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身份认同及定位之困境 一浅析白先勇《寂寞的十七岁》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5080919018庄清嘉 略览白先勇先生1958年始的创作要目①,1971-1977这一长达七年的时间段 值得加以特别关注一一这是其同性恋题材小说《孽子》的创作期。一般来说,我 们习惯于将这七年视为其创作的第四阶段②。单以一部小说而独成为一个分期, 那么这部小说在作家整个创作生涯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似乎不言而喻。我私以为, 要深入作者,则《孽子》避无可避:而要对《孽子》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以及更 深刻的理解,则必须将《孽子》的创作置于一个范围更大的创作语境来加以关照。 在《孽子》之后,白先勇又创作了《Danny Boy》、《Tea for Two)》等艾滋书写小 说,对身患艾滋病的同性恋者加以关照,似乎可以视为是对《孽子》的延续和深 化。而往前回溯,一探其创作思想的发微一一这是这篇论文得以存在的初因一一 我们发现,这几篇小说的内在理路于《寂寞的十七岁》(1961)一文中已初见端 倪,并与之保有血肉联系。我以为,它们所一以贯之的首要主题,乃是表现同性 爱者在主流社会自我身份认同及定位的困境。至白先勇创作《孽子》及其一系列 后期创作,作者在表现之外,又做出了力求走出困境的尝试和努力一一通过主流 社会对同性爱者身份的接纳,甚至理解、同情和关爱而使同性爱者获得自我身份 认同及定位。基于这一理解,我想若就此引进源于西方的“酷儿理论”中的种种 概念应当是合适的,将使我们获得对白先勇这一系列小说主题更深入的理解。 酷儿理论是一种自外于主流文化的立场:这些人和他们的理论在主 流文化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也不愿意在主流文化中为自己找位置。“酷 儿”这一概念作为对一个社会群体的指称,包括了所有在性倾向方面与主 流文化和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性别规范或性规范不符的人。酷儿理论就是 这些人的理论。“酷儿”这一概念指的是在文化中所有非常态 (nonstraight)的表达方式,这一范畴既包括男同性恋、女同性恋和双性 恋的立场,也包括所有其他潜在的、不可归类的非常态立场。③ ①《白先勇精选集》第326-329页白先勇著.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2 ②《白先勇精选集》第3-5页刘俊《为逝去的“情”与“美”造像》白先勇著.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6.2 ®《酷儿理论面面观》李银河《国外社会科学》二OO二年第二期第23页
自我身份认同及定位之困境 ——浅析白先勇《寂寞的十七岁》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5080919018 庄清嘉 略览白先勇先生 1958 年始的创作要目 ①,1971-1977 这一长达七年的时间段 值得加以特别关注——这是其同性恋题材小说《孽子》的创作期。一般来说,我 们习惯于将这七年视为其创作的第四阶段 ②。单以一部小说而独成为一个分期, 那么这部小说在作家整个创作生涯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似乎不言而喻。我私以为, 要深入作者,则《孽子》避无可避;而要对《孽子》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以及更 深刻的理解,则必须将《孽子》的创作置于一个范围更大的创作语境来加以关照。 在《孽子》之后,白先勇又创作了《Danny Boy》、《Tea for Two》等艾滋书写小 说,对身患艾滋病的同性恋者加以关照,似乎可以视为是对《孽子》的延续和深 化。而往前回溯,一探其创作思想的发微——这是这篇论文得以存在的初因—— 我们发现,这几篇小说的内在理路于《寂寞的十七岁》(1961)一文中已初见端 倪,并与之保有血肉联系。