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经济学(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一章 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马中)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7,文件大小:215.41KB,团购合买
第一章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复活节岛的兴衰 复活节岛是太平洋上一个偏僻荒凉的小岛,面积不足400km2,人口最多时也 不过7000人,它距最近的大陆——南美洲西海岸有3000km之多,距最近的有人居 住的岛屿——皮特凯恩岛也有近2000km之遥。但是它的一部文明兴衰史,却是昭 示人类未来的一面镜子。 考古学家证明,复活节岛曾经有过辉煌的文明。并认为复活节岛的居民属于波 利尼西亚人,公元5世纪到达复活节岛,当时已是全球大迁徙的晚期。公元5世纪 时,复活节岛上土壤肥沃,温度、湿度很高,但是水源奇缺,岛上无常年性河流 仅有的淡水来自死火山形成的湖。由于与世隔绝,生物物种很少,只有30种本地植 在家乡时主要食用鸡、猪、狗、波利尼西亚鼠以及甘薯、芋头、两波利尼西亚人 物、几种昆虫、两种蜥蜴,没有哺乳动物,岛周围水域中鱼也不多。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中围人民大學 《精品课程》系列之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環境經濟學 主讲:马中教授 第一章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复活节岛的兴衰 复活节岛是太平洋上一个偏僻荒凉的小岛,面积不足400km2,人口最多时也 不过700人,它距最近的大陆——南美洲西海岸有3000km之多,距最近的有人居 住的岛屿——皮特凯恩岛也有近2000km之遥。但是它的一部文明兴衰史,却是昭 示人类未来的一面镜子。 考古学家证明,复活节岛曾经有过辉煌的文明。并认为复活节岛的居民属于波 利尼西亚人,公元5世纪到达复活节岛,当时已是全球大迁徙的晚期。公元5世纪 时,复活节岛上土壤肥沃,温度、湿度很高,但是水源奇缺,岛上无常年性河流 仅有的淡水来自死火山形成的湖。由于与世隔绝,生物物种很少,只有30种本地植 物、几种昆虫、两种蜥蜴,没有哺乳动物,岛周围水域中鱼也不多。波利尼西亚人 在家乡时主要食用鸡、猪、狗、波利尼西亚鼠以及甘薯、芋头、两色果、香蕉、椰 子和白薯。但是,移民们很快发现这里的气候不适宜亚热带植物(如,两色果和椰 子)的生长,芋头和甘薯的产量也很有限。移民的食品因此只限于白薯和鸡。这种 单一的农业文明使移民们一度生活得很悠闲 当时的居民们散居在农舍中,并在农舍周围播种庄稼;社会活动则集中在祭祀 中心,即被称为阿库(Aku)的大石头平台。人们在这里举行葬礼、祭祀和纪念亡 故的族长。由于农业生产很容易完成,因此人们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宗教活动。岛民 们精心组织宗教仪式,沿着海岸线在全岛建造了300多处宏伟的阿库,每一处阿库 有1至数尊石像。这些石像成为复活节岛文明一度兴盛的见证。 制作石像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每尊石像约6m多高,几十吨重。在采石场制作 再运输到全岛各处的阿库上。因为缺乏运输设备,岛民就砍伐森林,用圆木滚动雕 像。1550年,复活节岛人口达到7000人,部族之间的争斗开始加剧。人们竞相建 立阿库,以树立本族的权威。到16世纪,岛上共建了几百个阿库,竖立了600多尊 雕像。就在此时,由于岛上森林被砍伐殆尽,运输雕像的工作不得不停了下来。几 百尊未被完成的雕像遗落在采石场周围 森林消失对岛民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严重影响。从16世纪初开始,树木匮乏迫 使许多人不得不去住石洞。1个世纪以后,人们已经找不到适用的木材制船,渔业 生产也难以维继。森林砍伐还使得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农业收成锐减,粮食供应出 现危机。 更为严重的是,没有了船,岛民甚至无法逃避环境厄运。社会和文化危机也接 踵而至。不能继续竖立雕像,使人们产生了信仰危机。为了争得有限的资源,部族

第一章 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复活节岛的兴衰 复活节岛是太平洋上一个偏僻荒凉的小岛,面积不足 400km2,人口最多时也 不过 7000 人,它距最近的大陆——南美洲西海岸有 3000km 之多,距最近的有人居 住的岛屿——皮特凯恩岛也有近 2000km 之遥。但是它的一部文明兴衰史,却是昭 示人类未来的一面镜子。 考古学家证明,复活节岛曾经有过辉煌的文明。并认为复活节岛的居民属于波 利尼西亚人,公元 5 世纪到达复活节岛,当时已是全球大迁徙的晚期。公元 5 世纪 时,复活节岛上土壤肥沃,温度、湿度很高,但是水源奇缺,岛上无常年性河流, 仅有的淡水来自死火山形成的湖。由于与世隔绝,生物物种很少,只有 30 种本地植 物、几种昆虫、两种蜥蜴,没有哺乳动物,岛周围水域中鱼也不多。