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代号:2722 座位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一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乡村社会学试题 2011年1月 题 号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分 数 得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总计30分) 1.以乡村社会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是()。 A.农业社会学 B.乡村社会学 C.乡村经济学 D.农业推广学 2.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乡村社会调查,1949年前,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最著名的著作 是()。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兴国调查》 C.《长冈乡调查》 D.《才溪乡调查》 3.乡村社会成员的主体是( )。 A.乡村居民 B.农民 C.小商人 D.乡镇企业工人 4.一个人同时担任了几种角色,而这些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 象被称之为()。 A.角色扮演 B.角色中断 C.角色冲突 D.角色失败 5.人们通过直接的社会联系和心理沟通所结成的、人际关系比较亲密的社会共同体 是()。 A.初级社会群体 B.次级社会群体 C.社会群体 D.社会组织 2822
试卷代号 2 2 座位号 B. «兴国调查》 D. «才溪乡调查》 B. 次级社会 D. 社会组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11 学年 第一学 末考 乡村社会学试题 2011 年1 题号 总分 分数 得分|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分,总计 0分} 1.以乡村社会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是( )。 A. 业社 学B. c.乡村经济学D.农业推广学 2. 中 国 产党历来重 社会调查 ,1949 民 问 著作 是( )。 A.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 «长冈乡调查》 3. 员 的 )。 A.乡村居民 .农民 c. 商人 业工 4. 个人 担任 这些 色对 期待发生 矛盾 象被称之为( )。 A. 演B. c. 冲突 失败 5. 人们通过 直接 系 和 通 所 结 成 社 会 是( )。 A.初级社会群体 c.社会群体 2822
6.由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主干家庭 B.核心家庭 C.联合家庭 D.其他家庭 7.关于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和管理方 式是()。 A.家长制 B.泰罗制 C.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D.科层制 8。乡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始于( )。 A.1977年 B.1978年 C.1979年 D.1980年 9.社会分化的原因一般是由于()。 A.人们的主观需要 B.阶级产生的需要 C.劳动分工的需要 D.社会发展的需要 10.由于社会关系或环境失调,致使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或社会进步发生障 碍,从而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并需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是指()。 A.政治问题 B.经济问题 C.民族问题 D.社会问题 11.乡村的许多社会问题都有许多成因,其中最主要的成因是()。 A.自然环境 B.经济基础 C.政治条件 D.生产力水平 12.社会控制的最主要实施者是( )。 A.初级社会群体 B.次级社会群体 C.国家政权组织 D.宗教组织 13.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乃至对于不同行为的社会控制具有各自的特点,这是 社会控制的( )。 A.普遍性 B.特殊性 C.多重性 D.差异性 2823
B. 1978 D. 1980 B. D.科层制 B. 殊性 D. 异性 6. 父母 家庭是 )。 A. 主干 庭B. 家庭 c. 联合 D. 其他家庭 7. 于社 部职位 分科设 其职 组织结 形式 式是( )。 A. c. 8. 村家 联产承包 )。 A.1977 c. 1979 9. 会分 )。 A. 要B. 级产生 c. 分工 D. 社会 需要 10. 社会 使社会全体 员 的 社会进步发 生 碍,从而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并需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是指( )。 A. 题B. c.民族问题 .社会问题 1. 许多社 有许 主要 )。 A.自然环境 .经济基础 c.政治条件 .生产力水平 12. 会控 要实 )。 A. 体B. 次级社会 c. 家政 组织 教组 13. 同 国 地域 社会控制的( )。 A.普遍性 c.多重性 2823
14.社会各要素相互连接,结合成社会系统,它们的变化导致社会的变化,称之为()。 A.社会控制 B.社会问题 C.社会变迁 D.越轨行为 15.被称为第一生产力的是()。 A.科学技术 B.劳动手段 C.劳动工具 D.劳动对象 得 分 评卷人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总计15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农业社会的基本特点有( )。 A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B.农民是其主要的职业群体 C.家庭是生活单元 D.质朴的文化 E.复杂的社会关系 2.邻里的功能有( )。 A.生活上互帮 B.生产上互助 C.交流情感 D.调节纠纷 E.维护治安 3.村民委员会的组织结构包括( )。 A.村民会议 B.村民委员会 C.村民小组 D.工作委员会 E。特派员 4.社会分化的社会文化因素有( )。 A.职业的差异 B.文化的差异 C.阶层的差异 D.阶级的差异 E.智力的差异 5.法律的控制作用表现为( )。 A.教育作用 B.鼓励作用 C.说服作用 D.威慑作用 E.惩罚作用 2824