我以为,它们所一以贯之的首要主题,乃是表现同性 爱者在主流社会自我身份认同及定位的困境。至白先勇创作《孽子》及其一系列 后期创作,作者在表现之外,又做出了力求走出困境的尝试和努力——通过主流 社会对同性爱者身份的接纳,甚至理解、同情和关爱而使同性爱者获得自我身份 认同及定位。基于这一理解,我想若就此引进源于西方的“酷儿理论”中的种种 概念应当是合适的,将使我们获得对白先勇这一系列小说主题更深入的理解。 酷儿理论是一种自外于主流文化的立场:这些人和他们的理论在主 流文化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也不愿意在主流文化中为自己找位置。“酷 儿”这一概念作为对一个社会群体的指称,包括了所有在性倾向方面与主 流文化和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性别规范或性规范不符的人。酷儿理论就是 这 些 人 的 理 论 。“ 酷 儿 ” 这 一 概 念 指 的 是 在 文 化 中 所 有 非 常 态 (nonstraight) 的表达方式,这一范畴既包括男同性恋、女同性恋和双性 恋的立场,也包括所有其他潜在的、不可归类的非常态立场。 ③ ①《白先勇精选集》第 326-329 页 白先勇 著.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2 ②《白先勇精选集》第 3-5 页 刘俊《为逝去的“情”与“美”造像》白先勇 著.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6.2 ③ 《酷儿理论面面观》 李银河《国外社会科学》二○○二年第二期 第 23 页
在这一段对“酷儿理论”的综述里,可以发现该理论似乎正是肇始于所有在 性倾向方面与主流文化和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性别规范或性规范不符的社会群体 一一为方便起见,我们暂且称之为边缘人群一一的自我身份认同及定位困境。但 值得注意的是,与白先勇小说中通过以被主流社会认同及定位而获得自我认同及 定位不同一一这是一种寻求融入和被接受的姿态一一“酷儿”不愿在主流文化中 为自己找位置。他们的解决办法一一或者说是理论的终极指向,乃是建立一种异 于传统的新的人际关系格局和生活方式。此种建构的基础,以性别和性问题专家 威克斯的认识,是对当代世界中一种主体形成形式的反叛,是对权力的挑战,是 对个人定义方式、把个人定义为某种特殊身份、固定在某种社会地位上这种做法 的挑战。①固然,我们应当对任何一种业已形成或者正在发展的“理论”都保持 警惕,时时检视其所指的片面性和合理性,“酷儿理论”莫能例外。但我以为这 一理论及其理想最值得敬佩的地方,在于通过解构传统一一如果把传统视为权力 表达的话一一使每一个独立的个人都获得在社会中自由表达的权利。这是对人类 最基本权利的维护和力倡,虽然它显得如此激进并富于颠覆性。在这一点上,白 先勇的小说表现出的对被边缘化人群的关怀意蕴又与其不谋而合。 自我身份认同及定位困境的具体表现是主人公杨云峰与家庭、个人以及学校 一社会三层关系的紧张。这三层关系并且紧密相连,互为因果。以下试详析之。 晦暗不明的清晨、风雨交加、寒冷、跳墙、咆哮的狗、浑黑的走廊、熟睡的 父母、彻夜未归的少年…小说一开始,白先勇就营造了一种相当紧张的气氛。 这种紧张感实则来自于主人公杨云峰的内心,并且伺机而动,仿佛一触即发。而 与这些紧张意象对立的则是“回家”的意象。“回家”固有的归宿意味容易引发 对舒适、温暖、安全和确定感等种种积极情绪的阅读期待,但一系列紧张意象的 构建随即打破了这一期待,由此而形成某种阅读张力。同时毫无疑问地揭示了杨 云峰与家庭的紧张关系。在随后故事的展开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紧张性是如何 逐渐形成起来的,并且可以发现它并非单一单向,而是始终处于多线进行中(杨 云峰与父亲、母亲、兄长、小弟关系表现之不同),因此具有相当微妙的层次感。 ©《酷儿理论面面观》李银河《国外社会科学》二OO二年第二期第24页
