有的石头上都开满了花朵, ,幻想已如此丰 茂,我有什么理由感到沉重和悲哀呢? A、荒芜都长满了无数的植物 B、无数的植物都长满在荒芜处 C、植物都长满在所有的荒芜处 D、所有的荒芜处都长满了植物 6、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2 分) A、《夜》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安适、宁静的心境。。 B、《雨说》中的“雨”的形象及种种的情景都具有象征性。。 C、《星星变奏曲》一诗的上下两节,共同以“星星”为主要意象,来表现追求光明的 主题。 D、《蝈蝈与蛐蛐》描绘的是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象,歌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 的永恒美。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 ....的效果。 B、赵亮真是别有用心 ....,办的手抄报从内容到形式都很精彩。 C、领奖台上,奥运冠军刘翔挥动双臂,神采飞扬 ....,充满着民族自豪感。 D、一谈起学习经验,班长就夸夸其谈 ....,真让同学们钦佩不已。 8、为 2008 年春节晚会上出现的一副对联的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选配下联, 最恰当 ...的一项是( )(2 分) A、五千年盛世欣太平今日 B、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C、九万里中华创锦绣未来 D、十三亿尧舜建古国文明 9、理解性默写(每根横线分,共 10 分) ① 、《 望 江 南 》 中 表 明 思 妇 从 希 望 到 失 望 的 心 理 变 化 产 生 的 原 因 的 句 子 是 ,本词的主旨 。 ② 、《 江 城 子 · 密州出猎》抒写苏轼渴望再次得到朝廷重用的句 子 , 。” ③ 、“ 锄 禾 日 当 午 , 汗 滴 禾 下 土 ”, 这 是 李 绅 对 贫 苦 百 姓 田 间 除 草 的 描 写 ;“ , ”,这是杜甫对贫苦百姓割麦的描写(用《观刈麦》中的名句填 写),他们都对劳动人民充满了同情。 ④、以水喻愁,往往可以收到具体可感的效果,如李煜绝命词《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 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在国败、夫亡、失宝时写的《武陵春》中也流露出了 类似的感慨:“ , 。 ⑤、《破 阵子 ·为 陈同甫 赋壮词 以寄之 》中表 现为国 杀敌立 功的美 好理想 的句子 上 , 。 二、综合性学习活动(5 分) 某校九年级(1)班举行以“雨的诉说”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全班同学积极参加。 市(区) 学校 班级 姓名
10、成语组——该组同学在成语词典中查出一部分与“雨”有关的成语,请你根据下面15、加线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1分) 的解释写出相应的成语(3分) A、夸张、排比、比喻B、夸张、比喻、拟人 A、指在风雨中同船渡河,比喻共渡难关。 C、比喻、对偶、拟人D、比喻、夸张、借代 B、多比喻能够支配自然的巨大力量,亦形容恶势力猖獵( 16、这首词上下阕的主要表达方式是()(1分) C、指冒着风雨赶路( A、记叙、抒情B、描写、抒情C、描写、议论D、说明、议论 11、请词组——该组同学发现诗人常常借“雨”寄托情感,他们对此作了一些分类。请17、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的一项是()(1分) 你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连续的两句诗。A、表现淡淡的愁绪,示例:昨夜雨疏风骤 A、望/长城内外 B、欲/与天公试/比高 不消残酒(1分) C、山/舞/银蛇 数/风流人物 B、寄托忧国忧民情怀 18、“望”和“惜”各贯穿到词中的哪一句?()(1分) 12、辩论组——该组同学针对雨的功过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看法,假如你是反方,你该如A长城内外秦皇汉武B、原驰蜡象成吉思汗 何呈述?(1分) C、大河上下唐宗宋祖D、欲与天公誓比高只识弯弓射大雕 正方:我方认为,雨之功大于过。反方 19、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 是()(1分 三、古诗词赏析(共4分) A、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 渔家傲秋思 B、总领以下各句,为下文议论历史人物作铺垫。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干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C、引起下文,暗示历史人物对祖国山河的态度。