14. 各要 互连接 它们 致社会 称之 )。 A.社会控制 .社会问题 c. 变迁 越轨 15. )。 A. 学技术B. c.劳动工具 .劳动对象 得分|评卷人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3分,总计 5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农业社会的基本特点有( A. 农业 产业结 c. 庭是 E. 复杂 2. )。 A. c. E. 3. 组织结 A. c. 小组 E. 4. 分化 A. c. 阶层 E 智 5. 法律 表现 A.教育作用 c. E. 2824 B. 业群 D. B. B. D.工作委员会 B. 文化 D. 差异 B. 鼓励 威慑作
得 分 评卷人 三、配伍题:(每题2分,总计10分) 1.乡村社会:( 2.社会群体:( ) 3.社会组织:( 4.社会分层:( ) 5.越轨行为:() 1.是指违反或偏离社会规范的所有行为。其行为仅仅是指违法或违纪但尚未构成犯罪 的行为。 2.是指人们以农业活动为主、并以此为基础从事其他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3.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人们划分为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 4.是指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有计划的联合起来的次级社会群体。 5.是指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特定的相互关系连接在一起的社会共同体。 得 分 评卷人 四、简答题:(总计25分)】 1.学习乡村社会学的意义。(6分) 2.社会问题的特点。(9分) 3.简述社会趋同论。(10分) 得 分 评卷人 五、论述题:(20分) 联系乡村实际谈一谈我国乡村城镇化的必然性、道路选择和实现的途径。 2825
• 得分|评卷人 三、配伍题:(每题 2分,总计 0分} 1.乡村社会: ( 2. 社会 ( 3. 会组 ( 4. 社会分 ( 5. ( 1.是指违反或偏离社会规范的所有行为。其行为仅仅是指违法或违纪但尚未构成犯罪 的行为。 2. 动为 事其他社 活动 3. 一定 标准把 为高低有序 干等 4. 社会 联合起 社会 5. 通过 往形 特定 连接在一 得分|评卷人 四、简答题:(总计 5分) 1.学习乡村社会学的意义。 6分〉 2. 社会 。(9 3. 会趋 (10 得分|评卷人 五、论述题 :( 0分) 联系乡村实际谈一谈我国乡村城镇化的必然性、道路选择和实现的途径。 2825
试卷代号:272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一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乡村社会学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1年1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总计30分) 1.B 2.A 3.B 4.C 5.A 6.B 7.D 8.A 9.C 10.D 11.D 12.C 13.B 14.C 15.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总计15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ABCD 2.ABCDE 3.ABCD 4.BCD 5.ADE 三、配伍题:(每题2分,总计10分) 1.乡村社会:是指人们以农业活动为主、并以此为基础从事其他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2.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特定的相互关系连接在一起的社会共同 体。 3.社会组织:是指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有计划的联合起来的次级 社会群体。 4.社会分层: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人们划分为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 象。 5.越轨行为:是指违反或偏离社会规范的所有行为。越轨行为仅仅是指违法或违纪但尚 未构成犯罪的行为。 四、简答题:(总计25分) 1.参考答案 (1)认识乡村社会的发展规律,为科学规划乡村发展服务。(2分) (2)调查和分析乡村社会问题,为制定正确的乡村政策提供参考。(2分) (3)推进乡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2分) 2.参考答案 第一,普遍性。社会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只要存在人类社会,就必然存在社会问题。(2 分) 2826
试卷代号 7 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11 开放专 乡村社会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1 年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分,总计 O分} loB 6. B 11. D 2. A 7. D 12. C 3. B 8. A 13. B 4. C 9. C 14. C 5. A 10. D 15. 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3分,总计 5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 ABCD 2. ABCDE 3. ABCD 4. BCD 5.ADE 三、配伍题:(每题2分,总计 0分} 1.乡村社会z是指人们以农业活动为主、并以此为基础从事其他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2. 们通 互交 形成 相互 连接在一 会共 体。 3. 社会 执行一 社会 成特 次级 社会群体。 4. 分层 把人 有 序 干 等 象。 5. 反或偏 会规 所有 或违 未构成犯罪的行为。 四、简答题:(总计 5分} 1.参考答案 (1)认识乡村社会的发展规律,为科学规划乡村发展服务。2分) (2) 为制 提供参考 。(2 (3) 推进 物质文 建设 。(2 2. 第一,普遍性。社会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只要存在人类社会,就必然存在社会问题。 分〉 2826