在这一段对“酷儿理论”的综述里,可以发现该理论似乎正是肇始于所有在 性倾向方面与主流文化和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性别规范或性规范不符的社会群体 ——为方便起见,我们暂且称之为边缘人群——的自我身份认同及定位困境。但 值得注意的是,与白先勇小说中通过以被主流社会认同及定位而获得自我认同及 定位不同——这是一种寻求融入和被接受的姿态——“酷儿”不愿在主流文化中 为自己找位置。他们的解决办法——或者说是理论的终极指向,乃是建立一种异 于传统的新的人际关系格局和生活方式。此种建构的基础,以性别和性问题专家 威克斯的认识,是对当代世界中一种主体形成形式的反叛,是对权力的挑战,是 对个人定义方式、把个人定义为某种特殊身份、固定在某种社会地位上这种做法 的挑战。 ④固然,我们应当对任何一种业已形成或者正在发展的“理论”都保持 警惕,时时检视其所指的片面性和合理性,“酷儿理论”莫能例外。但我以为这 一理论及其理想最值得敬佩的地方,在于通过解构传统——如果把传统视为权力 表达的话——使每一个独立的个人都获得在社会中自由表达的权利。这是对人类 最基本权利的维护和力倡,虽然它显得如此激进并富于颠覆性。在这一点上,白 先勇的小说表现出的对被边缘化人群的关怀意蕴又与其不谋而合。 自我身份认同及定位困境的具体表现是主人公杨云峰与家庭、个人以及学校 —社会三层关系的紧张。这三层关系并且紧密相连,互为因果。以下试详析之。 晦暗不明的清晨、风雨交加、寒冷、跳墙、咆哮的狗、浑黑的走廊、熟睡的 父母、彻夜未归的少年……小说一开始,白先勇就营造了一种相当紧张的气氛。 这种紧张感实则来自于主人公杨云峰的内心,并且伺机而动,仿佛一触即发。而 与这些紧张意象对立的则是“回家”的意象。“回家”固有的归宿意味容易引发 对舒适、温暖、安全和确定感等种种积极情绪的阅读期待,但一系列紧张意象的 构建随即打破了这一期待,由此而形成某种阅读张力。同时毫无疑问地揭示了杨 云峰与家庭的紧张关系。在随后故事的展开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紧张性是如何 逐渐形成起来的,并且可以发现它并非单一单向,而是始终处于多线进行中(杨 云峰与父亲、母亲、兄长、小弟关系表现之不同),因此具有相当微妙的层次感。 ④ 《酷儿理论面面观》 李银河《国外社会科学》二○○二年第二期 第 24 页
在与整个家庭的关系中,杨云峰是杨家的异类一一用更严重的一个词,是“孽 子”。其异之所以为异,在于不同于大哥二哥和小弟,他完全没有达到这个家庭 所寄予他的期望值。期望一一或者说压力一一最主要来自父亲,来自这个社会对 一个十七岁的少年所产生的“正常”期待。对于父亲来说,是望子成龙,光耀门 楣一一而这一想法具有更宏观的意义。对于这个社会来说,它期待又一个符合传 统社会规范(包括行为和思想)的少年长成青年,直至中年,老年和死亡。父亲 是这个“主流社会”传统社会规范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人格,他是社会这一宏观概 念的微观化和具体化。类似于此的社会规范的概念在世代更替中被构建、强化、 反复强化,从而成为一种价值判断标准。这一重复构建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社 会的发展乃至人的发展似乎变得有规律和模式可循,并且被期望因此而使社会得 到长时间的相对的稳定。但与此同时,独立的人格、个性甚至于基本的话语表达 权利也常常因此泯然于众一一因为他们常常惊世骇俗,而被社会规范所抵制、甚 至打压和摧毁,如同身体自动自发启动的排异机制。我以为,这正是酷儿理论得 以发展的最基本的思想土壤一一当然,这一理论是以反对者的姿态就此出现。 小小的杨云峰当然并非什么惊世骇俗者,他也没有任何明确的宏观意义上的 思想深度。他仅仅只是对这个社会及其规范感到不解,他这样说道:“有次爸爸 问我们将来想做什么:大哥讲要当陆军总司令,二哥讲要当大博士,我不晓得要 当什么才好,我说什么也不想当。”®换言之,在这个社会里,杨云峰们无法找到 自己的位置,因为他们从出生开始就已经被预定了位置。而一切偏离这个位置的 道路,都是崎岖且艰辛的。我们无从得出杨云峰的兄弟们是否也有过这样的困惑 和茫然,但是从结果来看,他们目前似乎接受了这样一种预设,由此把自己也变 成了这个社会规范的一部分。杨云峰与他们不同,他没有接受,因为他不知道为 什么要接受这与他内心相抵触的规则,他由此陷入了自我身份认同及定位的困 境。他通过一种带有消极抵抗性质的姿态作出自己的回应,却使父亲气得“头筋 暴了起来”,母亲也骂他“忤逆不孝”。 杨云峰与父亲“八字范了冲”,但他对母亲的态度却很不同:“从小我心中就 只有妈妈一个人。”®这种“孽子逆父亲母”的模式在后来的《孽子》中反复出现。 值得一提的是,他愿意听妈妈的话,但却及其反感听妈妈以“你爸爸…”的句 ⑤《白先勇精选集》之《寂寞的十七岁》白先勇著.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2 ⑥《白先勇精选集》之《寂寞的十七岁》白先勇著.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2