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D、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又指出历史英雄人物为祖国壮丽山河而 13、下列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2分) 倾倒,为评论历史人物作了铺垫。 A、长烟落日/孤城闭B、将军白发/征夫泪 20、表现全词主旨的一项是()(1分) C、衡阳雁/去无/留意D、塞下/秋来/风景异 A、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B、江山如此多娇 4、对诗歌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D、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21、《沁园春·雪》中评价历史人物的用意是()(1分)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A、批评他们武功有余,而文学才华不足 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B、歌颂他们武艺超群,劝戒他们要文武并重。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C、否定他们的英雄地位,同时指出他们事业上的不足。 四、阅读理解(共35分) D、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委婉地指出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沁园春雪(8分) 22、下列关于《沁园春·雪》分析有错的一项是()(1分) 北国风光,干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A、上阕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皘日,看红装紊裹,分外妖娆。 B、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而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胜的信心。 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C、不论是上阕还是下阕,都把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
2 10、成语组——该组同学在成语词典中查出一部分与“雨”有关的成语,请你根据下面 的解释写出相应的成语(3 分) A、指在风雨中同船渡河,比喻共渡难关。( ) B、多比喻能够支配自然的巨大力量,亦形容恶势力猖獗( ) C、指冒着风雨赶路( ) 11、诗词组——该组同学发现诗人常常借“雨”寄托情感,他们对此作了一些分类。请 你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连续的两句诗。A、表现淡淡的愁绪,示例: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1 分) B、寄托忧国忧民情怀: 12、辩论组——该组同学针对雨的功过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看法,假如你是反方,你该如 何呈述?(1 分) 正方:我方认为,雨之功大于过。反方: 三、古诗词赏析(共 4 分)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3、下列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 )(2 分) A、长烟/落日 / 孤城闭 B、将军/白发 / 征夫泪 C、衡阳雁 / 去无/留意 D、塞下/秋来 / 风景异 14、对诗歌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四、阅读理解(共 35 分) (一)沁园春·雪 (8 分)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 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5、加线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1 分) A、夸张、 排比、 比喻 B、夸张、 比喻、 拟人 C、比喻、 对偶、 拟人 D、比喻、 夸张、 借代 16、这首词上下阕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1 分) A、记叙、抒情 B、描写、抒情 C、描写、议论 D、说明、议论 17、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的一项是( )(1 分) A、望/长城内外 B、欲/与天公试/比高 C、山/舞/银蛇 D、数/风流人物 18、“望”和“惜”各贯穿到词中的哪一句?