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2008年中考复习文言文(10篇) 整理人:殷华 1.《孔子语录》(孔子) (一)《论语十则》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解词:时:按时;说:同“悦”,愉快 翻译:学习知识并按时去复习它,不也是件愉快的事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解词:故:旧的(知识);知:理解、领悟。 翻译: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领悟出新的知识,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做老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词: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翻译: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弄 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词:愠:恼恨。 翻译: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恼恨,不也是君子吗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解词:耻:以……为羞耻。 翻译:(他)聪明而且努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感到羞耻。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解词:识:记住;厌:满足;诲:教导 翻译: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它;学习不应该感到满足;教导学生不应该感到 厌倦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8、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翻译:应当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学习,对他们不好的地方(自己也有这方面的 问题)就应该注意改正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 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本文选自儒家经典著作 ,作者是 时期鲁国人。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
重庆 2008 年中考复习文言文(10 篇) 整理人:殷 华 1.《孔子语录》(孔子) (一)《论语十则》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解词:时:按时;说:同“悦”,愉快。 翻译:学习知识并按时去复习它,不也是件愉快的事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解词:故:旧的(知识);知:理解、领悟。 翻译: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领悟出新的知识,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做老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词: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翻译: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弄 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词:愠:恼恨。 翻译: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恼恨,不也是君子吗?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解词:耻:以……为羞耻。 翻译:(他)聪明而且努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感到羞耻。 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解词:识:记住;厌:满足;诲:教导。 翻译: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它;学习不应该感到满足;教导学生不应该感到 厌倦。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8、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应当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学习,对他们不好的地方(自己也有这方面的 问题)就应该注意改正。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1—6 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 ‘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本文选自儒家经典著作 ,作者是 ,是 时期鲁国人。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不亦说乎( ) (2)人不知而不愠( )
(3)学而不思则罔( )(4)学而不厌( 3、本文强调思学结合的语句是 4、孔文子能被封为“文”的原因是 5、本文讲述到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请分别摘录下来。 答: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6、翻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 2.《曹刿论战〉(左传 (一)《曹刿论战》 1、公将战。 解词:将:打算。 2、曹刿请见。 解词:见:拜见。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解词:肉食者:居高位,得厚禄的人;谋:谋划;间:参与。 翻译:居高位得厚禄的人自会去谋划它,你又何必去参与呢 4、肉食者鄙,末能远谋。 解词:鄙:鄙陋,目光短浅 翻译:居高位得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从长远之处去谋划。 5、何以战? 翻译:凭什么作战呢? 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解词:安:养生的东西;专:独自专有。 翻译: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他们分给别人。 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解词:徧同“遍”,遍及,普遍。 翻译:小恩小惠并不能遍及,人民是不会听从的。 8、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解词: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加:虚夸;信:信实。 翻译:祭祀用的祭品,我不敢虚夸,一定对神讲实话。 9、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解词:孚:为人所信服;福:降福,保佑。 翻译: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使人信服,神是不会保佑的。 10、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解词:狱:案件 翻译: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按照实情去办理 、公将鼓之。 解词:鼓:击鼓。 齐师败绩。 解词:败绩:大败。 13、公将驰之
(3)学而不思则罔( ) (4)学而不厌( ) 3、本文强调思学结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文子能被封为“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讲述到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请分别摘录下来。 答:学习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刿论战>(左传) (一)《曹刿论战》 1、公将战。 解词:将:打算。 2、曹刿请见。 解词:见:拜见。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解词:肉食者:居高位,得厚禄的人;谋:谋划;间:参与。 翻译:居高位得厚禄的人自会去谋划它,你又何必去参与呢? 4、肉食者鄙,末能远谋。 解词:鄙:鄙陋,目光短浅。 翻译:居高位得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从长远之处去谋划。 5、何以战? 翻译:凭什么作战呢? 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解词:安:养生的东西;专:独自专有。 翻译: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他们分给别人。 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解词:徧同“遍”,遍及,普遍。 翻译:小恩小惠并不能遍及,人民是不会听从的。 8、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解词: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加:虚夸;信:信实。 翻译:祭祀用的祭品,我不敢虚夸,一定对神讲实话。 9、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解词:孚:为人所信服;福:降福,保佑。 翻译: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使人信服,神是不会保佑的。 10、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解词:狱:案件。 翻译: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按照实情去办理。 11、公将鼓之。 解词:鼓:击鼓。 12、齐师败绩。 解词:败绩:大败。 13、公将驰之