波利尼西亚人 在家乡时主要食用鸡、猪、狗、波利尼西亚鼠以及甘薯、芋头、两色果、香蕉、椰 子和白薯。但是,移民们很快发现这里的气候不适宜亚热带植物(如,两色果和椰 子)的生长,芋头和甘薯的产量也很有限。移民的食品因此只限于白薯和鸡。这种 单一的农业文明使移民们一度生活得很悠闲。 当时的居民们散居在农舍中,并在农舍周围播种庄稼;社会活动则集中在祭祀 中心,即被称为阿库(Aku)的大石头平台。人们在这里举行葬礼、祭祀和纪念亡 故的族长。由于农业生产很容易完成,因此人们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宗教活动。岛民 们精心组织宗教仪式,沿着海岸线在全岛建造了 300 多处宏伟的阿库,每一处阿库 有 1 至数尊石像。这些石像成为复活节岛文明一度兴盛的见证。 制作石像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每尊石像约 6m 多高,几十吨重。在采石场制作, 再运输到全岛各处的阿库上。因为缺乏运输设备,岛民就砍伐森林,用圆木滚动雕 像。1550 年,复活节岛人口达到 7000 人,部族之间的争斗开始加剧。人们竞相建 立阿库,以树立本族的权威。到 16 世纪,岛上共建了几百个阿库,竖立了 600 多尊 雕像。就在此时,由于岛上森林被砍伐殆尽,运输雕像的工作不得不停了下来。几 百尊未被完成的雕像遗落在采石场周围。 森林消失对岛民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严重影响。从 16 世纪初开始,树木匮乏迫 使许多人不得不去住石洞。1 个世纪以后,人们已经找不到适用的木材制船,渔业 生产也难以维继。森林砍伐还使得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农业收成锐减,粮食供应出 现危机。 更为严重的是,没有了船,岛民甚至无法逃避环境厄运。社会和文化危机也接 踵而至。不能继续竖立雕像,使人们产生了信仰危机。为了争得有限的资源,部族

中围人民大學 《精品课程》系列之 MIN UNIVERSITY OF CHINA 環境經濟學 主讲:马中教授 之间开始了无休止的战争。战争的主要目标是破坏对方的阿库,石雕像在战争中被 推倒。到1830年,岛上已经没有站立的雕像了 18世纪登上复活节岛的欧洲人看到,除了火山口的底部外,岛上的森林已经荡 然无存。1877年,秘鲁人宣布岛上的全体居民成为他们的奴隶,但是此时岛上只有 10名老人和儿童。最后复活节岛被智利接管,成为一个由英国公司管理的有40000 只羊的牧场,岛上最后剩下的几个人生活在一个小村庄里 复活节岛的岛民一度建立了繁荣的物质文明,但是当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超越了 资源的承载力时,文明就走向衰败。复活节岛的岛民没认识到,他们生活在一个几 乎与世隔绝的岛上,他们的生死存亡与小岛上有限资源的可持续性息息相关。如果 他们不能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只能看着资源一点点被消耗殆尽,自己一步步走 向死亡。 地球就像是一个大复活节岛,千百万年来,人类为了获取更多的食物,开发更 多的资源,创造了一个高度发达的社会。但是,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一旦资源 消耗殆尽,厄运将降临,人类也将无路可逃。今天的生活方式会不会引起资源的衰 竭,会不会对生命支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地球的公民会不会重蹈复活节岛 的复辙?这是每一位现代人应当认真思索的问题。 第二节对几个传统观念的再认识 1.消费 般经济学意义上所说的消费,是指使用商品和劳务以满足当前需要的活动。当消 费者使用(消费)商品(消费品)时,他们关心的是商品这一物质实体所具有的效 用。很少有人关心制造商品的物质从何而来,经过消费之后又到何处去。可是,如 果我们把自然系统和经济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就会发现消费的另外一层含义 在经济系统中用于制造消费品的物质材料全部来自自然界,经过加工后,一部分物 质转换成为商品,一部分作为废弃物排入环境。经过一定时间之后,商品也会成为 废弃物,排入自然环境。因此,我们所说的消费,只是商品效用的消费,商品的物 质实体依然存在,并没有被“消费”掉 2.稀缺 经济学自从产生之日起,就一直把有效率地利用稀缺资源视为己任。但是必须 看到,稀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稀缺资源,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着十分不同 的认识。在地理大发现的时代,经济学家们认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一个国家实 力和财富的象征。工业革命以后,一些本来十分丰裕的自然资源(例如,土地、森 林)和一些新发现的自然资源(例如,矿石、石油),由于社会需求的迅速增长,而 变得日益稀缺。随之而出现了土地经济学、矿产经济学等新的经济学分支。但是今 天,我们发现即使是清洁的空气和水体等这些传统的自由取用物品,也在变成稀缺 资源。面对这些新的问题,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已经无法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 3.市场 西方经济学认为,理想状态的市场应当是:①充分竞争的;②信息完备的;③不存