( )(1 分) A、长城内外 秦皇汉武 B、原驰蜡象 成吉思汗 C、大河上下 唐宗宋祖 D、欲与天公誓比高 只识弯弓射大雕 19、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 是( )( 1 分) A、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 B、总领以下各句,为下文议论历史人物作铺垫。 C、引起下文,暗示历史人物对祖国山河的态度。 D、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又指出历史英雄人物为祖国壮丽山河而 倾倒,为评论历史人物作了铺垫。 20、表现全词主旨的一项是( )(1 分) A、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B、江山如此多娇 C、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D、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1、《沁园春•雪》中评价历史人物的用意是( )(1 分) A、批评他们武功有余,而文学才华不足。 B、歌颂他们武艺超群,劝戒他们要文武并重。 C、否定他们的英雄地位,同时指出他们事业上的不足。 D、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委婉地指出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22、下列关于《沁园春•雪》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1 分) A、上阕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B、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而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 胜的信心。 C、不论是上阕还是下阕,都把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
D、这首词的上下阕各有一个领字,上阕是 下阕是“惜” 列车长想了想,说:“好 (二)人证(10分) 中年人对面的一个老同志看不惯了,他站起来,盯着列车长的眼睛,说:“你是不是 在火车上,一个很漂亮的女列车员町着一个民工模样的中年人,大声说:“查票r 男人?” 中年人浑身上下一阵翻找,终于找到了,却捏在手里不想交出去 列车长不解地说:“这跟我是不是男人有什么关系啊? 列车员朝他手上瞅了一眼,怪怪地笑了笑,说:“这是儿童票。” 你就告诉我,你是不是男人? 中年人憋红了脸,嗫喘着说:“儿童票不是跟残疾人票价格一样吗?” 我当然是男人 儿童票和残疾人票的价格都是全票的一半,列车员当然知道。她打量了中年人 你用什么证明你是男人呢?把你的男人证拿出来给大家看看r 问道:“你是残疾人? “我是残疾人。 列车长愣了愣,说:"我个大男人在这儿站着,难道还有假不成? 那你把残疾证给我看看。 老同志摇了摇头,说:“我和你们一样,只认证不认人,有男人证就是男人,没男人 中年人紧张起来,说:"我…没有残疾证。买票的时候,售票员就向我要残疾证,我 E就不是男人。” 没办法才买的儿童票。 列车长卡了壳,一时想不出什么话来应对 列车员冷笑了一下:"没有残疾证,怎么能证明你是残疾人啊? 那个女列车员站出来替列车长解围,她对老同志说:“我不是男人,你有什么话跟我 中年人没有做声,只是轻轻把鞋子脱下,又将裤腿挽了起来——他只有半个脚掌 说好了 列车员斜眼看了看,说:“我要看的是证件!是上面印着残疾证三个字的本本! 老同志指着她的鼻子,说 是残联盖的钢印r “你根本就不是人 中年人一副苦瓜脸,解释说:“我没有当地户口,人家不给办理残疾证。而且,我是 列车员一下暴跳如雷,尖声叫道,“你嘴巴干净点!你说,我不是人是什么?” 在私人工地干活,出了事之后老板就跑了,我也没钱到医院做评定… 老同志一脸平静,狡黠地笑了笑,说:“你是人?那好,把你的人’证拿出来看看 周的人再一次哄笑起来 中年人再一次向列车长说明,自己是一个残疾人,买了一张和残疾人票一样价格的 只有一个人没笑,就是那个只有半个脚掌的中年人。他定定地望着眼前的一切,不知 满了泪水,不知道是委屈、感激,还是仇恨 列车长也问:“你的残疾证呢? 23、这篇小说的主题是()(2分) 中年人说他没有残疾证,接着说让列车长看他的半个脚掌。 A、要同情、关爱弱势群体B、残疾人应该办残疾证C、说话要讲究艺术才能服人D、 列车长连看都没看,便不耐烦地说:“我们只认证不认人!有残疾证就是残疾人,有文明礼貌是一个人的基本修养 残疾证才能享受残疾人票的待遇。你赶快补票吧。” 24、小说开头说女列车员“很漂亮”,这样描写的用意是()(2分) 中年人一下子蔫了 A、为读者营造轻松氛围 B、与中年残疾人形成美丑对照 他翻遍了全身的口袋和行李,只有几块钱,根本不够补票的。他带着哭腔对列车长说 C、反衬外表美丽,内心丑陋D、女列车员本身就漂亮 “我的脚掌被机器轧掉一半之后,就再也打不了工了。没有钱,连老家也回不去了,这张 25、你认为老同志是怎样的一个人?(2分) 半价票还是老乡们凑钱给我买的呢。求您高抬贵手,放过我吧 列车长坚决地说:“那不行 26、小说结尾,这个中年人在想些什么呢?最不太可能的是()(2分) 那个女列车员趁机对列车长说:"让他去车头铲煤吧,算做义务劳动。 A、世上还是好人多,谢谢你,老同志B、列车长、女列车员,我恨你们!