解词:驰:驱车追赶。 14、既克,公问其故。 解词:克:战胜;故:原因、缘故。 15、夫战,勇气也。 翻译:作战,靠的是勇气。 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解词:鼓:击鼓。 翻译: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则减弱,第三次击鼓,士 气就会竭尽 17、疲竭我盈,故克之。 翻译:敌方的士气已经竭尽,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够战胜它。 18、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解词:测:推测,估计。 翻译:(齐国)是大国,难以估计它的情况,担心有埋伏。 19、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解词:靡:倒下。 翻译:我看到齐军战车辗过地面留下的痕迹非常乱,远远望见他们的军旗已 经倒下,所以下令追击。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 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 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 (3)神弗福也()(4)小大之狱() 2、根据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2)表明“肉食者鄙”的语句 (3)“何以战”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 (4)曹刿说的“忠之属也”指的是 (5)曹刿赞成庄公第三个观点,认为是“忠之属”,这表明曹刿具有 的思想。 3、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 4、翻译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5—12题。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 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解词:驰:驱车追赶。 14、既克,公问其故。 解词:克:战胜;故:原因、缘故。 15、夫战,勇气也。 翻译:作战,靠的是勇气。 1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解词:鼓:击鼓。 翻译: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则减弱,第三次击鼓,士 气就会竭尽。 17、疲竭我盈,故克之。 翻译:敌方的士气已经竭尽,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够战胜它。 18、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解词:测:推测,估计。 翻译:(齐国)是大国,难以估计它的情况,担心有埋伏。 19、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解词:靡:倒下。 翻译:我看到齐军战车辗过地面留下的痕迹非常乱,远远望见他们的军旗已 经倒下,所以下令追击。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1—4 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 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 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 ) (3)神弗福也( )(4)小大之狱( ) 2、根据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明“肉食者鄙”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以战”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刿说的“忠之属也”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曹刿赞成庄公第三个观点,认为是“忠之属”,这表明曹刿具有__________ __的思想。 3、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5—12 题。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 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公将鼓之( )(2)齐师败绩( (3)既克( )(4)望其旗靡( 6、依次给上文段中的三个“故”字作出正确解释 7、请补出下列文句省略的内家(2) (1) (3) 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8、“公将鼓之”中“将鼓”在结构上与上文“ 下文“ 相对应 9、为什么曹刿在“公将驰之”时说“未可”,而在“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说 可矣 答 10、本文段运用对比手法,以鲁庄公的 与曹刿的 相比较,衬托出曹刿 11、有一个成语出自本文段,这个成语是 翻译 夫战,勇气也。 3.《出师表》(诸葛亮) (一)《出师表》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解词:崩殂:死亡;三分:分裂成三个国家;疲敝:贫困衰弱;秋:时刻。 翻译:先帝(刘备)创立统一天下的大业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逝世了,现在, 天下分裂成三国,益州贫困衰弱,这真是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 2、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解词:懈:懈怠;忘身:舍生忘死。 翻译:侍卫大臣们在宫廷中毫不懈怠,忠诚的将士们在朝廷外舍生忘死。 3、追先帝之殊遇。 解词:追:追念 4、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解词:光:发扬光大;恢弘:发扬扩大 5、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解词:妄自菲薄:随便看轻自己;喻:称引、譬喻;义:适宜、恰当 翻译:不应该轻易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而使得忠心进谏的道路阻塞。 6、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翻译: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不同 7、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解词:付:交给;论:评判;刑:罚;昭:显示。平明:公正严明。 翻译:若有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法令或尽忠职分的人,应该交给主管官来 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 8、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 翻译:不应该偏袒或有私心,使宫中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9、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解词:行阵:军队
5、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公将鼓之( )(2)齐师败绩( ) (3)既克( )(4)望其旗靡( ) 6、依次给上文段中的三个“故”字作出正确解释。 (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 7、请补出下列文句省略的内容。 一鼓作气,再 而 衰,三 而 竭。 8、“公将鼓之”中“将鼓”在结构上与上文“ ”;下文“ ”相对应。 9、为什么曹刿在“公将驰之”时说“未可”,而在“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说 “可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文段运用对比手法,以鲁庄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曹刿的 相比较,衬托出曹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有一个成语出自本文段,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 12、翻译 夫战,勇气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师表》(诸葛亮) (一)《出师表》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解词:崩殂:死亡;三分:分裂成三个国家;疲敝:贫困衰弱;秋:时刻。 翻译:先帝(刘备)创立统一天下的大业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逝世了,现在, 天下分裂成三国,益州贫困衰弱,这真是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 2、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解词:懈:懈怠;忘身:舍生忘死。 翻译:侍卫大臣们在宫廷中毫不懈怠,忠诚的将士们在朝廷外舍生忘死。 3、追先帝之殊遇。 解词:追:追念。 4、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解词:光:发扬光大;恢弘:发扬扩大。 5、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解词:妄自菲薄:随便看轻自己;喻:称引、譬喻;义:适宜、恰当。 翻译:不应该轻易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而使得忠心进谏的道路阻塞。 6、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翻译: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不同 7、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解词:付:交给;论:评判;刑:罚;昭:显示。平明:公正严明。 翻译:若有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法令或尽忠职分的人,应该交给主管官来 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 8、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 翻译:不应该偏袒或有私心,使宫中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9、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解词:行阵:军队