之间开始了无休止的战争。战争的主要目标是破坏对方的阿库,石雕像在战争中被 推倒。到 1830 年,岛上已经没有站立的雕像了。 18 世纪登上复活节岛的欧洲人看到,除了火山口的底部外,岛上的森林已经荡 然无存。1877 年,秘鲁人宣布岛上的全体居民成为他们的奴隶,但是此时岛上只有 110 名老人和儿童。最后复活节岛被智利接管,成为一个由英国公司管理的有 40 000 只羊的牧场,岛上最后剩下的几个人生活在一个小村庄里。 复活节岛的岛民一度建立了繁荣的物质文明,但是当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超越了 资源的承载力时,文明就走向衰败。复活节岛的岛民没认识到,他们生活在一个几 乎与世隔绝的岛上,他们的生死存亡与小岛上有限资源的可持续性息息相关。如果 他们不能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只能看着资源一点点被消耗殆尽,自己一步步走 向死亡。 地球就像是一个大复活节岛,千百万年来,人类为了获取更多的食物,开发更 多的资源,创造了一个高度发达的社会。但是,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一旦资源 消耗殆尽,厄运将降临,人类也将无路可逃。今天的生活方式会不会引起资源的衰 竭,会不会对生命支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地球的公民会不会重蹈复活节岛 的复辙?这是每一位现代人应当认真思索的问题。 第二节 对几个传统观念的再认识 1. 消费 一般经济学意义上所说的消费,是指使用商品和劳务以满足当前需要的活动。当消 费者使用(消费)商品(消费品)时,他们关心的是商品这一物质实体所具有的效 用。很少有人关心制造商品的物质从何而来,经过消费之后又到何处去。可是,如 果我们把自然系统和经济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就会发现消费的另外一层含义: 在经济系统中用于制造消费品的物质材料全部来自自然界,经过加工后,一部分物 质转换成为商品,一部分作为废弃物排入环境。经过一定时间之后,商品也会成为 废弃物,排入自然环境。因此,我们所说的消费,只是商品效用的消费,商品的物 质实体依然存在,并没有被“消费”掉。 2. 稀缺 经济学自从产生之日起,就一直把有效率地利用稀缺资源视为己任。但是必须 看到,稀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稀缺资源,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着十分不同 的认识。在地理大发现的时代,经济学家们认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一个国家实 力和财富的象征。工业革命以后,一些本来十分丰裕的自然资源(例如,土地、森 林)和一些新发现的自然资源(例如,矿石、石油),由于社会需求的迅速增长,而 变得日益稀缺。随之而出现了土地经济学、矿产经济学等新的经济学分支。但是今 天,我们发现即使是清洁的空气和水体等这些传统的自由取用物品,也在变成稀缺 资源。面对这些新的问题,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已经无法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 3. 市场 西方经济学认为,理想状态的市场应当是:①充分竞争的;②信息完备的;③不存

中围人民大學 《精品课程》系列之 IN UNIVERSITY OF CHINA 環境經濟學 主讲:马中教授 在外部性。(有关外部性的理论详见第三章)尽管没有人认为现实世界中的市场就是 这个样子的,但是在分析和讨论具体问题时,仍然把它作为一个值得向往的参照系 去加以比较,设法追求。然而环境问题的出现提示人们,现代生产和消费过程产生 的外部不经济性恐怕已经不是对这种市场模式的偶然背离,而是一种普遍的经济现 象。这就提出了著名的“市场失灵”问题。 第三节环境经济学的建立 环境经济学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主要有两个 意大利社会学家兼经济学家帕累托(V. Pareto)曾经从经济伦理的意义上探讨 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并提出了著名的“帕累托最适度”理论。这一思想后来被 环境经济学奉为圭臬。 2.由马歇尔(A. Marshal)提出,庇古(A.C.Pgou)等人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外 部性理论,为环境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 同大多数经济学分支一样,环境经济学不是一门先验的科学,而是因为问题而诞生 的科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各国忙于经济重建,经济学家得以一展身手 此时,有几位从事发展经济学硏究的经济学家发现,当大家都在为强劲增长的经济 而欢欣鼓舞时,似乎很少有人考虑这样一个基本问题:以目前的经济增长模式,地 球上有限的自然资源还能支持多久。