3 D、这首词的上下阕各有一个领字,上阕是“望”,下阕是“惜”。 (二)人 证(10 分) 在火车上,一个很漂亮的女列车员盯着一个民工模样的中年人,大声说:“查票!” 中年人浑身上下一阵翻找,终于找到了,却捏在手里不想交出去。 列车员朝他手上瞅了一眼,怪怪地笑了笑,说:“这是儿童票。” 中年人憋红了脸,嗫嚅着说:“儿童票不是跟残疾人票价格一样吗?” 儿童票和残疾人票的价格都是全票的一半,列车员当然知道。她打量了中年人一番, 问道:“你是残疾人?” “我是残疾人。” “那你把残疾证给我看看。” 中年人紧张起来,说:“我……没有残疾证。买票的时候,售票员就向我要残疾证,我 没办法才买的儿童票。” 列车员冷笑了一下:“没有残疾证,怎么能证明你是残疾人啊?” 中年人没有做声,只是轻轻把鞋子脱下,又将裤腿挽了起来——他只有半个脚掌。 列车员斜眼看了看,说:“我要看的是证件!是上面印着‘残疾证’三个字的本本! 是残联盖的钢印!” 中年人一副苦瓜脸,解释说:“我没有当地户口,人家不给办理残疾证。而且,我是 在私人工地干活,出了事之后老板就跑了,我也没钱到医院做评定……” 列车长闻讯而来,询问情况。 中年人再一次向列车长说明,自己是一个残疾人,买了一张和残疾人票一样价格的 票…… 列车长也问:“你的残疾证呢?” 中年人说他没有残疾证,接着说让列车长看他的半个脚掌。 列车长连看都没看,便不耐烦地说:“我们只认证不认人!有残疾证就是残疾人,有 残疾证才能享受残疾人票的待遇。你赶快补票吧。” 中年人一下子蔫了。 他翻遍了全身的口袋和行李,只有几块钱,根本不够补票的。他带着哭腔对列车长说: “我的脚掌被机器轧掉一半之后,就再也打不了工了。没有钱,连老家也回不去了,这张 半价票还是老乡们凑钱给我买的呢。求您高抬贵手,放过我吧!” 列车长坚决地说:“那不行。” 那个女列车员趁机对列车长说:“让他去车头铲煤吧,算做义务劳动。” 列车长想了想,说:“好。” 中年人对面的一个老同志看不惯了,他站起来,盯着列车长的眼睛,说:“你是不是 男人?” 列车长不解地说:“这跟我是不是男人有什么关系啊?” “你就告诉我,你是不是男人?” “我当然是男人!” “你用什么证明你是男人呢?把你的男人证拿出来给大家看看!” 周围的人一下笑起来。 列车长愣了愣,说:“我一个大男人在这儿站着,难道还有假不成?” 老同志摇了摇头,说:“我和你们一样,只认证不认人,有男人证就是男人,没男人 证就不是男人。” 列车长卡了壳,一时想不出什么话来应对。 那个女列车员站出来替列车长解围,她对老同志说:“我不是男人,你有什么话跟我 说好了。” 老同志指着她的鼻子,说: “你根本就不是人!” 列车员一下暴跳如雷,尖声叫道,“你嘴巴干净点!你说,我不是人是什么?” 老同志一脸平静,狡黠地笑了笑,说:“你是人?那好,把你的‘人’证拿出来看看……” 四周的人再一次哄笑起来。 只有一个人没笑,就是那个只有半个脚掌的中年人。他定定地望着眼前的一切,不知 何时,眼里蓄满了泪水,不知道是委屈、感激,还是仇恨。 23、这篇小说的主题是( )(2 分) A、要同情、关爱弱势群体 B、残疾人应该办残疾证 C、说话要讲究艺术才能服人 D、 文明礼貌是一个人的基本修养 24、小说开头说女列车员“很漂亮”,这样描写的用意是( )(2 分) A、为读者营造轻松氛围 B、与中年残疾人形成美丑对照 C、反衬外表美丽,内心丑陋 D、女列车员本身就漂亮 25、你认为老同志是怎样的一个人?(2 分) 26、小说结尾,这个中年人在想些什么呢?最不太可能的是( )(2 分) A、世上还是好人多,谢谢你,老同志 B、列车长、女列车员,我恨你们!