第二,地域差异性。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存在不同的社会问题。有些社 会问题是全球性的,有些社会问题则是地区性的。(2分) 第三,时代性。社会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特定的社会问题只会发生在特定的时代, 不同时代及同一时代的不同发展阶段存在着不同的社会问题。(2分) 第四,多因性。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都不会是由单个原因造成的,而是由自然、社会多种因 素综合作用造成的。(2分) 第五,关联性。一个社会问题的产生往往会造成其他相关社会问题的产生。(1分) 3.参考答案 社会趋同论是一些研究社会现代化问题的学者在分析世界各国现代化道路时表达的一种 观点,是反映各国社会现代化的共同点的理论。(3分) 在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各不相同,甚至社会制度也不同,但是只要这些国家走上现代化 道路,就会经历同样的过程,这就是经济的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组织管理的科层化、城市化 和日常生活的世俗化。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进展,不同的国家在上述诸方面变得越来越相似,即 表现为趋同。(4分) 尽管各国的现代化的过程中会出现某些相似特征,但同时也存在明显差异。因此,认为社 会现代化就是后发展国家向发达的西方国家看齐的全盘西化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同时,认 为一个国家的现代化会走与其他国家完全不同的路也有失片面。(3分) 五、论述题:(20分)】 必然性:工商服务业较农业具有更强的吸收劳动力的能力; 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城市的现代文明吸引农村居民,并愈益强烈地影响乡村;(3分) 道路选择:走以大中城市为龙头,以小城镇为主体的城镇化道路。(3分) 实现途径: 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二三产业是城镇社区的经济基础和赖以存在的根本前提;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向商品化、专业化生产转变,是大规模城市 化的必要条件; 加强小城镇的基础建设。加强小城镇建设,使其真正成为吸收农业剩余人口的主阵地是 实现城镇化目标的重要举措; 控制乡村人口,提高其素质。人口是城市化的主体,人口数量与质量能否与城市化的客观 要求相适应,是实现城市化的关键。(8分) (联系实际6分略) 2827
第二,地域差异性。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存在不同的社会问题。有些社 会问题是全球性的,有些社会问题则是地区性的。 2分) 第三,时代性。社会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特定的社会问题只会发生在特定的时代, 不同时代及同一时代的不同发展阶段存在着不同的社会问题。 2分) 第四,多因性。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都不会是由单个原因造成的,而是由自然、社会多种因 素综合作用造成的。 2分) 第五,关联性。一个社会问题的产生往往会造成其他相关社会问题的产生。(l分) 3. 考答 社会趋同论是一些研究社会现代化问题的学者在分析世界各国现代化道路时表达的一种 观点,是反映各国社会现代化的共同点的理论。 3分) 在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各不相同,甚至社会制度也不同,但是只要这些国家走上现代化 道路,就会经历同样的过程,这就是经济的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组织管理的科层化、城市化 和日常生活的世俗化。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进展,不同的国家在上述诸方面变得越来越相似,即 表现为趋同。 4分) 尽管各国的现代化的过程中会出现某些相似特征,但同时也存在明显差异。因此,认为社 会现代化就是后发展国家向发达的西方国家看齐的全盘西化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同时,认 为一个国家的现代化会走与其他国家完全不同的路也有失片面。 3分) 五、论述题 :( 0分} 必然'性:工商服务业较农业具有更强的吸收劳动力的能力; 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城市的现代文明吸引农村居民,并愈益强烈地影响乡村 3分) 道路选择:走以大中城市为龙头,以小城镇为主体的城镇化道路。 3分) 实现途径: 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二三产业是城镇社区的经济基础和赖以存在的根本前提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向商品化、专业化生产转变,是大规模城市 化的必要条件; 加强小城镇的基础建设。加强小城镇建设,使其真正成为吸收农业剩余人口的主阵地是 实现城镇化目标的重要举措; 控制乡村人口,提高其素质。人口是城市化的主体,人口数量与质量能否与城市化的客观 要求相适应,是实现城市化的关键。 8分) (联系实际 2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