用今天的眼光看,这实际是提出了一个经济可 持续发展的问题。正是这样一个对于人类社会非常基本的可持续性问题,把环境经 济学带入了经济科学的殿堂 ●频频发生的污染事件和群众性的环保运动使环境问题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但 是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些现象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1.一方面,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规模急剧扩大和能源使用方式的革命,深 刻地改变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自然生态系统遭受破坏;一方面由于 科技进步,人们能够了解发生在自然系统中的非常微小的变化,因而我们能够比 过去更加清楚环境问题的后果。 2.现代化的生产过程产生了一些新的合成物质。这些物质对于生态系统来说,其影 响是未知的和不确定的,有些物种可能会适应自然环境的改变,有些则可能因为 不能适应而发生变异,甚至灭绝。 3.因为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公众已经开始向往和追求一个清洁、安全和舒适的环 境。这实际上表明,当温饱问题一旦解决之后,环境问题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需求 表现。 在这样的社会发展背景之下,从经济学角度思考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家们显然会得 到十分重要的启示,发现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和问题。 ●环保行政部门的决策需求 现代市场机制正在制造一种日益失衡的经济。一方面是工业正在大量制造过剩 的私人物品,例如,汽车和电冰箱;另一方面是公共物品正在变得日益稀缺,例如 新的空气和宜人的美景。引人深思的是通过刺激需求,私人物品的供给可以人为 地实现增长,而公共物品的供给却由于储量的有限性和破坏的不可逆性,不仅不可

在外部性。(有关外部性的理论详见第三章)尽管没有人认为现实世界中的市场就是 这个样子的,但是在分析和讨论具体问题时,仍然把它作为一个值得向往的参照系 去加以比较,设法追求。然而环境问题的出现提示人们,现代生产和消费过程产生 的外部不经济性恐怕已经不是对这种市场模式的偶然背离,而是一种普遍的经济现 象。这就提出了著名的“市场失灵”问题。 第三节 环境经济学的建立 z 环境经济学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初,主要有两个: 1. 意大利社会学家兼经济学家帕累托(V.Pareto)曾经从经济伦理的意义上探讨 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并提出了著名的“帕累托最适度”理论。这一思想后来被 环境经济学奉为圭臬。 2. 由马歇尔(A.Marshall)提出,庇古(A.C.Pigou)等人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外 部性理论,为环境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z 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 同大多数经济学分支一样,环境经济学不是一门先验的科学,而是因为问题而诞生 的科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各国忙于经济重建,经济学家得以一展身手。 此时,有几位从事发展经济学研究的经济学家发现,当大家都在为强劲增长的经济 而欢欣鼓舞时,似乎很少有人考虑这样一个基本问题:以目前的经济增长模式,地 球上有限的自然资源还能支持多久。用今天的眼光看,这实际是提出了一个经济可 持续发展的问题。正是这样一个对于人类社会非常基本的可持续性问题,把环境经 济学带入了经济科学的殿堂。 z 频频发生的污染事件和群众性的环保运动使环境问题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但 是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些现象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1. 一方面,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规模急剧扩大和能源使用方式的革命,深 刻地改变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自然生态系统遭受破坏;一方面由于 科技进步,人们能够了解发生在自然系统中的非常微小的变化,因而我们能够比 过去更加清楚环境问题的后果。 2. 现代化的生产过程产生了一些新的合成物质。这些物质对于生态系统来说,其影 响是未知的和不确定的,有些物种可能会适应自然环境的改变,有些则可能因为 不能适应而发生变异,甚至灭绝。 