翻译:军队上下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10、亲贤臣,远小人。 解词:亲:亲近;远:疏远。 翻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 1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翻译: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12、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 翻译:那么汉室的兴旺就为期不远了。 1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解词:布衣:平民百姓;躬:亲自。 1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翻译:只想在乱世之中保全性命,不谋求在诸侯那里扬名做官。 15、先帝不以臣卑鄙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 解词: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感激:感奋、激动;驱驰:奔走效劳 值:遇到。 1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翻译: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命出使。 17、先帝知臣谨慎 解词:谨慎:小心慎重。 18、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深入不毛。 解词:效:实现;伤:损害;毛:草木。 19、庶竭驽钝,攘锄奸凶 解词:驽钝:平庸的才智;攘除:铲除。 此臣所以报先帝忠陛下之职分也 翻译: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 2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翻译:希望陛下让我完成讨伐曹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不实现就治我的罪,用 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 22、以彰其咎 解词:彰:表明、显扬。 23、臣不胜受恩感激。 翻译: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8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 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 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本文段选自三国时期的名相 的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2)以光先帝遗德( (3)引喻失义() (4)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3、本文段表现“危急存亡之秋”的语句是
翻译:军队上下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10、亲贤臣,远小人。 解词:亲:亲近;远:疏远。 翻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 1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翻译: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12、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 翻译:那么汉室的兴旺就为期不远了。 1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解词:布衣:平民百姓;躬:亲自。 1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翻译:只想在乱世之中保全性命,不谋求在诸侯那里扬名做官。 15、先帝不以臣卑鄙……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 解词: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感激:感奋、激动;驱驰:奔走效劳; 值:遇到。 1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翻译: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命出使。 17、先帝知臣谨慎 解词:谨慎:小心慎重。 18、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深入不毛。 解词:效:实现;伤:损害;毛:草木。 19、庶竭驽钝,攘锄奸凶。 解词:驽钝:平庸的才智;攘除:铲除。 20、此臣所以报先帝忠陛下之职分也。 翻译: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 2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翻译:希望陛下让我完成讨伐曹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不实现就治我的罪,用 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 22、以彰其咎 解词:彰:表明、显扬。 23、臣不胜受恩感激。 翻译: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1—8 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 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 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本文段选自三国时期的名相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 (2)以光先帝遗德( ) (3)引喻失义( ) (4)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3、本文段表现“危急存亡之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的“先帝”指的是 “陛下”指的是 5、朝廷内外的将士在国家临危之际的表现是 6、作者认为该“刑”的是 ;该“赏”的是 7、本文段,作者向后主提出了两个建议,分别是(1) 8、翻译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文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9—15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 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 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手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 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 钝,攮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 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9、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臣本布衣( (2)先帝不以臣卑鄙 (3)恐托付不效() (4)深入不毛( 10、文段中表现作者淡泊名利,志趣高洁的语句是 1、文段中表现作者不凡的军涯生活的语句是 12、作者认为出师条件已经成熟的语句是 13、文段中说明出师的目标是 14、文段中“臣”“受命以来”的心情是 ;行动是 15、翻译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23题。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 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 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 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6、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亲贤臣,远小人(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17、文段中,诸葛亮主要从 两方面向后主推荐贤臣 18、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具有怎样的思想品格? 答 19、“众议举宠为督”的理由是 20、诸葛亮在这里向后主提出了一条建议,是什么?