在与整个家庭的关系中,杨云峰是杨家的异类——用更严重的一个词,是“孽 子”。其异之所以为异,在于不同于大哥二哥和小弟,他完全没有达到这个家庭 所寄予他的期望值。期望——或者说压力——最主要来自父亲,来自这个社会对 一个十七岁的少年所产生的“正常”期待。对于父亲来说,是望子成龙,光耀门 楣——而这一想法具有更宏观的意义。对于这个社会来说,它期待又一个符合传 统社会规范(包括行为和思想)的少年长成青年,直至中年,老年和死亡。父亲 是这个“主流社会”传统社会规范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人格,他是社会这一宏观概 念的微观化和具体化。类似于此的社会规范的概念在世代更替中被构建、强化、 反复强化,从而成为一种价值判断标准。这一重复构建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社 会的发展乃至人的发展似乎变得有规律和模式可循,并且被期望因此而使社会得 到长时间的相对的稳定。但与此同时,独立的人格、个性甚至于基本的话语表达 权利也常常因此泯然于众——因为他们常常惊世骇俗,而被社会规范所抵制、甚 至打压和摧毁,如同身体自动自发启动的排异机制。我以为,这正是酷儿理论得 以发展的最基本的思想土壤——当然,这一理论是以反对者的姿态就此出现。 小小的杨云峰当然并非什么惊世骇俗者,他也没有任何明确的宏观意义上的 思想深度。他仅仅只是对这个社会及其规范感到不解,他这样说道:“有次爸爸 问我们将来想做什么;大哥讲要当陆军总司令,二哥讲要当大博士,我不晓得要 当什么才好,我说什么也不想当。” ⑤换言之,在这个社会里,杨云峰们无法找到 自己的位置,因为他们从出生开始就已经被预定了位置。而一切偏离这个位置的 道路,都是崎岖且艰辛的。我们无从得出杨云峰的兄弟们是否也有过这样的困惑 和茫然,但是从结果来看,他们目前似乎接受了这样一种预设,由此把自己也变 成了这个社会规范的一部分。杨云峰与他们不同,他没有接受,因为他不知道为 什么要接受这与他内心相抵触的规则,他由此陷入了自我身份认同及定位的困 境。他通过一种带有消极抵抗性质的姿态作出自己的回应,却使父亲气得“头筋 暴了起来”,母亲也骂他“忤逆不孝”。 杨云峰与父亲“八字范了冲”,但他对母亲的态度却很不同:“从小我心中就 只有妈妈一个人。” ⑥这种“孽子逆父亲母”的模式在后来的《孽子》中反复出现。 值得一提的是,他愿意听妈妈的话,但却及其反感听妈妈以“你爸爸……”的句 ⑤ 《白先勇精选集》之《寂寞的十七岁》 白先勇 著.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2 ⑥ 《白先勇精选集》之《寂寞的十七岁》 白先勇 著.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2
式与他谈话。在这里,母亲与父亲的关系也显出了一丝紧张感。其中似乎可以看 出一种传统的男性霸权的意味。在这一语境里,被认为理所当然的,父亲是强势 的,母亲是柔顺的。这种柔顺并且包含着生殖内涵一一如果能够养育出优秀的子 女才得以被承认。不能传宗接代或者养育出孽子,母亲都将承受更多的来自家庭 内部的压力,并为此而受到指责。杨云峰对“你爸爸…”的本能的抗拒,似乎 反映出一丝反抗霸权的意味一一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在文中,他多次流露出男性 理当保护女性的态度: 我不懂马龙白兰度对费文丽为什么那么残忍,费文丽那副可怜已巴 的样子,好要人疼的。① 我不喜欢唐爱丽,我着实不喜欢她。可是不知怎的,我很替她难受, 我觉得实在不应该那样丢下她不管,我觉得她直板板的站在我面前,好 可怜的。到底她是第一个对我那样好过的女孩子。⑧ 在这里,也许可以看出他思想里的一些矛盾来。一方面,他渴望像一个强者 一样保护柔弱可爱的女性一一因为她们曾经温柔地对待过他;但另一方面,力所 不逮的他又本能地抗拒将这些女性带离他的人们一一通常是两性关系中的男性 们。 