3. 因为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公众已经开始向往和追求一个清洁、安全和舒适的环 境。这实际上表明,当温饱问题一旦解决之后,环境问题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需求 表现。 在这样的社会发展背景之下,从经济学角度思考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家们显然会得 到十分重要的启示,发现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和问题。 z 环保行政部门的决策需求 现代市场机制正在制造一种日益失衡的经济。一方面是工业正在大量制造过剩 的私人物品,例如,汽车和电冰箱;另一方面是公共物品正在变得日益稀缺,例如, 清新的空气和宜人的美景。引人深思的是通过刺激需求,私人物品的供给可以人为 地实现增长,而公共物品的供给却由于储量的有限性和破坏的不可逆性,不仅不可

中围人民大學 《精品课程》系列之 IN UNIVERSITY OF CHINA 環境經濟學 主讲:马中教授 能増加,而且正在变得日益稀缺。更具讽刺意味的是,通过牺牲环境和自然资源实 现的经济增长,同时也提高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需求。这就使得自然环境不仅在客 观上,而且在主观上也在日益稀缺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各国政府纷纷建立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代表国家 行使管理环境的职能。但是,保护环境要有政策和管理手段,需要投资。而什么栌 的政策和手段最有效,保护环境需要花多少钱,谁来出这笔钱,怎么花这些钱,等 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要求环境经济学家做出回答。 第四节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1.环境与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 1.120世纪60年代中期,鲍尔丁( Kenneth e. Boulding)发表了“即将到来的太 空船地球经济学”( The Economics of the Coming Spaceship Earth)一文。他依据热力 学定律,提出了一个最基本的环境经济学问题。他指出,首先,根据热力学第一定 律,生产和消费过程产生的废弃物,其物质形态并没有消失,必然存在于物质系统 之内,因此,在设计和规划经济活动时,必须同时考虑环境吸纳废弃物的容量;第 ,虽然回收利用可以减轻对环境容量的压力,但是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不断增 加的熵意味着100%的回收利用是不可能的。 1.220世纪70年代初期,克尼斯( Allen v. Kneese)、艾瑞斯( Robert u. Ayres) 和德阿芝( Ralph C.d′Arge)出版了《经济学与环境》( Economics and the Environment)一书。他们依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物质平衡关系,对传统的经济系统 做了重新划分,提出了著名的物质平衡模型 物质平衡理论的主要思想有以下几点: (1)一个现代经济系统由物质加工、能量转换、残余物处理和最终消费四 个部门组成。这四个部门之间,以及由这四个部门组成的经济系统与自然 环境之间,存在着物质流动关系,这一过程是物质存在形式的转化过程, 物质本身没有消失 (2)如果这个经济系统是封闭的(没有进口或出口),没有物质净积累,那 么在一个时间段内,从经济系统排入自然环境的残余物的物质量必然大致 等于从自然环境进入经济系统的物质量 (3)为了在保证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减少经济系统对自然环境的污染,最 根本的办法是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利用效率和循环使用率,藉此减少自然资 源的开采量和使用量,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 物质平衡的思想表明,由于物质流动关系的存在,外部不经济性是现代经济系 统所固有的现象。如果我们把环境也视为稀缺资源,那么就有必要对一般均衡模型 做出某些修正,即环境也作为一个部门,加入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分析,找出这 系统的物质平衡关系。正是这种关系,向我们揭示了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原因为环境 资源的免费使用。而解决环境污染的经济学方法也正是环境资源的合理定价和有偿 使用