C、残疾有什么呢,还可以此行乞挣钱。D、哎!像我这样的残疾人该怎样办呢? 3分 27、如果你当时也在列车上,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帮这中年人解围?(2分) 6、文段中描写秦王神情、态度变化过程的语句是 这一变化表现了秦王 的性格特点。(3分) (三)文言文阅读 7、对文段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2分) 唐雎不辱使命(17分)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这两句是秦王的质问,也透 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 露出其威胁之意。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B、“否,非若是也。”唐雎的这一回答,既缓和了秦王以强凌弱的气势,使会谈能够继续 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日:“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干里不 下去;又强调了不肯易地的原因。 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C、唐雄强调安陵君不肯易地的原因是“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这-句言之有理,言之有 秦王佛然怒,谓唐雄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末尝闻也。”秦王日 节。一个“守”字,既说明安陵君宁“守”不“易”是崇仰先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 “天子之 土完整的反映,又表明安陵囯并无扩张之意,倒有御敌之心。 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 D、唐雄复述安陵君的答辞,但把安陵君的“弗敢易”换成反问句,是为了缓和双方的 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日:“此庸夫之怒也,非土之怒也。夫专诸之剌王僚也,彗星矛盾,是—种外交技巧。 袭月;聂政之剌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剌庆忌也,仓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五、作文(50分) 之士也,怀怒未发,休浸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土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 题。按要求 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题一:请以“假如再给 试)”为题写一篇文章。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 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一个操劳了一生的母亲,不穿金,不戴银,每日依旧辛劳不辍,笑呵呵地说:“全家 1、找出文段中的通假字,并释义。(2分 平平安安呐,比什么都让我幸福 通 (2) ,意为 个下岗女工说:"谁能给我份工作,我可知足了。”一个小保姆说:“主人家信任 2、解释下面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2分 我,不见外,我就觉得快乐。” (1)请广于君 是啊,生活是泥泞,是沼泽,令我们痛苦不堪;生活又是一首诗,一幅画,让我们快 (3)天下缟素 (4)长跪而谢之日( 如神仙,而这一切的一切关键看你的心态。请以“善待生活”为话题作文。 3、下面各句中“之”字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2分)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A、布衣之怒B、天子之怒C、庸夫之怒D、专诸之刺王僚 口2)如选题一,请将文题补充完整;如选题二,围统话题自拟题目 4、翻译下面句子(3分) (3不少于600字。 寡人者,轻寡人与?译 (4)书写工整 2)虽干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译 (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3)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译 5、“与臣而将四矣”中的“臣”指谁?他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表现了他什么精神?
4 C、残疾有什么呢,还可以此行乞挣钱。D、哎!像我这样的残疾人该怎样办呢? 27、如果你当时也在列车上,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帮这中年人解围?(2 分) (三)文言文阅读 唐雎不辱使命 (17 分)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 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 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雄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 “天子之 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 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 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 之士也,怀怒未发,休浸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 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 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找出文段中的通假字,并释义。(2 分) (1) 通 ,意为 (2) 通 ,意为 2、解释下面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2 分) (1)、请广.于君 ( ) (2)、秦王谓.唐雎曰 ( ) (3)、天下缟素.. ( ) (4)、长跪而谢.之曰 ( ) 3、下面各句中“之”字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2 分) A、布衣之怒 B、天子之怒 C、庸夫之怒 D、专诸之刺王僚 4、翻译下面句子 (3 分) (1)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译: (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译: (3)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译: 5、“与臣而将四矣”中的“臣”指谁?他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表现了他什么精神? (3 分) 答: 6、文段中描写秦王神情、态度变化过程的语句是 → 。 这一变化表现了秦王 、 的性格特点。(3 分) 7、对文段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这两句是秦王的质问,也透 露出其威胁之意。 B、“否,非若是也。”唐雎的这一回答,既缓和了秦王以强凌弱的气势,使会谈能够继续 下去;又强调了不肯易地的原因。 C、唐雄强调安陵君不肯易地的原因是“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这一句言之有理,言之有 节。一个“守”字,既说明安陵君宁“守”不“易”是崇仰先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 土完整的反映,又表明安陵国并无扩张之意,倒有御敌之心。 D、唐雄复述安陵君的答辞,但把安陵君的“弗敢易”换成反问句,是为了缓和双方的 矛盾,是一种外交技巧。 五、作文(50 分) 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题一:请以“假如再给我一次 (机会,失败。尝试……)”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 一个操劳了一生的母亲,不穿金,不戴银,每日依旧辛劳不辍,笑呵呵地说:“全家 平平安安呐,比什么都让我幸福。” 一个下岗女工说:“谁能给我一份工作,我可知足了。”一个小保姆说:“主人家信任 我,不见外,我就觉得快乐。” 是啊,生活是泥泞,是沼泽,令我们痛苦不堪;生活又是一首诗,一幅画,让我们快 乐如神仙,而这一切的一切关键看你的心态。请以“善待生活”为话题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如选题一,请将文题补充完整;如选题二,围绕话题自拟题目。 (3)不少于 600 字。 (4)书写工整、规范。 (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