我们不妨看看另一个例子,杨云峰所依恋的另一个女性,是小学六年级的国 文老师。 “她的声音好柔,说起国语来动听得很” “我碰见这么多老师,我觉得只有她瞧得起我。她把我那篇‘母亲’ 贴到壁报上去…不知怎的,我从小就好要妈妈疼,妈妈始终没理会到 这点。”② 他把吴老师当成了母亲形象的另一化身,然而吴老师实则“早嫁人了,跟先 生离开台北了,我去找过一次,没有找到她”。。 杨云峰对年长女性的依恋似乎与他对同龄女生的态度截然相反,这倒是和小 说悖离正常形态的爱恋主题要素相契合。但这种悖离似乎并非必然。在同龄人中, 除了魏伯飏之外,他与其他男女生均相处困难。他固然不喜欢班级里的女孩子, ⑦《白先勇精选集》之《寂寞的十七岁》白先勇著.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2 ⑧《白先勇精选集》之《寂寞的十七岁》白先勇著.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2 ⑨《白先勇精选集》之《寂寞的十七岁》白先勇著.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2 《白先勇精选集》之《寂寞的十七岁》白先勇著.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2
式与他谈话。在这里,母亲与父亲的关系也显出了一丝紧张感。其中似乎可以看 出一种传统的男性霸权的意味。在这一语境里,被认为理所当然的,父亲是强势 的,母亲是柔顺的。这种柔顺并且包含着生殖内涵——如果能够养育出优秀的子 女才得以被承认。不能传宗接代或者养育出孽子,母亲都将承受更多的来自家庭 内部的压力,并为此而受到指责。杨云峰对“你爸爸……”的本能的抗拒,似乎 反映出一丝反抗霸权的意味——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在文中,他多次流露出男性 理当保护女性的态度: 我不懂马龙白兰度对费文丽为什么那么残忍,费文丽那副可怜已巴 的样子,好要人疼的。 ⑦ 我不喜欢唐爱丽,我着实不喜欢她。可是不知怎的,我很替她难受, 我觉得实在不应该那样丢下她不管,我觉得她直板板的站在我面前,好 可怜的。到底她是第一个对我那样好过的女孩子。 ⑧ 在这里,也许可以看出他思想里的一些矛盾来。一方面,他渴望像一个强者 一样保护柔弱可爱的女性——因为她们曾经温柔地对待过他;但另一方面,力所 不逮的他又本能地抗拒将这些女性带离他的人们——通常是两性关系中的男性 们。 我们不妨看看另一个例子,杨云峰所依恋的另一个女性,是小学六年级的国 文老师。 “她的声音好柔,说起国语来动听得很” “我碰见这么多老师,我觉得只有她瞧得起我。她把我那篇‘母亲’ 贴到壁报上去……不知怎的,我从小就好要妈妈疼,妈妈始终没理会到 这点。” ⑨ 他把吴老师当成了母亲形象的另一化身,然而吴老师实则“早嫁人了,跟先 生离开台北了,我去找过一次,没有找到她”。 ⑩ 杨云峰对年长女性的依恋似乎与他对同龄女生的态度截然相反,这倒是和小 说悖离正常形态的爱恋主题要素相契合。但这种悖离似乎并非必然。在同龄人中, 除了魏伯飏之外,他与其他男女生均相处困难。他固然不喜欢班级里的女孩子, ⑦ 《白先勇精选集》之《寂寞的十七岁》 白先勇 著.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2 ⑧ 《白先勇精选集》之《寂寞的十七岁》 白先勇 著.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2 ⑨ 《白先勇精选集》之《寂寞的十七岁》 白先勇 著.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2 ⑩ 《白先勇精选集》之《寂寞的十七岁》 白先勇 著.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2