能增加,而且正在变得日益稀缺。更具讽刺意味的是,通过牺牲环境和自然资源实 现的经济增长,同时也提高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需求。这就使得自然环境不仅在客 观上,而且在主观上也在日益稀缺。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各国政府纷纷建立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代表国家 行使管理环境的职能。但是,保护环境要有政策和管理手段,需要投资。而什么样 的政策和手段最有效,保护环境需要花多少钱,谁来出这笔钱,怎么花这些钱,等 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要求环境经济学家做出回答。 第四节 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1. 环境与经济的相互作用关系 1.1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鲍尔丁(Kenneth E.Boulding)发表了“即将到来的太 空船地球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the Coming Spaceship Earth)一文。他依据热力 学定律,提出了一个最基本的环境经济学问题。他指出,首先,根据热力学第一定 律,生产和消费过程产生的废弃物,其物质形态并没有消失,必然存在于物质系统 之内,因此,在设计和规划经济活动时,必须同时考虑环境吸纳废弃物的容量;第 二,虽然回收利用可以减轻对环境容量的压力,但是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不断增 加的熵意味着 100%的回收利用是不可能的。 1.2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克尼斯(Allen V.Kneese)、艾瑞斯(Robert U.Ayres) 和德阿芝(Ralph C.d′Arge)出版了《经济学与环境》(Economics and the Environment)一书。他们依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物质平衡关系,对传统的经济系统 做了重新划分,提出了著名的物质平衡模型。 物质平衡理论的主要思想有以下几点: (1) 一个现代经济系统由物质加工、能量转换、残余物处理和最终消费四 个部门组成。这四个部门之间,以及由这四个部门组成的经济系统与自然 环境之间,存在着物质流动关系,这一过程是物质存在形式的转化过程, 物质本身没有消失。 (2) 如果这个经济系统是封闭的(没有进口或出口),没有物质净积累,那 么在一个时间段内,从经济系统排入自然环境的残余物的物质量必然大致 等于从自然环境进入经济系统的物质量。 (3) 为了在保证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减少经济系统对自然环境的污染,最 根本的办法是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利用效率和循环使用率,藉此减少自然资 源的开采量和使用量,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 物质平衡的思想表明,由于物质流动关系的存在,外部不经济性是现代经济系 统所固有的现象。如果我们把环境也视为稀缺资源,那么就有必要对一般均衡模型 做出某些修正,即环境也作为一个部门,加入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分析,找出这一 系统的物质平衡关系。正是这种关系,向我们揭示了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原因为环境 资源的免费使用。而解决环境污染的经济学方法也正是环境资源的合理定价和有偿 使用

中围人民大學 《精品课程》系列之 MIN UNIVERSITY OF CHINA 環境經濟學 主讲:马中教授 1.31972年,由米都斯等人撰写的《增长的极限》( Limit to the growth)一书出版 后,在全世界引起了震动。人们都在担忧,地球上的资源还能够支持我们发展多少 年?作为一名环境经济学家,达利( Herman e.Daly)在“关于经济增长的争论: 经济学家已经知道而许多人未必知道的东西”( The Economic debate: What Some Economists have learned but Many have not)一文中回答了这一问题。他认为零增长 的观点没有考虑技术替代或技术进步的重要作用,自然资源的耗竭是一个渐进的过 程,不会在某天早晨突然发生,当某种资源开始稀缺时,对该种资源的利用效率就 会提高,寻找或开发替代品的工作也会开始。 2.环境价值评估及其作用 环境价值评估要求能把环境价值货币化,并能够同其他商品相比较。其目的主要有 两个:一是完善经济开发和环境保护投资的可行性分析;二是为制定环境政策、实 施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环境价值可以分为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现在或未来环境物品通过服务形式提供的福利,包括选择价值,是指 当代人可能现在愿意为将来一种物品的使用做出支付,但是因为存在不确定性,支 付意愿将会不同于该物品的平均价值 非使用价值则是通过当代人的努力,为后代人留下一个可能获得福利的清洁美好的 环境。