4、文段中的“先帝”指的是____________;“陛下”指的是____________。 5、朝廷内外的将士在国家临危之际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认为该“刑”的是____________;该“赏”的是____________。 7、本文段,作者向后主提出了两个建议,分别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翻译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9—15 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 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 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手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 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 钝,攮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 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9、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臣本布衣( ) (2)先帝不以臣卑鄙( (3)恐托付不效( ) (4)深入不毛( ) 10、文段中表现作者淡泊名利,志趣高洁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段中表现作者不凡的军涯生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认为出师条件已经成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段中说明出师的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段中“臣”“受命以来”的心情是____________;行动是____________。 15、翻译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16—23 题。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 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 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 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6、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亲贤臣,远小人( )( )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17、文段中,诸葛亮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向后主推荐贤臣。 18、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具有怎样的思想品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众议举宠为督”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诸葛亮在这里向后主提出了一条建议,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先帝在时,对桓、灵两帝的态度怎样?为什么有这样的看法? 答 22、翻译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译文 4.《陋室铭》(刘禹锡 (一)《陋室铭》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解词:名:闻名;灵:降福显灵。 翻译: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 就能降福显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翻译: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翻译: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翻译: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浅薄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翻译: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6、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 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 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有仙则名( (2)有龙则灵 (3)无丝竹之乱耳( (4)无案牍之劳形( 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2)本文描写环境的句子是 (3)运用对比手法写人,反映作者高尚的交往的句子是 (4)写室内之事,表现作者高雅的生活情趣的句子是 3、翻译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 5.《三峡》(郦道元) (一)《三峡》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解词:自:从,由;略:完全;阙:通“缺”,空缺、中断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1、先帝在时,对桓、灵两帝的态度怎样?为什么有这样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翻译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陋室铭》(刘禹锡) (一)《陋室铭》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解词:名:闻名;灵:降福显灵。 翻译: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 就能降福显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翻译: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翻译: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翻译: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浅薄的人。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翻译: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6、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1—3 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 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 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有仙则名( ) (2)有龙则灵( ) (3)无丝竹之乱耳( ) (4)无案牍之劳形( ) 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描写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对比手法写人,反映作者高尚的交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室内之事,表现作者高雅的生活情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峡》(郦道元) (一)《三峡》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解词:自:从,由;略:完全;阙:通“缺”,空缺、中断。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解词:至于:到了;襄:漫上;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翻译: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隔断了。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翻译:江水清澈,树木繁茂,山岭髙耸,青草茂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解词:属:连续;引:延长;属引:接连不断。 翻译:髙处的猿猴放声长啸,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解词:绝:消失。 翻译: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猴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缺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日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 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 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髙猿长啸,属引凄异,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 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缺 自 属 绝 2、文章第一段总写 描述了 的地势 3、文章第二、三、四段分别写出了三峡 四季 变化的不同景观,突出了三峡 的总特征 4、文章表现群山高峻的语句是 现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表现秋境凄 清萧瑟的句子是 5、文章结尾引用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答 6、翻译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文: 6.《马说》(韩愈) (一)《马说》 1、不以千里称也。 解词:称:出名。 翻译:不能因为日行千里而出名。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解词:食:同“饲”,喂养。 翻译:喂养的人不知道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解词:见:同“现”,显露、表现。 翻译: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就表现不出来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解词:至于:到了;襄:漫上;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翻译: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隔断了。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翻译:江水清澈,树木繁茂,山岭高耸,青草茂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5、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解词:属:连续;引:延长;属引:接连不断。 翻译: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啸,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 6、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解词:绝:消失。 