并且不明白男生何以对她们如此痴迷;但他同样不喜欢那些男孩子。事实上,他 所乐于交往的,并且产生一种孩童依恋母亲般感情的对象,他们的共同点不是性 别,而是他们的善意对待和肯定一一或者说,让他体会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 体具有存在价值,且这种存在价值值得被承认的人们。对妈妈的依恋来自于小时 候母亲的疼爱:对吴老师的依恋来自于她的肯定:对魏伯飏则来自于生活中的关 照一一他尊重并且安慰了寂寞太久的杨云峰。 不仅仅是对于杨家,对于杨云峰的同学,他也是一个异类。如果说杨云峰在 家里被视为异类还不足以让让感觉到那是一种压力和社会构建的结构,那么在同 龄人对待他的态度中,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这点。因为成绩差,体育不行或者 不合群而受到排斥似乎仍然可以理解,但是因为他长得白净而被哄笑为“小白 脸”;因为发育得早,长出了汗毛与别的男生不一样而被取笑为“猴子”时,就 不太一样了。少年们几乎是本能地排斥与他们不同的人,哪怕使这种不同得以成 立的特征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来。魏伯飏超乎同龄人的理智和成 熟使得他能够超越这种集体性的排异反映,消解来自于某一集体的无形压力而接 受杨云峰,但是这种接受是有限度的。性向问题不仅是魏伯飏的底线,也是这个 社会的底线。所以当小说的最后,杨云峰惊惶地发现,原来男人和男人也可以那 样做的的时候,他陷入的将是更大的自我身份认同及定位的困境。而这一次,连 魏伯飏也不能稍稍帮助他了。 杨云峰与家庭和学校的紧张感让他对自己提出了质疑,甚而自我否定。他彻 底失去了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及定位。 我以为一定变得认不出来回到家里第一件事情就是到浴室里去照镜 子,我以为一定变得认不出来了,我记得有本小说写过有个人做一件坏 事,脸上就刻下一条“堕落之痕”。⑩ 照镜子真是具有隐喻意味的动作。希望确认自己的意愿是如此强烈,害怕确 认自己与这个社会的传统规范不符的恐惧是如此巨大。这种不安、恐惧、烦闷的 高潮直指死亡:我简直厌烦得不想活了,我荡到小南门的时候,我真的趴到铁轨 上去过,有一辆柴油快车差点压到我身上来。但是最后,他只是“吓得出了一身 冷汗,跑了回来。”而天明以后,他将面对的岂止是父亲、结业式、唐爱丽及南 ①《白先勇精选集》之《寂寞的十七岁》白先勇著.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2
并且不明白男生何以对她们如此痴迷;但他同样不喜欢那些男孩子。事实上,他 所乐于交往的,并且产生一种孩童依恋母亲般感情的对象,他们的共同点不是性 别,而是他们的善意对待和肯定——或者说,让他体会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 体具有存在价值,且这种存在价值值得被承认的人们。对妈妈的依恋来自于小时 候母亲的疼爱;对吴老师的依恋来自于她的肯定;对魏伯飏则来自于生活中的关 照——他尊重并且安慰了寂寞太久的杨云峰。 不仅仅是对于杨家,对于杨云峰的同学,他也是一个异类。如果说杨云峰在 家里被视为异类还不足以让让感觉到那是一种压力和社会构建的结构,那么在同 龄人对待他的态度中,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这点。因为成绩差,体育不行或者 不合群而受到排斥似乎仍然可以理解,但是因为他长得白净而被哄笑为“小白 脸”;因为发育得早,长出了汗毛与别的男生不一样而被取笑为“猴子”时,就 不太一样了。少年们几乎是本能地排斥与他们不同的人,哪怕使这种不同得以成 立的特征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来。魏伯飏超乎同龄人的理智和成 熟使得他能够超越这种集体性的排异反映,消解来自于某一集体的无形压力而接 受杨云峰,但是这种接受是有限度的。性向问题不仅是魏伯飏的底线,也是这个 社会的底线。所以当小说的最后,杨云峰惊惶地发现,原来男人和男人也可以那 样做的的时候,他陷入的将是更大的自我身份认同及定位的困境。而这一次,连 魏伯飏也不能稍稍帮助他了。 杨云峰与家庭和学校的紧张感让他对自己提出了质疑,甚而自我否定。他彻 底失去了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及定位。 我以为一定变得认不出来回到家里第一件事情就是到浴室里去照镜 子,我以为一定变得认不出来了,我记得有本小说写过有个人做一件坏 事,脸上就刻下一条“堕落之痕”。⑪ 照镜子真是具有隐喻意味的动作。希望确认自己的意愿是如此强烈,害怕确 认自己与这个社会的传统规范不符的恐惧是如此巨大。这种不安、恐惧、烦闷的 高潮直指死亡:我简直厌烦得不想活了,我荡到小南门的时候,我真的趴到铁轨 上去过,有一辆柴油快车差点压到我身上来。但是最后,他只是“吓得出了一身 冷汗,跑了回来。”而天明以后,他将面对的岂止是父亲、结业式、唐爱丽及南 ⑪ 《白先勇精选集》之《寂寞的十七岁》 白先勇 著.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2