存在价值是其主要形式,它更多地是与物种的生存必要性、伦理道德和人类 认识的不确定性有关。 在实际应用中,经济评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①表明环境与自然资源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②修正和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③确定国家、产业和部门的发展重点; ④评价国家政策、发展规划和开发项目的可行性; ⑤参与制定国际、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境学院 克鲁梯拉( John krutilla)在1967年9月出版的《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了“自 然保护的再认识”( Conservation Reconsidered)一文,提出了“舒适型资源的经济 价值理论”。这篇文章用简单朴素的语言,提出了一些堪称经典的概念。其中主要包 ①人类对于舒适型资源的需求总是不断增长的,而这类资源在自然界中的储量 却是有限的,提供的服务也是不可替代的,因而其供给不可能随着需求的增长而增 长,这就是舒适型资源的惟一性 ②自然环境是亿万年来自然力作用的结果,以人类目前所掌握的科学技术,还 无力复制宏观的自然环境;即使是复制了,也不可能包含自然界的全部信息。这就 是舒适型资源的真实性

1.3 1972 年,由米都斯等人撰写的《增长的极限》(Limit to the Growth)一书出版 后,在全世界引起了震动。人们都在担忧,地球上的资源还能够支持我们发展多少 年?作为一名环境经济学家,达利(Herman E.Daly)在“关于经济增长的争论: 经济学家已经知道而许多人未必知道的东西”(The Economic Debate:What Some Economists have learned but Many have not)一文中回答了这一问题。他认为零增长 的观点没有考虑技术替代或技术进步的重要作用,自然资源的耗竭是一个渐进的过 程,不会在某天早晨突然发生,当某种资源开始稀缺时,对该种资源的利用效率就 会提高,寻找或开发替代品的工作也会开始。 2. 环境价值评估及其作用 环境价值评估要求能把环境价值货币化,并能够同其他商品相比较。其目的主要有 两个:一是完善经济开发和环境保护投资的可行性分析;二是为制定环境政策、实 施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环境价值可以分为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现在或未来环境物品通过服务形式提供的福利,包括选择价值,是指 当代人可能现在愿意为将来一种物品的使用做出支付,但是因为存在不确定性,支 付意愿将会不同于该物品的平均价值 非使用价值则是通过当代人的努力,为后代人留下一个可能获得福利的清洁美好的 环境。存在价值是其主要形式,它更多地是与物种的生存必要性、伦理道德和人类 认识的不确定性有关。 在实际应用中,经济评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 5 个方面: ①表明环境与自然资源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②修正和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③确定国家、产业和部门的发展重点; ④评价国家政策、发展规划和开发项目的可行性; ⑤参与制定国际、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克鲁梯拉(John Krutilla)在 1967 年 9 月出版的《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了“自 然保护的再认识”(Conservation Reconsidered)一文,提出了“舒适型资源的经济 价值理论”。这篇文章用简单朴素的语言,提出了一些堪称经典的概念。其中主要包 括: ①人类对于舒适型资源的需求总是不断增长的,而这类资源在自然界中的储量 却是有限的,提供的服务也是不可替代的,因而其供给不可能随着需求的增长而增 长,这就是舒适型资源的惟一性。 ②自然环境是亿万年来自然力作用的结果,以人类目前所掌握的科学技术,还 无力复制宏观的自然环境;即使是复制了,也不可能包含自然界的全部信息。这就 是舒适型资源的真实性

中围人民大學 《精品课程》系列之 環境經濟學 主讲:马中教授 ③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探索和认识是没有止境的。人类只要不放弃这种探索, 就总是能够从自然界发现新的信息,获得新的满足。这就是对于舒适型资源认识的 不确定性。 ④舒适型资源所具有的上述性质,表明对这类资源的损坏是单向的,被破坏就 意味着永远丧失。这就是舒适型资源破坏的不可逆性( Irreversibility),也是上述概 念的核心。 3.管理环境的经济手段 管理环境的政策手段大致可以分为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经济手段)型两大类。 前者主要是各类环境标准和强制执行的规章,后者主要是各种环境税费和可交易的 许可证 庇古提出用征收污染费或污染税的方式来纠正环境污染的外部不经济性。