翻译: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猴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二)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1—6 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缺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日.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 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 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 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缺____________ 自____________ 属____________ 绝____________ 2、文章第一段总写____________,描述了____________的地势。 3、文章第二、三、四段分别写出了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季 变化的不同景观,突出了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总特征。 4、文章表现群山高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 现水流湍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秋境凄 清萧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引用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马说》(韩愈) (一)《马说》 1、不以千里称也。 解词:称:出名。 翻译:不能因为日行千里而出名。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解词:食:同“饲”,喂养。 翻译:喂养的人不知道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3、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解词:见:同“现”,显露、表现。 翻译: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就表现不出来。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解词:且:尚且;安:怎么 翻译:想要与普通马等同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5、策之不以其道。 解词:策:驱使;以:按照;道:方法 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 6、食之不能尽其才 翻译:喂养它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7、鸣之不能同其意。 翻译: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 8、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解词:其:难道;其:恐怕。 翻译: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 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 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不以千里称也()(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才美不外见 )(4)策之不以其道( 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本文的作者是 朝的文学家、散文家。 (3)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5)表现食马者不知马的几种表现是 这反映了食马者 思想性格 (6)表现千里马的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7)“千里马”比喻 ;“伯乐”比喻 给本文各段归纳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4、翻译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 7.《醉翁亭记》(欧阳修) (一)《醉翁亭记》 1、环滁皆山也。 解词:环:环绕
解词:且:尚且;安:怎么。 翻译:想要与普通马等同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5、策之不以其道。 解词:策:驱使;以:按照;道:方法。 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 6、食之不能尽其才。 翻译:喂养它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7、鸣之不能同其意。 翻译: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 8、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解词:其:难道;其:恐怕。 翻译: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1—4 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 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 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不以千里称也(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3)才美不外见( )(4)策之不以其道( ) 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的文学家、散文家。 (3)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现食马者不知马的几种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这反映了食马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性格。 (6)表现千里马的悲惨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千里马”比喻______________;“伯乐”比喻______________。 3、给本文各段归纳段意。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醉翁亭记》(欧阳修) (一)《醉翁亭记》 1、环滁皆山也。 解词:环:环绕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远远看见)一座四角上翘像张开的鸟翅 的亭子,这就是醉翁亭 3、作亭者谁? 解词:作:建造。 名之者谁? 解词:名:命名。 5、得之心而寓之酒 解词:得:领会;寓:寄托。 翻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6、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解词:霏:雾气:开:消散:归:归聚 翻译:太阳出来林间的雾气逐渐消散,暮云聚拢,岩石洞穴变得昏暗起来。 7、野芳发而幽香。 解词:发:开放。 8、山间四时也。 解词:时:季节 9、暮而归。 解词:归:回去。 10、临溪而渔 解词:渔:捕鱼。 1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翻译:脸色苍老,白发苍苍,醉醺醺的坐在众人中间的那个人,是太守醉了 1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翻译;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有他自己所乐的东西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 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常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 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 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 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作亭者谁() (2)得之心而寓之酒() (3)林霏开( (4)野芳发而幽香() 2、根据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1)醉翁亭的具体位置是 (2)“醉翁亭”之所以叫做“醉翁亭”的原因是 (3)点明全文主线的句子是 (4)文段描绘朝暮变化之景的句子是 (5)文段描绘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 (6)请写出文段提及的两个成语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远远看见)一座四角上翘像张开的鸟翅 的亭子,这就是醉翁亭。 3、作亭者谁? 解词:作:建造。 4、名之者谁? 解词:名:命名。 5、得之心而寓之酒。 解词:得:领会;寓:寄托。 翻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6、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解词:霏:雾气;开:消散;归:归聚。 翻译:太阳出来林间的雾气逐渐消散,暮云聚拢,岩石洞穴变得昏暗起来。 7、野芳发而幽香。 解词:发:开放。 8、山间四时也。 解词:时:季节。 9、暮而归。 解词:归:回去。 10、临溪而渔。 解词:渔:捕鱼。 1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翻译:脸色苍老,白发苍苍,醉醺醺的坐在众人中间的那个人,是太守醉了。 1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翻译;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有他自己所乐的东西。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1—4 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 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常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 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 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 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作亭者谁 ( ) (2)得之心而寓之酒( ) (3)林霏开 ( ) (4)野芳发而幽香( ) 2、根据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1)醉翁亭的具体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亭”之所以叫做“醉翁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点明全文主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描绘朝暮变化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段描绘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写出文段提及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