光那些人,而是更大的更令人不安的自我身份认同及定位的困境。我怀疑杨云峰 在此之前用以使自己暂时脱困的方法在之后是否还能一如既往的生效。 他说:“我爱说谎,常常我对自己都爱说哄话。” 他说:“我撒谎不必经过大脑,都是随口而出的。别人问我念什么学校,我 说建国中学;问我上几年级。我说高三。我乘公共汽车常常挂着建中的领章,手 里挟着范氏大代数。明明十七,我说十九。我运动顶不行,我偏说是篮球校队。 不要笑我,我怕人家瞧不起。爸爸说我自甘堕落,我倒是蛮想要好的,只是好不 起来就是了。”⑦ 他说谎,给自己写信,假装打电话给朋友,这些行为具有相当强烈的表演性。 人生是一场表演吗?一一酷儿理论家们认为确然。当然他们强调的重点在于社会 性别表演。 他们认为,社会性别表演在下列意义上是强迫性的,即一旦偏离社 会规范,就会导致社会的排斥、惩罚和暴力。更不必说由这些禁忌所产 生的越轨的快感(the transgressive pleasures),它会带来更严重的 惩戒。这一表演带来紧迫性和强迫性,这一点由相应的社会惩戒反映出 来。为了建构一种异性恋的身份,异性恋要求一种社会性别的连续性表 演。⑧ 但是杨云峰体现出的表演性实则并不至于社会性别表演的范畴一一我始终 认为,在这片小说里,性向主题要素只是一个辅助因素。虽然小说的结局隐隐指 向同性恋主题,但是在此之前,我乐于相信一一按照酷儿们的解释一一杨云峰的 社会性别尚未建立。也就是说他的同性恋倾向并非必然,正如其他所有人的异性 恋倾向并非必然一样。而是由于种种机缘巧合,或者说各种困境,使得小说指向 了这一结局一一当然,这里体现着作者写小说的构思和技巧。 借由上述一段理论来阐明杨云峰的思想却是合适的。他力图在自己的表演和 想象中构建一个让所有人一一包括他自己都满意的新的形象,成绩优秀,合群, 受到父母的喜爱,兄弟的敬重,总而言之,是完全符合社会规范的一种身份。这 种表演行为一方面为他缓解了身份认同危机带来的不安和孤独感,另一方面也在 想象与现实的背道而驰中加剧了身份认同的困境。这几乎像是一个恶性循环。而 @《白先勇精选集》之《寂寞的十七岁》白先勇著.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2 @《酷儿理论面面观》李银河《国外社会科学》二OO二年第二期第25页
光那些人,而是更大的更令人不安的自我身份认同及定位的困境。我怀疑杨云峰 在此之前用以使自己暂时脱困的方法在之后是否还能一如既往的生效。 他说:“我爱说谎,常常我对自己都爱说哄话。” 他说:“我撒谎不必经过大脑,都是随口而出的。别人问我念什么学校,我 说建国中学;问我上几年级。我说高三。我乘公共汽车常常挂着建中的领章,手 里挟着范氏大代数。明明十七,我说十九。我运动顶不行,我偏说是篮球校队。 不要笑我,我怕人家瞧不起。爸爸说我自甘堕落,我倒是蛮想要好的,只是好不 起来就是了。”⑫ 他说谎,给自己写信,假装打电话给朋友,这些行为具有相当强烈的表演性。 人生是一场表演吗?——酷儿理论家们认为确然。当然他们强调的重点在于社会 性别表演。 他们认为,社会性别表演在下列意义上是强迫性的,即一旦偏离社 会规范,就会导致社会的排斥、惩罚和暴力。更不必说由这些禁忌所产 生的越轨的快感(the transgressive pleasures),它会带来更严重的 惩戒。这一表演带来紧迫性和强迫性,这一点由相应的社会惩戒反映出 来。为了建构一种异性恋的身份,异性恋要求一种社会性别的连续性表 演。⑬ 但是杨云峰体现出的表演性实则并不至于社会性别表演的范畴——我始终 认为,在这片小说里,性向主题要素只是一个辅助因素。虽然小说的结局隐隐指 向同性恋主题,但是在此之前,我乐于相信——按照酷儿们的解释——杨云峰的 社会性别尚未建立。也就是说他的同性恋倾向并非必然,正如其他所有人的异性 恋倾向并非必然一样。而是由于种种机缘巧合,或者说各种困境,使得小说指向 了这一结局——当然,这里体现着作者写小说的构思和技巧。 借由上述一段理论来阐明杨云峰的思想却是合适的。他力图在自己的表演和 想象中构建一个让所有人——包括他自己都满意的新的形象,成绩优秀,合群, 受到父母的喜爱,兄弟的敬重,总而言之,是完全符合社会规范的一种身份。这 种表演行为一方面为他缓解了身份认同危机带来的不安和孤独感,另一方面也在 想象与现实的背道而驰中加剧了身份认同的困境。这几乎像是一个恶性循环。而 ⑫ 《白先勇精选集》之《寂寞的十七岁》 白先勇 著.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2 ⑬ 《酷儿理论面面观》 李银河《国外社会科学》二○○二年第二期 第 25 页