庇古税的 理想水平是使边际污染治理成本等于边际污染损害成本。以庇古税为基础的污染税 或排污收费,主要是通过政策手段调节市场。 科斯定理的基本假设是如果交易成本为零,不论产权的初始配置状态如何,私人交 易总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而基于科斯理论,由戴尔斯最早提出的可交易的许可 证,其基础是一个新建立的排污权交易市场。环境质量由排污许可证的供给来保证, 而这种供给是可调节的。持证的排污者可以根据市场价格,决定买人或者售出许可 4.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987年,布伦特兰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真正把可持续发展推上了国际 舞台。该报告认为,经济与环境是可以相互协调的: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应当改革 新的发展战略应当建立在可持续的环境资源基础之上。 环境经济学家认为,为了落实和实施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建 以下可持续性准则 ①评估环境费用和效益的经济价值 学球境院 ②保护重要的自然资源; ③避免不可逆转的损害 ④把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限制在可持续产出的范围内 ⑤制定环境物品的“绿色”价格 5.国际环境问题 由于外部性是没有国界的,当前引起世人普遍关注的温室气体的排放、臭氧层破坏、 生物多样性和酸雨都是国际环境问题, 解决国际环境问题很大程度上需要国际合作条约,大多数国际公约是各国自愿加入 的,因此对国际环境政策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构成了挑战

③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探索和认识是没有止境的。人类只要不放弃这种探索, 就总是能够从自然界发现新的信息,获得新的满足。这就是对于舒适型资源认识的 不确定性。 ④舒适型资源所具有的上述性质,表明对这类资源的损坏是单向的,被破坏就 意味着永远丧失。这就是舒适型资源破坏的不可逆性(Irreversibility),也是上述概 念的核心。 3. 管理环境的经济手段 管理环境的政策手段大致可以分为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经济手段)型两大类。 前者主要是各类环境标准和强制执行的规章,后者主要是各种环境税费和可交易的 许可证。 庇古提出用征收污染费或污染税的方式来纠正环境污染的外部不经济性。庇古税的 理想水平是使边际污染治理成本等于边际污染损害成本。以庇古税为基础的污染税 或排污收费,主要是通过政策手段调节市场。 科斯定理的基本假设是如果交易成本为零,不论产权的初始配置状态如何,私人交 易总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而基于科斯理论,由戴尔斯最早提出的可交易的许可 证,其基础是一个新建立的排污权交易市场。环境质量由排污许可证的供给来保证, 而这种供给是可调节的。持证的排污者可以根据市场价格,决定买人或者售出许可 证。 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987 年,布伦特兰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真正把可持续发展推上了国际 舞台。该报告认为,经济与环境是可以相互协调的;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应当改革, 新的发展战略应当建立在可持续的环境资源基础之上。 环境经济学家认为,为了落实和实施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建 立以下可持续性准则: ①评估环境费用和效益的经济价值; ②保护重要的自然资源; ③避免不可逆转的损害; ④把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限制在可持续产出的范围内; ⑤制定环境物品的“绿色”价格。 5. 国际环境问题 由于外部性是没有国界的,当前引起世人普遍关注的温室气体的排放、臭氧层破坏、 生物多样性和酸雨都是国际环境问题。 解决国际环境问题很大程度上需要国际合作条约,大多数国际公约是各国自愿加入 的,因此对国际环境政策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构成了挑战

中围人民大學 《精品课程》系列之 IN UNIVERSITY OF CHINA 環境經濟學 主讲:马中教授 可以预见,为了人类共同的利益,世界各国最终将携起手来,解决日益紧迫的国际 环境问题。环境经济学也将同过去一样,为了改善人类的福利,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固人民大學球境院

可以预见,为了人类共同的利益,世界各国最终将携起手来,解决日益紧迫的国际 环境问题。环境经济学也将同过去一样,为了改善人类的福利,做出自己的贡献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