在这个恶性循环中,我们在这里能够看到个人话语表达空间的缺失。他在他所处 的环境里发不出声音来。 小说里有一处情节尤为动人。 在三轮车上,杨云峰因为魏伯飏的安慰而失声痛哭。 魏伯飏吓得愣住了,他拍着我的背一直对我说道: “喂,喂,别哭啦,这么大个人,怎么像娃娃似的。我们在大街上 啊。” 我可管不了那么多了。我靠着魏伯飏失声痛哭起来,魏伯飏叫三轮 车夫停下来对他说道: “请你把帘子挂起来,我弟弟的身体不舒服。” 我哭得更厉害,眼泪鼻涕鼻血涂得魏伯飏一身。 帘子在这里的出现是极为精彩且极具隐喻意味的意象。当魏伯飏让车夫放下 帘子的时候一一他在这时并且顾及到了杨云峰的面子,向车夫解释,是因为“弟 弟的身体不舒服。”当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对于杨云峰而言他所代表的形象不 仅是一个同学,朋友,更是家人,是值得依赖的人一一杨云峰又一次感受到了母 体的温暖。不仅如此,魏伯飏挂起帘子的举动也为杨云峰构造了一个密闭的可以 放声痛哭的空间。魏伯飏帮杨云峰找回的是一个个人话语表达的空间一一哪怕它 这样狭小,并且短暂。但是这个空间是杨云峰得到的最大的尊重,理解,也是杨 云峰与自己,与这个社会的紧张感降到最低的一刻。 这篇小说没有回答天亮以后,杨云峰想怎么做,会怎么做。但是它也许可以 看作是《孽子》的前奏。在《孽子》里,白先勇最终通过一种和解来回答了这个 问题。但这是和解还是妥协,又有谁知道呢。在白先勇所构造的世界里是这一结 局,那么在现实社会里,在其他空间呢,也会是这样的结局吗?或者我们还有其 他的可能和选择。当白先勇写《寂寞的十七岁》时,酷儿理论还没有进入人们的 视野,但是今天,它以一种反叛的姿态,一种摧毁和重建的勇气表达了对独立个 体人格的尊重及召唤,我以为是值得深深思考和投以关注的。 ©《白先勇精选集》之《寂寞的十七岁》白先勇著.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2
在这个恶性循环中,我们在这里能够看到个人话语表达空间的缺失。他在他所处 的环境里发不出声音来。 小说里有一处情节尤为动人。 在三轮车上,杨云峰因为魏伯飏的安慰而失声痛哭。 魏伯飏吓得愣住了,他拍着我的背一直对我说道: “喂,喂,别哭啦,这么大个人,怎么像娃娃似的。我们在大街上 啊。” 我可管不了那么多了。我靠着魏伯飏失声痛哭起来,魏伯飏叫三轮 车夫停下来对他说道: “请你把帘子挂起来,我弟弟的身体不舒服。” 我哭得更厉害,眼泪鼻涕鼻血涂得魏伯飏一身。⑭ 帘子在这里的出现是极为精彩且极具隐喻意味的意象。当魏伯飏让车夫放下 帘子的时候——他在这时并且顾及到了杨云峰的面子,向车夫解释,是因为“弟 弟的身体不舒服。”当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对于杨云峰而言他所代表的形象不 仅是一个同学,朋友,更是家人,是值得依赖的人——杨云峰又一次感受到了母 体的温暖。不仅如此,魏伯飏挂起帘子的举动也为杨云峰构造了一个密闭的可以 放声痛哭的空间。魏伯飏帮杨云峰找回的是一个个人话语表达的空间——哪怕它 这样狭小,并且短暂。但是这个空间是杨云峰得到的最大的尊重,理解,也是杨 云峰与自己,与这个社会的紧张感降到最低的一刻。 这篇小说没有回答天亮以后,杨云峰想怎么做,会怎么做。但是它也许可以 看作是《孽子》的前奏。在《孽子》里,白先勇最终通过一种和解来回答了这个 问题。但这是和解还是妥协,又有谁知道呢。在白先勇所构造的世界里是这一结 局,那么在现实社会里,在其他空间呢,也会是这样的结局吗?或者我们还有其 他的可能和选择。当白先勇写《寂寞的十七岁》时,酷儿理论还没有进入人们的 视野,但是今天,它以一种反叛的姿态,一种摧毁和重建的勇气表达了对独立个 体人格的尊重及召唤,我以为是值得深深思考和投以关注的。 ⑭ 《白先勇精选集》之《寂寞的十七岁》 白先勇 著.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